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要 闻

03版:疫情防控阻击战

04版:疫情防控阻击战

05版:一线抗疫群英谱

06版:疫情防控阻击战

07版:疫情防控阻击战

08版:新闻纵深

习近平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作重要指示强调把农业基础打得更牢 把“三农”领域短板补得更实 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李克强作出批示
习近平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作重要指示
强调把农业基础打得更牢 把“三农”领域短板补得更实
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李克强作出批示

( 2020-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各级党委要把“三农”工作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统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把农业基础打得更牢,把“三农”领域短板补得更实,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习近平强调,当前,要在严格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全力组织春耕生产,确保不误农时,保障夏粮丰收。要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支持力度,保障种粮基本收益,保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主产区要努力发挥优势,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要保持应有的自给率,共同承担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要加强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化等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并加快推广使用,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要做好重大病虫害和动物疫病的防控,保障农业安全。要加快发展生猪生产,切实解决面临的困难,确保实现恢复生产目标。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指出,春耕在即,农时紧迫。各地区各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抓紧抓实抓细春季农业生产。加强春耕备耕和越冬作物田间管理,推动农资企业加快复工复产,打通农资供应、农机作业、农民下田等堵点。落实和完善相关政策,稳定粮食播种面积,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恢复双季稻,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稳定。抓好蔬菜、畜禽等生产,畅通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加快生猪补栏扩能,把加大扶持养殖场户的政策落到位。加强重大动物疫病和病虫害防治。统筹抓好脱贫攻坚、农民就业增收、农田水利建设等工作,确保农业生产平稳发展,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25日在京召开。会上传达学习了习近平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批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统筹抓好农村疫情防控和春季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农业生产秩序,抓紧解决制约春耕生产的突出问题,稳定春播面积,确保夏粮生产首战告捷。要清醒认识粮食生产存在的风险隐患,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生产设施现代化建设,推进科技进步,强化生产支持保护。加快恢复生猪生产,保障猪肉市场供应。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三农”应有贡献。
 
把发展潜力和动能充分释放出来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23”重要讲话
把发展潜力和动能充分释放出来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23”重要讲话

( 2020-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评论员


  “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就能够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2·23”重要讲话中,深入分析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就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作出科学部署,为保持经济社会平稳有序发展,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提供了思想和行动指南。

  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越要增强信心、坚定信心。风物长宜放眼量。综合起来看,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也不会变。“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只要我们保持定力、鼓舞干劲,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就一定能有效应对这次疫情,在攻坚克难中开创发展新局面。

  把发展潜力和动能充分释放出来,需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强化政策的支撑和引导作用。运用宏观政策进行逆周期调节,能够有效对冲疫情影响,防止经济运行滑出合理区间,防止短期冲击演变成趋势性变化。从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到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灵活适度;从研究出台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政策,到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举措,聚焦突出问题、服务市场主体,为企业复工复产、渡过难关提供了有力支持。把好政策落实落细,切实增强企业的获得感,就能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坚定发展信心。

  把发展潜力和动能充分释放出来,需要夯实发展的底盘。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就业是“六稳”的基石。要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根据就业形势变化调整政策力度,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针对部分企业缺工严重、稳岗压力大和重点群体就业难等突出矛盾,因地因企因人分类帮扶,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扩大消费是对冲疫情影响的重要着力点之一。要积极扩大有效需求,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稳定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推动服务消费提质扩容,更好满足居民健康生活消费需求。要切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强化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

  把发展潜力和动能充分释放出来,需要深化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要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稳定国际市场份额。要用足用好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等合规的外贸政策工具,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抓好重大外资项目落地,扩大金融等服务业对外开放,继续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外商长期投资经营的信心。

  危中有机,事在人为。疫情面前,一些传统行业受冲击较大,而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只要我们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不动摇,善于变压力为动力、化危为机,就一定能在抗击疫情的大考中,交出经济社会发展的合格答卷。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

 
变压力为动力 实现发展目标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二·二三”重要讲话指明方向增强信心
变压力为动力 实现发展目标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2·23”重要讲话指明方向增强信心

( 2020-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出席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只要我们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为机,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强化“六稳”举措,加大政策调节力度,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就能够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社会各界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指明方向、增强信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迎难而上、团结奋斗,一定能够战胜疫情,也一定能够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势头。
 
  精准施策 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车间内机器轰鸣、高速运转,生产线上十几名工人戴着口罩,紧张有序地为食品药品生产配套包装……在位于河北省邢台市任县经济开发区的邢台北人印刷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复工之后的忙碌景象。
 
  “总书记强调‘分区分级’和‘精准’,这是统筹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重要抓手,为我们做好下一阶段工作指明方向、提供遵循。”任县县委书记李海林说,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时统筹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做到“两手抓、两手胜”。
 
  复工复产,交通运输是“先行官”。在吉林长春,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厂区周边,一台台成品车运输拖挂车满载刚刚下线的轿车、SUV,准备驶向辽宁、河北等地。
 
  “成品车外运正在逐步快速恢复。我们每一位班子成员,都下沉到运输企业一线,把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帮他们解决物流困难。”长春市交警支队副支队长陶洪杰说。
 
  打通人流、物流堵点,才能让产业链“活”起来。
 
  江西百胜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智能门禁系统制造企业,在复工复产过程中,企业面临防护物资短缺、原材料供货不及时等困难。为此,企业所在的江西南昌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一对一”帮扶小组挂点联络的形式,解决一批防护物资,并协助百胜智能的配套企业复工复产,解决原材料供应问题。
 
  “我们在复产两天内完成了第一笔订单,价值大约30万元人民币。”百胜智能副总经理刘子尧说,总书记的讲话极大鼓舞了企业。“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我们要更加坚定信心,把自己的事做好。”
 
  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更要关注保障基本民生。
 
  拎着米、面、蔬菜,长江武汉航道工程局职工刘煜和其他的社区志愿者、下沉干部和工作人员一起,逐门逐户为19名孤寡老人、残疾人、空巢老人送上生活物资。这是24日下午,发生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江欣苑社区中的一幕。
 
  “送去的蔬菜等,有些是社会捐赠,有些是社区党员捐款购买,共同为老人们的生活托好底。”江欣苑社区党委书记胡明荣说,社区每天都组织人员给群众送米送菜,24日共为60多名群众服务。我们要继续强化对困难群众保障,守好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
 
  内蒙古自治区商务厅对全区200多家样本企业等进行每日监测,重点监测粮、油、肉、蛋、菜等生活必需品供需变化和市场价格。内蒙古自治区商务厅副厅长王文杰说:“按照总书记切实保障基本民生的要求,我们要做好居民生活必需品保供调度,确保生活必需品不脱销、不断档。”
 
强化“六稳”举措 释放发展潜力和动能


 
  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化“六稳”举措,加大政策调节力度,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
 
  就业稳,则大局稳。近期,陕西省通过减免、缓缴、返还企业相关保险费用,打出稳就业政策组合拳。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陈晓东说,总书记要求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我们将继续抓好各项政策落实落地,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稳投资要抓好重大工程和项目建设。24日下午,安徽省凤阳县濠河治理四期工程项目工地上,挖掘机、推土机在河道内忙碌作业,总投资近2亿元的濠河治理项目顺利开工。
 
  “总书记提出加强用工、用地、资金等要素保障,给我们明确了工作重点。”凤阳县常务副县长田海松说,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及时调整工作重心,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加快在建和新开工项目建设进度。
 
  外贸外资要稳住基本盘。浙江省东阳市是全球最大的磁性材料出口基地,受疫情影响,行业普遍面临“进货难,出货急”的困难。当地税务部门充分运用税收大数据精准识别和分析,串联起本地区复工企业,形成一条从磁性原材料供应到磁产品出货的完整产业链。
 
  “2月份在欧洲有1000多万美元的订单,企业正在加速生产。”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时金说,“总书记强调要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这让我们企业更加坚定了信心。”
 
  稳外资,要促增量、稳存量并举。走进中德合资企业欧绿保神州(海南)新能源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厂房,工人们正紧张进行技改项目施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疫情对施工基本没有影响,政府通过线上与公司及时沟通,方便各项手续的报送审批。
 
  海南省商务厅外商投资管理处处长金晶表示,当前海南重点外资项目建设平稳推进,一些洽谈项目也正加强线上沟通。要按照总书记要求,继续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外商长期投资经营的信心。
 
变压力为动力 善于化危为机


 
  面对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尤需变压力为动力,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尽管黑土地上还白雪皑皑,但农民已着手备耕。在黑龙江省富锦市东北水田现代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刘春正在检修农机。据刘春介绍,50多台套水田打浆、插秧机械将在20天内全部完成检修任务,为水田生产顺利展开提前做好保障。
 
  防控不松半寸,春耕不误农时。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金会说,黑龙江通过开展网上金融信贷、网上采购农资、视频培训、线上指导等形式,做到战“疫”备耕两不误。
 
  今年脱贫攻坚要全面收官,面对疫情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再加把劲,狠抓攻坚工作落实。
 
  24日下午,在云南省威信县扎西体育广场上,971名将赴广东省务工的群众正接受体温检测。威信县正统一收集信息、统一健康服务、统一免费输出,有组织地把农村劳动力输送到广东、浙江等地务工。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云南省扶贫办副主任施榆兵说,云南主动了解掌握兄弟省份就业工作动态,实现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精准对接,帮助贫困劳动力有序返岗,努力做到“点对点”“一站式”直达服务。
 
  越是面对复杂局面,越要重视宏观调控,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灵活适度。
 
  为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减轻企业停工损失,1月底,湖北省黄石市提前启动失业保险费稳岗返还工作。目前,第一批564家企业名单已公示,预计拨付稳岗返还资金950万元。
 
  “总书记提出继续研究出台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政策,这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税务局副局长姚朝智介绍,重庆税务部门将减免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税款,调整个体户定期定额,同时主动延长纳税申报期限和社保费缴纳期限。通过一揽子政策,帮扶相关企业度过困难期。
 
  越是面对复杂局面,越要善于化危为机,看到疫情对产业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疫情发生以来,线下消费受影响,但线上消费十分活跃。近一段时间,上海不少生鲜电商平台销量暴增。
 
  “总书记强调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这些判断高屋建瓴、科学精准,指导我们既客观认识短期影响,更坚定长期方向,危中寻机、化危为机。”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发展改革委主任马春雷说,上海将支持无人零售、无接触配送等新商业模式,加快培育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为上海经济长期发展注入动力。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大家表示,要坚定信心,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防控工作,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记者陈炜伟、樊曦、许晟、王贤、何欣荣、白明山、段续、黄浩然、安路蒙、张晨俊、程士华、魏董华、吴茂辉、张翅、杨静、王建、彭韵佳)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
 
习近平分别同埃塞俄比亚总理和阿联酋阿布扎比王储通电话
习近平分别同埃塞俄比亚总理和阿联酋阿布扎比王储通电话

( 2020-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国家主席习近平25日应约同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通电话。
 
  习近平指出,在中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关头,总理先生两次来信表达慰问并同我通电话,体现了中埃两国作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的深厚情谊和相互支持。埃方根据世卫组织建议同中方保持正常联系和交往,展现了对中方的信任,我们对此表示赞赏。
 
  习近平强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中国政府当前头等大事。我们本着对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运用举国体制,采取最全面、最彻底、最严格的防控举措,已经取得积极成效,疫情防控呈现良好态势。疫情不会动摇中国长期稳定发展的坚实基础。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不仅战胜疫情,而且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实现既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习近平指出,2014年,中国政府和人民不畏艰险、率先驰援,为非洲国家战胜埃博拉疫情作出积极贡献。这次非洲国家和人民以各种方式支持中方抗疫努力,生动诠释了中非患难与共、守望相助的兄弟情谊。当前,非洲国家疫情防控也面临不少挑战,中方愿向非洲国家进一步提供急需的包括检测试剂在内的医疗物资,加快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八大行动”中的卫生健康行动,推进非洲疾控中心建设,加强中非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合作。中方会像保护自己孩子一样,全力为埃塞俄比亚等各国在华留学生提供保障。
 
  习近平指出,当前,中埃、中非友好合作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我愿同总理先生和其他非洲国家领导人一道,推动中埃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得到新发展,推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更多更好落地,切实造福中非人民。
 
  阿比代表埃塞俄比亚政府和人民对中国人民遭遇新冠肺炎疫情表示诚挚慰问,对中方采取有力措施应对疫情表示高度赞赏。阿比表示,中方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举全国之力应对疫情,既有效防控疫情在中国蔓延,也为阻止疫情在世界扩散作出重要贡献。国际社会对习近平主席在应对疫情过程中的强大领导力和中国的行动力有目共睹,普遍表示钦佩和赞赏。埃方为中方的表现感到骄傲和自豪。埃方坚信在习近平主席英明和坚强领导下,中方一定能早日战胜疫情,并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中国是埃塞的亲密朋友和兄弟,在埃塞有需要时,中国从未缺席。如今中国遇到困难,埃塞人民也将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同舟共济。埃方高度重视埃中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愿同中方一道深化各领域合作,推动两国关系和非中关系取得更大发展。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国家主席习近平25日应约同阿联酋阿布扎比王储穆罕默德通电话。
 
