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要 闻

03版:要 闻

04版:新闻纵深

0508版:特别报道·嫦娥探月

06版:综合新闻

07版:乡村振兴进行时

福平铁路进入运行试验阶段
福平铁路进入运行试验阶段

( 2020-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11月23日,福州至平潭铁路进入运行试验阶段,计划于2020年底开通运营。

       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隆重举行 习近平: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 李克强主持 栗战书汪洋赵乐际韩正出席 王沪宁宣读表彰决定
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隆重举行
习近平: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
李克强主持 栗战书汪洋赵乐际韩正出席 王沪宁宣读表彰决定

( 2020-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11月24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丁林摄
 
 
  ▲11月24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这是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2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受到表彰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致以诚挚的问候。
 
  习近平强调,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和国家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始终高度重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始终高度重视发挥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重要作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勤于创造、勇于奋斗,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时代辉煌、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李克强主持大会,栗战书、汪洋、赵乐际、韩正出席,王沪宁宣读表彰决定。
 
  上午10时,大会开始,全体起立,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王沪宁宣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决定指出,2015年以来,各行各业涌现出一大批爱岗敬业、锐意创新、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先进模范人物,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1689人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授予804人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在欢快的乐曲声中,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代表依次登上主席台,习近平等为他们颁发荣誉证书。
 
  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技师洪家光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宣读倡议书,向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发出倡议,争做听党话跟党走的排头兵、建新功立伟业的主力军、本领高能力强的奋斗者、讲团结促和谐的带头人。
 
  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长期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与祖国同成长、与时代齐奋进,奏响了“咱们工人有力量”的主旋律,各条战线英雄辈出、群星灿烂。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实现中国梦伟大进程中拼搏奋斗、争创一流、勇攀高峰,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发挥了主力军作用,用智慧和汗水营造了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谱写了“中国梦·劳动美”的新篇章。
 
  习近平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新形势下,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继续学先进赶先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鞭策自己,将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作为自觉行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尊重劳模、关爱劳模,完善劳模政策,推动更多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竞相涌现。全社会要崇尚劳动、见贤思齐,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要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一代又一代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
 
  习近平指出,要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主力军作用。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要立足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全局,立足党中央对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决策部署,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积极参加群众性创新活动。要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深刻认识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自觉维护大局、服务大局。要加强工人阶级的团结,加强工人阶级同其他劳动群众的团结,坚定战胜各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始终做党执政的坚实依靠力量。
 
  习近平强调,要努力建设高素质劳动大军。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善于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实现学以养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要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勤学苦练、深入钻研,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要完善和落实技术工人培养、使用、评价、考核机制,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要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展示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要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产业工人队伍。
 
  习近平指出,要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劳动者合法权益。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合法权益,不断提升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把稳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使广大劳动者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以更有效的举措不断推进共同富裕。要建立健全困难群众帮扶工作机制,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困难群众心坎上,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要健全党政主导的维权服务机制,健全劳动法律法规体系,为维护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合法权益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
 
  今年适逢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95周年,习近平向为党的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老一辈工会工作者,向全国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向广大职工和工会积极分子表示诚挚的慰问。习近平指出,工会要总结95年来的成绩和经验,努力提高工会工作能力和水平。各级党委要从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高度,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加强和改进对工会工作的领导,为工会履行职责、发挥作用不断创造有利条件。(讲话全文见2版)
 
  李克强在主持大会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充分肯定了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卓越贡献和崇高精神,热情赞扬了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全国各族人民,明确提出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主力军作用,建设高素质劳动大军,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劳动者合法权益。讲话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丁薛祥、张又侠、陈希、胡春华、黄坤明、尤权、张春贤、王东明、肖捷、张庆黎出席大会。
 
  中央党政军群有关部门和北京市负责同志,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等参加大会。
 
习近平同默克尔通电话
习近平同默克尔通电话

( 2020-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国家主席习近平11月24日晚同德国总理默克尔通电话。

  习近平强调,几天前,我和你共同出席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我们都主张坚持多边主义,加强国际合作,携手抗击疫情,重振世界经济,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当前,包括欧洲在内的全球一些地区正面临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考验,携手抗疫仍是各方首要任务。中方愿同德方加强疫苗交流合作,推动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得到公平分配,特别是让发展中国家获益。

  习近平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德双方通过灵活方式保持沟通,务实合作继续推进。中国正在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扩大开放,这将给德方带来新机遇。我们也希望德方和欧方对中国企业保持开放。双方要坚持相互尊重,始终把握好对话合作的主导面和互利共赢的主基调。希望新一轮中德政府磋商为双方各领域合作谋划布局。

  习近平指出,中欧合作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中更具全球性和战略性。双方要增进互信合作,加强交流互鉴,维护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今年9月,我同你和欧盟两主席举行视频会晤,达成不少共识,目前都在落实中。中方愿同欧方就下阶段中欧重大议程继续密切沟通,努力推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如期完成,推进中欧环境和气候、数字对话机制建设,打造中欧绿色伙伴、数字伙伴,为新形势下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默克尔表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欧洲正面临第二波疫情冲击。中国疫情防控做得好,经济率先恢复,这对德国企业是利好消息。希望双方就疫苗合作加强沟通,推进贸易投资、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合作。德方祝贺中方同有关各方达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希望同中方加大努力,推动年内完成欧中投资协定谈判。德方高度赞赏中方宣布应对气候变化中长期目标和愿景,希望同中方深化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等领域合作。德方愿同中方继续就下阶段德中、欧中重要政治议程保持密切沟通。我将继续致力于推动德中、欧中关系持续良好发展。

 
领航强军 铁流浩荡 习近平主席领导推进新时代军事训练纪实
领航强军 铁流浩荡
习近平主席领导推进新时代军事训练纪实

( 2020-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记者李学勇、李宣良、梅世雄

解放军报记者费士廷、钱宗阳


  深秋时节,山水相衬的潮汕大地,奏响强军兴训的时代号角。

  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地处潮汕地区的海军陆战队视察。面对素有“火蓝刀锋”之称的海军陆战队,习主席聚焦军事训练作出重要指示——

  “要坚持以战领训,强化任务牵引,加强针对性、对抗性训练,从难从严摔打和锻炼部队。要推动作战理论、训练模式、任务编组等方面创新,提高训练水平和实战能力。”

  统帅的号召铿锵有力,又一次响彻在人民军队的演兵场,指引着新时代军事训练的方向。

  强国必强军,强军必兴训。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波飞浪卷的南海军港,到千里冰封的塞外北国;从决策四方的指挥中枢,到龙腾虎跃的演兵一线……我军统帅每次下部队调研,都着重强调练兵备战,对军事训练高度关切、倾注极大心血;从朱日和沙场阅兵,到南海海域海上检阅、开训动员大会发布训令,习主席从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围绕军事训练提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指挥一系列重大行动,以坚定的步伐引领全军实战练兵之路。

  我军统帅领航强军,演训一线铁流浩荡。从指挥员到战斗员、从机关到基层、从部队到院校,全军上下闻令而动、遵令而行,深入推进实战实训、联战联训,加强检验性、对抗性训练,加强应急应战训练,广泛开展以岗位练兵排序、综合检验拉动、体系作战演练为主要抓手的群众性练兵比武活动……大江南北的座座演兵场,战鼓催征,硝烟四起,铁甲奔涌,战舰驰骋,战鹰呼啸,一幅气势恢弘的新时代大练兵画卷正在波澜壮阔地展开。  


  (小标题)上军舰、乘战车、登战机,亲临演兵场——

  高瞻远瞩,指引军事训练发展方向

  “坚定不移把军事训练摆在战略位置、作为中心工作”


  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也是一个崭新的历史起点。

  2012年12月,党的十八大之后,习主席第一次下部队调研就深入战位、亲临演兵场。

  8日上午,习主席登上海口舰,攀舷梯、入舱室、上甲板,走到各主要战位。

  10日上午,习主席乘车来到某机步师演兵场,观看了新装备实兵实弹演练,健步登上809号两栖突击车车顶,走到炮塔顶端。

  演兵场归来,面对驻广州部队师以上领导干部,习主席的一席话传遍全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可以说,这个梦想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

  在这里,习主席指明了人民军队的根本职能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向: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必须按照打仗的标准搞建设抓准备,确保我军始终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3个月后,面对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代表,习主席郑重宣告:“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能打胜仗是核心!”在我军统帅指引下,演兵场上鼓角争鸣,军事训练领域掀起实战化练兵热潮。

  忘战必危!思想的锈蚀比枪炮的锈蚀更可怕,谋划军事训练首先要擦除思想锈蚀、培育打仗基因。

  “我想的最多的就是,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们这支军队能不能始终坚持住党的绝对领导,能不能拉得上去、打胜仗,各级指挥员能不能带兵打仗、指挥打仗。”

  在我军一次重要会议上,习主席这番话振聋发聩,向新时代军事训练提出一个重大而紧迫的叩问:我们离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有多远?

  “国家大柄,莫重于兵。”面对来自全军的高级将领,习主席语重心长地说:“最近一段时间,我在军队强调最多的,就是要求军队能打仗、打胜仗,牢固确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这一点,对军队实在太重要了。”

  2014年,由习主席亲自推动的“战斗力标准大讨论”如头脑风暴般席卷全军:战斗力标准是什么、战斗力现状怎么看、战斗力建设怎么办。这场大讨论使大家搞清楚了我军战斗力建设顽瘴痼疾的病灶。随后,《关于在党委领导工作中贯彻落实战斗力标准的意见》印发全军,以刚性措施推动战斗力标准硬起来、实起来。

  全军各部队坚持把战斗力标准大讨论融入演训实践,不设预案、不搞摆练,红蓝双方摆脱束缚、放开手脚真打实抗,倒逼部队摒弃虚招子、假把式。

  这一年夏天,在朱日和训练基地,7支“红军”旅分别与我军第一支专业化“蓝军”旅自主对抗,结果6败1胜,打破红胜蓝败的演习定势,全军震动。

  2016年6月,经习主席批准,全军实战化军事训练座谈会召开,深入查摆演训场上作风顽疾。

  历史,总有一个个经典瞬间。

  新时代军事训练将永远铭记这个历史性时刻——2018年新年伊始,中央军委隆重举行开训动员大会,习主席一身戎装登上主会场校阅台,向全军发布训令:

  “我命令,全军各级要强化练兵备战鲜明导向,坚定不移把军事训练摆在战略位置、作为中心工作,抓住不放,抓出成效……”

  全军各级开展“和平积弊大起底、大扫除”,全力解决练兵备战作风不严不实问题。各级党委始终围绕练兵备战统筹各项工作,真想打仗的事情,真谋打仗的问题,真抓打仗的准备,坚持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军委机关召开实战化军事训练难题破解推进会,以革弊鼎新的责任担当推动训练领域自我革命。

