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要 闻

03版:要 闻

04版:新闻焦点

05版:新闻纵深

06版:经济·民生

07版:乡村振兴

08版:脱贫攻坚

习近平在参观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时强调 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参观展览
习近平在参观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时强调
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参观展览

( 2020-10-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10月19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铭记伟大胜利 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           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9日前往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铭记伟大胜利 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他强调,70年前,为了保卫和平、反抗侵略,中国党和政府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正义旗帜,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舍生忘死、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巨大贡献。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和平的胜利、人民的胜利。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要深入学习宣传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牢记初心使命,坚定必胜信念,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不懈奋斗,为维护世界和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参观展览。
 
  下午3时5分,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来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步入展厅参观展览。展览紧紧围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主题,以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主视角,围绕战争主线,突出战场较量,精心设计序厅、“正义担当 决策出兵”“运动歼敌 稳定战线”“以打促谈 越战越强”“实现停战 胜利归国”“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历史贡献”、结束语等7个部分,设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专题,通过540余张照片、1900余件文物,以及大量视频、实物场景等,充分展示重大决策过程、重大历史事件、重要战役战斗、重要历史人物,兼顾展示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斗争,全面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抗美援朝战争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生动反映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重点展示志愿军将士的英雄气概和不畏强敌、制胜强敌的精神优势,展现全国各族人民同仇敌忾、万众一心的爱国情怀,彰显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
 
  志愿军战歌的珍贵手稿,重现激战松骨峰场景的油画,反映鏖战长津湖、血战上甘岭等的景观,特级英雄黄继光牺牲处挖掘出来的爆破筒残体,缴获的武器装备,展现国内掀起参军参战支前热潮的历史照片,朝鲜停战协定签字仪式现场使用的文具,朝鲜人民欢送志愿军赠送的礼品,镌刻着抗美援朝英烈模范姓名的玻璃幕墙……丰富的历史文物、翔实的文献资料、新颖的展陈手段,吸引了习近平等领导同志的目光,他们不时驻足仔细观看,认真听取讲解,并详细询问有关情况。
 
  在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在京全国政协副主席以及中央军委委员等参观了展览。
 
滦州:丰收稻颗粒归仓   10月18日,收割机在滦州市蒋庄村稻田里收获水稻。河北滦州市近万亩水稻丰收,当地农民抢抓晴好天气收获,确保颗粒归仓。  新华社记者牟宇摄
青岛:金秋玉米喜丰收   10月19日,莱西市官庄村村民张淑萍在晾晒玉米。山东青岛340多万亩玉米喜获丰收,田间地头、村居庭院金黄遍地。     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中央军委印发决定 推进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中央军委印发决定
推进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 2020-10-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经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批准,中央军委日前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决定》。
 
  《决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全面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着眼加快推进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健全与人力资源政策制度改革相契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对于加快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提供有力人才和智力支持,具有重要意义。
 
  《决定》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主席在全军院校长集训时重要讲话精神,以强化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设计为牵引,以发挥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特色优势为重点,以健全政策制度为支撑,明确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着力重点和运行机制等,为推动全军办教育、全程育人才提供了依据。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意见 进一步加强法学会建设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意见
进一步加强法学会建设

( 2020-10-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记者白阳)记者19日从中国法学会获悉,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学会建设的意见》,要求加强法学会建设,团结和带领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践行者、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发展者、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法治人才的培养者,在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中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依法依章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为基本原则,对新形势下法学会的职能定位等作出全面规划。
 
  意见指出,要始终坚持党对法学会工作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政法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深入研究阐释、大力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履行维护法学领域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职责。
 
  意见提出,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和实际出发,正确解读中国现实、回答中国问题,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视野的学术话语体系。要组织引领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紧紧围绕党中央重要法治建设规划、重大立法事项、重点改革举措等,加强调查研究,集中进行攻关,积极参与全面依法治国顶层设计、国家和地方立法工作,服务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服务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服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加强对公共卫生法治保障、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相关法律问题的研究。
 
  意见强调,各级党委要支持法学会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研究解决法学会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和推动同级法学会深化改革,深入推进法学会组织建设、工作机制、运行方式改革创新。各级法学会党组织要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法学会自身建设。
 
“边缘户”雷启山“下山”
“边缘户”雷启山“下山”

( 2020-10-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搬下山以后新房盖起来了,孙子回到身边了,日子也有盼头了。”72岁的畲族老人雷启山高兴地说。

  雷启山是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鹤木岭村的一位农民。景宁是我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华东地区唯一的民族自治县,也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县域内有779座海拔千米以上的大山。

  经过多年努力,景宁在2015年全面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的贫困现象,并开始探索如何减少相对贫困和贫困“边缘户”,下山便是“挖穷根”的关键一招。

  雷启山命运坎坷,而立之年妻子因病去世,两个儿子又在当打之年接连因意外离世,儿媳妇带着3岁的孙子回了云南。

  2016年,村里启动了易地搬迁扶贫。“他是个搬迁困难户。”鹤木岭村村委会主任雷开福说,每次去雷启山家里谈搬迁,坐在那个破败的泥木屋里,他态度很好,但就是不肯点头。

  雷开福去了雷启山家里足足有七八趟,老人才敞开心扉:早就想离开大山,但家里条件不好,下山了盖不起房,年纪大了又没本事,去哪里找活路?

  雷启山一辈子没下过几次山,去一趟县城单程就要徒步走3个多小时。2005年,村里通了水泥路,但就是坐汽车到县城,也要1个小时。大山困住了许多像雷启山这样的山里人的脚步。

  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易地搬迁扶贫的好政策犹如春风,让雷启山关上的心门渐渐打开,一起打开的,还有山下广阔的世界。

  景宁推出“政府贴息、银行贷款、保险投保”的合作模式,对低收入农户进行精准金融帮扶。在村干部的帮助下,雷启山顺利拿到15万元免息贷款,加上多年积蓄,2018年,他在山下盖起一幢三层小楼房。

  虽然年纪大了,但雷启山身体硬朗,他一边采摘草药补贴生计,一边学做保洁、来料加工等相对简单的工作,村里还将他纳入低保。加上土地征迁的补偿,三年下来,贷款已经还上了一半。让雷启山欣喜的是,房子盖好后,阔别十几年的儿媳妇也带着孙子重新回了家。

  雷启山是景宁走出大山农民的缩影。截至目前,景宁易地搬迁共投入各类资金20.75亿元,建设安置小区43个,搬迁291个自然村,搬迁群众6420户20491人。

  搬家以后,新社区条件好、交通又便利,雷启山眼看着周围各类田园综合体、旅游观光项目越来越多。他想着,趁着身体还好,再学点技术,也跟着村里人一起去打工挣点钱。

  在东部发达地区,依然有不少像雷启山一样的贫困“边缘户”。探索内生性、可持续的减贫致富路径是当地党委政府一直努力的方向。

  丽水市委常委、景宁畲族自治县县委书记陈重说,景宁通过深入实施“八个万元富民增收”“低收入农户创业联盟”“政银保、脱贫保、防贫保”“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等重要举措,推动搬迁扶贫、产业扶贫、社会扶贫联动,用体制机制创新确保农村全面小康“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目前,景宁县域综合实力在全国120个民族自治县中位居前列。2019年,景宁少数民族、低收入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9811元和11229元,分别同比增长13.6%和14.5%,增幅连续14年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记者商意盈、许舜达)

    新华社杭州10月19日电

 
疫情大考下,中国经济前三季增速转正
疫情大考下,中国经济前三季增速转正

( 2020-10-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记者陈炜伟、安蓓)国家统计局19日发布数据,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由负转正,同比增长0.7%。疫情大考下中国经济率先复苏,成绩来之不易。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当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说,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巨大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各地区各部门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有效推动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国民经济延续稳定恢复态势。

  数据显示,在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的情况下,二季度增速转正、同比增长3.2%,三季度增速进一步加快至4.9%,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向好态势。

  生产方面,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比二季度加快1.4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增速比二季度加快2.4个百分点。

  需求方面,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0.9%,季度增速年内首次转正;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8%,增速年内首次转正;前三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0.7%,增速年内首次转正。

  值得关注的是,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前三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9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9.8%。9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4%,比8月份下降0.2个百分点。此外,前三季度居民收入实际增速由负转正。

  “中国经济经受住了疫情的压力测试,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上都走在世界前列,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王一鸣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4%,中国将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表示,中国经济将成为全球经济的积极推动力。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在京开幕 铭记伟大胜利 捍卫和平正义 王沪宁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在京开幕
铭记伟大胜利 捍卫和平正义
王沪宁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 2020-10-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10月19日,“铭记伟大胜利 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开幕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发表讲话并宣布展览开幕。新华社记者燕雁摄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铭记伟大胜利 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开幕式19日上午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发表讲话并宣布展览开幕。
 
  上午10时,开幕式开始。全场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随后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默哀。
 
  王沪宁在讲话中表示,抗美援朝战争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舍生忘死,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王沪宁表示,举办主题展览,就是要全面回顾抗美援朝战争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生动展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集中展现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爱国情怀,充分彰显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激励我们奋力投身新时代强国强军伟大事业。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大力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孙春兰、张又侠、黄坤明、蔡奇、丁仲礼、刘奇葆出席开幕式。苗华主持开幕式。
 
  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志愿军老战士、老同志、烈士家属代表,驻京部队官兵代表、首都各界群众代表等约300人参加开幕式。
 
侦天探海 狩猎海空 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师加速转型提升新质战斗力记事
侦天探海 狩猎海空
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师加速转型提升新质战斗力记事

( 2020-10-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海口10月19日电(记者黎云、孙鲁明)海南某军用机场,上空低云密布,垂直能见度不到80米,水平能见度不足1公里,连跑道两侧的信号灯都难以辨别。

  新配组飞行不到两个月的飞行员祝尚明和陈家乐驾驶某型特种飞机正在返航。

  调整检查系统、按速度放襟翼、建立着陆状态、柔和放下前轮、解除限动……两个人冷静处置,全程按仪表操作,动作干净漂亮。飞机完成了恶劣气象条件下的降落,脱离跑道滑向机位。

  “组建3年多来,我们始终牢记习主席嘱托,不断提高新质作战力量人才培养建设,作战能力不断攀升。”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师某团团长刘志华说。

  2018年4月12日上午,中央军委在南海海域隆重举行海上阅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检阅部队并发表重要讲话。

  是时,刘志华驾驶某新型反潜巡逻机,与其他两架战机组成第一个固定翼反潜机受阅编队,米秒不差通过检阅舰,三机编队间距不超过50米。

  2019年,刘志华所在的海军航空兵某师,作为我军新质海空信息作战力量组成空中编队,又连续在青岛、北京接受检阅。

  不到两年时间,三次接受习主席检阅,坚定了全师官兵聚焦主责主业、守卫海天的如磐信念,“铭记领袖嘱托、建设强大海军”的教育实践活动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这是一支新组建的海军航空兵部队,代理师长陈刚见证了部队从无到有的全过程:“部队组建之初,平台少、困难多,常常面临无人可飞的尴尬境地。”而在正常情况下,一名新毕业的飞行学员要具备参战资格,大概需要1年多时间。这支新质作战力量等不了这么久。他们为此加快新质作战力量人才培养建设,缩短战斗力生成周期,推动我国航空反潜事业的发展。

  一没教材,二没经验,这个师只能“边组建,边改装,边训练,边执行任务”,着眼于新质作战力量体系建设摸索。

  按照“同一机型部队选调、相近机型部队改换、类同专业部队补充”的方法,师党委尝试从轰炸机部队遴选飞行员进行改装,一批飞行了上千小时的特级、一级轰炸机飞行员成为新质作战力量建设的“领头雁”,从带飞到单飞,从昼间到夜间,从本场到外场,从基础训练到战术训练,仅用了几个月时间,就顺利完成特种机改装任务,一条改装模式自主培养的发展路径也逐渐清晰。

  如今,全师已有数十名轰炸机飞行员完成改装,能战机组成倍增长,大大缩短了战斗力生成周期。

  不够!人才还是不够!师党委不等不靠,立足自身挖掘潜力,按照“异型机快速改装、多机型交叉改装、相近专业择优改装”的路径,拓宽人才来源渠道;通过加大送学力度和常态化交流任职,组织战勤人员到院校和各级指挥所、观通雷达站、舰艇部队学习,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一批基层军官、士官在演习演练、战法研究等方面表现出色,脱颖而出。中士李雨航先后参与编写《某型反潜巡逻飞机训练手册》《某型反潜巡逻机训练大纲》,中队长刘首善由原先专业改成新专业后,通过多岗位的交叉学习,在反潜作战的新战法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在这些成果的背后,是部队常年练兵备战的艰辛付出。在飞行员模拟训练室的墙上,挂着2020年度训练计划,上面详细标注了飞行计划的进展情况,多数飞行员的年度计划总飞行时间已近完成,有的甚至超额完成。

  仅仅与歼击机、轰炸机部队开展的协同训练,最近两年就达到了数千架次。而这个任务量,还在逐年增加,再增加。

  全域用兵,全时待命,连轴转是常态。“我们没有实战化,只有实战。”师政委陈疆岳说,全师按照“飞得精、看得清、判得准、传得快”的能力目标,夜以继日。

  盯着显示屏幕上闪烁的目标,组建之初立下的誓言犹在陈刚的耳边:“加快发展新质作战力量,努力增强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和水平。”

  他的身后,是巨幅海洋形势图。

  如今,还是在这片中华民族的祖宗海,特种军机的轰鸣声从未间断,年轻的飞行员们已经准备就绪。

 
“学而思网校”App等1211家网站平台受到网信部门约谈
“学而思网校”App等1211家网站平台受到网信部门约谈

( 2020-10-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记者余俊杰)记者19日从国家网信办获悉,今年三季度,全国网信系统依法查处网上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累计约谈“学而思网校”App等1211家网站平台,警告954家,暂停更新489家。

  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三季度,各级网信部门会同电信主管部门取消违法网站许可或备案、关闭违法网站8868家,移送司法机关案件线索1569件。有关网站平台依据用户服务协议关闭各类违法违规账号群组6.3万个。

  据了解,国家网信办持续加强对省级网信办的指导,通过约谈整改、行政处罚、公开曝光等措施,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针对“新浪微博”“豆瓣”“网易云音乐”等网站平台履行主体责任不力,对其用户发布的信息未尽管理义务等问题,北京、广东、浙江等地网信办分别依法予以罚款等行政处罚。

  针对“学而思网校”App存在低俗视频、教唆早恋内容等突出问题,北京网信办会同属地教育主管部门,依法约谈网站负责人,责令其限期整改,完善信息安全制度,加强内容审核,切实履行主体责任。

  此外,“中国法制报道网”“华夏导报”等一批无资质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且违法情节严重的网站,“澳门金沙”等一批赌博网站,以及“央视民生”等一批侵权假冒网站,均受到关闭处理。

  据介绍,各级网信部门将持续加大典型案件查处力度,严厉打击网上传播危害国家安全的信息和行为,依法查处网上其他各类违法信息和行为,切实维护网络信息安全,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中国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七十
中国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七十

( 2020-10-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记者许可)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9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7.5亿人摆脱贫困,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70%。中国在推动自身减贫进程的同时,始终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