  习近平指出,在中国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紧要关头,王储殿下第一时间公开支持中方抗疫努力,阿联酋政府和人民多次向中方提供医疗物资帮助,这充分体现了中阿风雨同舟的深厚友谊和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高水平,我对此表示感谢和赞赏。
 
  习近平强调,疫情发生以来,中方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制度优势,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在我们不懈努力下,目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呈现积极向好态势。中方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战胜疫情。我们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同时正在有序推进复工复产,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习近平指出,中方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仅全力维护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而且为维护世界公共卫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政府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通报疫情信息,积极回应各方关切,加强同国际社会合作。中方将继续采取切实措施,保障包括阿联酋公民在内的各国在华人员生活和身体健康,并愿同阿方就疫情最新情况保持密切沟通,分享防治经验。
 
  习近平强调,去年王储殿下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取得圆满成功,我同你达成重要共识,为新时期双边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擘画了蓝图。中方愿同阿方携手努力,不断增进政治互信,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内深化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投资、产能等各领域务实合作,密切人文交流,推动中阿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新时期得到更大发展。
 
  穆罕默德代表阿联酋政府和人民对中国人民遭遇新冠肺炎疫情表示诚挚慰问,对中方采取有力措施应对疫情表示高度赞赏。穆罕默德表示,阿联酋是中国的朋友和全面战略伙伴,坚定支持中方抗疫并愿继续向中方提供帮助。相信在习近平主席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一定能够早日战胜疫情。阿联酋人民将同兄弟的中国人民坚定站在一起,共克时艰。阿方愿同中方一道,不断深化相互支持和合作,推动双边关系取得更大发展。
 
战斗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记奋战湖北抗疫一线的人民警察
战斗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记奋战湖北抗疫一线的人民警察

( 2020-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全国公安一级英模、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区分局刑侦大队教导员许奎(左一)率领十名突击队员,列队进入刚启用的武汉全民健身中心方舱医院(二月十三日摄)。          新华社发


新华社记者邹伟、熊丰、梁建强


  “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正处在关键阶段,公安队伍,是疫情防控中一支极其重要的力量。

  是使命,更是担当——

  哪里危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湖北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日夜奋战,不计生死,越是艰险越向前。

  是忠诚卫士,更是人民英雄——

  “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荆楚大地上,一支支公安突击队扛起千钧重担,一抹抹“逆行”的“警服蓝”闪耀在战“疫”一线。

  “逆行”而上:“请把我派到最危险的地方!”


  “守好阵地!安全回家!”

  2月13日,全国公安一级英模、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区分局刑侦大队教导员许奎率领10名突击队员,列队进入刚启用的武汉全民健身中心方舱医院。

  武汉三镇,一座座方舱医院如雨后春笋般建成,托起救治生命的希望。与医护人员一起奋战方舱的,还有一支支公安“方舱战疫突击队”。1200多名民警按照“一院一专班”日夜驻守,保障方舱安全。

  疫情就是命令,疫情就是警情,防控就是责任。

  这是一场总体战——公安部要求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国公安机关坚持“一盘棋”,全警动员冲锋一线,扎实抓好战疫情、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各项措施落实。

  这是一场阻击战——在主战场湖北,6.3万名公安民警、5.6万名公安辅警,或驻守医院维持就诊秩序,或值守社区协助转运送治病人,或坚守城市出入口防止病毒输入扩散,在各自岗位上共同确保社会治安大局平稳有序。

  请战声声嘹亮,“逆行”步步铿锵。

  “让哪个民警进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执勤,对于我这个局长来讲最难了。号召自愿报名后,马上有137名民警主动请战。”武汉市公安局东西湖区分局局长徐扬说。

  “我有经验,参与过抗击‘非典’,请把最苦最累的班排给我!”黄冈市浠水县民警胡汉魁主动挑起重担,坚持冲在一线。

  危险关头,党员民警带头冲锋。

  “把支部建到一线去!”全警、全时、全程出征,湖北公安机关在检查卡点、重点防点、医院隔离点等抗击疫情关键阵地组建临时党支部,筑起坚强战斗堡垒。

  在襄阳,东风医院警务室里,11名党员民警面向党旗庄严宣誓:“不论是把我分配到医院门口还是进驻重症治疗区,我都将听党指挥、履职尽责、不辱使命……”

  在孝感,刚康复出院的汉川党员民警吴华东递交请战书:“我有抗体……我向市局党组申请参与此次抗击新冠肺炎感染风险最高的任务。”

  在黄石,下陆分局向民警发出倡议,自愿报名到集中隔离治疗医院执勤。“我们带头上!”“党员民警到最危险的地方去!”民警、辅警和即将退休的老同志纷纷请缨。

  秉持初心,这些故事格外动人——

  他们当中,有警医伉俪。

  他是武汉市火神山医院警务室民警燕占飞,她是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江北医院护士铁肖会。他坚守火神山,她奋战重症隔离病房。已经一个月没见面的他们彼此勉励:“守住大家,才有小家。”

  他们当中,有父子同心。

  感染高风险区域谁来值守?53岁的石首市公安局民警曾凯挑选了他的儿子、辅警曾诚卓,一同负责确诊患者院区安保,抗疫“父子兵”并肩而立。

  他们当中,有壮心不已。

  十堰市公安交管局指挥中心退休民警王永新,还像往常一样值守工作岗位,退休不离岗。他说,“就让抗疫胜利的消息,当我的‘退休令’”。

  据不完全统计,湖北有20余名民警为抗击疫情推迟了婚期。他们收起礼服婚纱,与爱人相拥而别:“待到春风传佳讯,我们再相会。”

  武汉不是孤城,湖北公安不是孤军奋战。

  “在这场大战和大考中,公安部党委和全国公安机关始终是你们的坚强后盾。力量向湖北、向武汉集结,资源向湖北、向武汉倾斜。”

  “希望湖北和武汉公安机关咬紧牙关、再接再厉。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一定能取得疫情防控斗争的全面胜利。”

  2月18日,公安部部长赵克志致信湖北和武汉公安民警辅警。

  2月21日,孝感市公安局民警陈特正在岗位值守。他没想到的是,正在湖北一线指导工作的公安部副部长孙力军来到了他面前,向他敬礼、加他微信、询问工作,代表公安部党委向他和同事们致以敬意和问候。

  “作为主战场一线民警,我深切感受到,全国公安机关都同我们站在一起,是我们的坚强后盾。”陈特说。

战“疫”攻坚:有雷霆手段,更有爱民深情


  1月30日下午,武汉市江岸区大智街泰宁社区某居民楼。大智街派出所民警邵玉春来到这里,准备转运该社区的新冠肺炎疑似病患送医隔离。

  “快来帮忙啊……”听到单元楼里突然传来呼救,邵玉春和同事立即跑进楼道。68岁的周爹爹正在发烧难以支持,瘫坐在楼梯上不能动弹。

  零距离接触疑似病人,谁上?

  “我来!”邵玉春蹲下身子,在其他人帮助下将老人背起,固定好后慢慢下楼。一级、两级、三级……邵玉春小心翼翼地将老人背到警车里,火速送医。

  对确诊、疑似、发热患者和密切接触者“四类人员”实现应收尽收,是疫情防控迫在眉睫的攻坚战。

  社区转运车辆不够,警车来送;没有家属陪同,民警陪同;患者思想上有顾虑,民警帮助解决。高风险的转运环节,一个个无畏的身影挺身而出——

  赶到人员分流点,把患者接上车,立即送到隔离点……连日来,武汉市公安局硚口区分局六角亭派出所民警方正豪和同事组成“转运送治快反小组”,已转送140多个发热病人。

  “一、二、三,起!”由于救护车无法靠近,武汉市公安局青山区分局厂前街派出所民警用木门作担架,抬行1000余米,将一名发热晕倒在路边的男子抬上救护车。

  警车不够用,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区分局百步亭派出所民警沈胜文和战友一起将私家车加装隔离板,变成运送病患的专车,8小时转运了13人……

  数字,写就勇毅担当。

  2月6日到20日,武汉市公安机关在转运病人工作中勇当先锋队、尖刀班,共出动警力6.3万人次,协助转运送治“四类人员”2.2万人。尤其是在2月17日启动的为期3天集中拉网排查行动中,公安机关协助排查转运送治“四类人员”3502人,化解矛盾纠纷800余起,帮助解决居民困难1789件,啃下最硬的“骨头”。

  数据,更是强大助力。

  走进孝感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屏幕墙上各项数字实时更新、频频滚动。孝感市公安机关在主动研发疫情防控大数据平台,精准支撑摸排的基础上,多轮次开展“敲门行动”,精准排查发热病人,努力实现“不漏一人”目标。

  为摸清“四类人员”底数,湖北省和武汉市公安机关充分发挥公安大数据优势,联合多部门打破信息壁垒,加强多元数据研判应用,推动形成疫情防控数据信息闭环,对“四类人员”基础信息关联对比、统一推送,为疫情防控提供精准有力的信息支撑。

  社区是疫情防控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出、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

  出动警力24.3万人次,排查452万余人……湖北组织万名民警进社区,广大公安民警与各部门工作人员一道,合力筑牢抵御疫情的“防火墙”。

  人们看到,定点医院、发热门诊、方舱医院、隔离观察点,这些抗疫一线现场,就是人民警察值守的战场。

  “医生在里面救病人,我们在外面守护生命通道。”2月15日晚,雪后的荆州城区气温为零下3摄氏度。荆州市胸科医院,荆州市公安局沙市区分局西区派出所的民警就在医院楼下来回巡查。

  医院战“疫”,公安护安。“24小时、零距离”执勤,由于穿着防护服,很多民警大半天不吃不喝,戴着成人尿不湿上岗。

  人们看到,城市出入口、桥隧公路、社区卡点,公安民警身体力行封锁疫情传播,及时速递急需。

  “请停车配合测体温。”“请打开后备箱。”

  2月14日早晨,雨雪交加的武汉寒冷彻骨。在东西湖区舵落口公安检查站,民警吴洪冒雪执勤:“每天平均要检查车辆1000辆左右,这两句话要重复上千遍。”

  随着疫情发展,阻止病毒扩散的“封”,与保障应急物资、医护人员的“通”,成为突出矛盾。湖北省公安厅建立省市应急物资和医护人员联动保畅机制,成立协调调度专班,24小时解决应急保畅难题。

  人们发现,严峻疫情下,“有困难,找民警”依然是最令人安心、暖心的话语。

  宜昌当阳一名男子因病需定期服用某种药物,药吃完后却因交通封控无法外出购买。2月7日,当阳、伍家岗两地警方接力,驱车200余公里将药送到患者家中,解其燃眉之急。

  2月18日,武汉市东湖高新区,51岁的社区女民警史雪荣与医护人员一道,搀扶着一位老人走出隔离点。这位老人疑似患新冠肺炎,一度情绪激动甚至要轻生,正是史雪荣反复劝慰,让老人卸掉心理重压,愿意住进方舱医院。

  疫情发生以来,史雪荣每天忙到凌晨一两点才能休息,记不清转运过多少名群众、每天要接多少求助电话。“群众相信我,我就管到底,直到他们健康返家。”

  按照中央部署,湖北各级公安机关扎实做好社会面安全稳定工作,不断加大警力投入,强化显性用警,全面落实公安武警联勤联动联防联控机制,穿着防护服也贴上“公安”标识,提高见警率、管事率,让群众心安。

  非常时期,更要有雷霆手段。湖北公安机关成立打击专班,以严打高压态势,对涉疫违法犯罪形成强大震慑。

  1月29日,湖北省公安厅出台关于依法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维护医疗秩序的通告。

  通告发布次日,一名病人的家属在武汉市某医院抓扯殴打医生,扯坏医生的口罩、防护服,扰乱医院正常秩序,当日即被警方刑事拘留。

  制售假冒伪劣医护用品、妨害疫情防控工作、拒不执行隔离措施、利用疫情实施诈骗……疫情当前,湖北公安机关持法为剑,截至目前共查获假劣口罩520余万只、假劣防护服31.6万套;查处涉及疫情电信诈骗案件84起;查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案件5起,隔离收治7人;查处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案件26起,采取强制措施32人。

  秉持初心:用热血和生命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


  农历大年三十,41岁的襄阳交警郑勇,站完了生命中最后一班岗。

  疫情防控任务繁重,郑勇一直坚守一线。身体一再报警,他却多次推后检查时间,直到无法坚持才前往医院,被确诊为急性肝衰竭。经过12天全力救治,他因病情过重不幸逝世。

  家人的泪眼中,是怎样的生离死别?郑勇最后一次清醒时,最牵挂的仍是防控工作,他还嘱托妻子,将自己最后一个月工资作为党费上交给党组织……

  和平年代,公安队伍是牺牲最多、奉献最大的队伍。疫情如火,广大公安民警冲锋在前,作出无私奉献,甚至是付出生命。

  1月29日,长航公安局宜昌分局民警尹祖川在值班时突发疾病,经全力抢救无效不幸殉职,年仅48岁。

  2月6日,潜江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二大队辅警王爱兰在换班途中遭遇交通事故,经抢救无效殉职,年仅37岁。

  有人不幸离去,更多人前赴后继。

  长时间奋战一线、经常出入定点收治医院处置警情,20多天没回家的武汉市九峰派出所所长吴培勇病倒了,确诊感染新冠肺炎。

  尽管在医院接受治疗,他仍通过视频电话参与协调值班和备勤人员的工作安排。“告诉兄弟们,我一定平安归来,继续战斗!”

