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要 闻

03版:经济·民生

04版: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

我国正式启动2020珠峰高程测量
我国正式启动2020珠峰高程测量

( 2020-05-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4月30日,我国正式启动2020珠峰高程测量。这是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4月30日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摄
 
登高望远,其时已至 江西开启双向高水平开放新征程
登高望远,其时已至
江西开启双向高水平开放新征程

( 2020-05-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记者李兴文、吴锺昊、李美娟


  吴头楚尾,粤户闽庭。江西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近期,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4月30日,江西省人民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解读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

  登高望远,其时已至,江西开启双向高水平开放新征程。

参与全球产业布局


  走进全球规模最大的苹果智能无线蓝牙耳机制造基地——江西立讯智造有限公司,17条生产线开足马力,加班加点完成数千万套产品订单。

  成立于2015年,凭借海外高端订单,短短几年,这家从沿海落户革命老区吉安的企业成长为江西最大的加工贸易企业,年产值高达300亿元。

  依靠毗邻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老区主动对接“大湾区”,吉安实现与全球产业转移联动。在吉安深圳特区产业园,一条双向六车道的“深圳路”两侧分布着数百家电子信息相关企业。

  开放成为驱动江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发展,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通过试验区建设,江西力争打造南接粤港澳大湾区、东联长三角、西通新亚欧大陆桥的经济走廊,形成与沿海发达地区的新型产业合作模式。

  “深化与沿海地区产业链合作,有利于发挥内陆资源、要素成本、承载空间等方面优势,引导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对巩固我国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地位意义重大。”江西省工信厅厅长杨贵平说。

  江西大开放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在江西设立试验区是我国深化新一轮高水平开放的重要举措,也是革命老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探索。”江西省发改委主任张和平说。

构建高效开放平台


  赣州国际港一片繁忙,这里已开通19条中欧(亚)班列线路,通达1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26个城市。世界前十名的船舶公司,超过半数已入驻赣州港,全国8大物流企业在赣州港设立省级区域中心。

  从20世纪80年代初结束“借港出海”的历史,到建起全国铁海联运外贸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内陆港,是江西不断拓展对外开放新平台、新空间的缩影。

  2019年下半年以来,南昌国际邮件互换局正式开通运营;南昌至大阪直航航线正式开通;南昌昌北机场海关、赣江新区海关、青山湖海关开关运行……目前,江西省拥有4个国家级开放口岸和1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182条国内外客货运航线。

  南昌海关关长张格萍说,在试验区建设中,江西将进一步推进与长三角经济区、粤港澳大湾区口岸互联互通、通关一体化。

  同时,江西将建设若干内陆无水港,与沿海港口实现无缝对接,将沿海港口管理体系和港口功能内移,支持开行内陆无水港至沿海港口的集装箱铁水联运班列,逐步缩小内陆企业与沿海企业在进出口货物物流成本差距。

  “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将有助于江西由内陆腹地转变为开放前沿。”江西省商务厅厅长谢一平说。

对标一流优化营商环境


  “一季度我们超额完成200万欧元订单,全年产量预计增长20%。”疫情之下,德资企业费森尤斯卡比(南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志明依旧信心满满。

  这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江西的全资子公司,复工复产期间面临较大用工缺口。在南昌经开区驻企联络员协助下,企业开展线上招聘,同时开通“点对点”通勤车,让员工从“家门”直接到“厂门”,迅速实现正常生产。

  “受海外疫情影响,集团在一些国家的分厂产能不足,南昌分厂承担了不少额外任务。”杨志明说,经历疫情考验,集团更加看好江西的营商环境。

  国际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营商环境的竞争。

  实现企业注销“一网”服务、压缩进口许可证办理时限……近年来,江西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着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力争在竞争中赢得优势。

  “高水平开放不仅要实现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还要打通物理、制度、观念等各类障碍阻隔。”江西省社科院经济所所长麻智辉说。

  在试验区建设过程中,江西将深化“放管服”改革,探索建立与试验区建设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全面推进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标准化,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不断提升监管和服务水平。

  不以江西为世界,而以世界谋江西。

  “建设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是江西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江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殷美根说,江西将加快构建内外并举、全域统筹、量质双高的开放格局,走出一条内陆省份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的新路。 

         新华社南昌4月30日电

 
战斗在防疫最前沿 来自“五一”国际劳动节的致敬
战斗在防疫最前沿
来自“五一”国际劳动节的致敬

( 2020-05-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记者杨思琪、侠克、梁建强、鲁畅


  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今年这一天显得更加特别。

  在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的战“疫”里,广大医护人员驰援一线,基层民警冲锋在前,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昼夜值守……无数劳动者用奋斗铸起防控的铜墙铁壁,用平凡铸就伟大,共同谱写了一首充满希望与力量的劳动者之歌。

以生命赴使命 点亮希望之灯


  1日上午,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重症监护室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康焰查看新冠肺炎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并根据各项数据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近段时间,随着境外疫情输入,中俄边境小城绥芬河成为战“疫”最前线。4月11日,刚从武汉一线结束战斗,回到成都短暂休整,康焰就临危受命,一路北上。

  “与疫情抗争,绝不放弃。”除了对症治疗,康焰每天查房时都细心观察,鼓励患者树立信心。“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也是医护人员的重要工作内容。他们看不到你的笑,但能感受你的情绪;他们可能听不懂专业术语,唠几句家常就会安心……”

  和康焰一样,不少从湖北归来的白衣战士,甲未卸再出征。随着防疫物资调配,核酸检测实验室建立,经绥芬河口岸入境的380多名确诊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在边境线上筑起一道生命守护线。

  疫情防控的全国棋局上,湖北和武汉是重中之重,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胜之地。

  4月24日,历经3个多月的艰苦搏斗,危重症和重症病例实现清零,但与病魔的博弈仍在继续。

  清零,意味着重症患者两次核酸检测均呈阴性,但对于高龄、基础性疾病并发症等重症患者来说,愈后康复之路仍然漫长。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ICU重症病房里,数十名医护人员每天4班倒,每组4至5名医生,单次进舱6小时,全天候无缝衔接。

  “再努力一点,再用心一点,我们就可能创造奇迹。”同济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主任李树生说,对他们而言,病区“清零”才意味着真正的休息。

越艰难越向前 守护共同家园


  上午9时,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地下商业街刚开市,中山路派出所民警束祖超匆匆赶了过来。“李老板,这几天人会越来越多,您这生意好,要注意做好防护。”在一家商户门前,束祖超提醒说。

  针对小长假可能出现的人流高峰,束祖超每天都会在“地下商城治安联防群”里,向商户们宣传疫情防控最新政策,指导店铺生成健康码。

  “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疫情防控仍不能松懈。越是节假日,我们越要盯紧一些,让大家开开心心过节。”束祖超说。

  “百姓过节,民警过关。”无论大小节假日,广大民警始终坚守岗位,甚至比平时更加忙碌。

  当前,绥芬河口岸旅检通道已关闭,但货检正常进行,过货繁忙。

  头套、N95口罩、护目镜、防护服……按照二级防护标准,穿戴好防护装备,“90后”的金敏伊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作为绥芬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二队的一名女民警,金敏伊兰在绥芬河公路口岸货检入境通道,负责对入境货车司机查验。

  “戴着护目镜检查护照,非常不方便。”金敏伊兰说,近视眼镜、护目镜、防护面屏,多层防护在密闭空间中产生的雾气,让眼前一片朦胧,只能瞪大眼睛一遍遍地看。一天连续工作六七个小时,中间基本不喝水、不进食,她常常热得大汗淋漓。

  愈是艰难,愈是向前。

  “不能到武汉,在绥芬河就是抗疫最前沿。”金敏伊兰说,父亲是边防军人,母亲是老师,她的名字“伊兰”取自达斡尔族的传奇女英雄“傲蕾·一兰”。这次“参战”让她心愿达成。

