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 月 | ||
|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京隆重举行
习近平: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等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
李克强主持 汪洋宣读表彰决定
栗战书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出席 |
|
( 2021-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
|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出席大会。
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
|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
(2021年2月25日)
习近平 |
|
( 2021-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
|
习近平分别同法国和哥伦比亚总统通电话 |
|
( 2021-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普查结果显示: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
国家脱贫攻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就普查工作答记者问 |
|
( 2021-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问:今天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这得到了普查结果的印证,能否就这些方面的情况作一下介绍?
答: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8年持续奋斗,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为摸清脱贫实际成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开展国家脱贫攻坚普查的决定。在国家脱贫攻坚普查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和相关地区、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20年至2021年年初,21万多名普查人员对中西部22省(区、市)开展了国家脱贫攻坚普查。普查结果显示,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面实现了脱贫。
一是贫困人口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有保障。根据国家农村贫困监测调查,2020年国家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88元,党的十八大以来年均增长11.6%,高于全国农村居民2.3个百分点。在吃的方面,建档立卡户平常都能吃得饱不挨饿,能够摄入身体所需的蛋白质;在穿的方面,一年四季都有应季的换洗衣物和御寒被褥;在义务教育方面,适龄少年儿童除因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都有学上、上得起学,绝大多数在校就学,少量因特殊情况不能到校的送教上门;在基本医疗方面,建档立卡人口都纳入了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制度保障范围;在住房安全方面,原住房经鉴定或评定不安全的,均通过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有效措施,保障建档立卡户都住上了安全住房。此外,在饮水安全方面,建档立卡户生活饮用水达到了当地农村安全饮水评价准则的要求,能及时、方便地获得足量、洁净的生活饮用水。
二是精准帮扶政策得到了有效落实,对贫困人口全面实现脱贫发挥了关键决定作用。产业、就业、健康、教育、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社会保障、残疾人、生态扶贫等帮扶政策瞄定贫困人口精准发力,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户按实际情况均不同程度地享受过相关帮扶政策。
三是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对贫困人口全面实现脱贫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贫困地区通硬化路、通动力电、通宽带互联网、通广播电视信号和集中供水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常见病、慢性病能获得及时诊治;教育文化设施及服务水平大幅提高,贫困家庭的孩子享受到更公平的教育机会。
普查提供了真实准确的统计信息,客观全面反映了脱贫攻坚的成效,结果充分说明,我国的脱贫攻坚成效是实打实、硬碰硬的,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问:普查数据质量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这次普查采取了哪些措施保证数据质量?
答:确保数据质量是开展普查自始至终要坚持的原则,要将这一原则贯穿于普查的全过程、各环节。一是坚持依法普查。普查工作严格按照统计法、统计法实施条例及相关规定组织开展,对于违法违规行为,严格依法依规追究责任。二是加强组织保障。及时组建国家、省、市、县、乡五级普查机构,各级党委、政府全面加强领导,有关部门密切协作配合,为普查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障。三是强化制度保障。科学设计普查方案,周密制定工作细则,印发全面质量管理办法,进行全过程质量监管。四是跨县异地开展普查。选调21万多名素质高、政策熟、业务强、作风实的基层普查人员,组建939个派驻普查工作组跨县异地开展普查登记,同时大力加强普查人员培训,考试合格方可上岗。五是应用先进技术。数据生产全过程电子化、网络化,有效减少中间环节,有力确保源头数据真实准确。六是开展现场督导和事后质量抽查。组建了318支现场督导组,实地督促指导基层普查机构和人员依法依规开展工作。普查登记完成后,及时组织开展事后质量抽查。通过上述措施,有力保障了本次普查工作有序、过程规范、数据真实、结果可靠。
问:根据您刚才的介绍,普查是在中西部22省(区、市)开展的,您能详细介绍一下普查的具体范围、对象和内容吗?
答:《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对脱贫摘帽县进行一次普查,全面了解贫困人口脱贫实现情况。根据这一要求,国家脱贫攻坚普查的范围覆盖了全部83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以及享受片区政策的新疆阿克苏地区7个市县。普查对象为普查范围内的全部建档立卡户、行政村(包括有建档立卡户的居委会、社区)和县(市、区、旗)。通过建档立卡户普查表、行政村普查表、县普查表等三类普查表,对建档立卡户“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有保障实现情况,享受帮扶政策情况,以及县和行政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情况开展调查。
同时,为全面反映贫困人口脱贫情况,普查还对非国家贫困县建档立卡户“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采用科学的抽样方法,在中西部22省(区、市)随机抽取了100个非国家贫困县,对抽中县所有建档立卡户“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有保障实现情况进行了调查。
问:据了解,与其他重大国情国力普查一次完成不同,国家脱贫攻坚普查是分两批完成的,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答:这主要是脱贫攻坚普查与其他大型普查目的不同。人口普查、农业普查、经济普查等重大普查,都是每隔几年定期开展一次,是为了全面掌握某一特定时点上相关的国情国力基本情况,而国家脱贫攻坚普查作为我国对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组织开展的大规模专项普查,主要目的是检验贫困人口是否按要求全部实现脱贫,是否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时点前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考虑到贫困县摘帽是陆续完成的,国家脱贫攻坚普查紧扣脱贫攻坚工作实际,分两批进行了普查登记。对于2019年及以前脱贫摘帽的780个国家贫困县、享受片区政策的新疆阿克苏地区7市县和抽中的100个非国家贫困县,于2020年7至8月进行普查登记。对于2020年脱贫摘帽的52个国家贫困县,于2020年底至2021年年初进行普查登记。相应的,普查得到的时点数据为普查登记时的数据,时期数据为建档立卡以来至普查登记时的数据。
问:大家都非常关注普查人员是如何开展登记工作的,建档立卡户的数据是怎么采集的?
答:本次普查按照“本地回避、互不交叉”的原则,选调普查人员,组建派驻普查工作组跨县异地开展普查登记。普查人员严格按照普查方案和登记工作细则,持证入户、核对资料、查看实情、逐题访问,使用智能终端设备在线采集数据,经被访者签字确认后直报国家数据库。各级普查机构同步进行审核验收,发现问题及时返回,严格按规定流程进行核查。
现场登记期间,针对个别地区因疫情反弹、洪涝灾害和冰雪封路等原因无法入户面访的情况,采取了先电话访问,等条件具备后再入户核实的方式进行了调查,确保普查登记严谨规范,不漏一户、不少一人。广大普查人员克服了普查环境条件艰苦、普查对象语言习俗多样等困难,战酷暑、斗严寒,跋山涉水、走村入户,圆满完成了普查登记任务。
问:您能否介绍一下,普查数据除了用于检验脱贫攻坚成效,还有哪些更广泛的作用?
