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要 闻

03版:综合新闻

04版: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

把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解决好
把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解决好

( 2020-06-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评论员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宁夏考察时,强调要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优先稳就业保民生,为在特殊时期进一步做好民生工作指明了方向。

  坚持人民至上,必须落实到实际工作和具体行动上。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至关重要的是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件大事办好。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稳住就业才能稳定民生。要坚定不移落实就业优先战略,不断拓展就业空间,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扎实做好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牢牢守住就业基本盘。要下足补短板、强弱项的功夫,对标“两不愁三保障”加大脱贫攻坚力度,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进一步做好困难群众的民生保障工作,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牢牢兜住基本民生底线。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人民生活在不断改善,但群众在教育、医疗、居住、社保等方面还有不少难题需要破解,加之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做好民生工作难度加大、担子更重。对各级干部来说,做好民生工作的关键,就是要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多做雪中送炭的实事,多办纾难解困的好事,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改善民生是一个久久为功的过程,需要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确保干一件成一件,取得扎实成效,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民造福是干部最重要的政绩。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是检验政绩的试金石。金奖银奖不如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认真解决好群众最困难最忧虑最急迫的实际问题,党员干部才能交出让百姓舒心、让群众满意的答卷,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

 
《东方红》的故乡日子“红”了
《东方红》的故乡日子“红”了

( 2020-06-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初夏,黄河沿岸的陕西省榆林市佳县,到了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65岁的李东芳家,院子里苹果树和梨树长得疯野,投下阴凉一片。去年脱贫的她,喜欢坐在这阴凉里,看着六口崭新的窑洞,哼唱爷爷作词的《东方红》。

  佳县是黄河沿岸自然条件最艰苦的地区之一,也是颂歌《东方红》的故乡,毛主席转战陕北时在这里战斗生活过。

  李东芳是《东方红》的词作者李有源的孙媳妇。距离她家不远处,就是当年李有源创作《东方红》时居住的窑洞。

  这院历经风雨的旧窑洞,不但见证了中国革命从陕北走向全国胜利的征途,也注视着李东芳一家的生活变迁。

  “以前老公先后得了胃癌和尿毒症,治了11年,欠下一屁股债,娃娃又小,日子熬人得很。”谈起过往,李东芳的眉头拧起来像一个疙瘩。

  2014年,李东芳家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这期间,李东芳老公李锦春的医药费大部分都报销了,孩子们陆续参加工作,她自己也一直在工地上“什么活都干”。3年前,家里已经没有一分钱外债了。2019年,李东芳家顺利脱贫。

  “现在好啊,赶上国家脱贫的好政策。孩子们都有自己的营生,不用操心了。我自己还种枣树,领分红,日子美着哩!”说起现在生活,李东芳就笑得合不拢嘴,让记者看儿媳妇给她新买的金耳环、金项链。

  当李东芳沉浸于夏日午后的惬意时,50余公里外,佳县方塌镇谢家沟村村支书谢万生正在计算今年村里的收入。

  脱贫攻坚以来,佳县在全县建成了8个扶贫农场,带动6万多名群众增收。在谢家沟村扶贫农场,建起了湖羊养殖基地、农机专业合作社、大棚果蔬园等8个产业项目,使谢家沟村成为远近闻名的“产业村”,今年村集体收入能达到100余万元。

  “过去村里年轻人待不住,这两年120多个后生又回来了,他们成为村里发展的主力。”谢万生说,有些年轻人在城里买了房,过起了“白天回村干活、晚上回城过夜”的生活。

  涉及面更大的特色产业,带动着更多的老区人脱贫致富。

  作为我国红枣的优生区,红枣被当地农民昵称为增收致富的“铁杆庄稼”。为了让优生区长出“畅销枣”,佳县不断推进沿黄老枣园综合技术改造。佳县县委书记刘生胜介绍,目前全县红枣种植面积达82万亩,其中有机红枣认证面积30万亩。去年佳县红枣产值达15亿元,超过全县GDP的四分之一。

  傍晚时分,佳县一家餐厅,服务员正为客人推荐红枣的“衍生品”:干枣片、枣酒、枣醋等,样式颇多。这些产品大多来自距离县城20公里外的木头峪镇王宁山村。

  王宁山村是远近闻名的“红枣村”,全村6000多亩耕地,有4500亩是集体合作社的红枣示范园。围绕红枣深加工,村里建起了现代化生产线,年加工能力5000吨。

  “现在村里不仅红枣不愁销路,村民每年还有300万元左右的劳务收入。”驻村第一书记杜军锋介绍,2019年全村人均收入超过1.1万元,贫困户人均收入9300元。

  不仅是红枣产业,当地传统的“小杂粮”也不断推陈出新。在王家砭镇柳树会村,榆林市东方红食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工人们双手不停,正在抓紧包装小米和杂粮制作的挂面和锅巴。

  公司负责人高维军说,他们拥有5000亩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网络销货是我们的主要销售手段。我们培育的大学生创客已经开了6家销售公司,我们提供货源,他们负责网上销售,现在公司年销售额达到1亿元以上。”

  2019年,佳县农民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2020年2月,佳县实现脱贫摘帽。“现在我们产业红火,老百姓日子红火,在《东方红》的故乡,咱们脱贫赞歌也越唱越嘹亮了!”刘生胜说。

     (记者储国强、张斌、徐汉)

      新华社西安6月12日电

 
携手同心共迎美好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在民族地区干部群众中引发强烈反响
携手同心共迎美好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在民族地区干部群众中引发强烈反响

( 2020-06-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宁夏考察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各民族团结携手,共同迈进全面小康”。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民族地区干部群众中引发强烈反响。大家一致表示,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携手同心共迎美好未来。

  每年9月举办“邻居节”,设置“包饺子”比赛、厨艺大赛等趣味性活动项目,各族居民欢聚一堂。位于宁夏吴忠市利通区的金花园社区,民族团结工作一直做得有声有色。社区党总支书记张丽萍说,总书记6月8日来到社区考察,给了社区干部极大鼓舞,我们将继续创新工作方法,服务各族群众,让民族团结进步的事业在基层开花结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各民族跨区域大流动的活跃期,做好城市民族工作越来越重要。

  走进青海省西宁市香格里拉社区,民族风情雕塑首先映入眼帘,小区公示栏、电子显示屏上展示着我国民族政策、各民族风俗习惯等内容。每一个走进社区的人,都能感受到这是一个充满祥和气息的多民族幸福社区。

  社区党委书记王辉说,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伟大民族,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民族团结,用好社区已有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急难救助机制等,将和谐的种子播撒在基层。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需要悉心守护。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斯钦说,各民族团结携手,共同迈进全面小康,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近年来,赤峰市推进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保护推广等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下一步,赤峰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推进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为抓手,巩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民族地区的干部职工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习近平总书记对少数民族群众的深切关怀,对民族工作的高度重视,令我们深有感触。”安徽省援藏干部、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错那县委常务副书记曹文磊说,援藏工作队要用心用情,让当地的干部和群众在交往交流中,切身感受到民族团结的温度。