  10月17日是国际消除贫困日,也是中国第七个国家扶贫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中国还举办了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暨先进事迹报告会。

  赵立坚说,中国脱贫攻坚对世界具有积极意义,主要有两点:

  一是中国为加速世界减贫进程贡献了力量。消除贫困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也是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首要目标。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始终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7.5亿人摆脱贫困,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70%。根据世界银行统计,中国有8亿人摆脱了贫困。今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中国将于今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将提前10年实现减贫相关可持续发展目标,为世界范围内消除贫困、实现和平发展作出历史性贡献。中方近期发布了《消除绝对贫困 中国的实践》报告,同国际社会全面分享各领域减贫经验和实践。

  二是中国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了帮助。中国在推动自身减贫进程的同时,始终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中国设立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和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并在“东亚减贫合作倡议”、中非减贫惠民合作计划框架下扎实推进合作项目。中国在非洲援建24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惠及50多万当地民众。中国也不断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对接。根据世界银行报告,共建“一带一路”预计将帮助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中国还不断通过多、双边渠道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能力建设,助力减贫国际合作。

  当被问及外交部在脱贫攻坚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赵立坚说,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外交部从未缺席。28年来,外交部坚持定点扶贫云南省金平、麻栗坡两个国家级贫困县。今年5月,这两个县已经正式摘帽。“我们将一如既往,履行好帮扶责任,巩固好脱贫成果,同时继续同世界分享中国扶贫开发经验,推动开展国际减贫交流与合作,为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作出新贡献。”

 
炮弹像长了眼睛一样飞入敌群 来自抗美援朝老兵唐章洪的讲述
炮弹像长了眼睛一样飞入敌群
来自抗美援朝老兵唐章洪的讲述

( 2020-10-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成都10月19日电(记者杨茹)眼前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名叫唐章洪,四川中江县人,今年85岁,是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

  70年前的那场战争在他的额头和耳朵上留下了伤痕,也给他留下了一生中最深刻的记忆。

  自1951年4月入朝作战起,他先后参战上百次,荣立特等功一次、一等功两次。特别是在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他靠着手中的一门82毫米迫击炮歼敌420余人,有效阻滞了敌人的进攻。

  “那场战役实在太惨烈了,双方伤亡都很惨重!”问起上甘岭,老人眼神凝重,语调也变得沉重起来。

  1952年10月上旬,敌人加强了对五圣山前沿597.9和537.7两个高地志愿军阵地的空袭和炮击。10月14日,天还没亮,“联合国军”开始集中飞机、大炮对志愿军前沿阵地狂轰滥炸。

  “炮弹如雨点般向我方阵地袭来,大地在不断颤抖,整个阵地成为一片火海。爆炸声震耳欲聋,空气中硝烟弥漫,让人窒息。”唐章洪回忆道。

  由于在之前开展的“冷枪冷炮运动”中连连立功,唐章洪被安排到了537.7高地一个重要炮位上,为步兵提供炮火支援。

  “过了很久,炮火开始向后延伸,这预示着敌人向我们进攻了。我们已经做好与敌人大干一场的准备,一定要杀杀他们嚣张的气焰。”唐章洪说。

  接到命令后,唐章洪立即按射击预案和之前算好的射击诸元对敌人进攻路线进行拦阻射击。

  “那时候到处都被烟尘笼罩着,根本看不到敌人,200发炮弹打出去,不知战果如何。正犹豫时,步兵一连连长跑过来对我们说:‘打得好呀!你们的炮弹像长了眼睛一样不断飞入敌群,有效阻滞了敌人的进攻。只要还有炮弹,你们就接着打,不要停。’”唐章洪说到这里,眼神顿时有了光彩。

  后面的连续射击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同时也惹怒了敌人,敌机开始在他们头上盘旋。突然一颗炸弹在他们工事右上方炸响,卷起的泥土和石块把唐章洪和炮一起埋在了下面。

  被战友刨出来时,唐章洪满脸是血,20分钟后才苏醒过来。等到再把炮刨出来时,发现炮架已被炸坏。

  怎么办?战斗还在继续……

  唐章洪当机立断,以身体做支架,右手抱着光光的炮筒,左手装填炮弹,采用简便射击的方法打完了剩下的炮弹。

  由于受伤严重,他发射的每一发炮弹上都沾有他的鲜血。

  “比起牺牲的战友,我这点伤又算得了什么。”唐章洪说,“很多战友牺牲了,被炸得血肉模糊,有的连完整的尸体都找不到。更让人难受的是,战斗的残酷已使我们顾不得掩埋那些牺牲的战友了。”

  “我是幸运的,而他们再也没能走下战场。”唐章洪说到这里,有点哽咽。

  直到现在,每当有人称他为战斗英雄,他都会说,自己只不过代表那些牺牲的战友享受了这份荣誉。

  硝烟已散,精神永存。作为惨烈战役的幸存者,唐章洪一直都在坚守上甘岭精神。

  “为党尽忠、为国效力、为民分忧”,这是唐章洪早年给自己定下的人生坐标。为此,多年来他一直支持国防教育工作,先后参加国防教育报告会、讲座上百场,还把获得的勋章、奖状等捐给了博物馆。

  唐章洪说:“一切荣誉,都归属于人民,也应服务于人民,放在那里,才能更大发挥出它们的价值。”

 
专家组研判:青岛疫情处置取得阶段性成效
专家组研判:青岛疫情处置取得阶段性成效

( 2020-10-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青岛10月19日电(记者张旭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19日说,国家、山东省、青岛市专家组研判,本次青岛疫情处置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各项疫情防控措施仍不能放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管理处处长、研究员李中杰在当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引起本次青岛聚集性疫情的病毒来自境外输入,12个病例来自同一传播链。基于病例流行病学调查线索和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比对结果,排除这起疫情与国内之前其他地区疫情的相关性。

  李中杰表示,本次聚集性疫情发生在特定场所,波及范围很局限,12个病例都和青岛市胸科医院有关。其中,7例是医院收治的结核病患者,3例是患者的陪护人员,2例是患者及陪护人员的家属,没有出现医务人员感染。

  李中杰说,青岛市发现本次疫情病例及时,处置迅速,没有引起大范围社区传播。青岛市新冠肺炎监测系统非常敏感,医疗机构对每例住院患者主动开展核酸筛查,及时发现了可疑病例。随后,青岛市迅速开展了可疑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排查密切接触者,开展核酸检测,一天之内快速锁定了本次疫情的发生地,即青岛市胸科医院。

  “发现病例两天内,青岛市识别隔离了所有病例12人,有效防范了疫情后续传播风险,阻断了疫情进一步向社区传播。”李中杰说。

  他表示,本次青岛疫情发现控制及时,发生场所局限,波及范围小,没有发现来自社区的感染来源不明病例,青岛已连续8天没有出现本地新发新冠肺炎病例,超过新冠病毒常见潜伏期。国家、山东省、青岛市专家组研判,本次青岛疫情处置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各项防控措施仍不能放松。

  “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越来越严峻,青岛是重要海空入境口岸城市,面临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输入风险,建议青岛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继续严格执行各项疫情防控措施。”李中杰说。

 
美媒:中国已恢复正常 美欧仍深陷疫情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4000万例
美媒:中国已恢复正常 美欧仍深陷疫情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4000万例

( 2020-10-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美国《商业内幕》网站日前刊文说,中国目前已摆脱新冠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国内生活秩序基本恢复正常,而美欧仍在努力控制疫情、试图复苏经济,并因冬季将至面临疫情反弹。

  文章说,中国“十一”黄金周期间6亿多人次出行,并没有引发疫情反弹。美国感恩节假期将至,但它却远不能复制中国黄金周的成功。文章援引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白宫冠状病毒应对工作组重要成员安东尼·福奇的话说,如果美国人不希望疫情反弹,那么他们必须“作出牺牲”。

  文章认为,中国成功的原因首先在于采取了迅速全面的检测手段,认真对接触人群进行追踪,并快速修建了专门针对疫情的新医院。此外,自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各地都严格实施封锁措施和保持社交距离,而且政府民众配合默契。

  文章说,中国应对疫情的效率反衬出很多西方国家应对失策的事实。美欧仍面临封锁措施不完善、接触人群追踪力度弱、应对疫情缺乏经验等问题。

  新华社纽约10月19日电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19日发布的新冠疫情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美国东部时间19日4时24分(北京时间19日16时24分),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过4000万例,达40050902例,累计死亡病例1113750例。

  数据显示,美国是累计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最多的国家,累计确诊病例8154936例,累计死亡病例219674例。累计确诊病例较多的国家还有印度、巴西、俄罗斯、阿根廷等,累计死亡病例较多的国家还有巴西、印度、墨西哥、英国等。

  这些数据来自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新冠病毒研究项目实时汇总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

  全球新冠确诊病例数仍在快速攀升。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累计确诊病例6月28日超过1000万例,8月10日超过2000万例,9月17日超过3000万例。

 
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双拥工作综述
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双拥工作综述

( 2020-10-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第71集团军某旅官兵在江西九江彭泽县芙蓉墩镇沿江大道东埂封堵管涌(7月13日摄)。新华社发(方知摄)
 
 
2019年8月20日,重庆市举行2019年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活动周启动仪式暨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 新华社发(曹峰摄)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黄明、吴开胜、辛江)一个前进的时代,总有一种奋发向上的意志力量;一个复兴的民族,总有一种赓续传承的精神禀赋。
 
  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诞生于延安时期的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优良传统,经久不衰、历久弥新。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深刻指出,双拥运动是我党我军我国人民特有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
 
  “新形势下,双拥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发挥双拥工作联系军地军民的桥梁纽带作用,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部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锐意创新、深入扎实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以军政军民团结奋进的时代新篇,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
 
(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6年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召开后,全国双拥系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决策指示,紧紧围绕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不断改进创新、与时俱进,有效提升双拥工作水平。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为新时代双拥工作擘画出崭新蓝图——
 
  “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迈进新时代的双拥工作,初心不变,机制一新,站位更高。
 
  2018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事务部正式成立,负责退役军人移交安置、服务管理、待遇保障等工作,指导全国拥军优属工作,省、市、县三级也陆续成立相应机构。
 
  行棋观大势,落子开新局。从中央到地方,双拥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不断调整完善。
 
  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精简调整政府机构的大背景下,调整充实各级双拥领导和工作机构,充分体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密切军民关系、厚植强军根基的战略考量。
 
  新时代凝聚新共识。“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我们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这一重要论述,诠释了坚守初心使命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双拥工作所赋予的新的时代内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凝聚强大力量。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面对国际形势风云变幻,进一步强化全民忧患意识和国防观念,成为国防教育的重中之重。
 
  2020年9月19日,迎来我国第20个全民国防教育日。目前,国防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教材,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基本覆盖。各地省、市、县三级党校坚持开设国防教育课程,突出抓好党员领导干部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
 
  在重庆市万州区望江小学,每月一堂国防教育课、每周一次军体训练雷打不动。
 
  在千里之外的北京,全军最高军事学府国防大学,同时也是地方领导干部国防教育培训的重要基地,一批批来自中央、国家机关和各地的省部级、地厅级领导干部在这里接受教育培训。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全社会日益形成的国防共识,串起了个人、家庭、国家的同心圆。
 
  ——各地各部队深入开展双拥宣传教育,一批批精品力作接连推出。在内蒙古高原,75支乌兰牧骑活跃在苏木、嘎查边防哨所,颂扬军民携手戍边的感人故事。
 
  ——各地的车站、机场、港口,“军人依法优先”的标识引人注目;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家庭的门上,“光荣之家”的牌匾格外醒目。两块小小的标牌,承载的却是社会对军队、对军人的尊崇和大爱。
 
  ——全军部队持续开展我军性质宗旨和拥政爱民优良传统教育。视人民如父母、把驻地当故乡、为社会作贡献,成为广大官兵的行动自觉。
 
  ——全国10万多个拥军服务机构和部队学雷锋小组常年活跃在城乡基层,为优抚对象和贫困群众排忧解难。
 
  ……
 
  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1991年1月,全国双拥工作会议在福州召开,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就曾赋诗《军民情·七律》:
 
  “挽住云河洗天青,闽山闽水物华新。小梅正吐黄金蕊,老榕先掬碧玉心。君驭南风冬亦暖,我临东海情同深。难得举城作一庆,爱我人民爱我军。”
 
  爱我人民爱我军——军爱民,民拥军。新时代的双拥工作,回望过去,凝结着我党我军的初心使命;展望未来,激励着全国军民同心共筑中国梦。
 
(二)


 
  “最后一把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这首诞生于革命老区的民谣,折射的正是拥军支前传统的伟力所在。
 
  从硝烟烽火中一路走来,拥军支前这一优良传统的生命力,在新时代支前理念与模式的新变化中赓续传承。
 
  2016年5月,围绕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下发《关于发挥双拥工作优势大力支持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通知》,各地各部门聚焦服务“战区主战”,“战区拥军支前军地协调机制”应运而生。
 
  “打仗需要什么,支前就保障什么;部队最缺什么,支前就准备什么。”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发扬拥军支前传统,设立省、市、县三级拥军支前军地协调小组,推进拥军支前融入联合作战指挥体系。
 
  东部战区陆军机关组建后进驻福建省福州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第一时间走访了解困难需求后,特事特办,为部队解决周转用房,增容改造供电,改善营区及周边环境,保障官兵子女入学入托。不到半年,120名异地调入的机关干部全部入住公租房小区。
 
  发展不忘拥军,平时不忘战时。4年来,各地紧盯部队打仗急用、改革急需,想方设法为部队特别是驻边疆、海岛等部队办实事解难题。
 
  今年7月23日,驻山东省青岛市长门岩岛海防部队结束了数十年不通常电的历史。国家电网公司投入1.2亿元,铺设30公里陆岛相连的海底电缆,青岛市主动解决通信基站建设等问题,极大改善官兵战备、生活条件。
 
  位于东海之滨的浙江象山,瞄着打仗拥军、盯着战场支前,将极具开发价值的滩涂岛屿提供给部队作为训练场,连续多年保障多批次数万名官兵的训练演习。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在边关,子弟兵忠诚戍守;在后方,全社会倾力拥军。
 
  今年“八一”前夕,全国双拥办组织开展“情系边海防官兵”拥军优属活动:走访慰问送关怀,爱老助老送健康,家属就业送帮扶,子女教育送关爱,保障权益送温暖,尊崇功臣送喜报,动员组织社会力量为驻边防海防艰苦地区部队官兵的家庭排忧解难,使后方无忧、前方无畏。
 
  特别是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双拥办第一时间转为“支前办”,启动双拥应急机制,各地迅速兴起支援武汉三镇、支持抗疫部队的热潮——
 
  北京、上海、江苏、贵州等地紧急筹集13万件个人卫生和生活用品,支援火神山医院、泰康同济医院、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和中部战区总医院;
 
  各省区市普遍开展“五个一”活动:组织一次走访,建立一个联系卡,发送一封慰问信,赠送一个拥军包,解决一批现实困难,共帮助5058名一线抗疫官兵家庭解决891项实际困难;
 
