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要 闻

03版:综合新闻

04版:特别的暑期生活

就中国和尼泊尔建交65周年 习近平同班达里总统互致贺电 李克强同奥利总理互致贺电
就中国和尼泊尔建交65周年
习近平同班达里总统互致贺电
李克强同奥利总理互致贺电

( 2020-08-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8月1日电8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互致贺电,热烈庆祝两国建交65周年。
 
  习近平在贺电中指出,中尼友谊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建交65年来,两国始终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增强政治互信,深化互利合作。去年,我和班达里总统实现互访,将两国关系提升为面向发展与繁荣的世代友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国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并肩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谱写了中尼友谊新篇章。我高度重视中尼关系发展,愿同班达里总统一道努力,推动两国关系不断向前迈进,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大福祉,为地区稳定和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班达里在贺电中表示,尼中友谊源远流长,基础深厚。建交以来,两国关系显著拓展和深化。尼方欢迎中方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尼方赞赏中方采取有效措施遏制新冠肺炎疫情,衷心感谢中方为尼抗击疫情提供的宝贵支持。尼方愿同中方共同努力,全面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广泛共识,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同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尼泊尔总理奥利也互致贺电。李克强在贺电中说,今年以来,中尼双方携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增强两国互信与友谊。中方愿同尼方一道,加强各领域全方位合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两国关系不断迈上新的台阶。奥利在贺电中表示,建交以来,两国关系持续、稳定、健康向前发展。尼方感谢中方支持尼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待同中方密切合作,实现经济复苏,推动双边关系取得更大发展。
 
转动能 提质效 增活力 山东 力克时艰开新局
转动能 提质效 增活力
山东 力克时艰开新局

( 2020-08-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济南电(记者袁军宝、陈灏)生产总值二季度同比增4.6%,新登记企业同比增长14.5%,中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创下近5年新高,城镇新增就业51.8万人……这是经济大省山东交出的上半年“成绩单”。通过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山东全力落实“六稳”“六保”,坚定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在变局中拓开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稳住基本盘,单月工业增速两年最高


 
  1万辆、1.5万辆、1.8万辆……6月,中国重汽济南轻卡制造部月产量突破18000辆,连续3个月刷新月产最高纪录。今年上半年,中国重汽各类整车销售20.1万辆,同比增长27%,主要经营指标创历史新高。
 
  疫情袭来,山东经济增速一度明显下滑。但在“六稳”“六保”一系列措施的推动下,山东经济二季度出现明显回暖态势,上半年经济走出“V”形轨迹。
 
  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山东生产总值33025.8亿元,同比下降0.2%,降幅比一季度收窄5.6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当季生产总值增长4.6%,好于全国1.4个百分点。
 
  夏粮总产再创新高,限额以上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两位数增长,服务业和消费市场逐步回补,外经外贸总体稳定,亿元以上投资项目新开工2802个……山东省政府副秘书长于成河说,上半年,山东发展态势企稳向好,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
 
  工业是山东经济的“定盘星”和“稳定器”。“6月份,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创两年多来最高水平。”山东省工信厅副厅长王新生说,全省工业经济快速恢复,步入持续平稳增长发展轨道。
 
  “主要指标回升向好,反映山东省经济运行具有较强的韧性、稳定性和抗风险、抗冲击能力。”山东省统计局副局长陆万明说。
 
雪中送炭,共克时艰显实效


 
  自今年2月起,山东省落实党中央部署,接连出台政策,稳投资、稳市场主体:上半年为市场主体新增减负800亿元;发放稳岗返还资金29.5亿元、稳定就业岗位836.4万个;在地方权限内对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免除一切税费至年底……
 
  一系列“六稳”“六保”措施雪中送炭,有力推动了复工复产和供给面修复,坚定了社会各界共克时艰、迎难而上的信心。
 
  “2月份以来,我们每个月社保费用支出减少8万多元,累计已经减了40多万元,这是实打实的效益。”位于淄博张店区经济开发区的天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财务主管朱刚说,当地还帮企业采购原材料及加工设备,让公司得以较快恢复元气。
 
  同时,山东组建了1806支金融辅导队,结对辅导26530家企业。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副行长刘振海介绍,6月末,山东有贷款的市场主体同比增长47%,中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创下近5年来新高。
 
  数据显示,上半年,山东省实有市场主体达1110万户,新登记企业数同比增长14.5%;城镇新增就业51.8万人,比一季度增加32万人。
 
矢志不渝,动能转换提质效


 
  在山东聊城阳谷县的波米科技有限公司,多个大体量厂房正在加紧建设,一期预计将于10月投产。“我们的光敏性聚酰亚胺产品是制造芯片必不可少的材料,可有效替代进口。”公司总经理助理陈宝喜说。
 
  在推动经济复苏的过程中,山东省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始终紧紧牵住新旧动能转换这个“牛鼻子”,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新动能。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十强”产业,山东省加大“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力度,加快推进信息技术服务业等7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新经济增长点不断兴起壮大。
 
  5月中旬,山东省总投资约6715亿元的796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十强”产业项目440个,总投资约3710亿元。山东省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批项目投资体量大、质量高,未来有望成为山东新的增长点。
 
  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内核的山东“四新经济”,今年上半年投资增长18.2%,占比达到47.6%、同比提高6.8个百分点。
 
  山东省发改委副主任关兆泉介绍,今年上半年,山东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高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8.7%、28.7%和19.5%,新动能不断聚集、主导发展的态势正加速形成。
 
 
战疫情 稳复苏 强韧性 北京 科学应变育新机
战疫情 稳复苏 强韧性
北京 科学应变育新机

( 2020-08-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7月31日电(记者骆国骏、关桂峰、郭宇靖)重大项目加速开工;新经济逆市上扬;稳企措施确保落地……上半年,北京准确识变,科学应变,经受住疫情的严峻考验,经济发展韧性凸显。危中寻机、化危为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北京奋力推进“六稳”“六保”,推动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让百姓越来越有获得感。
 
  防疫复工双线作战,经济稳步复苏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环球主题公园建筑工地上,工人们戴着口罩有序作业,室外景点和建筑已初具雏形。目前,公园已经实现结构封顶,全面进入骑乘设备安装调试阶段。
 
  “项目得到了多方支持,在全球疫情复杂变化中得以及时有效地复工复产。”北京环球度假区总裁兼总经理苗乐文说。
 
  从协调企业复工复产的防疫物资到解决原材料需求,从打通供应链、产业链到出台一系列大力度扶持企业的政策措施……北京在防控疫情、复工复产双线作战,同步推进。
 
  疫情发生后,北京第一时间成系统、有节奏地推出政策“组合拳”。促进中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16条和新9条措施、复工复产10条措施……一条条政策“干货”将资金、项目等真金白银送达企业。
 
  “2月,研发专项补贴14万余元、房租减免20余万元,社保减免等政策也落了地,极大缓解了疫情造成的现金流压力。”北京梦之墨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柏炜说,疫情期间,公司依然逆势完成了A+轮融资。
 
  北京组建重点项目落地和投资促进工作专班,压茬推进307个市区重大项目开工,全市新开工项目699个,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成绩来之不易。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谈绪祥说,北京经受住了新发地聚集性疫情的严峻考验,经济社会秩序恢复,主要经济指标明显改善,上半年GDP下降3.2%,降幅较一季度收窄3.4个百分点。
 
新经济逆势上扬,发展韧性增强


 
  随着一台台车顶配备雷达的自动驾驶测试车辆在北京亦庄、海淀等地上路测试,智能化的交通场景正在北京加速呈现。
 
  上半年,以数字经济、新消费等为代表的新经济新动能逆势上扬,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需求催生勃发。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首都经济的重要一极。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庞江倩说,上半年,数字经济、互联网相关产业研发投入大幅增加。北京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2倍,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24.0%。
 
  在联想集团的生产车间,凭借智能排产系统,依托人工智能算法和大数据技术,排产耗时从原来的人工每天6小时缩短到1.5分钟。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说,推进生产制造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不仅保障了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而且把“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打造得更加坚实。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6月,北京出台“新基建、新场景、新消费、新开放、新服务”的“五新”政策,化危为机实现更好发展。扩大5G建站规模,2020年实现5G基站新增1.3万个;构建城市大脑应用体系;3年完成22个商圈升级……一系列目标催人奋进,为可持续发展积蓄动能。
 
保市场主体保就业,提升百姓获得感


 
  谈及上半年,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全球知名气动元件综合制造企业SMC(中国)总经理马清海语气中透露欣慰,疫情发生后,相关部门迅速组成专班解决原材料难题,使企业迅速实现满产,上半年产值实现了同比10%增长。 
 
  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经济基本面,保就业就是保民生。除了促进达产,上半年,北京市出台支持中小微企业稳岗政策,向4.2万家企业返还失业保险费26亿元,涉及433.5万人,2月至6月阶段性减免养老、失业、工伤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806.5亿元。
 
  疫情之下,北京不仅稳住了经济发展的基本盘,还继续加大力度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扩大对外开放,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增添动力。
 
  接下来,北京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如整改不合理准入限制,试点“备查制”“证照联办”,推200件“办好一件事”套餐;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制定新一轮金融业扩大开放政策,力争年底境内外上市公司总量超600家……
 