  第二次援藏的广东省援藏干部、林芝市教育局副局长吴珍珠说,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教育精准帮扶上发力,将“粤藏同心教育同行”等活动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重要载体,助推当地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市阿西尔达斡尔民族乡有汉族、哈萨克族、达斡尔族、回族等多个民族居民共同生活。今年以来,300多名乡镇干部深入辖区18个行政村走访,宣传党和国家政策,帮助各族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金鑫说,民族地区的基层干部要带头做民族团结的工作,让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建设大美新疆。

  各族群众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迈向全面小康,是做好民族工作的应有之义。

  今年全国两会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目前,广西环江县毛南族群众谭美春的柑橘种植产业做得有声有色,还吸纳了14户贫困户参与其中。“脱贫后不能停下脚步,我要和乡亲们一起把产业做大做强,持续增收过上更好日子。”谭美春说。

  青山环抱,溪水潺潺。在习近平总书记年初考察过的云南腾冲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几天前刚刚成立了旅游专业合作社。三家村党总支书记、合作社理事会会长赵家清说,将聚焦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延伸旅游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

  (记者王琦、王子铭、何晨阳、李占轶、魏婧宇、刘洪明、孙少雄、陈一帆、林碧锋)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的“非遗”足迹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的“非遗”足迹

( 2020-06-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船只在浙江杭州西溪湿地水道上行驶(4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翁忻旸摄


  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的一件大事,在地方考察调研时多次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点赞。

  党的十九大后首次调研,他在江苏徐州马庄村买下村民制作的徐州香包,笑着说“我也要捧捧场”;在内蒙古赤峰博物馆,他观看《格萨(斯)尔》说唱展示,并表示“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在杭州西溪湿地,看过手工炒制龙井茶的技艺后,鼓励他们把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好……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的“非遗”足迹,彰显党中央对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和对非遗传承人的关怀期望,铺展开新时代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画卷。

人与自然共生共荣


  “总书记对传统手工艺这么关心和肯定,我感觉自己几十年坚持传承绿茶手工炒制技艺,这条路是走对了。”回忆起今年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考察时的情形,59岁的炒茶大师樊生华至今仍激动不已。

  樊生华14岁学习炒茶,20岁正式“出道”。“人和茶的关系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代表,荒山种上茶树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喝茶的好处就更不用说了。”樊生华说,“总书记鼓励我们把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好,接下来我要多带徒弟,同时帮助村民共同提高炒茶技艺。”

  古时西溪曾产茶,且品质和声誉非常高。现在,公园设立茶叶炒制现场展示点,各项节庆活动中也会融入茶艺交流、茶道表演等。

  “我们将西溪的茶文化与西溪湿地悠久的历史文化相融合,让游客在欣赏美景之余有更多文化获得感。”杭州西溪湿地公园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党委书记、主任何蕾说。

  在考察西溪湿地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发展旅游不能牺牲生态环境,不能搞过度商业化开发。对此,何蕾印象深刻:“我们要继续加大探索湿地保护和利用双赢的‘西溪模式’,让绿水青山的美景在西溪湿地长长久久地留下来。”

  除了茶文化外,西溪湿地近年来不断发掘“龙舟胜会”“西溪船拳”“花朝节”等别具特色的非遗项目,既让非遗活态传承,也充实丰富了旅游的文化内涵。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褚子育说,浙江省是我国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最多的省。近年来,浙江深入挖掘和合理利用非遗资源,让更多游客感受乡风民俗。非遗+生态+旅游的产业发展,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民间小戏焕发新时代活力


  初夏时节,河南信阳光山县文殊乡一派悠然绿意。文化广场上,一台热闹的花鼓戏开场了。

  “精准扶贫像绣花,贫困乡村换新颜。换新颜,谱新篇,巩固提升再攻坚。复兴路上同追梦,神州处处艳阳天……”身着喜庆服装的光山花鼓戏传承人张秀芳和丈夫方应亮,正表演新编花鼓戏《中办扶贫到光山》。

  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文殊乡东岳村考察,这对夫妇将这出戏唱给了总书记。

  “看了我们的表演,总书记鼓掌称赞。”回想起那时的场景,张秀芳难抑激动,“我们要继续刻苦学习、收徒传艺,提高演出水平,让花鼓戏唱响光山、唱响河南、走向全国。”

  从农闲唱戏到一年四季都唱,从挑着戏箱走路下乡到开着舞台车流动演出——张秀芳见证了这个已有近300年历史的民间小戏“活下来”“火起来”的历程。

  而今,张秀芳成立的光山福星花鼓戏文艺演唱团一年巡回演出200多场。

  “我们改编了很多反映时代社会变化的唱词,在服装、道具、唱腔、音响等方面也做了改进,希望吸引更多年轻人的目光。”张秀芳说。

  “风调雨顺庆丰年,村村都把花灯玩”。目前,光山县有大小民间花鼓戏班近200个,常年在各地演出,新创排了《党中央扶贫到咱村》《战胜疫情保平安》等现代剧目,受到群众欢迎。

  近年来,河南深入开展非遗保护传承,包括光山花鼓戏在内的百余种传统戏剧正焕发新时代活力;太极拳、少林功夫、朱仙镇木版年画等非遗项目蜚声中外。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巡视员闫敬彩说,接下来,河南将力争在非遗传承创新、宣传展示等方面有新突破,如打造“黄河非遗礼物”品牌,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少数民族文化更加光彩夺目


  在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查干诺尔中心小学,孩子们都盼着每月一次的非遗进校园活动。

  “鼹鼠精破坏牧场,英雄格斯尔保卫美好草原……”伴着悠扬的四胡声,《格萨(斯)尔》传承人敖特根花用蒙古语吟唱起来,学生们在小声跟唱。

  《格斯尔》是蒙古族史诗,讲述格斯尔为民除害、保卫平安、促进草原人民和睦相处建设美好家园的故事,与藏族的《格萨尔》统称为《格萨(斯)尔》。

  “讲解《格萨(斯)尔》的历史,教孩子们演唱,是希望他们更了解蒙古族的历史与文化,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敖特根花说。

  敖特根花是《格萨(斯)尔》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金巴扎木苏的徒弟。2019年7月15日,在赤峰博物馆,金巴扎木苏、敖特根花和其他7位巴林右旗格斯尔说唱队成员为习近平总书记表演了《格萨(斯)尔》史诗说唱。

  “总书记询问了《格萨(斯)尔》的传承情况,作为一名传承人,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培养好接班人,把《格萨(斯)尔》一代代传下去。”87岁的金巴扎木苏说。

  习近平总书记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视,让敖特根花倍感温暖与振奋:“我们要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在传承中实现创新性发展。”

  巴林右旗是“格斯尔文化之乡”。“目前,巴林右旗已形成聚合史诗演述、祭祀民俗、那达慕、群众文化等为一体的《格斯尔》活态文化传承系统。”赤峰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刘冰说,“落实总书记指示,大力扶持《格萨(斯)尔》等非遗传承弘扬,少数民族文化更加光彩夺目。”

  在内蒙古师范大学非遗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敖其看来,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把每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好,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就会得到很好传承,对推进中华文化多样性、多元化、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非遗扶贫助力手艺人奔小康