  新时代军事训练将永远铭记这个标志性会议——2019年新年伊始,中央军委军事工作会议召开,习主席特别指出,要把新时代军事战略思想立起来,把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立起来,把备战打仗指挥棒立起来,把抓备战打仗的责任担当立起来。

  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这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也是推进军事训练面对挑战和变化,向更深领域、更高标尺迈进的力量源泉。

  “不改革是打不了仗、打不了胜仗的”“没有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就没有国防和军队现代化”。面对军事训练领域的沉疴积弊,习主席亲自决策、亲自部署,新一轮国防和军队改革牢牢聚焦能打仗、打胜仗,深入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改革领导指挥体制,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推动人民军队战斗力建设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推动军事训练全方位转型。

  “总的看,现代战争确实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看上去眼花缭乱,但背后是有规律可循的,根本的是战争的制胜机理变了。”面对迅猛发展的世界新军事革命和战争形态变化,全军在习主席指引下,从军委机关到战区机关,从作战部队到军队院校,大兴研究战争之风,作战问题、作战机理、战法训法研究蔚然成风,军事训练不断创新内容和方式方法,向未来战争不断前进——

  由被动适应战争向主动设计战争转变。深刻把握现代战争规律和战争指导规律,加强作战理论创新,不断创新作战方式和军事力量运用方式,走实从研究战争、设计战争、演练战争到战争检验的闭合回路,以战领训、以训促战、战训一致。

  由打赢当面对手为主向制衡对手为主转变。跟踪研究对手技术装备、作战运用、战略策略,紧盯对手软肋死穴,坚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创新灵活机动战略战术,把制衡制胜的战法招法练实练精。

  由以合同训练为重心向以联合训练为重心转变。牢固树立体系制胜理念,把对抗检验作为推动体系练兵的关键一招,全面提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全域作战能力。

  由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向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转变。坚持以机械化为基础、信息化为主导、智能化为方向,大力开展面向信息化、前瞻智能化的军事训练。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时代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科技之变、改革之变,新时代军事训练正迎来一场深刻变革。


  (小标题)赴朱日和沙场点兵,登长沙舰检阅海军,发布开训动员令——

  运筹帷幄,擘画军事训练转型蓝图

  “全面加强实战化军事训练,全面提高打赢能力”


  今年元旦刚过,习主席签署中央军委命令,发布开训动员令,再次向全军发出“大抓实战化军事训练”号召。

  军事训练是未来战争的预演。习主席对部队实战能力看得最重,对军事训练抓得最紧。早在2013年底,在军委一次重要会议上,习主席鲜明提出:“军事训练抓什么?我想就是实战化”,为新时代军事训练抓什么、怎么抓指明了发展方向、提出了具体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深入演训一线,围绕推进实战化军事训练查实情、摸底数、务实功,亲自决策、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一系列重大举措和行动,着力推动新时代军事训练向提升部队能打仗、打胜仗能力的目标不断前进。

  2014年3月,经习主席批准,中央军委颁发《关于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的意见》,系统提出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和措施要求。

  各军兵种相继拉开了大抓实战化军事训练帷幕:陆军大力开展跨区对抗训练,海军持续强化海上实际使用武器训练,空军大胆创新自由空战训练,火箭军不断深化导弹部队随时能战训练,战略支援部队探索制衡对手训练,联勤保障部队狠抓融入体系的支援保障训练,武警部队广泛开展“魔鬼周”极限练兵……全军官兵普遍感到,军事训练难度强度越来越大,越来越贴近战场。

  以创新的思路和办法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军事训练领域深层次矛盾问题,把军事训练改革纳入新一轮国防和军队改革统筹推进……统帅的目光穿越演兵场上的滚滚硝烟,深谋远虑,指挥若定,以一场大开大合的改革,为解决实战化军事训练痼疾提供了历史契机。

  2014年3月,几乎与军委出台军事训练实战化举措同步,习主席亲自担任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召开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拉开了重塑能打仗、打胜仗新体制的大幕——

  先后出席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中央军委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工作会议、中央军委政策制度改革工作会议;

  分别向陆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授予军旗并致训词,向各战区授予军旗并发布训令,向联勤保障部队授予军旗并致训词,向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授军旗、致训词,向武警部队授旗并致训词……

  统帅运筹帷幄,指挥建立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领导指挥新体制,重新调整划设战区,健全军委联合作战指挥机构,组建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建起平战一体、常态运行、专司主营、精干高效的联合作战指挥新体系,建立新的联勤保障体制,这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重塑和再造实战化军事训练的结构和路径。

  新体制开启以联为纲、联战联训新局面:军委着力解决战区建设理论、法规等现实问题,立起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体系“四梁八柱”;各战区发挥联战联训枢纽作用,用现实任务牵动联合训练,用作战方案主导联合训练,用检验评估撬动联合训练,真正实现联合训练引领军兵种训练、军兵种训练支撑联合训练。

  随着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军实战化军事训练从顶层设计到基础条件、从法规体系到训练模式不断跨越:全军先后颁发军事训练条例和训练监察条例,统筹修订训练保障条例和各军兵种训练规定,立起新时代军事训练基本规范;配套大纲教材,组织训练大纲、教材编修大会战,分批次颁发2000余本大纲、滚动更新760余本大纲,推出7500余本教材,打造实战化、联合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训练内容。

  丁酉盛夏,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在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隆重举行,这是野战化、实战化的沙场点兵,是人民军队整体性、革命性重塑后的全新亮相。

  面对受阅将士,习主席号召:要坚定不移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聚焦备战打仗,锻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

  9个月后,南海海域,习主席登上长沙舰检阅海上编队时再次强调:大抓实战化军事训练。

  “全面加强实战化军事训练,全面提高打赢能力”。我军统帅的检阅极大激发全军部队开展实战化军事训练强大动力。铁甲滚滚,战舰纵横,银鹰翱翔,剑指苍穹……全军上下以饱满的政治热情、高昂的战斗意志,掀起了实战化军事训练热潮。

  习主席强调指出,搞军队现代化建设、抓军事斗争准备,最核心的问题是人才。要按照能打仗、打胜仗要求,把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作为重中之重,紧紧抓在手里,不断抓出成效。

  三军闻令而动。陆军考军长、火箭军组织导弹旅团长比武、武警部队考总队司令员……一场场紧盯“关键少数”、破解“五个不会”的考核比武,考出了带兵抓训的责任担当、比强了指挥打仗的能力素质。

  今年九月,我军人才培养出台重大部署:经习主席批准,中央军委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决定》,明确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着力重点和运行机制等。体系办教育、全程育人才,为实战化军事训练源源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小标题)给“硬骨头六连”全体官兵回信,走进轰炸航空兵某团体能训练馆,深入“王杰班”座谈——

  上下同欲,汇聚军事训练强大合力

  “在党、国家、人民需要的时刻,军队就是要有这股劲、这种精神”


  2020年元旦刚过,习主席给第74集团军某旅“硬骨头六连”全体官兵回信,勉励他们牢记强军目标,传承红色基因,苦练打赢本领,把“硬骨头精神”发扬光大,把连队建设得更加坚强。

  一支连队缘何受到我军统帅的关注?这是一支以政治思想硬、军事训练硬、战斗作风硬闻名全军的英雄连队——

  战争年代,六连以敢打猛冲、刺刀见红威震敌胆,锻造形成了“压倒一切敌人的狠劲、百折不挠的韧劲、坚持到底的后劲”的战斗作风和精神。几十年来,连队传承这种战斗作风和精神,不断砥砺官兵英雄之气、血性之勇,提振不畏生死、敢打必胜的精气神。

  战斗精神是军队的精气神,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培育战斗精神,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习主席对此高度重视,念兹在兹——

  在军委一次重要会议上,习主席特别强调,无论什么时候,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千万不能丢。在党、国家、人民需要的时刻,军队就是要有这股劲、这种精神。

  在第71集团军某部“王杰班”,习主席语重心长地叮嘱,军队是要打仗的,打仗就要有打仗的样子,就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在轰炸航空兵某团,习主席走进这个团飞行训练中心体能训练馆,勉励飞行员们战斗作风要过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敢于冲锋陷阵,敢于迎战强敌。

  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习主席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锻造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

  “和平时期,决不能把兵带娇气了,威武之师还得威武,军人还得有血性。”习主席躬身垂范、亲抓实抓,全军上下自觉锤炼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血性胆魄,练将练官蔚然成风。

  破除军事训练领域“和平积弊”,锻造虎狼之气、血性胆魄——从“战斗力标准大讨论”到“和平积弊大起底、大扫除”,全军各部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战斗精神培育的意见》,向“和平积弊”开刀,向“和平兵”、“太平官”观念宣战,向“训为看、演为看”的花架子、假把式问责,积极探索构建多渠道培育战斗精神的长效机制,越来越多的官兵认识到,战斗力从来都是以敢于亮剑、勇于牺牲的铁血精神为支撑的,未来战场的真正英雄是“科技精英+钢铁硬汉”。

  大力推进军事训练监察,以监促训、以监促建、以监促战——2019年2月3日,习主席签署命令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监察条例(试行)》。这是我军军事训练监察领域的第一部法规,是我军军事训练领域创新发展的重大成果,标志着我军军事训练监察步入全新发展阶段。2016年以来,先后组织1000多个旅团级以上单位、150余所次院校、近百场重大演习训练监察,180余个单位、730多人被追责问责,375人受到党纪军纪处分,推动训练从形式到内容进一步向实战聚焦,训风演风有了明显好转。

  经过战斗力标准大讨论的思想洗礼、重大演训活动的血火锤炼、训风演风考风的彻底整治,全军上下汇聚起练兵备战的强大合力,部队官兵居安思危、枕戈待旦的忧患意识进一步强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血性胆魄进一步激发,能打仗、打胜仗的核心能力进一步提升。

  仗在什么条件下打,兵就在什么条件下练。“十三五”期间,陆军组织36万人次抵近高原、岛屿、丛林驻训演习;海军利用战备巡逻、跟踪监视、支援掩护等时机,组织300余次海上突击、反潜、两栖、援潜救生等作战行动实案化演练;空军数十个航空兵旅团1300余名飞行员赴高原和远海训练;火箭军数十个导弹旅在高温高湿战场地域完成全防护条件下连续发射训练;战略支援部队数万人次进行机动支援训练,熟悉了战场、检验了装备、验证了战法。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吉布提保障基地成立三年多来,先后与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多国驻吉军队开展联演联训联赛,为吉方组织7期近400人次军事技能训练,发挥了中外军事交流合作“前哨”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军与10余个国家军队形成稳定联训机制,与30多个国家军队开展80余场联演联训,与15个国家开展68场军事竞赛,从双边到多边、从周边到远海、从“走出去”到“请进来”,拓展了军事交流合作的深度广度,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支撑力量。

  多型战机首次飞越宫古海峡,航母编队出第一岛链,远洋远海训练捷报频传;各战区应急应战训练渐入佳境,聚焦现实安全威胁,深入军事斗争一线练兵;大国重器训练稳步推进,推动军事训练不断延伸,不断练硬练强制衡对手的“杀手锏”……新时代的军事训练呈现出振奋人心的壮阔场景。

  金秋时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对党和国家事业作出全面部署,也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新的要求——

  “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确保二〇二七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

  着眼百年绘蓝图,昂首阔步再出发。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坚强领导下,新时代军事训练向着建军百年奋斗目标奋勇迈进。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

 
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2020年11月24日)
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2020年11月24日)

( 2020-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习近平


  同志们:

  今天,我们隆重召开大会,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弘扬劳模精神,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的基础上,乘风破浪,开拓进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继续奋斗。

  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受到表彰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致以诚挚的问候!