  “新时期的沂蒙红嫂”、山东朱老大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呈镕,组织员工赶制20吨“拥军水饺”,历经13个小时车程、驱车500公里送达火神山医院工地现场……
 
  火热的抗疫一线,拥军支前的感人场景不断涌现。
 
  军民同心,汇聚制胜伟力;军民合力,共铸钢铁长城。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战争形态如何演变,人民群众始终是我军发展壮大、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
 
(三)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设立烈士纪念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建立健全功勋荣誉表彰制度,制定英雄烈士保护法,国家以最高礼仪迎接志愿军在韩烈士遗骸归国安葬,重大庆典举行盛大阅兵……
 
  一次次提振中国心、民族情、强军志的活动,让华夏亿万军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凝聚起奋进复兴的伟力。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推动下,全社会褒扬英烈、尊崇军人的氛围,随着双拥工作体系的逐步完善日渐浓厚。
 
  念兹在兹,统帅心系百万兵。2018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
 
  “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对于更好为退役军人服务、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具有重要意义,要把好事办好办实。”
 
  “军人是最可爱的人,让军人受到尊崇是最基本的。必须做好退役军人管理保障工作。该保障的要保障好,该落实的政策必须落实,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
 
  ……
 
  无日或忘,一枝一叶总关情。各级不断完善双拥工作体系,组织领导明显加强,倾情解决部队官兵后路、后院、后代“三后”问题。截至目前,全国已建成63.4万余个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成为双拥工作重要阵地。
 
  与此同时,各地各部门下大力解决涉及部队官兵和优抚对象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
 
  ——军地联合出台政策加强军人军属和优抚对象优待工作,修订《伤残抚恤管理办法》,制定移交安置、就业创业、教育培训、荣誉激励等方面的政策性文件。
 
  ——连续第16年提高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平均提标幅度达10%,建立困难退役军人帮扶援助长效机制。
 
  ——全面开展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信息采集工作,截至2019年底,全国已为4000余万户家庭悬挂了光荣牌。
 
  ——各地各部门全力做好转业干部安置、随军家属就业、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伤病残退役军人移交安置和维护军人合法权益等工作。
 
  ——修订《烈士褒扬条例》,出台《烈士纪念设施规划建设修缮管理维护总体工作方案》等文件,英雄烈士保护纳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制度体系。多部门大力宣传拥军先进典型,奏响爱党爱国爱军主旋律。
 
  军人身许国,全民尊其家。全社会崇尚英烈、维护军人职业尊崇的浓浓氛围和点滴行动,必将不断汇聚成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的如磐伟力。
 
(四)


 
  “你们要坚定不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时刻把人民放在心头,永远做人民子弟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式上,统帅的号令铿锵有力,激励三军。
 
  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90余年来从胜利走向胜利,始终与人民群众鱼水情深、血脉相连。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军部队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统一指挥下,牢记人民军队宗旨,闻令而动,勇挑重担,敢打硬仗,积极支援地方疫情防控。
 
  全军部队4000余名军队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3家抽组医院,2个多月累计收治确诊患者7198名。
 
  在火神山医院指挥中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军队医务人员牢记我军宗旨,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为党旗、军旗增添了光彩。
 
  ——今年6月以来,我国南方多地遭遇洪涝灾害,驻地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积极参与抢险救灾工作。
 
  人民子弟兵闻令而动,驰援灾区。截至7月28日,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累计出动72.5万人次,参加3749次抢险救援行动,协助地方转移受灾群众13.7万人。
 
  “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20多年前的一首《为了谁》传唱至今,唱出了只有中国百姓才能听懂的情感,也成为人民子弟兵一心为民的生动诠释。
 
  ——党中央、国务院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令后,全军部队积极响应,以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连片特困地区为重点,广泛展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行动。
 
  西部战区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多年来飞播造林,航迹遍及陕、甘、宁、青、蒙、川、黔7省(区)300多个播区。
 
  武警四川总队与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梭梭拉打村结成帮扶对子后,专门选派彝族干部布哈作为驻村扶贫干部,总队先后帮助村子建立10多个特色产业。如今,全村151户607名贫困群众全部脱贫。
 
  截至今年5月,全军部队定点帮扶的4100个贫困村、29.3万贫困户、92.4万贫困群众全部实现脱贫。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近年来,全军部队牢记宗旨本色,在完成好军事任务的同时,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协助地方做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工作,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用一次次“最美逆行”书写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答卷。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代双拥工作砥砺前行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的征程上,必将以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汇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强军梦的深厚伟力,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澎湃新动力 广阔新空间 回眸“十三五”系列述评之创新发展篇
澎湃新动力 广阔新空间
回眸“十三五”系列述评之创新发展篇

( 2020-10-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记者董瑞丰、胡喆、温竞华)这是创新驱动不断向纵深延展的5年,这是科技持续“赋能”高质量发展的5年。

  高铁、5G加速推广应用,智能设备涌入千家万户,创新药越来越多“中国造”……回眸“十三五”,我国创新质量连年位居中等收入经济体首位,主要科技创新指标稳步提升。澎湃的新动力,正在推动“中国号”巨轮驶向复兴彼岸。

  发展引擎持续向创新切换


  9月,湖南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一台驭势科技无人物流车从云端接收任务后,自主规划路线,自主避障,将货物准确运至指定区域。

  驭势科技创始人吴甘沙说,这是无人驾驶技术在我国境内航空物流领域的首次应用,将提升航空物流运营效率。

  “无人”层出不穷,“扫一扫”随处可见,“硬科技”受到资本市场青睐。创新,越来越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不竭动能。

  在山东,攻关新一代高速光电器件核心技术的奇芯光电,正在打造相关产业高端人才创新与创业孵化基地,成为当地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

  在湖北,华中科技大学谢庆国教授团队自主研发的“癌细胞高清数码相机”——全数字PET/CT,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望从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带动产业链发展。

  新时代呼唤新发展,新发展孕育新动能。

  全国169个高新区生产总值达12万亿元,经济总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以上;数十万名科技特派员领办创办1.15万家企业;截至2020年6月底,我国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有效量达199.6万件,连年位居世界第一……一组组亮眼的数字,勾勒出科技创新的壮阔图景。

  大飞机首飞、超级计算机竞逐榜首、核电技术与装备“走出去”……5年来,我国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战略领域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一些高新技术产业正在进入世界前列。

  创新驱动下,“十三五”期间我国发展跑出“加速度”,奔向“新未来”。

创新浪潮带来更多“获得感”


  10月9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信达生物研发的抗肿瘤新药——达伯华。作为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成果,达伯华的上市降低了患者用药成本,更好满足百姓对高质量生物药的需求。

  信达生物,这家成立于2011年的新药公司,创办9年就有4个药物上市,成为新药研发“中国速度”的一个缩影。

  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更放心的食品药品,更宜居的生活环境……百姓的需要和呼唤,是科技创新的时代声音。

  今年8月底以来,东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台风“三连击”,金秋十月,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嘉兴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2.45万亩大豆和玉米依然喜获丰收。“丰收的‘秘诀’是使用科学技术和先进机械,又合理轮作,精选优良大豆品种。”合作社理事长盖永峰说。

  一款帮助医生判读斑块、血栓等图像的国产心血管OCT(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设备近期正式上市。微光医疗创始人朱锐表示,曾经依赖进口的OCT设备实现中国造,对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精准治疗和降低负担将起到极大助推作用。

  网购“足不出户”,网课跨越“教育鸿沟”,高铁让“天涯若比邻”,智能设备在疫情防控中大放异彩……一个个利民惠民的创新案例,编织成全面小康的蓝图,稳稳托起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关口,新征程


  深圳粤海街道,面积仅23公顷,却拥有95家上市公司,活跃着中兴、腾讯、大疆等知名高新科技企业。

  40年前蛇口的开山炮隆隆响起,弹指间沧海桑田,深圳的经济总量已位居亚洲城市第五位。

  10月18日,《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首批授权事项清单》正式发布。清单共40条授权事项,涵盖要素市场化配置、营商环境、科技创新体制、对外开放、公共服务体制、生态和城市空间治理等六个方面。

  创新,是创造深圳奇迹的一把“金钥匙”,也是新形势下打开突破口、闯出新天地的法宝。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深圳的再出发,何尝不是这个国家开启新征程。

  加快建设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一流的创新环境、集聚一流创新资源、吸引一流创新人才;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鼎新推动革故,促进了“放管服”等改革,成为提升创新效率和能力的重要抓手,培育了接续有力的新动能;

  科技体制改革涉深水,向束缚创新的藩篱动真格,《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等一系列重磅文件出台,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更加成熟定型……

  在广袤的宇宙中,“天问”奔火的道路越来越长,“玉兔”探月的脚步越走越远。在希望的田野上,袁隆平团队“超优千号”耐盐水稻平均亩产量达802.9公斤,创下盐碱地水稻高产新纪录。

  2020年,创新型国家阶段性目标实现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我国“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的发展需求,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中国创新的浪潮,将与时代共振,继续奔涌向前!

 
在学英雄的氛围中接受熏陶,在艰苦实践中接受考验 辽宁警察学院打造“忠诚课堂”培养预备警官
在学英雄的氛围中接受熏陶,在艰苦实践中接受考验
辽宁警察学院打造“忠诚课堂”培养预备警官

( 2020-10-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沈阳10月19日电(记者于力、郭翔)辽宁警察学院在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中,通过打造“忠诚课堂”,把课堂建在德育教育基地,建在英模身边,建在公安工作一线,让学生在学英雄的氛围中接受熏陶,在艰苦实践中接受考验,为全省培养出优秀的预备警官。

  “从开学第一课到毕业最后一课,雷锋精神伴随我4年警院学习生活。毕业后又来到雷锋派出所工作。”辽宁警察学院2016届公安信息系毕业生曹睿作为抚顺市雷锋派出所社区民警,曾荣获抚顺市公安局雷锋式民警称号,工作3年多来获得4次嘉奖。

  辽宁警察学院党委书记夏娟介绍说,学院在雷锋所在部队建立德育教育基地,把学生的思想政治课搬到基地上来,把雷锋精神的种子播撒进广大师生的思想中,与雷锋部队携手共育人民公安忠诚卫士。

  据介绍,目前学院已与社会共建5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抚顺雷锋纪念馆等多个单位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在基地开展“人民在我心中”主题教育活动、“爱国、忠诚、信仰”主题实践活动。

  辽宁警察学院还开设独具特色的“英模课堂”,让学生面对面与英模对话,心连心感悟英雄情怀。治安管理系2017级治安学专业学生杨东含深有感触地说:“他们胸前一排排的奖章彰显忠诚,点燃了我们心中那份从警的激情与澎湃,推动着我们不断前进。”

  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考验,辽宁警察学院还注重把学生课堂搬到公安工作一线,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今年疫情发生后,抗“疫”一线成为辽宁警察学院学生的第二课堂。他们主动请缨,逆行而上,同身边的公安民警、辅警一样,义无反顾地投入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侦查系2018级侦查学专业学生张轶恒2月1日成为家乡本溪市峪北社区“防疫小分队”一员,由于表现突出被大连团市委评为“优秀志愿者”称号,新闻媒体在采访时称赞他“让人们看到了警校生的风采和担当”。

 
经济“三季报”:逐季转好,稳定复苏
经济“三季报”:逐季转好,稳定复苏

( 2020-10-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闻焦点
 
 
 
  ▲游客在湖北武汉黄鹤楼景区观看演出(10月1日摄)。   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记者陈炜伟、于佳欣、申铖、王雨萧)4.9%——这是中国经济第三季度增速,在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的基础上,三季度增速进一步加快。
 
  0.7%——这是中国经济前三季度增速,在上半年同比下降1.6%的基础上,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实现转正。
 
  国家统计局19日发布的经济“三季报”显示,疫情大考下中国经济逐季转好、稳定恢复,展现强大韧性。在全球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率先复苏,为世界经济注入正能量。
 
疫情大考下中国经济率先复苏


 
  前不久,世界银行发布报告,对中国经济增速预测从6月初的1%上调到2%;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报告,预测全球经济面临深度衰退,但中国经济仍将保持正增长。
 
  国际机构投下“信心票”,中国经济也确实展现出强大的复苏能量。除了经济增速加快,三季度经济运行还释放出诸多积极信号。
 
  主要指标恢复,经济展现韧性——
 
  多项指标转正。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速、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3个指标均实现转正。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0.9%,季度增速年内首次转正。
 
  生产恢复加快。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比二季度加快1.4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保持正增长;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比二季度加快2.4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正增长。
 
  市场预期向好。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1.5%,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位于临界点之上。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巨大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各地区各部门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有效推动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国民经济延续稳定恢复态势。”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评价说。
 
  就业物价平稳,民生保障有力——
 
  就业形势稳定,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898万人,接近完成全年目标任务。9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4%,从年初6.2%的高位持续回落。物价涨势温和,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前高后低”,9月份已回落至1.7%。
 
  居民收入增长,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0.6%,和经济增速基本同步。社会保障加强,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养老金和离退休金同比名义增长8.7%,人均社会救济和补助收入增长12.9%。
 
  刘爱华分析,面对空前加大的就业压力,各地区各部门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基本民生得到切实保障和改善。
 
  “中国经济经受住了疫情的压力测试,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上都走在世界前列,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王一鸣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4%,中国将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表示,中国经济将成为全球经济的积极推动力。
 
增速回升背后经济释放新意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加快,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5.3%;9月份智能手表产量增长超过70%,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超过50%……
 
  疫情冲击下,产业转型步伐加快,新动能逆势成长,中国经济透出新意和活力。
 
  这背后,是无数个市场主体迎难而上、积极转型的努力。
 
  传统模式下,外贸企业获得新订单有两个渠道:参加展会和客户介绍。疫情后,浙江义乌市霜蝶针织有限公司通过上线阿里巴巴国际站,从建站到选品、发品、获客全面“触网”,2个月就获得40多笔订单。
 
  “数字化转型对于长期专注传统加工制造的企业而言,是一件吃力的事。但不转型就会被淘汰,经历阵痛企业将拓展发展新空间。”公司总经理金军强说。
 
  转型和创新的故事比比皆是。日前,第128届广交会“云上”开幕,近2.6万家企业参展,线上展品超235万件,更多传统外贸企业由此打开“触网”转型大门。
 
  “疫情给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带来机遇。中国推进数字经济等新基建领域建设,不仅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英国国家经济社会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毛旭新说。
 
  电商直播、在线办公、在线教育、远程问诊……层出不穷的新经济、新业态,进一步撬动14亿人口大市场蕴藏的消费潜力。
 
  一季度下拉4.4个百分点、二季度下拉2.3个百分点、三季度上拉1.7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最终消费支出对GDP拉动的点数逐季好转,三季度由负转正,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恢复。
 
  回暖的中国大市场,也为世界带来更多红利。
 
  法国美妆巨头欧莱雅,疫情期间电子商务销售额增长强劲,特别是中国市场表现亮眼,成为欧莱雅业绩恢复的“决定性因素”。
 
  美国企业强生在华医疗器材、制药、消费品等业务加速创新和数字化转型,二季度企业在华业务恢复强劲增长,领跑全球其他市场。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刊文指出,中国消费和经济复苏帮助一些美国公司抵消了其在美国国内销售严重下滑造成的损失,中国成为不少美国公司的“避风港”。
 
  “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潜力释放,不光是我国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的体现,也会对整个世界经济复苏带来好处。”刘爱华说。
 
夯实经济持续稳定复苏势头


 
  进入四季度,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有增无减。
 
  放眼全球,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巨大冲击将继续发展演变,外部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眼光向内,经济仍处在恢复进程中,部分指标累计仍处下降区间,稳定就业、居民增收还需发力。
 
  如何夯实经济持续稳定复苏的势头?
 