  清晨的阳光洒在一排排传统川西民居的灰瓦白墙上,各式作坊里的手艺人已开始忙碌,准备迎接游客。

  这里是距离成都市中心约50公里的战旗村,被称作“网红”景点的“乡村十八坊”集中展示着郫县豆瓣、蜀绣、竹编等10余种非遗制作工艺。

  赖淑芳的“唐昌布鞋”铺子是很多游客必看的地方。2018年春节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战旗村考察时,曾买下一双赖淑芳做的布鞋。

  两年前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赖淑芳回忆道:“我说老百姓很感谢您,我想送您一双布鞋。总书记说不能送,要拿钱买。”

  赖淑芳从小跟着父亲学做布鞋,干这一行已有40年。她的团队制作的传统手工布鞋要经过32道大工序,100多道小工序。

  几年前,赖淑芳的儿子艾鹏把在国企的工作辞了,和她一起做布鞋。新一代手艺人为世代传承的古老技艺注入新活力。

  艾鹏开了唐昌布鞋淘宝店,设计上引入现代创意,并尝试和棕编、蜀绣等非遗项目结合。2019年,产量约一万双,利润30多万元。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夕,艾鹏报名参加了阿里巴巴、京东等平台联合举办的“非遗购物节”,但很快发现库存根本不够用……

  2019年,战旗村接待游客110多万人次,收入达数千万元。“包括布鞋在内的各种非遗项目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战旗村党总支书记高德敏说,“很多非遗项目根在农村,这是我们得天独厚的优势。把非遗资源用好,能为脱贫奔小康、乡村振兴打下很好的基础。”

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产生活


  五月五,过端午,挂香包,插艾草。

  端午将至,在江苏徐州潘安湖畔马庄村,83岁的王秀英每天早上6点起床,早饭后就开始配制中药、穿针引线,缝制香包。

  “很多地方端午节有挂香包的习俗,将香包佩戴在腰间、胸前可驱邪避暑。”王秀英说。

  王秀英是徐州香包传承人。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马庄村,走进村里的香包制作室,还花钱买下一个王秀英制作的中药香包,笑着说“我也要捧捧场”。

  王秀英说:“总书记的‘捧场’让我很受鼓舞、更有自信,下定决心好好传承,带动更多村民致富。”

  近年来,马庄香包做出了产业“大文章”。马庄村党委第一书记毛飞介绍,村里成立民俗文化手工艺合作社,培育中药香包制作能手200余人;投资200余万元打造集香包设计、制作、展示、体验、销售为一体的香包文化大院。

  “在加大产量的同时,我们还注重提高香包档次,努力将其打造成徐州的伴手礼。2019年马庄香包销售额达800万元。”毛飞说。

  而今,集刺绣、中药、中国结等传统文化元素于一身的古老香包,在现代生活中“如鱼得水”——它成为游客争相购买的“网红”纪念品、年轻人日常佩戴的“时尚单品”、居家的常备保健品。

  “小香包蕴含大乾坤,普通手艺深藏活文化,传承好、发展好就能服务于今天的生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说,“传承中华民族的生态观、生活观和文化观,用精气神、人情味、创造力去哺育今天的文化创意产业,希望越来越多的乡村手艺装点新时代美好生活。”

  (记者周玮、余俊杰、翟翔、姜潇、冯源、段菁菁、张浩然、魏婧宇、贺书琛、王迪、朱筱)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

 
为本地区持久稳定与繁荣注入新活力 李克强向2020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年开幕式致贺信
为本地区持久稳定与繁荣注入新活力
李克强向2020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年开幕式致贺信

( 2020-06-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12日向2020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年开幕式致贺信。

  李克强在贺信中表示,中国和东盟是友好近邻,互为重要合作伙伴。当前数字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正在深刻重塑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面貌。去年,我和东盟国家领导人将2020年确定为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数字经济对于恢复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意义进一步突显。希望中国和东盟以数字经济合作年为契机,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发挥互补优势,聚焦合作共赢,在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产业领域培育更多新的合作增长点,为双方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更加强大的新动能,为本地区实现持久稳定与繁荣注入新活力。

  东盟轮值主席国越南总理阮春福也向开幕式致贺信。

 
汪洋在新疆调研时强调围绕新疆工作总目标 多谋长远之策多行固本之举
汪洋在新疆调研时强调围绕新疆工作总目标
多谋长远之策多行固本之举

( 2020-06-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乌鲁木齐6月12日电(记者林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近日在新疆调研。他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深刻认识做好新疆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进一步巩固社会稳定成果,在事关根本、基础、长远的问题上聚焦发力,夯实长治久安的根基。

  8日至12日,汪洋来到巴音郭楞、和田、喀什、克孜勒苏、兵团三师等地,深入农村、社区、学校、企业、团场、宗教场所调研,并主持召开工作座谈会,听取有关方面意见建议。他指出,近年来自治区党委认真贯彻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不断深化对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理解和认识,不断探索和完善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的举措和方法,团结全疆各族干部群众,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推动形成社会大局稳定、产业结构优化、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汪洋强调,民族宗教工作事关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要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做好民族工作,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的研究,持续深化各级各类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引导信教群众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筑牢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的社会基础,使之更好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汪洋强调,发展是长治久安的经济基础,发展的成果要落实到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上。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高质量发展信心,做好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这篇大文章,在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提高城镇化质量、优化营商环境上下更大功夫。要集中力量攻克深度贫困最后堡垒,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民族都不掉队。

  汪洋指出,兵团是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的战略力量。要巩固兵团深化改革成果,发展壮大兵团综合实力,切实履行好维稳戍边职责使命。要坚定不移向南发展,优化战略布局,强化政策支持,深化兵地融合,让兵团成为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统战部部长尤权一同调研。

 
我国深入推进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
我国深入推进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

( 2020-06-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6月11日电(记者樊曦)“在工地干了十几年,我第一次有了工资卡。”在北京市上庄镇常乐村世茂项目建设工地,中建三局第三建设公司的农民工张坤志领到了一张银行卡。

  为规范农民工工资支付行为,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近日,中建三局工会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请来了建设银行的工作人员,在工地上现场为农民工办理工资卡。

  对于木工出身的张坤志来说,打散工的生涯里,工资有时会按季度发放,有时会拖上七八个月,预支还要提前申请。而来到中建三局,有了自己的工资卡之后,这些“烦恼”将不再出现,每月都能按时足额领到工资。

  记者从中华全国总工会了解到,为确保农民工按时拿到应有的报酬,各地正深入贯彻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行动。

  今年5月1日,《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正式实施,明确了分账管理、工资专户、总包代发、农民工实名制、维权告示等内容。根据规定,农民工工资应通过银行转账或现金支付给农民工本人,并按规定的周期和日期足额支付;用人单位应当编制书面工资支付台账,提供农民工本人的工资清单;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扣押用于支付工资的农民工社保卡或银行卡。

  中建三局世茂项目副书记李昆渝告诉记者,有了工资卡之后,总包单位通过设立的农民工工资专户,直接将工资转入农民工账户。“这样工资发放由总包单位负责,取消了分包单位的中间环节,避免了农民工工资拖欠的行为。”

  受疫情影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部分困难行业企业面临订单减少、资金流断裂等多重压力,出现职工收入下降、拖欠农民工工资等现象,劳动关系协调治理面临新挑战。

  全总副主席魏地春表示,各级工会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要求,将稳就业、稳定劳动关系放到突出位置,组织动员广大职工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贡献智慧和力量。其中,在完善维权服务工作机制方面,要严格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推动形成根治欠薪工作长效机制。