答: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必须经得起各方检验。脱贫攻坚有建档立卡、第三方评估等数据资料,之所以还要开展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就是要通过普查,用统一的标准、内容、指标、方法,把脱贫攻坚成效科学规范地反映出来。本次普查数据来自直接调查,方法科学,内容全面,准确可靠,真实反映了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生产生活面貌发生的显著变化,全面呈现了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成就,也充分证明了脱贫攻坚成效经得起各方检验。
普查获得的大量数据,形成了脱贫攻坚真实全面的数据档案,来之不易、非常珍贵,除了检验脱贫攻坚成效以外,还将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提供较丰富的统计信息支持。一方面,利用普查数据进一步完善国家扶贫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库,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运用,为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提供重要参考。另一方面,普查数据充分反映了脱贫地区新变化新情况,也显示了下一步加快发展面临的主要瓶颈,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决策依据。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
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
|
( 2021-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
8年来,近1亿人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我们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总攻,啃下了最难啃的“硬骨头”。虽遭遇疫情影响,我国依然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前10年完成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
回望来路,成绩举世瞩目,这是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干出来的。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摆脱贫困,是中国共产党人庄严的承诺和担当。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不畏艰难险阻,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斗、发愤图强,就是为了这个初心和承诺。1994年,新中国第一个有明确目标、对象、措施和期限的扶贫开发工作纲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出台;进入21世纪,两个为期十年的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实施,两次提高扶贫标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把脱贫攻坚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举全党全国之力向绝对贫困宣战。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亲自督战,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考察调研了20多个贫困村,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
全党上下快速行动,在精准扶贫方略指引下,瞄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问题,构建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行之有效的帮扶体系。每个贫困户脱贫背后,都是一套量身制定的脱贫方案、一个相互协同的系统工程、一场改变命运的硬仗——做到“六个精准”、实施“五个一批”,国家扶贫政策精准“滴灌”,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三农”工作重心将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中国宣告消除千年绝对贫困 |
|
( 2021-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
这意味着中华民族告别千百年来缺吃少穿的梦魇,实现丰衣足食、安居生活的夙愿。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5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宣布,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平均每年脱贫1000多万,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
“以前,粮食不够吃,木房子到处是窟窿,在屋里都能看到星星。”去年脱贫的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旁如村农民王金才说,现在住进政府补贴盖的砖房,喝上自来水,两个娃娃读书不花钱,“生活不再发愁了”。
过去8年,习近平总书记7次主持召开中央扶贫工作座谈会,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坚持了解扶贫脱贫实际情况。全国累计选派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近1.6万亿元,1800多名脱贫攻坚工作人员牺牲。
云南省昭通市委书记杨亚林说,脱贫取得成功,关键是坚决依靠党的领导,干部群众一条心,“再硬的骨头也要嚼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7.7亿人脱贫,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
海内外舆论认为,中国脱贫奇迹得益于中共的坚强领导、决心和执行力、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精准扶贫等一系列独创性重大理念和举措。
消除绝对贫困完成了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指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打下坚实基础,也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
“中国成为世界减贫的范例。”塞内加尔学者易卜拉希马·尼昂说,中国经验值得非洲国家借鉴。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是新起点。中国脱贫群众收入水平仍较低,国家下一步将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农民生活更好。
(参与采写:吕秋平、李惊亚)
至高的礼遇 崇高的礼赞 |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现场,这一幕感人 |
|
( 2021-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记者邹伟、张晓松)2月25日上午,人民大会堂。大礼堂灿若繁星的灯光下,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正在举行。
雄壮的《向祖国英雄致敬》乐曲声中,习近平总书记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一一颁授奖章、证书、奖牌。
“夏森,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外事局研究员。”
随着播报,工作人员推着坐在轮椅上、满头白发的夏森老人,来到主席台正中,来到习近平总书记身旁。
大会开始前,夏森和其他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受邀在主席台就座。此刻,习近平总书记为这位97岁的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颁奖。
至高的礼遇,崇高的礼赞。
全场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总书记俯下身,郑重地为老人佩挂奖章,整理绶带,目光柔和而温暖。
夏森老人激动地要从轮椅上起身,总书记又一次俯身,微笑着轻抚老人肩头,示意她安心坐好,将鲜红的荣誉证书送到她手中,并同她合影留念。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写满激动和喜悦。她手捧证书,频频向台下挥手致意。
快门频频响起,定格下这历史一刻。热烈的掌声,在大礼堂久久回响。
14岁投身革命、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夏森,1982年离休后仍心系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累计捐出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203.2万元,用于改善陕西省丹凤县、江西省上犹县贫困乡村学校的教学条件,其中100万元设立“夏森助学金”,目前已资助182名贫困大学生圆了“大学梦”。
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在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伟大斗争中,涌现出一大批像夏森这样政治坚定、表现突出、贡献重大、精神感人的杰出典型。在党的领导下,他们倾情付出、无私奉献,和亿万人民一道,创造了彪炳史册的脱贫攻坚人间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的话语,在群星璀璨的穹顶下久久回荡——
“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
( 2021-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
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肯定了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成绩,深刻总结了脱贫攻坚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深刻阐述了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的脱贫攻坚精神,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出了明确要求,极大振奋了中华儿女追梦圆梦的决心和信心,极大激发了亿万人民接续奋斗的士气和干劲。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中华民族对摆脱贫困、丰衣足食有着深深渴望,尤其是近代以后,贫困的梦魇更为严重地困扰着中国人民。摆脱贫困,成了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梦想,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坚持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斗、发愤图强、改革开放,为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进行了长期艰辛奋斗,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在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上取得了伟大历史性成就,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到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8年来,习近平总书记顶风雪、冒酷暑、踏泥泞,50多次考察调研扶贫工作,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先后7次主持召开中央扶贫工作座谈会,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人民领袖始终牵挂着贫困群众、始终想着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亿万人民和衷共济、团结奋斗,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无论是雪域高原、戈壁沙漠,还是悬崖绝壁、大石山区,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到了每一个角落,无数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无数人的梦想因此而实现,无数人的幸福因此而成就,脱贫地区处处呈现山乡巨变、山河锦绣的时代画卷。
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作出了关键性贡献;脱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踏步赶上来,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通信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整体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脱贫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信心更坚、脑子更活、心气更足,增添了自立自强的信心勇气;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广大扶贫干部把心血和汗水洒遍千山万水、千家万户,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更加牢固;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充分说明了这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足以载入人类社会发展史册,也足以向世界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我们走过了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乘势而上、再接再厉,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我们一定能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宏愿,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
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一往无前的磅礴力量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激荡人心、鼓舞士气 |
|
( 2021-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
“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深刻总结了脱贫攻坚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让与会代表和全国广大干部群众心潮澎湃。大家表示,一定要发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25日上午,人民大会堂大礼堂。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迈着坚定的步伐走上主席台。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点赞这位新时代“愚公”。
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被四面千米高山绝壁合围,犹如位于井底。交通不便,乡亲们年复一年地在“井底”穷熬着。
“咱不能一直当穷汉,就算再难,我也要带头冲一冲。”历时7年,毛相林带领乡亲们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通向外界的道路。
路通了,村里一步步发展起柑橘、桃、西瓜三大脱贫产业。2020年,全村人均收入超过1.3万元。
“这份荣誉让我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今后要更加努力回馈乡亲们。”毛相林说,村里下一步计划安装环保处理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吸引更多游人,让村里人日子过得更好。
“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我们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山西武乡县故县乡五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张国田激动地说。
“习近平总书记讲到‘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伟大脱贫攻坚精神,这也是我们能够取得脱贫攻坚战伟大胜利的密码。”他说。
现场聆听了总书记重要讲话,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河南省潢川县驻郑州党工委书记黄久生说:“我感到身上的责任更重了。”
近年来,他依托流动党支部,组织实施农民工技能培训、就业服务,累计带领40万人次农民工务工增收。
“春节后农民工务工需求旺盛,我们要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就业服务,为群众增收致富贡献自己的力量。”他说。
现场听到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黄文秀的名字,老父亲黄忠杰红了眼眶。
在这场斗争中,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1800多名同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总书记说,脱贫攻坚殉职人员的付出和贡献彪炳史册,党和人民不会忘记,这让我心里激动又感动。”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郭子涵眼含泪光。