  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和国家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始终高度重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始终高度重视发挥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重要作用。

  1950年党和国家首次表彰劳动模范7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与祖国同成长、与时代齐奋进,奏响了“咱们工人有力量”的主旋律,各条战线英雄辈出、群星灿烂。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实现中国梦伟大进程中拼搏奋斗、争创一流、勇攀高峰,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发挥了主力军作用,用智慧和汗水营造了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谱写了“中国梦·劳动美”的新篇章。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响应党中央号召,风雨同舟、众志成城,积极投身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为全国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作出了突出贡献,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在这场抗击疫情的雄壮斗争中,产生出一大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他们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不愧为新时代最美奋斗者!

  同志们!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经过长期奋斗,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从2021年开始,我国将进入“十四五”时期,这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开启新征程,扬帆再出发。

  第一,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不惰者,众善之师也。”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这次受到表彰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是千千万万奋斗在各行各业劳动群众中的杰出代表。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人民具有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希望大家珍惜荣誉、保持本色,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继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新形势下,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继续学先进赶先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鞭策自己,焕发劳动热情,厚植工匠文化,恪守职业道德,将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作为自觉行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尊重劳模、关爱劳模,贯彻好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完善劳模政策,提升劳模地位,落实劳模待遇,推动更多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竞相涌现。全社会要崇尚劳动、见贤思齐,加大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宣传力度,讲好劳模故事、讲好劳动故事、讲好工匠故事,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要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培养一代又一代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

  第二,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主力军作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符合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

  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是国家的主人,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要发扬优良传统,承担历史使命,把党和国家确定的奋斗目标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以民族复兴为己任,自觉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做新时代的追梦人。要立足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全局,立足党中央对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决策部署,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积极参加群众性创新活动,汇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要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深刻认识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当前和长远、局部和整体的利益关系,自觉维护大局、服务大局,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要深刻认识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前进的道理,发扬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的精神,加强工人阶级的团结,加强工人阶级同其他劳动群众的团结,坚定战胜各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始终做党执政的坚实依靠力量。

  第三,努力建设高素质劳动大军。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劳动者素质的竞争。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善于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实现学以养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要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密切关注行业、产业前沿知识和技术进展,勤学苦练、深入钻研,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要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为劳动者成长创造良好条件。技术工人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要完善和落实技术工人培养、使用、评价、考核机制,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完善技能人才激励政策,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要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展示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要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落实产业工人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等改革措施,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产业工人队伍。

  第四,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劳动者合法权益。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的好日子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合法权益,解决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问题,不断提升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把稳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使广大劳动者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以更有效的举措不断推进共同富裕。要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迅猛发展,采取多种手段,维护好快递员、网约工、货车司机等就业群体的合法权益。要建立健全困难群众帮扶工作机制,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困难群众心坎上,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要坚持从群众多样化需求出发开展工作,打通服务群众的新途径,使服务更直接、更深入、更贴近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以服务群众实效打动人心、温暖人心、影响人心、赢得人心。要健全党政主导的维权服务机制,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健全劳动法律法规体系,为维护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合法权益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要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同志们!

  今年适逢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95周年。我国工运事业是在党的领导下发展起来的,我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总工会及各级工会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组织动员广大职工建功立业,做好维权服务工作,推进工会系统自身改革,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全面加强工会系统党的建设,取得了新的显著成效。

  在此,我向为党的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老一辈工会工作者,向全国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向广大职工和工会积极分子,表示诚挚的慰问!

  工会要总结95年来的成绩和经验,坚持和完善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制度、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制度、强化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制度、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等,健全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会工作体系,努力提高工会工作能力和水平,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维护职工队伍和工会组织的团结统一,坚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各级党委要从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高度,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加强和改进对工会工作的领导,为工会履行职责、发挥作用不断创造有利条件。

  同志们!

  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勤于创造、勇于奋斗,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时代辉煌、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 (2020年11月24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
(2020年11月24日)

( 2020-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2015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这一伟大实践中,各行各业涌现出一大批爱岗敬业、锐意创新、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先进模范人物,他们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优秀代表、时代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他们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和崇高品质,生动诠释了中国人民具有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充分彰显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表彰他们的突出贡献,在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进一步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发展的火热实践,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孙泽洲等1689人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授予曾晓芃等804人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希望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称号的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珍惜荣誉、继续拼搏,用干劲、闯劲、钻劲鼓舞更多的人,激励广大劳动群众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为榜样,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通过诚实劳动、勤勉工作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争做奋斗者 建功新征程 二〇二〇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倡议书
争做奋斗者 建功新征程
二〇二〇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倡议书

( 2020-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全国各行各业的同志们:

  今天,党中央、国务院隆重召开大会,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高度重视,对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亲切关怀。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从2021年开始,我国将进入“十四五”时期,迈入新发展阶段。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倡议:

  一、坚定政治立场,争做听党话跟党走的排头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成为党执政的坚实依靠力量、强大支持力量、深厚社会基础。

  二、勇担历史使命,争做建新功立伟业的主力军。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时代主题,以主人翁姿态积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唱响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主旋律,保持干劲,攻坚克难,凝心聚力建功“十四五”,众志成城开启新征程。

  三、勤于学习创新,争做本领高能力强的奋斗者。主动适应科技进步的新形势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制造强国战略的新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积极参加技术技能培训,及时掌握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以勤学长知识、以苦练精技术、以创新求突破,努力成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

  四、发扬光荣传统,争做讲团结促和谐的带头人。坚定战胜疫情等各种困难的信心决心,积极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识大体、顾大局,坚决捍卫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巩固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团结统一,坚决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唯实干才能成就梦想,唯奋进才能赢得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担重任、拼搏奉献,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不断书写新篇章,努力创造新业绩!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

 
弘扬劳模精神激发奋进力量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重要讲话
弘扬劳模精神激发奋进力量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重要讲话

( 2020-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评论员


  劳动创造幸福,奋斗铸就伟大。习近平总书记24日出席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评价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充分肯定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卓越贡献和崇高精神,发出了“勤于创造、勇于奋斗”的行动号召,汇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劳动是最美的身影,创造是最好的奉献。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千千万万奋斗在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在平凡岗位创造了不平凡业绩,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中国梦·劳动美”的精彩篇章,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人间万事出艰辛。迈向“十四五”,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更加需要弘扬劳模精神、激发奋进力量,齐心协力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弘扬劳模精神,激发奋进力量,要充分发挥广大劳动者主力军作用。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工人阶级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凝聚起众志成城的强大力量。当好主人翁,团结有力量。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发扬优良传统,自觉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定能肩负起历史使命,做新时代的追梦人,始终成为我们党执政的坚实依靠力量。

  人才兴则国兴,人才强则国强。弘扬劳模精神,激发奋进力量,要努力建设高素质劳动大军。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劳动力素质的竞争。只有建设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才能在竞争中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广大劳动者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紧盯行业、产业前沿知识和技术进步,勤学深钻,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要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夯实基础,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弘扬劳模精神,激发奋进力量,要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劳动者合法权益,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要把稳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要健全党政主导的维权服务机制,健全劳动法律法规体系,为维护广大劳动者合法权益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切实为劳动者排忧解难,不断提升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广大劳动者在共建共享中过上更加幸福的好日子。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

 
▲11月24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
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京举行

( 2020-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11月24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新华社记者岳月伟摄
 
李克强同主要国际经济机构负责人举行第五次“1+6”圆桌对话会,并共同会见记者 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实现更大互利共赢
李克强同主要国际经济机构负责人举行第五次“1+6”圆桌对话会,并共同会见记者
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实现更大互利共赢

( 2020-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记者郑明达)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1月24日晚在钓鱼台国宾馆同世界银行行长马尔帕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世界贸易组织副总干事沃尔夫、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赖德、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古里亚和金融稳定理事会主席夸尔斯举行第五次“1+6”圆桌对话会。会议以视频方式举行,围绕“促进后疫情时代的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主题,就世界经济形势、中国经济形势以及后疫情全球经济治理等议题深入交流。

  李克强表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们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稳住了就业和经济基本盘,中国经济全年能够实现正增长,这十分不易。

  李克强指出,中国经济能够稳定恢复,得益于我们围绕保市场主体实施了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保住市场主体就能保住就业,有就业就有收入和消费,就能推动经济增长。我们注重采用市场化手段,集中政策资源直接面向市场主体,特别是帮助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建立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的机制,提高了宏观政策时效性。加大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力度,创新出台直达实体企业的金融政策工具。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注重以市场化方式稳定和扩大就业。

  中国经济能够稳定恢复,也得益于我们并行推进改革开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当前日均新设市场主体数量已超过去年。在疫情冲击面前,上亿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表现出的坚强韧性,是中国经济基本盘最有力支撑,也是我们应对困难挑战最大底气所在。

  中国经济能够稳定恢复,还得益于我们庞大的内需市场。中国是大国经济,最大优势是有巨大国内市场。今年出台的助企纾困政策,某种意义上讲都是有利于促消费的政策,特别是保就业能够有力促进消费。我们从不刻意追求顺差,而是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积极扩大优质商品和服务进口,更好满足产业和消费升级需求。

  李克强指出,“十四五”时期,我们将集中精力抓发展、办好自己的事,继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保持政策的连续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我们将构建新发展格局,扩大内需与对外开放并进互促,建设强大国内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吸引更多外资来华,也让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实现更大互利共赢。

  李克强强调,面对挑战,国际社会应当团结合作、携手应对。经济全球化大势不可逆转,开放合作仍是时代潮流,各方要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推动完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中方欢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完成签署,愿同各方同舟共济,携手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与会国际经济机构负责人积极评价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显著成效。他们表示,当前中国积极复工复产,经济强劲复苏,是今年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能够实现正增长的国家。中国经济增长将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支持,提振全球战胜疫情的信心。“十四五”规划《建议》设定了中国未来发展蓝图,采取以人为本的政策取向,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有利于实现更加绿色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各方积极评价中国在脱贫攻坚、应对气候变化、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等方面作出的积极贡献。各方认为,面对疫情和经济双重挑战,世界各国应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携手推动后疫情时代世界经济复苏。各方高度重视同中方的关系与合作,愿在金融、就业、减贫、缓债等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支持多边主义,促进世界发展与繁荣。