  在江苏,无锡市总工会和无锡地铁集团联合组织开展“工会普法进工地”活动,为当地地铁建设者们举行《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及劳动合同法等相关内容的专题培训。在辽宁,锦州市建筑行业工会联合会与企业展开协商。企业方明确表示,将过去农民工工资发放采取的分阶段支付、年底前结清方式改为按月发放。

  魏地春表示,各级工会将进一步强化维权服务,推动构建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作体系,做好农民工及网约工、快递小哥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

 
外交部:外部势力越干涉香港事务中方推进香港国安立法决心越坚定
外交部:外部势力越干涉香港事务中方推进香港国安立法决心越坚定

( 2020-06-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记者伍岳)针对英国政府11日发表最新一份《香港问题半年报告》一事,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12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对英国政府定期发表所谓报告干涉香港事务的错误做法表示强烈不满。外部势力越是对香港事务横加干涉,中方推进香港国安立法的决心越是坚定不移。

  华春莹表示,香港事务是中国内政,任何外国政府、组织或个人都无权干预。英方对香港无主权、无治权、无监督权,也不存在所谓“责任”。

  她表示,关于香港国家安全立法,中方已多次阐明严正立场。“我要强调,中国政府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决心坚定不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决心坚定不移,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决心坚定不移。”

  华春莹说,香港是中国的香港,英方应正视现实,尊重中国主权、安全和统一,停止以任何方式干预香港事务。

 
教育部: 坚决反对将正常留学交流政治化污名化
教育部:
坚决反对将正常留学交流政治化污名化

( 2020-06-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教育部新闻发言人12日就美国政府采取限制部分中国留学人员赴美学习的措施作出回应称,坚决反对将正常的留学交流政治化和污名化。

  此前,美国政府宣布对部分中国留学人员赴美学习采取限制措施。连日来,一些美国政客又发表了一系列针对中国留学人员的负面言论。对此,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表示,中方坚决反对美国政府出台限制中国留学人员的错误做法,坚决反对将正常的留学交流政治化和污名化。美国领导人多次公开表示欢迎中国学生赴美留学,美方出台相关措施是自相矛盾、自食其言。中方敦促美方回归理性,尊重民意,多做有利于增进中美人民相互交流和理解的事情。

  “我们将继续支持中美学生交流,欢迎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学生来华学习深造。”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说。

 
国台办: “台独”分子胆敢以身试法必遭严惩
国台办:
“台独”分子胆敢以身试法必遭严惩

( 2020-06-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针对岛内一些“台独”政党和团体近来不断鼓噪“修宪”“正名”,并妄图推动制定所谓“新宪法”,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12日应询指出,近一段时间,民进党当局加紧勾连外部势力破坏台海和平稳定,不断挑动两岸对立对抗,导致两岸关系更趋复杂严峻。岛内一小撮“台独”分裂势力利令智昏,借机生事,大肆鼓噪并加紧推动一系列谋“独”活动,企图把两岸关系推向危险边缘,把台湾同胞推向灾难深渊。

  朱凤莲表示,“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是台海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障碍。他们的行径与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台湾同胞切身利益背道而驰,注定不会得逞。我们正告这些“台独”分子必须悬崖勒马,胆敢以身试法,必遭严惩。

 
国务院港澳办:香港教育管理部门和有关机构要把规矩用起来 斩断伸向教育、伸向孩子的黑手
国务院港澳办:香港教育管理部门和有关机构要把规矩用起来
斩断伸向教育、伸向孩子的黑手

( 2020-06-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国务院港澳办发言人12日应询表示,香港的教育必须坚守“一国两制”的正确方向,必须坚守爱国、法治、自强、包容、和谐等香港的核心价值观,必须让一切煽动“港独”、暴力的言论在学校绝迹。全社会都应当积极行动起来。教育管理部门和有关机构要恪尽职守,依法履职、依法尽责,要把规矩用起来,斩断伸向教育、伸向孩子的黑手。

  有记者问,近日,“香港众志”以所谓“中学生行动筹备平台”的名义发起“罢课公投”,借此反对涉港国家安全立法。请问对此有何看法?

  国务院港澳办发言人在答问时作上述表示。发言人指出,自5月28日全国人大作出有关决定以来,在国家层面建立健全香港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必要性、紧迫性已经得到香港社会的普遍认同。中央立法不仅不会损害“一国两制”,还将进一步筑牢“一国两制”的根基,将更好地保护绝大多数港人的合法权益和自由、更精准地打击极少数从事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人,这一点也为广大市民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了。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依照法定程序展开立法之际,一些自知其罪的“港独”分子正想方设法借外部势力特辟的所谓“绿色通道”潜出外国,一些自知理屈的纵暴分子开始把“港独”旗幡落在自己身上的碎影抖落,但仍有人把黑手伸向学校,伸向未成年人,搞所谓中学生罢课行动,企图把学生当作其阻止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涉港国家安全立法的“炮弹”和“工具”,其用心何其歹毒!其行为何其卑劣!“香港众志”以及黄之锋、郑家朗之流是在为自己的罪行录上再添下重重的一笔。

  发言人表示,“修例风波”以来,学生和孩子已经付出了其难以承受的惨痛代价。相当数量的青年、学生扔下书本、冲向街头,参与激进暴力犯罪。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一度沦为暴徒的“战场”和“兵工厂”,宁静校园黑影憧憧,书香圣地硝烟弥漫。截至5月29日,因参与“修例风波”相关违法活动被捕的8981人中,超过四成是学生,年龄最小的才11岁。年仅12岁的学童三次因参与违法活动被捕,年仅13岁的孩子身藏两枚汽油弹,年仅16、17岁的少年攻击清洁工罗伯致其死亡。青年学生涉及的罪名包括参与暴动、非法集结、伤人、袭击致造成身体伤害、纵火、刑事毁坏、藏有攻击性武器、袭警等等,其中许多都是重罪,这种案底和污点将长期沉重压在他们的身上,本该有的美好前途毁于一旦。所有有良知的人都倍感痛心、揪心、忧心。人们不禁要大声追问:是什么让青年学子黑白不分,是非颠倒?是什么让纯洁的学生心中充满仇恨,变得如此残忍暴力?是什么诱引他们走上了违法犯罪、破坏家园、对抗国家的黑暗之路?

  发言人说,毫无疑问,在香港不少学校里,教育已严重偏离“一国两制”的正确方向。“港独”思想和鼓吹暴力在校园蔓延。有教师公然宣称鸦片战争时英国侵略中国是为了消灭鸦片,还有考评局竟然出题问考生是否同意“1900—1945年间,日本为中国带来的利多于弊”。有通识科教师在网上诅咒“黑警死全家”,有中学助理校长诅咒警察子女“活不过7岁”。在校园外,一个又一个蛊惑人心的歪理邪说被炮制出来,并堂而皇之传进学校:戴耀廷长期鼓吹“违法达义”,梁家杰公然声称暴力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杨岳桥则恬不知耻地煽惑年轻人“留案底的人生更精彩”。这是在培育心灵还是在毒化心灵?这是在培植健康的树苗还是在播撒“港独”的种子?这是在维护“一国两制”的大堤还是在侵蚀“一国两制”的根基?这是在创造香港美好的明天还是在摧毁香港的前途?讲台已被污染,课堂已不安静,香港的教育乱象如不刹住,香港的政治乱象将无休无止!