  今年以来,围绕“六稳”“六保”,一系列政策措施密集出台,成为推动经济快速恢复的关键力量,而狠抓政策落实落地也成为四季度经济持续复苏的重要着力点。
 
  中秋时节,在广州市荔湾区的广州呼吸中心项目建设工地,运输机械车运转不停,工人们热火朝天地忙碌着。一天前,项目主体结构正式封顶。
 
  “这离不开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年中,我们收到了2亿元财政直达资金,犹如‘及时雨’,为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提供了财力保障。”项目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张挪富说。
 
  从2万亿元财政直达资金直达市县基层到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纾困解难,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再到实施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强大改革合力正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上个月,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举行,成为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在线下举办的第一场重大国际经贸活动;下个月,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如约而至,展览面积超过上届。
 
  从服贸会到进博会,从自贸试验区再扩容到稳外贸稳外资政策持续发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正不断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长假8天,全国接待国内游客超6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665.6亿元;海南离岛免税购物“热”不可挡,销售金额突破10亿元……“十一”黄金周,一系列亮眼数据彰显中国市场的活力和潜力。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中国正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更多动力。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跨国企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合作机遇。”西门子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赫尔曼说,在后疫情时代,一个持续开放的中国将积极助力全球经济复苏和发展。
 
  迎难而上,中国经济巨轮正破浪前行。刘爱华表示,从需求、生产、市场信心和活力等方面看,今年四季度经济有基础、有条件保持目前的态势,“我们对全年经济发展充满信心”。
 
增速转正来之不易保持向好充满信心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回应经济热点
增速转正来之不易
保持向好充满信心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回应经济热点

( 2020-10-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闻焦点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记者谢希瑶、陈炜伟)国家统计局19日发布数据,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由负转正,同比增长0.7%。如何评价经济运行表现?还面临哪些困难挑战?如何展望四季度及全年经济走势?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在当天举办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回应了以上热点问题。
 
  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在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的情况下,二季度增速转正、同比增长3.2%,三季度增速进一步加快至4.9%,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向好态势。
 
  “从这些主要指标的变动趋势看,我国的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确实是走在了全球前列,彰显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旺盛的活力。”刘爱华说。
 
  前三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9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9.8%。9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4%,比8月份下降0.2个百分点。此外,前三季度居民收入实际增速由负转正。
 
  “今年社会兜底保障力度尤其大。”刘爱华表示,今年年初,面对空前加大的就业压力,各地区、各部门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民生得到了切实保障和改善。
 
  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比二季度加快1.4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增速比二季度加快2.4个百分点。
 
  刘爱华表示,在疫情冲击下,产业转型发展的动力明显加快,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新动能逆势成长,在助力疫情防控、保障居民生活、促进经济增长方面都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在充分看到好转趋势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境外的疫情形势仍然比较严峻,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性仍然客观存在。”刘爱华指出,国内有效需求仍然不足,地区、行业、企业的恢复还不均衡,经济持续向好的基础还需要进一步巩固。
 
  她表示,下一步还是要按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筑牢民生保障基础,助力企业纾困解难,奋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期上调对中国全年经济增速的预期。中国经济下一阶段是否能继续保持向好态势备受外界关注。
 
  “从各种因素,不管是从需求、生产,还是从整个市场表现出来的信心和活力等方面来看,今年四季度乃至全年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保持目前的态势。”刘爱华说。
 
  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0.9%,季度增速年内首次转正;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8%,增速年内首次转正;前三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0.7%,增速年内首次转正。
 
  “整体内需恢复势头比较明显,尤其是消费需求。中国超大市场规模的潜力释放,不光是扩大内需基本战略基点的体现,也会对整个世界经济复苏带来好处。”刘爱华说。
 
  她表示,前三季度需求逐步回暖、产业循环持续改善、市场主体信心逐渐增强。“这三个方面对于下一阶段进一步更好地发挥我国超大市场的韧性,激发超大市场的需求潜力非常有利。总体来讲,我们对全年经济发展充满信心。”
 
中国经济正增长为世界注入正能量   中国前三季度经济“成绩单”19日出炉,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由负转正。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世界经济陷入衰退之际,中国经济实现正增长难能可贵,也为世界经济注入正能量。
  从一季度同比下降6.8%,到二季度反弹至同比增长3.2%,再到三季度增长提速至4.9%,这条先降后升的经济增长曲线,折射出中国抗疫的实践成果。
  中国经济逐季转好、稳定复苏,靠的是干字当头。我们看到,率先控制住疫情的中国,分阶段、有节奏、有针对性地推出一系列政策举措,助力广大市场主体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数据显示,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比二季度加快1.4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增速比二季度加快2.4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前三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9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9.8%。一个动起来、忙起来的中国,正持续呈现出强大的经济韧性与活力。
  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中国经济持续向好,对世界而言也无疑是个好消息。当前,中国正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外商投资负面清单越缩越短,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加快形成……中国正通过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与世界共享自身发展的潜力和机遇。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所说,中国经济将成为全球经济的积极推动力。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个持续复苏、扩大开放的中国,将与世界共同书写更多的发展故事。  (记者刘红霞)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
上海时装周重回线下 百场大秀见证“上海信心”
上海时装周重回线下
百场大秀见证“上海信心”

( 2020-10-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闻纵深
 
  本报记者周蕊


  国际时尚界“大佬”为何宁可隔离28天也要前来上海时装周?全球少有的线下举行的时装周如何一手做好防疫安全、一手促消费发新品?从10月8日到18日,2021春夏上海时装周重回线下举行,100多场精彩活动如期举行,见证上海加速成为全球新品首发地,也见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这座城市发展重现活力、时尚产业焕发光彩,日益成为国际国内瞩目的风向标。

  上海时装周已经有近20年历史,这一季特殊的时装周,不仅引领和推动时尚产业发展,助力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在有力推动上海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上海市副市长宗明说,在全球新冠疫情的背景下,上海时装周为国内乃至国际时尚产业发展打通了新思路、开辟了新局面,赢得了世界的关注和尊敬。

  隔离28天也要来!上海时装周的魅力为何这么大?


  完成了14天的隔离之后,英国哈罗德百货公司董事总经理迈克尔·沃德一行开启了他的又一次上海时装周之旅。不久后,当他们返回英国的时候,还需要接受一次14天的入境隔离。

  疫情下,跨国旅行几乎停滞,但在迈克尔·沃德看来,即使需要隔离28天,这一次中国之旅也是“非常值得”的。迈克尔·沃德说,从下飞机、做检测到开始隔离,感受到了中国政府高效的办事效率,而从结束隔离开始,自己发现上海正在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快速恢复正常秩序,“这一点在今天的世界来说尤为难得”。

  事实上,大部分的国际时装周都被迫走上了“云端”,但这一次的上海时装周却是在线下举行的,时装周期间,哈罗德百货不仅在线上开设为期三天的快闪演播室,也为其将今年内在上海开设中国内地首家永久私享导购服务空间“The Residence”进行预热,与不少中国的客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联系。

  “对我们来说,和中国市场共同成长、密切保持交流和联系是非常重要的。”迈克尔·沃德说,自己从10多年前开始就一直频繁来到中国,见证了上海时装周的种种变化,见证了中国青年独立设计师从这里走向世界,“上海正在成为全球重要时尚目的地”。

  国际时尚界“大佬”看中的上海时装周,在全球范围内已经颇具影响力,一直与国际时装周保持紧密的联系与合作,也在加速助力上海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2014年起,上海时装周打造了“Design by Shanghai设计师海外推广项目”,多次赴伦敦、巴黎、米兰、洛杉矶等地展示中国本土设计师的先锋设计。2015年,上海时装周以“中英文化年”为契机,升级成为国家级的文化交流平台,举办“创意中国,风尚上海”系列活动。2017年,上海时装周成为中意文化合作机制的中方成员单位。

一手防控疫情,一手发新品促消费


  实名制注册电子门票、入场出示健康码、排队时刻注意间隔……8日晚,2021上海春夏时装周在新天地秀场正式“重回线下”,在做好疫情防控基础上,时装周正为上海建设全球新品首发地注入新的动能。

  时装周对产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更是一个国家时尚行业成熟度和国际影响力一个极其重要的标志。在疫情后恢复线下实体办秀的本季上海时装周,以“永续T台”为主题,致力于打造后疫情时代全新升级的产业服务平台,近100场男女装、童装、礼服的新品发布在上海各大时尚地标上演,其中中国原创独立设计师发布场次占比达7成,展示了全球疫情影响下的中国原创设计力量。

  “民族的,可以是世界的,可以是当代的,希望可以以时尚的方式吸引公众对非遗手工艺的关注。”密扇MUKZIN品牌的设计师韩雯说,本季新系列以“嘉珑”为灵感,把“贵南藏绣”这一非遗文化技艺作为贯穿系列的线索,使它能更好地融合在当代服装里。

  非遗遇见时尚、带来创新融合,跨界联名则能带来“1+1>2”的“破圈机遇”。继与冷酸灵联名合作“火锅牙膏”,与支付宝合作推出“火锅香薰”后,这一季上海时装周里,知名火锅品牌小龙坎携手潮牌Bronze Lucia推出了T恤、潮袜、卫衣、手机壳、自热火锅等潮流单品,将小龙坎的飞龙、古典灯笼、窗户以及经典火锅菜品与Bronze Lucia艺术感印花图案结合,引发社交网络关注。

  直播、“即秀即买”等疫情期间的好方法,重回线下的时装周同样可以用起来。今年3月,上海时装周首次移师“云上”、与天猫合作启动“云上时装周”,创新探索“云上秀、云T台、云逛街、云购物”等形式,时装周期间的直播观看总人次达到1100万,总人数达到400万,总销售额超过5亿元,直播销售转化率最高达到26%,单场直播销售总额最高超过300万元。

  这一季的时装周与天猫再次合作举行“天猫风尚大选”,让双11预售尖货走上T台,实现“看秀选品、即秀即买”,推动“零售+体验”时尚消费融合,引领消费升级转型。

  通过秀场直播,不少时装周的社交媒体矩阵精准覆盖更多时尚人群。以官方小红书账号为例,单日人气值热度超300万,获人气榜第一。

  “上海时装周重回线下,将带动消费市场进一步复苏和消费升级,也帮助更多的青年本土设计师从上海走向世界。”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说。

为青年独立设计师“加油”,时尚产业按下发展“快进键”


  时装周仅仅是精彩纷呈的走秀吗?上海时装周不仅是新品首发地、潮流聚集地,也在为时尚产业加速复工复产复市贡献“上海智慧”。

  疫情下,零售业是短时间受到冲击较大的行业,时尚产业如何协同发展、增强抵御“黑天鹅”风险的能力,意义更加凸显。2021春夏上海时装周开幕首日,上海时装周组委会举办了“赋能与展望”论坛,聚焦时尚行业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尝试从政策扶持、电子支付、线下实体商业、线上营销等维度,探讨如何有效助力时尚行业的“神经末梢”逆势突围。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中小企业办主任吴志琦表示,时尚产业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是上海建设国际时尚之都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传统纺织轻工等行业转向时尚产业,也需要国内外时尚企业和时尚人才加强交流。

  “自身努力,再有政府、行业及相关企业、机构的支持,时尚产业中的中小企业未来可期。”上海时装周组委会副秘书长吕晓磊表示,疫情对时尚产业中的中小企业冲击较大,但很多品牌和设计师仍在努力自救,助力时尚产业振兴。

  时装周里,帮助青年设计师品牌发展的平台不少。作为2021春夏上海时装周的全新组成部分之一,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总站主办的2020国际传媒港首届时尚嘉年华活动,以东华大学的大学生时装秀作为开幕之作,让更多目光汇聚在“95后”青年设计师们的优秀作品上,以实际行动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今年是上海时装周连续举办的第18年。上海时装周正在推动全球时尚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在上海集聚,更为疫情下的时尚产业寻找“破”与“立”的更多可能性。

 
等了400多天,房子还是不能卖
等了400多天,房子还是不能卖

( 2020-10-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闻纵深
 
 
 
  新华社哈尔滨10月19日电(记者张骁)为把黑龙江鹤北林区的老房卖掉,王强(化名)烦恼了一年多——从2019年6月底至今,当地房屋交易已经停办400多天。

  “黑龙江省森工系统住建行政职能移交过程衔接不畅,鹤岗市鹤北林区房屋交易办理长期停滞,百姓感到非常不便。”近日,群众在“互联网+督查”平台反映的线索引起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第三督查组关注。“新华视点”记者随组赴当地明察暗访。

  房屋交易长期停办,地方称人手不够、情况不熟导致交接慢


  督查组了解到,当前,黑龙江省正推进省森工系统政府行政职能移交及办社会职能改革,鹤北林业局有限公司须将其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移交属地萝北县政府。很多群众向督查组反映,政企在房屋交易和档案管理工作移交时衔接不畅、推进缓慢,影响了正常办事。

  督查组询问萝北县工作人员,对方承认,鹤北林业局房屋交易的确停办。停办原因是“县里接收的鹤北林业局房屋档案还没有扫描完”。

  督查组发现,黑龙江省政府于2019年1月8日印发文件做出明确部署,要求全省森工政府行政职能在2019年6月底前完全剥离移交到位。但萝北县提供资料显示,该县拖了约10个月,才于2020年4月27日与鹤北林业局签订移交协议。

  此外,承接鹤北林业局有关职能后,萝北县也未按协议及时履职。该县从2020年4月28日起开展对鹤北林业局10449份房屋档案的电子化扫描工作,至今仅完成总量约1/5。萝北县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现有进度推算,全部完成预计还需要1年时间。

  移交工作为何如此耗时?萝北县多名有关负责人向督查组表示,政府承接能力有限。“目前镇上派出2名扫描档案人员,县里派去1名档案验收人员,他们对林区的房屋档案情况不熟悉,扫描机也只有1台,效率不高。”他们认为,待全部纸质档案扫成电子件后再为群众办事,可减少出现错误。

  督查组发现,尽管萝北县对外称无法办理鹤北林业局房屋交易业务,但办事记录显示该县于今年曾为人办理房屋交易业务1件。县有关负责人解释称,这是因该办事人情况比较紧急。

  鹤北并非个案,23个林业局中超七成未按要求全面移交


  鹤北林区“房屋交易难”现象是否仅为个案?督查组深入督查发现,黑龙江省森工系统住建行政职能移交整体进展不顺利。

  督查组从鹤北林业局上级单位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了解到,该单位共有23个林业局须将房屋交易职能和房产档案移交至属地政府。然而截至10月14日,仅有6个林业局完成移交。