一刻不松懈 迎接更大胜利


   1日,在北京市朝阳区东风地区石佛营东里社区门口,60多岁的呼桂英戴着红袖章,手拿测温仪,认真地检查每位进入小区居民的证件。“虽然4月30日起北京应急响应级别调整为二级,但继续实施社区封闭式管理,抓好全天候值守工作仍不能放松。”

  抗击疫情,热心的“朝阳群众”也从未缺席。在石佛营东里社区,活跃着一群楼长,带领大家守护整栋楼居民的安康。

  呼桂英是113号楼的楼长,是个快人快语的“热心肠”。疫情发生后,由于缺少物业公司管理,个别居民不守规则,楼内卫生出现问题。对这些不配合防控工作的“顽固派”,呼桂英“直拳”出击,毫不客气。

  站岗值守、政策宣传、防疫消杀……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把社区这道防线守住,就能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

  2月以来,无论风雪严寒,每天18时,总会有一个行走不便者的身影,驻扎在哈尔滨市道外区太古街道正大社区,守护夜幕下的社区。他就是社区残联专职委员李淑荣。

  “社区女同志多,大家都太辛苦了,晚上值勤的工作就交给我。”2月4日起,天一黑,李淑荣就来卡点报到,认真排查每个人、每辆车,确保小区居民有踏踏实实的“安全”。

  由于双腿患有残疾,每次值勤后,李淑荣都背对着人轻敲自己的腿。除了夜间在卡点值守,白天本应休息的他还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宣传防疫知识。

  爱心涌动,共克时艰。正是像李淑荣一样的“战士”们,筑牢了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线,坚定了战“疫”必胜的信心。

  “叔叔,咱们又见面了。”5月1日,在湖北咸宁通山县双泉社区,通山县供电公司员工郑峰和14岁的陈朋时隔44天后,两人再度相见。

  2月7日,通山县供电公司组织108名志愿者下沉社区,参与包保路段四个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郑峰是其中一员。

  值守期间,陈朋的父亲因体温达到37.5摄氏度,被送往通山县隔离观察,家里只剩下陈朋一人。郑峰得知后,每天给他送饭,和他聊天。一来一往,两人成了“忘年交”,一起度过了困难时期。

  匆匆一见,郑峰又和其他志愿者一道,投入到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

  从雷锋精神到志愿精神,爱的薪火从未停止。广大志愿者,正是这场人民战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当前,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这个特殊的假期,千千万万名劳动者仍在“疫”线坚守,夜以继日、步履不停,凝聚起疫情防控的强大合力,终将共同迎来更大的胜利。

  新华社北京5月1日电

 
在机器轰鸣中感受经济“脉动” 辽宁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调查
在机器轰鸣中感受经济“脉动”
辽宁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调查

( 2020-05-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记者牛纪伟、汪伟、郭翔、白涌泉、石庆伟


  机器轰鸣,现代化的流水线又动起来了;“烟火”升温,街头巷尾的商家又开门纳客了。记者近日在辽宁采访,切身感受经济“脉动”力量。辽宁省正多措并举,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和经济社会循环,加快恢复和壮大振兴动能。

优势产业加速恢复


  同比增长76%——这是沈阳鼓风机集团一季度的外贸订单增速。

  “如期完成福建古雷乙烯装置用压缩机、中韩武汉石化乙烯改造项目用压缩机,还通过‘云谈判’等方式,先后拿下美国英伟达尼龙化工三期项目等订单……”在机器轰鸣的转子车间,沈鼓集团副总经理单玮告诉记者,“我们要防控生产两手抓,把丢掉的时间抢回来。”他身旁,高耸的龙门吊不时吊起巨大的齿轮部件,几名工人在工位附近开展消杀作业。

  在辽宁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企业正全力复工复产达产,确保产品如期交货,畅通产业循环,力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铁水奔流,钢花溅射。鞍钢集团一派火热生产场景。春节以来,这里的炉火一刻也未停歇,各类板材、钢轨等产品,源源不断发往全国。在华晨宝马沈阳工厂,海量的零部件每天准时运来,生产线上每分钟就下线一台新车;在中车大连机车公司,一辆辆城铁列车整齐排列等待涂装调试。新研制的“绿巨人”——首台FXD3-J型鼓形动力集中电动车组动力车,已经运往唐山联调联试。

  辽宁省政府部门创新提供“360度”政策保障举措,全方位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原料、物流、用工等问题,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配套协同。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数据显示,1月25日至3月31日,辽宁省内银行业累计为中小微企业新增贷款268亿元,涉及企业19280户,力防资金“断流”。

  各地提升审批服务效率。通过线上办理、线下邮递材料等方式,实现“不见面审批”,开通“容缺审批”等绿色通道。

  目前,辽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97.8%。新的投资项目正加速布局落地。部分地区“云招商”“云签约”项目超过400个,协议投资额4296亿元。

新兴动能逆势而起


  辽宁省各地在抗疫中优化关键物资产能布局,全力补齐产业短板。

  “国家公布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后,我们仅用5天就研制出核酸检测试剂盒,并向有关地区提供10万余份。”拜澳泰克(沈阳)生物医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尹秀山说,目前正对产品进行改进。

  沈阳新松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战“疫”中大显身手。“今年一季度,医用氧气机等出口订单已超过去年全年总量。”公司总经理黄勇说,“海外订单还在增长。”

  辽宁省科技部门快速推进一批应急攻关项目,带动企业研发投入1亿多元,攻克20余项关键技术、30余项防护产品难题。不仅助力抗疫,也推动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新动能借“疫”崛起,面向需求畅通市场循环。“我们正加班赶制纯化器订单,5月份订单还有20台。”大连华邦化学有限公司管理中心副总经理皮山丹说。

  新动能的勃兴是老工业基地未来的希望。辽宁省科技厅数据显示,近两年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3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1000多家;新培育瞪羚、独角兽企业134家,其中80%集中在智能制造、新材料、洁净能源、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

“烟火气”回暖升温


  烧烤师傅娴熟翻转着炭火上的肉串,阵阵香气四溢。不时有快递小哥上门取餐,就餐顾客也注意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客流在逐步恢复,外卖增加挺多。”沈阳市铁西区的彪哥串店店主说,“但是防控这根弦还不能松。”

  “烟火气”升温,显示消费回补在发力。3月27日,支付宝数字生活平台发布的城市生活周数据显示,辽宁烧烤商家在支付宝平台上的销售额环比上涨177%。

  为畅通经济社会循环,辽宁还出台阶段性降低企业用电和非居民用气成本等措施,助力保居民就业、保市场主体、保基本民生等。“根据电费95%结算政策,预计上半年可为沈阳企业降低用电成本2.6亿元左右。”国网沈阳供电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4月20日,辽宁出台因时因势完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措施,抓实落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为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提供有力保障。

  记者走访东北最大服装日用品批发市场沈阳五爱市场时看到,实名扫码和测温等仍在执行,顾客们都能自觉配合。市场人气虽还在恢复中,但往来的运货车明显增多。一些店主开启“喊麦”模式,扩大线上销售。“我们一定会渡过难关!”从事饰品行业的店主孟津羽说。  新华社沈阳电

 
汗水的味道 记录奋战在复工复产一线的劳动者
汗水的味道
记录奋战在复工复产一线的劳动者

( 2020-05-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5月1日,建筑工人在广州地铁18号线陇枕停车场钢筋厂忙碌。

    新华社记者刘大伟摄


新华社记者陈俊、褚晓亮、姚湜


  今年5月1日,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劳动节。在各地迎战新冠肺炎疫情、加快复工复产的特殊时期,每一个平凡岗位上的坚守,都有独特的价值,每一滴辛勤挥洒的汗水,都散发着别样的味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