  发言人强调,香港的教育必须坚守“一国两制”的正确方向,必须坚守爱国、法治、自强、包容、和谐等香港的核心价值观,必须让一切煽动“港独”、暴力的言论在学校绝迹。全社会都应当积极行动起来。教育管理部门和有关机构要恪尽职守,依法履职、依法尽责,要把规矩用起来,斩断伸向教育、伸向孩子的黑手。香港的教育,是香港的大事,也是国家的大事。教育不容玷污,校园不容玷污,学生不容玷污。请家长守护好自己的孩子,请教师守护好自己的学生,请学校守护好自己的大门,请所有香港人守护好自己的家园和未来。

 
韩正强调细化应对措施、全力克服困难 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第24届冬奥会筹办工作
韩正强调细化应对措施、全力克服困难
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第24届冬奥会筹办工作

( 2020-06-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记者高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第24届冬奥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韩正11日主持召开第24届冬奥会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研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

  韩正表示,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已经全面进入测试就绪阶段,这是各项计划完善定型、实战演练的关键时期。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按照精彩、非凡、卓越的办赛目标,扎实做好各项筹办工作。

  韩正强调,新冠肺炎疫情给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带来一系列影响,要细化应对措施,全力克服困难,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各项筹办工作。要科学合理安排工期进度,确保所有竞赛场馆年内完工、达到测试赛要求,同步完成基础设施建设。要精心筹备好测试赛,确保赛事安全,对筹办工作进行全面实战检验。要扎实做好场馆运行工作,为赛事顺利举办提供有力支撑。要全面推进赛会服务保障,制定专门的冬奥会公共卫生、重大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以“零容忍”的态度做好反兴奋剂工作。要开展好宣传推广和文化活动,大力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传播北京冬奥会理念。要狠抓冬奥备战,提高竞技水平,继续推动大众冰雪运动普及发展。

  韩正表示,有关地方和部门单位要强化责任担当,共同把各项筹办工作任务落实好、完成好。要按照廉洁办奥要求,加强过程监督,勤俭节约、杜绝腐败,确保筹办工作纯洁干净。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第24届冬奥会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孙春兰、蔡奇出席会议并讲话。第24届冬奥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和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刚刚卸下“战甲”,他却突然离去 追记“逆行者”于铁夫
刚刚卸下“战甲”,他却突然离去
追记“逆行者”于铁夫

( 2020-06-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这是2016年同事拍下的于铁夫的照片。在几台手术的间隙,睡倒在手术室里的于铁夫,曾因这张照片被网民认识。   新华社发
 
  新华社哈尔滨6月12日电(记者梁冬、马晓成)在患者眼中,他是一位认真负责的医生;在同事眼中,他是一位细致入微的“暖男”;在女儿眼中,他是治病救人的大英雄。当绥芬河口岸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他告别亲人冲向前线。可刚刚卸下“战甲”的他,却突然离去。
 
  6月1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消化病研究中心普外科八病区主治医师于铁夫,在完成支援任务隔离休整期间突发呼吸心脏骤停,终因抢救无效去世,将生命的年轮定格在42岁。
 
  许多人也许不认识这位工作起来不知疲倦的医生,可或许在网上看过这样一张照片:一位医生,在几台手术间隙,睡倒在手术室里。这张照片曾在网络流传,照片里的医生正是于铁夫。
 
  “走路如风,行事果断,却又心思细腻,一位典型的外科医生,一位‘暖男’。他总是在不经意间给人带来感动。”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普外科护士孙萍这样回忆她熟悉的于大夫。
 
  “跟年龄相仿的病人,他会处得像哥们;跟年龄大的患者,他会用‘于氏幽默’无障碍沟通。他低调做事,却努力把每一件事做到最好……在支援牡丹江工作期间,他差不多记得病区内所有患者的名字。他走到哪,哪里就有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欢笑声……”同事们回忆起于铁夫曾经讲过的笑话,做过的小事、暖事,讲着讲着,眼角泛起了泪花。
 
  于铁夫毕业于齐齐哈尔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08年开始在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普外一科工作。他曾连续六年获得医院先进个人,曾因为一台手术,连续36个小时工作。
 
  “我俩同一年参加工作,是非常好的朋友。他很聪明,手术做得好,很热爱自己的工作。”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泌尿外二科主治医师向阳说。
 
  春节假期,于铁夫的父母从老家牡丹江来到齐齐哈尔和他团聚。此时,齐齐哈尔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打响。于铁夫毅然告别家人,主动申请参加防控工作,一直忙到3月份。看到于铁夫工作忙,他的父母返回了牡丹江。
 
  绥芬河口岸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紧急选派126名医护人员组成医疗队奔赴牡丹江,支援救治工作。4月25日,于铁夫作为一名“逆行者”奔赴前线。
 
  “干就完了!”这是于铁夫的口头禅。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抗击绥芬河口岸输入性疫情医疗队队员张伟回忆说,在牡丹江期间,于铁夫作为主治医生,除了完成日常查房工作,还要帮助管床医生采集患者病史。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他总是细心解答。那段日子里,他经常从隔离病房回到酒店洗漱完毕后,又再次返回医院工作。
 
  同事眼中的于铁夫热爱工作,也热爱家庭,热爱生活。“他女儿刚上幼儿园的时候,看到女儿哭他也哭。女儿所在的幼儿园离医院不远,他索性买了个望远镜,闲暇时候就透过望远镜看看女儿。”同事刘鹏回忆说。
 
  “我问他,你舍得女儿吗?齐齐哈尔这边刚忙完,你又要去牡丹江?他说,作为一名医生,上前线是个难得的机会,人生有这样的经历不容易。作为一名父亲,要为姑娘留下一笔‘财富’,给姑娘做一个榜样。”向阳回忆说。
 
  考虑到可能没机会和女儿一起过儿童节,到牡丹江的第一天,于铁夫就给5岁的女儿准备了一面小镜子、一把精美的小梳子,打算前线工作结束后,把它们作为礼物送给女儿。
 
  “工作间隙,于铁夫常跟我介绍牡丹江,介绍他的家乡。后来我才知道,直到离开牡丹江那天,他才给家里打了个电话,告诉父母自己这次行程。”医疗队队员宋祥伟说。
 
  “我听到,他的母亲在电话里哭了,铁夫还安慰母亲,说等疫情结束了,就回来看他们……”医疗队队员李若然说。
 
  “他在牡丹江瘦了一圈。他总是在替别人着想,想得太多,太累了。”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普外科主任刘晓斌说。
 
  5月27日,圆满完成支援任务的于铁夫离开牡丹江。没人能想到,这次过父母家门而不入的他,再也不能回到亲人身旁。没人能想到,背包里给女儿准备的礼物还没送出去,于铁夫却突然离开了他深爱的人们。没人能想到,这一别,竟成了永别……
 