郭子涵的父亲也是一名扶贫干部。2019年9月2日,在父亲殉职整一个月的那天,当时年仅23岁的姑娘主动接过父亲的接力棒,走进山西省陵川县台北村,继续父亲未竟的事业。修路、建蓄水池、引进连翘茶加工扶贫车间……郭子涵将村里的工作搞得有声有色。
“我想对父亲说,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胜利了,特别遗憾您没有看到这一刻,我替您见证了这一切。我也告诫自己,继续向前,勇敢前进。”她说。
“干沙滩变成了金沙滩,再唱花儿等你来……”一部热播的《山海情》让宁夏永宁县闽宁镇成了“网红”打卡地。20多年前,宁夏西海固贫困群众在政府号召下移民搬迁到贺兰山脚下,在福建援助下改造荒滩、开拓家园。
闽宁镇党委书记张文表示,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帮扶转变、激发脱贫内生动力、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等让他印象深刻。
“总书记倡导推动闽宁协作,有力促进宁夏打赢脱贫攻坚战,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启示我们要探索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走出东部和西部共同繁荣之路。”张文说。
春意盎然,湖南湘西十八洞村,游客络绎不绝。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个贫困山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当时,十八洞村人均纯收入仅1668元,到2020年已增长到18369元。这次大会上,十八洞村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总书记再次强调坚持精准扶贫方略,用发展的办法消除贫困根源。”现场聆听总书记重要讲话,村支书施金通激动地说,十八洞村干部群众努力探索“精准扶贫”,依托当地条件,发展山泉水厂、种植猕猴桃、发展旅游业……村民富了,以前村里很多光棍都脱了单。
施金通说,十八洞村要让村里的农产品市场化、品牌化,争取一年一个大台阶,到2025年村集体经济突破一千万元。
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杨国强说,集团扶贫项目已覆盖全国16省份57个贫困县,助力超49万人实现脱贫。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杨国强说,我们要牢记总书记嘱托,让发展成为消除贫困最有效的办法,将好产品通过集散地快速运到城镇,走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增强脱贫群众致富能力。
25日下午,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
从国务院扶贫办到国家乡村振兴局,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司长苏国霞见证了这段历史。
“我们立足国情,把握规律,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苏国霞说,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是在我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党带领人民群众干出来的,其经验做法今后也将成为指导乡村振兴的法宝。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广东省海丰县赤坑镇大化村驻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张立业说,自己本来对今后农村发展的人才缺口有些担忧。“听了总书记的话算是吃下了定心丸,总书记说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从2016年驻村至今,张立业一直致力于发展产业项目,通过招商引资,村里建起腐竹厂,解决大量贫困户就业并固定分红,同时还创办合作社、打造电商平台,将大化村“扶上马”。
为更好地“送一程”,张立业已经筹划了新项目。“我们想盘活村里撂荒的土地,建立线上平台租给对农业感兴趣的上班族,用户可以通过平台发出种菜、施肥等指令,周末有空也能来现场体验农耕。”他说,希望项目早日落地,帮助村里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需要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
“实现乡村振兴,关键是发展产业,人才必不可少。”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县委书记杨宇深有感触。一直以来,西盟县在注重产业发展的同时,组织各类种植养殖专业技术培训,涌现出一大批“西盟工匠”。
新起点上,杨宇认为要培养更多乡土人才,让农户具备更好的发展能力。同时,要让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惠及农业,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在产业发展背景下,无数的‘西盟工匠’就能转化为无数‘西盟工坊’。”杨宇说。
走出人民大会堂,牧原集团党委书记、总裁秦英林告诉记者,企业以生猪产业为主,希望将生猪全产业链全面融入农村。“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企业资源优势,创新不同形式的发展模式,在带动农村实现产业兴旺方面发挥作用。”
刚领完奖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湖南省湘潭县射埠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技术人员邓述东行色匆匆。已经到了蘑菇收获的季节,这几天他一直挂念脱贫户田里的蘑菇长势。
春种水稻千斤粮,秋种蘑菇万元钱,他开发的“一亩田脱贫”模式帮助了当地许多贫困户脱贫。“新征程上,我希望发挥自己的农业技术特长,帮助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记者高敬、黄垚、侯雪静、胡璐、杨静、邹多为、朱基钗)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
攻坚克难创造奇迹 中国经验启迪世界 |
|
( 2021-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弗拉基米尔·彼得罗夫斯基说,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证明中国经济社会政策成功,设定的目标方针正确。
法国作家、中国问题专家索尼娅·布雷斯莱说:“我曾到过新疆和西藏,亲眼目睹了扶贫政策给当地带来的巨大变化,见证了中国在消除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方面作出的非凡努力。”她认为,中国的扶贫经验可以给其他国家带来启迪。
塞尔维亚国际政治经济研究所“一带一路”地区研究中心主任伊沃娜·拉杰瓦茨说,中国在脱贫实践中注重以人为本,取得的成就与中国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凝聚力分不开,勤劳的中国人民有为国家作贡献、追求更好生活的动力,这也是中国能够成功的重要因素。
哈萨克斯坦阿里—法拉比哈萨克民族大学教授穆萨塔耶夫认为,在脱贫、奔小康的道路上,中国高度重视“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大批官员、志愿者等扎根基层,为贫困群体提供创业、创新培训,将新技术运用到脱贫实践中。他指出,中国还积极帮助发展中国家脱贫,帮助发展中国家设计脱贫项目和实施脱贫工作。
巴基斯坦可持续发展政策研究所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沙基勒·拉迈指出,中国的脱贫成就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挑战,中国共产党坚定地兑现了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承诺。中国共产党时时想民众之所想,这让中国共产党的政策能够获得民众全力支持。
老挝国立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西提赛·赛亚冯说,为实现脱贫目标,中国从中央到地方团结一心,全国人民众志成城,脱贫事业取得卓越成就。他表示,中国在脱贫攻坚过程中高度重视培养农业人才,努力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等,这些有效举措都值得老挝在推进减贫进程时学习借鉴。
柬埔寨民间社会组织联盟论坛项目计划部主任谢莫尼勒表示,中国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中国的扶贫成就和经验,为柬埔寨等发展中国家的减贫事业注入了更多信心。
尼日利亚总统发言人加尔巴·谢胡说,中国通过精准扶贫,让最难脱贫的群体摆脱贫困,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行力和创造力。他表示,中国的减贫模式非常值得借鉴,尼日利亚期待中国进一步分享发展和减贫经验,帮助尼日利亚实现脱贫目标。
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汉弗莱·莫西说,中国在短时间内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责任担当。中国实施的精准扶贫战略,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为贫困人口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这为非洲国家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了宝贵经验。
埃及开罗大学政治学教授努尔汉·谢赫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使中国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了全面胜利,这对世界也是一个具有启发性、鼓舞性的成就。中国在脱贫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发展农村地区。政府不仅致力于改善农村地区居民的生活条件,也想方设法改善他们的收入结构,并提供教育和培训。
巴勒斯坦阿拉伯美国大学中国事务专家伊斯兰·阿娅迪说,中国克服新冠疫情影响,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模式”,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在消除贫困方面的经验值得广大发展中国家学习借鉴。
古巴国际政治研究中心学者何塞·罗瓦伊纳说,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充分发挥国家制度优势。中国共产党拥有坚定的政治意愿,作出明确的战略规划,统筹资源、集中力量,一以贯之地推动脱贫事业,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富裕。
巴西伯南布哥州副州长、巴西共产党主席卢西亚娜·桑托斯表示,中国消除绝对贫困,这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取得的胜利。对于全世界而言,中国成功消除绝对贫困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范例,值得其他国家借鉴和学习。(参与记者:章建华、李浩、张继业、朱婉君、唐霁、郭骏、李斯博、石中玉、胡晓光、高兰、吴丹妮、毛鹏飞、熊思浩、陈威华、赵焱)
时代造就英雄
伟大来自平凡 |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群像 |
|
( 2021-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这是参会的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在会后合影留念。
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
|
|
待到胜利时,替女儿戴上大红花 |
黄文秀爸爸:“她为党的事业作出了贡献,我为她骄傲!” |
|
( 2021-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
拼版照片:左图为黄文秀的父亲黄忠杰在表彰大会上(新华社记者刘彬摄);右图为黄文秀生前工作照(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
|
|
习近平总书记首提“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 |
揭秘脱贫攻坚战制胜法宝 |
|
( 2021-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融媒 |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首次提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这一重要论断,揭秘了中国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后,新华社记者拍下这样一张照片——
照片上,人民大会堂大礼堂标志性的璀璨天顶,灿若星河。刚刚受到表彰的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胸戴奖章、大红花,手捧证书、奖牌,聚拢在一起。
从这张合影,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
毛相林,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脱贫攻坚路上先进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代表;
夏森,心系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楷模,把中华民族守望相助、和衷共济、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展现在世人面前;
施金通,来自湖南省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的代表,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首提“精准扶贫”;
张文,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闽宁镇的代表,这里是东西协作、对口帮扶的成功范例,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照片上先进人物、先进集体的事迹,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扶贫济困、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诠释了中国人民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的精神风貌,充分反映了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使命担当和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深厚情怀。
在这样一个人民的殿堂,对他们作出隆重表彰,有褒奖、更有激励,有总结、更有启迪。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先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并称之为“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为什么是“人间奇迹”?因为难。
用总书记的话讲: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反贫困始终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
但就在全球还有数亿人处于绝对贫困的时候,中国宣布消除了绝对贫困,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总书记说:“纵览古今、环顾全球,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几亿人脱贫”。
很多人会问,这么难的事,中国为什么能办成?
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答案——
除了这5个“靠”,还有7个“坚持”:
这7个“坚持”中,有“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领导力,有近1.6万亿元真金白银的民生投入,有万众一心、合力攻坚的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有“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到家庭”的绣花功夫……
这些实打实的“硬核”手段和理念创新,被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
会上,每个“坚持”都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7次掌声代表了统一的心声——
这个理论,经过实践检验,管用。
这个理论,处处闪烁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光辉,是我国脱贫攻坚的理论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接下来,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在这场新的战役中,“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仍然是制胜法宝。
讲扶贫书记的故事,何以令无数网友竞“追剧” |
新闻的灵魂+电影的外表:新华社全媒编辑中心爆款微纪录片《第一书记》炼成记 |
|
( 2021-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融媒 |
天没亮,开车十小时,早饭午饭都没吃,一斤一斤、一分一分地谈价钱,省下小一万块钱,“占了天大的便宜”——这是哪家的老板?
来了3000份订单,冒雪开夜路,撞了车,醒来货品包装上全是血,心里却在惦记能不能按时送货——这是哪位创业者?
台风来袭,一片片庄稼倒地,双脚在庄稼地里一遍遍“轧”过,捡回每一粒落下的粮食——这是哪里的农民?
给孩子们煮鸡蛋,斗智斗勇找回逃课的二鬼,看着孩子们干净的小手小脸呵呵直笑——这是谁的家长?
浑浊的眼里流下清亮的泪,“他对我太好了”“他把我们当父母一样关心”“我舍不得他”——这是谁的儿子?