  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肖捷,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出席对话会。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记者郑明达)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1月24日晚在钓鱼台国宾馆同世界银行行长马尔帕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世界贸易组织副总干事沃尔夫、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赖德、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古里亚和金融稳定理事会主席夸尔斯举行第五次“1+6”圆桌对话会后共同会见了记者。

  李克强表示,这是一次高效、成功的对话。我们讨论了世界经济形势,认为当前世界经济处于恢复过程中,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共克时艰,推动世界经济在今年经历严重衰退后,明年能够爬坡、上升,尽快走上稳定复苏轨道。我们一致同意坚持多边主义,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权威性有效性,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是支持世界经济走出低谷的强大力量。着眼后疫情时代,中方愿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同主要国际组织加强合作,支持主要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共同促进全球发展,增进各国人民福祉。

  李克强介绍了中国应对疫情冲击采取的助企纾困和激发市场活力的规模性政策,指出实践证明相关政策是合适的、有效的。中国经济今年有把握实现正增长,期待明年回到合理的运行区间。

  李克强强调,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仍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们将集中精力抓发展、办好自己的事,这也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我们将在扩大内需过程中更大力度扩大对外开放,与世界各国共享机遇。

  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肖捷,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出席活动。

 
黄坤明出席2020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媒体云峰会强调 为合作抗疫、振兴经济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黄坤明出席2020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媒体云峰会强调
为合作抗疫、振兴经济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 2020-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11月24日,以“合作抗疫、振兴经济”为主题的2020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媒体云峰会在线上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在北京出席并视频致辞,强调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澜湄国家媒体要团结合作、共克时艰,为共同抗疫注入勇气信心,向各国人民传递温暖希望。

  黄坤明指出,近年来澜湄六国不断完善合作机制,取得丰硕务实成果,为地区发展和东盟共同体建设注入新活力。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刚刚闭幕,中国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是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也是包括澜湄国家在内世界各国发展的新机遇。在全球疫情持续蔓延的背景下,澜湄各国媒体应继续相互支持、密切协作,以更多的好新闻、好作品、好声音,生动讲述共赢发展、共享成果的澜湄故事,传递团结合作、世代友好的澜湄情谊,向世界呈现美美与共、文明互鉴的澜湄愿景,为各国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此次峰会由人民日报社主办,来自澜湄六国有关部门、主流媒体及经济、卫生健康领域的50余位代表与会。

 
中宣部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布 2020年“最美职工”先进事迹
中宣部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布
2020年“最美职工”先进事迹

( 2020-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记者樊曦、刘夏村)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召开之际,中央宣传部、全国总工会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20年“最美职工”先进事迹。

  孙泽洲、白玉晶、刘丽、王曙群、刘双燕、胡洪炜、熊桂林、潘从明、赵新录、帕夏古丽·克热木等10人,是2020年新当选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他们常年奋战在基层一线,有的致力于月球和深空探测领域研究和工程实践;有的以“宁脏我一个,幸福千万家”为供排水工作默默奉献;有的在生产一线成长为石油领域专家;有的助力“神舟”“天宫”“天舟”飞行器圆满完成空间交会对接任务;有的主动扎根农村决战脱贫攻坚;有的面对疫情毫不退缩,保障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用电安全;有的不畏艰险,在疫情期间为偏远乡村打通“爱心邮路”;有的刻苦钻研从冶炼“废渣”中提取稀贵金属;有的肩负着保护藏羚羊、维护生态文明的神圣使命;有的带领乡亲共同致富……他们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攻坚克难,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努力成长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在全社会唱响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时代主旋律,展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时代风采,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汇聚起了强大正能量,在全社会营造了崇尚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浓厚氛围。

  发布仪式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行,现场播放了“最美职工”先进事迹的视频短片,从不同侧面采访讲述了他们的工作生活感悟。中央宣传部、全国总工会负责同志为他们颁发了“最美职工”证书。

 
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五位新当选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代表的奋斗故事
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五位新当选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代表的奋斗故事

( 2020-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面对中外记者的“长枪短炮”,身着红色工装的刘丽动情讲述着自己扎根采油一线27年,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专家型人才的故事。

  24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包括刘丽在内5位新当选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带来了各自岗位成才、不懈追梦的故事,在聚光灯下展示中国新时代的奋斗精神。

  刘丽是大庆油田的一名采油工班长,她研制的“上下可调式盘根盒”,使采油工户外作业时间从40多分钟缩短为10分钟,盘根使用寿命从1个月增加到6个月,目前已在油田范围内推广600余套。她说:“作为一名普通采油工人,能够通过创新为企业多省钱、为国家多产油,我感到十分的自豪。”

  在平凡的岗位上,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是他们创造不平凡成就的力量源泉。

  “我们中国工人自己不干,谁来干?”说这话的是潘从明,金川集团铜业有限公司贵金属冶炼分厂提纯班班长。他所在企业生产的贵金属用于航空发动机、电子芯片等高科技领域。

  2009年以来,潘从明和团队通过上千次反复试验探索,攻克了铂钯分离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成功研发了铂族金属绿色高效提取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说,我们的使命,就是保障国家战略贵金属基础材料的供应能力,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梦想。

  刘双燕是国家税务总局亳州市税务局副科长,但她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基层扶贫干部。已经连续9年在安徽省担任深度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的刘双燕,早已和乡亲们从乡情变成了亲情,村里的老年人都喊她“闺女”。她说:“为乡亲们、为贫困群众做一名打工者,是我最大的荣幸和骄傲。”

  在平凡的岗位上,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在传承,是他们创造不平凡成就的不竭动力。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公司输电检修中心带电作业二班班长胡洪炜被人们称为“禁区勇士”,是世界±800千伏特高压带电作业第一人。“我只想一辈子把这一件事做好。”胡洪炜说,他一直牢牢记着这句师傅说过最多的话。

  周家荣是贵州钢绳(集团)有限公司二分厂的一名普通员工,从一个农民娃娃进厂当了工人,一干就是30多年。这30多年里他只干了一件事,就是在生产钢丝绳上做文章。他先后参与了100余件特殊产品、重点产品、重要用途产品的生产,这些产品被成功运用于港珠澳大桥等重点工程和“中国天眼”FAST射电望远镜等大国重器。

  “最难忘的是,老班长曾说过一句话——‘什么叫作不简单?什么叫作不容易?就是要长时期甚至用几十年的时间认认真真、持之以恒地做好一件事情,这就是不简单,就是不容易’。”周家荣说,30多年来,他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  (记者刘夏村)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

 
如何评选出劳模?怎样能成为劳模?
如何评选出劳模?怎样能成为劳模?

( 2020-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劳模是什么?

  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共和国的功臣。

  24日,1689名全国劳动模范和804名全国先进工作者在人民大会堂受到表彰,代表全体劳动者接受党和国家的最高礼赞。

  新中国成立以来表彰了多少劳模?劳模是怎样评选出来的?如何才能成为劳模?

多少劳模受到表彰?


  “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一个国家的非凡成就,总是由点点滴滴的平凡人物汇集而成。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时期,以劳模为代表的广大工人阶级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平凡的双手创造不平凡的梦想。

  2020年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筹委会办公室主任、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李玉赋介绍,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评选表彰劳动模范,1950年至今先后召开16次表彰大会,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超30000人次。

  据介绍,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全国劳模表彰大会每5年召开一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原计划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召开的全国劳模表彰大会因此推迟。

  24日召开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共表彰2493名人选,其中全国劳动模范1689名、全国先进工作者804名;企业职工和其他劳动者1192人,占总人数的47.8%;农民500人,占20.1%;机关事业单位人员801人,占32.1%。

  李玉赋表示,与往届相比,此次表彰提高了一次性奖金标准,同时还重新设计了奖章。新设计的奖章,通径从55毫米扩大到60毫米,凸显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理念,彰显了各行各业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示范引领作用。

劳模是怎样评选出来的?


  劳模评选是一项极其复杂严肃的工作。以此次评选工作为例,2020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知,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党中央、国务院专门成立2020年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筹备委员会。

  李玉赋介绍,筹委会办公室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各相关部门和成员单位积极协同配合,扎实推进各项工作。2月,制定印发《推荐评选工作有关政策说明》,指导各单位做好人选推荐工作。

  3月,召开筹委会办公室会议,根据疫情防控实际情况研究部署工作,指导各单位上报推荐材料并进行初审。

  5月,基本完成初审工作。

  6月,指导各地认真做好省级公示及后续工作。

  7月,基本完成复审工作。

  10月15日至19日,在人民日报进行为期5天的全国公示。

  10月21日,中央领导同志主持召开筹委会全体会议,听取大会筹备工作情况汇报,审议通过拟表彰人选名单,对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提出明确要求。

  11月,将拟表彰人选名单呈报党中央、国务院审定。

  其中,如何确保评选表彰工作公开、公正、公平?

  “严格执行‘两审三公示’程序,即实行初审、复审两次审查,在所在单位、省级和全国进行三级公示。在推荐审核所有工作环节中,严格评选标准,严肃评选纪律,认真处理举报事项,该调整的调整,该拿下的拿下,确保人选能够树得起、立得住,经得起检验。”李玉赋说。

如何能成为劳模?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这是劳模精神,也是成为劳模的必备条件。如今,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更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只要有想法、肯干事、敢创新,任何人都有机会成为劳模。

  受表彰需要符合哪些条件?