  微光成炬,涓水成河。无论是大工匠,还是新工人,千千万万普通的劳动者,默默奋战在复工复产的第一线。滴滴汗水,汇成一股看不见的力量,推动着经济社会秩序走向全面恢复。

生产,抢机遇一刻不停


  生产线上,黄色的机械手臂在不同工序间交接:拿起铝棒,放在模具上,锻造。不到30秒的时间,一只用于奥迪A6车型的转向节就生产好了。

  劳动节的前一天,在放满了转向节的产品架旁边,吉林省通用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铝锻造分公司一工段工段长王明正在查看生产计划:“出口德国保时捷的转向节也得排产了。”

  自2月复工以来,这家企业一直是24小时满负荷生产,给大众、红旗、奔驰等品牌提供零部件。

  50公里外,在长春红旗工厂H总装车间,170多位新入职的年轻工人在熟悉操作流程。总装技术主管张培培忙碌地走来走去,解决试制车型生产中发现的各种问题。

  “‘五一’期间一天假都不能放,马上还有另外一款车型要试生产。”张培培说,总装车间正在谋划产能提升。

  企业在加班,产业链上下游在加班,全国各地重点产业一刻不停。要把因疫情耽误的生产时间抢回来,更要让纷至沓来的宝贵订单落到实处。

  “没想到今年会这么忙!”每天,有580台卡车的驾驶室在中国重汽济南卡车股份有限公司完成涂装。车间主任楚绍华告诉记者,复工之后中国重汽集团连续刷新单月产量历史新高。

  重卡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生产工具。订单增多的背后,是各地项目建设纷纷启动,经济活力慢慢恢复。

  凌晨时分,武汉沌口六村依然灯火通明。在这里的装配式还建房示范项目现场,1500余人同时作业,8栋楼同时浇筑混凝土。

  中建三局绿投公司工人黄永栋穿梭于泵车、高楼间,没有丝毫疲惫。“因为疫情休息了那么久,现在干起活来浑身都是劲儿。抓紧让老百姓住上我亲手建设的房子,比啥都强。”黄永栋说。

  清晨,宁波舟山港桥吊高耸林立,集卡运输川流不息。看着码头泊位上停靠的来自各地的巨轮,宁波舟山港北仑第三集装箱有限公司吊桥班大班长竺士杰说,港口是经济的晴雨表,制造业恢复活力,码头也开始生机勃勃。

  自1998年从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竺士杰由一名龙门吊司机成长为自创高效率桥吊操作法的专家型人才。“发挥好劳模作用,带出更多的劳模。”竺士杰以此作为自己的使命。

  汗水里有奋斗的味道。从东北大国重器的生产车间,到江浙全球产业链的重点环节,劳动者的步伐急促而有力。

创新,跑出经济恢复加速度


  劳动节前不久,沈机集团沈阳第一机床厂有限公司迎来了一场抖音直播。“主播”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切削工程师徐宝军。

  “轴类零件有‘五大三粗’火车轴、‘弱不禁风’薄壁轴……不同的轴有不同的加工特点。”徐宝军毫无保留地在线分享“干货”,吸引了各地的产业工人前来“围观”。

  疫情期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工匠们无法像过去一样行走各地,为技能人才授课培训。但是他们纷纷开启了视频授课,借助这些新手段新方式带队伍、提技能。

  “今年跟过去一样忙,但又忙得不太一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操作师罗昭强不仅开了“网课”,还建立了微信群,日常指导对象从团队成员拓展到了各地的地铁公司、铁路局、轨道客车制造企业员工。

  在复工复产中,创新的不仅仅是培训方法。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浙江万赛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技改工程师孙振仓和团队从1月开始,利用3个月时间,对汽车刹车片的生产设备进行了改造。

  传统汽车刹车片生产的打磨环节需要由人工完成,6个工人每天可以打磨1000片左右。“我们对生产设备进行了自主研发改造,现在1个工人一天可以打磨1500片刹车片。”孙振仓说。

  疫情阻挡不了经济复苏的加速。4月初,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李万君带领团队,如期完成了新材料转向架的焊接试制研发。虽然开工晚了10天,但试制的第一个转向架已经焊完,正在等待装配,又一项技术攻关达成。

  汗水里有创新的味道。疫情期间有多少意想不到的困难,就有更多创新办法解决困难的人。

匠心,追求每一个复工产品的质量


  湖北,武汉。中建三局三公司正在进行光谷火车站西广场地下空间主体结构施工,来自恩施的杨汉在绑扎钢筋。烈日炎炎,汗水顺着他的安全帽流下来。

  为了达到图纸设计绑扎要求,杨汉的手指经常会被钢筋扎破、磨出血泡。“绑钢筋是门手艺活,钢筋的施工规范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我绑扎的钢筋那是分毫不差。虽然疫情耽误了工期,质量标准绝对不会降。”杨汉说。

  山东,潍坊。潍柴动力铸锻车间的“冲天炉”里铁水奔腾。每隔一段时间,工人裴国强就要从约1500摄氏度的高温铁水里取出样品,检测碳、硅含量。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我们给发动机生产铸件,就得像对待心脏一样小心翼翼。”裴国强说,复工复产以来忙归忙,产品质量不能有一丁点马虎。

  始终把质量放在第一位,是劳动者在复工复产、加班加点中的态度。

  “压缩机一响黄金万两,压缩机一停效益全停。”在沈鼓集团透平公司转子车间,辽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马长好熟练地将毛坯件吊放在机床上,打表、找正、量尺、对刀。

  马长好所在的车间生产压缩机的核心——转子,而他的工作则是加工转子的核心——叶轮。

  有人说马长好是“刀尖上的舞者”,因为叶轮就是在他控制的车刀下,一刀一刀切削出来的。每一个叶轮都需要精细加工,公差控制要求在0.015毫米以内,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尺寸偏差,一次“下刀”失误可能会导致整个工件报废。

  为了追求这一精度,马长好不断改进加工工艺,带领班组成员提升精益生产率。现在,他仅凭听机床运转的声音就可以判断刀具磨损程度,保障产品精度。

  汗水里有精益求精的味道。无数劳动者用“工匠精神”坚守着平凡的岗位,让“中国制造”的招牌在复杂局势中更加闪亮。(参与记者:丁非白、魏一骏、徐海波、陈灏)  新华社北京5月1日电

 
练就过硬本领 不负青春韶华 海外青年学子热议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一周年
练就过硬本领 不负青春韶华
海外青年学子热议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一周年

( 2020-05-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5月1日电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2019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情寄语当代青年。重温这一重要讲话,海外青年学子纷纷表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期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练就过硬本领,不负青春韶华。
 
  全法中国学者学生联合会主席、法国巴黎第八大学博士生丁剑说,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风起云涌,面临各种不确定因素。留学人员坚守爱国主义、留学报国的理想信念不能动摇。只有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统一在一起,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博士生杨荣志说,我们要志存高远,担负起时代使命,在担当中历练;要抓紧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使自己的思维视野、认识水平与时俱进;我们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不辜负这个伟大时代和我们的青春韶华。
 
  美国南加州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贾海航说,五四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海外留学生刻苦学习、勇于担当。留学生要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比利时荷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学生顾昱雯说,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中,许多“90后”医务工作者冲在前线,书写了新时代青年的动人篇章。作为一名海外求学的传播学学生,自己要扎实学习理论知识,为维护中国国家形象、发出中国声音作出贡献。
 
  俄罗斯国立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博士生卢森通说,我们青年人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一定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缅甸仰光大学博士生高晓艳说,作为留缅学生,应该练就过硬本领,继续为促进中缅交往、构建中缅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哈萨克斯坦国立欧亚大学学生张涵一表示,作为留学生,我们的未来与国家的未来紧密相连。我们要发扬五四精神,刻苦学习,练就本领,努力奋斗,迎难而上,在新时代迸发出活力和创造力。
 