  烈日炎炎,通州区首个集中养老社区试点工程——梨园镇半壁店医养结合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将为周边老人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
 
  加大对低收入户和特困家庭的扶助,多办普惠性幼儿园……北京以“七有”“五性”(便利性、宜居性、多样性、公正性、安全性)为民生工作抓手,补短板、强弱项。上半年,在疫情下,“七有”“五性”监测评价总指数仍实现同比提高6.1个点,安全性、老有所养等10个领域指数呈明显上升态势。
 
  信心引领未来。谈绪祥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北京进一步优先稳企业、保就业,促进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建设一个更具发展韧性、充满潜力活力的城市,让老百姓在城市发展中享有更多获得感。(参与记者邰思聪)
 
驻港部队举行“八一”升国旗仪式   8月1日清晨,解放军驻香港部队在昂船洲军营举行升国旗仪式,热烈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3周年。      新华社记者李钢摄
中国维和官兵荣获联合国勋章   中国第15批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工兵分队225名官兵被授予联合国“和平荣誉勋章”,并荣获联合国和非盟联合特派团嘉奖(7月30日摄)。 新华社发
渔船出海庆开渔
渔船出海庆开渔

( 2020-08-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8月1日,福建省海域的灯光围(敷)网、张网、刺网、桁杆虾拖和笼壶作业渔船结束为期3个月的休渔期,开渔出海。在霞浦县三沙镇,近两百艘渔船起航驶离码头,开始海上捕鱼作业。 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草原有了网,手机能放羊 看呼伦贝尔大草原牧民生活变了样
草原有了网,手机能放羊
看呼伦贝尔大草原牧民生活变了样

( 2020-08-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牧民阿日斯楞和妻子特日格乐站在自家庭院中合影。 新华社记者贝赫摄
 
  现代化牧场,手机上放羊,住砖瓦房,牧民变股东……内蒙古草原牧民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正悄然发生变化。盛夏七月,记者深入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探访新型牧民的新生活。
 
牧场能监控,手机实时放牧


 
  在距离新巴尔虎左旗70公里外的牧区深处,牧民苏尼尔坐在家中惬意地欣赏网络电视,院外矗立着一个网络接收器,监控摄像头正对着草场上的牛羊,打开手机App,就能“实时放牧”。
 
  内蒙古牧区地广人稀,在苏尼尔家居住的贡诺尔嘎查,牧户之间最远相距十几公里。由于地处偏远,这里一度手机信号非常不稳定,有时接打电话都要跑到附近山头上去,宽带网络更不用提。空闲时间,农牧民除了喝酒无事可干;外出上学、务工的孩子,走了就不愿回来。
 
  2019年以来,新巴尔虎左旗与内蒙古广播电视网络集团合作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与新型智慧牧区建设项目,采取有线无线融合网的方式,确保95%以上的牧民实现网络覆盖,着力补齐牧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落后的短板。
 
  如今,孤独单调的牧区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很多像苏尼尔一样几乎“与世隔绝”的牧民看上了电视,用上了手机,还享受到远程医疗、网络购物等服务。即使在疫情期间,牧区的孩子也能上网课,一点儿没耽误学习。
 
  “我家有3300亩草场、200多只羊、20多匹马,自从装了无线网络和牧场监控系统,即使不在现场,也能随时从手机上查看牧场情况,再也不用追着羊群跑来跑去了。”苏尼尔满意地说。
 
牧场现代化,牧民也参股


 
  牧民米吉格道尔吉家的草场,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克尔伦苏木芒来嘎查,占地8000多亩,却没有一个网围栏的影子,一眼望不到边。
 
  “网围栏都拆了,以前分割成蜘蛛网一样的草场,重新整合成一片,恢复了四季轮牧。”米吉格道尔吉说。
 
  近年来,内蒙古部分牧民自发组织,拆除网围栏,把草场和牲畜入股,小范围地进行游牧。
 
  芒来嘎查便是内蒙古牧区现代化试点建设中的排头兵。2019年以来,芒来嘎查逐步拆除网围栏,整合了39万亩草场、5800多头(只)牲畜,248名牧民加入芒赉畜牧专业合作社,成了股东和社员。
 
  “现在一两个人就能放近千只羊。”米吉格道尔吉说,更大的好处是,实现了转场轮牧,有利于草原生态保护。
 
  现代化牧场的建设还解放了人力。牧民阿拉登仓曾经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后,他将自家的180只羊交给合作社统一放牧,自己靠着多种经营,去年纯收入11万元,还完了贷款,脱了贫。
 
  克尔伦苏木党支部书记韩永利表示,碎片化的草原整合了,牧民们开始以新型股份合作的方式走到一起,实现了现代畜牧业与传统草原游牧文化的有机结合。
 
蒙古包变砖瓦房,牧区富又强


 
  传统印象中,大草原上的牧民都住蒙古包。记者却在鄂温克族自治旗阿拉坦敖希特嘎查的阿日斯楞、特日格乐家看到,这对90后夫妇的婚房是170平方米独立的砖瓦房,欧式家具、开放式厨房、抽水马桶等一应俱全,如样板间般干净时尚。
 
  只有窗外一望无际的草原,才让人意识到原来这里是牧区。
 
  “现在很多年轻牧民都住这样的房子,跟城里没两样。”难以想象,眼前满脸幸福的阿日斯楞,其实是个孤儿,几年前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多亏党和政府的政策好啊!”阿日斯楞由衷地说。当初就是在国家政策的吸引下,在外打工的阿日斯楞返回牧区,参加了政府提供的牧民技术培训,发展起养牛、养马产业,年收入20多万元,不仅脱了贫,还娶了媳妇。
 
  “城里有的我们都有,城里没有的我们也有,现在的牧民生活很幸福!”阿拉坦敖希特嘎查第一书记哈斯托雅亲眼见证了牧区翻天覆地的变化。牧民家里有车、城里有房,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还通了自来水。近些年,有的牧民还会在空闲时间到外地旅游。“这就是小康生活。”哈斯托雅笑着说。
 
  草场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牧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不断改善,牧民增收渠道有效拓宽……一幅牧区美、牧业兴、牧民富的小康生活新图景,正在内蒙古大草原上铺开。
 
     (记者安路蒙、贺书琛)
 
   新华社呼和浩特8月1日电
 
“蓝色粮仓”再现“瓢舀鱼”
“蓝色粮仓”再现“瓢舀鱼”

( 2020-08-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咚!咚!咚!把饵料投进自动投食机后,温宪武敲击机身,饵料被喷撒到水面上,池塘里的鱼聚拢过来,逐食饵料,此前盘旋许久的飞鸟俯冲下来,叼起鱼儿飞向远方。
 
  今年62岁的温宪武是黑龙江省大庆市连环湖渔业有限公司名特优苗种繁育基地的一名饲养员。像这样“飞鸟叼鱼”的场景,他最近每天都能看到。
 
  这么多鸟,要叼走多少鱼?损失多大?难道没有办法赶走鸟吗?看着天空中盘旋的一群群飞鸟,记者不禁疑惑。
 
  “办法有的是,但我们不那么做,”温宪武笑着说,“这是生态好的象征。”
 
  在广袤的松嫩平原腹地上,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简称杜蒙县)被嫩江、乌裕尔河、双阳河环抱,201个大小湖泊星罗棋布,83万亩连环湖水面湖湖相连,全县水域面积达205万亩,可养鱼水面超过黑龙江省的五分之一。
 
  余霞成绮,走在杜蒙县连环湖边,宽阔的水面映衬着碧绿的水草,微风吹过,令人心旷神怡。在湖水里,61种鱼类借助天然饵料繁衍生息,与良好生态一起造就了“蓝色粮仓”。
 
  而多年前,这个“蓝色粮仓”却曾遭受生态危机。受过度放牧和风沙侵蚀等因素影响,1979年,县域内83万亩湖泊面临干涸,盐碱地增加;2002年,连环湖区渔业产量下降3000多吨,许多渔场停产。
 
  “现在,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生态,近年来我们投资近千万元,把修复、保护生态列为未来发展的首要目标。”大庆市连环湖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杜汝君说。
 
  为保护水域生态,杜蒙县已累计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完成连环湖水系、烟克湿地补水12.8亿立方米,全县水域面积增加近60万亩。
 
  “蓝色粮仓”孕育着致富梦想。“生态的优势让我们的鱼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去年产值达到7000多万元。每年我们用工费用超过100万元,其中10%是发给贫困户。”杜汝君说。
 
  杜蒙县还把传统渔业文化、蒙古族民族文化、东北乡土民俗文化及餐饮旅游文化融入休闲渔业,建成休闲渔业基地12处,开发水上捕鱼体验项目30余个,推出垂钓赛事、冬捕观光等休闲娱乐项目。
 
  杜蒙县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介绍,如今,杜蒙县每年因水、因鱼旅游人数达100万人次,餐饮企业营业收入达到2.6亿元,全县渔业总收入可实现22.1亿元。
 