他们,有着不同的面孔,却叫同一个名字——第一书记。
8年,近1亿人脱贫,这份“人类减贫史奇迹”的背后,离不开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的血汗支撑。
新华社全媒编辑中心联合原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扶贫》杂志社,打造系列微纪录片《第一书记》,为奋战在一线的广大扶贫干部写下动人“情诗”。细腻入微的刻画,感人至深的故事,引无数网友竞“追剧”,全网浏览量突破5.5亿次,还将拍成电影,在大荧幕上将“第一书记”的故事传得更远。
《第一书记》的故事背后,还有好故事。
“如果有一天,孩子问我们这些美好从何而来,我们可以告诉他们这些关于奉献的故事。”
这是《第一书记》最后一集的最后一行字幕,也是团队创作的初心。
依托于新华社遍布全国的采编网络与原国务院扶贫办的材料,创作团队从100多位第一书记中“忍痛割爱”选出代表,自2019年10月起,历时一年多,拍摄以他们为主角的纪录片。
如何将硬核主题拍得柔软可亲、打动人心?团队决定给予这部纪录片“新闻的灵魂”和“电影的外表”。
新闻的灵魂,是为真实。“真实的经历,地里长出来的情感,和村民泡出来的血肉联系,才具有打动观者的力量。”团队成员魏骅说。
纪录片里,有发自内心的喜悦:在西藏日喀则尼辖乡宗措村驻村第一书记旺青罗布的带领下,村民发展珠峰绵羊养殖,村里终于有了赚钱的产业。分红时,村民捧着一张张百元钞票,脸上每一道沟沟坎坎里都是笑意。
片子里也有迎面而来的打击:去年,黑龙江遭遇罕见的台风灾害,齐齐哈尔市拜泉县上升乡上升村驻村第一书记王路跟着村民一起,抢救一片狼藉的庄稼地。“能把粮食扶起来,就把老百姓的信心扶起来了。”
王路的这一“金句”,让团队成员、曾任新华社驻贵州石阡扶贫工作队队长的田朝晖深有感触:“王路书记总把一粒粮食说成‘一滴粮食’,他真是把庄稼当作农民的血汗,才会与大家‘一滴一滴’地捡拾粮食,一滴都不愿丢在地里。”
同样在扶贫一线奋斗过,田朝晖懂得驻村书记们的“难”。“选派精兵强将去攻克贫困堡垒,往往需要第一书记以一己之力改变一方水土和一方人的观念。”
纪录片没有回避这一点。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觉撒乡博作村原驻村第一书记胡小明满腔热情去村民家做工作,村民见他上门,却摆摆手,招待一顿“闭门羹”。“要从思想深处去了解他们。”胡小明给村里建幼儿园,让孩子不再因不会普通话而成绩不好、厌学;做家长们的思想工作,让他们相信下一代可以不像祖祖辈辈只能“放牛放羊”过一生,“不读书就是聋子,就是瞎子”;鼓励孩子们“读更多的书,受更高的教育,再回来建设家乡、引领家乡”。
纪录片中还有广东阳春新坡村驻村第一书记何鉴权这位汉子的眼泪,河南周口西华县迟营乡孙庄村驻村第一书记秦倩这位柔弱姑娘的鲜血,和黄文秀、冯永成、文伟红、王新法、王秋婷、杨正清、曾翙翔、王新杰、曾红梅、龙俊等第一书记或扶贫干部的牺牲……
“他们是改变一方水土一方人的英雄,也是一个脑袋一双手的普通人。”导演任杰说,“我们没有把书记们当作‘高大全’的‘脸谱人’去拍,而是平视他们,尊重他们的喜乐与成绩,也尊重他们的苦恼和坎坷。这部片子不是他们的政绩宣传片,而是他们的情感记录簿。”
而电影的外表,是为美感。迎着朝阳阔步向前的身影,浓雾笼罩下的山间小路,情感迸发时欲说还休的唇部颤动,随着画面或澎湃或潺潺如水的配乐……这部纪录片用电影的质感,时刻抓紧观众的心。
“视觉语言、配乐语言的全部小心思,都是为了让观众更能理解第一书记的内心世界,与第一书记共情。”团队成员朴文琳说。
最早被这部纪录片中的书记们感染的,是纪录片的“初始观众”——摄制团队。
“摄制组从三五个人,发展到三十余人,清一色的‘90后’。”任杰说,“大家刚开始只把拍摄当任务,后来就变成,为了讲好书记的故事可以不计付出。”
甚至不顾安危。
在大凉山,摄制组的车在盘山路上遭遇泥石流,本就狭窄危险的山路被砸出大坑。执行导演单飞不慎跌落,摔伤了膝盖和鼻骨。他说的第一句话是:“设备没坏吧?”
山路挂在峭壁上,没有栏杆,旁边直接就是悬崖。而过去,连这条路都没有。
“大伤”也不下火线,在单飞的要求下,他坐着轮椅,坚持继续拍摄。“因为漏拍了一个理想中的镜头,他又摇着轮椅返回村子,拍到满意才走。”同事回忆。
听说有同事为了取景跑高上低,任杰出于安全的考虑,反问同事:“为什么不用无人机拍摄呢?”
过后他才知道,自己问了一个“何不食肉糜”的问题。原来,在海拔5000米左右的青藏高原,风速不稳定、昼夜温差大,无人机无法正常使用。摄影师刘齐宝、朱海胤等6人克服高原反应、饮食不适,硬是拍出了旺青罗布书记带领全村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跨越”故事,以及高原冷月、绵羊齐奔等美丽又珍贵的画面。
“在宗措村拍摄时,正赶上小羊要出生,摄影师就跟着书记一起等待新生命的到来。天太冷,书记就把自己的衣服披在羊妈妈身上,摄影师也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挨着冻,给新生命多一分护佑。”团队成员刘兆伟讲道。
纪录片里,村民的一颦一笑只是一幕,而这一幕发生之前,团队又花了多少心思?团队为了记录,花了数十天的心思,而驻村数年的扶贫干部们又费了多少心血,让村民的一颦变成一笑?
“好的纪录片是用时间和心血泡出来的,精彩、理想的画面是从大量平淡、‘无用’的素材中开出的花。”任杰说,“扶贫干部们的辛苦要放大许多倍,功德也无量。”
10TB的素材,上百版修改意见,数十次对片子“动刀”……这部纪录片的创作让团队都“患上强迫症”。“我们是拿着放大镜挑刺儿,一个疑点和不足都不放过。”朴文琳说。
有了好片子,不能单等着它“自发光”,还得让它有足够的吸引力。可脱贫攻坚是媒体争相报道的热门主题,就像置身于一条全是酒铺的巷子,每家都飘出酒香,不管巷子深不深,都嗅不出谁家酒香了。
“我们使了很多套路满满的小招数,只为让你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多看我一眼。”团队成员康薇“狡黠”一笑。
团队设计的主海报上,一条路通向远山,一个向前的箭头指引着脚下的方向,标语是化用自流行歌曲的“没有撤退可言”。
而第1集的海报发布1小时后,新华社微信公号上的阅读量还不到5万,这在以往,推送完十几分钟阅读量就能10万+。怎么了?怎么了?团队不淡定了,立刻坐下来复盘。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是海报“泄露”的信息太多了。“村民”字样、扶贫干部的形象,让网友一望便知主题,没有了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所以从第2集开始,海报立刻换了风格,讲究“含而不露”。文案slogan化、做成海报的标题,每一集做主角的第一书记也以背影、远景或局部特写出现,把大画幅留给他们的工作场景。
“我们希望不要一眼就被网友看透,觉得我们是来明晃晃地‘传播正能量’甚至是来‘宣讲’。”康薇说,“我们想要先勾起网友的兴趣,让好奇多飞一会儿。”
传播数据站在了团队这边——《第一书记》系列微纪录片在新华社客户端创了纪录:从预告片到每一集,播放量集集1000万+,头一天创下的新高,再被第二天的“姊妹篇”超越。最高一集播放量突破1300万,也成为新华社客户端的流量“高峰”。除了新华社社内奖项,还荣膺北京国际网络电影展“光年杯”,并获评“建党百周年公益影片”。
“每次到乡村采访,我都会随身带些钱,帮扶困难群众。可个人力量终究有限。”团队成员李放说,“如果能通过这部纪录片影响无穷的远方,带动无数的人们,来关心扶贫干部,关心农村发展,那是多大的力量啊!”
团队拧成一股绳,打造出来的才是“拳头产品”。全国上下劲往一处使,团结奋斗,就能无往而不胜!
黄坤明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上强调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扎扎实实高质高效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
( 2021-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胡春华出席国家乡村振兴局挂牌仪式 |
国家乡村振兴局挂牌亮相,意味着什么? |
|
( 2021-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25日下午出席国家乡村振兴局挂牌仪式。他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胡春华指出,组建国家乡村振兴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国家乡村振兴局要牢记职责使命,切实抓紧抓好肩负的工作任务。要着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分层分类实施救助保障,坚决守住不出现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要全面推动乡村振兴落地见效,组织开展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帮扶和东西部协作,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协调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胡春华强调,乡村振兴系统广大干部要坚定不移地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心怀“国之大者”,扎实有力促进乡村振兴事业发展。要有序推进职责调整,确保平稳过渡。要加强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打造敢打硬仗、善打胜仗的干部队伍,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进展。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记者侯雪静、胡璐)25日16时,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牌子已经永久性摘下,“国家乡村振兴局”的牌子正式挂上。
机构更迭背后,是我国“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怎样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这次挂牌传递了新姿态:时间无缝衔接,工作压茬推进,使命传递接力。
这次挂牌在时间上选择无缝衔接,目的就是要做到此前中央明确的,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
推进乡村振兴此前中央也早有部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全面布局乡村振兴,明确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1个多月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
今天的大会刚刚结束,国家乡村振兴局就挂牌亮相,就是按照此前的部署一步步推进的结果。
打赢脱贫攻坚战只是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尽管我国“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来,但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脱贫的基础比较脆弱:脱贫群众生活有了保障但收入仍不高,遇到风险变故可能就要返贫;产业起来了但基础还不强,资金政策一撤产业可能就垮掉。
脱贫攻坚千秋伟业,难度之大超乎想象。越是脱贫难度大的地方,脱贫之后就越要巩固脱贫成果,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可以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的优先任务,推进乡村振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必然要求。
这次挂牌也标志着,乡村振兴这件大事,有了专门机构来主抓,已经从谋划阶段走向全面落地见效。
刚刚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将乡村振兴作为当前“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提出在脱贫地区重点建设一批区域性和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加大对脱贫县乡村振兴支持力度、在西部地区脱贫县中确定一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集中支持等,都是很聚焦且务实的举措。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可以说我国从集中优势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采取最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因此,我国首次设立国家乡村振兴局这一专门机构,承担这一历史使命,也展现了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心。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下来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中央明确要全面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推进乡村振兴同样需要一支过硬队伍。原国务院扶贫办这一机构虽然“功成身退”,但原国务院扶贫办工作人员整体上保持原班人马接续奋战。
