01版:要 闻

02版:权威发布

03版:权威发布

04版:权威发布

05版:两会特刊

06版:两会特刊

07版:新华观点

08版:新华融媒

09版:两会·人物

10版:两会·聚焦

11版:两会特刊

12版:广 告

13版:两会特刊

14版:新华财经

15版:新华国际

16版:新华关注·家园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闭幕 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出席 汪洋发表讲话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闭幕
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出席 汪洋发表讲话

( 2021-03-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3月1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闭幕。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在主席台就座,汪洋主持闭幕会并发表讲话。           新华社记者黄敬文摄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持闭幕会并发表讲话。         新华社记者黄敬文摄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10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闭幕。会议号召,人民政协各级组织、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凝心聚力促发展、乘势而上开新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会议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持。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庆黎、刘奇葆、帕巴拉·格列朗杰、董建华、万钢、何厚铧、卢展工、王正伟、马飚、陈晓光、梁振英、夏宝龙、杨传堂、李斌、巴特尔、汪永清、何立峰、苏辉、郑建邦、辜胜阻、刘新成、何维、邵鸿、高云龙在主席台前排就座。
 
  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在主席台就座。
 
  下午3时,闭幕会开始。汪洋宣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应出席委员2158人,实到2087人,符合规定人数。
 
  会议通过了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关于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关于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报告的决议、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政治决议。委员们一致赞成并坚决支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出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
 
  汪洋在讲话中说,这次会议聚焦“十四五”、共话新蓝图、汇聚正能量,是一次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出席会议,与委员共商国是。全体委员深入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和其他报告,认真审议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等文件,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取得积极成果,充分体现了广大委员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担当精神,展现了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优势作用。
 
  汪洋指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人民政协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中共中央决策部署和对人民政协工作要求落实下去,把海内外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作出积极贡献。
 
  汪洋强调,人民政协作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必须始终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根本政治原则和重大政治责任,不断强基固本,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更好发挥协商民主这一实现党的领导重要方式的作用,通过政协协商的制度实践,把党的主张转化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和行动。人民政协作为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推动政治上团结合作、思想上共同进步、行动上步调一致,着力构建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协商交流为特色、以自我提高为主旨、以增进认同为目标的学思践悟平台,加强以中共党史为重点的“四史”学习教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人民政协作为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必须多做宣传政策、解疑释惑的工作,多鼓团结奋斗、共促发展的干劲,强信心、聚人心、筑同心,创新开展界别群众工作的形式载体,不断完善政协组织委员、委员引导界别群众的工作链条,形成广集众智谋良策、万众一心开新局的磅礴力量。
 
  汪洋强调,“国之大者”就是责之重者。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上,使命召唤、责任在肩。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大力发扬“三牛”精神,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实践,不断推进专门协商机构建设和人民政协事业发展,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出席闭幕会的领导同志还有:丁薛祥、王晨、刘鹤、许其亮、孙春兰、李希、李强、李鸿忠、杨洁篪、杨晓渡、张又侠、陈希、陈全国、陈敏尔、胡春华、郭声琨、黄坤明、蔡奇、尤权、曹建明、张春贤、沈跃跃、吉炳轩、艾力更·依明巴海、万鄂湘、陈竺、王东明、白玛赤林、丁仲礼、郝明金、蔡达峰、武维华、魏凤和、王勇、王毅、肖捷、赵克志、周强、张军等。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列席闭幕会。外国驻华使节等应邀参加闭幕会。
 
  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闭幕。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 北京冬奥组委已经准备好了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
北京冬奥组委已经准备好了

( 2021-03-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记者姬烨、王梦、肖亚卓)国际奥委会第137次全会10日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开场致辞时表示,虽然面对新冠疫情的挑战,但现在可以非常自信地说,北京冬奥组委已经准备好了!

  巴赫通过视频向全体国际奥委会委员和全球媒体说,在这个非凡的奥运年,国际奥委会除了全力筹办延期一年的东京奥运会,也在以同样的决心和力度筹办北京冬奥会。

  “我们已经看到,在北京冬奥会迎来开幕倒计时一周年之际,冬奥筹办工作非常出色。全部(竞赛)场馆完工。实际上,山上赛区的测试活动在近期刚刚举行。”巴赫说。

  “虽然疫情造成许多挑战,但我们现在已经可以非常自信地说,北京冬奥组委已经准备好了,准备好迎接全世界最好的冬季项目运动员来参加这一全球体育盛会。”

  2月中下旬,“相约北京”测试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北京冬奥组委组织雪上项目和滑行项目的测试。张家口和延庆赛区的3个竞赛场馆群共举行20项测试,邀请部分国内运动员和国内技术官员参与配合,充分检验场地设施、场馆运行和服务保障。

 
为“十四五”开局起步凝心聚力 热烈祝贺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胜利闭幕
为“十四五”开局起步凝心聚力
热烈祝贺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胜利闭幕

( 2021-03-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社评
 
 
  相聚春风里,奋进新征程。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胜利闭幕。来自34个界别的20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聚焦“十四五”和未来更长时期发展,深入协商议政,广泛凝聚共识,汇聚起团结奋斗的磅礴之力。
 
  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亲切看望参加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发表重要讲话。从关注人民健康,到关心教育发展,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回应民生关切、提出破解之道,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怀,不仅为广大政协委员履职尽责注入思想动力,也为未来发展指明了实践方向。
 
  在会期压缩、节奏加快、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广大政协委员坚持高标准、高要求、高效率,以饱满的精神、奋发的状态投入各项工作,积极建言献策、履行职责。从会场内的认真审议、热烈讨论,到“委员通道”上心系国计民生的深入互动,从关于“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发展的真知灼见,到凝结着调研和思考成果的数千件提案,广大政协委员不负使命、勇于担当,取得了扎实的履职成果。求真务实、团结奋进的大会,再次展现了人民政协这一专门协商机构的独特优势,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生机活力。
 
  聚非常之力,担非常之责。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新征程当有新气象,新使命呼唤新作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做好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工作,以高水平履职服务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集聚众智、汇聚众力,人民政协肩负着新的重要使命。
 
  举一纲而万目张。对人民政协而言,这个“纲”就是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十四五”规划实施,不断增强协商建言实效。从构建新发展格局,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应对人口老龄化,到平安中国建设,都需要人民政协发扬自身优势、发挥重要作用。聚焦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切,深入调查研究,才能建真言、出实招、谋良策。积极宣传中共中央大政方针,就推动高质量发展、筑牢国家安全屏障等重大议题进行深度协商,围绕“十四五”规划实施中重大问题开展协商式监督,就能为改革发展添动力、聚合力、增助力,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坚持大团结大联合,汇聚共襄伟业的强大力量,是人民政协的神圣使命。应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探索破局开路的新经验,解决改革发展的新矛盾,都需要人民政协发挥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优势,加强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团结合作,把人心和力量广泛凝聚起来,形成海内外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力量。
 
  “把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待,也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重要支点。更好把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既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专门协商机构工作制度;又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和水平。广大政协委员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更好把报国之志、为民之心和履职之能结合起来,定能不断增强政协工作的质量和成效,让协商议政的含金量越来越足。
 
  春满山河际,奋进正当时。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同心同德、开拓进取,人民政协必将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
 
青年人,总书记在两会上@了你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今天的青年,将在“十四五”乃至未来15年成长为国之栋梁、社会中坚。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青年和青年工作。多年来,不管多忙,他都会专门安排时间,同青年谈心、给青年回信、为青年鼓劲。在青年朋友心目中,他是学习的榜样、人生的导师。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全国两会,承载着全国人民的期盼,也聚焦着广大青年的目光。
  总书记对青年成长进步念兹在兹。每到一个团组参加审议讨论,他都不忘@青年,解答青年关心的、与青年息息相关的问题,要求筑牢青年成长成才的根基,共同规划青年更好的未来。
  一个细节令人印象深刻——每场发言的代表委员中,都有教育工作者;每场讨论的话题,都少不了青少年教育话题。
  在内蒙古代表团,谈及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总书记要求,“特别是要从青少年教育抓起”;
  在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联组会,总书记指出,“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能过于注重分数”“如果最后没有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那是不合格的”;
  在青海代表团,总书记强调,要通过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基本道理……
  “特别是”“青少年”等关键词,凸显着青年群体在总书记心中的重要位置。
  总书记为何在全国两会上如此关注青年?
  从历史维度看,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如何,关乎党和国家事业能否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从时间维度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青年既是见证者和参与者,也是奋斗的生力军、受益的主体。
  “十四五”开局之年的全国两会,向包括青年人在内的全体人民展现了一幅中国发展的美好蓝图。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现在这一代年轻人,也在变化之中,他们的心态、思想也在改变”;“70后、80后、90后、00后,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
  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的深情话语,饱含着对青年一代的充分肯定与殷切期望。
      主笔:杨依军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做好“十四五”时期开局起步工作 不断把新时代强军事业推向前进 习近平主席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发表的重要讲话引起强烈反响
做好“十四五”时期开局起步工作
不断把新时代强军事业推向前进
习近平主席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发表的重要讲话引起强烈反响

( 2021-03-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记者黄明、梅世雄
 

 
  “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心意图,聚焦实现建军100年奋斗目标,紧紧围绕我军建设‘十四五’规划布局谋划和推进工作。”
 
  3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在与会代表和全军官兵中引起强烈反响。
 
  广大官兵表示,习主席的重要讲话为我军聚焦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十四五”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良好开局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推动“十四五”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不断把新时代强军事业推向前进。
 
确保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习主席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高度,对过去一年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就做好‘十四五’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局起步工作作出重大战略部署。”现场聆听习主席的重要讲话,全国人大代表、联勤保障部队政委王文全倍感振奋。
 
  “学习贯彻习主席重要讲话,确保军队建设‘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必须坚持以战领建,加强战建统筹。”全国人大代表、西藏军区司令员汪海江认为,坚持以战领建、加强战建统筹,全力以赴推动我军建设“十四五”规划落地落实,就是要按照战的需求、制定建的规划,强化总体统筹意识,实现战与建的良性互动、相得益彰。
 
  “‘十四五’是实现建军百年目标的关键时期。”全国人大代表、北部战区副司令员姜国平说,要扛起主战担当,以全时待战、随时能战的高度戒备状态,以有效管控危机、制衡对手的过硬能力,积极谋取未来战争主动权,为战略方向稳定提供有力保障,确保在关键时刻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仗怎么打,军队就怎么建。全国人大代表、陆军某边防团营长杨祥国认为,对于一线边防部队来说,要全面提高遂行各种任务能力,真正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同时要搞好部队与驻地党委政府共建基层组织固一线堡垒活动,不断提升各自组织功能发挥,激发守边固防的热情。
 
  火箭军某旅一场实战化演练悄然展开。多支分队依令向作战地域挺进,道路损毁、小股“敌”袭扰等特情不断上演。发射四营某分队过关斩将,在规定时间内占领阵地。官兵们表示,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落实军队建设“十四五”规划,必须着眼作战需求,聚焦能打仗、打胜仗,坚持把实战能力建设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加快科技自立自强


 
  创新是引领国家建设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引领军队建设发展的第一动力。
 
  “登高望远方能行稳致远,科技创新必须面向未来。未来打什么仗就发展什么武器装备,研究武器装备就是研究未来战争。”全国人大代表、陆军指挥学院政委肖冬松表示,有技术托底才有军事保底。只有以先进科技引领新质战斗力生成,才能掌握未来战争主动权,才能始终做到处变不惊,谋定而后动。
 
  全国人大代表、国防科技大学某系主任罗亚中认为,只有掌握核心科技,紧跟世界科技前沿,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努力铸就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发展利益的倚天长剑,才能为建设强大国防和军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强保证。
 
  全国人大代表、海军研究院特种勤务研究所腐蚀防护与材料研究室主任曹京宜带领的团队,成员80%以上是“85后”,数十次参与重点型号装备腐蚀防护设计,并牵头启动海军装备腐蚀专项治理工程,不断突破腐蚀与防护的瓶颈技术。她在科研实践中深切感到,必须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做到打仗需要什么人才就重点培养什么人才、缺少什么能力就重点培养什么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空降兵某旅二营教导员余海龙来自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去年5月,这个旅正式列装国产某型新式轮式战车。在新装备试训任务中,他们大胆给军士队伍交任务、压担子。余海龙说,要加强军士队伍培养和新装备专攻精练,不断深化实战化训练,努力加快新质战斗力生成。
 
  让军政军民团结之树根深叶茂、永葆常青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是我们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
 
  湖南是红色资源大省、革命精神富矿,军政军民关系融洽。“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军区政委冯毅表示,要发扬军爱民、民拥军光荣传统,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汇聚强国兴军强大力量。
 
  “人民军队的根脉,深扎在人民的深厚大地;人民战争的伟力,来源于人民的伟大力量。”江西芦溪县人武部政委杨西河表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军政军民关系,都是必须倍加珍惜、精心呵护的血脉和纽带。
 
  全国人大代表、武警北京市总队政委刘振所表示,要自觉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积极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勇于承担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做好定点帮扶贫困村、贫困群众工作,让军政军民团结之树根深叶茂、永葆常青。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也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三步走”起步之年。广大官兵表示,要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主动性,把我军建设年度计划安排的各项工作往前赶、往实里抓,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
 
军队代表委员:加强练兵备战,提高打赢能力
军队代表委员:加强练兵备战,提高打赢能力

( 2021-03-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火箭军某旅在发射场进行夜间火力突击演练(资料照片,多重曝光)。
              新华社发(刘明松摄)
 

 
 
  新华社记者于晓泉
 

 
  全面加强练兵备战,统筹应对各方向各领域安全风险,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出席全国两会的军队代表委员在审议讨论时纷纷表示,要着眼维护战略全局稳定,聚焦备战打仗,深入推进军事训练转型,全面提高训练实战化水平和打赢能力。
 
  2018年新年伊始,中央军委隆重举行开训动员大会。此后,每年中央军委1号命令都是向全军发布开训动员令。
 
  “如今,部队备战打仗的导向更加鲜明,真打实备的氛围更加浓厚,训练实战化水平不断提高,练兵备战新格局逐步形成。”全国政协委员、“八一勋章”获得者、广西军区副政治委员兼纪委书记韦昌进深有感触地说。
 
  坚持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是军队代表委员的共识。
 
  近年来,火箭军某工程旅探索应用可穿戴式机械手臂、机械节能减排装置、全自动遥控上料装置等成果,用科技创新驱动战斗力提升。
 
  一项工程建设中,因地质复杂推进缓慢。来自这个旅的全国人大代表沙子呷打破传统施工模式,大胆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推行大数据精确掌控进度,探索总结新工艺工法,刷新多项施工纪录,提前完成施工任务。
 
  “随着导弹工程部队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程度日益提高,作为新一代导弹工程兵,要努力把一个个新工艺、新工法融入国防工程建设。”沙子呷说。
 
  作为中国首批16名歼击机女飞行员之一,全国人大代表、东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飞行员张潇,是经受层层考验最终脱颖而出的。
 
  “实战化训练是提高飞行员战斗力的根本途径。”张潇说。
 
  近年来,张潇所在旅随着任务不断增加,树立“能干者能上,有为者有位”用人导向,激发飞行员练兵动力。她介绍,全旅还狠抓任务锤炼和岗位锻炼,通过帮带加速人才培育,不断夯实人才建设基础。
 
  “强军之道,要在得人。”全国政协委员、国防科技大学原副政治委员史衍良说,在这方面,院校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完善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坚持强基铸魂,立德树人,为战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历来是我军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
 
  参加过边境军事行动的韦昌进委员对加强新时代战斗精神培育十分重视。他表示,应该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搞好军事训练,使官兵在激烈的实兵对抗中磨练不畏强敌、敢于战斗的作风,培养坚不可摧、牢不可破的意志,锻造沉着冷静、机智克敌的心理素质,真正经得住未来战场的洗礼与考验。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
 
热血满腔许家国 激荡在军队代表委员心中的爱国情英雄气
热血满腔许家国
激荡在军队代表委员心中的爱国情英雄气

( 2021-03-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记者梅世雄、梅常伟


  曾在战场九死一生,今年55岁的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军区副政委韦昌进已经很久没掉过眼泪。但全国两会期间的一场网络直播采访中,谈起一位青春永远定格在18岁的年轻战士,他没能忍住……

  “战友们的英雄壮举,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革命军人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无限忠诚。”韦昌进说,这段时间,他始终被英雄的事迹感动着、震撼着、鼓舞着,每当想起他们的名字,胸膛里就像燃起了一团火。

  韦昌进擦拭眼泪的画面,被网友发布到网上,触动着无数人的心。

  同为英雄,心与心是相通的。

  20世纪80年代,韦昌进随部队开赴前线。一次激战中,同他一起守卫某哨位的4名战友相继倒下,韦昌进通过报话机引导炮兵先后8次打退敌人反扑,独自坚守阵地11个小时。战斗结束,他全身负伤22处,在医院昏迷了7天7夜。

  别样的青春年华,共同的无悔选择,折射出人民军队代代相传的英雄血脉。

  “狼牙山五壮士”“白刃格斗英雄连”“刘老庄连”、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回顾我军90多年光辉历程中涌现的英雄群体和革命先烈,全国人大代表、武警新疆总队某支队支队长王刚感慨万千。他说:“英雄模范是中华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始终是我们奋力前行的强大力量。”

  参军入伍30年,不管是作为战士还是干部,不管是担任排长还是支队长,王刚始终奋战在反恐战斗最前沿,先后经历15次生死战斗,一次次冲锋陷阵,一次次凯歌高奏,成为令暴恐分子闻风丧胆的“反恐尖刀”。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

  “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永远是人民军队克敌制胜的法宝。”全国人大代表、陆军某边防团副营长许忠发驻守高原18年,他说,强军征途上,不管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要把革命先辈的精神传下去,沿着英雄的足迹走下去。

  擎旗自有后来人。

  在高原,许忠发抵京之际,新疆军区某边防团近百名官兵,来到海拔4000多米的康西瓦烈士陵园,悼念长眠于此的革命烈士,随后奔赴神仙湾、河尾滩、天文点等边防哨所,履行保家卫国神圣使命。

  全国人大代表、西藏军区某边防团团长侯云,梳理回顾了近年来党和国家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以法律形式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并规定每年9月30日国家举行纪念烈士活动;

  2015年,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的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规定国家设立“共和国勋章”“友谊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

  2017年,经习近平主席批准,我军新设立“八一勋章”,并组织开展首次评选;

  201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全票通过英雄烈士保护法。英烈保护法明确规定,国家和人民永远尊崇、铭记英雄烈士为国家、人民和民族作出的牺牲和贡献;

  ……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侯云说,新时代革命军人必须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自觉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将英雄精神化为实际行动,奋勇投身强国强军伟大实践。

  “人民军队英雄辈出,新时代是崇尚英雄、争当英雄的伟大时代。”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空降兵某部教导员余海龙,亮相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代表通道”时的发言,引起广泛共鸣。

  重大任务、危急时刻对待生死的根本态度,最能检验血性品质。作为特级英雄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一员,余海龙表示,新时代的空降兵始终坚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练就过硬本领,钢多气足骨更硬,时刻准备为祖国和人民利益而战,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告诉他,我们和他一样,挺起了军人的胸膛,一样爱祖国和家乡,一样筑铁壁与铜墙……”余海龙说,这些歌词是写给黄继光的,也是写给所有英雄的。

  “热血满腔许家国,人民子弟兵从来如此、永远如此。”余海龙说。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三次会议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三次会议
栗战书主持

( 2021-03-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主席团10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会议。
 
  主席团常务主席栗战书主持会议。
 
  会议应到174人,出席170人,缺席4人,出席人数符合法定人数。
 
  3月9日下午,各代表团认真审议了关于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的决定草案、关于修改全国人大议事规则的决定草案、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草案修改稿。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对决定草案和决定草案修改稿进行了审议,提出了草案表决稿。主席团会议听取了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李飞分别作的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关于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的决定草案、关于修改全国人大议事规则的决定草案、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草案修改稿修改意见的报告。会议经过表决,通过了上述报告和决定草案表决稿,决定将三个决定草案表决稿提请大会全体会议表决。
 
  3月9日上午,各代表团认真审议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代表们一致认为,常委会工作报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总结工作重点突出、亮点纷呈,部署任务思路清晰、精准发力,是一个高举思想旗帜、体现务实作风、彰显担当精神的报告。代表们一致表示赞成这个报告。根据代表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报告作了14处修改。主席团常务主席建议批准修改后的常委会工作报告,并代拟了关于常委会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会议经过表决,决定将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提请各代表团审议。
 
  3月9日下午和10日上午,各代表团认真审议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代表们充分肯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过去一年的工作,对报告提出的下一步工作安排表示赞成。各代表团一致同意批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审议中,代表们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根据代表们的审议意见,对各自的报告认真进行了修改。主席团常务主席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和报告修改情况,建议批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并代拟了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两个决议草案。会议经过表决,决定将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提请各代表团审议。
 
  会议听取了大会副秘书长信春鹰作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秘书处关于代表提出议案处理意见的报告。信春鹰说,到3月8日12时,大会秘书处共收到代表提出的议案473件,其中代表团提出的16件,代表联名提出的457件。在这些议案中,有关立法方面的467件,有关监督方面的6件。议案绝大多数为法律案,其中涉及制定法律的208件,修改法律的247件,解释法律的4件,编纂法典的4件,有关决定事项的2件。内容主要集中在:加强民生保障、社会治理领域立法;健全现代化经济体系法律制度;完善生态环保法律;完善国家机构组织和职能立法;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健全国家安全法治体系;适时启动条件成熟领域法典编纂工作等。大会秘书处对代表提出的议案逐件认真分析研究,认为没有需要列入本次会议审议的议案。大会秘书处建议,将代表提出的议案分别交由全国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有关专门委员会对上述议案进行审议后,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审议结果的报告,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印发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大会秘书处就代表议案审议和相关工作提出如下建议: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加强与提出议案代表的联系和沟通,及时通报相关立法、监督工作进展;发挥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持续提升议案审议质量和水平。
 
  会议经过表决,通过了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秘书处关于代表提出议案处理意见的报告。
 
  主席团常务主席王晨、曹建明、张春贤、沈跃跃、吉炳轩、艾力更·依明巴海、万鄂湘、陈竺、王东明、白玛赤林、丁仲礼、郝明金、蔡达峰、武维华、杨振武出席会议。
 
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2021年3月10日)
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2021年3月10日)
 
汪洋

( 2021-03-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各位委员,同志们: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就要胜利闭幕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出席会议,与委员共商国是。全体委员深入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和其他报告,认真审议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等文件,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取得积极成果,充分体现了广大委员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担当精神,展现了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优势作用。会议聚焦“十四五”、共话新蓝图、汇聚正能量,是对广大委员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深入动员,是一次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大会。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人民政协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中共中央决策部署和对人民政协工作要求落实下去,把海内外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作出积极贡献。
 