  未完成移交的17个林业局中,通北、东京城等4个林业局为“已和地方签协议、移交中”;桦南、东方红、迎春等6个林业局为“地方同意接收、移交中”;鹤立、林口等6家林业局状态为“准备就绪、主动沟通地方,但未接收”;方正林业局仍受地方委托办理。总体看,未按省政府要求全面移交的林业局占比超过七成。

  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多名有关负责人介绍情况后,督查组发现,虽然省住建厅围绕森工系统住建行政职能移交改革工作对省内各市(地)住建系统归口单位多次发文部署,甚至于2020年5月对11个省内市(县)尽快承接房屋交易职能和房产档案管理工作发文督办,但整体工作进程与省政府要求相比严重滞后。

  移交工作迟迟不能完成的成因多样。据了解,有属地政府检查房产档案后表示回去研究接收,之后2个月没进展;有的林业局整理好了电子、纸质版房屋档案,但属地政府不主动取走,企业只能自行封存;有林业局房屋档案不规范、只能边整理边移交;有属地政府表示,现有人员配置无力接收……

  确保真移交、真承接,立即为民办理业务


  督查组认为,房屋交易事关群众切身利益。针对发现的问题,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梳理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堵点,举一反三、抓紧整改,坚决杜绝不作为、慢作为、懒政怠政问题。对工作中漠视群众利益、忽视百姓诉求的情况,要认真反思、转变作风,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

  记者了解到,督查组开展明察暗访并提出建议后,黑龙江省多个有关部门迅速给出反馈。

  黑龙江省住建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召开约谈会议,对目前未完成实际移交和承接工作的属地政府、林业局进行约谈,督促落实主体责任;对全省森工、农垦系统所属林业局、农场房产交易职能移交、房产档案管理、不动产证登记情况进行全面排查,以职能承接后是否能办理房产交易及不动产登记业务为标准,列出问题台账逐项销号整改;即刻办理业务,会同省自然资源厅制定应急工作方案,要求各属地政府承接主体按照“特事特办、一事一议、一件一办”的原则,立即受理群众房屋交易、不动产登记申请业务,确保为群众办证不停滞。最后,将逐市(县)明确房屋交易职能部门,制定房产交易职能移交标准,确保真移交、真承接并加大问责力度。

  黑龙江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快省森工系统机构改革进度,要求各市(县)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职能移交和档案移交工作,绝不因体制改革而影响不动产权交易。同时,督导萝北县政府在改革过渡期间对有办证需求的群众开辟绿色通道。

  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积极配合属地政府全面完成林区房屋交易职能和房产档案移交工作,按照属地政府的制式和时间节点要求,对房产交易信息进行再整理、再完善,在职责范围内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确保改革大局稳定。

 
北京南站“打车难”整改回头看
北京南站“打车难”整改回头看

( 2020-10-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闻纵深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记者柳王敏)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的北京南站每日运送大量旅客进出京。两年前,北京南站曾因夜间到站旅客“打车难”而成为舆论焦点,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第一督查组当年派员实地了解整改情况,发现在运力调度、协调机制方面仍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两年过去了,“打车难”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旅客出行是否满意?10月16日夜间至17日凌晨,首次受邀参加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第一督查组的全国人大代表朱惠英、全国政协委员李国华带队赴北京南站,通过明察暗访、实地体验等方式,对曾经督查发现的问题开展“回头看”。

  23点10分过后,从上海虹桥、哈尔滨西等始发站出发的列车陆续进入北京南站,一小波晚高峰来临,此时出站口大厅内的地铁播报开始提示:“现在只有4号线往北,到安和桥北”。

  在出站口大厅内,朱惠英和李国华会同督查组成员根据不同列车班次,随机询问到站旅客坐车情况,“我们学生往返北京经常要到这个站,现在比以前好多了,不仅地铁通勤时间延长,打出租车也比较容易。”一位在京读书的大学生说。

  随后,督查组成员来到西停车场地下一层G、H区,查看旅客打出租车情况。超过200米长的候车通道内,旅客排队长度不到通道的一半。督查组成员现场统计,在10分钟内有45辆车载走61人,单名旅客候车时间不超过12分钟。“效率还是不错的,出租车也比较多。”朱惠英说。

  时间接近零点,位于北广场公交停车点的免费摆渡车已坐满乘客,车旁的公交站牌显示,车辆从北广场站发车最后返回出发站,途经自新路口北、菜市口北等7个站,运营时间为23点至零点。

  “两年多来,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协调延长公交、地铁运营时间,增开公交夜班线路、高铁专线和定制公交,上线免费摆渡车,调派3家出租车公司、3家党员雷锋车队参与保点运输,保障晚间抵京旅客顺利出行。”北京市重点站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南站地区管理办公室主任贾京生向督查组表示,目前整治工作仍在进行中。

  两年前,北京南站北面的南站幸福路黑车占道揽客、漫天要价等问题,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督查组深夜实地调查发现,如今这条街道已恢复正常通行秩序。“通过开展联合执法,采取人盯车巡和车牌识别监控技术,发现黑车便迅速定位查处或加以驱离。”贾京生说。

  “我们要巩固现阶段成果,随着客流人流量逐渐恢复,稍有松懈就可能反弹,必须要长期坚持。”贾京生向督查组表示,接下来,车站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大保障力度,继续提升车站周边运力,加强停车场建设,方便更多车辆进出。

  “通过实地督查,我们看到了这两年北京南站的整改成效,感谢你们的辛勤付出,让来京旅客感受到了首都的温暖。”李国华说。

 
平台已上线依然排长队,办社保咋还兜圈
平台已上线依然排长队,办社保咋还兜圈

( 2020-10-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闻纵深
 
 
 
  新华社西宁10月19日电(记者张斌)近年来,国务院多次出台政策要求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构建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的网上政务服务体系。

  今年9月起,青海省社会保险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正式上线运行。按照设计初衷,这一平台要实现“让信息多跑路,市民少跑腿”。但不少群众却反映平台并不好用,一网难通办,不见面难办,而且圈圈弯弯也多。

  罗先生是甘肃兰州一家服装企业的财务负责人,在西宁市城东区设有门店。为了给公司一名员工补缴养老保险,他近期没少往西宁跑。

  “到大厅柜台被告知要在网上平台办,回家后发现网上根本办不了,打了20多个咨询电话始终没搞清。”兜兜转转好几圈,这让在西宁城东区市民服务中心补缴社保的罗先生彻底“蒙了圈”。

  无奈之下,他通过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诉说了自己的遭遇。

  14日9时许,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第十三督查组工作人员陪同罗先生再次前往城东区市民服务中心办理业务。在这个中心三楼大厅,企业申报窗口前排起了长队,取号后罗先生开始等待。

  督查组随机暗访发现,不少人和罗先生有类似的遭遇:

  ——系统不稳定,只能干着急。在一个名为“西宁人社网上办事注册咨询群”的500人群里,不断有人反映“登录不上”“提交不成”“刷新不了”,工作人员叮嘱再试一次,一名群众无奈地说“我试了7次了”。

  罗先生说:“网上填报时,早上试一次不行,晚上再试一次还是不行,公司员工不断催问是否已经缴纳,这真的让人头疼。”

  ——填报成功后,还得到现场催。专门为多家公司代办社保的张先生说,他在这个平台上提交了缴费基数核定申报,但是一直显示“待办理”,也没有办理时限要求。实在等不及了,他就到大厅现场来催促工作人员审核通过,这才完成了业务办理。

  ——系统欠完善,只得再跑腿。在大厅,一名企业主说,网上填报后下载的单据并没有电子印章,他只得再跑到大厅专门盖章,然后才能拿着单据办理其他业务。“看似便捷,实际上还是费事,还得跑。”这名企业主说。

  督查组在现场了解到,原本提供便利化的网上平台不但遭到诸多“吐槽”,而且现场办理业务的群众和网上没办成业务“带着疑问”前来咨询的群众叠加,将队伍排得更长。有的群众等了一上午还是没排上,只好失望而归。

  在等了3个小时后,罗先生终于在柜台办理完业务。“绕了一圈,还是回到柜台办。”他很不解,“先进化的系统为啥难享便利,反而将业务办理变得复杂?”

  督查组将暗访情况反馈至青海省和西宁市相关部门。他们表示,青海社保平台上线运行刚一个多月,系统功能确实还不够完善,业务办理人员对相关业务还不够熟悉,尚处于线上线下双轨制并行的磨合期,他们也收到很多群众的投诉和意见。同时,大厅服务管理和窗口配置、人员设置还存在疏漏,多方面原因导致群众办理业务排长队、难办理。对督查组指出的问题,相关部门表示照单全收,并立即整改。

  19日上午,督查组再次来到大厅看到,根据实际情况,企业申报窗口已经由原来的4个增加至7个,并设置有专职电话接听业务解答人员一个,大厅内排队情况缓解明显,秩序井然。大厅工作人员表示,17日和18日他们还进行了针对性的业务培训。

  青海省及西宁市相关部门负责同志表示,根据督查组指出的问题和群众反映的情况,他们还将结合现实举一反三,尽快完善社保平台,进一步提高服务效能,让群众能真真正正享受便利。

 
黄泛农区种出“工业林带” 河南商丘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见闻
黄泛农区种出“工业林带”
河南商丘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见闻

( 2020-10-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民生
 
  新华社郑州10月19日电(记者王丁、刘怀丕、张浩然)民权县的冷藏车产量占全国60%、柘城县的金刚石微粉产量占全国70%、虞城县的钢卷尺产量占全国80%以上,还有睢县的制鞋、夏邑县的纺织服装、宁陵县的化肥、永城市的食品制造……

  地处华北平原黄泛农区的河南省商丘市,是全国20个粮食产量超百亿斤地级市之一,近年来抓住产业转移等机遇,找准新型工业化道路,制造业众木成林。数据显示,商丘2019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比全国高3.1个百分点;今年1月至8月同比增长2.3%,比全国高1.9个百分点。

承接产业转移栽“新树”


  在澳柯玛民权产业园里,冷柜裁板生产线经智能化改造,集成样、切腹等多道工序于一体,效率大幅提升。“公司入驻民权获快速发展,今年虽受疫情影响,但前8个月产销量同比增长10%。”河南澳柯玛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安文说。

  民权县原本只有一家冰柜企业,近年来抓住制冷企业转移机遇招商,形成制冷产业集聚。当前,全县制冷整机装备企业47家,制冷产业所需的零部件基本实现本地全配套,冰箱冷柜年产能1800万台,占全国的十分之一。

  长期以来,商丘工业仅有农副产品加工业、采煤业等,2012年这个地处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的农业市,成为河南省支持建设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商丘市抓住历史机遇,如今形成食品制造、先进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制鞋3个千亿元级产业,以及制冷、超硬材料等10个百亿元级产业。

  记者采访发现,商丘市承接产业并非简单“平移”,多是“再造式转移”,后发优势凸显。在夏邑县恒天永安新织造有限公司的纺纱车间,自动抓棉、自动落纱、自动包装……安装15万个传感器,设备全流程自动化生产,工人骑平衡车查看生产情况。

  “纺织车间实现了白天少人、晚间无人。”该公司总经理张雅东说,公司智能织造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正努力打造全国纺织标杆企业。

完善产业链条育“丛林”


  前些年,电镀成了制约虞城县钢卷尺产业发展的瓶颈。该县投资20亿元建设表面处理生态园,不但补上产业链短板,还链接起家电、机械制造等电镀需求企业,引来中航光电、郑煤机等50多家企业入驻。

  “补链补出新产业,短板一变成优势。”生态园运营主体商丘市海博环保科技公司党委书记胡爱良说,园区设计日处理污水能力1万吨,预计将入驻100多家企业。

  钢卷尺产业补链只是一个缩影。围绕13条重点产业链,商丘市实施固链、补链、延链、强链专项行动,实现了产业无中生有、从小到大、由散到聚的重大转变。目前,该市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5个,建设产业集聚区11个。

  以采煤业和面粉加工业为代表的“黑白经济”是永城市的传统工业名片。在完善产业链中,该市依托丰富煤炭资源,煤化工、煤电铝、机械装备制造三大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全国七大煤化工基地之一;利用富硒面粉全国知名品牌优势,形成“种植—面粉—面制品—休闲食品”产业链,打造500亿元级特色食品产业集群。

  永城市的河南龙宇煤化公司主要生产甲醇、醋酸等化工产品,年产值达40亿元。该公司总经理刘品涛说:“近5年共投入科研经费3亿多元提升产业链,醋酸产品满足出口标准,公司跻身全国甲醇企业30强。”

优化营商环境沃“土壤”


  多位企业家接受采访时说,商丘工业崛起,离不开其独特优势,比如商丘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周边150公里辐射7000万人口、富余劳动力超过260万人等,但更重要的是当地政府打造出的良好营商环境。

  8年时间,制鞋量从20万双增至800万双,这是河南嘉鸿鞋业有限公司入驻睢县的亮眼成绩单。公司负责人蒲生和说:“企业家只管经营的事就行,公司发展快,得益于睢县提供了全方位、全过程、全身心的‘妈妈式’服务。”

  记者了解到,为优化营商环境,商丘市设立市委书记任主任的市委营商环境建设和绩效考评委员会,指派干部任重点企业“首席服务官”,利用智能终端设备打造“24小时不下班政府”。据介绍,该市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在《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9)》的营商环境排序中名列前茅。

  科技服务水平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体现。商丘市近三年科研投入平均增速达37.46%,还建设国家冷冻冷藏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碳纤维新材料研发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省级检测和研发中心。

  “全市聚焦企业反映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健全体制机制改善营商环境,加大对损害营商环境行为的查处力度,以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来激发市场活力。”河南省副省长、商丘市委书记王战营说。

  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7月,商丘市新登记市场主体5.57万户,同比增长20%。

 
在千年药都看见沉睡与新生
在千年药都看见沉睡与新生

( 2020-10-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民生
 
  “铃铃铃……”慢摇串铃,声音清脆悦耳,这是过去游医到来的独特信号。
 
  串铃、用来研磨中草药的铁碾、药房称量工具戥秤……在10月16日至18日举办的樟树第51届全国药材药品交易会上,一些传统制药工具引来不少参观者驻足。
 
  “药不过樟树不灵。”追溯江西省樟树市的药业发展,1800多年历史源远流长。“这些都曾是中药古法炮制不可或缺的工具,如今自动打粉机取代了铁碾,电子秤取代了戥秤,串铃早已失传,工厂已经是智能化生产。”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市场经理李灿介绍,在中药标准化生产的今天,传统工具已成为安睡在博物馆橱窗内的历史文物。
 
  不同于传统器具,一些沉睡已久的中药经典名方则正在被唤醒。
 
  在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展位,时疫用药“时疫清瘟丸”不时引来参观者咨询。公司产品经理黄超介绍,“时疫清瘟丸”这个药方在古籍《同仁堂药目》中就有记载,但一直是“沉睡药方”,直到今年才重新研发上市。
 
  “我们支持中药厂商加强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希望有越来越多沉睡的中药经典名方被唤醒。”樟树市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杨光说。
 