  在繁育基地,投食完最后一个池塘,温宪武看着成群的大鳞鲃鱼在水面下游动。在他记忆里,小时候,“瓢舀鱼”的场景曾真实存在,而今这样的场景再次出现眼前。 (记者杨喆、杨思琪、张涛)
 
   新华社哈尔滨8月1日电
 
香港连续十一天单日新增新冠肺炎病例破百例 国家卫健委组派支援队赴港协助抗疫
香港连续十一天单日新增新冠肺炎病例破百例
国家卫健委组派支援队赴港协助抗疫

( 2020-08-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8月1日电(记者陈聪)记者1日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了解到,近期香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应香港特区政府请求,在中央统筹部署和指挥下,国家卫健委迅速组建“内地核酸检测支援队”拟近期赴香港开展工作,协助特区政府抗击疫情。

  据了解,首支“内地核酸检测支援队”由广东省卫健委从省内20余家公立医院选派约60名临床检验技术人员,其中7名“先遣队”队员将于8月2日赴香港协助开展实验室工作。“内地核酸检测支援队”队长来自广东省卫健委,曾担任广东省支援武汉医疗队总指挥,这是首批中央政府派出支持香港抗疫的内地专业队伍。国家卫健委后续将根据香港特区抗击疫情需要,随时调集内地医疗资源给予更多支持。

  同时,国家卫健委也已组建“内地方舱医院支援队”,由湖北省武汉市选派6名有方舱医院实战经验的专家,包括医院院长,以及院感、护理、建筑和设计专家,为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改建为方舱医院提供设计、运营和管理经验的技术支持。

  新华社香港8月1日电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1日下午介绍,截至1日零时,香港新增125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124例、输入性病例1例。香港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396例。

  香港单日新增确诊病例已连续第十一天超过100例。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介绍,在当天新增的本地感染病例中有45例目前找不到感染源头,有79例与此前相关感染群组有关,其中大部分为家庭或朋友聚会感染群组。特区政府此前将一位确诊病例重复计算,当日将累计确诊病例数据进行了修正。

  据香港医院管理局总行政经理何婉霞介绍,目前香港共有1858名新冠肺炎确诊病人和1名疑似病人康复出院,31人死亡;仍有1179名确诊病人留医,其中37人情况危险、44人情况严重。香港已经启用的负压病床使用率约为77%,启用的负压病房使用率约为80%。

  何婉霞表示,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社区治疗设施已于1日启用,预计当天接收20至30位病人。鲤鱼门公园度假村已于7月24日启用作社区隔离设施。这些设施将缓解公立医院压力。

 
探访香港“方舱医院”
探访香港“方舱医院”

( 2020-08-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方舱医院”病房(8月1日摄)。  新华社记者吴晓初摄
 
 
  
  新华社香港8月1日电(记者刘斐、曹槟)由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一号馆改建的“方舱医院”1日正式启用,并于中午收治了首批新冠肺炎确诊病患。这个港版“生命之舱”位于大屿山香港国际机场北面,本是举办展览与会议的大型场馆,如今却承载着香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希望。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日前表示,目前香港的疫情正处于1月以来最严峻的情况,大暴发的风险与日俱增。香港医院管理局下辖的公立医院已经不胜负荷,导致一些确诊人士未能即时入院。
 
  在此种情况下,通过“方舱医院”收治轻症患者,从而减轻医院收治负担,减少患者居家导致社区扩散的风险,便成了香港防控疫情迫切的需要。据介绍,香港“方舱医院”主要收治18岁至60岁的新冠肺炎确诊患者,而医院有限的设施则尽量供给60岁以上或严重慢性病患者使用。
 
  记者1日探访时看到,香港“方舱医院”可容纳500张病床。每位病人拥有9平方米左右的独立生活空间,内有一张床、一个储物柜、一张桌、一把椅、一盏台灯。每间均三面用隔板围住,但并不封顶,隔板上也有透明玻璃,方便观察病人情况。
 
  香港医院管理局总护士长梁明介绍说,病人可以在“方舱医院”内自由活动,但一定要戴外科口罩,而医护人员进入院内则要戴N95口罩,并佩戴防溅头罩、穿防护服。
 
  “方舱医院”外医护人员入口处设有“个人防护装备穿着区”,在里面的出口附近则设有“个人防护装备卸除区”,供医护与工作人员换防护装备,并将使用过的装备集中回收处理。
 
  为防止病毒通过空气扩散,“方舱医院”内加设了多台“流动高效空气过滤器”,以形成类似负压效果。为更高效地观测病患、避免医护人员频繁出入,院外走廊内有多部病房监察电脑,随时监测病患的血压、心率、血氧、体温等数据,这些数据可及时传入医管局临床资讯管理系统。
 
  玛丽医院高级护理主任黄淑贞介绍,这个“方舱医院”24小时都有当值的医生、护士和服务助理,分早中晚三班,很多人是香港各医院自愿报名前来的。
 
  8部轮椅、3张滑动病床、20张面朝电视的椅子……这里是病患送至“方舱医院”所接触的第一个区域——等候区。病患在这里等候进行登记,然后由医护人员对其进行X光、心电图、血液等检查,并分级收治。若情况稳定便留下接受治疗和观察,否则将转送医院治疗。
 
  港岛西医院联网感染控制主任郑智聪说,病患如连续两次深喉唾液样本检测为阴性,或者入院7天后抗体测试呈阳性,就可以出院了。在“方舱医院”的病患均享受免费检测与治疗。
 
  该“方舱医院”除设有药房、X光室、多台血压仪、样本收集箱等医疗设施外,还设有31个厕所、5个流动浴室、多个消毒洗手台及2个配有电视的公共活动区,以确保病人的基本生活。每天均有专人为病人送餐及送药。
 
  据介绍,医管局已开始研究改建亚博馆二号馆为新的“方舱医院”,以提供更多床位,并将通过加强抗体测试了解病人状况以加快病人流转,预计可将病人留院时间由3个星期减至2个星期,每日可接收120名至140名病人。
 
  在中央统筹部署和指挥下,国家卫生健康委组建的“内地方舱医院支援队”将于近期抵达香港,为亚博馆未来改建“方舱医院”提供设计、运营和管理经验的技术支持。
 
  记者步出香港“方舱医院”时,恰逢救护车运来首批病患,在这里等待他们的是康复的希望。
 
疫情下的香港街头
疫情下的香港街头

( 2020-08-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8月1日拍摄的香港铜锣湾街道上的行人。  新华社记者卢炳辉摄
 
 
  
  新华社香港8月1日电(记者王旭、苏万明、朱宇轩)清晨,骤雨初歇,维多利亚公园里,球场、器械场都已封闭,只有湿漉漉的缓跑径上几位市民戴着口罩晨练。“现在大家都很小心,出来运动的少了很多。”正在晨练的李伯说,往常年纪大的人有很多,现在基本见不到,“香港疫情上升得太快了,让人心慌”。
 
  中午大雨再度降下,中环街道上依旧是穿行的人群,商场、精品店门可罗雀,不少外佣聚集在公园凉亭下、地下通道里躲雨,还有搬运工淋着雨把一件件货物搬进大厦里。
 
  冒着大雨,货车司机雷哥把客户的行李遮上一层塑料膜,推着齐人高的小推车进了一幢居民楼。虽然时有传来出租车司机确诊的新闻,但为了维持生计,雷哥依然每日接单。“我们家有两个小孩,我妈妈都70多岁了,我不可能不接单。”
 
  雷哥说,为了保护自己和客人的安全,他在货车上安置了消毒洗手液和塑料隔帘。但身处车厢这个封闭空间里,每每听到客户一声咳嗽,雷哥都紧张不已。“我以前很喜欢和客人聊天,现在疫情这么严重,我在车上都不敢跟他们说话了。”
 
  香港第三波疫情暴发以来,到8月1日已连续11天确诊病例破百,更让香港人担忧的是新增病例中绝大多数属于本地病例,其中不少无法确定感染源头。
 
  不断紧绷的疫情正改变香港人的生活。
 
  在中环一家外资银行上班的秦女士告诉记者,从7月中旬开始,她所在的公司便实施轮班制,鼓励员工居家工作。秦女士说,在家工作免去了搭乘交通工具带来的风险,但不能在公司餐厅就餐不仅不便,也增加了生活成本。
 
  由于香港疫情出现多起餐厅感染群组,加之“限聚令”等保持社交距离措施,秦女士既不敢在餐厅堂食,也不敢点外卖,只能每日去街市或者超市购买新鲜食物。“我现在都在网上购物,运费一次得50港元,还得提前几天下单才行。”
 
  在尖沙咀,记者与准备购物的市民郑女士聊起来。她说,她所在的小区现在很流行团购,甚至可以买到新疆等地的牛羊肉,快递上门很方便。大家尽量不出门,一是出门危险,二是不给社会添乱。现在比较难受的是,锻炼的时候只能下到小区跑一圈,不像以前可以到处走。
 
  市民孙女士说,不得不出去锻炼的时候,她会选择僻静的后山亲近山水,不去人多的地方扎堆;然而孩子不能上学,现在自己一个人在家带着两个孩子,感觉有点吃力。希望疫情早日过去,好让孩子们能尽快出去玩。
 