  ——要筑牢重要阵地,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人民政协作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必须始终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根本政治原则和重大政治责任,不断强基固本,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要更好发挥协商民主这一实现党的领导重要方式的作用,聚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围绕“十四五”时期重点任务和人民群众关心关切,通过政协协商的制度实践,把党的主张转化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和行动。要提升专门协商机构制度效能,推动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各项决策部署有效落实。
 
  ——要巩固重要平台,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人民政协作为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推动政治上团结合作、思想上共同进步、行动上步调一致。要着力构建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协商交流为特色、以自我提高为主旨、以增进认同为目标的学思践悟平台,弘扬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优良传统,总结提升委员读书、视察考察、专题研讨等活动成效,实现强化思想理论武装与践行共同奋斗目标相统一。要深入学习中共党史,结合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注重体现政协特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不断增强同心同德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思想自觉和实践力量。
 
  ——要畅通重要渠道,广泛汇聚奋进新征程的合力。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迫切需要把人心聚得更紧、把共识筑得更牢。人民政协作为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必须多做宣传政策、解疑释惑的工作,多鼓团结奋斗、共促发展的干劲,强信心、聚人心、筑同心,面向社会传递正能量。要发挥包容性强、联系面广的特点,创新开展界别群众工作的形式载体,综合运用委员讲堂、重大专项工作委员宣讲团、谈心交流等方式,不断完善政协组织委员、委员引导界别群众的工作链条,形成广集众智谋良策、万众一心开新局的磅礴力量。
 
  各位委员,“国之大者”就是责之重者。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上,使命召唤、责任在肩。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大力发扬“三牛”精神,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实践,不断推进专门协商机构建设和人民政协事业发展,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提案委员会
关于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

( 2021-03-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
 
  (2021年3月10日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期间,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积极通过提案建言献策,履职尽责。
 
  截至3月5日20时,共收到提案5913件。依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提案工作条例》及提案审查工作细则,经审查,立案的提案4940件,并案的提案127件,转为意见和建议的提案846件。
 
  在立案的提案中,委员个人或联名提出提案4454件,占90.2%;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界别、委员小组等提出提案486件,占9.8%。其中,经济建设方面提案1820件,占36.8%;政治建设方面提案312件,占6.3%;文化建设方面提案312件,占6.3%;社会建设方面提案1808件,占36.6%;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提案468件,占9.5%;其他方面提案220件,占4.5%。
 
  本次会议提案有以下特点:一是委员通过提案协商议政、履职建言积极性高。充分体现了政协委员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担当精神。共有1959位委员提交提案,占委员总数的90.7%;联名提案增多,占提案总数的15.2%。二是提案内容紧扣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围绕“十四五”规划制定和实施、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科技自立自强、保障人民健康等,提出提案2558件,占提案总数的43.3%。许多委员还就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等提出意见建议。三是提案坚持问题导向、质量明显提升。委员们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和精品意识,提案选题更加聚焦,建议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增强。
 
  大会闭幕后,提案送交承办单位办理。本次大会提案截止日期以后收到的提案,审查立案后将作为闭会期间的提案及时交承办单位办理。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秘书处 关于代表提出议案处理意见的报告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秘书处
关于代表提出议案处理意见的报告

( 2021-03-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秘书处关于代表提出议案处理意见的报告

  (2021年3月1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主席团第三次会议通过)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主席团:

  在本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依法向大会提出属于全国人大职权范围内的议案。根据大会主席团第一次会议决定的代表提出议案的截止时间,到3月8日12时,大会秘书处共收到代表提出的议案473件,其中,代表团提出的16件,代表联名提出的457件。在这些议案中,有关立法方面的467件,有关监督方面的6件。

  代表依照法定程序提出议案,是宪法法律赋予代表的基本权利,是代表执行代表职务的主要形式。大会前,代表们积极参加代表学习、集中视察活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通过代表联络站、代表之家等代表工作平台和基层联系点,更加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广泛听取意见建议。会议期间,代表们认真酝酿讨论、修改完善议案,努力提高议案质量。今年代表提出的议案,绝大多数为法律案。其中涉及制定法律的208件,修改法律的247件,解释法律的4件,编纂法典的4件,有关决定事项的2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加强民生保障、社会治理领域立法,提出制定社会救助法、法律援助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以及养老服务、无障碍环境建设、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方面的法律,修改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职业教育法、反家庭暴力法等。二是健全现代化经济体系法律制度,提出修改反垄断法、公司法、企业破产法、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等,制定社会信用法、增值税法、乡村振兴促进法以及数据交易和管理、民营企业促进等方面的法律。三是完善生态环保法律,提出制定国家公园法、自然保护地法以及黄河保护、低碳发展促进、资源综合利用、耕地资源保护、生态保护补偿、国土空间规划等方面的法律,修改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可再生能源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四是完善国家机构组织和职能立法,提出制定监察官法以及检察公益诉讼、法律监督等方面的法律,修改地方组织法、监察法、代表法、国家赔偿法、审计法、行政复议法等。五是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提出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修改传染病防治法、国境卫生检疫法、执业医师法、中医药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六是健全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提出修改突发事件应对法、网络安全法、安全生产法、反洗钱法、引渡法等,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以及物资储备、海外投资保险等方面的法律。七是适时启动条件成熟领域法典编纂工作,提出编纂生态环境法典、教育法典、刑法典等。此外,还提出了修改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以及对有关法律的规定作出解释的议案。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的规定,大会秘书处对代表提出的议案逐件认真分析研究,认为没有需要列入本次会议审议的议案。大会秘书处建议,将代表提出的议案分别交由全国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其中,交由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审议119件,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审议56件,财政经济委员会审议107件,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审议64件,外事委员会审议2件,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审议44件,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审议25件,社会建设委员会审议56件。有关专门委员会对上述议案进行审议后,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审议结果的报告,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印发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交付的代表提出的议案,是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的重要职责。大会秘书处就代表议案审议和相关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坚持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动法律全面有效实施,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二、尊重代表主体地位,把审议代表议案与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计划和相关专项立法工作计划结合起来,与健全专门委员会联系代表机制结合起来,推进代表议案办理工作全流程信息化,加强与提出议案代表的联系和沟通,积极邀请代表参与立法调研、起草、论证、审议、评估和执法检查、专题调研等活动,认真研究吸纳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及时通报相关立法、监督工作进展,反馈议案交付审议情况和代表意见采纳情况,紧紧依靠代表做好立法、监督工作。

  三、发挥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加强与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国家监察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常委会工作机构的沟通协调,及时研究提出将条件成熟的议案列入立法规划、计划的建议,认真做好重要法律草案的牵头起草工作,对其他国家机关负责起草的法律草案,提前介入并加强督促和指导,推动解决立法难点问题,发挥审议把关作用,持续提升议案审议质量和水平。

  以上报告,请审议。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秘书处

    2021年3月10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在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2021年3月4日)汪 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在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
(2021年3月4日)
汪 洋

( 2021-03-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3月4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代表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   新华社记者王晔摄
 

 
  各位委员:
 
  我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2020年: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凝心聚力


 
  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任务、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艰苦奋战、化危为机,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十三五”圆满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创造了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新辉煌。
 
  在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政协全国委员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认真履职尽责,紧盯社会重大关切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紧抓专门协商机构制度建设增强工作效能,为实现“十三五”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专门协商机构建设展现新风貌,服务中心任务取得新成绩。
 
  (一)深化理论学习,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坚持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引领,扎实推进全国政协党组会议、主席会议、常委会会议等集体学习,11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小组组织学习46次,系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专题学习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持续学习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开展委员读书活动,开设“两山”理论、乡村振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数字经济、历史上的防疫、人类命运共同体等47个主题读书群,委员交流读书感想14万余人次、在线浏览超过110万人次。推动理论学习和读书成果转化,通过政协信息、读书简讯、活页文选等编报重要意见建议,通过新媒体等面向社会传播共识,推出的学习民法典系列专栏,点击量达6000万,实现委员自我教育、协商交流和引领界别群众相促进,以“书香政协”助推“书香社会”建设。通过持续学习,进一步筑牢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人民政协作为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作用得到了更好发挥。
 
  (二)深入协商履职,服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贯彻中共中央决策部署,组织政协各参加单位、各专门委员会、各界委员迅速投身抗疫斗争。围绕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机制、复工复产等,积极助力“六稳”工作,促进落实“六保”任务,通过会议座谈、委员移动履职平台等协商建言,建立快速通道报送《每日社情》249期、提案699件,为中共中央科学决策和推进各有关部门工作落实提供参考。以致敬抗疫英雄、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为主题,组织覆盖34个界别的委员视察团赴湖北视察,委员在亲历亲见亲闻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洗礼。广大委员在各条战线勇于担当,积极参与救治病人、科研攻关、稳企稳岗等工作,在特殊年份书写了特殊的“委员作业”。
 
  有效运用各种协商形式,发挥网络议政优势,确保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履职活动不松、不乱、不断,全年举办重要协商活动23次,组织视察考察调研80项。聚焦制定“十四五”规划,以委员座谈会、视频调研会、形势分析会等形式进行研讨,在此基础上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集中协商建言。就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合作、发挥文化建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等开展专题协商,针对优化营商环境、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涉外法律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等重点问题调研议政。多形式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战,各专门委员会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开展联合调研,通过视频连线地方政协委员和基层群众,联动协商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实地进行“‘十四五’时期巩固西部地区脱贫成果”重点提案督办调研,发挥好协商式监督的作用。及时反映协商履职成果,报送各类政协信息2547期。共收到提案5974件,立案5044件。
 
  (三)广泛凝聚共识,汇聚团结合作正能量。继续完善谈心谈话、委员讲堂、重大专项工作委员宣讲团等载体,健全从党内到党外、从委员到界别群众的凝聚共识工作格局,推动人民政协成为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全国政协党组成员邀请党外委员谈心300人次,面对面了解情况、沟通思想。举行10场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通报会,开展11次以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为主旨的委员专题视察。发挥委员影响力,举行14场重大专项工作委员宣讲活动,播出12期“委员讲堂”节目,面向界别群众和社会公众做好阐释政策、解疑释惑、引导预期的工作,相关节目和新闻报道浏览量超过2亿人次。对各民主党派以本党派名义提出提案、提交大会发言作出机制性安排,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均参与举办重要协商活动。召开少数民族界、宗教界主题协商座谈会,组织港澳委员情况通报会和座谈会,参与举办纪念台湾光复75周年主题展和第十二届海峡论坛·第三届两岸基层治理论坛,邀请新生代侨胞代表参加学习座谈、国内考察等。强化港澳委员政治责任,支持特别行政区政府和行政长官依法施政,鼓励港区委员围绕推动香港国安法制定实施等持续发声。综合运用“云外交”和线下交流方式开展对外交往,针对美国所谓涉疆、涉藏、涉港等法案和涉疫反华议案及个别政客反华谬论,通过发表声明、组织座谈和委员接受采访等方式予以严正驳斥,支持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阐明我原则立场。
 
  (四)完善工作制度,推动贯彻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走深走实。围绕新时代人民政协需要着力做好的重点工作,完善政协工作制度体系。制定全国政协协商工作规则,对协商内容形式、讨论原则、程序方式等作出规定,建立对重大战略性问题深入研究的机制,推进委员自主调研,组建参政议政人才库,提高协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制定实施加强和促进人民政协凝聚共识工作意见,进一步明确凝聚共识的平台载体、工作机制、目标对象等内容,对通过政协民主协商程序和有效工作把党的主张转化为社会各界共识作出制度性安排。修订重点提案遴选与督办办法,提高办理质量。制定实施强化委员责任担当意见,明确履职责任,坚持正向激励和纪律约束并重,鼓励委员联系和服务界别群众,表彰优秀履职委员。
 
  (五)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政协工作质量和水平。落实党对人民政协工作全面领导制度,严格督查机制,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中共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推动人民政协更好成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完善委员履职档案、常委提交年度履职报告制度,继续对党员常委履职进行点评。安排委员分批列席常委会会议形成制度。运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验做法,压缩常委会会议会期,持续改进会风文风。提高实地调研实效,开展视频调研、问卷调查,组织优秀视察考察调研报告评选,完善协商议政成果反馈机制。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政协新闻舆论阵地建设和管理。贯彻全国政协专门委员会工作会议精神,修订专门委员会通则,发挥联系界别、服务委员功能,专门委员会工作水平和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召开地方政协工作经验交流会,推广贯彻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的有效做法。发挥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作用,开展对重大理论问题研究。支持中央巡视组对机关党组开展巡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建设讲政治、守纪律、负责任、有效率的模范机关。
 
  各位委员,一年来的工作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人民政协各级组织、各参加单位和广大委员团结奋斗的结果。我代表全国政协常委会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工作中的不足:落实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的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入,协商能力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凝聚共识的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协商式监督的方式需要进一步探索。这些问题要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改进。
 
  二、2021年:聚焦“十四五”开局起步履职尽责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人民政协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共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围绕中共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做好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工作,以高水平履职服务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集聚众智、汇聚众力。
 
  (一)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重点,强化思想政治引领。统筹运用常委会集体学习、专题讲座、交流座谈、委员读书等形式,加强以中共党史为重点的“四史”学习教育。按照中共中央统一部署,组织委员参加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协助办好中共“八大”历史陈列展。结合政协实际做好委员宣讲、专题视察考察、理论研讨等工作。通过学习教育,引导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从中国共产党百年来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中,从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从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中,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协事业发展中,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指南,切实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坚定不移跟党走、携手奋进新征程。
 
  (二)以服务“十四五”规划实施为主线,增强协商建言实效。着眼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平安中国建设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对人口老龄化等进行专题协商。综合运用双周协商座谈会、提案办理协商、网络议政、远程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等形式,紧扣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加大中医药资源的发掘和保护、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民族地区多渠道就业、加强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等重要问题积极议政建言。举办专家协商会,对推动共同富裕、筑牢国家安全屏障、民族宗教政策等重大问题进行深度协商,丰富协商制度内涵。制定民主监督工作计划,重点围绕“十四五”规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开展协商式监督,助推党和国家重大部署落实。
 
  (三)以增进大团结大联合为目标,着力凝聚智慧力量。加强委员讲堂工作,总结重大专项工作委员宣讲经验,分别组织10场以上的活动,拓展传播共识渠道。委员要加强同界别群众联系,深化思想政治引领,及时反映意见建议。落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健全政协发挥新型政党制度优势的机制。通过界别代表人士座谈会、委员读书线下交流会、开展谈心活动等,密切同党外知识分子、少数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沟通联络。坚定支持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加强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团结联谊,就加强港澳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等开展调研协商。举办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活动,弘扬辛亥革命精神,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共促祖国统一大业、共襄民族复兴伟业。创新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对外交往方式,讲好中国故事,扩大“朋友圈”。
 
  (四)以推进制度落实为抓手,提高工作成效。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民政协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等制度规定,加强政协党组、机关党组、专门委员会分党组自身建设,召开全国政协系统党的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坚持委员主体地位,认真实施履职情况统计、履职评价和激励、纪律约束等制度机制。加强和改进提案、视察调研、大会发言、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新闻宣传等工作,召开全国政协宣传思想工作座谈会。召开“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理论研讨会。做好制定加强和改进市县政协工作的意见相关工作。持续改进会风文风,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厉行节约,努力把工作成本降下来,把工作质量提上去。深入推进机关巡视整改工作,努力建设模范机关。
 
三、加强专门协商机构建设 提升制度效能


 
  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对人民政协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加强专门协商机构建设,进一步把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一)深刻把握专门协商机构的制度优势。专门协商机构综合承载政协性质定位,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开辟“中国之治”的重要制度设计和独特治理平台。要通过深刻理解7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成功实践,深刻理解去年以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决战脱贫攻坚、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奋斗历程,从中体悟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建设性和优越性,切实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不断丰富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制度化实践,运用人民政协同心同向的政治优势、凝心聚力的团结优势、平等协商的民主优势、人才荟萃的智力优势、协调关系的功能优势、联系广泛的界别优势,促进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和智慧力量的广泛性相结合,推动集中力量办大事和集思广益商量事相统一,为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筑牢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
 
  (二)不断完善专门协商机构工作制度。十三届全国政协以来,已制定修订重要工作制度77项,初步构建以政协章程为基础,覆盖协商履职、组织管理、队伍建设等的制度体系。要坚持实践导向,及时总结完善网络主题议政、委员读书交流、社情民意恳谈、联系界别群众等实践中的创新举措和有效做法,形成新的制度规范。要培育协商文化,秉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深化政协协商实践,把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平等包容、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等理念融入政协制度建设和运行之中,更好彰显专门协商机构的性质定位和特色优势。要严格制度执行,尊崇制度、维护制度,自觉学习和运用制度,推动协商履职郑重有序而又生动活泼地开展。要融入协商体系,促进政协协商同其他协商形式的联系配合,推动专门协商机构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有效运行。
 
  (三)着力提升专门协商机构履职能力。加强履职能力建设是专门协商机构更好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所在。推动人民政协更好成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能力不足、本领恐慌是摆在每位委员面前的现实问题,加强学习是所有委员的重要任务,全面提升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合作共事能力是履职的必然要求。而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成员,提高协商能力又是担当履职最为紧迫的课题。要提高同党外代表人士协商的能力,善于做好思想政治引领工作;要提高同部门协商的能力,善于把专业意见转化为政策选项;要提高同界别群众协商的能力,善于当好反映诉求、汇聚民智、凝聚共识的桥梁纽带。要加强培训研讨,注重实践养成,促进委员更好地运用协商规则、掌握沟通方法,做到各抒己见而又乐于互动,谋有差异而又善于求同,使建言资政更有用、凝聚共识更有效。广大政协委员要按照“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的要求,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更好把报国之志、为民之心和履职之能结合起来,在新征程中展现政协委员的新担当。
 
  各位委员!“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断开创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政治决议 (2021年3月10日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政治决议
(2021年3月10日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 2021-03-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2021年3月4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出席会议,与委员共商国是。会议审议批准汪洋主席代表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所作工作报告,审议批准辜胜阻副主席所作提案工作情况报告,通过关于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委员们列席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听取并讨论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讨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听取并讨论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等,表示赞同并提出意见建议。委员们一致赞成并坚决支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出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

  会议认为,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任务、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勠力同心、攻坚克难,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画,创造了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新辉煌。人民政协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认真履职尽责,作出积极贡献。奋斗的征途充满艰辛,体悟和共识弥足珍贵。实践再次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的坚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是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的根本保证,必须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会议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快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我国妇女事业发展,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必须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会议强调,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人民政协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围绕“十四五”规划实施重要问题和群众关心关切,深入开展协商议政和民主监督,以高水平履职服务高质量发展,为推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作出新贡献。

  会议强调,今年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人民政协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以中共党史为重点的“四史”学习教育,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推动学习过程成为加强党对政协工作领导的过程,成为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的过程,成为深化思想认识、广泛凝聚共识的过程。

  会议强调,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开辟“中国之治”的重要制度设计和独特治理平台。要胸怀“两个大局”,全面落实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推进专门协商机构建设,强化委员责任担当,落实协商规则,培育协商文化,加强读书学习,增强协商能力,善于做好党外代表人士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善于把委员专业意见转化为政策选项,善于面向界别群众当好反映诉求、汇聚民智、凝聚共识的桥梁纽带,促进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和智慧力量的广泛性相结合,推动集中力量办大事和集思广益商量事相统一,更好把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要密切同党外知识分子、少数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沟通交流,加强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联系。坚定支持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推进“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高度警惕和坚决遏制“台独”分裂活动。加强对外交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会议号召,人民政协各级组织、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凝心聚力促发展、乘势而上开新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

 
凝聚力量,向着梦想进发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闭幕侧记
凝聚力量,向着梦想进发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闭幕侧记

( 2021-03-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3月1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这是闭幕会后,委员们走出人民大会堂。                 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春日渐暖,玉兰吐蕊。

  3月10日下午,人民大会堂庄严雄伟,猎猎红旗与国徽交相辉映。20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陆续到来,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闭幕会。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院长胡豫委员健步走向大会堂东门,拾级而上。

  去年此时,正值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他和同事们在抗疫一线坚守奋战。

  “今年大会期间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在政协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倍感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胡豫委员说,要积极作为,下大力气抓好更精准有效的防控,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这是一次广集众智谋良策的大会——

  大会共收到提案5913件。6天半时间里,议程满满、求真务实。一场场讨论、一次次建言、一项项调查、一份份建议,充分展现政协委员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担当作为,彰显协商民主的活力与生机。

  回忆起这几天的会议场景,来自四川的益西达瓦委员感到意犹未尽。“小组讨论时,大家发言非常踊跃,在深入探讨和相互碰撞中,产生了很多好对策。”

  会议期间,益西达瓦委员带来的一份农村养老问题调研报告,引起多个部门重视。这让他信心倍增:“政府求真务实,一定能找到农村养老的好路子。”

  这是一次万众一心开新局的大会——

  会议期间,围绕党和国家发展大计,委员们紧扣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增进民生福祉等重点任务,积极建言资政、广泛凝聚共识。

  下午2时许,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最后一场“委员通道”开启。8位全国政协委员通过网络视频,回应社会关切、畅谈发展良策。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扶贫搬迁也不是简单地挪个窝,还得铺好路,要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民族团结就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就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

  委员们的“好声音”从大会堂传到百姓心间,传向海内外。

  从三场“委员通道”到新闻发布会,从多场界别协商会议到24名委员作大会发言……犹如一扇扇窗口,让世界看到中国人民团结一心、追逐梦想的昂扬姿态。

  下午3时许,闭幕会开始。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

  万人大礼堂内,气氛热烈。

  关于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提案工作情况报告的决议、提案审查情况报告、大会政治决议……穹顶璀璨灯光下,委员们郑重按下表决器。

  “筑牢重要阵地,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巩固重要平台,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畅通重要渠道,广泛汇聚奋进新征程的合力”;

  ……

  全国政协主席汪洋的讲话,在会场激起阵阵掌声。

  新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政协大会,注定意义非凡。

  “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是‘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中的明确要求。我们将努力培养更多本土人才,为未来发展提供支撑。”从摆脱贫困走上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贵州省盘州市淤泥乡岩博村党委书记余留芬委员目标明确。

  走出会场,委员们意气风发。

  “加强履职能力,更好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更好把报国之志、为民之心和履职之能结合起来,在新征程中展现政协委员新担当”;

  ……

  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踏着春天的节拍,带着丰硕的成果,团结一心,凝聚力量,向着梦想进发。

(记者姜琳、郑明达、胡璐)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

 
这些数字里,藏有中国式民主的“密码”
这些数字里,藏有中国式民主的“密码”

( 2021-03-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数字,蕴藏中国式民主的“密码”。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报告,让我们从几组关键数据进行“解码”。

  【473件代表议案、约9000件建议等,5913件提案,集民智、凝共识】


  “代表的职责很重要,就得为民代言、为民发声!”湖南怀化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靖隆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朱登云代表说。