这也正如中央此前部署,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保持政策总体稳定不变。要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农村工作队,“五级书记抓扶贫”的宝贵经验也将继续发扬光大,转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工作中形成的组织推动、要素保障、政策支持、协作帮扶、考核督导等工作机制,也将根据实际需要运用到推进乡村振兴,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
摘掉“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牌子是向一个时代的挥手告别,这个1986年就成立的机构圆满完成历史使命。
牌子变了,但工作的主战场没有变,工作主要内容和队伍没有变,让脱贫群众和全国人民一起向着更美好生活奋斗的目标没有变。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40多年前,我们通过农村改革拉开了改革开放大幕。4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将通过振兴乡村,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农村贫困大病患者医疗负担明显减轻 |
|
( 2021-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早在2016年,我国就在安徽、贵州等8省(区)启动了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试点工作,先期将儿童先天性心脏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终末期肾病9种大病纳入救治管理范围。2017年全面推开至全国有脱贫攻坚任务的各省份。2018年新增肺癌、肝癌、急性心肌梗死、白内障、尘肺、神经母细胞瘤、儿童淋巴瘤、骨肉瘤、血友病、地中海贫血、唇腭裂、尿道下裂12个病种。2019年新增耐多药结核病、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艾滋病机会感染4个病种。2020年再次新增膀胱癌、卵巢癌、肾癌、重性精神疾病、风湿性心脏病5个病种。大病专项救治病种逐步增加到30个。
为促进大病专项救治工作落实到位,“全国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对救治对象实行登记管理,“发现一例,登记一例,治愈一例,销号一例”,并借助信息系统提供全流程健康服务。目前,该系统覆盖了800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32个贫困县、1.8万个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开通系统账户超过60万个。
《中国共产党简史》出版发行 |
|
( 2021-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这部《简史》是按照党中央部署,为配合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编写的党史简明读本。在书稿编写过程中,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就起草和修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中央组织部等中央有关部门和科研单位提供了大力支持和帮助。
《简史》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严格遵守两个“历史决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忠实记录了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历程,充分反映了我们党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和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的历史功绩,系统总结了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宝贵经验,集中彰显了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淬炼锻造的伟大精神。
《简史》共10章,70节,约28万字,充分吸收党史研究最新成果,以史论结合的形式,重点叙述和评价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战略部署、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及其发展历程;深入阐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道理;着力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革命精神和风范;深刻解读历史性变革中蕴藏的内在逻辑,历史性成就背后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文风朴实、通俗易懂,是全党特别是基层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历史的重要读物。
牢牢把握办实事这个基本着力点 |
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重要讲话精神 |
|
( 2021-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要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基本着力点。
党的百年历史,就是共产党人真抓实干、务实为民的历史。无论是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还是战洪水、抗地震、控疫情,我们党一路攻坚克难,一心为民造福。实干是最有力的证明,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正因为始终坚持实干为要,始终把落实放在重要位置,不断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我们党才能始终赢得人民最广泛的支持和拥护,带领人民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要在回望百年党史中不断滋养初心使命,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宗旨,大力弘扬干实事、求实效、创实绩的优良作风。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始终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回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要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做到办实事、开新局,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不断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进一步增强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抓实党史学习教育,决不能闭门造车、自拉自唱,要聚焦群众关切,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有哪些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只有走出去、沉下去,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才能发现问题、找到差距、明确改进方向,避免学习教育和实际工作“两张皮”。要真正摸清群众所思所盼、所急所难,推动工作往实里做、往百姓心坎上做。要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解决问题,到发展最困难的地方去打开局面,畅通察民情、通民意的渠道,通过各种方式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各项决策更加符合群众愿望和利益,使党史学习教育更加富有实效。
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要从党史中汲取勇气和力量,弘扬担当精神,敢于动真碰硬。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前方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不少难关要攻克。越是打硬仗,越需作风过硬、本领高强。党员干部要焕发实干者的精气神,发扬从严从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勇于挑最重、最难的担子,多下抓小、抓细的“绣花”功夫,多办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实事,凝聚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力量,奋力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
“严”字当头,全面担责! |
最高法发布长江保护法实施意见 |
|
( 2021-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实施意见全文分为4个部分,共16条。强调人民法院在司法裁判中应当坚持长江司法保护的理念,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协调、系统治理,依法严惩、全面担责。
根据实施意见,人民法院应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依法加强水污染防治类、生态保护类、资源开发利用类、气候变化应对类、生态环境治理与服务类案件审理,充分发挥环境公益诉讼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作用。
据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杨临萍介绍,实施意见将水污染治理作为长江流域污染防治的重点,支持、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开展水污染防治、监管等行政执法;坚持最严格水污染损害赔偿和修复标准,加大对超标排放含磷等工业污水、跨界水污染等地表水污染,以及因农业面源、固体废物非法处置等造成地下水污染的司法惩治力度,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杨临萍说,实施意见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依法审理长江禁捕退捕案件;强化对珍贵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分布区等生态系统保护,确保生物种群稳定。支持行政机关依法打击非法采砂违法行为,严厉惩处非法采砂犯罪,保护长江河道;保障重大生态修复工程顺利实施,促进流域生态功能有效恢复。
针对如何提升服务保障生态环境民生福祉司法能力水平的问题,实施意见提出,应健全环境资源审判组织体系,强化全流域系统保护;加大流域审判机制建设,提供优质高效司法服务;锻造过硬审判队伍,提升环境司法能力和国际影响力;深化司法公众参与,提升人民群众长江保护法治意识。
最高法同时发布了10个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包括刑事案件1件、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2件、行政案件2件、环境民事公益诉讼4件、检察行政公益诉讼1件。这些案例聚焦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最突出的水污染、尾矿库治理、非法采砂、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案件类型,强调不同诉讼类型案件统筹适用刑事、民事、行政三大责任方式,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惩处力度。