  如何唤醒千年瑰宝?除了传承古方、深挖典籍,中医药也正在面向未来,与现代技术深度融合,走向新生。在江西宜春中医药成果展位的一块“魔镜”前,来自长沙的罗先生正对着屏幕伸出舌头,现场体验智能问诊。这块“中医智能镜”依托大数据技术,通过对用户进行远程面诊、舌诊、问诊等,个性化诊断用户健康状况,并给出专业建议。
 
  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中医,使中医诊疗突破“望闻问切”均需面对面的限制,让中医焕发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如今,中医药正在以更好的姿态走入寻常百姓家。结合了传统中药材和西式咖啡的“草本咖啡”销售火爆,养生药膳和中药饮片走俏市场,中药老字号品牌推出的护肤品成为爆款产品……沉睡与新生之间,古老的中医药仍在释放无限可能。
 
     (记者李嘉盈、孙楠)新华社南昌10月19日电
 
“一条路一座湾”,传承金融血脉 上海静安打造国际财富管理高地
“一条路一座湾”,传承金融血脉
上海静安打造国际财富管理高地

( 2020-10-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民生
 
  本报记者桑彤、郭敬丹


  多年以前,上海龙头券商国泰君安证券,资产管理规模领先的保险资管公司平安资管,市场知名的财务公司上汽财务公司……多家重量级金融机构就已扎根上海市静安区。

  如今,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排名首次跻身全球前三之际,传承多年金融血脉的静安区正逐渐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着中国财富管理、资产管理行业的未来。

历史传承:多个“中国金融第一单”


  静安区与金融结缘已久。早在新中国成立前,这里就是“华界金融重地”,汇集了当时著名的“南三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浙江兴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北四行”(金城银行、盐业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和上海总商会。

  改革开放后,静安区成就了多个“中国金融第一单”:1984年,中国第一张股票“飞乐音响”在中国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业务部代理发行;1986年,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静安证券业务部于南京西路开业;1988年,中国第一家股份制证券金融机构——上海万国证券公司在静安区设立……

  如今,更多知名外资机构纷至沓来。全球专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华平投资,全球领先的资产管理公司——联博资管,全球最大的私人股权投资公司之一——凯雷投资等纷纷选择落户静安。

  截至2019年12月,静安区内共有持牌金融机构367家,其中证券66家、中外资银行56家,涵盖了证券、资管、期货、银行、保险、基金、财务公司等一大批优秀金融企业。

  “金融服务业已成为静安发展的重大支撑和强劲动能。”静安区区委书记于勇表示,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静安将聚焦金融服务、专业服务等重点产业,着力强化全球服务商功能,构筑发展战略制高点。

发展优势:感受“静安”的“朋友圈”


  作为上海中心城区,静安区优质载体资源丰富,高端专业服务业集聚。

  上海人流最密集、产业能级最高的中央商务区之一——南京西路,其核心区域每隔500米就有地铁站点,人流、物流、信息流交汇集中,这也是金融机构最为看中的优势之一。

  “十三五”期间,兴业太古汇、丰盛里、静安宝华中心等先后建成,形成了以兴业太古汇为首、“金三角”(梅龙镇广场、中信泰富广场、恒隆广场)为身、“金五星”(越洋广场、嘉里中心、1788国际中心、会德丰广场、东海广场)为尾的雁阵结构,为金融机构集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一条路”之外,静安区还有“一座湾”——如果把上海地图横竖对折,两线相交的中心正是静安苏河湾。早在20世纪20年代,这里就有着“华界工厂大本营”“远东第一金融贸易中心”之称。沿苏州河而行,百年历史建筑依然矗立,苏河湾地区经过多年更新与发展,正在打造历史风貌保护与高端商务相融合的金融创新拓展区,成为城市新地标。

  苏河湾的发展势头,可以用一组数字来展现:未来5年内,苏河湾区域将释放近100万平方米办公空间,包括5栋超200米的“超高天际建筑群”。以“金融DNA”为基础,未来,苏河湾剑指新一轮的全球财富策源地。

  环境之外,静安区更积极对标国际一流的理念和实践。“在静安,为全球”,是这个城区一贯的目标。

  静安区区长王华表示,静安区将以“建设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重要承载区、打造国际财富管理高地”为目标,不断提升和夯实静安金融的发展能级,打造和展现静安金融的国际化品牌,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全球资管中心建设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腾飞起点:打造国际财富管理高地


  背靠历史,坐拥优势,静安金融在上海这座国际金融中心城市有了腾飞的可能。

  今年是上海实现“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这一国家战略目标的收官之年。最新公布的英国智库Z/Yen集团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 28)排名显示,上海超越东京,首次跻身全球第三名,实现了年内排名“二连升”。

  这表明上海在完善金融要素市场、健全金融机构体系、优化金融服务功能、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金融核心功能不断得到提升。

  上海市副市长吴清希望,上海能够继续保持在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行列之中。“今年4月,我国正式取消对证券机构、期货机构的股权比例限制,第一时间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机构提交了申请,在上海注册独资机构,这体现了大家对金融国际合作、国际交流的愿望以及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上海今天实现这个目标的同时,也会开启新一轮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静安区作为上海的中心城区,理应成为发展资管业务的绝佳地,特别是南京西路沿线已形成高端金融集聚带,能从资金、机构、服务和人才方面为国内外金融机构发展资管业务提供优良的生态环境。”一位资管界人士表示,静安区应积极投身到当前资管行业国际化发展的浪潮中,成为上海全球资管中心建设的重要力量。

  静安区提出,将围绕“全球服务商计划”发展战略,加强金融开放与创新,吸引国内外知名财富管理机构落户,有效服务长三角和全国高净值人群的财富管理和代际传承需求,打响静安高端财富管理品牌,打造显示度高的国际财富管理高地。

 
从VR大会品“云”上生活
从VR大会品“云”上生活

( 2020-10-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民生
 
  19日,2020世界VR产业大会云峰会在江西南昌开幕。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本届大会采取线上为主、线下结合的云峰会形式,并首次在奥地利设立分会场。AR特效、嘉宾全息投影演讲、云会场VR直播等新场景亮相云峰会。
 
  步入大会现场,迎面扑来的科技元素让人眼前一亮。戴上VR眼镜,新疆喀纳斯湖的美景实时呈现眼前;通过VR修复技术,观众可以仔细观赏景德镇御窑昔日盛景;将中药材进行AR扫描识别,即可进行交互学习……虚拟现实技术解锁的多种应用新场景正在变成现实。
 
  在故宫博物院展台,戴上VR眼镜环顾四周,古建筑的建设过程再现眼前。故宫博物院工程师张沛沛告诉记者,经过研发推广,V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文物数字化保护领域,观众可以身临其境了解文物蕴含的传统文化。
 
  来到泰豪创意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展厅,数台VR动感单车吸引众多观众体验。戴上VR眼镜,选择不同主题骑行场景,体验者随即“出现”在户外美景中。公司产品经理罗清介绍,今年新展出的第二代VR动感单车加载了多种三维虚拟场景,最大程度还原真实骑行感受,增加骑行趣味性。
 
  虚拟现实技术带来的不仅是全新的感官体验,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进入微信小程序“麦舫找房”,小区360度无死角一览无余,指尖一滑就可以随心所欲漫游小区……在苏州美房云客软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厅,全景展示的数字化楼盘吸引众多观众驻足观看。
 
  “将楼盘样板房数字化,通过App、小程序即可看房,既满足用户近距离全方位体验房间的需求,又能避免人员聚集,VR看房应用逐渐受到市场欢迎。”公司副总裁王岳川说。
 
  记者走访发现,无论是深受年轻人喜欢的VR游戏娱乐,还是VR在教育培训、旅游商贸等领域的新应用,几乎每个展区都是观众络绎不绝,彰显了VR应用的需求潜力和市场空间。  (记者郭杰文)    新华社南昌10月19日电
 
武汉火箭产业园已具备年产20发固体运载火箭能力
武汉火箭产业园已具备年产20发固体运载火箭能力

( 2020-10-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民生
 
  新华社武汉10月19日电(记者谭元斌、胡喆)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是我国首个商业航天产业基地。目前,该基地火箭产业园已具备年产20发固体运载火箭的能力。

  记者19日从在武汉召开的第六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了解到,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基地火箭产业园一期工程已完工,卫星产业园一期工程今年底将完工,届时将具备年产100至200颗1吨以下通用卫星的能力。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总工艺师符志民在论坛上说,由该公司投资的火箭产业园、卫星产业园的产线建成后,将向广大商业航天企业开放使用。

  符志民说,高可靠、低成本、大规模进入空间能力是航天强国建设的基础支撑和重要体现。航天科工集团持续推进“无依托测试、无依托发射、无依托测控”为显著特点的新一代快舟系列固体运载火箭型谱化发展和常态化运行。

  目前,由航天科工集团研制的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已成功完成9次发射任务,创下同一发射工位和同一型号火箭发射时间间隔最短纪录。同时,航天科工集团正在攻关研发我国推力最大、运载能力最强的快舟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其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达到1吨以上。

 
火爆!进博会首设公共卫生防疫专区
火爆!进博会首设公共卫生防疫专区

( 2020-10-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民生
 
  新华社上海10月19日电(记者龚雯、周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全球防疫物资的研发创新备受关注。记者采访获悉,即将拉开帷幕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首次在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设置公共卫生防疫专区,1.2万平方米的“展中展”将集中亮相一批国际先进的公共卫生防疫产品。

  “公共卫生防疫专区最开始规划展览面积2000平方米,因为企业的热情太高,一再扩容,现在的面积是当初规划的6倍。”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进口博览会展览部总经理助理王斌杰说,目前共签约展商48家,展品包括口罩、防护服等前期防护类产品,CT、检测试剂等中期检测类产品,以及ECMO(体外膜肺氧合,俗称“人工肺”)、呼吸机等后期治疗类产品。

  首次参展进博会的美国企业雅培,一口气带来近10款防疫展品。展品中有“中国首发”的便于携带且适用于大规模检测的新冠病毒快速抗原检测试剂。该试剂供专业医护人员使用,无需额外设备,最快可在15分钟内提供检测结果,可为开展大规模社区检测提供便利。展品中还有已经被应用于院前急救、患者转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手持式血液分析仪,小巧的机身能够对血气、心脏标记物、凝血等23个项目快速检测,并在2至10分钟得出结果,如同医生的“掌上实验室”。

  作为进博会“老朋友”的瑞士企业罗氏,带来的防疫展品包括在国内广泛应用的全自动快速核酸纯化仪等诊断设备,以及一款生物免疫抑制剂托珠单抗。据悉,该药物可以降低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需机械通气(呼吸机使用)的可能性,今年3月被列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

  罗氏制药中国总裁周虹表示,进博会是跨国药企把“展品”变“商品”的绝佳展示平台,今年在疫情下进博会还能继续召开,给全球市场传递了信心。

  本土企业也十分重视进博会舞台。本届进博会上,复星医药将携手其海外合作伙伴在“Fosun Health”主展区及公共卫生防疫专区亮相多款健康科技产品。比如来自瑞典的可推拉移动的支持无创有创一体的医用呼吸机,便于患者到不同科室接受检测或治疗。此外,复星医药与德国拜恩泰科(BioNTech)合作开发的新冠病毒mRNA(信使核糖核酸)疫苗也将首次参展。

  一场疫情不仅加速了医疗器械、疫苗和药物的创新升级,也进一步激发了市场对智慧医疗的需求。

  来自英国的阿斯利康将在防疫专区展示一款创新产品——雾化防疫安全屋。据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总裁王磊介绍,该屋集多项“黑科技”为一体,屋子整体使用环保材质,配备紫外线灭菌灯,可实现二次灭菌,并通过红外感应器智能控制灭菌灯开关,供患者在独立空间开展雾化治疗,避免交叉感染。该产品已在广州部分医院进行了试点。

  来自美国的GE医疗将带来一款“中国首发”产品——虚拟临床指挥中心“妙如”。基于“云”,该解决方案将帮助临床医生更加精准地掌握和排查病情可能恶化的患者,以便更加高效地实施救治,最大限度提升重症监护室、呼吸机和负压床等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降低临床医生与患者交叉感染的风险。

  此外,GE医疗还将展示一款结合中国医院实际需求创新的“诺亚发热门诊解决方案”,它具备平战结合、5G远程、移动车载等多模态配置,可以满足疫情暴发期、疫情常态化防控期等不同公共卫生防疫时期的需求。

  “用更快捷的响应速度满足中国和全球市场的需求,彰显了我们扎根中国的坚定信心。”GE医疗中国企业品牌和传播总经理钟路音说。

 
中国制造特斯拉将出口欧洲
中国制造特斯拉将出口欧洲

( 2020-10-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民生
 
 
 
  ▲10月19日在上海市外高桥港区拍摄的准备出口欧洲的特斯拉Model 3。当日,电动汽车企业特斯拉宣布中国制造的Model 3首次出口欧洲,销往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瑞士等国家。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已于2020年10月启动整车出口业务,出口的车辆为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与供应中国市场的车型保持一致。     新华社记者王翔摄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 淮安:“小康菜谱”助农增收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
淮安:“小康菜谱”助农增收

( 2020-10-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乡村振兴
 
  新华社南京10月19日电(记者刘兆权、朱筱)一碗香软甜糯的淮安大米饭,搭配鲜嫩咸鲜的涟水捆蹄,再伴以一盘辣味适度的淮安红椒,这既是一份让百姓吃饱吃好的“淮扬菜谱”,亦是助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小康菜谱”。

  眼下正值秋收时节,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的种粮大户赵国锋正与合作社的农户们抢抓农时,在田里劳作。“今年收成不错,稻子的价格高于去年,农民的积极性也随之提高。”

  淮安区是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耕地面积110万亩,粮食种植面积及产量居淮安市前列。2004年,赵国峰创立圣玉米业有限公司,并以农机合作社为纽带,通过发展基地种植,推广优质稻种,延伸从种到销的产业链。

  赵国锋说,目前公司已具备仓储2万吨、年烘干粮食1.5万吨、生产大米5万多吨的能力。“合作社每年收购粮食3万吨左右,收购价格高于市场价格,可以带动周边农户增收300多万元。”

  “立政之本则存乎农”。近年来,淮安坚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通过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打造“淮味千年”全品类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淮安作为江苏生猪主产区之一,当地以猪肉为原料的食品种类丰富。走进位于淮安市涟水县的江苏康强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线的工人们熟练地包扎着捆蹄。捆蹄精选猪蹄膀瘦肉,用猪小肠衣捆扎,经过多道工序制作而成。“随着涟水捆蹄的品牌效应不断放大,今年公司的销售额已达4000多万元,其中线上销售增幅明显,带动了周边百余位农民就业。”该公司总经理胡新江说。

  为推动捆蹄、鸡糕等特色农产品走出去,涟水县与电商平台共建特色农产品馆,集中展示地方特色产品以及经济薄弱村、低收入村、低收入农户生产的各类农产品,并在线上同步发布产品信息,定期组织产品营销活动,着力构建扶贫增收项目产品销售平台。

  “米袋子”“肉盘子”充实,“菜篮子”也更加丰富。淮安位于我国地理南北分界线,气温和降雨适中,适合多种蔬菜生长,个大鲜红的淮安红椒就源于该市清江浦区。今年44岁的鲍家旺是当地第一批带头种植红椒的大户,如今他的红椒种植面积有3000余亩,亩均产量6000多斤,亩均收益3万多元。