  包括朱登云在内的约2900名全国人大代表,从四面八方走进人民大会堂,把百姓声音带进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庄严的权力。

  截止到3月8日12时,大会秘书处共收到代表提出的议案473件。此外,日前收到代表对各方面工作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约9000件。

  代表议案和建议得到认真办理,切实推动解决问题。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来,506件代表议案全部审议完毕,9180件建议交由194家承办单位办理并答复。

  全国政协委员,则由各方面郑重协商产生,代表各界群众参与国是、履行职责。以提案的形式参与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委员履职的重要方式。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收到提案5913件,经审查,立案的提案4940件,转为意见和建议的提案846件。

  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收到提案5974件,立案5044件,许多意见建议在推动政府实际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仅疫情防控工作方面,就有289条提案意见被采纳。

  【制定、修订法律22件,保障你的权利】


  制定法律9件,修改法律13件,作出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8件,正在审议的法律案23件。过去10个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成绩单”兼具力度和温度,守护岁月静好,护航国家长治久安。

  从出台全面禁食野生动物的决定,到刑责年龄底线降至12周岁;从通过长江保护法守护一江清水,到冒名顶替上大学“入刑”;从反食品浪费法草案治理“舌尖上的浪费”,到修法明确国家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立法和修法,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

  湖南省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江天亮代表说:“一系列立法工作高效务实,彰显了中国民主法治的独特优势。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问题,通过法治方式逐一得到解决,也让我更深刻体会到不负重托、履职为民的含义。”

  良法安邦。从公共卫生、国家安全,到现代化经济体系、民生保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透露新一年立法“发力点”,民主中国的未来更加值得期待。

【听取审议35个报告,开展专题调研6项】


  监督权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

  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显示,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35个报告,检查1个决定和6部法律实施情况,进行专题询问2次,开展专题调研6项,作出决议1项。人大监督这一“利器”用得更好、效果也更显著。

  围绕预算决算、审计和国有资产管理开展监督,管好“国家账本”,看好政府“钱袋子”;

  聚焦土壤污染防治、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等,通过监督法律落实情况促进民生社会事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

  首次听取审议国家监察委员会关于开展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工作情况的报告,迈出监督工作新步伐;

  开展专题调研,形成22份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支招”……

  “人大监督并不是为了监督而监督,而是寓支持于监督之中,最终目的是服务国计民生。”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靖代表说。

  【网络学院点播83万次,网上书院浏览超110万人次】


  今年两会的数据显示,通过学习进一步筑牢思想根基、提高参政议政水平,也是代表和委员们的一项重要工作。

  全国人大创建网络学院,为代表和各级人大提供了学习培训的新途径。截至目前培训课程总点播量达到83万次。

  “网络学院里既有涉及人大制度本身的专业知识,又涵盖生态文明建设、民法典等多个领域。”重庆璞雨为科技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高钰代表说。

  全国政协深入开展委员读书活动,开设47个主题读书群;网上书院在线浏览超110万人次;通过新媒体等面向社会推出民法典系列专栏,点击量达6000万。

  “广泛阅读、探讨争鸣,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履职能力得到了提高。”中国联通集团产品中心总经理张云勇委员说,大家碰撞的思想火花,还可能成为来年的提案或调研议题。

(记者姜琳、熊丰、刘良恒)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

 
历史交汇点上的奋进足音 2021年全国人代会“代表通道”回眸
历史交汇点上的奋进足音
2021年全国人代会“代表通道”回眸

( 2021-03-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欢迎大家来到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一起回顾建党百年风雨航程,一起学习党史,共同守初心。”

  5日,首位亮相2021年全国人代会“代表通道”的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南湖革命纪念馆讲解员袁晶站在镜头前,面向世界发出邀请。

  从一个大党和一艘小船的故事,到抗疫前线舍生忘死的事迹,再到生产车间加班加点的经历……在5日和8日的两场“代表通道”上,14名基层代表以鲜活的故事和生动的言语,道出人民心声,积极建言献策,在历史交汇点上向着同心共筑中国梦发出时代强音。

不凡的发展成就


  过去的一年,在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代表通道”上,回顾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日日夜夜,“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代表不禁泛泪。

  他感慨道,在去年武汉抗疫队伍中,“80后”是主体,“90后”是先锋,“00后”是新锐,他们在抗疫中奋勇直前、勇于奉献,经历了大疫考验。“默默无闻为抗疫作出贡献的都是最可爱的人!”

  “2020年5月,我们部队正式列装了我国自主研制的某型空降轮式装甲车……”空降兵某营政治教导员余海龙代表话语坚定,“我们钢多了,气更多,骨头更硬,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更强,信心底气也更足。”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草原站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郭艳玲代表则见证了“小土豆变成金豆豆”的致富故事。“现在,全市一年可以生产马铃薯原原种5亿多粒,不仅实现自给自足,还能销往全国各地,年收入可以达到1.5亿元。”

  “我们馆实现全年365天免费开放,一年可以举办100多场群众文化活动。”云南省丽江市文化馆副馆长范永贞代表,为文化馆从一无馆舍、二无工作经费一路发展为国家一级馆而欢欣雀跃。

  中国知识产权法律的“四梁八柱”牢牢架起、莫高窟逐步恢复了昔日光辉……来自各行各业基层代表的“捷报”,成为“代表通道”上动听的旋律,催人奋进。

澎湃的奋进力量


  今年人代会上,一位人大代表的“缺席”令人动容——他就是舍己救人不幸牺牲的“帕米尔雄鹰”拉齐尼·巴依卡。

  拉齐尼已逝去,他的同伴——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木沙江·努尔墩代表来了。聚光灯下,他吐露着对拉齐尼的缅怀和对未来的期盼。

  “你没有实现的愿望,我们一定帮你完成。‘帕米尔雄鹰’永远翱翔在祖国的蓝天!”木沙江动情地说。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百米通道上,人大代表分享起自己的追梦故事:环卫工作者张金海代表爱琢磨公厕节水、“95后”建筑工人邹彬代表砌墙砌出了技能冠军、“工匠”齐嵩宇代表在生产一线潜心钻研……

  “用十足的韧性接受挑战,用十足的耐心追求极致”“为国出征,吃再多苦,我也不怕”“‘工匠精神’就是一种精益求精、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一句句肺腑之言,尽显百姓生活之奋斗点滴、国家发展之波澜壮阔。

  奋进的力量如何凝聚?英雄的故事如何续写?人大代表畅谈所思所想,传递着对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决心与信心。

  在袁晶看来,作为青年人,一定要在党的历史当中汲取奋进的力量,学习革命前辈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奉献精神。要把报效祖国、服务社会作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目标和追求。

  “哪里需要、哪里危急,我们就奋斗在哪里。”余海龙追忆起战友们用生命守护大堤、汶川地震后空降救援的英勇事迹说,忠于祖国、英勇顽强、勇挑重担、敢于牺牲,是党和军队红色基因的传承,激励着一代代官兵不辱使命、不懈奋斗。

  “新时代是传承英雄精神的伟大时代。我们以生活在这样的伟大时代而自豪。”余海龙说。

赤忱的履职故事


  激荡的“基层好声音”背后,凝聚着人大代表积极建言献策、认真履职尽责的扎实行动。

  杨震生代表,唐山大地震后2小时出生。像他的名字一样,杨震生笃定地把自己的事业倾注在震后重生上。如今,作为唐山市截瘫疗养院的院长,为了让震后截瘫康复者重塑人生,在他带领下,疗养院做到无障碍设施全覆盖,还精心搭配饮食以护理康复者的老年病问题。

  “45年过去了,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抗震精神的鼓舞下,在疗养院全体工作人员的爱心呵护下,在院截瘫康复者用乐观向上的幸福人生书写了大爱奇迹。”杨震生说。

  青海省门源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孔庆菊代表,为了家乡因贫辍学的儿童四处奔走、多方呼吁。如今,孩子们陆续“飞”出大山深造,还回乡就业、创业,她的家乡再也不是“那个遥远的地方”了。

  让“工匠精神”为“中国智造”转型保驾护航、提升全国300万环卫工人的获得感、勉励农民工向新型产业技术工人转型、不断完善山地紧急医学救援体系……面向未来,人大代表的建议,不仅仅牵系百姓身边事,更关乎家国紧要事。

  “站在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上,好花正红。”人大代表的心声和期盼,宛如铿锵的奋进足音,回响在人民的殿堂。

(记者齐中熙、孙奕、范思翔、伍岳)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

 
迈步从头越 奋进新征程 二〇二一年全国两会巡礼
迈步从头越 奋进新征程
二〇二一年全国两会巡礼

( 2021-03-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和煦春风中,2021年全国两会即将完成各项议程,圆满落下帷幕。

  这是团结奋进的大会——5000余名代表委员不负重托,履职尽责,发扬民主,求真务实,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生机活力。

  这是凝心聚力的大会——放眼未来,擘画蓝图,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为长远发展指明方向、增强信心、鼓舞干劲。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2021年全国两会吹响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

  放眼全局、谋划开局,全国两会擘画开启新征程的施工图


  在历史的时空坐标中,2021年全国两会刻下特殊印记——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实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第一年,三大重要节点叠加,这次全国两会注定非同寻常。

  “因所处的历史方位,今年全国两会不仅向前看一年,也不只看5年,还要看15年,甚至更长时间,彰显出放眼全局的重大意义。”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委员说。

  从全局出发,就要站得高、看得远。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3月7日,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对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深刻阐释,引发强烈反响。

  “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这是全局观的体现。”全国人大代表、西南大学教授谢德体表示,会议期间,代表委员们心怀“国之大者”,更加善于观大势、谋全局,更有效地发挥建言献策重要作用。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两会期间,围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中的这一表述,代表委员们展开热烈的讨论,提交了大量议案提案、意见建议。

  从全局出发,就要强法治、筑基石。

  今年全国人代会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修正草案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修正草案提请审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家法室副主任蔡人俊指出,两部法律把宪法的规定具体化,是国家的基本法律、人大制度的基础性法律,在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运行中具有独特地位。两部法律施行30多年来的首次修改,必将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完善发展。

  同时提请审议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草案,将为“爱国者治港”提供制度支撑,确保香港“一国两制”实践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开局关系全局,全局决定未来——

  超过7万字、厚达142页,提请全国两会审查讨论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备受海内外关注。

  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看,“十四五”规划是开启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主线贯穿全文,5大类20项主要指标勾勒中国发展脉络,实施102项重大工程项目,数字中国建设提速,首次设立安全发展专篇……规划纲要草案作出一系列新部署。

  “这是一份立足全局,在关键时期制定的关键文件,是中国面向未来的行动蓝图。”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委员说。

  擘画蓝图,领航定向。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同代表委员共商国是,进一步阐述“十四五”时期的战略思考和战略谋划。

  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规划建议,到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的规划纲要草案,党的主张将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董开军说:“从建议到纲要,将确保党的主张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

  开局落子,部署“十四五”规划第一年各项目标任务的政府工作报告引人注目。

  “从去年不设经济增长量化指标到今年提出6%以上的增长目标,释放中国经济逐步回归常态的信号。”北京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副主任金李委员说。

  以“不急转弯”的表态明确宏观政策取向,以“青山常在、生机盎然”的姿态助力市场主体,以一道道“加减法”增添政策暖意,政府工作报告的有力举措让人们看到了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决心和底气。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委员说:“只要付出艰苦努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我们一定能够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为‘十四五’规划实施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彰显民主、聚焦民生,全国两会奏响制度优越性的主旋律


  全国两会是观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窗口——

  3月7日中午,农业农村部会议室,一场网络视频连线正在进行。屏幕一端是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泰安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长孔怡,另一端是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孙好勤。

  此前,孔怡代表结合实际工作,从农作物资源普查、育种创新、品牌培育、基地建设等方面,围绕打好种业翻身仗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3月5日建议提出,3月6日建议经国务院办公厅转到农业农村部,3月7日就实现了部门与代表的“云对话”。

  “没想到这么快就能得到农业农村部的回复,而且回复全面深入、操作性强,可以看出政府部门对代表的建议非常重视。”孔怡代表说。

  孙好勤表示:“代表委员关心的,就是我们着力推动的,两会以后我们就启动农业种质资源调查工作。”

  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办公厅持续汇总转办代表委员意见建议,还开通了留言小程序,及时与代表委员互动。

  同一天下午,北京会议中心,一场探讨“民营企业在落实‘十四五’规划中的积极作用”的政协界别协商会正在进行。

  与会的是全国政协工商联界别委员和来自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市场监管总局、工信部的相关负责人。

  “我要向四部委各提一个建议。”国家特种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志列委员开门见山。听完发言后,参会的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马上作出回应。

  全国政协全体会议期间召开界别协商会议,是十三届全国政协的创新举措。当天下午,共有5场界别协商会在不同驻地同步举行,十几个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参会,听取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

  从人大的代表团全体会议、分组审议到政协的界别协商会议、小组会议,从审议审查到讨论交流,代表委员充分行使权利,聚焦热点问题,交流坦诚、直接、务实,探讨有温度、有态度、有深度,相关部门反馈及时、精准、有效,生动诠释了中国式民主。

  人大会议期间,各代表团认真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审查了规划纲要草案。国务院认真研究了代表们的审议和审查意见,政府工作报告拟作81处修改,规划纲要草案拟作55处修改。大会秘书处共收到代表提出的议案473件,已经收到代表对各方面工作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约9000件。

  政协会议期间,收到提案5913件。两次政协大会发言,24名委员涵盖多个界别,国务院组成部门负责同志到现场或通过视频方式听取了发言。此外,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7场界别协商会议。

  全国两会上,民主与民生紧密相连。

  “中国式民主体现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人大制度和政协制度都是为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全国人大代表、辽宁大学副校长杨松说。

  全国两会期间,一个亮点令人关注——3月5日和8日的两场代表通道采访中,14名代表全部来自文教、医卫、科研等领域一线。

  基层代表最接近百姓的柴米油盐、最了解百姓的酸甜苦辣,能带来原汁原味的群众心声。让更多“基层好声音”呈现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正是中国式民主的生动写照。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增加30元和5元,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万个……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民生清单汇民意、解民忧、暖民心。

  从“两高”报告中可以看到,过去一年,人民法院审结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等民生案件134.7万件,司法机关用心守护百姓安全;检察机关办理涉窨井盖刑事犯罪106件,办理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公益诉讼案件2.7万件。

  规划纲要草案就增进民生福祉设有一篇,在健全国家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基本权益、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等方面明确了目标。

  优质均衡教育如何推进?如何让乡村医生下得去、留得住?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怎么补?代表委员在审议讨论中紧扣焦点、不避难点、直击痛点,围绕民生问题纷纷表达真知灼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关键在于它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

  外媒评价今年中国全国两会时说:“良好的制度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进步,激发了人民的创造活力,成就了中国的繁荣。”

  改进会风、带动作风,全国两会发出扬帆再启航的动员令


  人大会议,会期7天;政协会议,会期6天半。

  今年全国两会会期缩短,但坚持既定会议议程,召开形式不变、要素不减,快节奏和高效率兼具。

  9时,参加民进、九三学社界委员联组会,围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实践发言;15时,参加民进界别小组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计划报告、预算报告和规划纲要草案;19时,赴全国政协机关参加工作会议……这是全国政协委员朱永新3月6日一天的日程,被他记录在“2021两会手记”中。

  “作为政协委员,就应该履职尽责为人民,就应该做一个行动着的思考者和思想着的行动者。”朱永新委员在手记中写道。

  纵观今年全国两会,朴实、务实、扎实的会风扑面而来——

  压减工作人员、精简文件、线上线下相结合,今年全国两会完善有关做法,强化时间观念,优化流程设计,增强效率,提高质量。

  代表通道、委员通道、部长通道、新闻发布会采用网络视频方式,记者以非现场方式采访,虽然空间上隔离了,但传递出的信息内容丰富、亮点纷呈。

  清新会风,连通会场内外。

  3月5日晚,全国政协委员马国湘和范迪安由于都关心古村落古民居保护,相约与贵州省黔西县县委书记卢林连线,就乡村文化振兴展开一场隔空的星夜对话,共商有效对策。

  内蒙古扎鲁特旗东萨拉嘎查党支部书记吴云波代表在直播平台推广当地肉食产品时积累了众多粉丝。于是,吴云波代表利用直播平台征求网民建议并带到会上,还准备通过这种方式把两会释放的民生新举措让更多人了解。

  “合理安排会议日程,提高议事质量和效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利用信息技术,推进会议文件、资料电子化,为代表履职提供便利”……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的全国人大议事规则修正草案对改进会风、提高议事质量和效率作出制度安排。

  “实现两会会风的改变,根本目的是更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全国人大代表王绍南说。

  良好会风,带动良好作风。

  “蓝图有了,方向定了,跑起来就有劲了。”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阜阳市市长孙正东说:“我们要把两会上的好会风转化为实际工作中的好作风,提高效能,真抓实干,在未来发展中赢得先机。”

  良好作风,推动更大作为。开启新征程,发出动员令,全国两会汇聚起中国人民更坚定的意志、更强大的力量。

  这是奋发进取的力量——

  云南省永胜县松坪村村委会主任胡胜宝是来自普米族的全国人大代表,见证了少数民族群众摆脱贫困,日子越过越好、越来越有奔头的历程。

  “在普米族同胞心目中,牛是勤劳的象征,是幸福的寄托。我们要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老百姓‘犁’好致富土壤,带领大伙走向乡村振兴。”胡胜宝代表说。

  这是开拓创新的力量——

  中国一重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明忠委员带来企业实现“开门红”的好消息:1月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6.1%,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3.2%。

  他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将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企业将以此为契机,推进核心装备制造业务优化升级,加快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延伸。

  这是团结一心的力量——

  还有不到一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将举办,这是我国“十四五”初期举办的重大标志性活动。眼下,中国运动员正积极备战。

  中国残联主席、北京冬奥组委执行主席张海迪委员说:“一个人无论身体健康还是残疾,都要有一种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敢于胜利的精神。这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我们就能够实现梦想、创造奇迹。”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展望新征程,迈步从头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凝聚起力量与信心,满怀豪情,意气风发,向着光明未来扬帆远航。  

(记者赵超、陈炜伟、何宗渝、何欣荣、孔祥鑫、杨玉华、徐扬、陈刚)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

 
可望亦可及的中国现代化
可望亦可及的中国现代化

( 2021-03-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观点
 
 
2020年7月15日拍摄的江西省井冈山市神山村村民笑脸合集(拼版照片)。 新华社记者彭昭之摄
 
  
 
  中国人离现代化的目标从未如此之近。
 
  事关中国现代化核心议程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正在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这份发展蓝图再度明确:到2035年,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在中国宣告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小康”千年梦圆之际,曾积贫积弱的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根据中国的顶层设计,到2035年完成第一阶段的战略安排后,中国将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百年奋斗,中国人孜孜以求的现代化目标已可望亦可及了。
 
  历史与现实昭示:从来没有唯一的现代化方案,也没有通行的现代化路径。
 
  在从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大变革中,中国追求什么样的现代化?实现路径是什么?一个现代化的中国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一份恢宏的中国发展路线图勾勒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和特质。
 
  首先,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在贫穷的农业社会基础上起步的一次超大规模人类发展实践。
 
  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意味着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将迈进现代化的门槛,这一数字超过目前发达国家人口总和,可望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
 
  巨大的人口规模和独特的历史命运决定了,中国的现代化无法“抄袭”他人,无法依附他国,只能立足自身国情、独立自主发展。
 
  巨大的人口规模还意味着巨大的市场、巨大的需求。纲要草案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就是中国着眼新发展阶段、立足基本国情,找到的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独特优势。
 
  其次,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现代化,与资本逻辑主导、现代化成果为少数人所占有的现代化有着本质不同。
 
  纲要草案提出“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等目标,描绘了“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的美好数字生活新图景。设定的“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中,民生福祉类超过三分之一,这都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本特质。
 
  闪耀着“未来感”的发展蓝图中,既有火星环绕等“仰望星空”的科技前沿攻关,更有“主动健康干预技术研发”等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前沿领域攻关。让人心潮澎湃的科技创新,明确指向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
 
  再次,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是注重物的不断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的现代化,不走财富至上、忽视社会全面进步的单线发展。
 
  纲要草案并未设定五年GDP年均增速预期性指标,而是强调“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舆论认为,不被GDP数值束缚,凝心聚气推动高质量发展,基本着眼点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避免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无节制掠夺自然、累积生态灾难。
 
  合理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应是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在应答“平衡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这道历史性难题时,每个国家都交过学费,吃过苦头。如今,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整个现代化建设进程之中,寻求探索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路。
 
  纲要草案提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等目标,走一条绿色现代化之路不仅已经成为全中国社会的共识,而且已取得扎实成效。
 
  第五,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合作共赢、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不走掠夺式扩张的老路。
 
  纲要草案提出“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向欠发达国家提供技术、设备、服务等数字援助”等。走向现代化的中国绝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逻辑。
 
  逐梦之路无坦途。中国人要圆梦现代化,也面临复杂严峻的世界经济形势、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等“黑天鹅”“灰犀牛”挑战,仍需奋勇前行。
 
  世界上从来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模式,现代化理论也需随现代化实践的不断展开而充实、修正与完善。
 
  中国式现代化摆脱了殖民、扩张、掠夺、对抗的发展逻辑,摆脱了依附他国发展的历史宿命,立足中国实际,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也丰富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记者桂涛、王建华、马云飞)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
 
用好司法区块链,消除“文抄公”
用好司法区块链,消除“文抄公”

( 2021-03-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观点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提出,开放司法区块链平台,支持网络著作权人上传作品、保存证据,预防和惩治网络抄袭。区块链技术储存的数据不可篡改,特别适用网络著作权保护。用好司法区块链这一利器,让“文抄公”原形毕露,将有效解决网络抄袭防治难,有利于营造尊重原创、崇尚创新的创作环境。

  网络抄袭隐蔽性高、鉴别难、举证难,维权的金钱和时间成本极高,很多受害人无奈放弃维权,致使抄袭之风屡禁不绝,严重损害原创积极性。近年来,杭州、北京、广州等法院上线的司法区块链系统,提供了新的破解之道。司法区块链能使著作数据全流程记录、全链路可信、全节点见证,保证从创作到维权都有迹可循,解决了存证取证的一系列难题,显著降低了维权成本。

  司法区块链消除了网络抄袭人抵赖的可能性,增加了原创者捍卫著作权的底气,大大提高司法效率,让“文抄公”无处下笔,无以遁形。开放司法区块链,是顺应时代潮流之举,必能给网络抄袭防治带来新变化。但也要清醒看到,司法区块链仍处于探索阶段,在运用上既要鼓励又要审慎,坚决避免陷入“唯技术论”的误区,在司法裁判中仍要综合使用传统取证等多种方法。