  据统计,截至目前,湖北全省确诊感染新冠肺炎的民警288人、辅警106人。治愈97人,其中民警75人、辅警22人;感染身故4人,均为民警。

  病毒无情。战斗在防控一线,明知有风险,甚至会牺牲,他们不害怕吗?

  “我们是人民警察,百姓都指望着我们。我们不上,谁上?”

  “身为人民警察,就是要顶在一线!”

  “当时来不及想有没有危险。”

  ……

  一声声回答朴实无华,一句句誓言展现忠诚。

  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前线,人们看到了太多公安民警孜孜奉献、无私付出的身影,感悟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铮铮誓言——

  25岁的宜昌民警郑承瑛值完通宵夜班,清早回家的路上,突然觉得胸口疼痛无法呼吸,昏倒在马路上。好在几名城管工作人员发现了她,及时伸出援手施救。

  “向坚守抗疫一线的同志致敬!”城管工作人员李波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这样感慨。

  在新冠肺炎密切接触人员的隔离点,黄石民警柯贤斌与同事们昼夜值守。2月5日晚,他突然痛哭失声,一同值守的同事这才得知,柯贤斌的父亲刚刚去世。

  同事催促他速回,但他知道岗位不能离人,强忍悲痛值守,直到轮班同事交接才匆匆离去。接到单位领导打来的慰问电话,他说,“不用安排我休假,办好父亲的丧事,我就回来。”

  “我们的蔡政委,父母和哥哥都是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母亲患有老年痴呆,孩子也受到了感染,但他一直带队冲锋在前,一个多月了都没回家照看……”提到政委蔡菁,武汉市公安局蔡甸区分局的民警不禁哽咽。

  “不能让民警流汗流血又流泪。”

  来自各方面的支持和保障,努力为战“疫”一线民警及家人减少后顾之忧——

  公安部紧急向湖北公安机关调拨口罩、防护服、防护手套等多批急需的防疫防护物资和警用装备,紧急支援防寒物资和生活用品,协调提供药品和营养品。各地公安机关纷纷伸出援手,助力湖北公安机关疫情防控物资保障。

  湖北省公安厅多方筹措、统筹协调,精准调配、迅速划拨疫情防控物资;推介应对疫情防护实操指引,让民警自身防护更加科学;出台有关举措,解决一线民警个人及家庭困难;安排心理专家在线咨询,当好民警的“减压阀”;部署各地调配警力,在警力极为紧张情况下优化勤务部署,防止一线民警因过劳免疫力下降或带病战“疫”。

  社会力量也在行动。新兴际华公司捐赠价值1022万元药品;中建三局二公司捐赠10万只口罩;北京美团公益基金会捐款150万元,用于帮助疫情防控中不幸感染的民警、辅警……

  人民公安为人民,人民公安人民爱。

  在抗击疫情一线,温暖警心的更多故事正在发生,警民同心战“疫”的力量不断凝聚——

  “经常吃泡面可不行,吃碗饺子吧。”在江汉油田,当地群众送来热腾腾的饺子,让寒风中值守的民警心中一暖。

  “千万保护好自己,才能保护更多人。”在鹤峰县,一名群众送来1000副护目镜,一句叮咛让执勤民警湿了眼眶。

  ……

  疫情依然严峻,战“疫”还在继续。

  “人民警察来自人民,心系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公安机关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人民警察的殷殷初心,激励着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奋勇向前。

  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英雄的警察。肩负党和人民如山重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决战之地,人民警察,敬礼!  新华社武汉2月25日电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 2020-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据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月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强化“六稳”举措,扩大有效内需,努力实现全年发展目标任务。

  会议指出,当前要更加注重稳就业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一要扩大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和专升本规模,增加基层医疗、社会服务等岗位招募规模,加大对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支持。二要引导用人单位推迟面试和录取时间,对延迟离校应届毕业生推迟报到、落户等时限。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2年户口和档案托管,按应届毕业生身份办理就业手续。三要积极扩大农民工就业。加大稳岗和就业补助。拓宽就地就近就业渠道。新上一批带动就业能力强的项目。重大工程建设、以工代赈项目优先吸纳贫困劳动力。

  会议确定了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的金融支持措施。一是鼓励金融机构根据企业申请,对符合条件、流动性遇到暂时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贷款本金,给予临时性延期偿还安排,付息可延期到6月30日,并免收罚息。湖北省境内各类企业都可享受上述政策。二是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5000亿元,重点用于中小银行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同时,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至2.5%。6月底前,对地方法人银行新发放不高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加50个基点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允许等额申请再贷款资金。鼓励引导全国性商业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力度,努力使小微贷款利率比上年有明显下降。国有大型银行上半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速要力争不低于30%。政策性银行将增加3500亿元专项信贷额度,以优惠利率向民营、中小微企业发放。

  会议指出,支持吸纳2亿多人就业的8000多万个体工商户纾困,有利于稳定亿万家庭生计。为支持广大个体工商户在做好疫情防控同时加快复工复业,会议确定,一是自3月1日至5月底,免征湖北省境内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其他地区征收率由3%降至1%。二是个体工商户按单位参保企业职工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的,参照中小微企业享受减免政策。三是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发放低息贷款,定向支持个体工商户。四是切实落实将除高耗能行业外工商业电价进一步阶段性降低5%的政策。五是鼓励各地通过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等方式,支持出租方为个体工商户减免物业租金。

鼓励吸纳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


  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当前要更加注重稳就业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推出鼓励吸纳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的措施。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扩大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和专升本规模,增加基层医疗、社会服务等岗位招募规模,加大对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支持。要引导用人单位推迟面试和录取时间,对延迟离校应届毕业生推迟报到、落户等时限。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2年户口和档案托管,按应届毕业生身份办理就业手续。

  高校毕业生是“稳就业”的重点群体。2020届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历史最高,目前他们正处于求职的关键时间节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游钧说,要注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统筹做好毕业、招聘、考录等相关工作,引导用人单位推迟面试、体检、签约、录取时间,帮助毕业生能顺利毕业,尽早就业。

  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积极扩大农民工就业。加大稳岗和就业补助。拓宽就地就近就业渠道。新上一批带动就业能力强的项目。重大工程建设、以工代赈项目优先吸纳贫困劳动力。

  游钧说,从今年1月份的数据来看,主要就业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对我国经济造成较大冲击,对就业影响不小。但我国经济的规模大,市场空间广,有巨大的韧性和潜力,特别是近年来经济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为稳就业提供了坚实支撑。  (记者王优玲)


中小微企业贷款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


  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确定了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的金融支持措施,确定鼓励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贷款给予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安排,并新增优惠利率贷款。

  “当前,企业复工复产面临债务偿还、资金周转和扩大融资等问题,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面临更大考验。”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的金融支持非常及时和必要,有助于中小微企业更好地应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安全有序复工复产。

  会议提出,鼓励金融机构根据企业申请,对符合条件、流动性遇到暂时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贷款本金,给予临时性延期偿还安排,付息可延期到6月30日,并免收罚息。湖北省境内各类企业都可享受上述政策。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这些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可以缓解中小微企业的还款付息压力,防止企业资金链断裂。

  会议提出,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5000亿元,重点用于中小银行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同时,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至2.5%。6月底前,对地方法人银行新发放不高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加50个基点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允许等额申请再贷款资金。

  温彬表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效果正逐步显现。通过增加再贷款、再贴现,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可以直接增加中小银行低成本资金来源,提高中小银行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能力。“同时,要注重发挥普惠金融体系的作用,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会议提出,鼓励引导全国性商业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力度,努力使小微贷款利率比上年有明显下降。国有大型银行上半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速要力争不低于30%。政策性银行将增加3500亿元专项信贷额度,以优惠利率向民营、中小微企业发放。

  董希淼认为,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关键阶段,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加快中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引领和带动银行业进一步加强对小微企业服务,为复工复产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助力做好“六稳”工作。  (记者吴雨)

加大扶持个体工商户 帮助纾困解难


  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了增值税税收优惠、社保费减免等五项举措,支持广大个体工商户在做好疫情防控同时加快复工复业。

  会议明确,自3月1日至5月底,免征湖北省境内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其他地区征收率由3%降至1%。

  “增值税是我国第一大税种。此次会议明确免征、减征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政策力度大、范围广,将大力度减轻湖北及全国个体工商户及中小微企业的负担。”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副主任何代欣说,增值税的特点还决定,企业只要发生经营活动,就可享受到税收减免,这也让更多企业可享受到税收优惠。

  会议还明确了其他四项举措:个体工商户按单位参保企业职工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的,参照中小微企业享受减免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发放低息贷款,定向支持个体工商户;切实落实将除高耗能行业外工商业电价进一步阶段性降低5%的政策;鼓励各地通过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等方式,支持出租方为个体工商户减免物业租金。

  对此,何代欣说,这些政策涉及个体工商户的人力成本、资金成本、生产经营成本等多个方面,政策设计精准周到,将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为广大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提供有力支撑。  (记者申铖)

   均据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

 
中央赴湖北指导组: 全力救治感染的医务人员
中央赴湖北指导组:
全力救治感染的医务人员

( 2020-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武汉2月25日电(记者胡浩、赵文君)在抗击疫情战场上,一些医务人员确诊感染新冠肺炎,有的以身殉职。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部署要求,25日,中央指导组专门看望慰问感染新冠肺炎的医务人员。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视频连线同济医院、协和医院、中南医院感染新冠肺炎的医务人员,详细询问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转达党中央、国务院对他们的关心和慰问,希望他们安心养病、坚定信心,争取尽早康复。她叮嘱收治医院要利用好高水平国家医疗队的资源,精心制定治疗方案,对重症医务人员要“一人一策”提供优质的治疗。各方面特别是湖北、武汉要做好感染的医务人员的关心关爱,协调解决他们在生活、家庭等方面的实际困难,给予周到细致的帮助和照顾。

  孙春兰说,广大医务人员不惧风险、冲锋在前,为保护人民生命健康作出重要贡献,是抗疫战斗中的勇士。要全面落实进一步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的政策措施,及时安排医务人员轮换休整,不断加强科学防护和防止医院内感染,做好褒扬激励、抚恤优待、待遇保障等工作,使广大医务人员始终保持强大战斗力、昂扬斗志、旺盛精力,持续健康投入抗疫斗争。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 低风险地区取消道路限行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
低风险地区取消道路限行
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 2020-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记者王秉阳、刘奕湛)如何采取差异化的措施,做到分区分级复工复产,精准施策?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司长欧晓理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所谓分区规模精准复工复产就是对湖北省、北京市以外的地方依据疫情严重程度,以县级为单位划分为低风险地区、中风险地区和高风险地区三类。低风险地区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取消道路通行限制。
 
  欧晓理表示,低风险地区实施外防输入的策略,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取消道路通行限制,帮助企业解决用工、原材料、资金设备等方面的困扰和问题,不得对企业复工复产设置条件,不得以审批、备案等形式为借口,拖延企业复工复产的时间。
 
  中风险地区实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策略,尽快有序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组织人员有序返岗,指导用工企业严格执行消毒、通风、测温等要求,降低人员密度、减少人员聚集、加强人员防护、消除风险隐患,做到疫情防控与企业复工复产同步推进。
 
  高风险地区实行内防扩散、外防输出、严格管控策略。要继续集中精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再有序扩大复工复产的范围。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高风险地区也要保障疫情防控、公共事业运行、群众生活必需及其他涉及重要国计民生企业的正常运转。
 
  欧晓理表示,国家发改委坚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推动生产企业复工复产,相关工作正有序推进。具体包括研究起草了《关于切实加强疫情科学防控有序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会同财政部、人民银行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产业、财税、金融政策,对重点保障企业给予优惠贷款和政策贴息政策;协调推动分批有序错峰返程返岗,做好交通运输的保障;积极推动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其他具备条件领域尽快复工;建立了全国复工复产日调度制度。
 
中组部:就党员自愿捐款各级党组织加强指导服务
中组部:就党员自愿捐款
各级党组织加强指导服务

( 2020-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中共中央组织部近日印发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就党员自愿捐款加强指导服务,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党组织和党委(工委、党组)组织人事部门要做好党员自愿捐款指导服务工作。要尊重党员意愿,坚持自觉自愿、量力而行,不提硬性要求,不搞强迫命令,不得采取从工资收入中统一扣缴的做法。捐款要有序开展,一般不采取聚集方式。要认真做好接收上缴工作,对所捐款项要严格管理、如数上缴,不得以任何名义截留或挪作他用。
 
  通知强调,捐款主要用于慰问战斗在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的医务人员、基层干部群众、公安民警和社区工作者等,资助因患新冠肺炎而遇到生活困难的群众和因患新冠肺炎去世的群众家属,慰问在疫情防控斗争中牺牲的干部群众家属等。
 
联合国秘书长赞中国人民“为全人类做出贡献”
联合国秘书长赞中国人民“为全人类做出贡献”