让好山好水成为老百姓的“摇钱树” |
跨省流域生态补偿的“新安江实践” |
|
( 2021-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
近10年间,安徽黄山市以试点为杠杆,撬动了全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系统整治污染、推进全域旅游,让沿江百姓收获了实实在在的“绿色红利”。
【实践故事】这个春天,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东南部,有一个叫卖花渔村的小村庄“美出了圈”。
从年初一开始,到刚刚结束的梅花节,村委会委员洪吉会忙得歇不下来。今年春节期间,这样一个才600多名村民的小村庄,一天最多接待了上万名游客。
在52岁的洪吉会看来,位于新安江南岸沟谷腹地的卖花渔村这么“火”,并非偶然。水愈清、岸愈绿的新安江,逐渐让参与保护它的人们尝到了甜头。
从小到大在新安江边长大的洪吉会在近10年间清晰地看到了周围环境的变化。“原来什么垃圾都往小河沟里倒,最终流入新安江,一下雨河水都是红色的,浑浊不堪。”洪吉会说,“现在不一样了,每家每户门口都配了垃圾桶,环卫人员定时来清理路面和河沟。”
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是一项比表面看起来范围更广的系统性工程。在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过程中,黄山市在安徽省率先将PPP模式用于全市“三区四县”建成区以外的集镇、村庄、水域等的日常保洁和垃圾清运,有效破解了农村垃圾治理难题。
卖花渔村有着深厚的徽派盆景产业基础。以前,村民们最怕好景好物被“藏”在山洼里。“现在不担心没人来,担心的是如何提高游客接待能力。新安江沿线处处是景,新安江山水画廊风景区起始点就离村里不远。游客来歙县,玩一天肯定是不够的。”洪吉会说。
走进卖花渔村,随处可见正忙着为各类盆景压枝、剪枝、造型的村民。尽管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卖花渔村全年销售盆景3万多钵,总产值近2000万元,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比2019年稳中有升。
近年来,黄山市充分挖掘生态、文化等特色优势资源,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积极对接长三角消费升级大市场,全市七成以上村庄、10多万农民参与旅游服务,人均增收超万元。
三轮试点结束后,一方面,生态效益显著。流域总体水质为优并稳定向好,跨皖浙省界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每年向千岛湖输送近70亿立方米高质量清水,千岛湖水质实现同步改善。另一方面,经济效益递增。经评估,新安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达246.5亿元,水生态服务价值64.5亿元。
【案例点评】问“江”哪得清如许?唯有改革活水来。纵观新安江试点实践,由水体保护向系统保护升级、由绿色生态向绿色业态升级、由政府推动向全民行动升级,内容不断丰富、机制不断完善。
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从近10年间的变化可见,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蹚出了一条保护与发展良性互动的新路子。青山、绿水、民富、民安就是最美的答卷。
老百姓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主体。以共享理念引领全民行动,让保护生态者不吃亏,才能真正推动“要我保护”到“我要保护”的质变。当好山好水成为老百姓的“摇钱树”,老百姓会从心底里认同,生态变美了,日子就更美。
新华社济南2月25日电(记者王志)新华社“民生直通车”栏目1月23日播发专题报道关注多地房本办理难问题,其中青岛福麟三栋小区数百户业主买房后无法办理不动产权证。记者最新从青岛西海岸新区不动产登记中心获悉,截至2月25日,该小区已出售的292户房屋中,已有276户业主领到了不动产权证“红本本”,小区房本办理难问题基本解决。
“接到开发商通知能办证的消息后,我没隔几天就去了青岛西海岸新区不动产登记中心,提交完办证材料、缴纳契税后,不到半小时就拿到了房本,心里彻底踏实了。”小区居民丁立滨说。
据了解,福麟三栋小区共有353户,2019年交房后无法办理房屋首次登记手续,原因是建设单位拒缴超容积率所需补交土地出让金,项目不能完成土地复核手续。此外,项目配建车位数量不符合要求,有关部门多次要求企业整改未果。
记者2020年12月30日向青岛西海岸新区自然资源局核实情况了解到,为尽快解决福麟三栋小区购房业主办证问题,该局进行了多次研究,为维护业主权益,决定按照“办证与土地出让金追缴相分离,办证与完善手续相分离”原则,先行为业主办证,涉及企业相关问题另行依法依规处理。
青岛西海岸新区不动产登记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12月30日,已为福麟三栋小区办理完毕首次登记手续,业主具备办证条件。
今年1月初记者赴青岛采访时看到,不动产登记中心已开辟绿色通道,加快为业主登记发证。
“福麟三栋小区已出售的292户房屋业主,已全部通知到位,目前已有276户业主领到不动产权证。其余16户未办证业主,也多次进行了对接沟通,他们因不着急,暂时未提交申请材料。”青岛西海岸新区不动产登记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青岛西海岸新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已通知剩余16户业主如不方便到场申请,可通过网上申请、邮寄送证的方式办理。这些业主提交申请资料后,他们将第一时间处理、及时办结。
为妥善解决“问题产权”房屋办证难题,青岛西海岸新区自2014年起开展解决“问题产权”房屋办证工作,建立由15个职能部门和相关镇(街)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按照“守住底线、安全第一、民生优先、简化程序”的原则,将完善基本建设手续与办证相分离,将费用追缴与办证相分离,通过细化责任分工,明确办结时限,分两批梳理“问题产权”房屋52777套,目前已解决51835套办证难题,办理率达98%。
青岛福麟三栋小区房本办理难问题基本解决 |
拿到房本后,心里踏实了 |
|
( 2021-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
“接到开发商通知能办证的消息后,我没隔几天就去了青岛西海岸新区不动产登记中心,提交完办证材料、缴纳契税后,不到半小时就拿到了房本,心里彻底踏实了。”小区居民丁立滨说。
据了解,福麟三栋小区共有353户,2019年交房后无法办理房屋首次登记手续,原因是建设单位拒缴超容积率所需补交土地出让金,项目不能完成土地复核手续。此外,项目配建车位数量不符合要求,有关部门多次要求企业整改未果。
记者2020年12月30日向青岛西海岸新区自然资源局核实情况了解到,为尽快解决福麟三栋小区购房业主办证问题,该局进行了多次研究,为维护业主权益,决定按照“办证与土地出让金追缴相分离,办证与完善手续相分离”原则,先行为业主办证,涉及企业相关问题另行依法依规处理。
青岛西海岸新区不动产登记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12月30日,已为福麟三栋小区办理完毕首次登记手续,业主具备办证条件。
今年1月初记者赴青岛采访时看到,不动产登记中心已开辟绿色通道,加快为业主登记发证。
“福麟三栋小区已出售的292户房屋业主,已全部通知到位,目前已有276户业主领到不动产权证。其余16户未办证业主,也多次进行了对接沟通,他们因不着急,暂时未提交申请材料。”青岛西海岸新区不动产登记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青岛西海岸新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已通知剩余16户业主如不方便到场申请,可通过网上申请、邮寄送证的方式办理。这些业主提交申请资料后,他们将第一时间处理、及时办结。
为妥善解决“问题产权”房屋办证难题,青岛西海岸新区自2014年起开展解决“问题产权”房屋办证工作,建立由15个职能部门和相关镇(街)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按照“守住底线、安全第一、民生优先、简化程序”的原则,将完善基本建设手续与办证相分离,将费用追缴与办证相分离,通过细化责任分工,明确办结时限,分两批梳理“问题产权”房屋52777套,目前已解决51835套办证难题,办理率达98%。
他,倒在梯田的顶端 |
追记云南省红河州扶贫干部吴志宏 |
|
( 2021-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
|
上图:2019年6月拍摄的补干村委会南哈上寨正在改造的村民房屋。吴志宏手机中照片
下图:2021年2月4日拍摄的补干村委会南哈上寨房屋(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陈欣波摄 |
|
|
福建:行政部门涉嫌垄断 |
市场监管部门坚定说“不” |
|
( 2021-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
2019年4月27日,福州市交通运输局印发文件,要求全市道路运输企业及从业人员安装应用“安途帮”交通运输安全培训管理服务平台。该局同时提出,“要将‘平台’的应用情况作为企业落实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日常安全监管中,定期检查和通报培训平台上安全教育开展情况”,并辅以“组织平台应用培训”“责令限期整改”等强化督导系列措施。
福建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福州市交通运输局的相关行为违反了反垄断法第三十二条“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定或者变相限定单位或者个人经营、购买、使用其指定的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第三十七条“行政机关不得滥用行政权力,制定含有排除、限制竞争内容的规定”的规定,构成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
据了解,调查过程中,福州市交通运输局已提出废止相关文件、引导道路运输企业自主选择安全教育培训模式的整改思路,并对局机关2名有关责任人进行效能问责。
目前,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已依据相关规定,向福州市政府发出行政建议书,建议责令福州市交通运输局改正相关行为。
云南:63名党员干部因酒驾赌博被曝光 |
|
( 2021-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
云南省纪委监委2月8日发布公告表示,为锲而不舍纠治“四风”,教育引导党员、公职人员树牢纪法意识,自2月10日至24日,连续15天对公安机关移送的党员、公职人员酒后驾车、赌博等涉嫌违反社会治安管理秩序的问题进行集中通报曝光。
截至24日,已公开通报63人。其中,因酒驾被通报的56人,其余7人均因赌博被通报。
云南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采取公安机关查获移交后“立即核实、马上曝光、再行处理”方式,抓早抓小、快查快报,增强了“曝光一个,警醒一片”的效应,也避免了说情、打招呼等干扰。
在云南省纪委监委示范带动下,16个州市也陆续对此类问题曝光。从2021年3月起,云南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每月集中通报党员、公职人员涉嫌违反治安管理秩序问题。
“大曝光”后还须“大整改” |
|
( 2021-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
长期以来,党员、公职人员酒驾和赌博问题在云南较为突出,这是省纪委监委决定“大曝光”的直接原因之一。15天的通报中,酒驾人员多达56人,赌博人员7人。涉案人员既有领导干部、省级机关工作人员、政法机关干部、乡镇村干部,也有公立学校副校长、国企员工等。
值得注意的是,“酒驾入刑”已经多年,而且此次“大曝光”前,云南省纪委监委还于2月8日发了“预警告示”,并非“突然袭击”,但从连续15天通报中看,党员、公职人员酒驾、赌博问题边查边犯、前赴后继。
这说明,尽管党纪不容、国法禁止,仍有党员干部心无敬畏、行无规矩。很难说,对于此次“大曝光”,还有没有人在“看热闹”,认为“事不关己”可以“高高挂起”,还有多少没被查到的人抱着侥幸心理在窃喜?