  随着司法区块链应用迅速扩大,“文抄公”该警醒起来了,靠抄袭而名利双收的日子行将结束。灭掉“文抄公”,原创更繁荣。(记者刘怀丕)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

 
透过两会,世界读懂中国发展新局
透过两会,世界读懂中国发展新局

( 2021-03-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观点
 
  正在召开的中国两会吸引世界目光,引发海外热议。世界关心中国未来发展蓝图,凸显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愈加紧密,中国发展新格局对世界意义重大。

  更加开放的中国为世界创造发展机遇。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海外普遍希望通过两会了解重要历史交汇点上的中国将如何擘画新阶段发展方向与路径,如何继续与世界实现合作共赢。“十四五”期间,中国将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同时,中国将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三个“新”与三个“更”,意味着中国在不断推进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将成为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世界市场”,为全球的企业和产品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改善营商环境的步子在加快,对外开放的大门也越开越大,持续向世界释放红利。过去一年,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完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成功签署等一系列双多边合作进展和成果,展现了中国深度融入世界的坚定决心、与世界合作共赢的不懈努力。“未来,外国投资者可以期待从一个更加开放、公正和创新的中国看到更多机遇。”英国萨里大学商学院教授熊榆说。

  更重创新的中国给世界增添发展动力。芬兰阿尔托大学商学院教授卡尔·费认为,创新和绿色发展将成为今年两会热词。根据两会审查讨论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创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处在核心地位。从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到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再到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一系列举措凸显中国推进创新发展的决心与雄心。日本佳能全球战略研究所研究主任濑口清之认为,提升创新能力将是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中国科技创新不只为了自身发展,更着眼于提升全人类福祉,也乐于与世界分享创新成果。与世界各国分享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对全球科学界开放“中国天眼”,愿与世界共享包括5G技术在内的最新科研成果……“创新中国”不断为推动世界共同发展注入动能。

  更有担当的中国助世界应对复杂挑战。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开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紧急人道主义行动,全力支援世界各国抗疫;坚定兑现将疫苗作为公共产品的诺言,已经并正在无偿向69个有急需的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援助,同时向43个国家出口疫苗。

  面对单边主义抬头、全球治理赤字高企等挑战,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始终坚定维护多边主义,推动完善全球治理,倡导世界各国携手同心应对气候变化等共同挑战。两会展现出的中国外交理念和大国担当,向世界传递更多温暖与希望,为各国注入更多信心和力量。

  透过两会这一重要窗口,世界看到了中国发展新局中蕴含的巨大机遇,读懂了中国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也体会到中国人“天下一家”的情怀与担当。在发展蓝图新的指引下,一个自信、拼搏的中国必将不负世界所期,在为自己创造更加美好未来的同时也实现与世界各国的共赢共享。(记者乔继红、褚怡)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

 
良政善治“安”香江
良政善治“安”香江

( 2021-03-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观点
 
  “安”——2020年的香港年度汉字,正被赋予更多内涵与希望。

  经历风波跌宕后,朴素的道理越显深刻:只有国家安全、社会安定,香港才能在中央支持和帮助下,改善民生福祉,实现安居乐业,走上良政善治的康庄大道。

  当“黑暴”肆虐,“揽炒”横行,“一国两制”和特区宪制秩序受到严重冲击,生命财产和自由权利遭受严重侵害。安全,成为香港人最迫切的渴望。

  香港国安法开启了香港由乱及治的新局面,可谓“定海神针”。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吴良好用一连串“安”字道出了港人的心声:“香港国安法颁布实施后,社会安定,市民安全,人心安宁。一法安香江!广大香港市民终于盼来了安心的日子。”

  事实是最好证明。如今的香港,困扰市民和企业多月的街头暴力几近绝迹,民众日常生活、商业和投资活动恢复了安全和谐的环境,街头再也不会出现燃烧瓶横飞和行人无故挨打的荒诞场景,秩序和稳定重新回到了这座国际都会。

  但是,实现香港长治久安,仍然任重道远。

  2021年3月,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道出了问题的严峻所在:近几年来,特别是2019年香港发生“修例风波”以来,反中乱港势力和本土激进分离势力公然鼓吹“港独”等主张,通过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平台、立法会和区议会议事平台或者利用有关公职人员身份,肆无忌惮进行反中乱港活动,极力瘫痪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运作,阻挠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

  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首任司长梁爱诗进一步指出,目前国际环境越来越复杂,部分国家把香港作为“棋子”,打击、制裁香港和内地,干扰香港的司法独立。“为了杜绝伤害国家和香港特区的人占据特区公职,避免特区管治权落入反中乱港分子手中,防止国外反华势力和本地反中乱港分子勾结、危及国家安全、伤害香港市民,必须完善特区选举制度,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

  “如果不完善选举制度,香港将永无宁日。”香港特区前任行政长官梁振英的肺腑之言道出香港社会普遍呼声。

  为此,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就完善香港特区选举制度作出决定。这是继去年制定实施香港国安法后,中央完善香港法律和政治体制的又一重大举措,将在制度安排上确保“爱国者治港”,是维护“一国两制”制度安全的迫切之举,也是确保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法施政和有效治理的当务之急。

  只有做到“爱国者治港”,中央对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治权才能得到有效落实,宪法和基本法确立的宪制秩序才能得到有效维护,各种深层次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香港才能实现长治久安。

  安定才能发展,发展才能安居,安居才能乐业。

  事实上,中央完善香港选举制度不仅可以保障政治安全,还将推动香港社会清除内耗、聚焦民生,从爱国者中选贤任能,帮助解决香港住房、贫富差距、青年人向上流动等深层次矛盾,最终造福香港市民,让700多万同胞真正实现安居乐业。

  “当香港政治环境恢复平静,特区政府及立法会就可以专心讨论、制定政策,不再陷入过去无休止的政治纷争中。议案不会再被‘拉布’,议员们千方百计优化政策建议,聚焦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真心为市民谋福祉。”谈到未来,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陈仲尼充满期待。

  作为香港最坚强的后盾和依靠,中央对香港同样寄予厚望。“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对香港作出清晰定位和科学规划,在深入对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参与助力国家全面开放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香港无疑将获得前所未有的机遇和空间,为“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作出新的贡献。

  而实现这些构想的前提,是香港真正摆脱争拗与撕裂的政治泥淖,回到正确的发展轨道上来。

  香港经济仍遭受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2020年收缩6.1%,失业率升至近年高位,市民生活负担沉重。在这个关键时刻,完善选举制度,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除了堵塞政治安全漏洞外,更是为香港同胞的民生福祉谋未来。 新华社香港3月10日电

 
两张照片一样情怀 张桂梅照片刷屏的启示   这两天,张桂梅的两幅照片刷屏了——一张青春靓丽,笑靥如花;一张苍老憔悴,写满艰辛。新老照片切换间,人们在感叹岁月沧桑中更加懂得了她为什么被称为“燃灯校长”。
  芳华洒大地,丹心系家国。从17岁时跟随姐姐离开家乡黑龙江赴云南支援边疆建设,到2008年创办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再到如今疾病缠身却依然坚守教学管理一线,张桂梅用爱心、智慧、坚毅点亮了万千乡村孩子的人生梦想,书写了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和责任担当。
  岁月催人老,却不负有心人。每个人都会老去,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以怎样的姿态面对现实困苦和命运激流,张桂梅作出了回答。她数十载呕心沥血换来桃李芬芳,扎根乡土传道授业成为时代楷模。“崖畔的桂”“雪中的梅”,这是真师者的精神印记,是社会对可敬之人真挚的褒奖。
  目睹张桂梅17岁照片和64岁坐轮椅照片,人们在感慨“岁月无情,人间值得”之余也在深思:无论什么岗位,是否都能像她那样把实现人生价值融入社会进步的滚滚大潮,不负韶华,笑傲人生?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激起的回响是一笔宝贵财富。新时代教育事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当有更多像张桂梅一样的优秀教师涌现。全社会尊师重教,崇德向善,民族就有希望,国家就有未来。(记者字强)新华社昆明3月10日电
梦想如愿
梦想如愿

( 2021-03-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观点
 
  梦想的图景徐徐展开,新的征程正在开启。

  出发,追梦人。细看手中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依据这张“追梦蓝图”你会更快找准方向。20个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102项重大工程项目,通往梦想的道路清晰可见。

  这是一本“梦想手册”,里面写满你期待的生活: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迈上新台阶,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美好值得期许,梦想总盼如愿。

  不论你盼家业兴旺、富足安康,还是愿山清水秀、书声琅琅,都有政策举措保驾护航:从扩大内需到乡村振兴,从创新驱动到绿色发展,从数字中国到健康中国……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在这个崭新的舞台上,有着无限可能。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

  圆梦的路上没有“轻松”二字。个人夙愿与时代宏图相互激荡,终汇聚成为实现中国梦坚定迈进的铿锵之声: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进!(记者吴雨)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

 
把“十四五”规划“说唱”到中国青年的心里头 新华社原创Rap《十四五@十四亿》刷屏:用说唱形式宣传大政方针成为吸引年轻网友的一道“招牌菜”

把“十四五”规划“说唱”到中国青年的心里头

新华社原创Rap《十四五@十四亿》刷屏:用说唱形式宣传大政方针成为吸引年轻网友的一道“招牌菜”


(2021-03-11)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本报记者莫鑫

  “十四五,十四五,十四亿人的十四五,666,嘟嘟嘟……”
  相信许多人看到这段歌词,都会不自觉地唱起来。没错!这就是新华社最近推出的刷屏“神曲”《十四五@十四亿》。这首时尚的Rap歌曲采用说唱的方式,融合动漫、中国风等元素,通过朗朗上口的旋律,生动阐释“十四五”规划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让网友增进对“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的理解。
  这已经不是新华社第一次用Rap(说唱)的形式宣传报道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了,从2016年全网刷屏的《四个全面》,再到人们热议的新华社版《PPAP》和新华社版《大唐Gang》,再到如今炙手可热的《十四五@十四亿》……新华社的“Rapper”(说唱歌手)们用符合年轻人的说唱音乐方式,将宏大主题进行更加青春化的演绎,在不失内容严肃性的基础上,极大增强了传播效果,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学习和讨论。
  本报记者日前采访了包括《十四五@十四亿》在内的多款新华社融媒产品的主创团队,揭秘他们如何把重大主题内容“掰开”“揉碎”,又融入饶舌押韵的歌词与“上头”的旋律中。

唱出“十四五”,着实不容易


  3月5日,由新华社国内部承制的《十四五@十四亿》正式上线,一上线便引爆全网:腾讯新闻微信插件和腾讯视频各端总浏览量3.1亿;“十四亿人的十四五”新浪微博话题阅读量破1.4亿,登上热搜榜;QQ音乐、酷狗、酷我浏览量达6000万,新华社微信公号10万+,新华社客户端130.8万……
  不少网友在《十四五@十四亿》的评论区留言道,“官方‘整活儿’,怎么能不好好学?”“这么魔性的旋律,哼两句就上头了,自然而然就想学了,自然而然就记住了!”
  在重要节点,结合最具新闻性的内容推出融媒体产品,是新华社这几年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标配”。在近几年的两会报道中,《十四五@十四亿》主创团队都推出了不少类似融媒产品:如2018年两会,结合国家主席首次进行宪法宣誓,推出微视频《誓言》;2020年两会,结合民法典,推出H5互动小游戏《民法典|人生大冲关》,等等。
  2021年两会审查讨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这无疑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和十四亿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如何用融媒产品宣传好这一重大主题呢?
  几经比较,主创团队决定采用动漫说唱形式。这种形式为年轻人喜闻乐见,节奏感强,画面生动。
  从最初立项到最终上线,《十四五@十四亿》的创作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前后总计三个半月。据介绍,该项目的制作方包括多个单位,还需要协调说唱歌手的档期,各方的工作模式不同,需要在不断磨合中加强合作。
  在内容呈现上,新华社的主创人员尤其下功夫。无论是说唱歌词,还是每一帧的画面,可谓“细致入微”。“我们拿到第一稿后,反馈了30多条画面修改意见,拿到第二稿后又反馈了十多条。这些意见,都是建立在一帧一帧观看的基础上。”主创团队介绍说。
  “画面中出现的各种旗帜,即便经过艺术化处理,规格也必须要符合标准;飞机的机型、火箭的样式,必须要严格审核;就连‘广寒宫’元素的花纹,也需要反复核对。”主创团队补充道。
  “很多人可能觉得这是一款音乐类MV。但是我们首先把它定义为新闻产品,要保证严谨,一帧都不能差,一处都不能错。”主创团队告诉记者。

“嘻哈+重大主题”,拼的就是创意


  2016年2月2日,新华社面向网络和手机用户推出《四个全面》说唱动漫MV。该MV从百姓视角出发,以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宏大内涵进行了阐释。这款产品既是新华社独具创意制作的一款重大主题新媒体产品,更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报道的一次尝试。
  随着媒体深度融合的发展,一大批新华社记者挺进主战场,冲锋在媒体融合第一线。他们用最新潮的创意,把宏大主题与“接地气”的传播形式相结合,推出一大批广受欢迎的流行元素融媒体产品。这些产品的刷屏,也让幕后辛勤耕耘的记者编辑们,“火”到了台前。
  新华社记者孔令杭就是其中之一。他把重大新闻主题与流行嘻哈元素结合,唱红了《PPAP垃圾分类》《这里有块金砖》《真·刘备三·顾茅庐之过年留下来》等多首新华社原创Rap,让人眼前一亮。
  “首先拼的就是创意!”孔令杭说。在作品中,除了“说唱”之外,孔令杭往往要预先想好多个创意点,然后把创意点融入新闻内容的呈现中,通过“埋梗”的方式激发观众兴趣。
  以春节前大火的《真·刘备三·顾茅庐之过年留下来》为例。在得知“号召就地过年”选题之后,他首先希望将其打造成为一款创意类评论报道。而后,要通过“埋梗”的方式将创意元素与评论内容融合。
  孔令杭埋的第一个“梗”,是“三顾茅庐”的故事。之所以选择这个故事作为视频的故事“外衣”,主要是因为“三顾茅庐”广为人知,而且“三顾茅庐”本身就发生在春节前后,时间上也与“就地过年”的主题相符。
  第二个“梗”便是说唱的形式。当时恰逢有款热播综艺《中国有嘻哈》,孔令杭便借“势”将说唱元素作为这款评论作品的内容讲述方式。而且,说唱本身就有“Battle”(说唱对抗)的形式存在,所以很自然地就可以将其用于呈现评论作品的各方观点。
  “但是只有两个创意点是不够的,现在要想火的作品都至少要有3个或3个以上的创意点,而且还要是有那种观众要稍微琢磨一下才能发现的创意点。”孔令杭说。
  孔令杭又将创意放在了演员的服装上。乍一看,演员们穿的是符合三国时期的古风服装。但是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演员们的服装都是用现代的服装和道具进行搭配的,给观众营造了一种“看上去像那么回事儿,但定睛一看又不是那么回事儿”的趣味性。
  虽然孔令杭已经推出不少成功作品,但创新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现在人们置身于‘信息茧房’中,习惯看算法推荐的新闻资讯。加上现在内容足够多元化,新闻记者想要‘get’到受众的点,确实要比几年前更难了。”孔令杭告诉记者,“正因如此,才更需要更具深度性的创新。同时,在抖音、B站、微博等平台上,还要针对不同平台的调性、观众年龄段和兴趣偏好,进行多样化的内容创新。”

  “90后”新华社如何屡造90后“爆款”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新华社也将迎来90岁生日。在受访专家看来,即将跨过90年岁月长河的新华社,依然将屹立在时代潮头。通过主动把握时代脉搏,在创新性、多样化、年轻化等方向积极探索,新华社近年来屡屡推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新闻报道作品,获得90后、00后等年轻群体的热捧。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一位教授认为,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新华社推出的多款融媒报道产品之所以能够成为“爆款”,就是因为能够准确把握新媒体时代的内容传播规律:“宏大主题与通俗化的表达之间天然会形成‘认知差’,人们觉得‘高大上’的国家大政方针与通俗的说唱存在巨大的‘认知差’。人们有了兴趣,就会想要去看一下,说唱到底是如何把像‘十四五’规划这样的宏大主题唱出来的。”
  在他看来,新华社近年来推出的创意类说唱报道之所以能够成为“流量担当”,根本原因是这些作品能够实实在在地反映出国家的政策是如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同频共振的。这些作品所传达的内容与人们内心的情感高度呼应,从而使观众不光觉得有趣,更能从情感和价值层面认同作品传递出的核心主题。人们也因此愿意在看完作品之后“一键三连”(点赞、评论、转发),而不是“下次一定”。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梁天屹看来,新华社在各类新媒体平台的“深耕”可以“反哺”新闻内容的创作,从而在内容创作的初期就可以准确把握什么样的平台有什么样的观众,以及这些观众喜欢看什么样的内容。这也是新华社的创意类说唱内容能够取得成功的一个原因。
  “像抖音、B站等平台的粉丝群体差异巨大,如果想制作出符合各类群体兴趣的内容,势必要在多个平台的内容制作与传播上积累经验。”梁天屹说,“新华社近年来在这些平台上积极投放各类内容,积累了丰富经验。所以,在重大主题报道上,新华社的融媒产品自然就能‘踩点踩得准,踩点踩得巧’。”
为国家和人民福祉作出贡献 班禅的履职与成长心路
为国家和人民福祉作出贡献
班禅的履职与成长心路

( 2021-03-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人物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记者任沁沁)“在下一步的国家发展大局和中心任务之中,佛教能够发挥什么作用?在会议中,我会不断思考学习、领悟探索并付诸实践。”

  3月5日下午,政协宗教界别第一次小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会长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的发言温雅谦恭。

  这是他履职政协的第12年。2010年,班禅首次以全国政协委员身份现身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2013年3月,他当选最年轻的全国政协常委。

  政协宗教界别委员们有一个共识:班禅佛学造诣日臻精深、参政议政能力不断提高,展现出藏传佛教活佛的良好风范。

  两会期间,班禅接受新华社独家专访,分享了履职心得与成长心路。

  “政协委员,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责任。”他说,在这11年当中,我努力地学习如何履职建言,也做了不少考察调研,去了很多地方。

  他接触了广大的界别群众,同他们谈心交流,积极宣传中央的政策,也把群众的心声和愿望带到政协议政平台上来。

  “有人说,宗教界委员是双重身份。我想,身份是可以双重,但是立场只能有一个。”他认为,宗教界政协委员的立场应该同祖国和人民,同党的政策和方针,完全地站在一边。

  举手投足间,沉稳静定。他把履职视为修行,专注用心,勤勉认真。

  “当然,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满意的政协委员,还有很长的路,我会继续努力。”他说。

  秉承历世班禅大师爱国爱教、护国利民的优良传统,温和敦厚的十一世班禅信念坚定,笃而行之。

  去年,他回到了出生地那曲市嘉黎县,开展了近一周的调研,他看到父老乡亲过上了比以往更加富裕的生活。“短短几年时间,脱贫攻坚的成果如此显著,广大农牧民生产生活以及思想观念都得到进步与发展。”

  “作为农牧民的孩子,我始终牵挂着草原上的父老乡亲。”他说,因有家,而有国,当这种对家乡的感情升华之后,就可以成为家国情怀。

  国家和人民有需要的时候,班禅都会用自己的方式贡献力量。

  疫情期间,他主动捐款并会同中国佛协西藏分会发出3份倡议书,号召西藏各地市佛协、寺庙、僧尼暂时关闭宗教活动场所、暂停集聚性宗教活动、引导安抚信众。

  每当遇到自然灾害,西藏雪灾、贵州冰冻灾害、汶川地震、鲁甸地震、尼泊尔地震……班禅或致信或主持祈福法会,为灾区祈福。

  时间倏忽。今年,班禅31岁,已过了而立之年。他对自己提出希望:“完成好前世大师的遗愿,完成好历史和现实赋予我的使命,完成好党和人民给予我的期望。”

  “对我来讲,时间非常紧迫。在有限的人生中,用最大的努力去为中华各族人民的福祉作出自己的贡献,才能不枉此生。”他说。

  每日生活从清晨开始,诵经、学经、辩经、讲经,主持佛事活动;学习语言、数学、科技、计算机等现代教育体系的知识;练习书法……

  修行之外,他每天也会关注社会热点话题、国际新闻,以及现在的青少年特别是“00后”“10后”们喜欢什么、关注什么、向往什么。

  日复一日的精进,积淀为成年班禅的广阔视野、丰富学养。而专业的佛事历练,则不断提升着他的佛学修行。

  今年将迎来建党百年、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

  班禅说:“我作为藏传佛教界的代表人士,作为历代班禅额尔德尼的继承者,作为推动新时代藏传佛教中国化方向的践行者,赶上了一个绝佳的历史机遇期——西藏和藏传佛教都处在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

  他说:“我的前世十世班禅大师讲,藏传佛教即将进入再弘期。我对这个再弘期的理解,就是藏传佛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适应的条件下,朝着中国化方向不断发展而得到弘扬,继而成为藏传佛教前弘期、后弘期之后的再一次弘盛时期。”

  他对此既充满了信心,也满怀决心。“未来,藏传佛教也必须朝着维护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团结、推动社会安定方向去前行,才能够有光明的前景。”

  谈及梦想,班禅说:“祖国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世界和平——这既是个人的梦想,也应当是佛教界的光荣追求。”      (参与记者:姜琳)

 
全国表彰大会上只有他没到……
全国表彰大会上只有他没到……

( 2021-03-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人物
 
  3月8日,北京。全国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表彰仪式上,20名委员获奖,19人上台领奖。
 
  只有一个人,没有到场。
 
  他就是被誉为“青稞博士”的尼玛扎西委员。2020年9月5日,在西藏阿里下乡调研途中,一场车祸夺去了尼玛扎西55岁的生命。
 
  生前,他是我国知名的青稞研究专家,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党组副书记、院长,理学博士,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他也是西藏农民的儿子,把一生献给了农业、农村、农民。
 
  尼玛扎西出生于西藏山南市扎囊县扎塘镇杂玉村,1985年从西北农业大学毕业,后出国深造,1999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后,回国就职于西藏自治区农科院。
 
  自此之后,他带领团队在高原青稞研究领域取得诸多突破,建立了首个青稞核心种质库,并构建了全球首个青稞全基因图谱,于全球首次揭示了青稞起源与进化。
 
  而他最为人所熟知的,是“藏青2000”——这是历经19年,他和团队科研育成的青稞新品种,平均亩产350公斤。至今,“藏青2000”是青稞生产史上唯一年示范推广超100万亩以上的品种。
 
  作为与尼玛扎西相识近30年的老友,全国政协委员、西藏大学教授图登克珠清楚地记得,尼玛扎西去世后一个多月,他到日喀则农区调研,农民们总是在田间地头对他提起:“尼玛扎西博士走了,太可惜了,太可惜了!”
 