( 2020-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日内瓦2月24日电(记者陈俊侠)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24日在瑞士日内瓦表示,中国人民为尽量减轻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负面影响,实施严格的防控措施,以牺牲正常生活的方式为全人类做出了贡献。

  古特雷斯当日造访日内瓦世卫组织总部,并与世卫组织各部门负责人举行座谈。他在座谈会现场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说,为了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多中国人无法过上正常生活。“我要向所有目前生活在中国的人、那些无法过上正常生活的人表达感激之情”。中国人民为防控疫情做出了巨大牺牲,“他们正在为全人类做出贡献”。

  他说:“根据我从世卫组织获得的信息,自2月初以来,新增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总体呈下降趋势。这是一个很好的迹象,希望这种迹象可以持续下去。”

  在座谈会上,古特雷斯还称赞世卫组织每天24小时追踪世界各地新冠肺炎疫情的进展,并为中国政府及世界各国政府提供支持,以确保控制这种疾病。

 
世卫:中国疫情顶峰已过尚未构成全球性大流行
世卫:中国疫情顶峰已过
尚未构成全球性大流行

( 2020-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日内瓦2月24日电(记者刘曲)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24日表示,世卫组织和中国联合专家考察组已结束在中国的疫情考察工作,专家组认为中国防控疫情措施避免了大量病例,疫情顶峰已过,尚未构成全球性大流行,有关情况应给所有国家带来防控疫情的信心。
 
  “应该给所有国家带来希望、勇气和信心的关键信息是,这种病毒能够被控制。”谭德塞在世卫组织日内瓦总部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说。
 
  他说,专家组前往中国几个省份,也到了武汉市,在病毒传播能力、疾病严重程度及已采取措施的效果等方面有了一些认识。
 
  专家组认为,中国疫情在1月23日至2月2日期间达到顶峰,此后一直在稳步下降。轻症患者康复时间平均约为两周,重症患者可能需要三到六周才能康复。中国防控疫情的措施避免了本可能出现的大量病例。
 
  世卫组织专家团队负责人布鲁斯·艾尔沃德将于25日详细介绍调查结果。
 
  关于全球疫情形势,谭德塞说疫情尚未构成全球性大流行,但各国应该做好准备。
 
  他呼吁各国根据实际情况评估风险,重点做好三个“保护”:第一,优先保护医卫工作人员;第二,推动社区参与,保护最有可能罹患严重疾病的人,特别是老年人和已有健康问题的人;第三,有能力的国家应该尽力控制疫情,这有助于保护最脆弱的国家。
 
外交部:面对疫情中日韩理应守望相助
外交部:面对疫情
中日韩理应守望相助

( 2020-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记者伍岳)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25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日韩三国理应守望相助,加强合作,中方愿在努力抗击本国疫情的同时,根据日本和韩国的需求,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
 
  有记者问:当前,日本、韩国国内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增多,疫情防控形势日趋严峻。中方是否会对日韩采取禁止人员入境等限制措施?
 
  赵立坚说,中方正密切关注日本、韩国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发展,对此感同身受。“疫情发生以来,日韩两国政府和人民为中国人民抗击疫情提供了宝贵支持和帮助,中方对此深表感谢。”
 
  他说,中日韩三国互为近邻,邻里之间理应守望相助,加强合作。中方愿在努力抗击本国疫情的同时,同日本和韩国分享信息和经验,并根据他们的需求,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
 
  “面对疫情,保障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地区和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是各国应尽的责任。”赵立坚说,中方愿同日、韩等有关国家密切沟通协作,探讨加强联防联控,一道采取适当的、必要的措施,有效地阻止疫情跨国扩散,共同维护好地区和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为病人送药的社区工作者
为病人送药的社区工作者

( 2020-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2月24日,在武汉市江岸区黄石路汉口大药房,丰枫把为居民购买的药挂在身上。

  当天,武汉市江岸区后湖街道惠民苑社区网格员丰枫和另外两名同事前往黄石路汉口大药房,帮居民购买重症慢性病药物。因连续两天没有排到号,24日这天在药店买到的药有近100份,带去的箱子装不下所有药物,丰枫索性将其中小份的药串成两串挂在身上。“因为方便拿呀,一下就上车了。”丰枫说。新华社发(武汉后湖街道供图)

 
挑好2020春天的中国扁担
挑好2020春天的中国扁担

( 2020-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2020年开年以来的日子,有点不一样。出门仔细戴口罩、进门伸手测体温,已成为新的生活习惯。新冠肺炎疫情笼罩下,工作怎么推进、小孩啥时候能去学校,心里并不十分有底。

  就好像,肩膀上担着一根扁担,一头装着“家人平安”,一头装着“吃穿用度”。每天的生活,如同泰山上的挑山工,肩上千钧担,脚下不能松。

  一头挑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头挑着经济社会发展,这就是2020年春天里中国的扁担。必须要登攀的,则是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这座山。

  与新冠肺炎疫情短兵相接后,我们逐渐站稳了脚跟。部分省区市已出现新增确诊病例零报告,个别省份还下调了应急响应级别。

  在尚无特效药、特效疫苗和特效诊疗方案的情况下,依靠国家力量的紧急动员、白衣战士的奋不顾身、广大群众的积极“参战”,我们扛住了疫情的闷头一棍,正在逐渐迎来转机。

  治病救人的目的,是恢复健康、重现生机。眼下,疫情防控固然是一场持久战,但这更应该是一场让疫病耗不起的消耗战。所以,就应当让我们应对的本钱搞得多多的。

  因此,当黄淮海平原农事繁忙、千里大动脉上钢轨作响、港口塔吊腾挪不息时,“世界工厂”里隐隐响起的机器声正在为战胜疫病积蓄着力量。

  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只要秉持“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的决心,发扬永不懈怠的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精神,把稳扁担的两头、踏稳脚下的坎坷,那么,我们必能迎来“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胜利豪迈。

 (记者萧海川)新华社济南2月25日电

 
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精准复工复产 北京全力打好疫情阻击战
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精准复工复产
北京全力打好疫情阻击战

( 2020-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疫情防控阻击战
 
 
 
  ▲2月24日,工作人员对入园员工进行体温测量。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中关村科技园区电子城科技园聚集了58集团、超图集团、佳能医疗等近千家科技企业。随着科技企业陆续复工,该科技园采取多项措施确保防疫复工两不误。    新华社发(陈钟昊摄)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记者王君璐、李萌)连日来,北京市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坚持“严”字当头——严格落实“四方责任”、严格开展进京检查、严格加强社区防控,在抓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两大环节的同时,精准复工复产,全力打好疫情阻击战。

严把入口关 防范输入性风险


  2月22日,北京市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这是北京市报告确诊病例以来,新增病例报告数首次为0。

  23日无新增,24日新增1例……新增确诊病例持续走低,并不代表疫情风险降低。“大家切不可掉以轻心,切不可放松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的落实。”北京市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高小俊说。

  伴随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外地返京人员数量逐渐增多,北京仍面临不小的输入性风险。

  面对严峻形势,北京严守“入口”关,在交通场站加强健康检测,严防死守、严管严控,尽最大可能切断传染源。

  记者在北京西站看到,返京旅客均戴口罩,经体温检测后方可出站。在北京站,出站通道正上方有一排红外线测温仪,可自动测量乘客体温。

  “我们采取进京旅客信息登记、车上车下抗疫广播、列车隔座号售票、增加隔离区、所有人员测温进站、强化列车消毒等一系列措施,阻击疫情在铁路交通中传播。”北京铁路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请您保持1米安全距离”,在北京西站地下出租车等候区,地面上每隔1米贴一张黄色反光标志线。据了解,为避免旅客集中出站出现的短时间人群聚集,北京多个火车站都在进出站口、咨询台、公交车站等处施划“一米线”,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地铁、公交等市内交通同样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北京轨道交通要求安检点候检乘客超过50人时,采取站外分批进站。

  凌晨4时,在北京南站北广场交通枢纽,北京公交20路消毒人员张斌已开始工作,他说:“扶手、投币箱、刷卡机、车门都是消毒的重点。”公交9路车司机姜旺林说,司机体温检测合格后才允许上岗,“如果有乘客没戴口罩,我们会提醒他,如果执意不戴,只能劝阻他不要乘车。”

战“疫”在社区 织密“防扩散”保护网


  为切实在社区、农村阻断疫情,北京市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通过对居住小区(村)封闭式管理、核实登记小区(村)来往人员和车辆、加强健康检测、细化“地毯式”摸排等措施,牢牢守住社区防线,织密“防扩散”保护网。

  封闭式管理有助于筑牢阻断疫情的“铜墙铁壁”,但却让许多老旧小区犯了难。“虽然叫甘家口小区,但并不是封闭区域,小区产权单位10多家,90%以上的楼宇没有统一物业。别说统一出入口,连院墙都没有。”海淀区甘家口街道社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刘文静介绍,甘家口小区20余栋楼房分属于甘东和阜北两个社区,小区内四通八达,出入口众多,经常有行人穿行。

  经过实地查验和反复讨论,街道决定临时关闭出入口8个,设置24小时值守岗位5个,实现封闭式管理。截至目前,已排查返京人员近800人。

  “没有人随便穿行,出入有专人测体温、查出入证,我们心里踏实多了。”家住甘家口小区35号楼的郝女士说。

  封闭管理拉起严密“社区防线”的同时,干部下沉进一步吹响社区抗疫“集结号”。

  “街道常住人口22万,流动人口7.3万,约有50%流动人口已返京。”丰台区卢沟桥街道工委书记高文娟告诉记者,为充实一线防控力量,丰台区下沉干部150人,街道下沉干部150人,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组成卢沟桥街道1100余名一线防控队伍,参与156个小区的疫情摸排、封闭管理、消杀防疫等多项工作。“要想守住这座城,我们就得守好小区门,看好社区里的每个人!”

  目前,北京市已选派5万余名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下沉社区(村),全天候派驻,编入社区(村)工作团队;组织14万余名在职党员回社区(村)报到,下一步还将加大力度,继续充实基层一线力量。

精准有序复工复产

降低对生产生活影响



  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北京市组织和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抓好经济社会发展,有序推动复工复产。

  记者在北京奔驰公司位于亦庄的一个生产基地看到,高度智能化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佩戴口罩紧张有序地忙碌着。进入车间需要进行严格的身份核实、体温检测和登记,车间内有专人不停消毒。“当前是防疫和生产‘双线’作战,在保障员工健康安全的前提下,按照计划有序复工复产。”车间有关负责人说。

  目前,北京市国资委系统43家市管企业集团总部已全部复工,二级及重要子企业1089户复工复产接近100%。北京市商业服务业中连锁超市、大型商场、批发市场、商超物流等开工率均在90%以上。

  与此同时,北京冬奥会项目,道路交通、民生等领域的重点工程也在有序复工。

  记者从北京城建集团、北京建工集团了解到,两家集团已有100多个重点工程有序复工建设。

  “随着复工复产的有序进行,除了工厂车间、建筑工地等场所,商务楼宇也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素芳介绍,目前北京针对不同行业出台48个防控指引文件,倡导企业实行弹性工作制,鼓励企业采取错时上下班、居家办公、轮岗上班等方式,细化会议室、电梯、食堂等重点场所的防控措施,利用科技手段,加强楼宇精准防控和管理。

 
首都防疫事关全局,须“严”字当头
首都防疫事关全局,须“严”字当头

( 2020-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疫情防控阻击战
 
  这几天,北京的街头车辆和行人陆续多了起来,沉寂了月许的城市正在复苏。这是好事,更是挑战。严峻疫情之下,首都地区防控工作事关全局,必须“严”字当头,全力以赴。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首都安全稳定工作,对北京疫情防控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按照中央部署,北京不断升级防控力度,密集出台一系列防控措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严格进京管理,引导人员有序进京,坚决防止高风险人群进京;远端筛查,采取专车或包车方式“点对点”运送劳务人员有序返京;加强园区、楼宇、企业、工地特别是商务楼宇等人员密集场所防疫工作;抓实社区(村)防控,压实属地责任,将防控措施落到每一幢楼、每一个单元、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截至25日,北京已连续多日确诊人数为个位数或零新增,表明北京的防控工作正在取得积极进展。

  尽管如此,北京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前几日,连续两起集中感染事件引发广泛议论,警示我们防控链条可能仍有缺口,需反复筛查。更不用说一线工作者们长时间持续奋战,人困马乏,须防止松劲心理,发现问题及时应对。

  目前,北京的复工复产正在快速推进,一些金融、商务密集区大面积复工,近5000家便利店恢复经营,连锁超市、商超物流等开工率均在90%以上,还有数百万人或将陆续返京。不断增加的人口流动和社交频度,都将对现有防控措施带来新的更大挑战。

  新冠肺炎病毒潜伏期较长的特点,加大了防控工作的难度。首都地区务必保持危机意识,坚持“严”字当头,精准施策,做好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

      (记者季小波)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

 
湖北:对滞留在鄂外地人员提供救助服务
湖北:对滞留在鄂外地人员提供救助服务

( 2020-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疫情防控阻击战
 
  新华社武汉2月25日电(记者梁建强、黎昌政)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25日发布通告,为切实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滞留在鄂外地人员服务保障工作,就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对因离鄂通道管控滞留在湖北、生活存在困难的外地人员,由当地政府及有关方面提供救助服务。