  李玉赋说,此次受表彰人选符合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推荐评选条件,具有以下三个突出特点:

  一是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先进性。人选都经过各级党委和有关部门认定,基本上具有省部级表彰奖励的荣誉基础,并且近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创造了突出业绩,其中有200余人在脱贫攻坚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有35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二是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群众性。受表彰人员中,中共党员2015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158名;女性578人,占23.2%;少数民族226人,占9.1%。人选基本涵盖各个领域和行业,尤其是来自基层一线的比例较高,其中一线工人和企业技术人员847人,占企业职工和其他劳动者的71.1%,比原定比例高出14.1个百分点;农民工216人,占农民人选的43.2%,比原定比例高出18.2个百分点;科教等专业技术人员、科级及以下干部661人。

  三是选树了一批抗疫先进典型。按照筹委会统一部署和要求,推荐评审出300名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一线的先进个人,他们逆行出征、无私无畏,作出了突出贡献。

  “今后要更加关心关爱劳模和工匠人才,加强服务管理工作,为他们发挥作用创造更好条件,推动更多劳模和工匠人才竞相涌现。”李玉赋说。

    (记者魏玉坤、樊曦)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

 
赵乐际主持中纪委常委会第十八次集体学习 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 自觉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正风反腐
赵乐际主持中纪委常委会第十八次集体学习 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
自觉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正风反腐

( 2020-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中央纪委常委会24日举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交流学习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体会,研究贯彻落实措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赵乐际主持会议。会议强调,纪检监察机关作为政治机关、执纪执法机关,要更加自觉地学习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领导,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正风反腐,努力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展现出更大的担当和作为。

  会议指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主题重大、意义重大,最重要的是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纪检监察机关要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同全面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准确把握“十一个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工作部署,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在结合实际创造性贯彻落实上下功夫,自觉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努力实现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会议强调,贯彻落实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纪检监察机关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进一步强化法治意识、法治思维、法治素养,依规依纪依法开展监督检查、审查调查、追责问责、巡视巡察等,切实提高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水平。要深刻理解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讲政治和讲法治的内在一致性,在实际工作中自觉把政治意识与法治思维、政治把握与法治方式统一起来、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的融合和最大化。要强化政治监督、日常监督,保障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推动解决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领域突出问题,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社会环境,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公平正义。要持续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加强执纪执法相关法规制度建设,健全纪法贯通、法法衔接机制。要加强国际规则学习运用,把握当今世界规则博弈特点,依规依法开展反腐败国际合作、追逃追赃。要持续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突出抓好“关键少数”,努力使其成为尊纪尊法、学纪学法、守纪守法、用纪用法的模范,确保执纪执法权规范高效干净使用。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纪委副书记杨晓渡出席会议。

 
第四届中阿新闻合作论坛线上举行
第四届中阿新闻合作论坛线上举行

( 2020-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11月24日,第四届中阿新闻合作论坛以线上形式举办。来自中国和阿拉伯国家联盟成员国的新闻主管部门代表、主流媒体负责人等近60人围绕“新冠肺炎疫情下媒体在加强中阿共同发展中的责任”的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国务院新闻办主任徐麟,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郭卫民,沙特新闻部大臣马吉德·卡萨比,约旦新闻事务国务大臣阿里·阿伊德,巴林新闻事务大臣阿里·鲁梅希,埃及新闻国务部长乌萨马·海凯勒,黎巴嫩新闻部长马娜勒·阿卜杜勒-萨马德,阿盟秘书处助理秘书长卡伊斯·阿扎维等出席论坛。

  徐麟在致辞中表示,在习近平主席和阿方领导人的战略指引下,中阿关系稳步向前,各领域合作不断深化。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中阿媒体更应主动担当作为、凝聚共识、发出积极声音,为双方互利合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希望双方媒体坚持客观理性立场,发挥好舆论引导作用,讲好中阿合作抗疫的故事,不断传播公平正义、互利共赢的正能量。

  阿方代表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各国只有团结协作才能战胜疫情。阿中应加强抗疫合作,维护多边主义,共同应对事关世界经济增长前景和全球治理格局的重大问题,加强交流互鉴,共建“一带一路”,谋求共同发展,构建阿中命运共同体。

  第四届中阿新闻合作论坛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与阿盟秘书处共同举办。中阿双方就加强新闻领域务实合作达成广泛共识,发表了《第四届中阿新闻合作论坛视频会议公报》。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施方案》 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施方案》
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

( 2020-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闻纵深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就进一步推动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作出部署。

  《实施方案》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持续推动充分兼顾老年人需要的智慧社会建设,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切实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适应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求,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高频事项,坚持传统服务与智能创新相结合、普遍适用与分类推进相结合、线上服务与线下渠道相结合、解决突出问题与形成长效机制相结合,做实做细为老年人服务的各项工作,让老年人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实施方案》提出,要在政策引导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有效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让广大老年人更好地适应并融入智慧社会。到2020年底前,集中力量推动各项传统服务兜底保障到位,抓紧出台实施一批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最迫切问题的有效措施,切实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到2021年底前,围绕老年人高频服务事项,推动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务更加普遍,传统服务方式更加完善。到2022年底前,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便捷性不断提高,线上线下服务更加高效协同,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

  《实施方案》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7类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提出了20条具体举措要求:一是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状态下对老年人的服务保障,包括完善“健康码”管理便利老年人通行、保障居家老年人基本服务需要、在突发事件处置中做好帮助老年人应对工作。二是便利老年人日常交通出行,包括优化老年人打车出行服务、便利老年人乘坐公共交通、提高客运场站人工服务质量。三是便利老年人日常就医,包括提供多渠道挂号等就诊服务、优化老年人网上办理就医服务、完善老年人日常健康管理服务。四是便利老年人日常消费,包括保留传统金融服务方式、提升网络消费便利化水平。五是便利老年人文体活动,包括提高文体场所服务适老化程度、丰富老年人参加文体活动的智能化渠道。六是便利老年人办事服务,包括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设置必要的线下办事渠道。七是便利老年人使用智能化产品和服务应用,包括扩大适老化智能终端产品供给、推进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电信服务、加强应用培训和开展老年人智能技术教育。

  《实施方案》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工作协同和信息共享,形成统筹推进、分工负责、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加快建立解决老年人面临“数字鸿沟”问题的长效机制。要完善法规规范,切实保障老年人使用智能技术过程中的各项合法权益,加快推进相关智能产品与服务标准规范制修订工作。要加强督促落实,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建立工作台账,强化工作落实,定期组织开展第三方评估。要保障信息安全,规范智能化产品和服务中的个人信息收集、使用等活动,切实保障老年人安全使用智能化产品、享受智能化服务。要开展普及宣传,将促进老年人融入智慧社会作为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重点,弘扬尊重和关爱老年人的社会风尚。

 
这些鸿沟,我们陪您一起跨过 聚焦《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
这些鸿沟,我们陪您一起跨过
聚焦《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

( 2020-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闻纵深
 
 
 
 
新华社记者
 
  无健康码出行不便,网上挂号、网上就医、网上购物“障碍”重重……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让更多人享受便利的同时,却在老年人面前划出一道无形的“鸿沟”。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24日公布,针对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遇到的种种“痛点”“难点”,提出解决方案。
 
  2019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54亿,占总人口的18.1%。方案能否解决老年人的困扰?帮助他们跨过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的“鸿沟”,我们怎么做?
 
  不会用“健康码”,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常常受阻?


 
  【听老人说】疫情以来,扫码通行成为必须。但对于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无法扫码的老年人而言,“健康码”却成了日常生活的“拦路虎”。
 
  【方案】各地不得将“健康码”作为人员通行的唯一凭证,对老年人等群体可采取凭有效身份证件登记、持纸质证明通行、出示“通信行程卡”作为辅助行程证明等替代措施。在充分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前提下,推进“健康码”与身份证、社保卡、老年卡、市民卡等互相关联,逐步实现“刷卡”或“刷脸”通行。
 
  【探索实践】在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扫描苏康码通道的电子闸机旁设置了“请刷身份证”区域。家人帮助提前申领好苏康码后,老人只需刷身份证即可进入医院。
 
叫车软件太复杂,出行不畅?


 
  【听老人说】约车软件太复杂不会操作,移动支付、“扫码”乘车搞不定……当年轻人享受智能化带来的便捷出行时,不少老年人却在感叹出行难。
 
  【方案】引导网约车平台公司优化约车软件,增设“一键叫车”功能,鼓励提供电召服务,对老年人订单优先派车。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客运等公共交通要保留使用现金、纸质票据、凭证、证件等乘车的方式。
 
  【探索实践】在上海市普陀区一处出租车候客站点,陈德明老人正在使用线下“一键叫车”功能。他告诉记者,按动按钮后,需求会发给附近的出租车司机,应答率总体比网约车要高。
 
  上海市出租车统一平台“申程出行”副总经理许轶群介绍,高峰时老人叫车订单量一天达三四千单。线上APP还针对老年人反馈不断优化,比如设置大字体的老人叫车模式、推出家人代叫车功能等。
 
网络挂号不简单,就医怎么办?


 
  【听老人说】网络预约挂号、自助缴费、自助打印检验报告……给人们带来极大方便的智能化就医服务,却成了不少老年人求医看病的难题。
 
  【方案】医疗机构、相关企业要完善电话、网络、现场等多种预约挂号方式。应提供一定比例的现场号源,保留挂号、缴费、打印检验报告等人工服务窗口,配备导医、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等人员,为老年人提供就医指导服务。
 
  【探索实践】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医院,导诊护士和志愿者协助老人使用身份证在自助机上挂号、缴费。医院专设优先窗口,为65岁以上老年人等人群服务。
 
  “导诊手把手教,操作几次我就学会了。智能化对老年人来说,也可以带来便利。”长沙市开福区66岁的范忠东老人说。
 
网上支付不放心,现金不收怎么办?


 
  【听老人说】移动支付、网上缴费不放心,现金支付很多商家不愿收,银行网点智能终端操作复杂……年轻人使用流畅的移动支付,却让不少老人心里不踏实。
 
  【方案】保留传统金融服务方式。零售、餐饮、商场、公园等老年人高频消费场所,水电气费等基本公共服务费用、行政事业性费用缴纳,应支持现金和银行卡支付。加大对拒收现金、拒绝银行卡支付等歧视行为的整改整治力度。
 
  【探索实践】在智能化转型背景下,银行传统柜台逐步减少。北京多家银行均增加了大堂工作人员配置,对需要帮助的老年人专门引导、全程陪同。“人老了,眼睛不好使,动作也慢。银行工作人员的耐心指导感觉很贴心。”年近七旬的冷阿姨说,“设备先进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服务。”
 
文体场所不适老,娱乐锻炼只有广场舞?


 
  【听老人说】不少文体场所门票要网上预约,只能让孩子帮忙搞定,新开发的智能服务也不大会用。
 
  【方案】需要提前预约的公园、体育健身场馆、旅游景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场所,应保留人工窗口和电话专线,为老年人保留一定数量的线下免预约进入或购票名额。针对广场舞、群众歌咏等普遍文化需求,开发设计适老智能应用。
 
  【探索实践】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英才社区有1500位老人,通过探索建立“一站式”养老服务体系,从衣食住行、娱乐、健康等方面为老人提供全面“点单式”服务。社区居民李兰香老人说,她用手机学会了花式太极拳,几天前带着老邻居们在市里比赛拿了两项大奖。
 
政务办理很方便,不会线上办理怎么办?


 
  【听老人说】“互联网+政务服务”让老年人办事少跑腿,但很多时候得靠孩子帮忙才会办。
 
  【方案】各级政务服务平台应具备授权代理、亲友代办等功能,方便不使用或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网上办事。医疗、社保、民政、金融、电信、邮政、信访、出入境、生活缴费等高频服务事项,应保留线下办理渠道。
 
  【探索实践】在不少地方政务大厅,都专门设有老年人服务窗口。北京市近日发出倡议,行业窗口应优化服务,为老年人提供“绿色通道”。
 
  智能终端不好用、不会用,这个槛怎么迈?