  “他给我的印象,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日喀则市白朗县巴扎乡金嘎村达娃顿珠说,当年,村里几个种粮大户试种“藏青2000”后出苗缓慢,到镇政府门口讨说法。尼玛扎西就带着农民到农田里,用手刨开土地,刨到手指脱皮,让农民看已经发了芽的种。晚上,他又给全镇农民开会,解释出苗晚的缘由。
 
  “若一个星期后青稞还没出苗,今年大家的损失我来负责!”尼玛扎西做承诺时的音容,至今还停留在达娃顿珠的记忆里。
 
  “他把农民当亲人,农民把他当宝贝。”图登克珠说,自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以来,尼玛扎西的每件提案和每次发言,都与青稞增产、农民增收、乡村振兴、农牧业科技人员培养有关;每件提案,他都会咨询参会委员的建议;他办公室的大门,随时向基层干部、科研人员敞开……
 
  “对农民的事,他总是慎之又慎。”图登克珠说,“在他心里,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是神圣的,是需要担当的。他来到这个会场,就是为了能把西藏农牧民的心声传出去。”
 
  “我的家乡土地贫瘠,粮食产量很低。我小时候就一心想着让青稞长好。”生前,他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曾这样说。
 
  他实现了自己许下的诺言。如今,西藏青稞总产量已突破80万吨、粮食总产量突破100万吨。他带领团队已选育并审定“藏青2000”“冬青18号”等一大批高产、优质、多抗型新品种,常年占西藏青稞种植面积的50%以上,累计在青藏高原推广818万亩。经中国农科院效益测评,其社会经济效益达27亿元。
 
  围绕西藏农牧业增产增效和脱贫攻坚的技术需求,尼玛扎西和团队大力集成创新和示范推广了青稞增产、牦牛育肥、奶牛饲养、绒山羊扩繁、高原渔业、果树栽培、食用菌生产等方面的实用技术40多项,建立农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22个。
 
  他所期待的高原乡村振兴,也在擘画蓝图:随着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西藏自治区提出,优先发展农牧业农牧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推进农牧业农牧区现代化。
 
  在藏族人民心中,青稞被誉为“长在天上的作物”,藏族民歌有云:“人间有了青稞粮,日子过得真甜美。”“从此感谢云雀鸟,万众珍爱青稞粒。”
 
  尼玛扎西如传说中的云雀,衔来一粒种子,一枚阳光。最后将自己化作一粒种子,回归大地。而他培育的无数青稞种子,已在雪域高原山山水水间生根发芽。
 
  又一年,高原的青稞埋进土壤,而“青稞博士”却永远地走了。
 
  但他却把成果留在了青藏高原,也将自己留在了农民心中。 (记者王沁鸥、陈尚才) 新华社拉萨3月10日电
 
谈剑锋:为了万物互联之中你我的信息安全
谈剑锋:为了万物互联之中你我的信息安全

( 2021-03-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人物
 
 
谈剑锋委员在政协青联界别小组会上发言。  新华社记者任沁沁摄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记者任沁沁)信息安全,是万物互联时代的人类困扰。
 
  网银账户的安全守门者,网络信息安全身份认证领域的代表人物……他身上有许多标签。
 
  3月6日,在全国政协小组讨论会上,上海市信息安全行业协会会长谈剑锋委员的观点得到委员们的认同,并引起热烈讨论。
 
  “人脸、指纹、DNA等个人生物特征数据,不能让市场无序采集、无底线滥用,如需必要应统一由国家采集和管控”“建议加强对唯一性不可再生的关键数据严格管控”“智能网联车具有强大的数据采集能力,建议尽快立法,加强对智能网联车数据安全监管”……
 
  电信诈骗为何发生?因为大量信息泄露,对方掌握了公民清晰的图谱,拼凑出来的故事更容易被相信。
 
  这些与百姓息息相关的信息安全问题,是谈剑锋多年来跟踪调研的课题。
 
  “电信诈骗、个人信息泄露等事件出现,根源在于网络信息安全存在漏洞。”他说,有些关键性数据一旦被窃取,无法追回并变更,对个人隐私保护有不可逆的风险。
 
  他在多个场合呼吁、建议各界加强投入,推动核心技术突破,促进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创新发展。
 
  地基打不牢,何谈上层建筑?“‘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发展,不能成为沙漠之上的海市蜃楼。”他说。
 
  开始接触计算机,是在谈剑锋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小学还没毕业,他就用数据库编出一个通讯录软件,只要输入名字就能搜出电话号码来……
 
  互联网的到来,深刻影响了谈剑锋的人生。
 
  2005年,他在网游“厮杀”中发现常有队友被盗号,为了制止这种行为,踏入了网络信息安全的蓝海。
 
  两年后的夏天,上海张江租的一套民宅里,他带领5名游戏中的队友,开启了创业人生,投身于信息安全身份认证技术的研发。
 
  创业前四年,没有一分钱收入。有一段时间,他每周都要出去借钱。6个年轻人吃住在一起,没有上下班,起床就做程序,累了就睡。每天蓬头垢面,目不转睛盯着电脑屏幕,眼里布满血丝。
 
  “想过放弃,但即便4个月没有发放工资,员工们仍不离不弃,给了我力量。很虐,很快乐,这大概就是为了理想而活的样子吧。”而今再回首,已是云淡风轻。
 
  他带领团队,开发出一系列信息安全身份认证领域的拳头产品。
 
  “如果信息安全保护跟不上,我们在互联网时代跑得越快,风险越大。”他认为。
 
  在今年的一份提案中,他指出,科技需要从0到1的创造,而不是滥用场景式的所谓“创新”。“要对互联网企业的信息采集进行严格管理规定,防止‘数据垄断’。”
 
  除了科研攻关,谈剑锋还是一名信息安全的“宣讲者”,经常去学校或企事业单位普及网络信息安全知识。这也是他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履职尽责的一种方式。
 
  1976年出生的他,思维清晰,逻辑严密,说话做事透着严谨与保守,典型IT男。另一面,却曾是叱咤网游世界的顶级玩家,摄影爱好者。如同他对创业的态度,在刀光剑影里摸爬滚打,闯荡出了自己的天涯。
 
兰平勇:中国“新渔人”的“环游寻梦记”
兰平勇:中国“新渔人”的“环游寻梦记”

( 2021-03-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人物
 
 
2月26日,兰平勇在公司总部通过视频连线介绍西非毛里塔尼亚远洋渔业基地建设和捕捞情况。  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记者许雪毅、刘英伦)11岁跟着爷爷划着小舢板在风浪中出没时,兰平勇想:什么时候能有一艘大一点的船就好了。
 
  他不会想到,有一天他会跨越万里“环游寻梦”。
 
  他不会想到,自己日后作为福州市宏东渔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会成为全国人大代表,为中国“新渔人”代言。
 
  3月6日,福建代表团分组审议时,兰平勇作了“加快海洋渔业产业链建设,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发言。作为不同于爷爷辈的“新渔人”,兰平勇遇到了最好的时代: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十三五”期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先后批准浙江舟山、山东荣成、福建福州三地建设国家远洋渔业基地。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兰平勇努力把20多年专注渔业发展的经历转化为履职优势。
 
  兰平勇出生的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黄岐镇,是远近闻名的渔乡。小时候出海,老人摇橹,他帮着拉网。这让他对海有一种特殊的情怀。
 
  1999年,兰平勇和几个老乡合伙买了两艘渔船,创立了宏东公司。为了寻找新渔场,自2009年开始,兰平勇在毛里塔尼亚,打造了一个大型远洋渔业基地。缺电,就自己发电。缺水,就淡化海水。这些经历,让他对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面临的融资难、用工难等问题有深切认识。
 
  今年两会上,他在梳理了中国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情况后,建议将国家远洋渔业基地作为国家重大项目列入国家发展规划,建议出台金融政策支持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
 
  无论多么困难,“一带一路”事业值得付出。在毛里塔尼亚,宏东在当地扎下根,吸引了2000多名当地人就业。如今,宏东毛里塔尼亚渔业资源综合开发项目实际总投资达3亿美元,这一远洋渔业基地涵盖捕捞、加工、仓储、修船厂、制冰、海水淡化等,年捕捞加工能力达10万吨以上。
 
  近年来,宏东公司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渔业合作开发模式被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农业农村部等列为国际渔业合作典范。
 
  在今年的两会上,兰平勇和大家分享了宏东公司的最新发展:在海外的多个渔业合作项目正在积极筹划之中,公司在国内新建5艘大型围网船,将于下个月赴太平洋捕捞作业。
 
  同时,宏东不断延伸渔业产业链,在福州连江县投资建设了远洋渔业产业园。今年上半年,公司将动工新建一座5万吨冷库和一个金枪鱼综合加工项目。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兰平勇希望秉承“一带一路”所倡导的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价值理念,进一步推动远洋渔业发展。
 
  那个跟着爷爷在风浪中出没的11岁男孩,如今也当了爷爷。兰平勇很遗憾,爷爷看不到他现在这番成就。但他感到欣慰,从只想造大一点的船到现在宏东公司有各类专业远洋渔船及辅助船170艘,新老渔人的变化翻天覆地。
 
  开放给予远航者丰富馈赠。无论福州渔民,还是非洲渔民,越来越多人因为“一带一路”,过上了更美好的生活。
 
从两高报告“六大关键词”看法治文明新进步
从两高报告“六大关键词”看法治文明新进步

( 2021-03-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聚焦
 
  一个国家的法治水平,折射着一个社会的文明发展程度。
 
  翻开2021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字里行间澎湃着一股动人的力量,彰显着法治文明新进步——
 
  宽严相济善意司法,让创业创新更有活力;打击“老赖”惩治“碰瓷”,让公序良俗更有保障;法律服务愈加精细,让公平正义的实现更加高效……
 
  司法有力量、有是非、有温度,人民就能更凝聚,前进的脚步就能更铿锵。
 
  让我们一起盘点,两高报告中那些闪耀着法治之光的进步理念。
 
认罪认罚从宽


 
  在繁荣稳定的治世,司法的标准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犯罪结构明显变化,重罪占比持续下降,而轻罪案件增多:数据显示,判处不满三年有期徒刑及以下刑罚案件,从2000年占53.9%升至2020年的77.4%。
 
  面对新形势,最高检工作报告提出,“深入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最高法工作报告也强调,“坚持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统一”“细化审理程序,保障诉讼权利”。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我国已经实施4年多。这一制度通过对认罪认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给予程序上从简或者实体上从宽的处理,实现有效惩治犯罪、强化人权司法保障、提升诉讼效率、化解社会矛盾。
 
  “开展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正是基于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犯罪结构明显变化的客观事实,而做出的及时转变。”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吕红兵指出。
 
  从最高检工作报告可以看到,去年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率超过85%;一审服判率超过95%,高出其他刑事案件21.7个百分点。
 
  多地探索运用电子手环、“非羁码”大数据等手段,对非羁押人员实行“云监管”,取保候审后无一人失联逃避追诉。
 
  如果说“罪与罚”是守护公平正义的底线,那么“认罪认罚从宽”则体现的是司法的高线。它以司法保障助推中国之治,丰富了刑事司法与犯罪治理的“中国方案”。
 
善意文明司法


 
  长治久安的营商环境,是企业创业创新的基础。进入新发展阶段,法治如何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2020年12月底,湖北黄冈罗田县法院审判委员会,就一起企业经济案件展开讨论。鉴于被告人被指控的相关罪名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公诉机关与审判委员会达成共识,撤回了起诉。
 
  这是贯彻善意文明司法理念,保护市场主体活力的一个例证。
 
  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合法财产与违法所得、公司财产与个人财产、正当融资与非法集资,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坚决无罪释放,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
 
  最高法工作报告显示,2020年,各级法院对2.5万家企业暂缓强制执行措施,在18.1万件民商事案件中采取“活封”等措施,为企业释放资金1631亿元、土地869万亩、厂房3271万平方米。
 
  检察机关也要求对民企负责人涉经营类犯罪依法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诉的不诉、能不判实刑的提出适用缓刑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贺恒扬表示,在办理企业犯罪案件时,善意文明司法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刑事诉讼对企业生存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的影响。
 
  “对非公有制企业‘善意文明司法’,不仅是将民法典关于产权保护理念贯彻到刑事司法中,也是司法机关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体现,这种观念的转变得到市场各方主体的广泛欢迎。”吕红兵说。
 
法不能向不法让步


 
  正当防卫是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法律精神,更是法律赋予公民与不法行为做斗争的权利。
 
  然而,受诸多因素影响,司法机关曾经对正当防卫制度适用存在把握过严甚至失当。“人死为大”“谁能闹谁有理”“谁受伤谁有理”等一度干扰司法机关判断。
 
  这样的观念正发生改变。最高检工作报告显示,2018年底发布“昆山反杀案”指导性案例后,2019年和2020年因正当防卫不捕不诉819人,是之前两年的2.8倍。
 
  2020年检察机关还新发布了6起正当防卫不捕不诉典型案例,再次诠释正当防卫理念和规则,坚定捍卫“法不能向不法让步”。
 
  “民之所欲,法之所从”。
 
  近年来,不论是“于欢案”,还是“昆山反杀案”,无一不触碰民众对公平正义的敏感神经,直接拷问司法是否有力量、明是非、有温度。
 
  去年9月,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出台指导意见,旗帜鲜明鼓励正当防卫,捍卫“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法治精神。
 
  全国人大代表、邢台学院教授陈凤珍,对河北检察机关办理的“涞源反杀案”等案件给予了高度关注。她认为,依法对这些案件认定正当防卫,体现了司法机关更加注重把握正当防卫“以正对不正”的本质内涵,更加注重优先保护防卫人的利益,有利于纠正过去防卫者只能缩手缩脚、被动挨打的局面,弘扬了惩恶扬善、司法为正义撑腰的正能量。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为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不“亮剑”,社会风向就会“跑偏”。
 
  将故意制造交通事故的9人碰瓷团伙绳之以法;依法认定未成年人直播打赏无效、判令全额返还打赏金……在最高法工作报告中,这些案例彰显司法新理念,传递出是非判断、价值观念、社会风尚。
 
  “司法审判是将‘纸面上的法律’变成‘现实中的法律’的重要途径。公众在一个个具体司法案件中,能够形象地感受到‘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从而树立规则意识,明确行为界限。”最高法院办公厅副主任、最高法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余茂玉说。
 
  明辨是非、正本清源,这是司法裁判肩负的神圣使命。
 
  近来发生的村民私自上树摘果坠亡索赔、开发商“自我举报”无证卖房毁约、吃“霸王餐”逃跑摔伤反向餐馆索赔等案件,是非对错曾经一度出现争论和杂音。
 
  力挺什么、反对什么,绝不能含糊不清。从惩戒“老赖”助推诚信社会建设,到整治“霸座”“抢夺公交车方向盘”树立规矩意识;从办理维护英雄烈士荣誉、名誉案件,到依法惩治“精日”、宣扬美化侵略战争行为……人们看到,司法裁判既坚决捍卫社会公序良俗,又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春风化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最大公约数”更加沁人心脾。
 
  “从正面鼓励人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从反面对挑战公序良俗行为旗帜鲜明说‘不’,司法工作发挥了规范、评价、教育、引领社会行为的独特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山东鸢都英合律师事务所主任高明芹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办案,凝聚起中国人的精气神,守护好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家风”,成为法治文明与社会文明相得益彰的生动实践。
 
“一站式”


 
  今年两会上,“一站式”成为代表委员审议讨论两高报告时,频频提到的话题词。
 
  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机制、“一站式”办案场所……“一站式”,意味着替当事人多想一步,让当事人少跑腿一次,让实现公平正义更加高效。
 
  破解诉讼难,全国法院经过两年奋战,构建起中国特色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机制。
 
  为群众解决民商事纠纷提供菜单式、集约式、一站式服务,提供多样化纠纷解决方案和权利救济渠道……
 
  最高法工作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全国法院受理诉讼案件数量出现2004年以来的首次下降。特别是受理的民事案件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15年后首次下降。
 
  数字背后,正是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在发挥成效。
 
  从诉讼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到12368诉讼服务热线一号通办、中国移动微法院一网通办;从跨域立案全覆盖,到统一的律师服务平台方便律师参与诉讼……打官司将不再成为老百姓头疼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汤维建认为,大量纠纷在诉前解决,使公力救济与社会救济相结合,体现了社会的进步。
 
  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必将在世界法治文明的史册上,留下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和社会治理的大智慧。
 
案-件比


 
  “案-件比”——这是今年最高检工作报告中的一个专业词汇。然而在检察系统它却是一个热词,被称为“绿色司法GDP指标”,引领着司法机关特别是检察机关在办案理念、制度、机制上创新转变,提高办案效率,减少当事人诉累。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当事人的一个“案”,在若干司法环节中可能被统计成了N“件”,从而形成了“案”和“件”的对比。
 
  比如,公安机关向检察机关提请对嫌疑人的批捕,检察机关决定不批捕,“案-件比”是1∶1;如果公安机关不同意不批捕的意见,提起复议,那么就增加了一“件”,“案-件比”是1∶2……
 
  据不完全统计,如果一起刑诉案件将所有可能产生的环节都经历一遍,即使中间没有间隔,总体诉讼时限也可长达5年以上。
 
  这样的时间跨度无论是对当事人还是办案机关,都是沉重的代价和成本,容易导致司法成本畸高、程序反复空转、不当羁押、执法理念滞后等一系列问题。
 
  让正义不缺席,也要让正义不拖延。
 
  2020年初,最高检初步建立检察机关以“案-件比”为核心的案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经过一年来的实践,刑事检察“案-件比”达到了1∶1.43,“件”同比下降0.44,压减了41.2万个非必要办案环节、统计中的“案件”。
 
  与之相伴的是,检察机关延长审查起诉期限、退回补充侦查同比分别下降57%和42.6%;自行补充侦查4.8万件,是2019年的23.5倍;不捕不诉率进一步上升,公安机关提请复议复核则下降40.2%,办案质效明显提升。
 
  贺恒扬代表对此很有感触。“一线检察官将这些新的工作理念、方式方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强化办案活动整体质量意识,进一步提高对办案效率的认知,适应了人民群众的更高要求,彰显了法治的进步。”他说。(记者陈菲、白阳、熊丰、李放、李继伟、杨文)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
 
为大局服务 为人民司法 代表委员审议讨论两高报告
为大局服务 为人民司法
代表委员审议讨论两高报告

( 2021-03-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聚焦
 
  3月9日至10日,出席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围绕两高报告认真审议讨论。

  代表委员们认为,今年提请全国两会审议讨论的两高报告有新意、接地气,回应了社会热点与关切,呈现了我国司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记录下中国的法治进步。

严格执法 守护安宁


  法治,捍卫国家长治久安。从严惩各类犯罪到服务高质量发展,司法机关重拳出击,保卫社会秩序,守护人民群众安宁。

  “司法担当,服务大局,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法院落地落实。一系列有力度、有成效的司法举措,彰显了司法机关顾大局、为全局的担当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董开军说。

  过去一年,司法机关依法快审快结涉疫犯罪案件5474件;帮扶3.6万家企业复工复产;审结涉黑涉恶犯罪案件33053件226495人;严惩腐败犯罪,对赵正永判处死缓、终身监禁,对赖小民判处并执行死刑。

  一个个典型案例,一组组翔实数据,两高报告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公平正义。

  “两高报告提到的一系列大要案,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这些年来,人民群众的权利和安全越来越有保障,离不开司法机关的努力。”全国人大代表、湖南麻阳苗族自治县谭家寨乡楠木桥村党总支书记谭泽勇说,去年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等案件2.2万件2.6万人,彰显了党中央惩治腐败的坚强决心,生动诠释了“反腐无禁区”以及贪腐没有“免死金牌”,必将给以身试法、顶风作案的贪污腐败分子带来极大震慑,有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2020年,围绕助力各类企业复工复产、渡过难关,司法机关勇于担当。最高检工作报告显示,有力惩治侵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犯罪,起诉2.3万人,同比上升2.9%。

  “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产权保护是基础,对民营企业来说,从财产权、知识产权到企业家合法权益的保护都十分重要。”全国人大代表、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表示,希望进一步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从严打击侵害民营企业的违法犯罪行为。

司法为民 维护合法权益


  司法案件绝大多数发生在群众身边,连着民心,都在厚积公平正义。

  “从防治高空抛物到治理窨井‘吃人’,再到严惩‘碰瓷’违法犯罪,司法机关在维护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方面不断努力。”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贺恒扬说,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司法机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维护群众舌尖上、头顶上、脚底下,钱袋子和出行安全等民生权益上持续发力。

  贺恒扬说,办好这些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就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政治。

  “为国家安全高举利剑,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为民生福祉撑起蓝天,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以生动的司法实践维护了公平正义,弘扬了法治精神。”全国人大代表、邢台市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室负责人王凤巧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司法的多元需求不断增加,希望能为群众提供更智能、更便捷、更高效的司法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两高报告成绩实、亮点多,紧扣社会关注焦点,积极回应民生痛点,给代表委员们留下深刻印象。

  “这些沉甸甸的成绩,凝聚着司法人的辛勤汗水,体现了‘为人民司法’的法治理念。”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李生龙说。

锻造铁军 守卫公平正义


  司法机关必须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在人民监督下守初心、担使命。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江天亮说,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各级司法机关要加强自身建设,将司法改革任务落实到位,锻造一支讲政治、有信仰、守规矩的专业队伍,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目前,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已经启动,包括法院和检察院在内的政法系统,要按照中央要求狠抓贯彻落实,清除害群之马、整治顽瘴痼疾,推动建章立制。”江天亮说。

  如何建设高素质和专业化的一线队伍?