  滞留在鄂外地人员可通过12345服务热线、湖北省政务服务网、鄂汇办App等平台反映困难诉求,各服务平台及时转交相关方面办理。

  对在湖北就业就学的人员,由所在单位、学校提供必要生活保障。对自由职业人员或因出差、探亲、访友、休假等滞留人员,由现住地所在社区(村)及时了解困难问题,积极协调解决。对有就业愿望且通过健康检测、医学观察的人员,由人社部门组织用工需求对接,提供就业服务。对急需医疗救助的人员,由卫生健康部门协调医疗机构及时给予救治。对生活无着落、确有困难的人员,由各地设置集中安置点,提供食宿、医疗等基本生活保障。

  通告提醒,为加强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希望滞留在鄂外地人员遵守现住地疫情防控要求,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合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北京防疫期间提供特殊老年人临时托养服务 安排24家养老机构接受因疫情原因无人照料、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
北京防疫期间提供特殊老年人临时托养服务
安排24家养老机构接受因疫情原因无人照料、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

( 2020-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疫情防控阻击战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记者李嘉瑞)在25日举行的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发言人高小俊介绍,老年人是传染病易感人群和高危易发人群,北京市将老年人作为疫情防控的重点人群,疫情防控期间全市已安排24家养老机构接受特殊老年人临时托养。

  高小俊介绍,北京市常住老年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7.3%。本次北京市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老年人比例较高。尤其是75岁以上老年人,大多患有比较严重的基础疾病,治疗难度较大,较易发生病亡。

  为减少老年人到医疗机构就诊次数,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同时保障患者的治疗要求,北京市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明确诊断并需长期服药的,接诊医师在保障用药安全的前提下,可根据病情需要适当增加开药量至3个月。如果老年慢病患者开药不便,也可请家人代替开药,医院进行代开药登记。

  高小俊介绍,北京市要求各医疗卫生机构尽量不安排双职工医务人员同时到一线工作,特别是家有老人、孩子需要照顾的医务人员,要尽可能兼顾家庭。针对因子女、近亲属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员参与全市疫情防控一线工作,特别是支援湖北武汉疫情防控医务人员而无人照料的老年人,以及因照料护理人被隔离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空巢独居老人、生活不能自理且子女亲属已接受隔离治疗的老年群体,全市共安排24家养老机构接受特殊老年人的临时托养。

  高小俊表示,老年人要支持、配合居住社区、村的防控管理工作,了解相关知识,科学认识疫情,从政府部门或权威媒体获取疫情信息,不信谣、不传谣。另外,老年人要牢记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不聚集、少外出、勤洗手,保证充足睡眠,注意补充蔬菜奶蛋肉等食品,做到营养均衡。若出现发热超过37.3摄氏度、咳嗽等症状,要先联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做好个人防护,及时到就近医院发热门诊接受治疗。

 
民政部印发《新冠肺炎疫情高风险地区及被感染养老机构防控指南》 武汉等地区严格执行养老机构只出不进制度
民政部印发《新冠肺炎疫情高风险地区及被感染养老机构防控指南》
武汉等地区严格执行养老机构只出不进制度

( 2020-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疫情防控阻击战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记者孙少龙)民政部25日印发《新冠肺炎疫情高风险地区及被感染养老机构防控指南》。指南要求,湖北武汉等疫情高风险地区以及非高风险地区但已出现感染病例的养老机构应严格执行老年人和工作人员只出不进制度,因特殊原因需返院和新入住的老年人、返岗和新招聘的工作人员,应经14天隔离观察并核酸检测正常后才能进入。

  指南要求,疫情高风险地区以及非高风险地区但已出现感染病例的养老机构,非特需车辆一律不得进入。允许进入养老机构的车辆,必须经过门岗消毒并在指定位置停车。同时,加强门卫值班,暂停外来人员入院的一切服务行为或活动。因疫情需要及特殊原因需进入的,应当主动出示属地联防健康证明,安排专人实名登记并测量体温,询问并记录旅行史、健康状况等。

  指南明确,疫情高风险地区以及非高风险地区但已出现感染病例的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应在养老机构内居住或安排在集中独立场所居住,且尽量安排分散居住在不同房间,出现疑似症状者立即送指定机构就诊。安排在集中独立场所居住的,上下班应保障专门用车,不能乘坐公共交通。

  同时,疫情高风险地区以及非高风险地区但已出现感染病例的养老机构应根据现有条件和人员行动路线安排,严格实行区域化通道的封层管理,严格做好隔离区域的出入防护工作。饮食统一由养老机构食堂供应,禁止快递、外卖、送药人员进入,安排专人在机构外物资接收区内接收家属送来的生活必需品或订购物品。

  指南强调,外出就医的老年人和陪同工作人员应经14天隔离观察并核酸检测正常后才能重新进入养老机构,老年人被确诊为疑似病例或感染病例的,应送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立即根据疫情监测要求报告相关部门,由专业机构开展全面消毒,并对全体老年人及工作人员开展核酸检测排查和14天隔离观察。

 
战“疫”中的“凡人微光”
战“疫”中的“凡人微光”

( 2020-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疫情防控阻击战
 
  新华社记者赵东辉、王菲菲、马晓媛


  在23日召开的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称赞了社区工作人员、广大志愿者等为抗疫作出的贡献。

  在我们身边,在战“疫”的许多角落里,有这样一群“平凡”的人,他们每天做着看似平凡的小事,但面对疫情,他们选择默默坚守奋战,选择奉献担当,他们的“凡人微光”照亮生活、温暖你我。

列队!我们是“为百姓保平安”小分队


  “知道我为什么戴红帽子吗?因为它代表胜利。”

  刚做完手术出院不久,武汉市江岸区新村街道为群社区副主任刘娟就回到了工作岗位上,转运病人、为居民提供服务……每天工作到凌晨。

  为群社区是一个已进行拆迁登记的老旧社区,常住人口8000多,80岁以上老人400多,社区工作人员只有12人。“面对疫情,拼了命也要顶上去。”刘娟坚定地说。

  坚守,只因肩上是沉甸甸的责任。

  有这样一张照片在网络热传:黑夜里,灯光下,十几个人站成一排,他们是警察、街办干部、环卫工人……“没有造型、没有美颜,甚至每个人的脸都看不清。但是,它有点戳心。”网友在留言中给他们取名:“为百姓保平安”小分队。

  中华大地上,有无数个这样默默奋战的小分队。

  不能漏掉一户,不能漏掉一人!四川攀枝花市仁和区大河中路街道弯腰树社区租赁房多、老年人多,常常久敲无人应答,党委副书记李松江只能反复上门,每天走200多户,每天敲门上千次,手指关节红肿。

  近400万名城乡社区工作者奋战在防控一线,守护着65万个城乡社区。这个来自民政部“显眼”数据的背后,凝聚着太多“看不见”的心血付出。

  深夜,山西平遥罗城村口,寒风刺骨。

  一顶蓝色的帐篷里,王金亮裹紧棉大衣,把“小太阳”电暖气调到最大。只要一听到有人车响动,他便立刻跑出去检查。

  王金亮是罗城村党支部书记。为防控疫情,村里只留下一个出入口,并设立关卡。从大年三十至今的一个多月里,王金亮一直守在关卡处,睡在帐篷里。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警察出现;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警察战斗。

  过去一个月,武汉市公安局硚口区分局局长张晓红带领1500名民警值守了47家医院、隔离点;硚口分局6名党员民警28个昼夜没有回家;警车送了1200多名病人去医院……

  郑勇、何建华、李弦、程建阳、尹祖川、刘大庆……一些人民警察牺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保百姓平安,警徽因你而闪耀。”一位青年警察在微博上这样写道。

快进!他们分秒必争


  袁传伟从没像这样忙碌过。

  大年初二,接到一批用于湖北医院的“火线订单”,已回乡的工人无法赶回,苏州盈玛精密机械公司生产负责人袁传伟决定,一个人扛起生产线!

  编程、采购原料、准备刀具、加工、质检、送货……原本需5名员工协同完成的工序,袁传伟硬是咬牙全顶了下来。他吃住都在工厂里,累了就在沙发上眯一会儿。

  许多人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但有一群人却开启了“快进”模式,争分夺秒地为前方生产输送“护盾”“铠甲”。

  被称为“中国医疗耗材之都”的河南省长垣市,工人们赶回生产一线,早晚两班倒,一干就是12小时;北京谊安医疗燕郊生产基地,“加班加点加油干、打赢防控阻击战”的横幅下,一台台呼吸机生产出来送往一线,成为无数患者的“救命机”……

  从杭州到武汉,900多公里,途经3个省份,超过12个小时车程,浙江省邮政分公司驾驶员王小平和孙金刚已在这条运送防疫物资的路上往返5趟了,累了就在车上睡会儿,饿了就吃泡面。

  水陆空运输线一刻不停,无数如王小平一样的人穿梭在一条条“生命通道”上。

  医疗队包机、防疫物资运输、接运滞留海外同胞……运输任务一个接一个,东航上海飞行部,飞行员们的请战书也如雪片般飞来。“在这种特殊时刻,更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武汉加油!”武汉籍飞行员王储这样写道。

  非常时期,大多数人“蛰伏”家中,但有一些身影却在奔走。人们说,有他们在,城市就没有停止运转。

  在武汉读书四年的吴辉,网名“老计”,是一名外卖骑手。除夕晚上,他一边吃火锅,一边刷微博,看到一线医护人员只能吃泡面,心里难过,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

  正月初一第一单,吴辉送到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呼吸内科。他奔走在这个城市间,也被各种各样的温暖所感动。

  “老计”在微博上记录点滴瞬间,得到逾6万名网友关注。他说:“我相信,只要我们都在,武汉就不会孤独!我相信最先怂的一定是病毒。”

加油!凡人亦是英雄


  “我,一个普通人,能为抗击疫情做点什么?”许多人在心里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

  经营一家餐馆的武汉小伙郝乐,每天早晨7点起床赶到店里,跟员工一起用储备的食材炒菜做饭,准时将盒饭送到医护人员手中。春节以来,他累计为9家医院免费送出盒饭超过3500份。

  2月23日,武汉市在全市范围内专项招募志愿者,为居民提供食品药品代购代送等服务。当天报名人数就突破1万人。

  小郑,一位湖南“90后”。大年初一,他从长沙宁乡驱车300多公里,只身来到陌生的武汉,“我志愿接受最脏最累的一切任务,这都是我的选择,也都是自己的社会责任……我不怕死,只怕今生有憾。”在武汉城内,他开车穿梭,义务帮助有需要的市民出行、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运送医疗物资,还协助运送病逝者。

  宫达飞是一位山西运城的农民工。听说要建火神山医院,他开车十几个小时来到武汉,“还没来得及看清城市的样子,就直接进了工地”。

  宫达飞和工友们一天只睡两三个小时。领到工资后,他转头跟项目部说,要把钱捐出来救病人。

  来自深圳的一位“00后”大学生,治愈出院后又回到医院,捐献了200CC血浆。“希望我身体里的抗体,能成为战‘疫’的有力‘武器’。”

  一个个凡人善举,在这个冬春更替之际汇成温暖的潮流。

  在武汉,一家又一家餐馆为医护人员免费送餐、一位又一位志愿者报名参与社区“拉网排查”;在上海,来自各行各业的“义务工人”到口罩厂免费上夜班,这些“业余选手”一晚上能生产约30万只口罩;在山西太原,2000多辆出租车上摆放着“疫情期间医护人员免费乘坐”的牌子,司机们说,医生为患者保驾护航,我们为医生保驾护航。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点点萤火汇成星河璀璨。

  “你会不会害怕?”有人问志愿者小郑。他说,我感到的不是害怕,而是团结、温暖,更有一种力量。(参与记者:谭元斌、喻珮、孙飞、胡旭、陈健、张紫赟、孟含琪)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

 
“当我们摘下口罩,看到彼此胜利的微笑” 重庆对口支援孝感市抗击疫情纪实
“当我们摘下口罩,看到彼此胜利的微笑”
重庆对口支援孝感市抗击疫情纪实

( 2020-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疫情防控阻击战
 
 
 
  ▲1月26日,130余名医务工作者组成的重庆市医疗队从重庆江北机场出发,前往湖北省孝感市支援。       新华社记者刘潺摄

  新华社记者赵宇飞


  2月10日,国家统筹安排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汉市外的16个市州及县级市。其中,重庆市对口支援孝感市。

  重庆市迅速行动起来,出台对口支援方案、建立工作机制、调配支援力量……举全市之力支援孝感。

  行动迅速,全方位支援孝感战“疫”


  这次对口支援孝感,重庆市十分重视,迅速制订了针对性工作方案,从加强力量保障、组织保障、物资保障和后勤保障,到组建支援队、建立前方指挥部等,方案细之又细,不断完善。

  “支援队从组建到出征,仅花了一天半时间。”重庆支援队领队、前方指挥部指挥长、临时党委书记梅哲说,2月11日下午,重庆市赴孝感市新冠肺炎防治工作对口支援队158名队员出征,后续支援力量也正在陆续抵达孝感。