  巴基斯坦国际伊斯兰大学学生李强表示,习近平总书记说,五四运动以来的100年,是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的100年,是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100年。我们新一代青年必将不辱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参与记者:唐霁、陈文仙、尚昊、吴刚、高山、潘革平、张东强、车宏亮、任军、李浩)
 
全球抗疫真实叙事岂能用谎言重构
全球抗疫真实叙事岂能用谎言重构

( 2020-05-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一些西方政客把这句话奉为圭臬。殊不知,在事实面前,谎言重复万遍依然是谎言。

  自1月21日境内报告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以来,短短三个多月,美国确诊病例破百万,死亡病例超6万,成为全球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最多的国家。

  看着每天感染病例和死亡人数飙升,美国一些政客慌了。正是因为他们消极作为、应对不力,美国疫情才面临当下大暴发的严重局面。面对选票流失甚至渎职问责的巨大压力,这些政客选择用强权裁剪现实,拿谎言重构叙事,妄图让祸水东流,把责任推给太平洋对岸的中国。

  于是,疫情在美国越严重,他们对中国的抹黑就越激烈:给病毒贴上中国标签,罔顾科学毫无根据炮制“中国源头论”;指责中国“隐瞒信息”,颠倒黑白抛出“中国责任论”;最近又抛出“中国赔偿论”,其目的不言自明,那便是篡改历史,把“天灾”说成“人祸”,通过构陷他人达到自我卸责。

  一些人还肆无忌惮地传播新冠病毒来自武汉病毒研究所的阴谋论,持续渲染疫情“人祸”论。

  事实是,病毒没有国界,可能在任何时间、世界上任何地方出现,病毒溯源是科学问题,理应交由科学家和医学专家去破解,国际社会对此早有共识。美国国家过敏症与传染病研究所主任安东尼·福奇也承认,对病毒基因组的最新研究表明,新冠病毒由动物传给人类,而非在实验室环境中产生或强化。中国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是受害者,不是加害者,更不是病毒的同谋。通过政治操弄污名化中国,在国际上持续煽动反华情绪,其目的是构陷中国是不值得信任的合作伙伴。

  他们高调污蔑中国没有及时通报疫情,甚至奇葩地说中国延误通报是为了抢先生产疫苗牟利。

  事实是,自1月3日起中方就开始向美方通报疫情信息和防控措施,国际专业机构和媒体对此都有记录,《纽约时报》等美国媒体前不久发表的长篇调查报告也揭示了这一清晰时间线。中方国际通报的渠道快速、及时、公开、透明,采取的诸多防控举措也远超《国际卫生条例》要求。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中国措施有力,以巨大代价为世界争取了宝贵时间,减缓了病毒向世界其他地方传播的速度,“中国已经做到了自己能做到的最好”。

  他们毫无羞耻地向中国提出索赔,甚至估算出赔偿金额,大搞“滥诉”“勒索”。

  事实是,美国最早获知中国疫情信息并一直获得持续信息更新,完全有机会采取措施防控疫情蔓延,并且依据国际法主权平等原则,中国各级政府在疫情防控方面所采取的主权行为不受美国法院管辖。于理,中国无责可追;于法,“索赔者”无法可依;于情,国际上从未有天灾索赔的先例,2009年甲型H1N1流感、上世纪80年代艾滋病,又何尝有人向美国“索赔”?!如此滥诉,体现的是霸权者的霸凌和对基本法理的无知。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指出,索赔说法令人“毛骨悚然”,不可接受。

  谎言终究掩盖不了真相。随着更多事实浮出水面,美国疫情时间线逐步还原,政府失职的责任无可推卸。美国执政者本应在危机中展现能力,为选情和形象加分,然而傲慢偏见与无知导致决策滞后乃至失焦失误。一些掌握权柄的政客借疫情打压其他国家,拿政府信用为谎言背书,最终把美国引向“史诗级大错”,让“天灾”变成了真正的“人祸”。

  疫情暴发早期,他们操心的不是人命关天,而是股市涨跌。

  尽管有来自世卫组织和中国的及时预警,执政者为保股市、保政绩,对疫情轻描淡写,为检测设置门槛,称疫情是“假新闻”“不会比一场流感更严重”“四月就会奇迹般消失”,严重误导民众对疫情的认知。更恶劣的是,个别政客甚至利用内部信息从股市套利。最终,美国金融市场拉响警报,美股随着疫情暴发前所未有地10天内4次熔断。

  虽然早在今年1月和2月的《每日简报》中就收到十几次有关新冠疫情暴发的警告,但白宫仍继续选择淡化疫情的威胁和严重性,这是《华盛顿邮报》的报道。美国遏制疫情传播的行动迟缓,政府一直错失良机,意图作出有利于经济利益的决定,而不是在科学指导下制定决策,实际上是“将金钱凌驾于生命之上”,这是专业杂志《柳叶刀》的评论。

  疫情加速蔓延,他们忧心的不是抗疫物资储备不足,而是大选选情。

  从1月21日报告首例确诊病例到3月13日宣布国家紧急状态,美国错失近两个月的黄金防控期。疫情来势汹汹,股市繁荣的泡沫难以维持,应对不力的责任无法推脱,此时美国高层不是亡羊补牢、回归“疫情阻击战”的主线,而是通过污名化、政治化、标签化手段“甩锅”中国,打起了“选票保卫战”。

  最近,共和党参议员全国委员会一份长达57页的备忘录被媒体曝光,其核心攻略之一竟是,当被媒体和民众问及疫情是否为总统的错时,“不要为特朗普辩解——攻击中国就行”。美国《国家利益》一针见血地指出,随着国内疫情加剧和大选临近,一些政客将疫情危机归咎于中国,实际是为了转移对美政府的批评。“如果这份57页的备忘录是关于如何应对疫情的,或许那6万多美国人就不会死了。”一位美国网友如此尖锐地评论。

  死亡人数超过越战,他们关心的不是国民伤痛,而是维持美国霸权。

  仅仅三个多月,确诊数从1到100万。现在,真正陷入困境的其实是美国民众,他们能获取到的个人防护信息充满混乱和矛盾,正如《柳叶刀》杂志评论所说,除了恐惧,他们还有对经济政策、缺乏凝聚力的国家战略的不安,以及对善变、无能的政府领导力的焦虑。

  面对人类共同的悲剧,这些政客无感于国民和全人类的伤痛,浪费了中国抗疫为世界争取的“时间窗口”,背离了全世界团结抗疫的正义呼声。他们缺乏悲悯苍生的大爱,更无守望相助的情怀,有的只是冷漠的政治算计和偏执的冷战思维。“中国病毒”、中国“隐瞒疫情”、“中国应对此负责”……他们精心打造“美式叙事”,处心积虑发起全球追责,妄图把一场人类同未知病毒的战争变为打压中国的“新冷战”。

  然而,再多的谎言,再好的“剧本”,也无法抹杀铁一般的事实。疫情“海啸”中,中国第一个发现巨浪袭来并及时向世界发出预警,随后举全国之力挡住第一波冲击,为全球抗疫做出巨大牺牲。中国第一时间向世卫组织通报疫情,第一时间同各国分享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第一时间同国际社会开展疫情防控合作,包括向美欧在内的全世界超过120个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援助并率先向世卫组织提供捐款,中国向世界各国提供了各类天文数字的防护物资,其中口罩就有200多亿只,防护服、护目镜等也有几十亿件(个)……

  回望历史,人类就是在同各种疾病灾难的抗争中成长发展,每一场重大流行病都给人类留下宝贵经验和教训。公元2020年这场人类灾难里,中国预警,值得铭记;中国经验,值得借鉴;中国牺牲,值得尊敬;中国贡献,值得称道!中国人民可歌可泣,是当之无愧的抗疫英雄!任何抹黑与污蔑,是对抗疫前线拼过命的数百万医护人员的不尊重,是对封城76天的一千多万武汉人民的不尊重,是对自觉自律的14亿中国人民的不尊重!