  “以完备高效的司法体系,提升法治效能,正当其时,正当其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张树华表示,要科学运用司法力量和司法资源,将更多宝贵的司法资源向基层倾斜,向一线司法业务倾斜,向一线法官检察官倾斜。固本强基,大力支持和关爱兢兢业业、常年奋斗在一线的法官和检察官。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两高报告在下一步工作安排中指出,要“建设过硬队伍”“抓实队伍教育整顿”。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律师协会会长高子程说:“正在开展的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敢于亮剑,切中要害。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依法办案,公平公正,不枉不纵,方能行稳致远。”(记者刘奕湛、任沁沁、杨玉华、刘良恒、吴帅帅、邰思聪、周闻韬)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

 
人大代表@最高检:老年人的“数字鸿沟”怎么跨
人大代表@最高检:老年人的“数字鸿沟”怎么跨

( 2021-03-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聚焦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记者舒静)9日下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浙江代表团分组审议现场,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广电集团浙江卫视新闻中心首席主播席文现场@最高人民检察院,就如何弥合老年人面对的“数字鸿沟”提出建议。

  “我们杭州有个景区,去年5月发布公告,要求所有游客必须提前线上预约,给一些老年人带来不便。后来,杭州市检察机关通过公益诉讼专项监督的方式,督促景区完善购票方式,维护游客权益。”

  说到这里,他专门@正在“云旁听”的最高检的工作人员。“建议最高检研究相关检察公益诉讼经验,探索维护老年人的权益。”

  这番话,引发在场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吕世明的共鸣。近年来,他一直在关注和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问题,今年也提交了相关建议和议案。

  “席文代表讲的例子很鲜活。你关心的事情,我在政府工作报告里也看到了相关表述。无障碍环境建设,无论是设施无障碍,还是信息无障碍,都能让我们更多地拥抱太阳、无忧无虑……”吕世明谈起这一问题,更有切身体会。

  在场的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宇回应说,数字时代的老年人权益保障问题不容忽视。移动支付、“码”上生活、智能家居等数字场景,年轻人可以自然融入,老年人却可能障碍重重。

  “保障不同群体生活的无障碍,是社会各界都应关注的重要民生问题。”贾宇说,“检察机关在通过公益诉讼推进市政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同时,已经开始探索老年人数字生活无障碍领域的公益诉讼。相信在共同努力下,人们生活中的障碍不便会越来越少,满意度会不断提升。”

  “在数字化改革进程中,要注重数字包容。”正如席文代表所说,“数字是冰冷的,但数字化应该是温暖的。”

 
“全过程民主” 从全国两会看中国式民主特质
“全过程民主”
从全国两会看中国式民主特质

( 2021-03-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2021年是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观察人士从今年全国两会的内容和议程中看到了更多不同于西方的民主细节。

  全球化智库高级研究员龙安志说,他注意到中国式民主一个显著特征,是通过广泛征集民意,充分讨论,最后逐步形成共识,是一个“共识构建”过程。

  “在西方国家的民主实践中,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选举上。”龙安志说,中国式民主不咄咄逼人,而更像练习太极一样,心平气和,慢中自有大智慧。

  “西方对中国的民主有很大的误解。”在中国生活了二十多年的美国作家马意骏说,中国不实行“两党制”,但中国的宪法和法律以及立法机关运行的许多民主细节,都体现了中国式民主的特质。

  今年,两部关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开会的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和全国人大议事规则——将在全国人代会上作出修改,其中一大亮点是将已成功实践的“全过程民主”写入法律。

  中国的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所有的重大立法决策都是依照程序,经过民主酝酿,通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产生。“全过程民主”既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也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全过程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区别于西方形形色色资产阶级民主的显著特征。”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说。

  中国在民主实现形式上有不少有益探索,包括基层自创的“板凳民主”。村民自带小板凳,聚集在水塘边、大树下讨论村务,有时会为某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但最终基本上都能达成共识。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家法室主任童卫东在接受采访时说,“全过程民主”是实践的结果,一个典型例子就是法工委在基层设立的立法联系点,也被称作“立法直通车”。他说,这些联系点发挥了接地气、聚民智的作用。去年有16部法律草案征求联系点意见,收到1300多条意见建议,许多意见建议被吸收采纳。

  正在人代会上审查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可以说是中国式民主的典型案例。

  编制规划纲要的重要依据是去年10月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亲自领导完成了这一纲领性文件。去年7月到9月,他多次外出实地调研;主持召开7场专题座谈会,听取企业家、党外人士、经济社会领域专家、科学家、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地方党政领导、基层代表等各领域各阶层人士意见建议。

  建议制定过程中还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征集意见建议101.8万条。网名“云帆”的内蒙古村干部李电波所提“互助性养老”建议,就被写入了“十四五”规划建议。

  观察人士指出,从制定规划建议到编制规划纲要,再到人代会审查规划纲要草案,直至表决通过,这一过程把党集中人民意愿提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在人代会上,全国人大代表继续对规划纲要草案不断审查、讨论和修改,直至付诸表决。据9日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主席团第二次会议,纲要草案拟作55处修改。

  从1953年开始,中国就靠一个接一个的五年(计划)规划来谋划经济社会的中长期发展,在半个多世纪内实现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跨越。

  “中国不仅有规划,更有具体实施方案。”美国时事评论员艾纳·唐恩说,在一个有14亿人口的国家,一个五年规划产生后,从国家层面到基层单位,都要思考如何把自己的工作与国家发展规划相衔接,并制定具体方案去实施,确保这个国家庞大的五年规划有序落实。

  唐恩说,一个五年规划从产生到落实,凝聚了从上到下无数人的时间和精力。中国靠此干成了很多大事,包括历经几代人的努力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人大立法和批准五年规划纲要,全社会组织实施,这种“全过程民主”丰富实践,正是中国的成功密码所在。

(记者许林贵、任垚媞、梁赛玉、缪晓娟)

(参与采写:申安妮、朱辉、赵修知、张博文)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

 
委员建言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委员建言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 2021-03-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工作人员在帮助老年人使用自助机。      新华社记者陈钟昊摄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不会用,脑子快‘转不过来’了。”在北京市一家医院,一名来此做心理测试的老人面对电脑,无奈地说道。近日记者在走访这家医院时发现,不少老年人做心理检查时,对线上答题的测试感到不适应。

  如今,数字技术、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与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然而,数字化生活也给一些老年人造成了不便——移动支付、手机抢票、线上挂号等都令他们无所适从。去年,湖北广水一位94岁的老人为激活社保卡,不得不让家人将其抬到银行柜机前进行人脸识别。这对老人及其家人来说都着实难受。

  国家统计局公布,截至2019年末,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2.5亿,占人口比重18.1%。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近期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为9.89亿,其中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仅为11.2%。

  在数字化时代,如何让老年人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破解老年群体面临的“数字鸿沟”,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话题。

  日前举行的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介绍,围绕如何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智能化时代,许多政协委员提出提案。他们认为,老龄化浪潮和社会的智能趋势同样势不可挡。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依靠更完善的制度体系和更有针对性的研发理念。

  全国政协常委、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谷振春认为,破解“数字鸿沟”需要政府、企业、社会与个人多管齐下形成合力。

  谷振春建议,各类日常生活场景中,必须保留传统服务方式,充分保障老年群体需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增加投入,重点加强农村等薄弱地区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从多方面为科技创新型企业做好支持和服务,引导其研发新产品、运用新技术,用科技提升老年群体生活质量。同时,完善网络信息安全法案,保障老年人网络信息安全,防止网络诈骗,让老年人在运用新技术时无后顾之忧。

  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马进认为,应鼓励企业为生活相关的应用程序开发老年版。他建议,老年版应用程序可仅保留最常用的功能版块,并采用大字、大图、色彩鲜明的界面,自带视频教程,便于老年人学习使用。老年版应用程序中,若涉及一定金额或频次的财产交易行为,可提升相应的安全等级、弹出安全提示等。老年版应用程序应尽量降低更新频率,并在更新后尽量保持原有界面和操作方式。

  近期,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通过对“银发族”使用App习惯的研究,已推出大字模式,推送老年群体喜好内容,减少老年用户上手难度,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听书”需求。

  喜马拉雅大数据显示,有超过5万名60岁以上老年人在平台上当主播,年龄最大的已有100岁,专辑播放量最高超过5亿,粉丝最多的有250多万。

  全国政协委员、月星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佐宏建议,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应加强适老化设计。手机制造商和App开发者在产品研发和设计阶段,应针对老年人身心特点,推出精细化的老年模式,提供方便老年人使用的定制化智能产品。

  他还建议成年子女要主动关爱父母,少当“低头族”,耐心帮助长辈尽快熟悉新设备、新技术。

  据了解,今年全国政协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列入重点协商计划,组织政协委员深入研究探讨,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参与采写:姜贺轩、杨思琪、王晓洁、

       许晓青、刘昕宇、刘畅、满意)

 
从国家层面推动治理煤层自燃 洪洋委员建言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开展科研攻关
从国家层面推动治理煤层自燃
洪洋委员建言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开展科研攻关

( 2021-03-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新华每日电讯》二〇二一年二月四日报道,宁夏贺兰山汝箕沟矿区煤层自燃。

  本报记者于瑶


  煤层自燃危害巨大。全国政协委员、宁夏政协副主席洪洋建议加强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彻底整治煤层自燃。

  煤层自燃指煤炭在天然条件下或开采中因氧化发热等原因引起的燃烧。我国煤层自燃区域分布广泛,以西北地区最严重,燃烧强度、危害程度在西部干旱带最强,自西向东成减弱趋势。

  “煤层自燃造成植被大面积枯萎,影响野生动物栖息生存。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和PM2.5等可吸入颗粒物,严重污染了大气环境。”洪洋说,燃烧产生的复杂化学物质还会对地表、地下水造成污染,影响周边群众健康。

  同时,地下煤层自燃区水土流失加剧,山体滑坡、地面塌陷、岩石崩塌等地质灾害发生率增大,还造成周边庄稼减(绝)产。

  据《新华每日电讯》2021年2月4日报道,仅宁夏贺兰山汝箕沟矿区,估算每年烧损被誉为“乌金”的太西煤约115万吨。按目前火势预测,50年后,汝箕沟矿区保有的太西煤可能燃烧殆尽。“全国煤层自燃造成的损失,尚未查到相关数据,但推测非常巨大。”洪洋说。

  “宁夏贺兰山,自1988年至今,国家和地方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虽然治理成效明显,但燃烧面积扩大的趋势并未得到有效遏制。”洪洋说。

  他建议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组织国内外专家,组成科研攻关队伍,开展治理煤层自燃课题攻关,并出台国家级的治理规划,明确各层级治理职责、投入比例及治理进度、监督检查、考核验收、问责追责等内容。

  “煤层自燃区域多处于西北地区,建议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对各省区煤层自燃治理所需资金进行测算,确定国家和地方投入资金比例,并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主。”洪洋说。

  此外,洪洋认为,煤层自燃是复杂的系统性问题,特别是采取剥离挖除火源的方式,意味着一定程度上重启采煤作业。类似的情况,分寸如何把握,国家应出台相应政策。而且煤层自燃区横跨多个省区,也需要国家出台统筹协调政策。

 
中药产业有一场“种源攻坚战”要打 徐镜人代表建议解决中药材种源退化和混乱问题
中药产业有一场“种源攻坚战”要打
徐镜人代表建议解决中药材种源退化和混乱问题

( 2021-03-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徐镜人代表发言。 新华社记者胡浩摄

  本报记者张典标、黄海波


  最近一段时间,“种源卡脖子”“种业翻身仗”等成为热门话题。着眼于粮食安全,作为农业“芯片”的种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事实上,中药产业也面临不同程度的种源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扬子江药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镜人在今年两会提交了《关于促进中药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提出借鉴粮食种子管理的经验来管理优质中药材种源,以期有效解决中药材种源退化和种源混乱的问题。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药材好,药才好。药材质量的优劣,关乎中药产业的兴衰。然而,随着中医药产业加速发展,对道地药材的需求量猛增,不少道地药材因为被无序地过度采集,野生资源已濒临枯竭。

  为确保药品原材料的供应,一些药企开始盲目引种种植中药材。但中药材种植需要特定的生态区域,盲目选择种植基地,会导致中药材病害频繁发生、种质退化、质量下降,进而影响药效。

  为此,徐镜人建议,尽快制定中药材种子种源管理办法,借鉴粮食种子管理的经验来管理优质中药材种源,有效解决中药材种源退化和种源混乱的问题。同时,创新中药材育种技术,不断培育优良新品种,充足供应优质中药材,为中药产业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此外,为加强中药材源头控制,这位全国人大代表还建议,尽快出台全国性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指南,优化全国中药材生产布局,减少中药材盲目引种;推行“拟境栽培”“人种天养”与现代农业规范化种植相结合的生态种植,大力推广中药生态种植模式和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等。

 
居有定所,心有所安 代表委员建言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
居有定所,心有所安
代表委员建言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

( 2021-03-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据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记者刘开雄、杨洋)两会期间,一些代表委员提出了长租房发展相关的议案,为解决好城市住房问题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王玉志建议,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加快培育专业化、规模化住房租赁企业,大力发展长租房市场,建立健全住房租赁管理服务平台。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行长殷兴山认为,“长租房”一词被正式提出,意味着长租行业已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其发展路线会更加清晰。同时随着机构化、专业化住房租赁企业不断增加,长租房市场在扩大住房租赁供给、提升租赁房源品质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过去,长租房市场发展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多家长租公寓出现“爆雷”,为行业发展敲响警钟。

  “如何提供更多优质舒适的租赁房源,如何规范租赁市场秩序、保障租赁双方的合法权益,如何让长租家庭和购房家庭逐步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都将是下一步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张少康说。

  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成为题中之义。

  “完善住房租赁相关政策,要充分运用系统观念,将长租房发展、老旧小区改造、金融风险管控、房地产市场调控等各方面工作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张少康委员认为,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要房源筹集多元化、市场监管精准化、运营管理规范化、综合服务便捷化。

  殷兴山委员建议,加强住房租赁发展的顶层设计,制定对住房租赁的差异化金融支持政策,研究制定住房租赁财税支持政策,健全土地出让、抵押、流转政策。

  “面向未来,长租房市场有较大增长空间,在规范中发展是各级政府部门未来工作的主要思路,而只有坚持规范与发展并举,才能让长租房市场行稳致远。”殷兴山委员说。

 
打通公转铁“最后一公里” 郅慧代表建议推进铁路专线进港进矿进园
打通公转铁“最后一公里”
郅慧代表建议推进铁路专线进港进矿进园

( 2021-03-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本报记者黄海波、张典标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北车站调度车间副主任郅慧建议补强公转铁运输“最后一公里”短板。

  围绕如何持续提升铁路货运效能,郅慧代表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出台规范综合运输市场竞争的意见,推进铁路专用线进港、进矿、进园。“要做到门对门、车对车,为货主和企业节约二次运输费用,减少装卸损毁。”郅慧说。

  补强公转铁运输“最后一公里”短板,政策层面可以考虑将铁路专用线建设纳入大型采矿、生产、物流企业建设规范,建立财政补贴、税费优惠、减免限产等激励机制。

  截至2020年底,中欧班列(郑州)已形成九条直达线路、六个出入境口岸的“一体两翼”网络格局,初步形成了辐射欧亚大陆的国际物流网络。“去年尽管受疫情影响,但中欧班列(郑州)全年开行1126班次。”为进一步加快中欧班列(郑州)发展,郅慧建议,国家有关部委牵头,加大组织力度,扩充出入境口岸通道能力,加快通关办理效率。

 
考试能否成为解决体育教育问题的良药? 代表委员热议中高考体育改革
考试能否成为解决体育教育问题的良药?
代表委员热议中高考体育改革

( 2021-03-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重庆市九龙坡区西彭镇第一小学校跳绳队队员在进行花样跳绳训练(资料图)。该校从1999年开始引进跳绳,开展特色体育活动。
 
新华社记者刘潺摄
 
  新华社太原3月10日电(记者刘扬涛、王菲菲)正在进行的全国两会上,有关中高考体育改革的话题再次引发热议。随着推进体教融合的步伐不断加快,越来越多地方开始讨论、探索“中考体育100分”“体育入高考”的可能性。考试能否成为解决当前体育教育问题的良药?推进体育课改革、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前路在何方?
 
“中高考体育”话题背后


 
  作为最早推动“体育入中考”的专家之一,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主席毛振明表示,设计中考体育,主要是为了解决当时初三体育课大量被文化课占用,学生体质普遍下滑严重的问题。他坦言,“虽然是应试教育,但至少它能提升体育课在学校的地位,促使孩子们增加体育锻炼。”
 
  2020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将学校体育的重要性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面对刻不容缓的改革之势,一些业内专家认为,用应试的办法来解决应试的问题,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倒逼效果。
 
  记者采访发现,随着体育中考分值不断提升,不仅学校体育课日益受到重视,“体育老师被生病”现象日益减少。
 
  毛振明认为,从目前中考的经验来看,中高考体育改革一定能够推动中学生体质状况的改善,而从体育教育改革的全局考虑,体育考试应该是一个阶段性的策略,其目的在于用应试教育的办法来解决应试教育造成的问题,而当素质教育大行其道时,这种方式也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
 
体育教育改革亟须“破冰”


 
  针对体育考试存在的弊端,一些业内人士表达了担忧。“分数不是教育的全部内容,更不是教育的根本目标。”全国政协委员唐江澎说,“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副院长双少敏认为,将原本象征快乐、自由的体育纳入考试范围,不仅增加了家长的负担,而且让一些学生对体育产生了抵触情绪,这某种程度上是对体育的“异化”。
 
  受访专家普遍认为,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形成体育爱好和运动习惯是推进体教融合的终极目的,仅靠考试显然无法达到,而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学校体育教育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记者发现,体育教师短缺问题在一些地方仍十分突出,特别是一些农村地区地域性和结构性的缺编问题严重。在山西一所挂牌“足球特色学校”的农村小学里记者看到,该校没有一名专职体育教师,足球教练是由美术老师和另一位身兼多门课程的老师来担任的。
 
  此外,体育教师专业素养不足、体育课质量较低等情况也是有关专家普遍提及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跆拳道协会和空手道协会主席管健民认为,“当前的普遍现象是青少年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运动项目化发展水平不高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明显短板。”
 
对症下药补齐短板
 
体教融合任重道远


 
  面对体育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专家表示,中高考体育改革只是体育教育改革的一个方面,推进体教融合不能“一考了之”,而是要多措并举、对症下药。
 
  “加大资源投入、完善资源配置是推进体育教育改革的前提和基础。”双少敏建议,各地政府应加大体育教育投入力度,增加体育教师编制,支持学校体育场馆建设和体育设施购置,保障各中小学尤其是乡村学校配齐体育教师、开足体育课程。他同时呼吁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宣传引导力度,让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加快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真正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
 
  “运动项目化是现代体育的本质特征之一。”管健民建议,以运动项目为抓手,推动学校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大中小学运动项目专项师资的培养、培训力度,同时教育部门应与国家级体育单项协会加强沟通协作,就如何科学合理地在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中融入更多运动项目元素,如何将运动项目教学、竞赛活动纳入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等展开合作与研究。
 
  “高水平运动项目赛事应是未来学校体育的重要载体之一。”毛振明提倡中小学体育课施行走班制教学,把全年级的体育课安排在同一时间,打破班级,以项目分组,设置排球班、足球班、舞蹈班等,学生自行挑选感兴趣的项目进行学习,只要喜欢就可以坚持下去。同时每个班都是一支运动队,体育课主要通过比赛的形式进行,每学期一开学赛季就开始了,让学生在实战竞技中提高技术、获得成就感,从而真正爱上某项运动。
 
体育强国是什么?建成后有怎样的特征? 代表委员畅谈:健身运动场所要极大丰富、体育成为经济发展新动力
体育强国是什么?建成后有怎样的特征?
代表委员畅谈:健身运动场所要极大丰富、体育成为经济发展新动力

( 2021-03-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建设体育强国”在近年来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表述,体育强国是什么、建成后的体育强国有怎样的特征?2021年两会期间,来自不同领域的代表、委员们表达了自己的畅想。

健身运动场所极大丰富


  在受访代表、委员们的心目中,健身运动场所极大丰富、群众体育活动极大便利,是体育强国的显著特征之一。

  “在社区、学校等公共场所,包括一些公园,都要有可以运动锻炼的地方;不同群体,无论是孩子、老人,还有残疾人朋友,都能有效使用这些场所,共享健身机会。”全国政协委员、我国冬奥会首金获得者杨扬说。

  全国人大代表、华佗五禽戏第58代传人陈静也表示,要建成体育强国,就一定要建成“15分钟健身圈”,让健身运动场所可及性更强。

  保障健身空间、运动设施供给,在3月5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中得到强调。《纲要(草案)》中以“建设体育强国”为题的小节专门提出要“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具体包括“推进社会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学校场馆开放共享”“提高健身步道等便民健身场所覆盖面”“因地制宜发展体育公园”等工作方向。

  同时,按照《纲要(草案)》内容,在不妨碍防洪安全前提下,利用河滩地等建设公共体育设施也有望得到支持。

  青少年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相互促进


  “学生如果只有分数,恐怕赢不了未来的大考。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近日因其在“委员通道”上的这一席话走红,也带火了青少年体育话题。

  “保障学校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时间,以青少年为重点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和干预”是《纲要(草案)》明确提及青少年体育的内容。

  目前我国青少年体质水平欠佳,也关乎竞技体育的未来发展。恰如陈静所担心的:“国外的竞技体育做得好,是因为群众体育基础好,小孩子的体质好。竞技体育要有力量、体力,我们的‘小豆芽’‘小胖墩’,都是到家往沙发一坐玩手机,怎么会找到合适的(苗子)?”