  特区政府不断出台防疫措施,如加大核酸检测力度、扩大强制戴口罩范围、关闭公共场所、收紧社交距离等。
 
  7月31日,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宣布,原定于9月举行的香港特区第七届立法会选举推迟一年。
 
  晨练的李伯当晚看到消息,他认为取消选举“可以理解”。“老人家都不敢出门了,他们怎么投票?搞活动本身就带来聚集风险。”
 
  在弥敦道和么地道附近,一家零食店售货员王小姐正准备给进门顾客量体温。她对推迟立法会选举表示支持。“现在是特殊时期,人群聚集确实太危险,应对疫情最重要。”
 
  好消息传来,国家卫健委已组建“内地核酸检测支援队”将赴香港开展工作,协助特区政府抗击疫情。秦女士说,她的第一反应就是立刻拿起手机、给周围朋友群发信息。“毫不夸张说,我简直可以说是喜极而泣。”
 
  秦女士说,在此次疫情期间,内地防治疫情能力有目共睹,相信凭借内地的技术和经验、香港和内地医护合作,香港此次疫情一定能尽快得到控制,市民的生活也能重回正轨。
 
  对这一消息,雷哥感慨万千:“现在疫情严重,香港医院里人手都不够了。中央派人来帮助我们,我真的觉得很暖心。”
 
疫情常态化更要防控精细化
疫情常态化更要防控精细化

( 2020-08-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北京市日前宣布,调整疫情防控分区分级标准,将风险分区划定至社区(村),管控措施进一步精准到更小单元。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及时优化防控措施,更好地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这种精细化防控,能够避免“一人患病,全家吃药”的盲目和“一刀切式”的粗放,也有助于防范看似无懈可击的“全覆盖”带来的无谓消耗。
 
  此前,一些地方因为人们对新冠病毒了解有限,采取了“宁可十防九空,绝不可失防万一”的防疫策略。因为一个确诊病例,导致一个社区甚至整个行政区域都“变红”的情况时有发生。如今,更小的管控单元意味着靶向更精准,管控更精细,也说明我们有了更多底气。
 
  精细化防控,一方面需要更先进的“物防”,借助大数据等信息手段,精准锁定防疫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建立涉疫风险人员信息库,实现分区分级分类精准管控,快速有效控制疫情;另一方面,也需要更有效的“人防”,依托高效严密的组织体系,压实属地、部门、单位和个人的四方责任,使各项防控措施能畅通“传导”至神经末梢。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如何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道重要考题。尤其在北京这个人口2000万级、市场主体200万级的特大型城市,防控措施精细再精细、精准再精准,才能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也给其他地方树立标杆。
 
  北京精细化防疫,给其他地方带来了启示:一是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防控效能;二是要把精准防控体现到各个环节,抓好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地区、重点领域,根据不同区位、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部位和不同人群特点实行差异化防控。只有政府职能部门多研究问题、多想办法,民众才能少被折腾。
 
  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的战斗仍在继续,疫情防控也应“平战结合”。我们做好打局部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也科学精准实施各项防控措施,做到思想不松、策略不变、措施不减,进一步扎紧疫情防控的篱笆。
 
  战疫终有胜时,治理永不止步。日常防控工作要抓得更严、落得更细、做得更实,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将疫情防控的好经验、好做法固化下来,形成防疫长效机制。(本报评论员关桂峰)
 
乌鲁木齐新增病例下降 疫情防控形势仍复杂严峻
乌鲁木齐新增病例下降
疫情防控形势仍复杂严峻

( 2020-08-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据新华社乌鲁木齐8月1日电(记者李志浩)乌鲁木齐市疾控中心主任芮宝玲8月1日表示,7月31日乌鲁木齐市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总数较前几日出现一定程度下降,但全市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绝不能有丝毫放松,绝不能掉以轻心。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8月1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芮宝玲通报,7月31日0时至24时,乌鲁木齐市报告新增确诊病例31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8例。

  截至7月31日24时,新疆(含兵团)现有确诊病例547例(危重症5例、重症25例),其中乌鲁木齐市544例;现有无症状感染者109例,其中乌鲁木齐市107例。

 
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发表署名文章 希望美方能重回中美关系发展的正轨
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发表署名文章
希望美方能重回中美关系发展的正轨

( 2020-08-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华盛顿7月30日电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30日表示,中美关系的前途命运还是在对话合作,中方仍愿本着善意和诚意发展中美关系,希望美方能重回中美关系发展的正轨。

  崔天凯当天在美国《政治报》网站发表题为《站到历史正确一边,推动中美关系重返正轨》的署名文章。他说,1979年初,中国副总理邓小平在中美建交后不久即访美,正是在休斯敦附近的西蒙顿小镇,他观看牛仔竞技表演时戴上宽边牛仔帽,这一幕定格在历史中,成为两国友好的永久象征。

  崔天凯表示,也是在那次访问期间,双方签署互设总领馆的协议。中国将第一个驻美总领馆设在了休斯敦。此后40多年来,总领馆贴近当地,推动人民间相互了解和友谊,服务于中美地方间经贸、文化、旅游、教育、体育等领域务实合作。

  他说,就在7月21日,美国务院悍然要求中方限时关闭驻休斯敦总领馆,这一国际外交实践中罕见的举动令世人震惊。从大背景看,这只是一段时间以来美方一些人妖魔化中国、制造中美意识形态对抗的一步而已。无知、傲慢、短视甚至仇恨不能成为对外政策的基础。

  崔天凯表示,有人企图全盘否定美历届政府对华政策,但两国交往的历史应予铭记。上世纪70年代,基辛格博士秘密访华,尼克松总统和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打开中美重新交往的大门。当时尼克松总统曾说,今天我们走到一起“不是由于我们有共同的信仰,而是由于我们有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希望……我们每一方都有这样的希望,就是建立一种新的世界秩序,互有分歧但互相尊重”。

  他表示,中美两国建交基于尊重彼此不同制度,尊重彼此核心利益。此后40多年中美双边关系发展历程有顺境也有曲折,一再证明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而遵循上述原则是中美关系不断发展并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的基础。

  崔天凯强调,包括美方一些政客在内的一部分人企图在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之间搞对立,这注定不会得逞。中国共产党得到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滋养,始终以代表人民利益、赢得人民信赖为工作标准,找到的是一条最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中国政府享有中国人民广泛支持,最近哈佛大学和爱德曼公关公司的调查报告都证实了这一点。

  崔天凯说,本世纪以来,“9·11”恐怖袭击、国际金融危机、新冠肺炎疫情三场危机足以让我们明白,人类是个命运共同体,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等全球性挑战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担当。在这方面,使领馆能发挥独特作用。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驻休斯敦总领馆为双方共同应对疫情发挥了桥梁作用,这就是我们守望相助的写照。

  他指出,如果非要选边站队,中美乃至所有国家都应选择站到历史正确一边,做好自己的国家治理,并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世界需要的是团结一致,而不是加剧分裂。各国应互为伙伴而非假想敌。

  崔天凯强调,中美关系的前途命运还是在对话合作,实现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中国的对美政策没有变化。中方根据对等原则要求美方关闭驻成都总领馆,仅是对美方关闭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的正当和必要反应,符合外交惯例,也是主权国家的应有权利。

 
贡献匹配待遇,北京创新拥军优抚机制
贡献匹配待遇,北京创新拥军优抚机制

( 2020-08-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本报记者徐仁杰、吴文诩


  家门口有了退役军人服务站;专属银行卡免手续费;看电影、逛景区打折有VIP服务;烈属享受通信流量和话费优惠……从四级运行机制健全到提供优质社会化服务,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成立一年多来,大力倡导“贡献与社会待遇相匹配”理念,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分层分类提供保障,努力营造“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良好社会氛围,推动热点、难点问题在基层解决。

社区有了退役军人服务站


  春节前夕,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街道在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联络群中发布了防控增援消息,数百名社区退役军人立即响应报名,65岁的对越自卫反击战退役老兵陈斌就是其中之一。从正月初一开始,陈斌主动加入疫情防控值班,直到三月底膀胱癌手术后,他才在家中静养。陈斌说:“如今,每个社区都建了退役军人服务站,这让退役军人有找到家的感觉。国家有难,老兵们‘有战必回’。”

  机构改革带来新变化。在新成立的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指导下,2019年4月,广安门街道“老兵之家”举行了第一次全体代表大会,来自18个社区的60名老兵代表投票选举出9名理事,并成立多个活动小组。“通过入户悬挂光荣牌、走访慰问空巢老兵、邀请北大心理学教授组织心理咨询茶话会,帮助退役老军人重回军营、体验军旅生活……一次次贴心的活动,一个个小心愿的实现,社区退役军人群体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退役军人、“老兵之家”理事史跃说。

  “老兵之家”是北京依托四级退役军人服务机构提供特色服务的缩影。数据显示,北京目前在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已挂牌成立四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7005个,街道(乡镇)、社区(村)两级退役军人服务站由党组织书记兼任站长,四级体系配备专兼职人员1.8万名,四级财政共落实经费1.2亿元。

  “下一步,我们还将依托四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常态化联系服务退役军人,扎实做好沟通联系、感情联络、心理疏导、帮扶援助等工作,真正当好退役军人的贴心人。”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张珀说。