  据梅哲介绍,截至24日,重庆已派出5批599名队员支援孝感,577名医护人员中的88人拥有高级职称,呼吸、重症、感染等核心专业医护人员占总数的近60%。

  不只是对口支援孝感,重庆对湖北的支援也源源不断。疫情发生以来,重庆已派出16批1423名队员驰援孝感、武汉、荆门等战“疫”前线。

  从主城区到区县医院,从核心专业医护人员到疾控、心理辅导专家,再到管理、技术人员……重庆选派出专业齐全、实践经验丰富的精干力量,调配优质医疗力量支援湖北。

  在调配医疗力量支援湖北的同时,重庆在物资方面也倾力相助。

  1月29日,两江新区提供的负压隔离病房2500张床位的成套通风系统产品,支援火神山和雷神山两家医院建设;2月21日,100吨柑橘从忠县出发运往孝感、武汉,这是果农为医护人员捐赠的爱心果;同一天,潼南区援助湖北的200余吨蔬菜、水果也出发驰援孝感。

  N95口罩、医用防护服、消毒液等紧缺医疗物资也正从重庆源源不断运往孝感、武汉等地……

并肩战“疫”,全力救治患者


  孝感是确诊人数全国第二多的城市、最多的地级市。截至24日24时,孝感市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482例,疫情防控形势严峻。

  “每一批抵达孝感的队员,都必须先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才能上岗开展救治工作。”梅哲说,经过考核的队员们会被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由多家医院、多学科的医护人员组成,再分赴不同的医院开展救治工作,从而实现医护人员的科学调配。

  2月13日下午,重庆支援队医护人员经过高强度的培训、考核后,一部分替换在孝感市中心医院重症区连续奋战近半月的重庆首批医疗队的医护人员,另一部分赴孝南区、孝昌县、云梦县和大悟县等地,投入到患者救治工作中。

   重庆支援队孝昌分队队长杨晓娟在大雪纷飞中抵达孝昌县。简单午餐后,她就与小组成员一行8人冒雪前往县人民医院实地考察。

  经过考察,杨晓娟发现医院在一些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根据考察情况,杨晓娟进行了初步的工作安排:对孝昌县人民医院感染病区“三区两通道”的布局、病区内消毒设施配置进行整改;对孝昌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开展院感防控知识培训和讲座;开展重庆和孝昌连线的远程会诊……

  不只是在孝昌,在云梦、大悟,重庆支援队的医护人员也高标准、严要求展开救治工作。

  同时,重庆支援队正式向孝感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提出落实中央“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要求,尽最大努力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

  “我们建议集中现有的队伍、技术、药品、设备形成优势力量,将孝感市两所区域性中心医院孝感市中心医院和汉川市人民医院确定为孝感全市重症病例定点救治医院,集中救治孝感全市的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梅哲说,目前重庆、黑龙江、孝感三方已达成一致,并正在开展相关工作。

  截至22日24时,重庆支援队管理病例547人,其中重症病例62人,危重病例8人,累计治愈出院197人,约占全市治愈出院人数的20%左右。

  无私传授,努力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


  2月3日,孝感市中心医院一名患者病情危重,向重庆支援队紧急求助。如果能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患者还有一线希望,但当地并不具备运用ECMO的经验和能力。

  经过一个通宵的研究论证,2月4日,刘景仑带领三名医生为患者成功置入ECMO生命支持设备,患者转危为安。这是孝感地区首次成功实施ECMO技术。

  在救治患者的同时,刘景仑和同事们与当地医师分享经验和资料,并定下目标——在结束支援孝感任务时,为当地培养出成熟的ECMO医师团队。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在开展救治工作的同时,重庆支援队无私传授先进技术和理念,努力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重庆支援队专家摸查发现,当地在医疗救治、疾病防控、心理辅导等方面存在短板,包括重症患者救治中防护流程不到位、医护人员穿脱防护服不合格等。

  “重庆支援队专家在开展现场指导的同时,编制《进一步加强密切接触者搜索和管理的方案》,针对六大方面存在的短板录制六集的科普片,在当地电视台循环播出,有力提升了医护人员的能力和群众的防护意识。”梅哲说。

  重庆支援队对当地的无私传授远不止于此——为汉川市人民医院提出降低重症发生率、病亡率的五条建议,破解危重患者救治难题;完成对包干片区县级医院的院感培训、监督和检查;大力开展多方远程会诊……

  深受感动的孝感市中心医院医护人员在感谢信中写道:“你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不计报酬、不畏生死、义无反顾……和我们站在一起,共克时艰,共渡难关……寒冷的冬天终将过去,春暖花开的日子必定会到来。这场抗疫阻击战,我们一定能赢!当我们摘下口罩,看到彼此胜利的微笑!” 

     新华社重庆2月25日电

 
“精锐部队+特种部队”:让最好的队伍上 辽宁对口支援襄阳市抗击疫情纪实
“精锐部队+特种部队”:让最好的队伍上
辽宁对口支援襄阳市抗击疫情纪实

( 2020-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疫情防控阻击战
 
 
 
  ▲1月26日,137名医护人员组成的辽宁省医疗队从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出发,驰援湖北。        新华社记者龙雷摄

  新华社记者曹智、徐扬、李铮


  2月12日88人、14日233人、17日109人、22日4人,在中央发出对口支援湖北市州的号令后,辽宁向武汉派出1600余名医疗队员的同时,又分4批集结了434名优秀医护人员驰援襄阳。在呼吸科、重症科、急诊科、感染科精英全面对接襄阳7家医院救治病患基础上,辽宁还派出中医、儿科、防疫三支特种部队,在沈阳的58人专家团队24小时待命远程会诊,全力完成守一座城的庄严使命。

  驰援襄阳,精锐部队在大雪前出发


  天气预报显示,2月14日傍晚,沈阳暴雪。上午9时30分,辽宁接到命令,第二批233人医疗队当日要抵达襄阳。号召、报名、出发,7个小时后的16时30分,包机赶在雪前出发。

  辽宁医疗资源最丰富的医院之一、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共派到襄阳135名呼吸、重症、急诊、儿科医护人员,盛京医院党委书记赵玉虹说:“全院6000多名员工集体请战,上交了3000余份请战书。很多医护人员早已把行李打包在医院,随时响应召集出发。”

  据介绍,辽宁支援襄阳的416人,来自9家省属医疗机构和沈阳市9家、鞍山市12家市属医疗机构。其中,156名医生,高级职称80人,占51%。他们整建制承担了襄阳4个县(市)和3个市属医院的部分病区患者救治任务。

  截至24日,襄阳确诊病例1174例,疫情防控任务十分艰巨。辽宁医疗队放下行囊就开始了感染预防和病患抢救工作。他们首先完成了7家医院的流程改造和感染防治培训,辽襄两地医护人员全员感控意识和能力同步增强。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副院长刘学勇说,为了和死神赛跑,抢救重症病患,辽宁医疗队努力发挥体外人工膜肺(ECMO)急救功能,对当地ICU开展ECMO治疗进行重点培训。在对患者的实际治疗中,ECMO运行后迅速改善了患者的生命指标。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医生胡巍娜已在枣阳中医院奔忙5天了,她不仅精心救治自己病区的患者,而且穿梭在整个医院用湖北方言帮同事和50多名患者沟通。原来,已在沈阳学习工作了20年的胡巍娜就是襄阳女儿,疫情以来,她三次请战,“汉水养育了我,家乡有难,我必须回来,用自己的知识和家乡人战斗在一起。”

  截至25日,辽宁援助襄阳医疗队共收治患者282人,重症、危重症14例。临床治愈患者61人,已成功救治重症、危重症3例,成功完成一名上ECMO患者脱机。

  儿科、中医、防疫,特种部队显神威


  在辽宁援襄医疗队中,除呼吸、重症、急诊、感染常规精锐部队外,还有儿科、中医、防疫3支特种部队,10天来,救治效果显著。

  在襄阳新冠肺炎患者和疑似病例中,有约90名儿童,最小的才6个月。组建医疗队时,辽宁省特意选派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10名儿科专家、11名儿科护士组成新冠肺炎儿童患者救治医疗队。19日上午8时,他们已进驻襄阳市中心医院东津院区2号楼,整建制接管两个病区64名儿科确诊患者和疑似病例。

  盛京医院儿科教研室副主任许巍说,这次疫情,儿科在症状发生、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上都与成人有所区别。儿科患者病情变化也十分迅速,可能两三分钟前还在嬉戏,马上就会出现呼吸困难、气胸等紧急情况。团队已做好充分准备,会竭尽全力,治好每一个患儿。

  在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辽宁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41人组成的医护队和当地医疗团队正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内服中药、艾灸熏蒸、贴敷疗法救治患者。辽宁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关雪峰说,我们已全方位开展中医药治疗,通过辨证论治,给患者提供精准处方,有效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症状。

  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叶恒波说,使用中药效果十分明显,很多重症转成了轻症,很多轻症痊愈后都已出院。

  医生护士在病房抢救患者,疾控人员则在实验室里和病毒激战。辽宁支援襄阳医疗队中,就有42名疾病预防专家组成的防疫战队。

  病毒核酸检测,是新冠肺炎患者确诊及疑似解除最重要的病原学依据。辽宁省人民医院检验医学科主任赵鸿梅说,作为离病毒最近的人,我们必须要捕捉病毒、围猎病毒,和病毒近身“搏斗”。

  截至2月22日,辽宁援襄医疗队疾病防控组累计完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样本检测633份。

4300万辽宁人是襄阳的坚强后盾


  2月17日,一场远程会诊在襄阳中心医院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之间展开,医大一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主任王玮、呼吸与危重病科教授康健、重症医学科主任马晓春通过视频给出了权威意见。 

  对口支援襄阳以来,除了驰援到一线的“冲锋队”,辽宁省还组织58名顶级专家,开展疑难和危重症患者的远程治疗,目前已经完成10例危重患者远程会诊和1例中医治疗远程会诊。

  “很多重症患者目前处于一个‘交锋’的状态,没有明显好转,也没有完全恶化,这个时候就需要专家给出重要建议以及对后续病情的一个预测,这是远程会诊这种形式的主要意义。”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辛世杰说。  

  除了医护人员前赴后继驰援湖北和襄阳外,辽宁省新冠肺炎疫情指挥部明确要求,各部门要以保障湖北的急需物资为先。

  2月24日,又有3车180吨大米从沈阳装车启程,运往湖北。这是疫情发生以来,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公司向湖北等地运输的第53批东北大米。据介绍,沈阳铁路局集团公司通过铁路运输了各类防疫物资240车、9770吨,其中,既有湖北当地百姓急需的大米、淀粉、挂面、牛奶、豆制品、味精、矿泉水等生活用品,也有用于医疗和消毒的医用酒精、清洗剂等防疫用品。

  在盛京医院支援襄阳医疗人员的行李中,有前线急需、市场紧缺的迈瑞呼吸机4台、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14台,N95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医疗物资300余箱,医疗队员生活物资400余箱。除医疗支援的医疗消耗物资和生活消耗物资外,所有医疗设备和物资将捐赠给当地受援医院。

     新华社沈阳2月25日电

 
用生命交棒:追记29岁殉职医生夏思思
用生命交棒:追记29岁殉职医生夏思思

( 2020-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一线抗疫群英谱
 
  新华社武汉2月25日电(记者陆华东、廖君)2月23日清晨,一位在疫情来袭时毅然挺身而出的白衣战士走了,年轻的生命定格在29岁。

  夏思思,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协和江北医院)医生。过去一个多月,她一直与病毒战斗,直至生命之花凋谢。

“有事叫我,我来”


  1月的一天,值了夜班的夏思思本可下班回家休息。听说有位70多岁的老人病情加重,她又返回医院参与救治,协调专家会诊、检查。随后几天,因为担心老人病情,夏思思主动留在病房。

  “当时这位病人已经高度怀疑是新冠肺炎,思思也知道,可她依然选择回来战斗。当时医院、医护人员都进行了准备和防护,她却被感染了。”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邱海华哽咽着说。

  邱海华说,夏思思是科里7位医生中最年轻的一位,工作从不挑三拣四,一切服从安排,还经常主动帮别人代班。“医院有下基层义诊或大型医疗保障工作,她总是第一个报名。”

  “有事叫我,我来。”这句话是夏思思工作中的口头禅。医院、同事有什么急事,一个电话,夏思思总能及时出现。因为认真负责、乐于助人,她成为领导同事都很喜爱的“小思思”。

  1月19日,夏思思突感乏力伴发热,随即住院治疗。“她依然十分乐观,我们去看她,她还经常询问医院工作情况,想早日重返岗位。”邱海华说。

  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2月23日凌晨,夏思思病情突然恶化,经多位专家紧急抢救,最终不幸去世。

“我们约好,要白头偕老”