  人们在整理于铁夫遗物时,看到了一张张手写的诊疗笔记,他的电脑页面,还停留在整理的病例上。同事们说,他说好了要把前线的经验带回来和大家分享,却“食言”了……
 
  “于大夫总是用最朴实的话安慰我们这些患者,找他看病,心里暖暖的。”于铁夫诊疗过的患者李宝琴说。
 
  “太突然了,我不信这是真的。”听闻于铁夫离世,另一位他诊疗过的患者段宝玉悲痛地说。
 
  “你走吧,哥顶着。”这是于铁夫生前常和同事们说的一句话。6月10日,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抗击绥芬河口岸输入性疫情医疗队更名为铁夫医疗队,他的战友们希望用这个名字纪念他。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经进入了常态化。我想,把铁夫热爱的工作做好,就是对逝者最好的纪念。”宋祥伟说。
 
     (参与采写:唐铁富)
 
 
顺势而为开新局 新就业形态发展观察
顺势而为开新局
新就业形态发展观察

( 2020-06-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新华社记者李勇、何宗渝


  从数字化就业到情感劳动,从远程就业到共享员工,就业新形态、新模式快速成长,活力蓬勃。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政协联组会上指出,“疫情突如其来,‘新就业形态’也是突如其来。对此,我们要顺势而为,让其顺其自然、脱颖而出。”

  新华社记者近期在多地采访了解到,各地正在积极发掘新技术、新业态带来的就业新潜力,不断培育适应新就业形态的政策气候,优化就业环境补短板,让拼就业、拼事业者奔跑无忧,共同拥抱美好的职业未来。

脱颖而出新职业


  精致的妆容、优雅的举止、细致的讲解……每天晚上,28岁的王杨都会在洋码头网购平台的直播间打卡上班,推销各种名牌箱包、手表、首饰等。

  “我曾是专业舞蹈演员,但随着年龄增长,就面临转行的问题。”她说,看准电商的发展前景,她在去年9月加入了重庆羡品联言传媒有限公司做起了电商主播,现在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6小时,月收入上万元。

  重庆羡品联言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廖晓舟告诉记者,去年初公司推出直播带货后,日均销售额很快突破10万元;疫情期间直播带货进一步走热,目前公司规模已经扩展到30多位主播、30多位运营管理人员,日均销售额超过30万元、全年销售额有望突破1亿元。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进步与大众消费升级,一些去雇主化、平台化的新就业模式开始出现。

  人社部日前公示的10个拟发布新职业中,互联网营销师赫然在列,电商主播将迎来正式的职业称谓。在此之前,人社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于去年4月和今年3月分别确定了13个和16个新职业,包括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电子竞技员、网约配送员、全媒体运营师等。

  首都经贸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说,新就业形态指的是新一轮工业革命带动的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的工作模式。相关部门对新职业的认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可以预见,传统的职业分类将被“新360行”逐渐升级、取代。

  “新就业形态是经济业态发展、市场竞争与技术进步交互作用的必然结果,也正改变着传统的就业方式,如从固定岗位到灵活工作、从定时定点到随时随地、从单一工作到身兼数职、从雇佣关系到合作关系等。”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杨伟国说,部分新就业形态的职业化,已成为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的重要标志。

开掘就业新潜力


  27岁的谭晨原本是重庆一家装修公司的工人,由于疫情期间无法开工,他从3月底转行成为一名美团外卖骑手。“一开始订单很少,现在每天能跑30来单,月收入稳定在4000元以上。”两个多月过去了,谭晨感觉做骑手虽然辛苦,但内心自在。“即使疫情结束了,也还想继续当骑手。”

  据统计,去年通过美团平台获得收入的骑手达到399万人;1月20日至5月24日,美团平台新注册且获得收入的骑手突破100万人。美团点评副总裁陈荣凯表示,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形态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机会,有效减缓了疫情对经济和就业的冲击。“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城市就业压力也不断加大,新就业形态不仅接纳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而且兼职比例很高,从而能够借助这种弹性工作形态有效缓解就业压力。”

  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0)》显示,2019年以新业态形式出现的平台企业员工达到623万人、同比增长4.2%,平台带动的就业人数约7800万人、同比增长4%。

  “中央提出‘六稳’‘六保’,就业都排在首位,而新就业形态降低了就业门槛和组织管理成本,已成为稳就业、保就业的重要载体,也折射出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的趋势和动力、潜力。”吉林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教授赵新宇说。

  来自北京的张曦是一名平面设计师,今年4月她在猪八戒网上线了自己的服务,利用业余时间兼职取酬。随着“6·18”电商大促临近、平面设计需求激增,近两周她在“网摊”上接了3个订单、收入超过2万元。

  作为全国最大的灵活用工平台,猪八戒网一端连接着1000万家注册雇主企业、一端连接着1400万储备人才,带动了100多万人在平台上灵活就业。猪八戒网副总裁杜春永介绍说,疫情期间猪八戒网还推出了15类专业人才包月服务模式,企业不仅可以按时付费雇佣人才,还可以将自身暂时闲置的人才转租给有需要的企业,从而缓解了疫情不利影响、提升了人才利用效率,也帮助这些人才实现了价值最大化。

改善环境促发展


  今年23岁的李佳乐是安徽大学的应届毕业生,虽然还没毕业,他已经当了3年“雇主”:2017年他就与合伙人创立了第一家公司,开发出提供拿快递、送外卖等“跑腿”服务的App平台。

  从直播带货到线上授课,从网约配送员到网约车驾驶员,从电子竞技员到无人机驾驶员……新就业形态正呈现云涌态势,各地运用市场化和公共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启发市场机遇,做好劳动者技能提升、强化政策法规保障。

  李佳乐说,疫情期间“跑腿”受到一定限制,在相关政策和市场引导下,公司很快调整了业务方向,转向知识付费。“我们聘请数十位创业、就业、考研、保研等‘大牛’来录播或直播课程,分享学习、求职、创业经验,再通过App卖课程,目前公司月盈利3万元左右。”

  顺势而为,促进新业态发展、改善就业环境正在成为主流。近期,河南、河北、浙江、山东、江苏等省市新出台政策扶持创业带动就业,支持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发展等。各地持续加强劳动法律制度建设,补齐保障短板。

  人工智能训练师、全媒体运营师、健康照护师……这些新职业也有了新培训方式。近日,在人社部的统一部署下,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推出了新职业在线学习平台,平台具有在线直播、线上开班等功能,可以更好满足新职业培训市场需求。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教授李雄等有关专家指出,新就业形态因为用工灵活、形式多样,在催生新就业岗位的同时,会带来新问题、新困难,但不断完善制度环境,保护各方合法权益,避免蜂屯蚁聚、红紫乱朱,就一定会实现新就业形态快速良性发展。

      (参与记者:周蕊、柯高阳、孟含琪、汪奥娜)

           新华社北京6月11日电

 
证监会发布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相关制度规则
证监会发布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相关制度规则

( 2020-06-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记者刘慧)证监会12日发布了《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的相关制度规则。6月15日起,深交所将开始受理创业板在审企业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再融资、并购重组申请。

  具体看,证监会发布了《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创业板上市公司证券发行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创业板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办法(试行)》和《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与此同时,证监会、深交所、中国结算、证券业协会等发布了相关配套规则。