  鲍家旺说:“红椒个大,辣味适中,既可生食,也适用于炒食和花色搭配,老少皆宜。”在他的家庭生态农场上,除种植春秋两季红椒外,还种有西蓝花、花菜、豇豆及草莓、火龙果等新鲜果蔬。“每份农产品的包装盒上会贴有一张合格证,只需扫描其中的二维码,就可一目了然地看到企业信息、产品详情、质检信息等内容。”

  为将分散在各地的优质农产品整合起来,淮安通过制定区域公用品牌准入标准体系和溯源机制,累计注册地理标志商标和农产品商标9800余件,引领淮安大米、淮安黑猪、盱眙龙虾等成熟型产业和食用菌、中药材、休闲农业等成长型产业提质增效,带动数十万农民增收致富。

  “十三五”以来,淮安实施农业产业类扶贫项目297个,投入财政资金约5.3亿元,2019年度产生收益约3339万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食物需求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安全健康转变。”淮安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倪建华说,下一步,淮安将全方位提升农产品的品种、品质和品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美好现实。

 
画“活”了的李家山村
画“活”了的李家山村

( 2020-10-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乡村振兴
 
10月14日,来自全国各地的画家在李家山村写生。    新华社记者赵东辉摄
 
 
这是10月14日拍摄的修建于康熙年间的土窑洞。     新华社记者王劲玉摄
 
这是10月14日拍摄的修建于1918年的传统院落。    新华社记者王劲玉摄
 
  新华社太原10月19日电(记者赵东辉、王劲玉)从碛口镇黄河古渡口出发顺着蜿蜒的山路攀爬2公里,一处山坳里的古村落豁然开朗,游客犹如落入世外桃源。艺术家吴冠中称它为“黄土高原上的布达拉宫”。历史见证了它的繁华、衰落,如今由于沿黄旅游的兴起,村子又“活”了起来。
 
  这处古村落名叫李家山村。20世纪80年代末,吴冠中受邀来到了这里,从山底拾级而上,依山而建的11层院落让他不禁感叹“这里的房子像是从山里长出来的”。从明清开始,李家山村作为黄河古渡口晋商家属生活区而存在。
 
  今天,在村子东头的小广场上,农民李月成身穿羊皮袄,头戴白毛巾,腰里别着旱烟袋,传统黄土高原的着装引得游客争相拍照,一首首山歌唱得游人心里欢喜。
 
  来自北京的画家白羽平在国庆长假之后又一次来到了李家山村,一同前来的还有国内90多名画家。山村不大,绕着坳口行走一圈能看到村子的全貌,散落在村子四处的画家们用自己的画笔把村子搬到画布上。“这里的建筑很入画,我们能感受到历史的温度。”白羽平说。
 
  在清代至民国年间,晋商有一条粮油之路,晋商将河套平原生产的粮油、皮毛、甘草等通过黄河水运运到碛口,再用骡马、骆驼驮运到晋中平原。历史的风霜剥蚀着那段辉煌又艰苦的创业之路,作为家属区,李家山村保留了对遥远时光的记忆。
 
  李海平家的房子是李家山村最年轻的,这座建于1918年的院子也是李家山村最早接待游客的地方。20多年来,李海平的身份不断地增加,向导、厨师、民宿老板、民歌手,李海平一直是村子的“活广告”,每年接待上千人也让这个庄稼汉子有了不菲的收入。
 
  由于村子封闭、生活不便,李家山村居民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搬迁到了山下的新村。“改革开放之后,住在山坳里的村民们开始陆续下山,村子最多时有超过1000人居住,但现在只有30来人。”李家山村第一书记续斌说。
 
  搬迁到山下让村民的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近年持续展开的脱贫攻坚战让这个贫困村彻底摆脱了贫困,随之而来的旅游经济让许多村民的日子变得富裕起来。
 
  70岁的李月成在去年回到旧村后花了1万元买了1头毛驴,在村子东面的广场上,他一边唱民歌,一边让游客骑毛驴体验黄土高原的“土味浪漫”。民俗表演让李月成这个失去劳动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每天也有了多则四五百、少则三五十元的收入。贫困户程玉香也回到了她那处康熙年间修建的土窑洞,靠着开民宿,程玉香仅国庆节8天假期就收入了3000多元。
 
  碛口位于吕梁山脉的西北部,自2018年以来,吕梁地区已建成了296公里的沿黄旅游公路,并把碛口古镇等多数沿黄旅游景点串联,带动沿线50个贫困村通过发展旅游关联产业脱贫致富,惠泽沿线贫困群众18万人。碛口所在的临县作为山西省最大的贫困县乘上了沿黄旅游这趟“快车”。
 
  “交通条件便利了,近些年碛口古镇每年游客都能增加10来万,去年接待了70万名游客,李家山这个古村落也被越来越多的游客发现。”碛口镇党委书记李金峰说。
 
  镇里有个《梦回碛口》的演出,说的是晋商走西口的故事。晋商那时是不带女眷的,李家山成了走西口晋商的归宿和寄托,是他们魂牵梦萦的温柔之乡。越来越多来到碛口的游客,总会来到李家山抚摸昔日晋商的情感和脆弱。
 
  趁着沿黄旅游的火热,李家山村引入了专业化运营公司,将98座传统院落逐步开发,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在保持古村原始风貌不变的前提下,让“活”了的村子变得更有生气。
 
  
 
  
 
  
 
 
“油山”喜事
“油山”喜事

( 2020-10-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乡村振兴
 
  寒露刚过,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土市镇泉塘村的油茶林里,红彤彤的油茶果压弯了枝头。熟透的油茶果绽开果皮,露出黑得发亮的油茶籽。

  一大早,61岁的程笑辉和老伴李金秀带上竹篮,推车上山。望着沉甸甸的果实,他满意地点头,“最近天气好,茶籽熟得快,正是采摘的好时候。”程笑辉种了32亩油茶,寒露时节开始采摘,油茶收入能在家庭年收入中占“半壁江山”。对这些“金宝贝”,他和老伴一直精心打理,冬闲时节会把油茶林的野生灌木和杂草清理干净,种植新油茶树时,会对品种精挑细选。“每亩油茶能产出6斤多茶油,每斤茶油能卖到85元。”程笑辉边把油茶果搬上推车,边笑着说,最近已接到10多个预订茶油的电话,预计今年茶油销售收入能有1.8万元。

  最近天气晴好,趁着好天气,泉塘村家家户户抓紧采摘、晾晒油茶果,空气中弥漫着油茶籽的清香,不时还会传来油茶果裂开的砰砰声。

  泉塘村村支书程柳青种了45亩油茶。他说,前些年政府宣传种植油茶的好处时,村民还不太愿意种。后来,党员干部带头种植,看到效益还不错,家家户户都开始种植,全村506户种了4000多亩,成为附近有名的“油茶村”。

  村里的“能人”程少良瞄准商机,办起榨油厂,还帮助村民代销茶油,生意越来越红火。眼看着榨油高峰即将来临,他准备添置2台液压式榨油机,这些天,忙着组织工人搭建钢架、扩建厂房。

  程少良说,扩建完成后,榨油机将增加到6台,每天能加工2吨油茶干果,可以满足村里及周边乡镇的加工需求,能帮助村民从卖油茶籽变成卖茶油,增加收入40%多。

  油茶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之一,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随着茶油越来越受到市场欢迎,茶油价格上升,油茶果成为群众眼中“富得流油的果实”,油茶山也成为山区群众发家致富的金山银山。金秋时节,在我国南方山丘区,像泉塘村一样的众多“油茶村”进入收获期,家家户户迎来“油山”喜事。  (记者周楠)新华社长沙电

 
稻花香里,收获如期而至
稻花香里,收获如期而至

( 2020-10-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乡村振兴
 
  新华社南昌10月19日电(记者李嘉盈、余刚)金秋时节,稻香遍野。午后阳光下,江西省安义县鼎湖镇榨下村的千亩稻田里,5台收割机来回穿梭,一派繁忙的秋收景象。

  “你看那稻苗高又壮,家家稻谷堆满仓……”稻田旁有阵阵歌声传来。

  熊雪莲和几位乡亲拿着刚刚割下的稻穗,开心地聚在一起唱歌、跳舞、拍视频,“凌代表说了,今年还会给我们发超产奖,日子有盼头!”

  乡亲们口中的凌代表是凌继河。顺着金黄的稻田向远处看去,头发花白的凌继河正弯腰查看稻谷的情况。

  2009年,在外经商多年的凌继河看到家乡越来越多农田抛荒十分心痛,返乡创办了江西绿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他立志要让荒田“活”起来,更要让农民有钱赚、有奔头。

  历经10余年发展,绿能公司从单一的水稻种植发展为集种植、加工、贸易为一体的综合农业企业,总耕地面积达22.3万亩,年产值上亿元,带动周边1万多户农民脱贫致富。2017年,凌继河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村民们都称呼他“凌代表”。

  自己就是种粮大户的凌继河,深谙耕种之道,摸索出一套全新的管理模式:把流转的土地切块交给其他种粮能手管理,确定一个基本产量,这些种粮能手每月领取5000元工资,到年底根据超额完成的产量领取“超产奖”。

  “今年天气不是很好,但现在都是科学种地了,不太担心收成。”绿能公司12大队的种粮能手熊雪莲告诉记者,国庆节后她就开始和丈夫忙起了秋收,丈夫负责开收割机、灭茬机,她负责捡拾一些剩余的稻穗。他们共同管理1800多亩稻田,平均亩产达到1000斤左右。

  “从前一对夫妻只能种七八亩田,而现在管理千亩农田不成问题。”凌继河说,得益于科学化管理、机械化耕作、规模化生产,农民不再靠天吃饭。

  伴随着隆隆机器声,金黄的稻秆一排排倒下,收割机驶过之处稻谷颗粒归仓。紧接着,3台灭茬机开进了稻田,稻秆也全部被翻耕还田,成了肥料。接下来,这片田会通过无人机播种油菜,“稻油轮作”让冬闲田也有了经济收益。

  面对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洪涝灾害等挑战,绿能公司不仅新增流转8000多亩高标准农田,还通过抢收抢种、及时排涝、工厂化育秧等方法不误农时,让农民在这个特殊之年里仍能收获满满。

  丰收不仅满了粮仓,更鼓了乡亲们的腰包。9年来,凌继河给农民发放的总奖金已超过2500万元,2019年底熊雪莲夫妇收到公司发放的超产奖金17万元。

  “今年的丰收来之不易,年底我们还要发超产奖,不会让农民吃亏。”凌继河说。

  “农村一片好风光,欢欢喜喜多安详……”夕阳温暖的余晖中,乡亲们的歌声伴着阵阵稻香,飘荡在希望的田野上。

 
黑土地上“一粒米”的“蜕变”
黑土地上“一粒米”的“蜕变”

( 2020-10-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乡村振兴
 
  新华社哈尔滨10月18日电(记者杨喆)秋收时节,黑土地上稻浪飘香。虽已夕阳西下,周厚超仍驾驶着收割机抢收水稻。周厚超是黑龙江省鹤岗市绥滨县鑫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今年,经历了疫情、台风等不利因素影响,他迎来了一个难得的丰收年。

  “今年产量、价格都不错,可以和收成最好的2013年相媲美!”周厚超说。

  52岁的周厚超种地已有30多年了,“以前种地,最看重的是产量。”周厚超说。

  在周厚超记忆里,为追求产量,他曾经不断增加化肥、农药用量,带来的是土壤板结、有机质流失,导致水稻品质不高,很难卖上好价钱……

  周厚超所在的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被誉为“中华大粮仓”。如今,“一粒米”的蜕变在这里随处发生。

  走进周厚超的合作社,院子里一群鸭子正在散步。“这是我们养的稻田鸭,春夏放养在稻田里,鸭子的粪便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也是水稻不用农药和化肥的象征。”周厚超说。

  除了300多亩鸭稻,周厚超今年还种了蟹稻和鱼稻共700多亩。“有机种植虽然产量低一些,还得人工除草,但产出的大米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每公顷能增收3000元左右。”周厚超说。

  今年,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8500万亩。

  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加速“一粒米”的“蜕变”。对于黑龙江农垦浓江农场农户温学全来说,今年种地最大的变化是用上了江水。

  投资近50亿元的青龙山灌区工程正进入田间配套工程建设的最后阶段。这一工程可引江水灌溉三江平原上的水稻,改变部分地区长久使用地下水灌溉的情况。

  “我们这儿处于第三积温带下限,由于成熟度不够,以前很多优质品种不能种,用江水灌溉,水温比较高,现在一些品种可以放心大胆种了。”作为最早一批用江水灌溉的农户之一,温学全今年放开手脚种了700亩优质水稻,每亩可增收200元左右。

  曾几何时,年复一年种地、收粮、送粮库这一循环是黑土地上许多农民的真实写照。如今,面向市场,更多人在琢磨将“一粒米”卖得更好。

  “为把好大米卖出好价钱,我们近年来每年都组织企业、合作社参加全国各地的展会,也在品牌、区域地理标识等方面下了很多功夫。”绥滨县粮食局党总支副书记李仁兴说。

 
抛荒田里“高价粮”的“诞生”
抛荒田里“高价粮”的“诞生”

( 2020-10-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乡村振兴
 
  新华社南昌电(记者范帆)最近,在江西省乐安县谷岗乡谷岗村,村里种出的稻米卖出每斤18元的消息,成为村民们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

  谷岗村位于乐安县东南部山区,这里群山环绕,树木苍翠。村民过去也种水稻,但由于田块小且分散,种植效益不高,一年辛苦劳作下来,每亩只能赚几百块钱,一些灌溉条件较差的田甚至常年撂荒。

  曾经的“抛荒田”为何能种出高价稻?背后的奥秘在于谷岗村的“好山水”。

  一次偶然的走访,江西省乐安绿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凌致远来到谷岗村,立刻被眼前的绿水青山吸引。“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站在田野上深吸一口气,连空气都是‘甜’的。”凌致远告诉记者,他专门带着一把稻田里的土送去专业机构检测,发现土壤中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可满足有机农产品的种植要求。

  “好山好水好空气同样是一种生产要素,能够让农产品实现‘溢价’。”凌致远相信,在这里种出来的水稻肯定不愁销。

  他把种植“生态稻”的想法告诉当地村民,希望他们按照生态理念种植,全程不打农药和除草剂、不施化肥。与此同时,公司会向农户提供有机肥等生产资料和技术指导,并承诺以高于常规水稻品种的价格回购。

  然而,面对新的种植理念和模式,习惯了传统种植方式的村民们心里却犯起了嘀咕:“不打除草剂就要人工除草,现在人力成本这么高,到时候亏本了怎么办?”“不施化肥,产量能有保证吗?”……

  谷岗村村支书袁淮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今年5月,他流转了110亩土地开始种植“生态稻”,水牛拉犁、镰刀收割、杀虫灯灭虫……在江西省乐安绿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派驻的技术员指导下,水稻长势喜人,今年试种就获得丰收,亩产达到900多斤。