  思思的母亲是护士,在家庭的耳濡目染下,她很小对学医产生了浓厚兴趣,报考了医学专业。因为学医,思思还收获了爱情,认识了师哥吴石磊。

  “我们约好,要白头偕老,一辈子幸福下去,把双方父母照顾好,把儿子培养好。可是,疫情把一起都改变了。”回忆起与妻子的点点滴滴,丈夫吴石磊泪流满面。

  在吴石磊眼中,妻子就是一个平凡的女人,热心、善良,处处为病人着想。

  在思思住院治疗的这段时间,吴石磊每天都会找时间跟妻子电话、微信联系。“我给她讲一些开心的事,让她有信心,或者录点孩子的小视频,发给她看。她不让视频,担心孩子看到她在病床上吸氧,受不了。”

  2月7日,夏思思转院,吴石磊曾见过妻子一面,却没曾料想这是永别。

  “万一我不幸走了,希望你坚强一点,把两边的父母照顾好,把儿子照顾好。”这是夏思思对丈夫的最后叮嘱。

“我们将用生命接力战胜疫情”


  “请原谅我总想起你。请原谅我不知道1月21日是我见你的最后一面。请原谅我选了这些照片,以这样的方式思念你……”得知夏思思离世的消息,同事陈昌娜伤心地在朋友圈里写道。

  “思思非常开朗活泼,工作中我们经常一起讨论病例,下班后我们经常一起逛街,而且她还很有爱心,经常给孤寡老人捐衣物、买早餐,大家都很喜欢她,舍不得她离开。”陈昌娜说。

  夏思思虽然走了,但她的工位并没有空。为了寄托哀思,同事们连夜折了很多写满哀思的千纸鹤,一些同事还准备了蜡烛、菊花。

  为了抗击疫情,夏思思的很多同事如今依然奋战在一线。“身为医护人员,面对疫情,我们不能退缩,我们将用生命接力战胜疫情。”邱海华说。

 
“我应该去,我是汶川人!” 汶川护士驰援武汉的七次请战
“我应该去,我是汶川人!”
汶川护士驰援武汉的七次请战

( 2020-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一线抗疫群英谱
 
  新华社武汉2月23日电(记者乐文婉、佘勇刚)12年前,佘沙目睹医护人员如神兵天降,疗愈汶川的伤口。12年后,她多次申请,成为武汉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

  今年24岁的佘沙是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肿瘤科护士。两次主动请战后,她于2月2日随四川第三批援助湖北医疗队来到武汉,是这批医疗队里年龄最小的队员。

  “我觉得我应该去。”佘沙说,“因为我和其他护士不一样,我是汶川人呀!”

  汶川地震时,佘沙在读小学五年级,隔壁栋的教学楼与她的家都在地震中变为废墟。余震不断、公路损坏、信号全无,但地震后第二天,佘沙就在废墟中看见了驰援的军队医疗队员,此后,全国各地医护人员纷纷涌入。

  “感觉救死扶伤的他们很神圣。当时我就想,如果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就好了。”佘沙说。受这段经历的影响,佘沙选择学医,成为一名护士。

  到达武汉后,佘沙被分配在医疗队的驻点酒店负责院感与后勤工作。与佘沙同批驰援湖北的四川医疗队员大多为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心内重症等科室护士。此前她并没有接触过院感工作,抵达武汉后,她边向华西医院的前辈们学习,边在工作中总结经验。

  工作理顺后,佘沙觉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多,又三次申请去医院工作。

  2月11日,她进入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病区的清洁区,监督院感工作,负责公共区域和医疗防护用品的消毒,避免医护人员在清洁区发生交叉感染。此外,她也负责领取防护用品与药品。

  在清洁区,佘沙认识了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感染科五病区的行政护士长叶曼。奇妙的缘分通过两人将四川与湖北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2008年,刚工作的叶曼作为志愿者参与救治汶川受灾群众。得知汶川姑娘坚持来到疫情中心支援的故事后,叶曼感动不已。“冥冥之中,好像以前帮助过的这群人,又回到了我们身边。”

  但佘沙还不满足,又两次申请进入污染区照顾病患。她说:“自己学的是医学护理,希望能够到临床,直接帮助病人。”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刘丹说:“佘沙做事情很积极主动,也很想进入红区,在这次的抗疫工作中作出自己的贡献。”

  “汶川地震时,全国各个省市都来援助四川,现在我们也以同样的心情来回馈湖北的防疫工作。佘沙就是这样一位代表。”刘丹说。

 
我们的名字叫“和平” 一线护士的“战疫日记”
我们的名字叫“和平”
一线护士的“战疫日记”

( 2020-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一线抗疫群英谱
 
  “到武汉抗疫的第20天,我们在患者口中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和平’。”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神经内科副护士长崔艳艳在她的日记中写道。

  从2月2日作为山西省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到达武汉的第一天起,崔艳艳把在战“疫”一线的所见所感都记录在了她的“战疫日记”上。翻开日记,她陷入了回忆。

  崔艳艳首先想到的是出征那天与家人分别的场景,在日记里她这样描述:“离别时,女儿的抱头痛哭,父母的哽咽难语,历历在目。这一夜,全家人彻夜难眠,难舍难分。但是作为医者,作为党员,在疫情面前,我必须要负重前行。”

  崔艳艳所在的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是武汉的确诊与危重患者定点救治医院,刚到这里时,她的内心不免有些紧张。在2月5日的日记里她提道:“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患者,虽然穿着防护服还是有恐惧的心理。”

  不过,崔艳艳的焦虑很快被身为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取代了。“我慢慢走近大爷,大爷说要喝水,我帮他倒好了热水,‘大爷,您慢点儿,别烫着’。”她写道,“大爷不停地跟我说着感谢。那一刻,望着无助的病人,我突然有一种心酸,他们被隔离在病区内,无法与家人团聚,更需要我们的关心。那一刻我不再恐惧,救死扶伤是医者的神圣使命。”

  由于进入隔离病区必须穿上厚厚的防护服并戴上护目镜,医护人员只能在防护服上写下各自的医院名称和姓名,作为辨认彼此的标记。崔艳艳和20多个同院“战友”一起在胸前写下“和平”两个大字,这也成了许多病人对他们的称呼。

  “和平,和平……”听到病人呼唤,崔艳艳赶紧来到40号病床前,因为头晕难受,这位老太太最近的情绪很不稳定,无论怎么沟通都不配合治疗,这让崔艳艳十分头疼,直到她偶然听到隔壁床的病人喊老人“婆婆”(当地人的一种称呼),崔艳艳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

  趁着休息的时间,崔艳艳抓紧学了几句武汉方言。“婆婆,要听医生的话,大家都在帮助你。”崔艳艳用蹩脚的武汉话劝着病人,没想到真起作用了。老人不再喊叫,在配合医生测血压、服用降压药后,情绪慢慢平复了下来。

  “我意识到,患者需要的不仅是身体的治疗,更是心灵的关怀。”崔艳艳在那天的日记里写道。

  3床的患者常常因为孤单而哭泣,崔艳艳一有空就陪她聊天。“总是看到你衣服上写的‘和平’,还没问过你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患者有一天突然问她。

  “阿姨,‘和平’是我们医院名字的简称,全称是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我们医院有74年的历史,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军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总院,我们医院参加过唐山大地震救治、参加过抗击非典救治……”崔艳艳滔滔不绝地回答。

  “原来这个‘和平’真不简单啊。”阿姨望着崔艳艳说,“虽然看不到你们的脸,但我会永远记住‘和平’这个名字,记住为了我们的‘和平’而舍身奋战的你们。”

  “抗疫是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就是冲在前线的‘士兵’。疫情不灭,我们不退。”夜渐渐深了,崔艳艳仍在日记本上奋笔疾书:“关爱、互助、付出、守护,我想这就是‘和平’对于我的真正意义。”    (记者刘扬涛、李思远)

        新华社武汉2月24日电

 
感控示范病房的“临时设计师” 医生孙立群:我们不能只当勇士,还要当谋士
感控示范病房的“临时设计师”
医生孙立群:我们不能只当勇士,还要当谋士

( 2020-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一线抗疫群英谱
 
  来到武汉支援之后,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副主任孙立群的吃饭时间经常变得没有规律。时常,已是近晚饭的时间,她才顾得上吃午饭。

  “科室比较忙,先为一位气管插管的病人放置鼻空肠管,接着看到其他床实施救治时碰到困难去帮忙,等忙完已经下午4点40分。”一次,记者采访时是下午5点,中午没顾上吃饭的她,才从病房中走出。

  作为在武汉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参与救治工作的江苏医疗队负责人,她告诉记者,为气管插管病人实现床边盲插鼻空肠管是当日的重点,由于当地医院没有实践过,她一边操作一边讲解,“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嘛。”

  “管子到幽门处容易反折,我总结了个小要点:将导丝在管子里快速抽动‘变曲为直,变软为硬’……会出现一个微影挡住超声的光线,继续往下走,像一个黑色的流星尾巴……”谈起业务,孙立群滔滔不绝。

  当地医院医务人员评价孙立群时,用“整天都有奇思妙想,帮助我们解决很多临床困难”来形容。

  孙立群的奇思妙想不仅体现在病房中救治,还体现在“设计”上。她到达武汉后工作的第一件事是设计感控示范病房。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要分开,“三区”之间加上隔断……从技术设施改善到人员行走路线优化,孙立群一个个细节琢磨,设计图纸改了一遍又一遍。

  设计好病房,孙立群又开始着手设计医护人员的更衣区。当地医院总务科、修缮科、院感科和江苏团队的院感科都被孙立群叫去一起讨论设计,现场论证。那段时间,孙立群每天半夜两三点睡,早上六七点起,在医院泡一天,心里、脑子里想的都是设计图。因为话说太多嗓子也哑了。

  当地医务人员胡泉在微信群里向孙立群表达这种感谢:“你们的到来,不仅在技术上,还有心理上都给了我们极大帮助和支撑。”

  零感染、打胜仗是孙立群的目标。“我们不能只当勇士,还要当谋士。传染病防控上决不能前赴后继,必须要保存实力,才能救治更多病人。一个都不能倒下,都要平安回家。”这是孙立群在心中许下的承诺。

  从大年初一出发到现在,孙立群的“时间表”几乎没停下过。

  查房、指导制订治疗方案,对当地医护人员进行培训……队员高燕告诉记者,她是队员和患者的“定心丸”。不管遇到多凶险的情况,她总能冷静地拟定治疗方案。“这个病人胃储留,挂差时间不要超过3天”“肺水多,血压又不行,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用一点强心的”……每天查房,孙立群都带着当地医护人员,边诊断边讲解。因长时间戴着口罩和面罩,她说话的声音要比平时大两倍,没几天嗓子就哑了。

  一张同事拍摄的照片中,孙立群正带着其他医生在给病人做超声波检查。她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弯着腰,胯骨抵住病床的扶手,手拿着超声波探头,头扭向另一边盯着仪器屏幕。这是孙立群工作的常态。

  “只要大家一起努力,一定能尽快控制住疫情,让病人痊愈。”孙立群说。

     (记者邱冰清、梁建强)

     新华社武汉2月24日电

 
为了生命,与死神一次次“掰手腕” 急重症医学专家李文放的日常
为了生命,与死神一次次“掰手腕”
急重症医学专家李文放的日常

( 2020-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一线抗疫群英谱
 
 
 
  ▲2月24日,在武汉火神山医院重症监护室内,李文放(右)与患者交流。    新华社发(吴浩宇摄)

  新华社武汉2月24日电(记者黎云、贾启龙)来武汉之前,李文放在上海已经是知名的急重症医学专家,在急诊一线工作了30年。处置各种创伤与感染致命并发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中毒,还有各类休克复苏等应急救援,是李文放的日常工作。

  按李文放的话来说,就是天天“跟死神掰手腕”,掰赢了,就能救回一条命。

  大年三十的那个深夜,李文放和战友们紧急出动来到武汉,开始了一场新的“掰手腕”持久战。这一次,他们的对手是新型冠状病毒。

  李文放首先把工作重心放在优化救治流程、完善诊疗机制上,要求每一名医护人员敬畏规章制度,进行强化培训。进驻汉口医院重症医学科后,他所在的重症监护室很快就探索形成有针对性的急危重病救治流程,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认可,迅即在全院推广。

  “可怕是因为未知,不可怕是因为我们都是带着脑子来的。”李文放说。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套救治模式体现出李文放团队的专业水准,对防止医护人员感染,挽救危重病人生命,起到了重要作用。

  进驻汉口医院的第二天,一名确诊患者的氧饱和度突然急剧下降。来不及插管,李文放迅速拿起人工球囊,两手用力加压,硬把氧气挤进去,使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得到缓解。

  “救治重症病人的时候,生死可能就是那么几分钟的事。”李文放说,“当时我要稍一迟疑,人就走了。”

  除了专业素养,重症监护室里还需要胆识。汉口医院过去并不是传染病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也没有负压环境设计,这给治疗过程带来了很大风险。特别是有创插管和吸痰的操作,粉红色的痰液泡沫从患者切开的气管里涌出来,不仅造成空气中病毒弥漫,还有可能喷射到医生的面罩上。

  “让我来。”李文放对战友们说。就这样,他完成了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进驻汉口医院后第一例有创插管手术。

  之后,李文放一直琢磨如何减少气管切开时的感染风险,还真想到了一个简单有效的办法:通过加放一个鼻罩,使患者的氧饱和度维持在93%以上,就能大大减少痰液泡沫的飞散。很快,这个办法在火神山医院得到推广。

  在火神山医院,李文放被任命为重症医学一科副主任。他的科室里,男性患者平均年龄82岁,女性患者平均年龄80岁,几乎每名患者都同时患有两到三种慢性疾病。

  除了查房,53岁的李文放每天会穿着防护服巡查重症病房的角角落落。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病历,各种诊疗设备的工作状态,甚至氧气治疗雾化瓶内有没有水,他都得过一遍。

  一天上午,监护仪突然报警,李文放马上跑了过去。氧饱和度探头正确,氧源正确,氧气管路通畅,检查了一圈都正确。李文放想了想,打开患者的口罩,问题果然藏在口罩下——高流量通气的通气管一只脱出在鼻孔之外,造成了患者氧饱和度下降。

  重新为患者固定好通气管、戴上口罩之后,李文放找来一张A4纸,用粗笔工工整整地写下:“如果发现患者氧饱和度下降,请注意检查通气管是否在鼻腔内!”然后把这张纸贴在患者床头。

  “每一个细节都能救命。”李文放说。因为紧张和恐惧,重症监护室里有个患者的氧饱和度一直不理想,李文放开了镇痛药物处方后,患者慢慢睡着了,氧饱和度也恢复正常。李文放又找来一张A4纸,还是用粗笔工工整整地写下注意事项:“这个患者镇痛药物输完,请继续开医嘱,谢谢!”