 
  【听老人说】智能终端的使用给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但不少老年人却不会用或用不好。开发便于老年人使用的智能产品,帮助学会使用,是他们的心声。
 
  【方案】推动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适老化改造,使其具备大屏幕、大字体、大音量、大电池容量、操作简单等更多方便老年人使用的特点。针对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困难,组织行业培训机构和专家开展专题培训。
 
  【探索实践】长沙市开福区70岁的陈春芳老人上周参加了社区组织的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培训。“年轻人给我们上课,他们很耐心,我们也很认真。”
 
  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真正解决老年人面对的技术“鸿沟”,需要用老年人的眼睛去关注他们的需求。归根结底,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记者安蓓、吴雨、魏玉坤、谢希瑶、史卫燕、王辰阳、邱冰清、李继伟、周圆)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
 
让逾2.5亿老年人共享智慧社会便利 专访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人口发展处处长王谈凌
让逾2.5亿老年人共享智慧社会便利
专访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人口发展处处长王谈凌

( 2020-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闻纵深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记者安蓓、魏玉坤)一端是日益扩大的老龄人口,一端是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伴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让逾2.5亿老年人共享智慧社会便利,是考验社会治理的重要课题。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方案的主要考虑是什么?如何确保方案落实落细?面向未来,全社会应如何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技术发展带来的“鸿沟”,共享科技创新成果?记者24日专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人口发展处处长王谈凌。

帮助老年人搭上智能技术便车


  近日,湖北广水一位94岁高龄的老人为激活社保卡被抬到银行进行人脸识别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再度引发全社会对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关注。

  方案及时回应社会关注的“痛点”,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7类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细化了面向老年人的各项服务措施。

  王谈凌说,随着我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智能化服务广泛应用,深刻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普遍提高了服务效率和便利程度。但与此同时,因为不会用智能手机、不懂移动支付等原因,使得很多老年人不能顺利搭上智能技术的便车,技术的进步不知不觉形成了生活中的门槛。

  他说,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线上服务快速发展,使得这一问题进一步凸显。对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为推动老年人更好适应智能技术、更好融入智慧社会,制定出台了这一方案。

建立部际联席会议机制统筹推进


  方案列出7类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包括20项重点任务。每项重点任务都明确了落实主体,涉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人民银行等多个国家部门以及各个地方政府。

  王谈凌说,下一步将主要通过3方面工作确保方案落实:

  一是建立机制。将建立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参加的部际联席会议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统筹推进。各地区要建立相应的协调推进机制,细化措施,确保任务落实到位。

  二是加强督促。各地区各部门将建立工作台账,明确时间表、路线图,确保各项工作措施做实做细、落实到位,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要定期组织开展第三方评估,对各地区公共服务适老化程度进行评价,相关结果纳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综合评估。

  三是营造环境。把促进老年人融入智慧社会作为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重点,弘扬尊重和关爱老年人的社会风尚,并对有益做法、典型案例及时进行总结交流和宣传报道。

让智能技术发展与老龄化发展相协调


  当前,我国老龄人口数量快速增长,伴随着进入信息化、智能化时代,让老年人更好融入智慧社会,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王谈凌说,人口老龄化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2019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54亿,占总人口的18.1%。让智能技术发展与老龄化发展相协调,这是一项长期任务。

  “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王谈凌说,一方面使智能化发展适应老年人,另一方面要改进传统服务方式,做到“两条腿走路”。

  他说,在具体工作中,体现为“保基本、优服务、促培训、强监管”。保基本,就是要针对“不想用”等问题,深入研究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为保障老年人正常出行、就医、消费、休闲等,科学设计服务范围,维持传统服务方式、结算方式有效运行。

  优服务,就是要针对“不能用”等问题,兼顾老年群体使用感受,开发操作简便的适老化智能终端,简化应用程序使用步骤及操作界面,必要时采取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指导服务措施,打通信息联通的“最后一公里”。

  促培训,就是要针对“不会用”等问题,发动社区、公益组织、老年大学等机构举办知识讲座和指导培训,提高老年人智能终端操作及数字信息获取能力。

  强监管,就是要针对“不敢用”等问题,提高智能应用程序准入门槛,明确个人信息填报和使用范围,严厉打击网络诈骗、电信诈骗等行为,让老年人用得安心。

  “让老年人共享智慧社会便利,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和自觉行动,形成从政府到企业、从社会到家庭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王谈凌说。

 
破解数字化社会的“老来难”
破解数字化社会的“老来难”

( 2020-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闻纵深
 
  民间传唱已久的《老来难》,历数了传统社会老年之难。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是要解决数字化社会新的“老来难”问题,为老年人搬掉一大块“绊脚石”,促进老人融入智慧社会。

  我国线上经济全球领先,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线上办公、线上购物、线上教育、线上医疗蓬勃发展并同线下经济深度交融。红红火火的在线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块“长板”,而老年人面临“数字鸿沟”问题是长板上的弱点。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是拉长板和补短板的辩证统一。

  几天前开幕的2020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主题是“数字赋能 共创未来——携手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稍早的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发出“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共同致力于消除‘数字鸿沟’”的号召。立足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当务之急、着眼智能化发展长远趋势,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的困难,消除“数字鸿沟”,使老年人融入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是尊敬老人传统美德的“智慧新篇”。

  智慧社会、数字强国,一个人也不能少,这是以人民为中心政府的责任,也是社会和企业的责任,同时也是巨大机遇。从医疗保健到养老休闲,老年人对智慧社会生活有迫切需求,也有美好向往。我国有超过2.5亿60周岁以上人口,这既带来巨大的“数字鸿沟”的挑战,也蕴藏着海量的“数字桥梁”新基建潜力。

  从智能康复穿戴设备到地理位置定位的传感器,科技创新正在改变老年人的生活,通过不懈努力我们有机会在“银发浪潮”中把数字化的“绊脚石”变“垫脚石”。

  (记者王立彬)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

 
中国人口较少民族全部实现整族脱贫
中国人口较少民族全部实现整族脱贫

( 2020-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大兴地镇维拉坝珠海社区格力小学,学生在教室里上课(11月5日摄)。      新华社记者胡超摄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记者侯雪静、王琦)根据云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省份人民政府宣布,怒族、柯尔克孜族、仫佬族近日相继整族脱贫。至此,中国人口较少民族全部实现整族脱贫,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今年5月,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的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表示,近年来,多个少数民族先后实现整族脱贫,这是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

  由于起点低、底子薄,再加上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等原因,一些人口较少民族长期处于缓慢发展状态,贫困问题突出,社会事业滞后。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军队扶贫……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精准施策,真正帮到点上、扶到根上。

  脱贫攻坚以来,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立足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优势,培育合作社组织,培养致富带头人,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林草业、农畜产品加工业、特色手工业、乡村旅游业,带动了一大批群众增收致富。

  人口较少民族地区乡村道路、农田水利、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人居环境等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学龄儿童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等指标显著提高;村级卫生室实现全覆盖;通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务工人员技能培训,使一大批群众就业门路越来越宽。

  发展产业、易地搬迁、生态补偿……每个贫困户脱贫背后,都是一个系统工程、一场硬仗。“大网电”点亮了位于帕米尔高原上的峡谷村庄;云南独龙江乡大山深处有了5G网络信号;曾靠神灵驱赶疫病的鄂伦春族,现在靠党和政府,走出“高寒禁区”,看病不愁。从狩猎捕鱼、刀耕火种,发展到特色产业遍地开花……人口较少民族大步迈向小康。

  2018年,人口较少民族之一的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2019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鼓励大家“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从小在新疆帕米尔高原的牧民家庭长大的柯尔克孜族姑娘吉帕尔·沙特瓦里地,在脱贫攻坚教育扶贫政策帮扶下成为当地为数不多的大学生之一。刚刚大学毕业不久的吉帕尔·沙特瓦里地说:“我要回到家乡去,当一名老师,帮更多像我一样的孩子走出大山。”

 
天然影棚引金鸡“筑巢” 赋能厦门影视业“快进”
天然影棚引金鸡“筑巢” 赋能厦门影视业“快进”

( 2020-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新华社厦门11月24日电(记者付敏、吴剑锋、张逸之)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系列活动即将于11月25日至28日在厦门举行。借着金鸡长期落地的“东风”,厦门市努力拓展电影产业链,推动影视产业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向新时代中国影视发展新高地不断迈进。

“最美天然摄影棚”引金鸡“筑巢”


  斑驳的阳光洒在老别墅上,藤蔓植物攀爬上百叶窗,幽幽小巷绿意盎然……许鞍华导演的《第一炉香》预告片甫一发布,就引发网友热议:这是鼓浪屿的味道。

  《第一炉香》于去年在厦门鼓浪屿取景拍摄。许鞍华早前表示,之所以选择鼓浪屿,是因为这里多元文化交融的味道以及优雅舒缓的文化底色。

  海岛城市厦门景色优美,气候宜人,被誉为无季差全天候的“最美天然摄影棚”。据不完全统计,自2015年以来,每年都有200至300部影视作品在厦门选景拍摄。

  正在厦门取景拍摄的网剧《双面神探》制片人周涛表示,厦门的建筑风格可以很现代,也可以很市井,是现代剧、校园剧的理想取景地。“此外,厦门城市体量适中,调动酒店、人员、拍摄场地都非常方便,大大节省了成本,也提高了影片拍摄的效率。”

  厦门先锋影业副总经理张建瑜介绍,公司自今年6月5日成立以来,已经服务50多个剧组在厦门拍摄。

  “厦门是一个多元文化融合的城市,闽南红砖古厝与欧式建筑交相辉映,世界文化遗产鼓浪屿享誉全球。这些都是剧组看重的。”张建瑜说。

  近年来,厦门在《西虹市首富》《左耳》《烈日灼心》等热门影片中频频“出镜”,成为行业热捧的取景地。去年,第28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在厦门举办。从今年开始,金鸡奖将长期落户厦门,并将每年评选一次。

  业内人士认为,金鸡奖长期落地厦门,对人员落地、培养,企业入驻,产业提升,资本流入等方面,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金鸡赋能厦门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


  11月20日,55000平方米的厦门影视拍摄基地落成。作为中国电影金鸡奖的重要配套,该基地可满足都市青春剧场景搭建、综艺节目录制、广告拍摄、院线电影小型场景搭建拍摄等基本要求,计划每年接待3至5个院线电影、10至15个大型电视剧剧组或综艺节目。

  借助金鸡奖落户厦门的契机,厦门出台了多项产业措施,加大财政投入,鼓励民营投资,并加快影视产业园区、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厦门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按下“快进键”。

  如今,东南国际影视中心、耀达影视产业园等蓬勃发展,厦门已初步形成“全域影城”和“一园多区”的影视产业发展格局。

  优厚的政策以及良好的产业环境,吸引国内影视企业闻“鸡”起舞,纷纷入驻,其中包括瞄准动画电影市场的厦门元琮文化。公司创始人之一诣轩说:“金鸡奖的落地将提升厦门的影视产业链,而厦门有良好的创作氛围,鼓浪屿、铁路公园等唯美的场景,都是我们动画创作的源泉。”

  截至今年9月,厦门共有影视企业1500多家,已办理广播电视拍摄许可证的有455家。1至9月,厦门新增影视企业331家,中影集团等一批头部影视企业和明星工作室落地。