  证监会表示,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相关规章自2020年4月27日至5月27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同时,证监会通过召开座谈会、书面征求意见等形式听取了有关方面的意见。社会各界对规则内容总体支持,提出的修改完善意见建议,证监会逐条认真研究,合理建议均吸收采纳,并相应修改了规章内容。

 
“滴滴司机性侵直播”事件调查结果公布: 嫌犯“自导自演”策划淫秽直播
“滴滴司机性侵直播”事件调查结果公布:
嫌犯“自导自演”策划淫秽直播

( 2020-06-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针对网上发布的“滴滴司机性侵直播”信息,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12日晚通报调查结果。经查,此事件为涉事主播恶意炒作,在某境外直播平台上,以“滴滴”“司机”“女乘客”“性侵”等易引起关注和炒作的话题为卖点,自导自演,以淫秽直播吸引网民打赏,牟取非法利益。

  据通报,2020年6月11日晚,全国“扫黄打非”办发现有网民在新浪微博上发布“滴滴司机性侵直播”信息,连夜部署河南省“扫黄打非”办公室核处。经查,6月10日,有网民将“滴滴司机性侵直播”视频发至境外网站;6月11日,新浪微博一名用户发微博称,某“滴滴司机”通过直播平台,对外直播“性侵女乘客”过程,并贴出视频链接。视频中,某驾车男子自称是河南郑州的“滴滴司机”,先与“女乘客”聊天,随后以停车买水为由,留“女乘客”在车内,并向车内喷“香水”。该男子称所喷“香水”是迷药,与观众互动要求刷礼物,对被“迷晕”的“女乘客”实施“性侵”。对此,滴滴公司官方微博“滴滴出行”回应称,已报警并正在紧急核实。

  根据全国“扫黄打非”办部署,河南省“扫黄打非”办紧急协调河南省公安厅、省网信办、省通信管理局、郑州市公安局成立专案组开展核处工作。公安机关查明,涉事直播平台服务器位于境外,域名由一家美国公司代为注册。目前,公安机关已抓获2名犯罪嫌疑人,案件在进一步办理中。

  全国“扫黄打非”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此事件暴露出非法网络直播平台和网络主播为牟取非法利益,不断突破法律和道德底线,行为极其恶劣,必须坚决依法打击。全国“扫黄打非”办将要求主要互联网企业平台落实主体责任,防止不法分子借机兜售淫秽物品。同时,对涉事境外非法网络直播平台、主播等一查到底,坚决追究其法律责任;对恶意制造具有炒作、煽动网络热点话题的行为,坚决有力打击。

 
凉山州是我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会师冲刺的步伐正在加快 啃下“硬骨头” 会战大凉山
凉山州是我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会师冲刺的步伐正在加快
啃下“硬骨头” 会战大凉山

( 2020-06-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
 
  新华社成都6月11日电(记者谢佼、黄毅)5月下旬以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进入了雨季。布拖县乐安乡党委副书记木乃什古,担忧着正在建设的洛恩村安全住房路面质量。“昨天水泥路面刚抹平,就被夜雨打得稀烂,今天干了一上午才补回来,工程质量不能降!”

  凉山州是我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脱贫攻坚必须啃“硬骨头”。由于基础条件差,加上受疫情影响,原计划收尾的一些建设项目的进度亟待赶上。就像洛恩村,它距离布拖县城仅30公里,但道路坑坑洼洼,有的坑要吞进去大半个车轮,建材车辆要两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建材又吃紧,困难很大。

  木乃什古从300公里外的会理县拉回5.2万块砖,雨后道路打滑,砖车进不了村,只能靠人力搬运。“人最缺,有的乡开出每人每天400元的工钱都招不到建筑工。”木乃什古说。

  急如星火,凉山州各级党委政府发出“火线驰援”的号召。一批又一批队伍赶来会师,加入脱贫决战。

  包工头余兴民在德昌县包了个修鱼塘的活儿。向鱼塘主道歉后,他拉上10个兄弟来到洛恩村,带头当起泥工。

  “德昌县所有建筑公司都响应号召驰援布拖县,仅洛恩村就新增200多人。”“驰援突击队”成员之一的高志康说,“来之后我瘦了8斤。”

  木乃什古又喜又愁,喜的是人力够,愁的是调度难:几百人来自不同地方,自己睁开眼就要去协调工序。天天凌晨4点睡7点起,“80后”的木乃什古长出不少白头发,看上去像50岁,感冒了只能自己吞几片药,嘴巴起了大泡,声音长时间沙哑。

  灌浆设备进不来时,突击队员排成行,灰浆桶在手与手之间像流水线一样“接龙”传递,抢出效率。

  截至5月30日,布拖县贫困户安全住房已建成8380户,完工率达100%。

  布拖县拖觉镇老吉村外劳动的人群里,60岁的彝族妇女阿依像个年轻人一样,拎着小桶小跑着,在初平整的蓝莓基地里把石块捡出来扔掉。

  阿依和80多名村里乡亲一起,在家门口为蓝莓基地劳动,每天每人能挣80元,此外还有土地流转金和分红。没有人再愿意坐着看,大家争先恐后,只一会儿工夫,地里的碎石块都被捡拾干净。

  “没有碎石头,土地就能进行机械化耕作。”现场负责人刘邹青说,这块占地3600亩的高原蓝莓基地由四川省江油市援建,计划到6月上旬,首批上千亩蓝莓就要开始种植。该项目总投入4500万元,建成达产后,年收入约8000万元,将惠及布拖县70个贫困村、万余名贫困群众。而在消费端,电商平台不断搭桥,浙江省丽水市也组织了许多公司前来,启动消费扶贫。

  会师冲刺的步伐越来越快,贫困发生率居全国前列的布拖县正在脱胎换骨。一双双手不辞辛劳,为脱贫攻坚补上最后的“拼图”。

 
“一个不能少”,让辍学的孩子重返校园 云南脱贫攻坚总攻中“控辍保学”记略
“一个不能少”,让辍学的孩子重返校园
云南脱贫攻坚总攻中“控辍保学”记略

( 2020-06-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
 
  新华社昆明6月12日电(记者李自良)古启生,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曰者镇中学初二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他只身前往广东打工。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打工几个月后,曰者镇干部与学校老师来到他打工的工厂。在镇干部和老师的劝说下,他又回到了学校。

  “学不可以已”。按照高质量脱贫的要求,云南省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以“一个不能少”的要求排查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在全省开展“控辍保学”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劝返辍学学生16058名,劝返率达97.10%,其中贫困户学生4512名,劝返率达98.95%。

  排查:下最大决心摸清底数


  历经多年义务教育的普及,适龄儿童失学、辍学者已经不多了。但到底有多少人失学、辍学?是些什么人?即使到2019年的上半年,云南教育部门仍然“心里打鼓”。

  其中缘由:客观上,云南山高谷深,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失学辍学的动态情况不易掌握;主观上,按照脱贫攻坚“零辍学”“零失学”的硬性考核要求,“报告问题就得解决问题”,一些地方掌握了真实情况也不敢上报。

  这怎么行?云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指示批示,提出明确要求:教育是扶志扶智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必须不折不扣抓好教育扶贫,抓好“控辍保学”;抓好“控辍保学”首先得摸清底数;要让各级领导干部认识,发现问题、查清问题是好事,是解决问题之始,不要怕问题、捂问题;绝不能让“控辍保学”成为脱贫攻坚领域的“灰犀牛”事件。