借助社会资源让退役军人享更多“待遇”


  2019年“八一”建军节当天,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方,开展“军人免费游世园”活动,通过大数据信息采集平台向驻京部队官兵和广大退役军人点对点推送免费游园信息。活动期间,北京市共有3.8万名现役和退役军人入园参观游览。

  2019年6月至今,在京14家银行联合签署拥军优抚合作协议,推出一百多项金融服务优待项目,包含VIP窗口服务、使用机场贵宾客户服务厅、跨行转账手续费、短信服务费等费用免除,同时观影、加油、商超消费也有优惠;2019年9月,三大通信运营企业北京分公司推出烈属专属通信资费项目,为持证烈属提供流量、通话时长和视频网站会员等优惠服务;2020年清明节期间,深化完善“北京烈士纪念设施电子地图”建设,在原有功能基础上创新发展,为烈士亲属、广大退役军人和市民朋友在疫情防控期间清明网上祭扫,缅怀英烈提供更加便捷服务,累计有60余万人参加网上祭扫。

  “以前信息不畅,很多企业基本不太关注退役军人群体,现在政府的退役军人部门与企业对接后,掌握到精准的客户数据,有利于设计和研发出更多的精细化产品。”邮储银行西城区支行零售金融部经理朱雅惠说。据介绍,北京市目前正不断拓宽社会力量服务资源,为退役军人特别是重点优抚对象全力打造“立体”服务网络,让其便捷享受来自方方面面的服务,实实在在感受来自全社会的尊重。

创新“贡献与待遇相匹配”分层分类保障机制


  “绝不让英雄流血又流泪”。北京明确“贡献与待遇相匹配”导向,大力构建退役军人保障新机制。烈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一至六级残疾军人、荣获平时一等功、战时二等功等重点优抚对象群体,除优抚对象普遍享受基础优待项目外,要求提供相匹配的社会荣誉和优质服务。

  针对军人“后院后代后路”保障问题,北京不断完善“双拥”工作。机构改革后,北京16个区均设立双拥工作专门机构,在全国率先实现双拥专门机构、专职人员“全覆盖”。去年以来,北京依托社会力量举办随军家属进入教育行业就业试点,组织专场招聘会60余场次,提供岗位5300多个,全年3600多名军人子女享受入学优待,办理随军家属进京3300余人。

  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苗立峰表示,未来北京还将扩大社会力量参与拥军优抚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及时梳理在优先优惠服务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持续加大退役军人服务资源投入与保障力度,不断完善合作长效机制。

 
“隐秘”的拥军航线
“隐秘”的拥军航线

( 2020-08-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7月16日,“泰叔”钱均堂(左)和“拥军船”负责人在前往苏山岛的船上。新华社记者王凯摄
 
 
  
  据新华社济南8月1日电(记者栗建昌、潘林青、王阳、张力元)“八一”前夕,山东省荣成市院夼村码头,巨大的马达轰鸣声划破了清晨的宁静。“拥军船”收锚、起航,向着6.8海里外北部战区某部驻扎的苏山岛,破浪前行。
 
  这是一条连最精准的海图都找不到的“隐秘”拥军航线。为报答解放军的救命恩情,院夼人从1960年起就拿出最好的船、选出最有经验的船长,义务为驻岛部队运送物资、接送官兵及家属,累计航程已达20余万公里。
 
一条拥军航线 五代船长“接力”


 
  “‘泰叔’来啦!”苏山岛码头,“拥军船”刚一靠岸,等候多时的士兵们热情问候,向来客献上独有的“登岛礼”。
 
  “泰叔”名叫钱均堂,今年62岁,2005年至2019年担任“拥军船”船长。因小名叫福泰,驻岛官兵不论长幼,都亲切地叫他“泰叔”。
 
  苏山岛是一座无居民、无淡水、无耕地、无航班的“四无”小岛。虽然部队会定期派登陆艇运送补给,但登陆艇母港距离苏山岛较远,往返一趟既费时又费钱,官兵们遇到急事、疾病更为不便。
 
  “部队要将几百元的蔬菜送上岛,可能要花费不菲的燃油费,不如用我们村的船方便。”院夼村村委会主任王行敏说,“‘拥军船’的费用由院夼村承担,但调度归驻岛部队。只要他们有需求,‘拥军船’随叫随到。”2019年7月,院夼村投资近140万元,购置了第五代“拥军船”,配备了GPS和北斗双导航系统,运输能力达55吨,是第四代“拥军船”的10多倍,还能抗8级风浪。
 
  王行敏说,从舢板船、桷篷船、机动舢板船、大马力舢板船,到目前的现代化养殖看护船,“拥军船”更迭到5代,更换了5任船长,不变的却是满载的“鱼水深情”。过去15年间,钱均堂几乎天天奔波在这条“隐秘”航线上。需要运送物资了、战士要出岛了、家属来探亲了,他们都会第一时间给“泰叔”打电话,“有困难,找‘泰叔’”成为驻岛官兵的“口头禅”。
 
  小到新鲜蔬菜、防疫用品,大到光伏电板、建材机械,“拥军船”带来的物资改变着驻岛官兵们的生活,更在小岛与陆地之间搭起了一座“连心桥”。
 
  如今,在第五代“拥军船”崭新的驾驶舱里,开了一辈子木船的“泰叔”有些无所适从。因不熟悉现代化驾驶系统,“泰叔”已经不是掌舵的船长,而是“降级”成了船员。“虽然‘降级’了,但看到‘拥军船’跑得更快、更安全了,我打心眼里高兴。”钱均堂说。
 
  同舟共济一甲子。“拥军船”平均每年往返300多个航次,累计航程已达20余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5周多,截至目前迎来送往了驻岛官兵及家属10余万人次,运送各类物资难以计数。
 
始于救命恩情 结下不解之缘


 
  “拥军船”的首航,源于救命恩情。
 
  1960年4月,院夼村村民王道伦和王义宽驾驶渔船,在海上遇险。没有灯塔,也没有避险之处,狂风巨浪肆虐,他俩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就在绝望之时,他们隐约中听到锣鼓声——原来就在上个月,原本荒无人烟的苏山岛进驻了首批解放军,两人的求救声被巡逻战士听见。随后,十几名战士火速增援,每人手持一面锣鼓狠敲猛打,用“土办法”为他俩指明了航向。
 
  最原始的导航方式,救了两名渔民的生命。当晚,王义宽又发起高烧,战士们轮流守护,给他喂饭、喂药,直到他康复离岛。当年,驻岛官兵又陆续救助了7名遇险渔民。救命恩情,永生不忘。登岛致谢时,村民们发现,岛上自然条件十分恶劣,补给物资也经常无法及时送达。“哪能让守岛的解放军缺吃少穿?渔家人最拿手的就是开船!”不善言辞的渔民,把救命恩情刻在了心上。
 
  “我们拿出了村里最好的船,选拔出了最有经验的‘船老大’,为驻岛官兵无偿提供帮助。前两任‘拥军船’船长就是被搭救的王道伦和王义宽。”院夼村党委书记王国明说。
 
  “只要岛上有需要,‘拥军船’随叫随到。”这句看似简单的承诺,在无数次惊涛骇浪中重若千钧。60年来,“拥军船”有呼必应,仅有记录的深夜接送突发疾病官兵及亲属离岛就医,就超过50次。
 
  2015年,士官邵向伟不慎被石子打伤右眼,血流不止,急需下岛治疗。一个电话打过去,“泰叔”二话不说,扔下手里的活计就驾船急驶而来。“如果没有‘拥军船’和‘泰叔’,我的眼睛就瞎了。”邵向伟说。
 
  一代代驻岛官兵,也从未忘记院夼人的深情厚谊,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回报朴实的村民。“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精神生活匮乏,部队经常到村里给大伙儿放电影。现在来看不算啥,但当时可是一件很奢侈的事,部队一来比过年都热闹。”院夼村原党委书记王巍岩回忆说,现在老一辈提起这事,还会激动地抹眼泪。
 
军民鱼水深情 代代都要传承


 
  改革开放后,院夼村依靠远洋捕捞、海产品养殖和精深加工富了起来,如今村集体年收入约3亿元。“富了海边人,不忘戍边人。富了海岛人,不忘守岛人。”王巍岩说,“虽然时间的流逝让拥军形式有了改变,但优良的拥军传统始终未变。”
 
  在院夼村,有个“规矩”从20世纪80年代延续至今:驻岛官兵及探亲家属,凡是在村中用餐、住宿、通信、问诊、用车,一律优先并免费。近几年,院夼村投入400余万元修建了专门的“拥军码头”,可供部队多种型号的舰艇停靠;部队的相关设施要途经海带养殖区,院夼村仅用5天就将200亩筏架设施全部清理,直接损失近800万元,村民没有一句怨言。
 
  军民鱼水情,代代要传承。前些天,院夼村村民王进考的“亲戚”任振岭带着家人,又来他家串门了。任振岭曾在苏山岛驻扎,爱人和孩子从1990年起就经常住在王进考家,最长的一次住了70多天。“我们两家现在经常走动,比亲戚还要亲,儿孙辈关系都很好。每隔两三个月就得见一次,不见想得慌。”王进考说。
 