违纪违法行为必须受到惩处,对“顶风作案”行为更应严惩,否则不足以彰显党纪严明、国法昭昭。希望办案机关做好后续调查处理工作,严格依纪依法处理涉案人员,回应公众期待。
作风建设任重道远。“大曝光”不是一阵风,要管长远。党员干部都应该从曝光的案例中汲取教训、引以为戒,严以律己、慎独慎微。
(记者字强) 据新华社昆明2月25日电
云南:艾滋病感染者不告知性伴侣将承担责任 |
|
( 2021-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
条例第二十条规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应当将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事实及时告知其配偶或者性伴侣,本人不告知的,医疗卫生机构有权告知;第五十七条规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不及时将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事实告知其配偶或者性伴侣等存在暴露风险的人群,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有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社会对以上条款高度关注并产生一定争议。云南省有关各方专门作了研究后认为,以上条款和上位法的相关规定不冲突。
首先,国务院《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禁止公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的姓名、住址、工作单位、肖像、病史资料以及其他可能推断出其具体身份的信息”,而云南新修订防艾条例规定的医疗卫生机构有权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事实单独告知他们的配偶或者性伴侣,不属于上位法禁止“公开”的内容。
其次,《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并不禁止为切断传染病传播而告知传染病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这意味着在感染者和病人拒不告知配偶或者性伴侣的前提下,出于对他人和大众健康权益的保护,医疗卫生机构有权告知。
第三,云南省新修订防艾条例相关条款已充分考虑了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及其家庭成员隐私权的保护。比如,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卫生健康、公安、司法行政、民政、教育等部门、单位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及其家庭成员的信息资料实行保密管理,未经本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不得告知无关人员、单位或者组织。
松柏常青,不忘当年金戈铁马挥师西北 |
重温感天动地的扶眉战役 |
|
( 2021-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关注· |
新华社记者刘潇摄
新华社西安2月25日电(记者孙波、陈晨)辛丑春节,扶眉战役烈士陵园。赵存仁烈士的墓碑前,多了几束游客送上的鲜花。
许多人来到这里,是因为听说了流传几十年的“一封迟到家书”的故事。
“你我夫妻一别12载,书信全无。我能遇到这样的好政府,不再过提心吊胆的日子了。望你在部队安心打仗,胜利归来……”
但尚未收到妻子林霞这份饱含深情的牵挂,时任第一野战军1兵团2军4师11团政委的赵存仁,就牺牲在解放西北的战场上。
青山为证。烈士长眠的土地上,曾发生过一场影响深远的战役。
1949年7月10日至14日,以陕西关中扶风、眉县为中心,爆发了解放战争中西北战场上国共双方投入兵力最多、规模最大、我军歼敌最多的一场战役——扶眉战役。
此役铺平了解放大西北、进军大西南的道路,人民解放军金戈铁马自此挥师西进,所向披靡。
松柏常青,历史不容忘却。
今天的烈士陵园中,2160座卧碑一层层排开,向远方的台塬延展开去,肃穆、庄严。初次到此的人们,无一不被眼前的场景深深震撼。
时光的指针回拨到1949年初夏。那时,2160个墓碑上的名字,还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西安解放后,胡宗南与盘踞西北的马步芳、马鸿逵结成联盟,妄图趁解放军立足关中未稳之际联合反扑,夺回西安。
当时,一野在关中地区的兵力有10余万人,国民党军有21万人,敌众我寡态势十分明显。
通过扶眉战役烈士陵园管理处主任任晓峰的介绍,能感受到当时的战事声声急:
5月26日起,划归一野建制的18、19兵团千里急行军,先后从山西风陵渡、禹门口渡过黄河入陕。
6月24日,18兵团全部抵达西安。
至7月3日,19兵团分别到达富平、三原、高陵、泾阳一线。
至此,一野在关中地区的总兵力达到33万余人,士气高昂。
西北敌我兵力对比发生了根本改变,为扶眉决战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从5月26日到6月27日,毛泽东先后多次致电彭德怀,与其商讨关中决战事宜,最终确定了‘钳马打胡、先胡后马’的战术。”宝鸡市委党史研究室原调研员李洛发说。
从扶眉战役纪念馆陈列的一封封电报中,仍可感受到当年大战前的紧张气氛。 战前,18兵团沿陇海铁路、咸阳-凤翔公路从东向西推进,1兵团在渭河南岸布防,2兵团从北路急行军进入岐山,并派出第4军守住西大门,防止敌军向西逃窜,从而形成对敌三面夹击之势。
7月10日,扶眉战役正式打响。渭河两岸,一时硝烟弥漫。
7月12日,一野2兵团、18兵团向被压缩在渭河北岸的国民党军发起总攻,经过5小时激战,歼敌大部,敌军乱成一团,涉水突围。正逢渭河水暴涨,敌军大部分溺水而亡。逃上南岸的8000余人,又落入1兵团布设下的天罗地网。
7月13日,岐山、凤翔相继解放。
7月14日凌晨,宝鸡解放。
至此,扶眉战役胜利告捷。
“扶眉战役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歼敌4.4万人,收复和解放了武功、眉县、扶风、宝鸡等9座县城,彻底改变了西北战场上的敌我力量对比。”李洛发说,向东看,陕西与解放区连成一片。向西看,这场大捷粉碎了胡马联盟,砸开了解放大西北、进军大西南的大门。
自此,解放军浩浩荡荡进入西北,所向披靡。
青山有幸埋忠骨。扶眉战役中,解放军共伤亡4600余人,3000多名指战员壮烈牺牲,其中姓名可考者2160人。
“烈士平均年龄25岁,最小的仅有14岁。”讲解员窦妍动情地说道,一个个年轻的生命,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史诗。
“扶眉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双桨划出来的、用大车拉出来的。”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任惠林说,18、19兵团由晋入陕,人民划着船帮他们渡过黄河。战役期间,支前群众组成的大车队、担架队沿西兰公路、咸宝公路前进,犹如一条条长龙,车轮滚滚、浩浩荡荡。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昔日英雄长眠的战场,硝烟散尽,早已换了人间。
2月春来早。国家级(眉县)猕猴桃产业园区内,一辆辆运输车往来穿梭。一家果业公司里,14条选果线一字排开,工业机器人挥动长臂,将一箱箱猕猴桃分拣装箱,销往全国各地。
当年子弟兵誓死夺下的城池,如今已成为全国知名的猕猴桃产业示范县,安乐富足,处处生机勃勃。
在赵存仁牺牲的眉县金渠镇,数千亩猕猴桃示范园里,尽是农民忙碌的身影。依托猕猴桃等主导产业,2019年,眉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37万元,全县猕猴桃品牌价值达128.33亿元。
“变的是生活的境遇,不变的是党的初心使命。”金渠镇田家寨村村支书孙乐斌谈及今昔变化,感慨万千。
直播带货、休闲农业、工业旅游……眉县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主任陈辉介绍,全县猕猴桃种植面积达30.2万亩,5255户贫困群众发展起2.2万亩果园。当地不断延伸产业链,全县已有23家鲜果、果酒、果汁及冷链加工企业。小小“奇异果”,为困难群众摆脱贫困、奔向小康立下了“头功”。
孙乐斌说,我从小是听老人讲扶眉战役的故事长大的。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烈冲锋在前,战果累累。今天,党员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处,又摘下了小康生活的累累硕果。
“紧紧依靠和发动群众,是扶眉战役留给我们最大的精神财富。”眉县县委书记刘志生说,今天,我们可以告慰革命英烈的是,当年他们为之浴血奋战的新生活,已然变成现实。
遗迹无言,犹记先烈孕育中国革命“火种” |
探寻西南联大地下党往事 |
|
( 2021-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关注· |
新华社昆明2月24日电(记者庞明广)说起西南联合大学,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是这里大师云集、群星闪耀,在极度艰苦简陋的环境中,创造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
但许多人也许并不知道,这所诞生于抗日烽火之中的高等学府,同样为中国革命孕育了珍贵“火种”。
西南联大的地下党员,既要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又要隐秘开展革命活动,在中国革命史和青年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
走进位于昆明市中心一二一大街的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旧址及博物馆坐落在校园深处。留存于旧址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西南联大原教室、“一二·一”运动四烈士墓等遗迹,无不在诉说那段艰苦而辉煌的办学历史。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保存中华民族教育与文化命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被迫南迁湖南长沙,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不久,南京陷落,日军溯江而上,危及长沙。1938年2月,长沙临时大学西迁入滇,4月抵达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组成西南联大的北大、清华、南开三校不仅有优良的学术传统,更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比如,北大是中国最早传播马列主义的主要阵地,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北方最早建立支部的单位。”长期研究西南联大历史的云南师范大学教授吴宝璋说。
西迁昆明后,西南联大的地下党员一度与组织失去联系。
“到1938年秋,西南联大才重新开始建立党组织。”吴宝璋说,1938年10月,被党组织派到大后方开展工作的原北平崇德中学地下党支部书记力易周在考入西南联大后,与其他3位党员共同成立联大临时党支部,并担任支部书记。
自此之后,西南联大党组织逐渐发展壮大。在西南联大党员人数最多的1940年,全校共有党员83人。
“当时云南全省仅有247名党员,西南联大就占了三分之一。”吴宝璋说。
据《北京大学校史》记载,当时,西南联大党组织是云南党员人数最多、最集中、力量最强的地下党组织。联大地下党组织团结广大师生,在开展抗日爱国民主运动中发挥了核心作用。
据统计,在西南联大学习过的地下党员共有206人。他们中的许多人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甚至献出宝贵生命。
被称为中共“超级特工”的西南联大学生熊向晖,1937年在长沙便受党派遣从事地下工作,以超人的机智、果敢、坚韧,赢得胡宗南赏识,巧妙送出国民党“闪击延安”“西安军事会议”等重要情报,毛主席称赞他“一个人可顶几个师”。
毕业于西南联大英语专业的地下党员傅冬菊,是抗日名将傅作义的长女。1948年,平津战役即将打响,党组织派在天津《大公报》工作的傅冬菊回到父亲身边,最终为促成北平和平解放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一二·一”惨案中壮烈牺牲的四烈士之一、西南联大学生潘琰,直到她牺牲36年后,世人才发现,原来她也是一名共产党员。
1944年,29岁的地下党员潘琰考入西南联大师范学院。1945年12月1日,昆明爆发“一二·一”惨案,国民党特务闯入西南联大等学校,殴打、追杀学生。潘琰被手榴弹炸伤后,仍奋力抢救其他同学。暴徒用石块猛击她的头部,还用铁条猛刺她的腹部,待同学赶来救她时,她已奄奄一息。
潘琰牺牲时年仅30岁,临终前她还用微弱的声音叮嘱同学:“同学们,团结呀!战斗!战斗!”