  厦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辉跃表示,厦门将继续借助金鸡电影节在厦长期举办的难得机遇,实施“以节促产、以节促城”和“全域影城”的发展战略,按照“头部企业+优惠政策+投资基金+产业园区”的模式,大力推动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

金鸡助力中国电影腾飞


  随着金鸡奖系列活动日益临近,厦门再次进入金鸡时间。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的金鸡奖将延续去年首次举办的金鸡创投大会,为优质项目和优秀新人提供孵化落地方案。今年共征集了1057个项目,为迄今所有电影创投会之最。

  此外,金鸡电影投资交易会也将同期举办。交易会将打造中国电影投资大会和金鸡电影投资交易展两个平台,其中,中国电影投资大会拟邀请50家头部投资机构、1000亿元以上规模产业基金参加。

  金鸡奖活动组委会表示,希望借助金鸡奖的平台,集结优势资源,为中国电影未来输送血液、点燃薪火。

  厦门湖里区高崎机场北片区,六栋莲花绽放造型的现代建筑尤其引人注目。这是厦门岛内新崛起的一处影视产业基地——未来电影世界。

  未来电影世界的运营方、理源(资本)投资集团执行副总裁汪燕妮介绍,未来电影世界坐落在厦门自贸片区,定位为中国影视文化进出口交易核心区、中国影视文化国际人才港、中国影视文化国际合作试验区以及未来影视科技创新服务实验区等。

  第一批入驻项目有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华为影视5G云等近30家上市企业、影视独角兽公司,涵盖数字文化产业多个领域。

  “金鸡奖长期落户厦门,加上厦门出台的扶持政策,这是天时地利人和。我们期待发挥厦门自贸片区优势,助力中国影视产业走向国际化。”汪燕妮说。

 
“三美融合”驱动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 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续写新篇
“三美融合”驱动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
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续写新篇

( 2020-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乡村振兴进行时
 
  本报记者方问禹、许舜达


  11月24日,浙江省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现场会在义乌召开。2003年全面启动这项工程以来,浙江省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久久为功,造就万千美丽乡村,为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美丽中国带来经验启示。

  当前决胜全面小康收官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肩负新使命,踏上新征程。

“义乌的另一面”折射“均衡浙江”


  建成休闲游步道、诗画骑行道、生态洗衣房,引进宝芝林花旅农艺园项目,持续升级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近些年,四面环山、拥有“九崖十岭”的浙江义乌市李祖村面貌焕然一新,一幅田园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结合义乌国际化程度高、贸易气息浓郁等特点,李祖村打造“国际文化创客村”,目前汇集手工扎染、彩红斑马美术馆、錾艺堂铜器馆、三野陶艺馆等中西文化交融的文创主体20多家。创客成果走向全球、促农增收,2019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101.7万元。

  李祖村折射出义乌的另一面。出口占比全国1.6%、关联200多万家中小微企业、今年快递业务量预计突破60亿件的“世界小商品之都”,三农发展同样风生水起。2019年,义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9529元。目前,2020年全市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20万元以上。

  全球商贸枢纽也是三农改革高地。记者了解到,2019年3月,义乌率先开展农业“标准地”改革,着力解决农业用地亩产效益不高、招商引资项目监管难等问题,大力拓宽三农增效、商贸与三农联动渠道。目前,义乌已完成农业“标准地”项目356个,面积达到9.1万亩。

  结合国际商贸城市特质和“互联网+”思维优势,借势电子商务高地,义乌建成农村电商服务点879个,淘宝村168个,带动近20万农户触网创业,是全国最大的淘宝村集群。截至目前,义乌农村电子商务经营主体达到1万个以上,总年度交易额达200亿元以上。

  义乌是浙江城乡协调、联动发展的缩影。目前,浙江省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收入已经分别连续19年、35年领跑全国省区,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缩小至2.01:1,是全国发展最协调、最均衡的省份。

生态文明在实践中深入人心


  天气虽冷,天台县南屏乡前杨村却是热闹非凡。在南黄古道入口处,借着第十届红枫节的人气,农副产品一条街人头攒动。租铺专卖麻糍团的前杨村村民杨圣方告诉记者,最多的一天卖了6000多元。

  麻糍团是前杨村传统小吃,从糯米种植到加工成型、走上餐桌,都是当地纯天然、纯手工。目前,这个村麻糍团加工坊达到15家,全年产值超过150万元。

  上杨村的黄茶,翠东村的生姜,敏寮村的杨梅,下张村的手工番薯粉面……在南屏乡,14个行政村都有拿得出手的优质农产品,“山宝”队伍越来越壮大。当地农民都知道,因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人气越来越旺,才让农产品走进大市场,兑现了更高的市场价值。

  在“国际纺织之都”——浙江绍兴市柯桥区,曾经的“大染缸”变身蓝印时尚小镇,大纺织产业在环境治理后轻装上阵,展现新的竞争力。2019年,柯桥全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948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655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仅为1.70:1。

  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施18年来,农村山乡巨变、从粗放式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故事俯拾皆是。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认知和诉求,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生态文明在实践中深入人心。第9次参与“千万工程”现场会,浙江一位生态环境部门干部对记者坦言,其对于环境建设的心态,也经历了由浅入深的过程:从被动的自上而下严守“环保红线”,到主动的自下而上开辟“发展蓝海”。

环境建设依旧大有可为


  2003年全面启动以来,浙江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2003至2007年示范引领,1万多个建制村推进道路硬化、卫生改厕、河沟清淤等。

  二是2008至2012年整体推进,主抓畜禽粪便、化肥农药等面源污染整治和农房改造。

  三是2013年以来深化提升,攻坚生活污水治理、垃圾分类、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

  由浅入深,从点到面。随着这项工程广度和深度的拓展,“美丽乡村”的内涵也不断丰富。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再到美丽生活,“三美融合”带给浙江乡村勃勃生机。

  以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为抓手,浙江农村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驱动下迈入高质量发展车道。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项工程也肩负新使命,踏上新征程。

  11月23日公布的《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环境质量、资源能源集约利用、美丽经济发展全面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高质量建成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表示,当前浙江省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瞄准补短板,打破县市域界限,打造海洋风情、钱江山水、生态绿谷、江南水乡、和美金衢“五朵金花”组团,在更高水平上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

 
丰田村的“财神爷”
丰田村的“财神爷”

( 2020-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乡村振兴进行时
 
  23日清晨,当阳光掠过海拔900多米的灰炉山山顶,林鸟躁动起来,山林活了起来,村民邢长春也忙了起来。

  早上7时前,他要将玉米粒一小撮一小撮地撒在石头、枯木桩和树干上,好让白鹇“就餐”的同时又能多多地活动“筋骨”。

  这是他每天必做的“功课”。48岁的邢长春是福建省永安市青水畲族乡丰田村村民,也是该村最早的“鸟导”,其生态观鸟点位于灰炉山山腰处的一片密林前。

  准备就绪后,邢长春一声哨响,草丛晃动起来,30多只白鹇从密林里蜂拥而出。这个白鹇家族的成员们胃口特别好,石头、枯木桩和树干上的玉米粒被它们一扫而光。

  雄性白鹇有“王者”之风,体态颀长,尾巴尤其美丽。觅食过程中,雄白鹇一摇三摆,尾羽被山风吹拂,仿佛少女的“纱巾”在风中飘扬。

  白鹇和白颈长尾雉是当地种群数量较多的野生鸟类,体态华丽,深受海内外观鸟爱好者的青睐,现平均每天能为邢长春一家招来十多名观鸟游客,食宿和观鸟门票为其带来不菲的收入。

  丰田村党支部书记林恢笔介绍,丰田村地处闽中群山密林深处,森林面积超过5万亩,野生鸟类资源极为丰富,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白鹇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经常可见。

  “鸟类是我们丰田村的‘财神爷’。”林恢笔说,“我们村今后要成立公益性的生态观鸟合作联社,做大规模,形成体系,引导观鸟旅游业有序发展,让游客在丰田待一周都有的看、有的拍!”

  丰田村每个观鸟点各具特色。村民熊启武的“瀑布”观鸟点背景是宽10余米、落差达100多米的瀑布。阵风吹来,瀑布喷散的小水珠如烟尘,弥漫于山林之中,给林木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为这个观鸟点增添了一抹梦幻色彩。

  “这是我见过的最为独特的观鸟点!”网名为“杰颜”的辽宁鸟类摄影爱好者在现场告诉记者。这位资深“鸟友”是首次来丰田村,目前已在该村的各个观鸟点拍摄、游玩了三天。“下个月我还要再来,太过瘾了!”他说。

  据林恢笔介绍,丰田村现有12个生态观鸟点,目前每天来村里拍鸟的“鸟友”多达40余人,人流带来了“财流”,催热了山村民宿、餐饮、客运和农副产品的销售。

  村民熊生春的白颈长尾雉观鸟点是丰田村的网红打卡地。记者在现场看到,这里的白颈长尾雉异常活跃,两只雄鸟和多只雌鸟轮番上树觅食翻飞,惹得观鸟爱好者不停地按动快门,一帧帧精美的鸟类图片很快就在国内的“鸟友圈”内“发烧”起来。

  熊启武现为村两委干部,他每天早起晚归,将观鸟爱好者的饮食住行安排得井井有条。自家的客房客满后,他会主动将“鸟友”介绍给其他办有民宿的农户。

  “‘鸟友’是我们的‘摇钱树’,服务好了,乡亲们才能一块致富!”熊启武说,“好日子来了!”   (记者梅永存、彭张青)

   新华社福州11月24日电

 
太阳照进柚子林
太阳照进柚子林

( 2020-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乡村振兴进行时
 
 
 
  当地果农在广安市龙安乡群策村采摘成熟的柚子(十一月十三日摄)。     新华社记者王曦摄

  新华社成都11月24日电(记者周相吉、张海磊)11月,柚果飘香。在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龙安乡,金黄色的柚子挂得满满当当。村民们戴着帽子,挥舞着摘柚子的竹竿,忙得不可开交,欢声笑语不断飘出。

  记者闻声拐进革新村一片柚子林,只见一个个柚子在林中斑驳阳光的照射下耀眼夺目。62岁的村民龙成民正在树下眯着眼睛,清点他的“宝贝疙瘩”。

  见记者过来,他毫不掩饰内心的喜悦,“3亩地200棵柚子树,每个柚子无论大小没有浪费的。去年,光通过电商就卖了3万多元,今年的收入可能更多。”

  “看把你美的,以前是谁一天天跟丢了魂一样。”村民王明泽“揭老底”。

  “别提了!那时候日子苦。如果背着柚子去城里卖,多半是‘两头黑’,天不亮出发,天黑回家,还卖不了几个钱。我索性带着两个孙儿去新疆,采棉花、种水果……什么活都干了,结果钱没赚多少,家里的柚子也全烂了。”如今,独自带着两个孙儿的龙成民对生活有了新盼头。