  “泰叔”钱均堂的手机通讯录里,大多数手机号码都是历任驻岛官兵的。他告诉记者,小女儿出嫁,前几任驻岛部队主官都送上了祝福;他肺出血在威海市住院,部队官兵轮番探望,病房中经常围满了人。
 
  “新兵入伍‘第一课’,是坐‘拥军船’上岛;老兵退伍‘最后一课’,是坐‘拥军船’下岛。”驻岛某连指导员张博说,院夼村六十年如一日爱军拥军,让历任守岛官兵备受教育、倍感温暖。
 
  兵民是胜利之本。荣成市委书记包希安说,坚如磐石的军民关系,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山东向来有拥军光荣传统,从战争年代的胶东乳娘、沂蒙红嫂、支前小推车,再到如今院夼“拥军船”,都是传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的典型代表。
 
  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拥军船”再次鸣笛起航,就如同60年前首航一样,不惧风雨、无畏骇浪……
 
安置点里的退伍军人志愿者
安置点里的退伍军人志愿者

( 2020-08-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7月28日,在肥东县长临河中学安置点,周平平(左一)和母亲牛和云(左二)给安置点的居民送午饭。
 
  今年22岁的周平平是一名退伍军人,目前是大三在读学生,家住安徽省肥东县长临河镇。受近期强降雨影响,长临河镇附近多个村庄受灾,镇上的长临河中学作为安置点接纳了290多名转移安置的村民。放暑假在家的周平平得知情况后,主动联系当地政府,和自己的妈妈牛和云一起来到安置点担任志愿者。
 
  在安置点,母女俩和其他志愿者一起,每天从上午八点工作到下午六点,参与搬运救灾物资、日常公共区域消毒、发放盒饭、检测体温等各项工作,还陪同安置点里的孩子一起玩耍,辅导他们写作业。周平平说:“我是党员,也是退伍军人,这时候有责任为家乡出一份力。而且能和妈妈一起搭档工作,感觉很开心。”母女俩齐上阵,成了安置点里一道特别的风景。
 
    新华社记者刘军喜摄
 
从“军转干部”到“创业先锋”
从“军转干部”到“创业先锋”

( 2020-08-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本报记者李晓玲


  入伍从军、转业从警、辞职创业,历经二十多年人生起伏,新媒体平台“深圳全接触”创始人、深圳市退役军人红星志愿服务队队长朱贵彩获颁2020年度“深圳最美退役军人”奖牌和证书。

  1994年,19岁的朱贵彩参军入伍。军旅生涯10余年间,他创作了多篇军旅小说,出版了多部文学作品。2007年,朱贵彩退役转业成为一名特区人民警察。他在小小的警务室里创立“110微博”账号,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为民服务,很快成为拥有500万粉丝的知名“微博警官”。

  2013年,已经38岁的朱贵彩毅然脱下警服,开启中年创业之旅。首次创业很快失败,但朱贵彩并没有放弃,他对自己说:“咱是当过兵的人,跌倒了也要保持冲锋姿态。”

  二次创业,朱贵彩成立了深圳热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新媒体平台“深圳全接触”人气很旺。为了帮助退役军人就业,朱贵彩敞开大门接纳退役军人,为退役军人提供就业机会和发展平台。2019年3月,在深圳市龙岗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指导下,朱贵彩的拥军优属小程序“军人优选”上线。“军人优选”开辟有购物、美食、休闲、亲子和创业五个板块,吸引了天虹、海尔、百果园等180多个知名品牌入驻,目前有线下消费门店800余家,4万多用户,成为知名拥军优属平台。

  深圳市龙岗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康爱民说,这个平台为军人及军属带来的优惠福利,体现了“一人当兵、全家光荣”的理念,是对军人及军属群体的认可和尊重。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朱贵彩积极协助当地筹建退役军人红星志愿服务队。在他的示范带领下,深圳市数千名退役军人第一时间投入到高速公路卡点、社区等地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服务群众近百万人次。虽然已经离开部队多年,但朱贵彩认为自己“永远是一名军人”,始终保持着军人本色,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退役军人的使命与担当。

 
一位退役军人的互联网卖菜心得
一位退役军人的互联网卖菜心得

( 2020-08-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本报记者杨金志、何欣荣、黄安琪


  “叮咚买菜”创始人梁昌霖身上有很多标签:退役军人、程序员、创业者……现在,他又多了一个爱好:研究农业。近一半上班时间里,他奔波于田间地头,案头上常年摆放着《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养殖技术大全》等书。

  “不喜欢走捷径,就是踏踏实实把‘卖菜’这件小事做好。”从部队退役后,梁昌霖连续创业数次,最后执着地选择在“菜篮子”上下功夫,运用互联网技术“让美好的食材像自来水一样触手可得、普惠万众”。

“唯一不卖面膜的生鲜平台”


  “叮咚,你的菜来了。”今年疫情期间,很多城市的菜场一度关闭,“叮咚买菜”配送小哥的敲门声成为很多人最期待的声音之一。

  看上去,“叮咚买菜”的走红是由于疫情暴发,赶上了生鲜平台的风口。而实际上,从2017年成立开始,叮咚买菜一直坚持实战演练,直到风口找上自己的那一天。“如果将生鲜电商的竞争比作冰山,海平面上看到的是规模,海平面下看不到的是组织能力、供应链能力和数据算法能力。”梁昌霖说。

  “叮咚买菜”采用的是一种叫前置仓的卖菜模式。所谓前置仓,是指在离消费者最近的地方建立仓库,辐射周边1至3公里的区域,再根据大数据预测需求,由总仓配送菜品至前置仓,用户手机下单后29分钟内送货到家。

  “在部队服役时,踢正步、走直道是最基本的要求。出来做企业,这个习惯依然根深蒂固。”梁昌霖说,很多生鲜电商,用户一多就想搭售毛利率更高的商品品类,而叮咚一直老老实实做“卖菜”这件小事。“开个玩笑,我们可能是唯一一家不卖面膜的生鲜平台。”

  专注一个领域“火力全开”,让“叮咚买菜”顺利拿下一个又一个城市,版图从长三角向京津冀、珠三角扩展。今年疫情期间,“叮咚买菜”单月收入突破12亿元,全年营收目标指向200亿元。一旦达成,叮咚将成为全国最大生鲜平台之一。

打造配送“铁军” 小哥单月送出3卡车货量


  黝黑的面庞,风一般走路速度,90后配送员刘庆是“叮咚买菜”上海松江九泾站的“单王”。今年2月,他骑着电瓶车,一个人送出了13.61吨的生鲜,相当于3卡车的重量。

  “这边分拣员把生鲜装好,那边我按照后台智能线路规划,一次能送9到10单,只用不到50分钟,我们像团队一样作战。”刘庆臂膀上一枚“铁军”标志格外醒目。

  走进“叮咚买菜”位于上海张江的总部,除了此起彼伏的键盘声,还能感受到一股军营的铁血气息。

  执行力——随着“叮咚买菜”在全国扩张,目前平台旗下骑手已近3万人。“我们提出过年不打烊,靠的就是执行力。”梁昌霖说,近3万人的骑手队伍都是自己招聘、自己培训、自己管理。

  像军人一样的执行力和互联网需要的创新力并不矛盾。“前线像军队,总部像乐队,大家可以充分碰撞思想,达到互相补充、相得益彰的效果。”梁昌霖认为,“军人身上的艰苦奋斗劲儿正是互联网公司所需要的。”

  耿直劲——互联网是一个营销术花样迭出的江湖,一开始涉足电商,“叮咚买菜”也和一家第三方平台合作,玩过“满49元减25元”的促销,后来就撤出了。

  梁昌霖说,现在“叮咚买菜”内部提倡“全程无亮点”,抵制那些技巧性的东西。“路遥知马力,时间长了用户自然能感知到。”

  凝聚度——高高壮壮的朱传银之前在武警部队服役,现在是“叮咚买菜”上海共康区域的负责人,管理17个站点、420名员工。像他这样担任管理人员的退役军人,在“叮咚买菜”有470多名。朱传银说:“我现在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巡站,和站长谈心、和员工谈心,听他们的各种吐槽,帮着解决问题。像部队里的思想工作一样,把大家凝聚在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奋斗。”

为不确定性的农业注入确定性


  正值盛夏,西瓜大卖。有用户留言:“叮咚上的南汇8424,是今年买到的最好吃的西瓜之一。”

  梁昌霖说:“西瓜这种水果,摘早了显生,摘晚了太熟,口感都不好。运用数字化能力,‘叮咚买菜’整合线上线下供应链,使得西瓜从摘下来到送上用户餐桌,不超过两天,口感刚刚好。”

  每一种生鲜背后,都是漫长复杂的产业链、供应链。从田头到餐桌,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不确定性。人们常说“农业靠天吃饭”,难就难在这里。“不能一提到生鲜电商,就是零售思维。生鲜电商表面看是消费互联网,本质是产业互联网,背后涉及一系列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制定和供应链整合。做好这些,才能在不确定性中实现三个确定:品类确定、品质确定、送达时间确定。”梁昌霖认为。