  既拥有丰富竞技运动经验,也深度参与体育产业投资的杨扬,对于将青少年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方面,有一套构想。

  她认为,培养青少年体育群体、养成运动习惯,榜样的力量很重要,同时也要提升体育产品供给水平。根据杨扬的设想,在体育强国建成后,体育产业化将为国民提供丰富精彩的赛事、活动,在这些舞台上,竞技体育彰显魅力,运动员形成榜样,从而培养起广大的体育爱好者,尤其是青少年群体。“让他们产生兴趣,然后去体验运动,同时支撑产业发展。”

体育成为经济发展新动力


  在代表、委员们的心目中,体育强国的重要特征,还包括体育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有力促进因素。

  “体育产业是朝阳产业。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总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1.5%左右,作为第二大经济体,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空间很大。”全国政协委员谢双成写道。

  体育产业的这一功效,自然在《纲要(草案)》中也得到了体现。除了提出“扩大体育消费”,《纲要(草案)》第十章“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亦涉及体育服务业。

  事实上,体育产业发展的经济促进效应已然有所展现。全国人大代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委会副主席杨树安认为,体育的长产业链特征,在扩大内需方面具有得天独厚优势。

  他举了一个例子: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临近,到河北张家口去滑雪的人群增长很大,从而带动了包括住宿、餐饮、交通等在内的一系列消费。

  服务业之外,体育制造业也正在创造更多价值。杨扬以崛起中的国产运动品牌举例:“体育国货(受到认可),也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国家自豪感,同时为中国经济贡献了力量。”

  (执笔记者:卢星吉;参与记者:姬烨、周畅、王君宝)

 
疫情下,体育产业危中寻机催生新模式 代表委员建议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体育产业发展,为全民健身插上科技的“翅膀”
疫情下,体育产业危中寻机催生新模式
代表委员建议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体育产业发展,为全民健身插上科技的“翅膀”

( 2021-03-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记者林德韧、张逸之、朱翃)新冠肺炎疫情环境下,全世界的体育活动均受到了相当大的影响,体育产业也在一定范围内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与此同时,以居家健身为代表的新兴业态也在新环境下产生壮大,催生出体育产业许多新的模式。

  在两会上,体育产业相关的代表和委员们也从各自的角度对体育产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想法。

  过去五年来,中国体育产业经历了高速发展的阶段,据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司长刘扶民介绍,“十三五”期间体育产业总规模和增加值的增速都远远高于同期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凸显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空间。在可预期的未来,随着科技水平的逐步提高,体育产业的发展潜力被广为看好。

  全国政协委员、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卞志良把关注点放在了科技创新方面。他表示,在建设体育强国和科技强国背景下,全民健身更要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体育产业发展,为全民健身插上科技的“翅膀”。

  他建议建设“国家体育技术创新中心”,发挥科学技术在全民健身中的先导作用;设立“国家体育产业科技创新基金”,为重点体育企业在新材料、芯片等领域的研发创新,提供资金支持与科技服务。

  全国人大代表、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世忠表示,在北京2022冬奥会筹备与体育消费升级的双重驱动下,中国冰雪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他建议大力发展冰雪运动装备自主品牌,鼓励跨国并购。针对冰雪产业科技创新制定专项激励政策,支持国内顶级研究机构的创新研发立项,并与冰雪品牌企业进行战略合作,优势互补;鼓励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合资合作、技术引进等方式获取品牌、技术、人才等核心资源,加快提升我国冰雪运动装备的国际竞争力。“冰雪运动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装备制造要提升,人才也是关键。”他说。

  在冰雪产业人才发展方面,丁世忠建议,通过政府来引导国内外相关专业院校与企业搭建合作模式,深化产学研校企合作,创新冰雪产业人才的培养。鼓励有条件、有基础的院校成立冰雪运动装备院系,重点培养研发、设计、营销、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培育创新人才的土壤,在有条件的地区将冰雪运动技能纳入学校体育课程。

  全国政协委员杨扬目前在上海经营两个冰场,并承接校外兴趣班和冰上项目如花滑、短道速滑、冰球等的培训。她坦言,疫情对体育行业的影响很大,比如体育的赛事和培训等。“我们去年停摆了大约半年的时间吧,而且还是有一定的支出,因此对小企业的影响挺大的。”她说。

  杨扬同时表示,疫情也带来了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在疫情稍好些后,我们场馆开始开放,在暑期迎来了6年来最高的人流量,说明疫情提升了大家的健身意识。”

  对于体育产业发展的未来,杨扬依然非常看好。她说:“中国体育产业现在总体向好,随着人们对健身意识的提升,这当中肯定会产生各种消费,这是非常好的一个现象。我们做具体培训行业,如今家长认识到孩子要养成运动的习惯,要给孩子找一项体育运动并且长期坚持,那我们就尽可能地为这些需求去提供服务。”

 
健康中国,学校体育大有可为
健康中国,学校体育大有可为

( 2021-03-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新华社哈尔滨3月10日电(记者王君宝、周畅)近年来,学校体育工作愈加受到各界关注,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认为,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过程中,学校体育大有可为。

  “体育应该从青少年时期抓起,让青少年养成一个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身体素质,锤炼意志,到中青年以后,才能有健康的身体,更好地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全国人大代表、华佗五禽戏第58代传人陈静,一直很关注学校体育工作,在她看来,抓好青少年体育工作是实现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的基础。

  陈静认为,让体育课和其他课一样重要,是实现体教融合的重要抓手,“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面度过,所以体教融合是非常有必要的。”

  作为来自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冰球教练,全国人大代表胡江也深有同感。他认为,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过程中,支持国内知名大学创立冰球校队、举办赛事,同时带动中小学冰球校队及赛事,是我国冰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二马路小学始建于1907年,是全国体育传统项目示范校,学校先后为市冰球专业队输送90余人,为冰球国家队培养队员60多人,为冰球国少队培养队员80多人。

  二马路小学德育校长刘占军介绍,从1957年到现在,学校每年坚持冬季室外冰场的建设,冬季每个班级每周有两到三节滑冰课,学校还成立了校冰球队,在管理上对冰球队员做到“四优先”,即:学习辅导优先、训练时间优先、家访优先、评比奖励优先。对品德、学习、球技兼优的队员实施奖励,在优秀学生评比等方面给予优先政策。

  “体教不对立,是相互促进的。”刘占军介绍,二马路小学在保证教学的基础上,开展体育运动,学校的冰球教练如果发现学生因冰球训练和比赛而影响学习,会给予停训的处理,待学习成绩好转方可恢复训练。“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许多队员学习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刘占军说。

  陈静、胡江等代表建议,在开展学校体育工作过程中,也要注意减少运动损伤,引导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并加强部分体育项目的校队组建工作,打通小学、中学、大学校队的人才输送途径,拓宽体育人才的升学通道。

 
养老钱怎么筹?专家支招强化“第三支柱”
养老钱怎么筹?专家支招强化“第三支柱”

( 2021-03-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财经
 
 
 
  新华社北京电(记者田晓航)夯实财富储备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基础。“养老钱”怎么筹,关系到每个人的晚年幸福。

  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近来成为热议话题。什么是三支柱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我国为何要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制度模式如何设计?来听听专家观点。

多支柱养老金体系更可持续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游钧在2月26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国际经验表明,多层次的养老金体系更加风险可控、更具可持续性。

  “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何谓“第三支柱”?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董克用介绍,国际上普遍选择国家、单位、个人养老责任共担的三支柱养老金体系。在我国,第一支柱为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即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支柱包括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

  董克用表示,在三支柱养老金体系中,第一支柱的目标是确保国民基本养老收入、防止老年贫困,政府负有最终财政兜底责任;第二支柱的目标是增加员工养老收入、吸引和留住优秀员工;而第三支柱的目标则是加强自我保障能力、变储蓄养老为投资养老。

  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末,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62873亿元,企业年金基金累计结存17985亿元,作为第三支柱试点的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7万人、保费收入2.45亿元。

  游钧说,我国养老保险体系中,第一支柱基本健全,已覆盖近十亿人;第二支柱初步建立并逐步完善,已覆盖5800多万人;第三支柱还没有出台,在整个养老保险体系中仍是短板。

二三支柱短板有待“加长”


  发展第二、第三支柱养老金,显然可以减轻第一支柱的负担。

  “现收现付的含义通俗地说,就是用这一代人交的钱养活上一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郑秉文说,在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第一支柱养老金采用现收现付制,基金积累不多,法律规定的支付月数往往只有几个月,因此,凡是养老资产储备雄厚的国家,其第二、第三支柱都十分发达,例如,美国的第二、第三支柱养老金储备规模是第一支柱的近10倍。

  他表示,构建多层次养老金体系是制度模式的选择,夯实养老财富储备是制度目标的结果。根据这个要求,长期看,中国三支柱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改革取向,应是以基金积累为基础的“资产型”养老金制度模式,而非以现收现付为基础的“负债型”养老金制度模式。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养老服务需求增长以及灵活就业比重提高,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中国人保集团董事长罗熹在3月2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给高收入阶层个人养老提供一个渠道和方式;二是给新兴业态从业人员、多种方式从业人员提供一种养老保障;三是通过长期的养老保障资金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专家认为,我国养老金体系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第一支柱“一支独大”,急需强化第二、第三支柱。郑秉文建议,尽快扩大企业年金的参与率,引入“自动加入”机制,同时尽快出台第三支柱的顶层设计。

以“账户制”开辟第三支柱通路


  我国的“第三支柱”如何设计?游钧表示,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制度模式设计目前已形成初步思路,总的考虑是,建立以账户制为基础、个人自愿参加、国家财政从税收上给予支持、资金形成市场化投资运营的个人养老金制度。

  郑秉文认为,应让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在账户持有人身上而非产品上,让账户持有人能够用一个账户“通吃”所有合格金融产品,以提高第三支柱的便利性和可及性。他建议尽快推出一个完整的、容纳所有金融产品的第三支柱制度设计方案。

  事实上,个人养老金制度已有不少探索。记者采访了解到,十多年前已在社会上萌芽、近两年正在中国社会保险学会指导下试点的个人消费养老金规范管理计划,就是企业和消费者自愿参加、以消费返还为资金来源、运用保险机制实行积累的养老保障模式。

  “消费养老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个人养老保障制度创新。”天津金融资产登记结算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化美认为,个人消费养老金的积累方式理论上可以缓解基本养老保险对财政可持续的挑战,基于账户制的顶层设计可以提升养老金账户的便携性、安全性和覆盖率。

  “一方面靠主动交,另一方面消费的时候往里存。”董克用认为,第三支柱消费养老金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举措,其中个人养老金账户制度的建立,对实现个人养老金账户的积累具有促进作用。当下,如何吸引企业参与、资金如何保值增值等问题,仍需继续探索。

 
注册制下信披真实性是关键 “一撤了之”“带病闯关”行不通了
注册制下信披真实性是关键
“一撤了之”“带病闯关”行不通了

( 2021-03-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财经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记者姚均芳)近期,沪深交易所IPO排队企业主动撤回数量增多,特别是在最近一次现场检查名单公布后,80%的“中签”企业选择了撤回。

  注册制下信息披露的真实性是关键。不管这些撤回企业是“心虚”抑或是别的原因,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随着监管制度的完善,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责任进一步压实,监管威慑力凸显,想通过“撤回”逃避监管恐怕很难,“一撤了之”“带病闯关”行不通了。

  完善信息披露监管形成有效威慑


  科创板、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改革以来,成为吸引“硬科技”和创新创业企业的热土。虽然审核注册平均周期已经缩减到5个多月,但在企业踊跃申报下,IPO排队企业数量仍快速攀升。

  在企业趋之若鹜的同时,市场对注册制也有一个磨合适应的过程。注册制下更强调信息披露的真实性,要形成有效的市场约束,需要压实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责任,提升监管的有效性。

  1月29日,为加强首发企业信息披露监管,证监会出台《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检查内容为首发企业信息披露质量及中介机构执业质量。2天之后的1月31日,新一期首发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现场检查名单公布,共有20家企业“中签”。

  不过,短短十个工作日内,这20家企业中就有16家撤回材料,令市场哗然。而根据现场检查规定,十个工作日内撤回申请的企业不实施现场检查。

  现场检查是监管部门书面审核工作的必要补充。不少问题通过书面检查很难发现,但在现场检查中却容易“露馅”。规定的出台能够对违法违规行为起到强大的震慑作用,避免“带病闯关”等行为。而部分存在职业操守欠缺、合规意识淡薄等问题的中介机构也被戴上“紧箍咒”,迫切需要提高自身职业道德水平及守法合规意识来适应监管要求。

  除了现场检查,交易所的保荐业务现场督导也“劝退”了一批排队企业。近两年来,上交所对45家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项目的保荐机构启动了现场督导,其中就有37家主动撤回材料。2月3日,上交所发布现场督导指引,进一步强化保荐机构等的核查把关责任。

“一撤了之”“带病闯关”行不通了


  在制度细化和责任压实后,“与其被查出问题受罚,还不如早点撤回。”这种想法可行吗?答案是否定的。

  在《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立法说明中,证监会就提到,如果发现撤回企业存在涉嫌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等明确线索情形的,仍将实施现场检查,依法依规予以处理。

  与此同时,在撤回申请后十二个月内再次申请境内首发上市的,还将被列为现场检查对象。

  在最新一期现场检查名单上,9家申报科创板企业中7家撤回,11家申报创业板企业中9家撤回。对此,沪深交易所2月26日分别做出回应,表示正在进行分析梳理,对其中涉及信息披露和保荐机构核查的若干问题重点关注。

  交易所同时明确表态,对于现场检查进场前撤回的项目,如发现存在涉嫌财务造假、虚假陈述等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的,保荐机构、发行人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绝不能“一撤了之”,也绝不允许“带病闯关”。

监管联动严把上市“入口关”


  那么,现场检查的后续政策动向是怎样的?证监会表示,将对发行人信息披露及中介机构执业质量问题进行分类处理,严格对保荐机构的评价标准,加大奖惩力度,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监管政策对正排队未过会企业和已过会企业一视同仁。近期的主动撤回中,不仅有排队企业,也有已过会企业,这显示注册制下将构建起信息披露的全流程监管体系。

  下一步,沪深交易所还将充分发挥现场检查、现场督导与审核问询的监管联动机制,严把上市“入口关”。

  随着现场检查、现场督导的常态化和制度细化,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责任不断压实,业内预计IPO排队企业主动撤回材料也将成为常态。一方面严把上市“入口关”,“劝退”瑕疵企业,督促中介机构更加尽职尽责,另一方面支持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上市,注册制下的市场约束机制将在磨合中不断形成。

 
管好用好“全民财富” 国资委建立央企责任约谈机制
管好用好“全民财富”
国资委建立央企责任约谈机制

( 2021-03-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财经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记者王希)为指导督促中央企业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国务院国资委近日制定出台监管新规,将建立中央企业责任约谈工作机制。

  根据国资委日前印发的《国资监管责任约谈工作规则》,国资委将针对中央企业发生的重大问题、资产损失或风险隐患以及其他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重大事项,及时开展责任约谈工作,提出监管意见,提示责任风险,督促指导企业采取有效措施,挽回资产损失,消除不良影响,发挥以追责促追损、促发展的作用。

  工作规则要求中央企业强化主体责任,自觉接受和配合约谈工作,认真做好整改落实。工作规则明确,国资委把责任约谈中反映的中央企业存在的重大问题风险、整改措施及成效、责任追究情况等,作为被约谈中央企业负责人年度经营业绩考核、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综合考核评价等重要参考。

  国有资产是人民的共同财富,必须守护好、防流失。近年来,国资委先后制定出台《国资监管提示函工作规则》和《国资监管通报工作规则》等政策文件,不断完善业务监督、综合监督、责任追究“三位一体”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督机制。

  业内认为,责任约谈与提示函、通报工作规则等形成统一机制,将推动国资监管进一步融入中央企业日常运营,不仅对加快形成全面覆盖、分工明确、协同配合、制约有力的国资监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也将助力相关企业进一步提高依法经营和合规管理水平,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2月CPI同比略降,后期物价如何走
2月CPI同比略降,后期物价如何走

( 2021-03-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财经
 
 
 
  新华社上海3月10日电(记者陈爱平、陈炜伟)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2%。

  “2月份CPI同比下降,主要是受春节错月和去年同期高基数效应的影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主任郭丽岩分析,在2月份0.2%的同比降幅中,新涨价影响约为1.6个百分点,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1.8个百分点。

  食品价格特别是猪肉价格,是拉低CPI的重要因素。2月份,食品价格由上月的同比上涨1.6%转为同比下降0.2%。食品中,受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影响,猪肉价格同比下降14.9%。非食品价格同比下降0.2%,影响CPI同比下降约0.15个百分点。

  从更能反映短期变动的环比数据看,2月份,CPI比1月份上涨0.6%。

  今年2月份恰逢牛年春节假期,各地消费旺盛。受节日效应及天气等因素影响,部分商品和服务价格环比上涨。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介绍,食品中,受春节期间消费需求增加和运输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水产品和鲜果价格环比分别上涨8.7%和6.1%。非食品方面,居民就地过年,文娱消费需求有所增加,电影及演出票价格环比上涨13%;春节期间人工成本有所上升,洗车、家政服务、美发和出租车费用等价格环比均有上涨。

  肉、蛋等商品价格环比由涨转降。董莉娟分析,生猪出栏持续恢复,猪肉价格由上月上涨5.6%转为下降3.1%;天气转暖,蛋鸡产蛋量提升,加之局部地区疫情好转后调运渠道逐步畅通,鸡蛋价格由上月上涨11.1%转为下降4.5%。

  “不过,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环比上涨0.2%,同比由负转平,反映出居民消费稳中向好,宏观经济保持较强韧性。”郭丽岩分析。

  在上海市徐汇区的广元菜市场,一大清早顾客就络绎不绝。据该市场经理翟士平介绍,随着天气转暖鲜菜集中上市,猪肉、鸡蛋产量提升,市场备货充足,加上上海鼓励设立平价肉菜专柜、推出多项保供稳价举措,市场消费供需两旺。

  春暖花开,各地文旅消费活跃起来。近期同程旅行平台“赏花游”产品的预订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超过100%;携程平台预订赏花类景区的人数相比2019年同期也增长115%。各地旅行社线下门店、度假型酒店等,迎来大批游客。

  消费持续升温,后期物价走势如何?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其中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专家认为,我国物价总水平将保持平稳运行。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分析,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逐渐减弱,需求改善将带动新涨价因素上升,促进消费价格水平企稳回升。但另一方面,随着生猪生产供给的增长,猪肉价格同比整体趋于下降。预计CPI将维持温和上涨。

  郭丽岩认为,我国物价保持平稳运行态势具有坚实基础。后期,CPI有望重新回到温和增长区间,年内呈现“前低后稳”态势,全年小幅上涨。

 
央行副行长陈雨露委员: 今年将延续小微企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
央行副行长陈雨露委员:
今年将延续小微企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

( 2021-03-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记者董瑞丰、胡璐)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委员10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三场“委员通道”上说,2021年宏观金融政策将会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过去一年里,金融监管部门积极为中小微企业纾困,相关优惠政策在到期之后是否还会延续?市场十分关注。

  陈雨露说,广大小微企业普遍关心的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将会延续;工、农、中、建这些大型商业银行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将会增长30%以上;在防控好金融风险的基础上,小微企业无抵押信用贷款的占比也将会继续上升。

  陈雨露还表示,科创小微企业、绿色小微企业、乡村振兴战略当中的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等,有望得到特殊的融资支持。与此同时,我国的数字普惠金融事业将会继续快速发展,给中小微企业插上金融科技的翅膀。

  据介绍,2020年人民银行等金融管理部门累计设立了1.8万亿元的低息专项再贷款和再贴现资金,对7.3万亿元的小微企业贷款实行了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发放了4万亿元的小微企业无抵押信用贷款,对产业链供应链上的中小微企业发放了2.3万亿元的应收账款质押贷款。

  “上述这些政策措施一共为3200多万户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及时给予了融资支持,融资的利率和费用率也实现了显著下降。”陈雨露说。

 
连任国际奥委会主席 巴赫的使命与担当
连任国际奥委会主席
巴赫的使命与担当

( 2021-03-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新华社发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记者高鹏、姬烨、王梦)10日,国际奥委会完成主席换届选举,现任主席托马斯·巴赫在无人挑战的情况下如愿连任。未来四年,奥林匹克巨轮将继续在巴赫掌舵下前行。

  回首过去八年的任期,巴赫可谓如履薄冰——多个奥运申办城市中途退出,曾经的“香饽饽”一度受冷落;俄罗斯兴奋剂丑闻持续发酵,体育政治化风险陡然加剧;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东京奥运会被迫延期……面对一系列复杂棘手问题,巴赫展现出一位战略家的远见卓识和实干家的勇气担当,审时度势,灵活应对,力保奥林匹克航船不偏。

变革


  一百多年来,奥林匹克运动几度陷入危机,但每次终能化解,皆因勇于自我净化、自我革新。作为国际奥委会第九位主席,运动员出身的巴赫也继承了奥林匹克的变革基因。

  2013年,他上任后不久,奥运会申办遇冷,先后有近10座城市中途退出2022年冬奥会和2024年夏奥会的申办,时光仿佛退回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无人愿意承办奥运会的时代。这固然与全球经济下滑、恐怖主义威胁、民粹主义势力抬头等外部环境有关,但也有奥林匹克运动自身的问题,如申办程序繁琐、申办和举办费用日益高企等。

  目光敏锐的巴赫看到了危机,“不改革就是死,我们不能成为变革的障碍,你不变,一定会有力量逼你变的。”国际奥委会第127次全会上,他的讲话振聋发聩。

  于是,在他主导下,《奥林匹克2020议程》和“新规范”先后出台。从缩减奥运会参赛人数到投巨资创立奥林匹克电视频道,从变“申办”制为“邀请”制到允许跨城、跨国联合申办,变革之迅猛出人意料。到了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巴赫又力推《奥林匹克2020议程》的2.0版,旨在应对后疫情时代的挑战。

  四年前,巴黎、洛杉矶为2024年奥运会举办权展开激烈角逐,国际奥委会陷入两难境地。关键时刻,巴赫大胆提出将2024、2028两届奥运会的举办权一次性送出的想法,最终全会一致通过,挑战顷刻间化作历史性机遇。用时间换空间,国际奥委会得以安心推行它的改革,巴赫这步棋可谓妙招。

  巴赫主导的改革方案固然谈不上十全十美,一些举措有值得讨论的余地,但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也不要不改革的危机,这样的魄力可敬可叹。

逆行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如果说奥运变革体现了巴赫的忧患意识与改革精神,那么疫情关头,在东京奥运会何去何从的问题上,则彰显了他的勇毅担当。

  过去一年来,外界对东京奥运会能否举行并不乐观,东道主国内要求取消的声音也不绝于耳,但巴赫始终立场坚定——一定要办,哪怕最终只是一届简化的奥运会。因为他清楚,取消奥运会,国际奥委会虽可领到巨额保险赔偿,但对刻苦训练多年的运动员以及掏了大把银子的赞助商、转播商来说,不啻一场灭顶之灾;对苦心经营了一百多年的奥林匹克品牌形象,也是一次致命打击。

  在新冠疫情下,不同国家和地区原本存在的差异和猜忌被放大,加剧了国际社会的分歧、对立和撕裂。在这前所未有的危难时刻,巴赫相信,奥运会若能成功举办,将成为人类战胜新冠病毒危机之复原力的象征,将带给人前行的动力与勇气,崇尚和平、团结、尊重的奥林匹克价值观,将再次为人类指明通往共同美好未来的道路。

  为此,从大声疾呼全球团结抗疫到拨款资助各国(地区)运动员安心训练备战,从与世卫组织合作探寻疫情下的办赛方案到冒风险出访日本与东道主沟通磋商,巴赫四处奔忙,朝着既定目标坚定向前。

  眼下离延期后的东京奥运会开幕还有四个多月,虽然关于如何举办的细节甚至最终能否如期举办仍有不确定性,但巴赫所代表的体育人在疫情下“逆行”的勇气与担当,将被奥林匹克运动永远铭记。

自省


  巴赫执掌国际奥委会后,关键时刻雷厉风行、处置得当,赢得了广泛赞誉。但他是人,难免会走弯路、犯错误。可贵的是,他善于自省,能够及时纠正错误。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两大阵营冷战对峙,奥林匹克运动深受其害,莫斯科、洛杉矶奥运会先后遭大规模抵制。因此,从萨马兰奇到罗格时代,远离政治一直是国际奥委会恪守的原则立场,但巴赫上任后一度想改弦更张。

  2014年9月,巴赫在出席亚奥理事会代表大会时语出惊人:“过去人们总说体育与政治无关,与金钱和商业无关。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我们必须改变。”彼时的巴赫踌躇满志,希望能借助政治力量,巩固提升奥林匹克的影响力。

  然而,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索契冬奥会俄罗斯兴奋剂丑闻被曝光后,欧美舆论对俄体育界及政府的声讨一浪高过一浪,体育问题逐渐发酵成政治问题。围绕如何处置俄罗斯,国际奥委会与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等也暗生龃龉,令巴赫闹心不已。不仅如此,过去两三年,一些欧美国家的政客不时发出呼吁抵制奥运会的杂音。这些都让巴赫逐渐意识到,在政治的惊涛骇浪中,奥林匹克运动脆弱无比,体育想搭政治的顺风车,最终或被伤得体无完肤。

  于是,他重拾“体育应独立于政治”的主张,在不同场合大声疾呼“由于政治背景或国籍而导致的抵制和歧视再次成为真正的危险”,奥林匹克运动不涉及政治,抵制参赛不应该发生。

  一个人有进取心和创新意识是可贵的,但具有自我反省精神,也许更为可贵,尤其是像巴赫这样位高权重的人。

  站在过去和未来的交汇点上,奥林匹克运动遭遇着全球深度嬗变激荡格局。在如何吸引年轻人、可持续发展、公信力这三大旧有挑战之上,如今还要叠加疫情带来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全方位变化的影响。走过百年的奥林匹克运动,如何延续其核心魅力、守住其核心价值,是摆在国际奥委会面前的难题。巴赫盼望着数月后奥运圣火能如期点燃,成为象征“黑暗隧道尽头的一束光”,但那一刻或许只是一段艰难旅程的新起点。

 
2022,卢拉归来?
2022,卢拉归来?