  “现在年轻娃娃们弄的这个电商太厉害了,把柚子卖给村上6、7元钱一个,足不出户就能卖柚子。”王明泽家也有两亩柚子地,还养了30多只鸡鸭。

  说到电商,一旁的革新村党支部书记杨盛荣也忙着插话,“这多亏了驻村第一书记金达芾,他来了后做电商,把村里能卖的产品都卖了,原来愁销的柚子成了紧俏货。村里的土鸡土鸭、鸡蛋鸭蛋、腊肉甚至野菜等,都被卖到全国各地。”

  你一言我一语,听完村民们“摆龙门阵”,记者顺着林间小道往革新村党群服务中心走。

  “慢点装”“注意清点个数”……金达芾正带领村民们装货、发货。

  “柚子真成了我们村的‘金疙瘩’。除了卖商品柚外,非商品柚卖给附近加工企业,制作柚子饮料、柚子饼等产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指引我们发展的前进之光。”驻村几年,金达芾颇似革新村代言人,他说村里正建农特产品加工厂,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起来。

  跟着金达芾,记者来到他们的直播间,“就是从这个房间,我们把村里的好东西推介出去的。”他说。

  只见直播间俨然一个小超市,货架上摆满腊肉、香肠等土特产,最抢眼的还是一个个柚子。黄澄澄的自然色给直播间打上暖光。

  “又要直播了?”进来的是村民杨红梅,也是金达芾在村里带出来的徒弟,据说她嗓门大胆子也大。9月份,在一个东西部扶贫特色产品展销会上,杨红梅带着村里土特产参会,还成了销售冠军。为了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她又跑到眉山一个展会,拜访某电商平台西南区负责人,商议物流价格。回村前,杨红梅在昆明打工,回来后很长一段时间曾在家待业。

  “现在革新村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事情她都能应付得来。”金达芾说,“这是我们最开心的,因为哪怕帮扶工作结束,村里还有人能带着大家一起继续干。”

  紧邻革新村的群策村,最早发展龙安柚。记者经过这里的柚子林,发现今年新增了小型气象站、杀虫仪器等高科技设备,产业振兴呈现出新气象。一群游客正把大柚子捧在胸前照相,引得村民哈哈大笑。笑声透过树林,传向远方。

 
这里的农村“小”厕所变干净了
这里的农村“小”厕所变干净了

( 2020-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乡村振兴进行时
 
  据新华社成都11月24日电(记者董小红)“以前的厕所‘一个坑、两块砖、三面墙’,简陋脏乱,尤其是冬季遇上大风天,上厕所就太遭罪啦。”成都简阳市平武镇皮匠街村8组的村民樊增九感慨地说,如今改造后的厕所卫生整洁,墙上地面都是干净的瓷砖,有独立的厕所门,水箱冲水设施方便快捷,还没了蚊虫,如厕环境焕然一新。

  “改了厕所,居住环境感觉都上了档次。”樊增九高兴地说。这是成都简阳市实施农村户厕改造提升项目的一个缩影。自2018年11月以来,简阳市把农村户厕改造提升项目作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目前已累计改造提升农村户厕77766户,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3.36%。

  据介绍,简阳市还根据农户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两种实施方案供群众选择,即统规自建、统规统建。针对老弱病残、经济条件有限的农户,采用统规统建方式,由农户提出申请,向村组委托,村组通过议事会比选确定施工队伍,按照统一设计统一改建;针对家中有建设施工能力的农户,采取统规自建,即统一设计,农户按技术要求自建,待验收合格后给予相应补助。

  “之前对户厕改造还有异议,看到邻居改造后既干净又卫生,我就申请参加了第二批改造,事实证明,真的改对了。”青龙镇联合村村民彭君文说。他家有6口人,房子修好了,但厕所档次没跟上,见到邻居户厕改造效果后,彭君文急忙申报参加改造。他说:“现在厕所漂亮整洁,跟城里的卫生间基本没有差别。”

  “小”厕所连着“大”民生。简阳市还制作了“一张明白卡”——电子版户厕改造明白卡,将改厕补助标准、建设内容、特殊困难群体认定等信息集合在一起,一目了然,有利于营造人人参与改厕的良好氛围。

  厕所改造后,还需加强管理。为此,简阳市正在加快建立农村改厕长效机制。长效机制怎样建立?关键是要解决好粪污的处理和利用。把解决好厕所粪污处理作为首要前提,简阳市制定下发了《简阳市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村项目抽粪车运营管护办法(暂行)》,促进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

  据悉,简阳市结合各村实际成立了户厕运行使用管护队伍,落实了专兼职管护人员、经费,配备了相应的储粪池、抽粪车,确保后期管护落到实处,并将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户厕管理使用手册等一系列制度。

 
大山“夹住”的村庄长出了“翅膀” 京郊小山村的“山水经”
大山“夹住”的村庄长出了“翅膀”
京郊小山村的“山水经”

( 2020-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乡村振兴进行时
 
  新华社北京11月23日电(记者郭沛然、夏子麟)初冬本该是农闲的时候,但在北京西南山沟里的房山区十渡镇西太平村,工人们正紧张施工修建民宿,村民在自家小院里翻新花池,一片繁忙景象。

  刚刚过去的夏秋旅游季,西太平村收获了它转型发展乡村旅游后的第一桶金——7月31日至10月8日,西太平村接待游客2万多人次,景区门票、餐饮等直接收入68万余元,带动村民增收20多万元。“今年‘十一’假期,我家里的游客就没断过。”村民李春香一家把闲置的四间住房改做农家院接待游客,今年营业两个月,一个月纯收入约1万元,“外出打工一个月也就赚3000多元,还更累。”

  西太平村地处太行山脉东端,2万多亩的村域面积里有10道沟谷、12道山脉,村子被大山牢牢“夹住”。在转型发展旅游前,村民大多以养羊放牧为生。养殖的绒山羊给村民带来收入的同时也把山越啃越秃。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西太平村退牧还林。退牧之后,没了收入来源的西太平村在2016年被确定为北京市低收入村,全村共有低收入户92户、164人。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西太平村有山也有水。除了大山,村里还有一座库容17万立方米的小水库。西太平村党支部书记李玉丰决心发展旅游,把秃山变成绿水青山,变成村民们的金山银山。可村民们不相信:“一年到头,生人都来不了几个,谁来旅游?”

  养羊的人都知道领头羊的作用。在发展转型的艰难时刻,西太平村党支部带领党员和村民迎难而上,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历史问题,用活用好各项政策,把低收入增收项目等专项资金用于修路、种树、治水,历时四年多,前后投资约3000万元,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也为产业发展铺平了道路。“发展的关键靠人。”李玉丰组织村民们走出去,近到十几公里外的十渡中心景区,远至山东,“那些山水资源不如我们的地方都能把旅游搞起来,过上好日子,我们咋不行?”

  “乡村振兴不只是景区振兴。游客满意、村民幸福,才能持续发展。”西太平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黄悦恒告诉记者,西太平村要走的是一条旅游产业驱动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引进的分散式污水处理项目,对生活污水和厕所污水进行混合处理,处理后排出的中水符合北京市排污标准,还能进行二次利用。

  西太平村还实现了全村100%煤改电工程,采用空气源热泵取暖,卫生环保的同时也为冬季旅游奠定了基础。

  今年旅游季,这个常住人口不到300人的小山村,分两天接待了一家国内大型航空公司700多人的秋游活动。“如果满分是100分,我可以打90分。”安姝綦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她是自己找上西太平村的,“山青水碧,就像在漓江,有一种小桂林的感觉。服务很好,人特别热情。”

  产业发展带来了就业岗位,也带动了村民增收。2019年,西太平村全部低收入人口成功“脱低”。黄悦恒介绍,西太平村制定了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制度,逐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实施“公司+项目+村民入股”的发展模式。未来,西太平村将以扶持壮大集体经济为抓手,打造小而美的精品乡村旅游产业。

  晌午时分,太阳爬过山脊,照亮了整个山谷。曾经“夹住”村庄、制约发展的大山,如今已成为乡村振兴的翅膀,载着西太平村飞向来年的春天。

 
“葫芦村”的“生意经”
“葫芦村”的“生意经”

( 2020-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乡村振兴进行时
 
  新华社天津11月24日电(记者宋瑞)54岁的孙国玉将家里最后一批成熟的葫芦运到了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大杜庄村的葫芦加工体验馆。她把上百个青色葫芦摊在地上后,通过磨砂工具将其“打皮”,统一打包卖给了村里创办的企业。

  “我家现在经营着4亩葫芦地,除了自己卖个头大、品相好的葫芦外,村里还回收剩余的小葫芦,统一做成工艺品,现在一年收入能有10万元,日子越过越红火。”孙国玉说。

  “赶时髦”的她还开通了线上直播。“我的直播平台上有2000多个粉丝,若有顾客相中了葫芦,可以直接提前预订。”

  近年来,大杜庄村将种植葫芦发展成为特色产业,村里的200多亩地上种植了30多种葫芦,年产值超过600万元。

  然而就在几年前,村里还是另一番景象。“汽车配件厂、胶合板厂、面粉厂等一批‘散乱污’小企业把村里搞得乌烟瘴气,老百姓经常反映。”大杜庄村党总支书记毕红鸽说。

  2017年起,大杜庄村将“散乱污”企业全部关停取缔。随之而来的是“经济阵痛”,村集体几乎断了收入来源,大杜庄村也被列为天津市的困难村。

  毕红鸽带领村两委班子思考转型路径。“大杜庄村有40多年的葫芦种植历史,了解到当时村里仅剩的2家种葫芦大户一年能挣几十万元,我们觉得村里发展葫芦产业有希望!”

  从育苗、打理秧苗、葫芦培育,到探索网络销售渠道……毕红鸽请来村里的种葫芦能人给村民们授课。随后,大杜庄村创办了葫芦加工和销售公司,发展特色文玩葫芦种植产业。

  “村民在销售自家葫芦的同时,可以将剩余葫芦批量卖给村办企业,由村里加工成小工艺品后,统一售卖。”毕红鸽说。如今,村民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污染也没有了,村子发展走向了良性循环。

  在村里新建的葫芦加工体验馆内,一串串经过激光烙画的葫芦工艺品与中国结串联起来,整齐地挂在架子上。毕红鸽说,每个葫芦售价10到20元不等。

  朱娜是葫芦加工体验馆的一名工作人员。“自打村里开了葫芦馆,我就辞了外面的工作,如今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还能专心照顾家庭。”朱娜说。村里葫芦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可以把葫芦进行烙画、雕刻等工艺加工,制作各种葫芦工艺品挂件。

  此外,大杜庄村还建设了葫芦文化博物馆,并在这里定期举办葫芦烙画课程。“这让村民掌握一门手艺的同时,也丰富了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毕红鸽说。

  2020年,大杜庄村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万元。“未来,我们计划延伸葫芦加工产业链,进行葫芦食品加工,将大杜庄村打造成特色‘葫芦村’,让村民依托葫芦产业越过越幸福。”毕红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