  抗疫历史真相不容篡改,说谎者重构不了现实。当下,新冠疫情加速蔓延,吞噬生命,冲击经济,正由一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危机演化为政治经济社会多领域“综合性危机”。面对共同挑战,各国唯有同舟共济才能安渡险滩。历史永远是勇敢者创造的,团结担当才是人类抗疫应有的叙事主线。  (记者叶书宏)

     新华社北京5月1日电

 
立陶宛:机场变影院
立陶宛:机场变影院

( 2020-05-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4月30日,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国际机场,人们在车内观看电影。

  为遏制新冠疫情蔓延,立陶宛普通影院纷纷关闭,机场也于3月中旬关闭。随着疫情缓和,维尔纽斯国际电影节联手维尔纽斯国际机场设立了这处汽车影院,为人们提供一个既可保持社交安全距离,又可欣赏电影的机会。

                      新华社发(阿尔弗雷达斯·普里亚迪斯摄)

 
美国情报界:新冠病毒非人造
美国情报界:新冠病毒非人造

( 2020-05-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华盛顿4月30日电(记者孙丁、徐剑梅)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4月30日发表声明说,美国情报界认同广泛科学共识,新冠病毒非人造或经过基因修改。

  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负责协调美国十几个情报及安全机构的运作。

  美国《纽约时报》当日报道披露,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等人还施压美国情报机构寻找材料支持新冠病毒出自中国武汉一处实验室的说法。一些情报分析人士担忧,这些压力会歪曲对病毒的评估。

  报道还说,一些政府官员和共和党国会议员把疫情归咎于中国,以便部分转移对政府应对不力的批评。

  科学界普遍认为,新冠病毒出自实验室的说法站不住脚。

  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等机构参与的国际团队3月在英国《自然·医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分析比对包括新冠病毒在内的多种冠状病毒基因组数据后认为,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受体结合域与人体细胞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受体结合效率之高,是人类基因工程所无法达到的。

  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近期在白宫记者会上援引这一研究反驳“病毒人造论”。

 
湖北应急响应下调为二级
湖北应急响应下调为二级

( 2020-05-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武汉5月1日电(记者黎昌政、徐海波)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5月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5月2日零时起,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响应,并相应调整防控策略。

  截至4月30日24时,湖北省现有确诊病例0例,现有疑似病例0例。4月30日,全省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0例,无境外输入病例。全省已连续27日无新增病例,全省除武汉以外地区,已连续57日无新增病例。

  湖北省副省长杨云彦介绍,经过三个多月严密精细的疫情防控,全省疫情传播已基本隔断,前期应急性超常规措施已基本阻断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播。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湖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综合考虑,湖北省调低一级应急响应等级的内外部条件已基本具备。

 
特朗普政府所作所为危害国际抗疫努力
特朗普政府所作所为危害国际抗疫努力

( 2020-05-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5月1日电(记者朱瑞卿)美国新冠确诊病例数目前已超过106万,死亡病例数已突破6万。多国专家和媒体近来指出,特朗普政府应对不力导致美国成为全球新冠疫情最严重的国家,而美方还在用谎言大话误导美国民众,用“甩锅”世界卫生组织来推卸自身责任,在疫情期间继续制裁伊朗、委内瑞拉,不顾病毒扩散风险加快遣返来自拉美的非法移民。美方所作所为严重损害本国人民健康权,阻碍国际社会携手抗疫努力并威胁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大局。

  美国《大西洋》月刊刊文指出,应对危机需要团结、迅速、理性,而美国此次应对疫情却像是一个基础设施落后、政府运转失灵的国家。特朗普政府浪费了大量时间,其所作所为无非是说大话和撒谎。

“甩锅”世卫转移矛盾


  面对疫情,特朗普政府起初轻描淡写、漫不经心,在局面变得难以收拾后,又千方百计“甩锅”,指责世卫组织领导抗疫不力,宣布暂停向其缴纳会费。据报道,特朗普及其高级助手还在幕后谋划,试图让世卫组织在全球抗疫过程中“靠边站”。

  美方的荒谬言行引发国际舆论广泛批评。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克鲁格说,特朗普政府包括“甩锅”世卫组织在内的种种做法是“在向人类健康开战”。

  英国权威医学刊物《柳叶刀》主编理查德·霍顿指责美国“断供”世卫组织犯下了“反人类罪”。他说,美国政府决定伤害一个唯一目的是保护世界各国人民健康和福祉的机构,这是明知故犯地对全人类发起不人道的攻击。

  美国“断供”世卫组织的恶劣后果正逐渐显现。联合国日前警告,由于资金缺口巨大,世卫组织可能会大幅减少对战乱国家也门的人道主义援助,包括停止对当地医院等医疗设施的资助。也门此前已报告了首例新冠确诊病例。该国医疗系统十分脆弱,如果疫情暴发将对当地民众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指出,美国自恃世卫组织最大出资国,认为世卫组织应当听其指挥,这是典型的霸权心态。当前,支持世卫组织发挥作用就能挽救更多的生命,就能阻止疫情进一步蔓延,这是绝大多数国家的共识,也是任何有良知的人应当做出的选择。

无情阻碍他国抗疫


  新冠疫情目前仍在世界范围内持续扩散,全球确诊病例数已超过300万,死亡病例数已经超过21万。在此危急时刻,特朗普政府仍无情地拒绝解除对伊朗、委内瑞拉等国的制裁,并加速遣返来自拉美国家的非法移民,增大了这些国家的抗疫难度。

  伊朗疫情暴发后,美国政府有关言行相互矛盾,一方面称愿向伊方提供帮助,另一方面却继续追加新制裁措施。美国国务院还公布一项针对委内瑞拉的方案,以逐步解除经济制裁为诱饵,寻求在该国实现政权更迭。

  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伊朗未来倡议”项目负责人芭芭拉·斯莱文表示,美方口头上担心伊朗和委内瑞拉人民,实际上传递的信息是,只要推翻两国现政权就能避免制裁。这体现了特朗普政府的虚伪和残忍。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以防控新冠疫情为由,近来加大了对来自墨西哥和中美洲国家非法移民的遣返力度。危地马拉政府日前表示,3月以来,多架来自美国的载有被遣返非法移民的航班上出现新冠确诊病例,航班上人员的平均确诊病例占比约为50%。

  拉美国家的疫情本就不容乐观,美国这种做法无疑是在雪上加霜。包括美国华盛顿拉丁美洲研究所在内的60多家机构日前发表联合声明,谴责美国政府在全球疫情暴发期间继续驱逐非法移民。声明说,此类行为冷酷无情,并且将全球都置于风险之中。

 
过去360行,如今1500多“行” 劳动节之际倾听新职业从业者的故事
过去360行,如今1500多“行”
劳动节之际倾听新职业从业者的故事

( 2020-05-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民生
 
  新华社北京5月1日电(记者邰思聪、田晨旭、盖博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根据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以下简称《大典》),职业分类结构为8个大类、75个中类、434个小类、1481个职业。

  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连锁经营管理师、全媒体运营师、呼吸治疗师……近年来,有关部门在2015年版《大典》基础上又颁布了两批新职业,我国目前已拥有1500多个职业。

  从过去360行到如今1500多“行”,伴随一轮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职业变化正折射出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

  盲人软件工程师、机器人训练师、“玩”直播的制琴师……“五一”劳动节到来前夕,记者走近3位新职业从业者、新科技“尝鲜”者,倾听他们的故事。

盲人软件工程师:“科技赋能”撬动新发展


  每天清晨,一个个子不高、手持盲杖的年轻人总会很早来到北京市朝阳区残疾人康复中心。他叫蔡磊,是北京保益互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无障碍软件测试工程师。