  改造上游,赋能农业,“让农民有好收入、市民有好菜品”,这是梁昌霖的情结,也是“叮咚买菜”的使命。

  从河南南阳的生猪养殖场到广东阳江的基围虾基地,从海南的小香蕉到宁夏的有机蔬菜,“叮咚买菜”有一个专业的产品团队在全国各地蹲守。从种子、农残到土壤,“叮咚买菜”成立了研究院助力标准制定。

  上海,全国最大消费城市和新零售“试验田”。从部队退役来上海,从张江高科地铁站走出来的那一刻,梁昌霖就决定留在这里。他相信,在生鲜事业这片战场上,只要坚定目标、并肩作战,一定能够取得最终胜利。

 
淮河防汛一线的“暑期蓝” 安徽阜阳:志愿服务队伍积极投身抗洪抢险
淮河防汛一线的“暑期蓝”
安徽阜阳:志愿服务队伍积极投身抗洪抢险

( 2020-08-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特别的暑期生活
 
  新华社合肥7月31日电(记者刘方强、程士华)民间救援队奔赴一线、两兄弟巡堤抢险、大学生搬运物资……安徽省阜阳市沿淮四个行蓄洪区启用前后,在当地党委政府号召下,志愿服务队伍积极投身淮河防汛一线,以实际行动践行志愿服务精神。

  7月以来,淮河王家坝闸水位持续上涨,受到各方关注。各路抗洪抢险救援力量纷纷赶来,王家坝闸周边车流量比平时增加了好几倍。为保证救援车辆能第一时间通过,不少身着蓝色制服、头戴蓝色头盔的志愿者,每天早上7点就来到这里,协助交警维持秩序。

  “车多、人多,容易造成交通堵塞,我们组织了38名队员在这里值守。”安徽省阜南蓝天救援队负责人耿蕊说。

  临近中午,队员们各自领到了方便面,打开车载热水器,不少队员还没来得及吃完,就一手端着泡面,一手为过往车辆指引方向。

  7月20日8时32分,“千里淮河第一闸”王家坝闸开闸泄洪,滚滚淮河水流向蒙洼蓄洪区,一座座庄台变为“孤岛”。

  天上下着雨,眼前一片汪洋。蓝天救援队队员王丽的头发、衣服都被打湿。她和队友们用橡皮艇运送村民,不断往返于庄台和大堤之间。有的村民抢收农作物来不及撤退,有的村民去集镇买东西无法回家,有的村民生病需要去医院看急诊等,蓝天救援队随叫随到。

  阜南蓝天救援队是一支公益性民间救援力量,在自然灾害和疫情期间,协助政府开展搜救、信息排查、医疗救助等工作,成员包括当地公务员、医生、个体工商户等。

  “水域救援很危险,需要一定的专业性,我们都经过专业培训,而且有丰富的救援经验。”王丽说,王家坝闸启用的前一晚,他们彻夜未眠,一直处于待命状态。

  除了专业的救援队,阜阳当地不少普通群众也闻“汛”而动,奔赴抗洪第一线。

  20岁的海子城是一名大学生,看到共青团阜南县委招募志愿者,他第一时间报了名。哥哥海子洋是一名武警战士,回来休假时赶上王家坝闸泄洪,也毫不犹豫地报名加入突击队。他说:“我在部队有过抢险的经历,保护家园,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大堤上,两兄弟每晚都忙到11点多,然后共骑一辆电动车,回五公里外的家。“累肯定累,但还是要坚持。”海子城说,“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在朋友圈里给我点赞,我觉得挺光荣。”

  近期,阜阳市文明办发出防汛救灾志愿服务倡议书,号召志愿服务组织、广大志愿者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向广大受灾群众伸出援手。到目前为止,全市约5万名党员志愿者、19万名文明实践志愿者、1600家注册志愿服务组织奋战在抗洪一线。

  “50箱方便面、50箱火腿肠,数量正好。”刚干完队里安排的堤坝排险工作,史一诺又去帮队员搬运并清点刚运达的救灾物资。

  史一诺从小就生活在蒙洼蓄洪区,今年19岁,是安徽财经大学的一名大二学生。暑期放假在家,她跟随父亲加入了阜南义工队伍。防汛排险、盘点物资……无论晴天还是下雨,瘦弱的她干起活来毫不含糊。

  “现在正是需要人的时候,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是应该的。”史一诺说,“在防汛救灾志愿服务中,我们不仅帮助了别人,也成就了自己。”

 
安置点上的孩子们
安置点上的孩子们

( 2020-08-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特别的暑期生活
 
  “家没了,冰箱里的冰棍也没了。不过现在住在这儿也挺好玩的,很多老师陪我们玩,也挺开心的。”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中坪镇建设村三年级学生胡万通说。不久前,一场山体滑坡损毁了他家的房屋,目前他和家人住在当地的一处临时安置点。

  入汛以来,贵州多地遭遇强降雨后,发生山体滑坡。从7月8日至今,中坪镇已经发生两起山体滑坡,由于监测和转移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转移出的部分村民,居住在这处临时安置点。

  这是一所即将完工的学校,站在学校操场上可以看到不远处大片被山体滑坡冲击损毁的房屋。据当地工作人员介绍,安置点内住着中坪镇4个地质灾害点的30余户村民。二楼的教室改为宿舍,一楼则是仓库和供孩子们使用的教室。

  目前,安置点内还有30多名学龄儿童。正值暑期,当地部分学校组织教师和志愿者发挥所长,为安置点的孩子们开展丰富多彩的夏令营活动。

  “活动是从7月13日开始的,目前已经开展半个多月了。我们从黔西县一小、二小、三小抽调有爱心、业务能力强的老师,轮流过来上课,学生们都很喜欢。”黔西县第一小学校长朱才利告诉记者,夏令营里的课程包括音乐、绘画、书法等。

  下午3点,记者来到夏令营教室,老师们正组织孩子们进行“破冰游戏”。趣味拼图、比赛吹气球、找凳子,一个个游戏让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胡万通比较调皮,却对老师们充满了好感。他把记者也当成了老师,一直缠着不让走。在游戏中,胡万通率先完成任务,在老师的带领下,还乖乖地为身边的小伙伴加油鼓劲。

  教室里的两面墙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其中一面墙挂满了孩子们这段时间以来美术课上画的水彩画;另一面则是安置点内老师们为孩子们设置的心愿墙,墙上写满了孩子们的童言童语以及心里最真切的希望:“希望滑坡能早日结束”“长大后,我要当太空人”“我想读书”……

  谈及这次活动的初衷,朱才利说:“刚来到安置点,我们看到孩子们有的玩手机,有的在打闹,非常混乱,家长们也表示,目前最担心的就是孩子们的管理问题。因此我们决定举办这次活动,让孩子们能够在快乐玩耍中陶冶情操。”

  黔西县第三小学教师聂尧霞已经是第4次到安置点轮岗了。在第一次结束上课要离开时,30多名孩子将她“团团围住”,不让她走,这让她十分感动,当即答应孩子们还会再来。“当我看到孩子们一张张稚嫩的小脸洋溢着灿烂笑容的时候,我就想着一定要和他们一起走出困境,迎接灾后的重建。”聂尧霞说。(记者杨欣、吴斯洋)新华社贵阳7月31日电

 
两人·三餐·四季 大瑶山里的夫妻护林员
两人·三餐·四季
大瑶山里的夫妻护林员

( 2020-08-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特别的暑期生活
 
  新华社南宁7月31日电(记者周华、曹祎铭、崔博文)起床洗漱、准备干粮。早上8时,瑶族夫妻护林员黄通甫和黄日秀吃过简单的早饭,穿上工服,背起巡山设备和干粮,走向雾气笼罩的大山。

  48岁的黄通甫是广西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滩河保护站龙道山护林点的一名护林员,至今已在这个岗位上坚守了14年。2017年,与他同龄的妻子黄日秀也加入守护大瑶山的队伍当中,成为保护区内唯一的女护林员。

  排查火灾隐患,宣传护林知识,监测林区动植物,登记巡山情况……这对夫妻负责6条线路的巡山护林工作,一天走1条线路,最长的线路来回走完需要近7个小时。

  盛夏时节,热浪袭人。黄通甫和黄日秀钻进半人多高的茅草丛里,边走边除草,艰难地朝山中行进。

  汗流浃背是黄通甫夫妇巡山时的常态。“这个季节,经常是走一会儿浑身就湿透了,像被雨淋了一样。”黄日秀说。她的头发早已被汗水打湿,脸上挂着豆大的汗珠。

  山林中常有野猪、豹猫、蛇等野生动物出没,给护林员的工作增添了危险。多年的巡山经验使他们夫妻二人对多种野生动物的领地了如指掌,哪片林子有蛇,哪片林子有豹猫活动,他们脑海中都有一张区域地图。

  走累了,夫妻俩便用山泉水洗脸,吃一口随身带的干粮,坐在树荫下小憩一会儿,然后起身继续巡山。

  通往一处防火楼的山路没有台阶,都是泥路,走起来十分困难,除了护林员外常年无人行走。山路越来越陡,有些路段狭窄到只够下一只脚,雨后行走容易打滑摔跤,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滚下山。