“当时组织要求地下党员严格保密,潘琰的组织关系还没转来联大,所以学校没人知道她是党员。因为在学校表现突出,西南联大地下党支部还曾准备发展她加入党的外围组织‘民主青年同盟’(简称‘民青’)。”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博物馆副馆长龙美光说。
直到1981年2月,经中组部确认“潘琰同志是中共党员”,她的党员身份才被后人所知。
吴宝璋说,西南联大办学8年多,有15位师生为了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献出了宝贵生命,其中有10名是地下党员。
“西南联大地下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基层党组织,但它又不是一个一般的基层党组织。”吴宝璋说,掀起了国内反内战、争民主高潮的“一二·一”运动就是在西南联大党组织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这也是中国青年运动史上继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之后的第三个里程碑。”
抗战胜利后,组成西南联大的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回到北方,而西南联大师范学院则留了下来,成为如今的云南师范大学。
2011年9月,云南师范大学在原“一二·一”运动纪念馆基础上,成立西南联大博物馆。西南联大旧址及博物馆先后被列为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
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博物馆馆长李红英介绍,西南联大旧址及博物馆年均接待海内外参观者90余万人次,其中每年开展青少年教育不低于10万人次。博物馆还组建了学生义务讲解队,每年提供义务讲解5000多场。
云南师范大学2019届毕业生钱光美,曾是西南联大博物馆学生义务讲解队队长。“大学四年,课余时间、周末、寒暑假我基本都在做讲解员,每年要讲解上百场。”她说,“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为来自四川的中学生参观团讲解,听完联大地下党员的故事后,很多学生已是泪流满面。”
如今,钱光美已成为昆明市云铜小学的一名语文教师。“去年12月1日,我在课堂上讲了西南联大地下党和‘一二·一’运动。孩子们应该铭记历史,记住在昆明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她说。
26岁的党员杨永琴也曾是西南联大博物馆的义务讲解员。2017年从云南师范大学幼教专业毕业后,她主动回到家乡,在云南省楚雄市十分偏远的三街镇普噶民族小学任教,成为这个高寒山区彝族村唯一的幼教老师。
“做讲解员时,西南联大地下党员的故事对我触动很大。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们不仅努力学习,还心系民族存亡,为革命不惜牺牲生命。”杨永琴说,“我希望能像先辈一样,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等孩子们再长大些,我也会给他们讲西南联大、联大地下党的故事。”杨永琴说。
“红色情书”见初心 |
|
( 2021-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关注· |
“我是有两个世界的:一个世界一切都是属于你的,我是连灵魂都永禁的俘虏;在另一个世界里,我是不属于你,更不属于我自己,我只是历史使命的走卒。”1924年,在上海赴广州的船上,望着平静的大海,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高君宇给恋人石评梅写下了这样一封信。
“我只是历史使命的走卒”——高君宇故居纪念馆负责人史锦明在这里工作了23年,不知给多少游客讲过高君宇和石评梅的恋情,无数次思索这是怎样高尚的“历史使命”。
“他将革命与爱情分开,但又同样爱得奋不顾身。他的另一个世界不属于石评梅,也不属于他自己,而属于中国革命的伟大事业。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中国革命事业。这种思想和精神境界永远不过时,启发一代代年轻人对事业、学业、爱情等进行思考。”史锦明说。
1896年10月,高君宇出生在山西静乐县峰岭底村(今属娄烦县)一户有名望的人家。受父亲影响,他思想活跃,赞成新生事物,向往革命。
十月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的锤炼,使高君宇更加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1920年,他在李大钊的指导下和邓中夏等人秘密发起组织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并于当年冬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高君宇是全国50余名党员之一。
高君宇比石评梅大6岁。石评梅17岁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在一所中学任教,是进步女作家。
两人初识是在一次山西同乡会上。之后,他们谈人生、谈理想,高君宇还给石评梅修改诗句。
在山西博物院,可以看到高君宇写给石评梅的11封信。部分信笺已泛黄,红格竖栏间依旧散发着墨香。
石评梅在信中倾诉“说不出的悲哀”,高君宇回信宽慰她:“世界而使人有悲哀,这世界是要换过了;所以我就决心来担我应负改造世界的责任了。这诚然是很大而烦难的工作,然而不这样,悲哀是何时终了的呢?”
信尾他鼓励石评梅:“愿你自信:你是很有力的,一切的不满意将由你自己的力量破碎了!”
几页素笺,情意绵长。
1925年,高君宇因病离开人世,生命止步于29岁。石评梅在悲痛中写下著名散文《墓畔哀歌》。
“假如我的眼泪真凝成一粒一粒珍珠,到如今我已替你缀织成绕你玉颈的围巾。假如我的相思真化作一颗一颗的红豆,到如今我已替你堆集永久勿忘的爱心。”
3年后,石评梅病逝,时年26岁。根据生前遗愿,亲友们将她葬在高君宇墓旁。
在高君宇的墓碑上,刻着石评梅手书的碑记:“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
这是他们革命青春的写照。
(记者王学涛、徐伟)新华社太原2月25日电
文心初见英雄气 |
|
( 2021-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关注· |
“偶见一老翁,髯须俱白,面似魍魉,身披褐衾,足跣而行,若呆若迷。从而问之,俯首不答,又问之,凝目泪下曰:‘吾祖仕官,九世同居,金积堆山,地连阡陌,以为终身万无冻馁矣。……延及今日,房屋被焚,地无立锥,族家兄弟苗裔,摧残净尽,渺渺一躯,落为乞丐,聊以度日。’余闻之后,不禁戄然生悲。”虽然文物的一些地方已经模糊不清,但是经过东北烈士纪念馆馆长刘强敏的辨识转述,我们依然能够看出,寥寥数百字记述了一位老人在军阀混战中家乡惨遭蹂躏、沦为乞丐的不幸遭遇;也深刻诉说着一位少年对家国命运的忧虑,和发自肺腑的报国情怀。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著名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他曾只身与敌周旋数个昼夜,有人劝他投降,但他说,“如果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
面对这篇文章,正在哈尔滨市萧红中学读初三年级的赵庞博思绪万千,这也是他第三次来到东北烈士纪念馆。在他心里,这篇文章是了解那个战乱年代的窗口。
“每一次都有不同的理解。”赵庞博回忆说,第一次读的时候,自己掉眼泪了,“当时的中国民不聊生,文字记述让我更加透彻地明白,旧时代下普通百姓的流离失所。而今天的我能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求学,享受着幸福平安的生活,这是多么天差地别的对比。”
刘强敏介绍,当时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之时,民不聊生,人民生活困苦。文章揭露了军阀混战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无限同情。
试想,倘若国家太平、百姓安宁,当年那个刻苦读书的少年定会学业有成,日后以另外一种方式报效祖国。然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杨靖宇等千千万万的英雄儿女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生命保卫祖国,捍卫家乡,换来今天的和平。
“横31厘米,纵27厘米,重21克。作文用毛笔书写,字体工整,全文共480余字……”纪念馆里,赵庞博和同学们记下了杨靖宇作文的每一个细节。
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壮烈牺牲,牺牲时只有35岁。如今,战火的硝烟已然散尽,杨靖宇的英雄事迹人民不会忘记,他的精神人民不会忘记。 (记者董宝森、唐铁富、孙彪)
新华社哈尔滨2月24日电
改写西海固学子命运的“特殊高中” |
|
( 2021-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
宁夏育才中学组织科学家走进课堂开阔学生眼界。 |
|
可怜多少父母心 |
课文忆写之二:《跨越百年的美丽》 |
|
( 2021-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不动声色 |
|
曾入选小学课本的《跨越百年的美丽》。
|
|
|
|
|
|
壁虎亭记 |
|
( 2021-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不动声色 |
癸巳中秋,吾应星云大师之邀至高雄佛光山参观访学,下榻紫竹林别墅。是夜月光皎洁,晴空如洗。主持法师邀我至户外凉亭茶坐,吾欣然从之。此亭依山而筑,居高望远,山下佛寺灯火辉煌,美轮美奂。大佛招引,八塔肃立。目睹胜景,心生敬意。亭后石壁有清泉一股淙淙而下,泻入池塘,飞珠溅玉。山前林木草丛间虫鸣唧唧,不绝如缕。泉声虫声,交织成曲。忽有鸟鸣格磔,戛然而止,愈显夜色沉寂也。流星破空,令人心境幽远;法师谈经论道,妙语珠连,令人心旷神怡。茶香四溢,开胃醒脾。有此饮茶听经之会,实乃此生之幸也。正感慨间,忽见一萤火小虫飞入亭中,落亭壁上。有壁虎两只悄然逼近。虫命危矣。众皆惶然。法师合掌祈念:壁虎壁虎勿食小虫。俄顷,壁虎遽然而退。众道:善哉善哉。
次日,吾与星云大师在大觉堂以《看见梦想的力量》为题对谈,堂下听者数千。吾简言描述昨晚亭中故事后向大师发问:壁虎虽退,但终会腹饥,饥便欲食,食即伤生。如忍饥不食,即会饿毙。虫命为生,壁虎之命亦为生,如此矛盾,该当如何?大师不假思索对曰:万物皆有佛性,壁虎亦可食素。大师言毕,堂下掌声雷动,吾亦为大师之机敏应对而深心敬佩也。
时过八载,恍若转瞬。佛光山之光依然灿灿,紫竹林之亭依旧亭亭。不知亭中壁虎改食素否?即便亭中壁虎改食素,天下壁虎改食素否?即便天下壁虎能食素,然天下食肉者皆能食素否?如此一想,不禁茫然。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然此自然铁律,在佛家眼里,又何尝不是因果联系报应不爽也。看这世界,恶魔也许永远不会退场,杀戮也许永远不会终止,但佛教存在的意义也许亦于兹乎?
想先贤多有亭记之美文,吾效东施之颦,忆而记之,供方家哂笑之料也。此亭本无名,吾斗胆以壁虎名之,祈亭与主人谅我。
辛丑正月初六
其一
紫竹林边壁虎亭,慈悲故事众人听。
大师机智莲花语,佛性养成戒荤腥。
其二
大千世界最包容,善恶从来道上逢。
地狱不空休问佛,人间疾苦记心胸。
读莫言老师新作《壁虎亭记》感慨系之,口占二绝句并书,供方家两哂。 王振
这乐器,承载着东方美学的“惆怅之美” |
古筝演奏家袁莎就古筝的精神气质、艺术与哲学的交集等问题接受访谈 |
|
( 2021-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不动声色 |
演出中的袁莎。 |
|
喀喇昆仑上,守护祖国西陲的冰峰哨卡 |
|
( 2021-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神州风物 |
赛图拉哨所遗址。 |
|
雪海孤哨神仙湾哨所。 本报记者李晓玲摄 |
|
寻找“李焕英”身后那一座城 |
|
( 2021-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闻地理 |
|
|
|
|
|
|
小图:2021年2月20日,湖北襄阳,游人打卡《你好,李焕英》取景地湖北卫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这里至今仍然保留着三线工厂的原貌。大礼堂、划船的水库、工人文化宫、职工食堂、幼儿园、篮球场、橱窗等场景均在该公司家属区取景。 大图:2020年5月8日,蓝天白云下的湖北襄阳古城。 杨东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