  “传统方式种水稻虽然产量高、成本低,但是价格上不去,如今种上‘生态稻’,每亩地收益达到3000多元,效益翻了好几倍。”袁淮告诉记者,身边已经有不少村民跃跃欲试,主动向村里提出要承包土地种植“生态稻”。

  “‘生态稻’目前还没上市,但米已经被一家企业以每斤18元的价格预订,市场反响这么好,明年我们还准备扩大种植面积。”凌致远说,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人们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会越来越大,“生态稻”将越来越受欢迎。

 
三个关键词解码浙江精准扶贫路   本报记者方问禹

  在全国率先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从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到持续减缓相对贫困,农民收入连续35年领跑全国省区,今年内消除家庭年人均收入8000元以下情况……
  近日在国家扶贫日浙江主场活动上,浙江省发布精准扶贫报告和十大案例,有三个关键词勾勒出精准扶贫的浙江经验。
入市:小农大市 以工兴农
  在我国市场经济崛起历程中,浙江“块状经济”异军突起,整个村镇乃至整个县市,深耕特定产业,形成比较优势,在全国甚至全球市场中获得丰厚利润。而在扶贫工作中,浙江遵循同样的市场规律:在分工中提高效率效益,在更大市场中兑现更高价值。
  景宁畲族自治县地处浙西南山区,是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近些年,当地立足海拔600米以上的纯净无污染耕地、森林资源,打造“景宁600”品牌生态产业,并开发“畲乡十大碗”“畲乡十小碟”“畲乡十药膳”等饮食品牌。
  2019年,“景宁600”品牌农产品销售额超过6亿元,平均溢价率超过35%,直接带动1138户低收入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在浙江缙云县,以烧饼为龙头的乡愁产业,形成一场全民创业、“蚂蚁雄兵”式的县域扶贫实践。目前,“缙云烧饼”全国示范店超过890家,经营摊点7000多家,年产值达到22亿元。
协作:山呼海应 城乡联动
  错落有致的农家别墅,整洁蜿蜒的乡间小路,生机勃发的茶园苗圃,温和富足的田间农民……行走在浙江安吉县黄杜村,仿佛置身一幅典型的江南农耕图。
  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20多年来,黄杜村农民党员带领群众不懈奋斗种植安吉白茶,走出了一条以茶富农、以茶兴业的脱贫致富道路。先富起来的黄杜村,提出捐赠茶苗帮助贫困地区脱贫。
  2018年以来,安吉县陆续向贵州、湖南、四川三省五县捐赠白茶苗2200万株,2028户、666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受益。
  在浙江省精准扶贫十大案例中,有三种联动扶贫机制:机关部门与欠发达乡村的“结对帮扶”,沿海城区与偏远山区县的“山海协作”,以及跨区域、点对点的“对口帮扶”。这里既有“先富带后富”的“输血式”扶贫,更有山呼海应、城乡联动的“造血式”机制。
  浙北平原的平湖市背靠上海、面向大海,浙南山区的青田县倚靠青山、坐拥绿水。2018年以来,该两地在浙江率先开启了跨地市的“飞地抱团”精准“消薄”新模式。青田县“供土地指标、供钱投资、供人管理”,平湖市“保障落地、保障招商、保障收益”。两地在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建“平湖—青田山海协作飞地产业园”,每年可为青田县156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增收150万元。
提质:起于增收 落于“有感”
  扶贫进程中,浙江多地除了想方设法带动低收入农户直接增收,更着力为幸福生活注入更丰富的内涵,让脱贫致富、与时代同行的农民更“有感”。
  浙江衢州市常山县现有人口34万,有10余万人外出打工,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当地妇女到省城、市区当保姆。她们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常山阿姨”。
  在偏远山区,人是最大资源。常山县成立“阿姨学院”批量培训,全面提升保姆综合素养,还成立专门机构对保姆信用、品德等情况提前筛选,由政府信用背书,让雇主放心。
  衢州市“培训脱贫”模式,让低收入农户不仅脱贫增收,更收获长远事业,甚至不少农民已经变身企业主。记者了解到,目前“衢州月嫂”“常山阿姨”品牌越来越响,普通月嫂工资8000-9000元/月,“金牌月嫂”可达1.2万—1.5万元/月。
  丽水市农业农村局提供的数据,从2000年到2018年,丽水全市共异地搬迁农民10.93万户38.34万人,并在全国率先探索解危除险、小县大城、众创空间、幸福社区等四种“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县域模式。
  在丽水市庆元县,灾民安置小区同德新村、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小区同济新村、农民异地搬迁小区同心新村,安置的搬迁农民超过2万人。集聚带来红利,这里水电气、商品超市等一应俱全,山区农户跨入社区生活。
从贫困村到示范村 结对帮扶的“龙塘样本”是如何炼成的
从贫困村到示范村
结对帮扶的“龙塘样本”是如何炼成的

( 2020-10-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脱贫攻坚
 
 
▲龙塘村的山顶精品民宿“龙塘山房”。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报记者王若辰
 

 
  在贵州省雷山县群山的怀抱中,静卧着一个苗族村寨——龙塘村。近日,在难得的晴好天气中,“融创中国-友成基金会结对帮扶龙塘精准脱贫成果移交仪式暨龙塘山房民宿开业仪式”在龙塘村举行。阵阵芦笙犹如冲锋的号角声,龙塘村在融创中国两年来的结对帮扶下,不仅甩开了贫困,更向乡村振兴迈开了步伐。
 
  山大沟深的自然环境,对于龙塘,同时意味着闭塞落后、贫困缠身。脱贫攻坚战打响后,经过各方努力,龙塘2019年实现整村脱贫,人均收入达6000元。龙塘从贫困村到示范村,离不开两年前融创中国携手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在雷山县政府的支持下启动的结对帮扶精准脱贫项目。
 
  结对帮扶如何做到“精准”,并让全村“自我造血”,确保脱贫不返贫?
 
  产业优化升级,强力带动增收。融创中国积极帮助龙塘优化升级农业产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并协助龙塘打造“龙塘好物”自有农产品品牌。同时,通过消费扶贫方式,带动龙塘村合作社销售本地鱼酱酸、茶叶、玫瑰花等。绿色天然、特色浓郁的土特产销往全国,又为龙塘村合作社带来超200万元收入。
 
  打造“非遗工坊”,绣了荷包再鼓了“荷包”。刺绣和蜡染,是苗族世代相传的技艺。这些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相融合,变成了备受追捧的“时尚宝藏”,比如蜡染布艺钱包、抱枕、桌垫。随着融创中国组织的刺绣、蜡染等手工艺培训的开展,龙塘成立了绣娘团,龙塘妇女们从田间地头、外地工厂回来,拾起绣花针,做起既能创造美又能赚钱的刺绣。今年4月,龙塘又有了“非遗工坊”,并入选贵州省第一批非遗扶贫就业工坊。“非遗工坊”既是绣娘们的“工作室”,又是游客亲身体验苗族文化的重要场所。
 
  改造示范民宿,夯实文旅基础。融创中国改造的山顶精品民宿“龙塘山房”已落成开业,除了这个“旗舰版”民宿,龙塘村还支持村民自主经营农家乐、餐厅、工坊等。同时,龙塘村的景观环境亦大幅提升,为文旅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2019年底,“颜值”升级的龙塘村首次大规模庆祝传统节日“鱼冻节”,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开展“英苗计划”,以教育斩穷根。英苗培养计划是融创中国结合自身平台资源,助力城乡教育均衡化、推动贫困地区儿童发展的综合型教育扶贫扶智项目。在龙塘,融创中国通过“一进+一出+全面探访”的助学模式,让义工们“进山”,带孩子们“出山”,并持续、深入地为龙塘孩子们提供多样化、多维度的教育帮扶。
 
  2018年结对帮扶伊始,融创中国联合友成基金会便成立扶贫专项小组,并派工作队长期驻扎龙塘村。帮扶至今,龙塘已实现增收近300万元。
 
  “龙塘村经济发展水平逐年提高,农民收入显著增高,村民幸福感增高。”雷山县西江镇龙塘村村委会主任文冲称,这两年,一批年轻人被吸引回村,反哺家乡,为龙塘带来更多自内而外、可持续的发展活力。
 
  以龙塘为范本,融创中国链接自身优势产业及各方资源,打造出综合立体、长效可持续的扶贫模式。截至目前,融创中国已投入2.3亿元投入“筑梦原乡”计划,除打造“龙塘样本”外,也深度参与了重庆市中益乡、云南省广南县、陕西省延安市万庄村、云南省西双版纳红卫村等13个省份21个贫困村的脱贫攻坚,助力超过400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摘帽。
 
  “龙塘村的整村脱贫和龙塘山房的开业,对龙塘村来说是一个全新发展的起点。对融创的乡村振兴公益事业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里程碑。”融创中国总裁助理邵佳表示,未来,融创还将继续探索和建立企业深度参与、长期支持的乡村扶贫和发展新模式。
 
“小村庄”一定适合“大开发”吗   “这种糯米饭能网购吗?”记者放下筷子和空碗问。
  “不能,我们不在网上卖,想吃就得来龙塘。”村民答。
  采访中,村民盛来一碗糯米饭,让记者“尝鲜”。米饭香味四溢,软糯清甜,不用配菜就能吃下一碗。
  龙塘村,这个静卧在贵州省雷山县重峦叠翠中的小村庄,梯田如云,稻禾袅袅,稻花鱼、红米、茶叶等特产绿色天然。依托良好自然生态和融创中国的结对帮扶,龙塘村蓄势走上发展文旅之路。
  龙塘村深处群山,农产品的运输成本很高,再加上人力成本、合作社的管理成本,运出去的农产品赚不了几个钱,有时甚至裹不住成本。
  “请进来”比“走出去”更适合龙塘。这几年,路修通了,村景大幅提升,村里鼓励村民自主经营起农家乐、餐厅、工坊。
  宁静的小村庄要开嗓吆喝,变成一个热热闹闹的旅游村了吗?
  对此,村委会主任文冲有自己的看法。
  “我们希望龙塘村能成为一个‘生态活性博物馆’,旅游接待只是村民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生活的全部。村民平时该种地种地,该绣花绣花。”文冲说。
  这位苗族汉子,信奉“逆城市化”的原理。“有句话说,生活充裕的城市人需要农村自由的田地。”文冲说,“我们不打算和旅行社深度捆绑,不大搞商业化开发。全村285户,有多大接待能力,就接待多少游客。每家时不时接待几位游客,增加千八百块收入,就挺好的。”
  网球世界冠军彭帅作为融创义工联盟成员,来到龙塘村给孩子们上网球课。她让孩子们画“网球场”,结果大多数孩子画的更像是“足球场”,带两个“角”。
  “不过这些孩子都很活泼,学东西很快。”彭帅说。
  过去,村民打工都去福建、上海、广东等省份,现在去贵阳、凯里、西江的更多,离家近,更有很多妇女是边陪读边打工,陪娃读书摆在打工赚钱前面。
  教育,在村民心中的分量日益加重。以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是共识,也是行动。
  村里的年轻人也多了起来。“90后”村民文远胜,2018年告别外出打工生涯,回到家乡,现在是龙塘村合作社资金互助部负责人、农业产业部负责人。这个“负责人”的身份,让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
  “年轻人回来了好啊。村庄的发展离不开年轻人的参与和带动。”文冲看着壮小伙说。
  离龙塘村不远,有3个远近闻名的银匠村——控拜村、麻料村和乌高村,当地苗家人多以银饰加工为生,世代相袭。借助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不少村民成了“网红”,通过直播带货,既赚到了钱,又能让千年手艺传承下去。
  可龙塘村基本没有这样的“网红”。这里群山环绕,信号差,基础设施的不足制约了龙塘触达更广阔的天地。
  外界的变迁也鲜少改变龙塘这块“璞玉”。“龙塘对苗族传统庆典和各式风俗保留得比较好。”文冲说,“招龙节、鱼冻节、牯藏节,芦笙舞、宰年牛、长桌宴,苗族节日多,别有风味的活动也多。游客来了龙塘,我们会让游客感受到过年的热闹。”
  “以后会天天过年吗?”记者问。
  “游客来了,我们就像过年一样。”文冲说。     (本报记者王若辰)
村里第一个大学生,父亲去世后回乡接班斗贫魔   新华社贵阳10月19日电(记者郑明鸿)10月15日,第7个国家扶贫日到来前夕,连日的秋雨让贵州望谟县平添了几分寒意。在乐旺镇猫寨村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人员忙个不停,34岁的杨勇正坐在办公室靠里的一台电脑前,修改审核文件。
  杨勇是猫寨村当地人,10月是他到猫寨村脱贫攻坚指挥部担任执行指挥长的第7个月。今年3月15日,杨勇的父亲杨通科因患肺鳞癌去世,杨通科生前是望谟县乐旺镇林业站负责人,2013年至2015年曾在猫寨村担任驻村干部。
  父亲离世对杨勇触动很大,奔丧期间,他主动向组织申请到猫寨村参加脱贫攻坚工作。经考察,组织同意了他的申请。“父亲生前在猫寨村做了很多事,有些还没有做完,我想回家乡替父亲走完这段征程。”杨勇说。
  据杨勇介绍,1989年,杨通科被聘为乐旺镇派出所治安大队临时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因头脑灵活、工作踏实,受到各级领导赏识。1990年,在各级领导鼓励下,杨通科辞去派出所的工作,回到猫寨村带领村民植树造林。
  “那时候村里穷,县林业局和乐旺镇党委政府就免费提供树苗,我父亲负责发动群众种植。”杨勇说,在他父亲的动员下,不到两年时间,猫寨村村民就种植了一万多亩杉树,创下了当时望谟县的造林记录。
  1993年,杨通科因带领群众植树造林,被贵州省林业厅评为“五四青年先进个人”,并于同年通过招考,被分配到乐旺镇林业站工作。2013年,脱贫攻坚号角刚刚吹响,杨通科便主动请缨到猫寨村担任驻村干部。2015年,因退耕还林还草工作需要,杨通科回乐旺镇林业站工作。
  在杨勇的印象中,父亲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他对我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做好小事,亦能成大事’。”杨勇说,作为子女,他从父亲身上学到最多的是做人要诚实、正直,做事情一定要有始有终。
  今年66岁的猫寨村三组村民王邦科告诉记者,杨通科为人处世很好,在猫寨村村民中有很高的威望。在杨通科的带领下,猫寨村7个村民小组都种了杉树。“杨通科去乐旺镇林业站报到,我们是吹着唢呐、打着鼓送他去的。”王邦科说。
  今年4月1日,操办完父亲的丧事后,杨勇到猫寨村报到,开始驻村工作。虽是土生土长的猫寨村人,但长期在外上学和工作,杨勇对村里的情况所知不多。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他用时两个月,挨家挨户走访了全村369户村民。
  望谟县是贵州省9个未脱贫县之一。11月1日,望谟县即将接受贵州省2020年脱贫攻坚退出考核专项评估。杨勇告诉记者,他和同事正在开展“地毯式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保证不落一人。
  杨勇说,他是猫寨村走出去的第一个大学生,在外学习和工作的经历,让他比当地群众更了解外面的世界。“我希望尽我所能,帮助猫寨村的村民摆脱贫困,同时也替我父亲完成他未完成的事业,了却他的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