  除了工作环境的恶劣,夫妻二人还要忍受巡山的单调和生活的寂寞。龙道山护林点海拔1200多米,管护面积2.5万多亩。护林点周围人烟稀少、通信信号差,与外界的联络经常要靠卫星电话。

  傍晚时分,走在巡山回来的路上,黄通甫给妻子唱起了山歌,这是护林员夫妻排遣寂寞的一种方式。

  回到护林点,一口小池塘、一块小菜园、一个防火瞭望台、两座房子,便是黄通甫夫妻二人的“家”。两人、三餐、四季,巡山护林的这些年,黄通甫夫妇与大山为伍,与森林为伴,吃住在深山站房,与家人聚少离多。任由风吹日晒雨淋,夫妻俩始终坚守岗位,携手在茫茫林海中穿行,用脚步丈量山岭,默默守护这片绿水青山。

  近年来,随着森林管护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群众生态文明意识不断增强,保护区内的珍稀动植物数量多了起来。这些变化夫妻俩看在眼里,甜在心里。

  “守山护林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虽然艰苦,但我们无怨无悔。”黄通甫说。

 
汗珠滴落起高桥
汗珠滴落起高桥

( 2020-08-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特别的暑期生活
 
  上午11点,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环城高速公路峰林特大桥建设工地,地表温度近40摄氏度,施工人员尚赵军和张正文正忙碌着,汗珠不时从他们的脸颊滴落,在桥面上形成一个个小水印。

  7月底,火辣辣的太阳照得人头皮发麻。由于天气太热,缆索吊承重绳上涂抹的润滑油融化后往下掉,在桥面上形成一个个黑乎乎的斑点。落到衣服上,就是一团黑色,洗都洗不掉。

  “从大桥动工至今,我已经在这个工地干了1年多。”尚赵军是四川南充人,记者7月28日来到工地时,他和工友正忙着将钢管架上的扣件卸下来。再有一周,待浇筑索塔和扫尾工作完成后,他将赶赴下一个工地。

  尚赵军是一名“老工地”。由于长期露天作业,他的皮肤被晒得红里发黑。尚赵军身后,是他和工友1年多来的劳动成果:深入地下数十米的塔基,还有耸立在峡谷的数百米高塔。

  峰林特大桥生产副经理杨旭介绍,该桥是兴义环城高速公路的3座特大桥之一,全长1163米,主跨550米,属于全线控制性工程。

  记者看到,峰林特大桥横跨马岭河大峡谷,峡谷两岸是悬崖峭壁。“大桥有2条承重主缆,每条由127束钢绳组成,重达2000余吨。”杨旭说,桥面到谷底的高度是300多米,从索塔顶到谷底的高度超过400米。

  49岁的张正文也是一名“老工地”。从业10多年,他带领团队建设了一座又一座大桥。“我们跟着项目走,工地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

  张正文清晰地记得,最久的一次,他和工友在一个工地干了两年多时间。但随着架桥技术的提升,建桥速度越来越快,张正文和工友在每个工地工作的时间越来越短。

  “以前扎根深山搞建设,几个月不能回家,现在高铁、高速公路都很方便,想回就能回。”张正文觉得,自己是桥梁建设者,也是交通设施日趋完善的受益人。(记者施钱贵、郑明鸿)新华社贵阳8月1日电

 
武汉:这个不一般的暑假依旧多彩
武汉:这个不一般的暑假依旧多彩

( 2020-08-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特别的暑期生活
 
  新华社武汉8月1日电(记者廖君、田中全)7月31日开始,武汉高中阶段非毕业年级的学生正式放暑假。初一、初二年级学生再过不到10天,即将重返校园。

  对武汉中小学生来说,2020年的这个暑假不一般,因为疫情影响,大部分人从寒假一直在家待到暑假。无论是重新回到学校上课,还是线上学习,享受短暂的假期,武汉中小学生的这个暑假依旧丰富多彩。

来之不易的复课时光


  尽管复课才1个月左右,但对武汉第四十九中学高二学生魏琛林来说,一张安静的书桌来之不易。魏琛林说:“我们这一代要加倍努力,为社会和国家多做贡献。”

  经历过此次疫情,让武汉第十九初级中学初二年级的赵鲁豫更加懂得生活的艰辛。暑假期间,赵鲁豫拉上同学自发为环卫工人做起了早餐。

  “疫情之下,坚守在岗位上的人们很伟大,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就想用一点实际行动来回报他们。”赵鲁豫说,“我们几个同学和家长早上5点起床,为环卫工人炒了青菜,煎了鸡蛋饼,带了热豆浆,给他们送到岗位上。”

  8月10日,武汉初中学校将迎来线下开学复课。这个暑假,武汉市第十九初级中学政教处主任王皎一直在学校值班,为开学做全面准备。

  王皎说,每年寒暑假学校会安排核心素养养成实践活动,今年学校侧重暑期学生的安全方面。武汉遭遇疫情,今年孩子们在家时间长,再加上防汛,学校有3个教育着重点:防溺水安全教育、防网络诈骗和居家安全。

暑假时间表更加丰富


  网课期间,因为父母上班,许多独自在家的孩子们学会了制定时间表,有效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暑假里,他们也顺势更新了时间表。

  武汉市江岸区沈阳路小学学生小洋(化名)很有心得:“网课期间,学校的课更满一些,学习任务更重;暑假虽然爸妈也为我报了线上网课,但课没那么多,现在也还没开始,我就计划做一些自己想做而没时间做的事。比如,每天和妈妈一起出去散散步,去琴房练钢琴。”

  18:00—19:00练琴,19:00—20:00和妈妈围着小区散步,20:00—21:00检查作业、洗漱,21:30睡觉,第二天6:00起床。记者看到,小洋把自己的暑假安排得井井有条。小洋说:“我学琴5年了,疫情期间我去不了琴房,很着急。暑假要好好练琴,备考钢琴五级。”

  疫情前,武汉第十九初级中学学生贺天宇买了笛子,本打算学一学,但学习时间紧张,笛子就被他放在了一边。居家上网课后,空余时间多了一点儿,被冷落的笛子又成了贺天宇的“小伙伴”。

  贺天宇说:“暑假期间还在继续学吹笛子,希望能更加熟练地吹奏。”

  喜欢樱花的赵鲁豫每年都会到武汉大学赏樱,今年她没能去现场赏樱。“虽然遗憾,但暑假期间我画了樱花。”赵鲁豫开心地说,利用暑假,自己参加了学校安排的综合素质发展活动。自主选题、自主研究,对樱花进行了一番研究。

将目光更多注视到身边美景


  每年暑假都是父母带孩子出去旅游的高峰期。一些家长说,今年基本上只在省内或者市内游览一下。

  “妈妈说,今年暑假我不能外出长线旅游。”新城小学学生彭宇萌失落地告诉记者,去年暑假她参加了一个夏令营,学着做手工、做实验,还与外教交流,一起玩游戏。

  “蹲家里也不是说哪里都不去,为了丰富假期生活,让她放松一些,还是会带她去武汉周边的城市游览。”彭宇萌的妈妈说,疫情还没结束,就不出远门了,她打算安排一些周边游。“武汉现在有不少做这种线路的团队,每次行程时间不长,但是安排得紧凑合理。我们准备安排周边自助游,让孩子放松心情,也能学到课本之外的知识。”

  记者近日在武汉洪山体育中心看到,中心举办的夏令营开设了篮球、游泳、羽毛球、击剑等项目,吸引了不少家长带孩子报名。

  胡女士的女儿在华中科大附属小学上学。她说,疫情期间,孩子长时间在家,加上网课,对孩子的眼睛不好。报了羽毛球班,让孩子在暑假动一动,增强身体免疫力。

 
暑练,冠军的汗水
暑练,冠军的汗水

( 2020-08-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特别的暑期生活
 
 
 
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中足球队队员郭林枫(右)、曹森浩(中)在训练间隙休息(7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中足球队队员马铭辰在进行头球练习(7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李嘉南摄
 
 
 
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中足球队队员张滨琼在进行杠铃深蹲训练(7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围着他!”“好球!快组织反击!”在河南省实验中学足球场上,46岁的主教练窦志刚在指导球员们进行对抗练习。
 
  暑假期间,窦志刚和他的球员们每天都会坚持训练,他也会为球队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包括力量训练、分组对抗、技战术讲解等,“上午两个小时的训练,无论风雨,都要进行。”窦志刚说。
 
  训练期间,豆大的汗珠从球员们略显稚嫩的脸庞上滑落,浸透他们的球衣。“我经常给孩子们讲一句话‘用汗水浇铸荣誉’,我觉得我们日常训练中的汗水,是我们取得成绩的基石。”窦志刚说。
 
  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中足球队是郑州市校园足球的传统强队,2017年,球队获得中国中学生足协杯男子高中甲组比赛冠军;2019年获中国中学生足球锦标赛男子组冠军;也曾蝉联2017至2019年三届河南省校园足球“省长杯”足球赛高中男子组冠军。
 
  凝结着汗水的一件件球衣,铸就着荣耀的一座座奖杯,将伴随球员们冲击下一个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