  今年2月,人社部等有关部门联合发布了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等16个新职业。作为新兴领域的劳动者,蔡磊每天的工作就是对各类手机应用程序以及电脑软件的无障碍功能进行测试。

  别看蔡磊是位盲人,但他却是个“技术控”。手指在手机屏幕上不断滑动,耳机里听着手机读屏软件的语音播报,蔡磊正在测试某软件留言功能中的漏洞:“虽然很多手机应用程序的主要功能都能做到无障碍化,但是图片评论、留言等特色功能没有实现无障碍信息化,盲人很难像其他人一样正常使用软件的全部内容。”

  疫情期间,蔡磊所在的公司与其他公司合作,共同开发了微信小程序“新冠防护无障碍通道”。作为小程序上线前的把关者,蔡磊对小程序进行了全方位的测试。目前,该小程序实时地帮助着盲人朋友了解疫情数据和信息,每天浏览量达到1万多次。

  “我虽然看不见,但是科技帮助我们盲人换一种方式‘看世界’,也让我们的职业发展有了更多可能,我也要用科技帮助更多盲人朋友了解世界。”蔡磊说。

青年“钢铁侠”:“新兴技术”带来新选择


  “36.4摄氏度”“请佩戴口罩”……北京市朝阳区一家公司的入口处,一台名为“豹小秘”的红外测温疫情防控机器人正通过顶部的摄像头,帮助安保人员监测进出人员的体温。

  疫情期间,由北京猎户星空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这类机器人为许多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解决了体温监控需求。其开发者是一群年轻的机器人工程师,金潇便是其中一员。

  “这个机器人测温精度可达到正负0.3摄氏度……”一聊到机器人,“95后”小伙儿金潇总是充满激情。在金潇的办公桌旁,各类机器人正闪烁着屏幕“等待”调试。

  “我比较喜欢和自己‘较劲’。”金潇说,他并不满足于机器人现有的功能,为“豹小秘”提升了测温速度,增加了在不摘口罩的情况下即可进行人脸识别及测温的功能。截至目前金潇和技术团队所研发的机器人已经在武汉火神山医院、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北京海淀医院、郑州岐伯山医院等单位成功落地。

  “选择这个职业,不仅仅是个人兴趣。在我看来,人工智能可以提高社会效率,科技的迭代则能促进各领域的整体升级,为社会发展提供新选择。”金潇认为,心里装多大的事,就有望对社会做出多大贡献,机器人正是他实现梦想的载体,是对社会做出贡献的动力源泉。

“玩”直播的制琴师:“互联网+”加出新方向


  北京市平谷区东高村镇一家提琴制琴厂的操作间内,“90后”主播刘尊飞正用手机直播软件为网友介绍提琴。

  刘尊飞自幼学习小提琴演奏,在中央音乐学院提琴制作专业毕业后,成为北京华东乐器有限公司的一名制琴师。

  除了提琴制作,刘尊飞还跟随公司参加各类乐器展销会。但受疫情影响,各类展会纷纷延期、取消,公司的经营也面临很大挑战。

  “我们公司制作的提琴大部分都销往国外,以往每年销量在7万把左右,但受疫情影响,部分订单不得不取消。这段时间,我们利用网络直播的方式进行提琴销售和提琴知识普及,希望可以缓解经营压力。”他说。

  网络直播销售的模式,刘尊飞已经尝试了2周多时间,直播间的人数也从最开始的不到10人上升至最多200人。

  “这种既能销售又能普及提琴知识的方式,我愿意一直尝试下去。”刘尊飞说。

 
一家央企的“跨界”战“疫” 生产口罩原材料、加油站卖菜、为湖北直播卖农副产品……
生产口罩原材料、加油站卖菜、为湖北直播卖农副产品……
一家央企的“跨界”战“疫”

( 2020-05-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民生
 
  本报记者薛园
 
  
 
  熔喷布是医用口罩中间过滤层的原材料,被称为“口罩的心脏”。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熔喷布价格水涨船高,一度从1.8万元/吨涨至超过50万元/吨。然而,很多人不知道,一家看上去与生产口罩无关的央企,有望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熔喷布生产商。
 
  这家企业是中国石化。4月28日,中国石化仪征化纤第8条年产500吨熔喷布生产线投产。加上燕山石化4条生产线,中国石化已有12条熔喷布生产线投产,日产能达24吨。截至记者发稿时,仅仪征化纤就已累计生产KN95口罩标准的熔喷布132.5吨,可助力增产医用口罩1.325亿只。
 
  最近3个月,从生产口罩原材料到加油站卖菜,再到为湖北直播卖特色农副产品,为企业、市民、农民解忧,助力战“疫”,中国石化“跨界”的事还真不少,甚至被网民称为“跨界狂魔”。
 
  “我有熔喷布,谁有口罩机,我送原料上门”


 
  “一个种麦子的,竟然开始生产面粉、面皮和花卷。”中国石化“跨界”生产医用口罩原料的消息传开后,有网民如此感叹。这句话中,“麦子”是指在口罩产业链中,中国石化原本只是产业链最上游聚丙烯原料的生产者;“面粉”是指生产医用口罩的核心原材料熔喷布专用料,“面皮”是指熔喷布,而最后的“花卷”就是指口罩。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口罩生产中下游企业措手不及,熔喷布严重短缺。中国石化党组决定,投资2亿元,以建设“火神山”的速度,在燕山石化、仪征化纤建设16条熔喷布生产线,助力口罩生产。
 
  2月6日,中国石化官方微博发布消息《我有熔喷布,谁有口罩机》,表示可以给缺原料的企业送货上门,且增产的口罩可全部收购支持湖北抗疫一线或企业所在地方防疫抗疫。消息一出,众多企业响应,以至于官方微博不得不取消置顶这条消息。2月18日,国资委副主任任洪斌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专门谈到此事。
 
  中国石化党组书记、董事长张玉卓表示,作为我国最大的医用化工原料生产商,在当前国家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积极履行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哪个环节薄弱我们就加强哪个环节,哪种资源不足我们就生产哪种资源,尽快助力缓解国家口罩等医卫用品紧缺的局面。
 
  疫情期间,“熔喷头不能国产化”“口罩生产被国外卡脖子”等言论流传甚广。但事实上,由中国石化与国机恒天携手建设的仪征化纤的熔喷布项目,除紧急采购的进口风机外,从核心设备熔喷头到普通螺栓、配件全部为国内紧急制造,国产化率达95%以上。
 
  中石化称,5月底16条熔喷布生产线全部投产后,加上控股企业5吨/天的产能,将形成万吨熔喷布年产能,每年可用来加工一次性医用口罩超100亿只,有望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熔喷布生产商。
 
  中国石化集团新闻发言人吕大鹏评价说:“这场攻坚战的胜利,是全体参建人员的骄傲,也是所有石化人的骄傲。”
 
“我有便利店,谁有滞销品,我来帮你卖”


 
  “不下车,不开窗;三天量,一整箱,一键送到后备厢!”疫情期间,如何安全地买菜,成为一道难题。2月19日起,中国石化销售企业发挥2.7万家易捷便利店遍布全国的优势,全面铺开生鲜销售。
 
  这是一次连接菜篮子与车尾箱的“跨界”转型。中国石化微信公众号记录了一个案例:车主刘女士在展览路加油站加油时从“易捷加油”APP上,下单购买了一箱蔬菜,手机支付成功后,不到2分钟,加油员就把商品送进了后备厢。加油结束后,刘女士直接驶出加油站,全程没有下车,也没有和加油员肢体接触。
 
  一箱蔬菜约14斤,包含西红柿、豆角、胡萝卜、西兰花等10多种新鲜蔬菜和10个鸡蛋,售价99元。为确保品质,中国石化北京石油所有菜品都是当天从小汤山、首农农场等专业蔬菜生产基地采摘的。
 
  消费者加一次油,顺带能把冰箱也“加满”。中国石化的“安心买菜”业务,受到广大车主好评。据了解,加油站每天的蔬菜销售量在600箱左右。有网友评价,“中石化卖菜,一出手就成了生鲜巨头”!
 