( 2021-03-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2019年11月8日,在巴西南部城市库里蒂巴,巴西前总统卢拉走出联邦监狱。    新华社发
 
 
 
 
 
  3月8日,支持者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普拉纳尔托宫前支持巴西前总统卢拉。
 
       新华社发
 
  新华社专特稿(赵焱、陈威华)巴西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埃德松·法欣8日宣布恢复前总统卢拉的政治权利,巴西社会各界对此反应强烈。
 
  政治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这一决定可能提前拉开2022年总统选举的序幕。
 
取消有罪判决


 
  法欣8日宣布,取消库里蒂巴第十三联邦法庭在2018年对卢拉的判决,认为当时主审法官塞尔吉奥·莫罗的判决“片面”,且与判决相关的瓜鲁雅市公寓案并不与巴西石油公司腐败案直接关联,因此,库里蒂巴的法庭缺乏司法管辖权。
 
  按照这一裁决,现年75岁的卢拉将恢复政治权利,可以参加2022年总统选举。裁决在巴西引发巨大争议。因此,最高法院另一名大法官吉尔玛尔·门德斯提议,9日完成关于2018年11月卢拉辩护律师要求对莫罗判决是否存疑的表决,相当于对法欣的裁决予以审核。
 
  最高法院5名大法官全体参加表决。2018年12月,法欣和卡门·卢西亚投了反对票,认为判决无疑义。表决进程后来搁置。9日表决重启后,门德斯和里卡多·莱万多夫斯基投了赞成票,另一名大法官努内斯·马尔克斯认为需要谨慎考虑,最终表决推迟至当地时间10日。
 
  按照规则,最终结果公布前,任何一名大法官都可以改变立场。正是2018年投了反对票的法欣8日宣布转变立场,导致形势逆转。即便马尔克斯投下反对票,最高法院也可能以3:2的结果裁定莫罗判决无效,意味着卢拉将重新有资格参选。
 
现任最强对手


 
  巴西2014年发起反腐“洗车行动”以来,尽管卢拉所创建左翼政党劳工党的公信力受到极大损害,卢拉仍因执政成就和个人魅力保持高人气。2017年卢拉因瓜鲁雅市公寓案被判有罪前,几乎所有民调显示卢拉是最具竞争力的潜在总统候选人。
 
  莫罗把卢拉送进监狱后,劳工党推出费尔南多·阿达为总统候选人。后者无法继承卢拉的人气,在2018年总统选举第二轮不敌现任总统雅伊尔·博索纳罗。不少选民表示,他们投票给博索纳罗并不是支持他,而是反对劳工党。
 
  博索纳罗当选的一个原因是他当时没有腐败记录,而且是一股新势力,承诺带来“全新的巴西”。在经济连年下滑、腐败案件不断的巴西,民众盼望改变。
 
  然而,执政两年多来、尤其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博索纳罗支持率下滑。近期,博索纳罗因长子涉嫌腐败、直接任命军人执掌最大国有企业巴西石油公司等,让他与卢拉相比优势不再。
 
  《圣保罗州报》7日发布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50%的民众表示,如果卢拉再次竞选,会投票给他;愿意选择博索纳罗的比例为38%。
 
有人处境尴尬


 
  最高法院如果取消对卢拉的判决,还会直接影响主审法官莫罗的命运。
 
  莫罗当年因为“洗车行动”成为反腐英雄,是不少巴西人心中的偶像。博索纳罗当选后,为了获得更高的支持率,任命莫罗为司法部长。然而,去年4月,博索纳罗解职联邦警察总长,莫罗指责总统干预司法,先是宣布辞职,随后向最高法院起诉总统。一些民众因而支持莫罗参加2022年总统选举。
 
  只是,莫罗如果参选,支持博索纳罗的阵营必然因为他“叛变”而反对他。同时,作为把卢拉送入监狱的主审法官,莫罗早已失去左翼选民支持。因此,他的支持者只可能越来越少。
 
  如果卢拉重新出山,受到直接冲击的另一派势力是“中间派”。
 
  前段时间,博索纳罗为了提高支持率,陆续让一些中间派人物出任内阁部长。那些没有被总统拉拢的中间派人物希望利用左右翼各自青黄不接的时机冲击总统职位。
 
  这些人除了莫罗,还有前卫生部长路易斯·曼代塔、现圣保罗州长若昂·多里亚。这三人在2018年支持博索纳罗,如今成了后者主要政敌。然而,如果卢拉参选,明年的总统宝座之争将主要在博索纳罗与卢拉之间进行,“中间派”的地位将严重削弱。
 
  巴西《圣保罗报》援引多名经济分析师的话报道,博索纳罗政府希望抵消卢拉参选带来的威胁,可能会采取更多民粹主义政策拉拢选民。
 
 
助全球抗疫显大国担当 共产党领导是强国法宝 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主席阿克拉姆点赞中国外交、发展和国际合作
助全球抗疫显大国担当 共产党领导是强国法宝
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主席阿克拉姆点赞中国外交、发展和国际合作

( 2021-03-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联合国3月10日电(记者王建刚)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主席、巴基斯坦常驻联合国代表穆尼尔·阿克拉姆日前就中国外交政策接受新华社记者视频专访。他高度赞扬中国助力全球抗击新冠疫情,高度赞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中国走向强盛中的巨大作用。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7日举行视频记者会,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对此,阿克拉姆在专访中表示,在抗击新冠疫情的全球行动中,与弥漫在某些国家中的“疫苗民族主义”不同,中国始终“彰显了一种慷慨无私的国际合作精神”。

  他强调,在疫情暴发初期,中国就开始向国际社会提供抗疫物资,“中国向许多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无偿帮助,其中包括巴基斯坦”。

  在谈到公平获取新冠疫苗问题时,阿克拉姆表示,中国已向很多国家提供了新冠疫苗,但中国从未试图利用这一慷慨的壮举。

  阿克拉姆说,希望所有发展中国家都能在平等的前提下尽快获得疫苗。他同时强调,一些国家不应只考虑本国而大量囤积疫苗,却忽视了贫穷国家的人民。

  在谈到王毅关于“党的领导是中国外交最大的政治优势,是中国外交事业不断走向胜利的根本保障”的阐述时,阿克拉姆表示,中国共产党用其成就证明了一种宝贵的价值取向,即明确目标、艰苦奋斗、坚韧不拔以及展现牺牲和献身精神。

  他说,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是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成功,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效仿的榜样。

  在谈到国际合作时,阿克拉姆强调促进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他完全支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

  关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阿克拉姆说,这一倡议是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工具”,在他看来,“一带一路”倡议源自中国自身的经验,共建“一带一路”通过对基础设施进行投资,为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奠定加速增长的基础。

  “这个成功秘诀应当并且正在被推广到中国的邻国以及其他国家。”阿克拉姆说,中国一直在努力提升共建“一带一路”项目的质量。因此,“一带一路”不仅将扩展到具体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将扩展到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农业和数字化的发展中。

  他说,这是发展中国家进入现代发展范式的途径,这些国家不能永远停留在落后的状态,而要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

  阿克拉姆最后表示,巴基斯坦期待通过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与中国进一步加强合作,这对巴基斯坦和中国来说都是重要的项目。

 
外交部:中国摆脱绝对贫困为消除贫困作出历史性贡献
外交部:中国摆脱绝对贫困为消除贫困作出历史性贡献

( 2021-03-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记者成欣)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0日说,中国摆脱绝对贫困为世界范围内消除贫困、实现和平发展作出历史性贡献。

  当日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近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致函中方,祝贺中国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称这一重大成就为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所描绘的更加美好和繁荣的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取得的非凡成就为整个国际社会带来了希望,提供了激励。请问中方脱贫攻坚的成功对世界有何借鉴意义?

  赵立坚说,消除贫困是人类共同理想。作为一个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大国,中国摆脱绝对贫困,在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上取得了伟大历史性成就,提前10年完成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为世界范围内消除贫困、实现和平发展作出历史性贡献。

  赵立坚说,中国在致力于消除自身贫困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减贫合作。中方去年9月发布的《消除绝对贫困 中国的实践》报告介绍了一些中国深入参与国际发展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破解发展瓶颈的真实案例。在亚洲地区,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开展乡村减贫推进计划,在老挝、柬埔寨、缅甸三国乡村基层社区实施东亚减贫示范合作技术援助项目。在非洲地区,中国为非洲国家援建水利基础设施,打造农业合作示范区,推进实施中非菌草技术合作等项目。在南太平洋地区,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医疗等技术合作援助项目。在拉美地区,援建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帮助受援国当地民众摆脱贫困。“精准扶贫”“因地制宜”等中国特色的扶贫理念正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社会关注。

  赵立坚说,中国发起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帮助他们实现2030年议程减贫目标,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绝对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

  “中方将继续通过多、双边渠道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能力建设,并积极开展国际减贫合作,推进国际减贫进程。”赵立坚说。

 
草场有了咱的名 绿色财富荫子孙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探索家庭草(林)场生态治理模式走上绿富同兴之路
草场有了咱的名 绿色财富荫子孙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探索家庭草(林)场生态治理模式走上绿富同兴之路

( 2021-03-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家园
 
    这是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境内的库布其沙漠(2020年9月14日摄,无人机照片)。过去,这里寸草不生,风沙肆虐,被称为“死亡之海”。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库布其沙漠治理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本报记者连振摄
                                      
 
  
 

 
  本报记者殷耀、张云龙、朱文哲
 
  
 
  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驱车行驶在广袤的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草天相接的优美景色好似大自然展开的一幅壮美画卷。
 
  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人口增加、超载放牧和气候条件影响,地处干旱半干旱过渡地带的鄂尔多斯草原开始退化、沙化,最严重时草原退化沙化面积占比达80%。
 
  记者日前在鄂尔多斯市采访发现,随着草原生态治理的逐年深入,鄂尔多斯草原重现了过去“马蹄踏得夕阳碎,卧唱敖包待月明”的和谐之美。特别是近年来,当地通过创新“家庭草场”与“家庭林场”的生态治理模式,基层农牧民治沙植绿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农牧民从过去的草牧场使用者变为制造者、保护者,生态建设与生产生活实现和谐统一,生态建设成果显著。
 
  “草场有了咱的名,咱就得担起这个责”


 
  草原上牧民习惯用网围栏来划分草场。过去,他们围住的是生活,是自家牛羊依赖的“粮仓”;如今,他们围住的是未来,是留给子孙后代的绿色家园。
 
  2000亩草场一望无边,一排排新植柠条长势喜人,这是记者在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敖伦其日嘎嘎查牧民赵金柱的草场中看到的景象。“自从评上了家庭草场,不管是种柠条还是养羊,我的干劲都更足了。”擦了擦那块立在自家草场围栏边写有“赵金柱家庭草场”字样的标识牌,赵金柱说:“现在这片草场写上了咱的名字,那就得担起管好这片草场的责任。”
 
  赵金柱所说的家庭草场,是鄂尔多斯市创新提出的草原生态治理模式。“过去草原生态修复的重要途径是项目招标,但由于过程复杂、农牧民接受度差,治理成效不明显。”鄂尔多斯市林业和草原局局长韩玉飞说,现在将传统招标模式下放到基层农牧户,用家庭个人承包代替原有项目招标,将有资质、有治沙基础的草场以户主名字命名为家庭草场,让农牧民转型成为生态治理项目的直接承包人,给予配套的政策与资金扶持,生态建设工作真正落实到了一线。
 
  在一排排的柠条之间,一条条黑色软管“藏”在其中,成为赵金柱家庭草场里最大的特色。“这些软管是为滴灌柠条而铺设的管线。”赵金柱说,以往靠天补水有所,现在依托滴灌方式种植的柠条不仅能节约水源,而且柠条的成活率也超过90%,这是林草部门为他家草场“量身定制”的柠条种植模式。
 
  “牧民一直都有在草原种柠条的习惯,但在种植的规划与方法上仍缺少科学性。”查看完赵金柱草场的滴灌软管,鄂托克旗林业和草原局局长李月生对记者说,柠条是治沙固沙的优选植物,平茬的柠条更是牛羊的优质饲草料。“只有因地制宜精细化种植柠条,才能真正起到生态治理的效果。”
 
  为写好“精细化治理”这篇“大文章”,鄂尔多斯市林草部门“三管齐下”,指导农牧民在重度退化草原密植柠条,在中度退化草原进行带状补播改良,在轻度退化沙化的草原以自然修复的模式“围栏封育”。
 
  “考虑到鄂尔多斯市地下水资源有限,我们封闭了一些草原上的灌溉井,在条件差、降水量不足的草原推广滴灌方式种植柠条,提高柠条成活率的同时有效节约地下水资源,生态治理也更加精准高效。”韩玉飞说。
 
  牧民布拉格家住鄂托克前旗昂素镇玛拉迪嘎查,去年家里1300亩草场被评为家庭草场,他前期投入10万元种植的柠条长势良好,验收合格后政府每亩将补贴280元。“过去种柠条都是凭感觉,现在不仅有政府的技术指导,还有了资金补贴,让我们真切感受到生态治理的实惠。”布拉格说。
 
  “绿了草原,富了百姓。”韩玉飞表示,“十四五”规划明确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要求,鄂尔多斯市创新的家庭草场模式在高效落实生态修复任务的同时,极大调动了农牧民参与生态治理积极性,使生态、生产、生活达到最佳平衡点。
 
  “只要自己好好干,家里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新年伊始,看着自家门前从过去的明沙梁变成如今的“高明智家庭林场”,高明智又有了新构想:林场中要再增加一些国家公益林项目、发展一些林下经济……
 
  年轻时当过民办教师的高明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鄂托克前旗城川镇巴彦希里嘎查的家门前种树治沙。“当年家门口尽是明沙梁,春天风大沙堵门,庄稼种好几轮都抓不住苗子,全都让沙埋住了。”高明智回忆说,“要是再不治沙,大伙的日子就真的过不下去了。”也是从那时起,他抱着坚定的治沙决心,承包了2000亩沙地。
 
  从一株苗到千亩林,从黄沙漫漫到树木成荫,从全家老少齐上阵到政府送来技术与指导,高明智感慨万千:“2018年,政府主动把我家的2000亩林地评为家庭林场,还在林场的牌牌上写了我的名字,每年给我一定的补贴,这在过去哪能想到会有这样的好日子!”
 
  在高明智家庭林场的2000亩林地中,有700亩林地满足相关标准被列入国家公益林,享受每年每亩15.25元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其余1300亩林地享受每年每亩3元的森林管护补贴。
 
  “过去种树都是自己花钱买苗子,用毛驴驮、用人背,从没想过国家每年还会给咱这么多补贴。”高明智的二儿子高亦飞说,不久前林草部门还免费送来1台拖拉机和1台割灌机,全家人心里暖暖的。“这是国家对我父亲种树治沙的认可。”
 
  为鼓励农牧民更好参与家庭林场建设,鄂尔多斯市持续加强对家庭林场的政策支持力度,在完善技术指导与资金补贴的同时,积极鼓励家庭林场户发展林下经济,为家庭林场免费配置拖拉机、割灌机等大型设备机具,不断提升家庭林场的机械化水平。
 
  与高明智一样,达拉特旗中和西镇官井村村民裴飞也曾在沙地里讨生活。从2000年开始,裴飞用了近10年时间,让家门前的4500亩沙地重披绿装,这片林地也在2019年被评为家庭林场。
 
  “现在的收入比以前高出的可不是一点半点。”裴飞说,在4500亩的林地里,有2340亩列入国家公益林,再加上其余林地每年的森林管护补贴,家庭林场每年的补贴金额达4.2万元。
 
  “这只是国家的补贴款,我还发展了一批林下经济项目,每年也有可观的收入。”裴飞算了一笔账,他种的沙柳和柠条每年都会按区域平茬,平过茬的枝条既能卖给内蒙古阿拉善和甘肃等地用于沙漠治理,还能作为优质饲料喂给家里饲养的300多只羊,一年下来收入20万元没问题。“只要自己好好干,家里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达拉特旗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刘锦旺表示,鄂尔多斯市创新提出的家庭林场生态治理模式使治沙户有了政策和资金补贴层面的双重保障,在有效激发基层农牧民治沙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同时,能够更好地引导百姓参与并丰富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真正意义上实现绿富同兴。
 
  一棵苗一壶水,只想给子孙留下绿水青山


 
  目前,鄂尔多斯全市有家庭草场147户、家庭林场102户,覆盖治理面积超100万亩。在治沙典型户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农牧民自发加入到生态治理之中,鄂尔多斯市实现了生态建设与产业化发展的良性循环。
 
  初次见到牧民雷爱强,他正提着茶壶从草场往家走,强直性脊柱炎的折磨,让他的背近乎弯成90度,可他的身影依旧显得高大结实。说起他在草原种柠条,还得回溯到30年前。
 
  雷爱强的家在杭锦旗伊和乌素苏木哈夏图嘎查,1991年他承包了1200亩草场准备发展畜牧业。看着草原逐渐开始的沙化迹象,雷爱强陷入了沉思:“对牧民来说,没有了草原就等于没有了家园,绝不能坐以待毙!”
 
  从那时起,雷爱强开始了种植柠条的探索,星星点点的柠条种植遏制了草原的沙化进程,这也让更多的牧民意识到种植柠条对于草场保护的意义。
 
  2000年,雷爱强第二次承包草场。“这片草场是整个嘎查中质量最差的,一半以上的面积都是沙。”看着略显凄凉的草场,雷爱强在心里下了种好柠条的决心。
 
  日复一日的努力,让雷爱强在干旱少雨的环境里摸索出“茶壶浇水”的种植方法:“每种下一棵柠条,我就用茶壶浇上一壶水,等下过一场雨后,这些柠条就基本能成活了,这一壶水就是柠条的保命水。”
 
  “我不想给子孙留下多少房产和存款,我只想给他们留下一片绿水青山。”就这样,提着茶壶的雷爱强,在2300亩的草场里种了20年柠条,2019年,他家的草场被评为“雷爱强家庭草场”,成为当地生态治理的代名词。在他的影响下,哈夏图嘎查30余户牧民主动参与到草原生态修复,其中7户牧民草场被评为家庭草场。
 
  生态兴则产业兴,产业兴则百姓富。韩玉飞表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产业化的思路指导生态建设,把建设家庭林草场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有机结合,形成划区轮牧提效益、生态发展促产业等发展方式,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走出一条生态修复与富民强村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新路。
 
  在鄂托克前旗昂素镇苏力迪嘎查,扶贫造林专业合作社不仅为社内20余户村民争取生态造林项目,结余的配套资金还为合作社购买包括小尾寒羊、湖羊在内的800余只绵羊,赚取的资金可有效进行再分配,进一步提升村民收入。准格尔旗兴隆街道薛家湾村村民周广在,因地制宜成立准格尔旗绿果种植养殖合作社,联合周围30余户农户组建“周广在家庭联合林场”,在280余亩的土地上以“乔化密植”模式种植苹果。薛家湾村党支部书记周山厚说,村民用土地入股,平日在果园做工,合作社与家庭林场相结合的模式让村民显著增收。
 
  “目前,鄂尔多斯市各类型林草合作社数量过百,在生态建设促进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鄂尔多斯市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乌云其其格说。
 
  虽然只有小学文化,可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敖伦其日嘎嘎查牧民斯日古林科学地将自家3410亩家庭草场划分为6大块,用划区轮牧的方式打理草场:“我把体型大的羊放养在柠条长势好的草场里,再把小羊放到长得低矮一些的柠条地里,这样穿插放牧既能对柠条合理平茬,也能在保护草场的同时让羊群吃到高营养草料,柠条平茬和喂羊‘一箭双雕’。”
 
  通过划区轮牧,斯日古林的草场在实现生态效益的同时,饲养的羊群也是膘肥体壮,每年的家庭收入达到30万元。2019年,他还受邀在第七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上,和与会专家学者分享治沙经验。
 
  “不仅是我,还有好多和我一样的牧民,在用自己的方法保护着这片广袤的鄂尔多斯草原。”斯日古林说,“草原在一天天变好,我们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幸福。”
 
两个人 三十年 一片林
两个人 三十年 一片林

( 2021-03-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家园
 
 
3月9日,黄淑萍(左)和洪晓春在巡山护林途中休息。  新华社记者周牧摄
 
 
 
3月9日,在瓦上管护站林区内巡山护林途中,洪晓春(前)在上陡坡时拉着妻子黄淑萍。  新华社记者周牧摄
 
 
 
3月9日拍摄的歙县桂林国有林场瓦上管护站(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周牧摄
 
 
 
 
  安徽歙县桂林国有林场水竹坑分场瓦上管护站,平均海拔800多米,地处偏远、条件艰苦。52岁的洪晓春和妻子黄淑萍已经在这里工作了30个年头。1991年,22岁的洪晓春和黄淑萍新婚不久,就主动要求前往瓦上管护站工作。当年,管护站不通车、不通电,吃的用的要靠肩挑背扛走十几里山路运到山上。“当时年轻,想着多吃点苦,锻炼一下自己,待个三五年就下山。”洪晓春说。
 
  夫妻俩刚到管护站时,站里的职工有十几名,后来都陆续离开。原本只打算干三五年的洪晓春也好几次面临调动的机会,他都选择了坚守。“这片绿水青山是几代护林人的心血,我们要把它守护好,不能出一点意外,”洪晓春说。
 
  巡山护林是夫妻俩的日常工作,背上竹背篓,装上干粮和水,拿着砍刀和锄头,一趟巡山线路来回20多公里山路,走完需要近10个小时。除了野外巡护,夫妻俩还常年坚持植树造林,绿化荒山。
 
  30年过去了,洪晓春夫妻俩当年亲手栽下的树木日渐成材,他们二人却慢慢变老,对这片山林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夫妻俩说,他们把这片林场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一样,希望守护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