  “抓实抓好‘控辍保学’工作,要把情况搞清楚、把措施搞清楚、把事实搞清楚,做到对事实负责、对政策负责、对工作负责、对事业负责”,云南省委分管领导明确要求。

  一场动员规模和动员力度空前的查底数行动就此开始。在压实责任的基础上,云南省按照“不漏一人”的要求开展入户遍访,县、乡、村开始了全面“四查三比对”的大排查。

  “四查”指的是查户籍、查学籍、查学生、查建档立卡贫困户适龄儿童数据。“三比对”指的是用户籍与学籍比对适龄失学人员,用学籍与实际在校学生比对辍学学生,用学生与扶贫数据库比对建档立卡贫困失学辍学人员。

  全省辍学、失学学生底数查清:需要劝返学生1653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560人。

劝返:无论“岔”得多远,务求“迷途知返”


  在摸清底数的同时,云南省部署了对失学、辍学儿童“劝返”的要求:突出“应劝尽劝”“一个不能少”,让辍学的孩子重返校园。“劝学”有几个“标配”步骤,即“四步法”:

  第一步是宣传教育。对一时犯糊涂不让孩子读书的家长和不想读书的孩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法,讲清读书重要的道理,做好失辍学学生及家长思想工作和法治教育。

  第二步是责令改正。明确学生家长作为监护人有完成孩子义务教育的责任,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直至送孩子返回校园。

  第三步是行政处罚。对宣传教育和责令整改仍拒不履行义务的家长,由乡镇人民政府予以行政处罚,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限时整改。

  第四步是强制执行。对责令不改的失学、辍学儿童家长或非法用工个人、单位,由检察院提起公诉“官告民”,法院判决后依法强制执行,形成震慑效应。

  针对辍学学生务工地广泛、分散,部分辍学学生或家长不愿告知地址等情况,丘北县在各乡镇分别组建劝返组,精心准备,“点对点联系”,逐一把在外地打工的适龄儿童全部劝回。

巩固:让孩子无忧无虑学习


  孩子家长参与学校食堂、卫生等后勤工作并领取报酬,与孩子共同生活,并与孩子一起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在学校操场上,学生、老师、家长一起参加校园活动,其乐融融。

  这是普洱市镇沅县按板镇中心小学的一幕。为了让劝返回校的6位学生“留得住”,学校根据6位学生的特点专门在学校设立了公益岗位,让家人在公益岗位上工作,同步与学校一起教育学生,“公益行动,家校共育”。

  失学、辍学情况多种多样:有孩子过早弃学外出打工挣钱的,有家庭漠视、放任的,有早婚早育观念影响的,不一而足。在“劝学”后,复学稳定成为检验“控辍保学”成色的又一环节。

  政策保障。实施“三免一补”、中职资助、教育扶贫救助基金等政策,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落实好教育补助,确保绝不出现“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现象。

  特色教学。落实“一校一案”“一生一策”,实行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为劝返复学学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实用性的教育,根据学生情况安排随班就读、特校就读或送教上门等教育方式。

  心灵关爱。针对易辍学生厌学情绪浓、心灵脆弱,极易产生“二次辍学”的问题,开展师生结对关爱,强化对在校生、劝返生的贴心关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学校的温暖。

  曾经失学、辍学的孩子回来了,安心地坐在教室里学习文化知识。

 
希望从五湖小组走向五湖四海 李小波易地搬迁下山记
希望从五湖小组走向五湖四海
李小波易地搬迁下山记

( 2020-06-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
 
  新华社昆明6月12日电(记者杨静)年少时的李小波,希望自己不再饿肚子。成家后的他,希望孩子不要像他被迫辍学。搬迁后的他,希望能从五湖小组走向五湖四海。

  希望一直是有的,但改变却在近年才发生。年仅37岁的李小波近5年经历的,是他祖辈都未曾想过的世界,生活条件、发展观念等都发生了转变。而这源于一个艰难的决定:易地搬迁。

  李小波生活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匹河乡托坪村,这是一个位于高黎贡山上的怒族村落。山上的生活几十年如一日,村民住在木板搭建的房屋里,陡峭的山坡上仅能种玉米、土豆、核桃等作物。

  “能吃上玉米饭就不错了。”李小波说,过去仅有的改变,就是房顶的茅草变成了石棉瓦,不用因缺被子,担心火塘熄灭被冻醒。

  山外很多人都觉得,这样的山上生活不值得过。但村干部2016年动员大家搬迁时,却遭遇“当头棒”。“不愿搬、向我们吐唾沫。”村委会主任王小波对做搬迁工作的场景依然印象深刻。

  虽然山上的住房、饮水安全都存在问题,每日重复劳动反倒让他们感到踏实。“收入从哪来,山上的产业怎么办?”这是群众问得最多的问题,扶贫干部用老师不愿来、外村姑娘不愿嫁等案例来做群众思想工作,还带他们去周边安置点考察,让大家知道生活的方向。

  “动员过程不容易,但大家还是同意搬迁。”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和锐说,搬迁项目建设启动后,村里的小孩回家路过建设点都会停下来看看,还问家长何时搬下来。

  去年初,位于托坪村委会五湖村民小组的搬迁点正式建成启用,这个与乡政府仅一江之隔的搬迁点是村里最好的地段。来自托坪村、普洛村、架究村、果科村的163户群众至此告别木板房,搬入整洁明亮的新家。

  一排排黄色外墙的楼房成为峡谷里显著的标识。搬家当天,李小波的儿子李欧凯非常开心。在山上拍球总担心皮球滚下山,有时捡球比拍球的时间还长。现在搬迁点有他想要的篮球场,晚上都可以打球了。

  “弟弟妹妹已经不愿回山上了。”10岁的李欧凯说,自己有时候还和爸爸上山干活,但新家有独立的卫生间,离学校也更近,还能骑自行车,还是山下更舒服。

  为了让大家尽快融入五湖,当地通过开设扶贫车间,进行劳动技能培训,对外劳务输出等方式,让大家有活干、能赚钱。

  下山后的李小波身份多了起来,觉得每天时间都不够用。作为生态护林员,他要负责巡山护林。最近他在扶贫车间学习竹编,逐渐学会竹编“福”字和竹编玫瑰。而妻子学会了用草果杆编织工艺品,还成了扶贫车间管理员。

  “收入上来了,山上的产业也不能丢。”李小波说,扶贫干部为他们配置了草果、花椒、茶叶等产业,去年草果收入超过一万元。

  72岁的四玛张是李小波的母亲。四玛张说,有了好政策,才吃上了大米,好时代比火塘还温暖。

  到去年底,托坪村有119户贫困户实现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从65.24%降至0.59%。

  王小波认为,贫困发生率下降的背后,其实是中间一代人迈出接触学习新事物、适应新环境的艰难一步。

  如今,托坪村群众已告别封闭、融入五湖,并随着奔涌的怒江,去到更远的五湖四海。搬迁后,村里已有4户娶了媳妇。在此之前,村里有5年都没办喜事了。

  “五湖就是我们的家。”李小波说,希望未来能有一条上山的机耕路,让我们的产业也能顺畅地通向五湖四海,把自家发展好,把家园建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