  中国石化“跨界”卖菜的另外一个功能是消费扶贫。“我有便利店,谁有滞销品,我来帮你卖!”疫情发生以来,中国石化2.7万座遍布全国的易捷便利店,积极联系贫困地区农产品进易捷,全面助销农产品,累计销售滞销农产品2200吨。
 
  除了帮助销售扶贫产品,中石化还积极发挥易捷的技术和管理优势,通过派驻专业管理团队、加印公益标识等方式,输出易捷管理和品牌,带动扶贫产品品质提升。
 
“看‘鄂’了,就帮湖北拼一单”


 
  随着疫情渐趋平稳,中国石化再次“跨界”,通过线上直播、线下促销等方式帮湖北“带货”,助力湖北复工复产。
 
  中国石化易捷商城开辟“看‘鄂’了,就帮湖北拼一单”专区,上线了小龙虾、脐橙、恩施硒茶等60多种湖北特色农副产品。
 
  4月10日,中国石化易捷销售有限公司总裁陈诚亲自直播带货,并与香港影星曾志伟连线。一个半小时的直播,吸引24.3万人次观看,点赞量达274.6万。据中国石化介绍,最近一个月,中国石化易捷已累计帮湖北销售农产品6000余万元。
 
乐享“五一”
乐享“五一”

( 2020-05-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民生
 
 
 
  5月1日,在新疆喀什稻香泉村内,游客们在过河。“五一”小长假第一天,全国各地群众以不同方式放松心情,欢度假日。     新华社记者高晗摄
 
警惕三类“表演式”形式主义搞乱复工复产
警惕三类“表演式”形式主义搞乱复工复产

( 2020-05-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民生
 
  本报评论员王圣志、姜刚、董雪


  各级领导来了几十次,实惠没落地,复产企业还要配合“演戏”;西南某项目现场,领导宣布项目启动,机械立马开动起来,可干部前脚走,机械后脚就“马放南山”……近日,媒体曝光了一批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形式主义新表现,因重面子轻里子的“戏”份过浓,被网友戏谑地称为“表演式”形式主义。

  从媒体报道来看,“表演式”形式主义可谓形式主义的升级版,不少发生在经济发展领域。参与其中的各类企业、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走过场,还要“心甘情愿”当“演员”,把这场“戏”演得“精彩生动”。花大价钱费大力气,“演”出面子上的虚假繁荣景象,只为博得领导喝彩,而不顾对企业和群众是否有意义,此类表现实在要不得。

  记者了解到,特别是疫情发生以来,不同地方和场合存在的“表演式”形式主义,主要有三种表现形态:

  其一,下级演给上级看。工作干得好不好,“表演水平”很关键。在一些地方和干部眼里,虚报复工复产率似乎已成“公开的秘密”。有领导干部坦言,一开始报80%,看到别的地方都报超过90%,担心被领导批评,索性报接近100%。在“你虚报、我也虚报”的攀比心理作用下,复工复产率正变得“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其二,政企“联手”演给公众看。有干部反映一个疫后怪现象,有些原来已签约过的招商项目,有关部门会重新组织再签一次。有的是省里签了市里签,市里签了县里签,层层签约、人人“演戏”。有的企业不堪其扰,也有的乐此不疲。一位企业负责人说,“我觉得挺好!可以造势,还能多跟领导接触!”细品这句话,道出了“演戏”双方“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心态,有公众拍手叫好就算大功告成了。

  其三,干部演给群众看。有的领导干部表面上“积极”下乡调研,“深入”企业“体察民情”,而且对基层反映的问题,表态时听上去都很好,有的还当面承诺一定要办好,最终企业负责人和群众等来的大多是“空头支票”,到头来在镜头前“说几句”,到处合影“摆拍”留念之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表演式”形式主义的种种场景,可谓是“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典型体现。这种形式主义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任由此类“病毒”蔓延扩散,势必影响各项政策真正落实。

  实际上,“参演”的基层干部往往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费钱费时费力,没有实际价值,谁会自愿干呢?但领导有要求,哪能不干呢?”从他们的抱怨中可见一斑。这也空耗了基层干部和企业负责人真抓实干的宝贵时间。更可怕的是,演着演着很多人就信了,数据“注水”、虚假繁荣之下,上级政府决策难免被误导。

  作为作风建设的一大顽疾,形式主义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而“表演式”形式主义尤为如此。“表演式”形式主义之所以能大行其道,就在于演得“皆大欢喜”,有市场、有需求。根源还在于一些领导干部脑子里装着错误的政绩观和发展观,宗旨意识淡薄,不是为了企业发展,不是为了群众福祉,而是为了个人的面子和短期政绩,演的是贪虚功,而不是抓实绩。

  缺乏监督,有恃无恐,也是“表演式”形式主义愈演愈烈的原因。这类形式主义藏身于经济发展中,有些地方借着招商宣传、产业发展的“壳”,行“表演”“凑数”之实,隐蔽性强,难以被发现和查处。“你‘演’我不‘演’,那不是吃亏了!”弄虚作假、恶性攀比,一种见怪不怪但贻害无穷的社会病便出现了。

  唯有号准脉象,找准病因,才能治好“病”。中央日前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提出从筑牢思想政治根基、切实防止文山会海反弹回潮、完善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等八个方面持续解决形式主义问题。中央在决策部署上作出表率,果断向形式主义“亮剑”,这对于“表演式”形式主义而言,无异于当头棒喝。

  成绩是干出来的,不是演出来的。今年一季度极不寻常,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当前,经济发展迫切需要“恢复元气”,需要实打实的数据,硬碰硬的政策,不断冒出来的“表演式”形式主义,无疑会妨碍复工复产等经济发展的推进,值得我们高度警惕。

  各地要读懂悟透中央通知精神,对标对表、摸底排查,强力整治“表演式”形式主义,建章立制铲除其滋生的土壤。同时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将对上对下负责结合起来,拆掉“表演式”形式主义的舞台,让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沉下心来,切实解决企业反映的难题,推进复工复产达产,助力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

 
“五一”假期首日国内旅游收入近百亿元
“五一”假期首日国内旅游收入近百亿元

( 2020-05-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民生
 
  新华社北京5月1日电(记者余俊杰、陈爱平)记者1日从文化和旅游部获悉,“五一”假期首日旅游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全国接待国内游客总人数达2319.7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约97.7亿元。

  据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介绍,5月1日当天,全国A级旅游景区共开放8498家,约占总数的70%。各地景区严格落实游客流量不超过景区最大承载量30%的要求,未发现大规模人员聚集情况,基本做到限量、错峰、安全、有序开放。

  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4月27日召开的电视电话会议指出,景区开放要坚持防控优先,做好客流管控,加强景区入口等重要节点管理,严防人员瞬间聚集;要推动实施预约制度,引导游客间隔入园,错峰旅游。

  据介绍,“五一”假期首日,全国未发生重大涉旅安全事故和重大投诉案件。

 
“空心村”变“网红村”,有诗意更有创意 大别山区乡村振兴样板观察
“空心村”变“网红村”,有诗意更有创意
大别山区乡村振兴样板观察

( 2020-05-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
 
  新华社郑州4月30日电(记者王丁、双瑞、孙清清)春光正好,位于大别山腹地的河南省新县周河乡西河村,近30名工人挥动铁锹和锄头,在一片已荒废了几十年的农田里忙碌。预计半个月内,这里将平整完毕并栽上300亩阳荷姜种苗。

  “去年我们卖了70万瓶阳荷姜盐渍菜,很受游客欢迎。”返乡3年来,37岁的匡建新陆续开发了“大别山阳荷姜”“贰两毛尖”等多款特色农产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越来越多沉睡的资源被唤醒,这个一度只剩下39人的“空心村”正变成“网红”旅游地,并吸引400多名村民回乡。

高起点规划 古村换新颜


  “山青水碧的自然环境,古色古香的人文底蕴,还有现代化的休闲配套设施,成就了西河村30万人次的年游客接待量和‘网红村’地位。”周河乡党委书记易新生说。

  记者犹记初次到访西河村的情景。2014年春天,国家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不久,作为试点项目,西河村着手编制规划。这个有800年历史的古村落,当时被荒草和垃圾包围,一座座传统民居残破倒塌,低矮脏乱的牛棚散布街边,一派凋敝之象。

  西河村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这里也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村子四面环山,闭塞落后,不少村民举家外迁。到2013年,原有数百人的村庄仅剩下39名老人,因为难舍故土,他们只能在贫穷中挨日子。

  “我们邀请清华大学、中央美院的专家对古民居修复、基础设施和村落景观进行整体设计,从起点保证了高质量。”从西河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到西河古村落景区管委会主任,职务变迁中,张一谋见证了小村的脱胎换骨。

  很快,古民居恢复了青砖黛瓦,河里的淤泥、杂草清理了,地下管网铺上了,遍布牛粪的主街道变成整洁的石板路,古村老宅尽显豫南灵秀之气。

人才回流助力产业兴旺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48岁的致富带头人张思恩是最早返乡的青壮年,今年是他回到西河村的第七年。

  “以前回老家探亲,路边疯长的灌木丛把车漆划得不成样子,街上臭气熏天,我就想什么时候能变个样?”张思恩十几岁外出务工,在北京打拼多年,名下拥有2家公司。当家乡动员能人返乡时,他几乎没犹豫就答应了。

  2014年初,他成立西河农耕园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大别山区的自然资源禀赋,带领村民发展油茶、板栗等原生态精品农业,还建设了湿地公园、竹海等多处旅游景点以及星空帐篷酒店等配套服务设施。

  在张思恩带动下,陆续有400多名村民返乡。按照“合作社带动、运营公司管理、贫困户参与”模式,昔日的“空心村”发展成诗意田园与创意时尚融合的乡村“慢生活”度假区,27家民宿可同时接待400名游客。去年,西河村年旅游收入达3000多万元。

  目前,全村人全部加入了合作社。依靠劳务工资、合作社分红和自主经营,每个家庭的年收入从10万元到30万元不等,彻底摘下了贫困帽子。

文化创意开掘乡村资源


  随着新县退出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蝶变”后的西河村仍在寻求突破。凭借文化创意,看似寻常的乡村资源不断被开掘和盘活,让早已熟悉西河村之美的人们时时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因为现场演示古法榨油,不少游客成了我的忠实顾客,离开以后还会在网上买。”疫情期间,48岁的西河油茶博物馆馆长张泽成也没闲着,通过网络销售了价值3万多元的茶油。

  大别山区盛产油茶。西河村专门建了博物馆,并以低价租给从事油茶种植、加工的邻村村民张泽成,通过现场演示古法榨油普及油茶文化。在丰富游客旅游体验的同时,也给张泽成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2019年7月入驻西河村至今,他共卖掉12000斤茶油,销售额逾百万元。

  活力充盈的西河村也吸引着外来创业者。他们以新鲜、前沿的目光打量这片土地,从当地司空见惯的乡村资源中发掘出更多价值。

  2016年底,在深圳从事IT行业10年的匡建新来到西河村,从山间遍植却无人问津的野茶入手,成功打造出小众化的“贰两毛尖”茶叶品牌。之后,他又瞄准大别山区常见的植物阳荷姜,创制了线上线下都受追捧的下饭菜。

  “来西河村发展的人越来越多,不能都去做餐饮民宿,还是要用创意挖掘本地特色。”匡建新说,为确保阳荷姜原料充足,今年计划自己搞种植,村里弃耕多年的300亩农田由此有了用武之地。像他这样的外来创业者,西河湾已有20多人。

  “村里很多人跟我一样,当年拼命逃离,现在身心俱归。”张思恩说,这些年来,他眼看着西河村一点点变成理想中乡村的模样。随着脱贫攻坚进入尾声和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这种改变,还正在更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发生。  

 
假日不休“战” 贵州扶贫干部工作状态见闻
假日不休“战”
贵州扶贫干部工作状态见闻

( 2020-05-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
 
  新华社贵阳5月1日电(记者向定杰)“五一”假期首日,对已进入作战状态的贵州广大扶贫干部而言,依旧紧凑、忙碌。

  在剩余贫困人口还有30.83万人的贵州省,一场脱贫攻坚“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已进行整整一月,众多干部沉在一线,争分夺秒,抓实抓细各项工作,用辛苦指数换群众幸福指数。

  5月1日,天刚微微亮,40岁的铜仁市生态移民局驻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界镇高峰村第一书记张鲁黔就睡不着了,驻村4年来,他就像上紧发条的钟表,转个不停。

  早上八点,所有住在村脱贫攻坚指挥所的干部碰了一个头,然后开始下组走访,对上一次排查出的问题短板进行回头看。

  “上午三四个小时,一会儿就过去了。”身穿迷彩服的张鲁黔笑着说,每次看着墙上的脱贫倒计时牌一天天减少,自己也在心里打气,“已经到了关键节点,一定善始善终”。

  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的沿河县是贵州9个未摘帽的深度贫困县之一,攻坚时间紧、任务重。产业发展、教育扶贫、饮水安全、人居环境……当地对照一个个指标,实行“一天一调度,一天一通报,一天一研判”。

  中午时分,在和平街道高山村的一处山坳间,30多名干部、群众一起在经果林下套种辣椒苗。放眼望去,大家沿着黑色地膜打孔、插苗、覆土,到处都是躬耕劳作的身影。

  “今天太阳有点大,膜内温度高,辣椒苗不能挨薄膜太近;株距保持45至50厘米,深度最好2到3厘米;定根水一会儿再浇……”来自县农业农村局的技术人员,耐心地给大家讲解移栽注意事项。

  高山村村支书崔德武一边干活,一边气喘吁吁地说,辣椒种植是全县今年重点扶持的“短平快”产业,统一供苗、保底收购,只要栽好了就不担心效益。

  铜仁市驻沿河县脱贫攻坚督导组常务副组长田素珍说,今年以来,沿河广大党员干部深入推行“每日一签、一学、一扫、一单、一报”的“一日五事”工作法,理清了工作思路,提振了干部精气神。

  据介绍,每一名驻村攻坚队员,早上八点前要签到,然后参加政策业务学习,之后到贫困户家中帮助打扫一次卫生。每天,村级指挥长也会开出一个任务单,帮扶责任人每日一报工作进展。

  除了深度贫困地区在冲刺,一些已经脱贫的县区同样没闲下来。处于麻山腹地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长顺县,今年3月顺利摘掉了贫困县帽子,但在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的代化镇,100多名干部仍在奋力打好最后的歼灭战。

  “我们用‘五个翻天覆地’的变化,总结脱贫攻坚的决定性胜利,其中一个就是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干群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代化镇党委书记金平说,2016年以来,大大小小近200个项目在代化落地,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前所未有。

  当前,该镇对未脱贫的174户353人建立了攻坚台账,明确人员及职责,正在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督办落实,确保6月30日前全部达到脱贫标准,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历史检验。

  据了解,“五一”假期,在贵州9个未摘帽的深度贫困县和3个剩余贫困人口超过万人的已摘帽县,所有帮扶干部和当地干部,都坚守在脱贫攻坚一线,帮助群众解决产业、就业等方面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