  连日来,李文放所在的重症监护室一次次将危重病患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让50余名重症患者转危为安,进入普通病房。“这里是祖国和人民最需要我的地方。”李文放说。

 
“莫黑不过,握紧我的手!” 一句方言架起的生命管道
“莫黑不过,握紧我的手!”
一句方言架起的生命管道

( 2020-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一线抗疫群英谱
 
  新华社武汉2月25日电(记者王欢、徐海波)2月24日是山东首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奔赴战“疫”一线满月的日子。根据部署,队员们进行轮班休整。休整前,护理组组长丁敏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将9名重症、危重症患者转移到山东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病区。这其中,有一名患者让丁敏始终放心不下。

  大约一周前,ICU病房里一名59岁的危重症患者病情出现恶化:由于无法脱离无创呼吸机支持的辅助通气治疗,这名患者的正常进食受到影响,导致营养缺乏、感染加重。

  “如果不及时插胃管,病人的胃就会一直胀,甚至有胀破的危险。”山东首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医生张月说,必须尽快插胃管,对他进行肠内营养治疗。

  尽管医护人员一再解释,但由于老人对缺氧十分恐惧,一直不同意这个方案。

  “莫黑不过。”负责危重症患者护理的丁敏站了出来。这是她前不久才学会的一句湖北话,意思是“不要害怕”。

  虽然发音并不标准,但亲切的话语让老人紧张的情绪渐渐舒缓了下来。丁敏跟他耐心解释,自己从事医护工作已经29年,有信心完成这个操作。

  “我听你的。”老人最终同意了方案,但是新的难题又出现了。在无创呼吸机的支持下,老人的血氧饱和度可以维持在90%左右,一旦摘掉氧气罩,血氧饱和度会迅速下降,将对病人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留给丁敏的时间不多,她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完成。

  丁敏和同事做了分工,大家相互配合,先将老人的氧浓度调高,让血氧饱和度保持在稳定状态,然后迅速打开他的氧气罩,插入胃管。

  插胃管需要俯下身,丁敏与老人距离仅有不到30厘米。虽然感染风险很大,但是她已经顾不了这些——老人的血氧饱和度开始下降。

  看到数值的变化,丁敏紧张起来,她忽然发现,病人也开始憋喘,表情越来越痛苦。

  “莫黑不过,握紧我的手!”为了给老人信心,丁敏左手紧紧扣住氧气罩,右手握了一下他的双手。当血氧饱和度降到78%时,丁敏成功将胃管插至预定位置,整个过程仅用了八秒钟,这是她最快的一次操作。

  透过模糊的护目镜,丁敏看到老人的血氧饱和度慢慢回升至90%,她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当得知操作已经完成时,老人突然翻过手,紧紧地抓住丁敏的手,许久不曾松开。那一刻,丁敏忽然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作为ICU护士,要有匠心和爱心,将工作做到极致,把病人当亲人。”丁敏说。

 
上海:被打爆的12345热线成防疫“数据金矿”
上海:被打爆的12345热线成防疫“数据金矿”

( 2020-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疫情防控阻击战
 
  这个春节,上海12345市民服务热线被打爆了。

  1月27日这一天,电话呼入量达到19295个,同比增长770%。其中,大部分的呼入都与疫情有关。来自市民群众的诉求、咨询和建议,经过数据分析后变成一份份快报,第一时间送到各级政府案头。这条市民热线,非常时刻变成了一条防疫“战线”。

和疫情同步 来电数量猛增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为您服务?”

  23日傍晚,上海12345热线运营中心。话务员们一边接听电话,一边录入信息。一旁摆放的躺椅被子和快餐盒,显示这里工作的紧张程度。

  “从1月20日开始,随着疫情的发展,12345热线电话量猛增。”话务员陈建秋说,传统上春节是12345相对空闲的时候,但这个特殊的春节,热线全体员工取消了休假,工作人员24小时在岗。

  统计显示,从1月20日到2月22日,和疫情有关的来电数量画出了一条陡峭的曲线。最高峰出现在2月14日,当天接到21213通来电。“近一个月来,累计来电呼入逾69万,受理逾65万件,其中和疫情相关的达46.7万。成立8年来,这是12345一次绝对的大考。”上海市民服务热线管理办公室主任张爱芬说。

  和疫情有关的来电工单,被纳入紧急和次紧急流程,要求承办单位能答复尽快答复,能处理尽快处理。2月上旬,一位湖北籍“沪飘”因为没地方住又咳嗽,拨通12345后,很快就有一名普陀区的街道工作人员联系他去医院检查,确认无肺炎迹象后又及时住进隔离点进行医学观察。

  刚开设不久的外语坐席也在防疫战中发挥了大作用。1月30日,话务员沈艳华接到一名法国人的电话,对方原计划2月3日回国奔丧,但受疫情影响,出入境证照3日才能办好。工单派发后,公安部门第一时间回应特殊情况可以走绿色通道。类似的来电,在疫情期间有约170通,涉及英、法、德、日、韩、俄、西班牙等7种语言。

从“数据金矿”中发掘出真问题


  “市民反映口罩预约购买问题比较突出”“出租车司机来电要求减免份子钱”“市民建议优化‘两无’检查缓解道口压力”“完善跨省通勤机制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疫情就是命令。防疫不仅是对热线人工作态度的检验,更是对热线人工作能力的考验。大量的群众来电中蕴藏着‘数据金矿’,我们要从中发掘提炼出真问题,弥补短板弱项、辅助政府决策。”上海市热线领导小组副组长、信访办主任王剑华说。

  据介绍,疫情期间上海热线办每天都会对来电数据进行“复盘”和分析,形成一份份快报送到各级政府案头。确保每天一报,有时候上午分析出结果上午就报。

  从口罩购买到出行退款再到返程复工,这些数据分析形成的快报,和疫情的走势、次日地方新闻发布会的主题,呈现出高度的相关性,很好地回应了百姓关切。

  张爱芬介绍,总体来说快报反映两大类型的问题:一是大量来电折射的共性问题。如1月28日至29日,12345接到反映口罩问题的来电共6621件,其中反映购买口罩排队问题的诉求有1435件。很快,上海很多区就推出了口罩在线预约系统,省去了市民跑动的麻烦,也减少了疫情传播的风险。

  二是需要多部门协调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2月9日,上海发布28条措施支持企业抗疫情稳发展。此后,12345陆续接到小微企业主的来电,反映其租赁房的大房东是国企,二房东是私人,减免房租利好落到实处还差“一口气”。随后,上海国资委出台细则,要求减免的租金全部落实到实际经营承租人。

做好双向互动 “连心桥”助力“治理通”


  疫情终将过去。在此次疫情中,无论“封城”还是“宅家”,都对城市运转和社会治理形成了不小的压力和挑战。如何进一步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疫情给各方带来了深刻思考。

  社会治理现代化,离不开群众的参与。作为党委政府和市民群众的“连心桥”,疫情期间大量来自基层的诉求、建议,通过12345热线上报给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起到了“查漏补缺”的作用,推动了疫情防线的不断完善。

  为更好发挥12345服务市民、发现问题和改进工作的作用,上海市政府已经明确,将12345作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的总客服,同时积极对接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市民热线、政务平台和城市大脑互相配合支撑,将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合力。

  “下一步,市民热线不光是接听电话,还将对外输出能力。”王剑华说,为提升服务效率,12345热线通过梳理高频问题、对接相关部门,构建了一个“知识库”,每日更新。“这个‘知识库’不仅在政府内部用,还会逐步和一些政务APP对接,向基层干部和群众开放,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本报记者何欣荣、程思琪)

 
36床大爷出院了,真好
36床大爷出院了,真好

( 2020-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疫情防控阻击战
 

  据新华社武汉2月25日电(记者赵丹丹、李思远)“我是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12楼36床患者王宏年,本月6日确诊入院治疗,现已痊愈出院。住院期间受到了李婷婷、熊英丹、赵双艳等白衣天使的精心照料,特此感谢!”22日,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收拾好行装准备出院的王宏年,在护士台郑重写下这封“感谢信”。

  69岁的王宏年刚入院时病情较重,每天都要上监护设备、吸氧,吃饭、喝水、大小便都需医护人员全程帮助,说句话都气喘吁吁。

  “还记得同事熊英丹第一次进36床的病房里,好长时间没出来,我便去看看有什么事情。我看到小熊正一口一口地喂大爷吃饭,边喂边让大爷慢点吃,别噎到。”吉林省第一批援武汉医疗队队员、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呼吸科护士李婷婷说。

  有一次,王大爷在床上用尿壶小便,不小心把尿洒到床上,大爷连声道歉。熊英丹说,没事大爷,这能咋的,洒了都是正常事,您别着急,我们帮您换套新的。几位护士齐心协力,不一会儿就给大爷换了干净的床单被罩。

  熊英丹告诉记者,院区内的患者病情都比较重,又没有家属陪同,往往焦虑脆弱。治疗和照护不可或缺,安慰和鼓励同样重要。医护人员远离家乡来一线抗击疫情,患者也是孤身一人与病毒做斗争,大家都有着共同的目标。

  “今天有3位患者出院了,我激动得想哭。来武汉马上一个月了,虽然苦,虽然累,但今天心里是真的甜。武汉加油!”李婷婷把患者出院的消息发在了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援武汉医疗队的微信群里,大家欢欣鼓舞。

  “大爷真是奇迹啊!”“太有成就感了!”“这是对我们付出努力的最大回报了!”“我要喝点儿,谁也别拦着我……”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隔着屏幕共享快乐的时光……

 
上阵“祖孙兵” “志愿者之城”深圳的抗疫人民战争
上阵“祖孙兵”
“志愿者之城”深圳的抗疫人民战争

( 2020-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疫情防控阻击战
 
  为进出社区人员测量体温、发放疫情防控宣传资料、为义工伙伴们递上凉茶……在深圳市南山区桃源街道龙光社区,70岁的志愿者李秀英已忙碌了20多天。

  虽然年龄比较大,但李秀英精神矍铄、步履矫健。“我身体还行,疫情防控期间,人手短缺,作为一名‘老’志愿者要做有意义的事。”李秀英说,她1998年就开始做志愿者,20多年来已经形成“志愿习惯”,已经是服务时长最高等级的“五星级义工”。

  疫情刚一发生,口罩是稀缺资源,路上也有人防范意识不够,不戴口罩。

  女儿为家里备了100多个口罩,李秀英打起了它的“主意”,在路上发起口罩来。“怎么也得给家里留点儿吧?”老伴单国光说。

  “你省着点用,一个星期用2个就行了。”李秀英给家里留了20来个,其余都发给路人、周边邻里。“不少人都不认识,还要给钱,我没要。”她说。

  从1月31日开始,李秀英协助社区组织发展约20人的春节防疫志愿者小队,家里女儿、女婿、外孙女祖孙三代共同加入,自己每天志愿服务7小时雷打不动。

  外孙女鲁柔杞今年上初二,在姥姥的影响下2017年开始做义工,这次加入进来,疫情期间已经志愿服务33小时。

  “龙光社区居住人口约2.6万人,湖北籍返深人员近200人,防控形势比较严峻。”桃源街道疫情防控党员突击队员、桃源街道人大工委办主任郑志雄指着张贴的防控动态说,社区居民、志愿者等共同构建了“防疫墙”,目前社区居家隔离13户31人,没有确诊病例。

  上阵“祖孙兵”,是注册志愿者超170万人、“志愿者之城”深圳发起抗疫人民战争的缩影。

  目前,深圳已组建市直属志愿服务大队1支,以街道为单位组建区直属志愿服务中队78支,以社区为单位组建志愿服务小队668支,总计747支9172人全面参与社区联防联控志愿服务。

  在南山,团区委书记金翠说,疫情期间累计招募1000余名志愿者,服务居民18万余人次。

  同时,多项举措也为志愿者带来了安全感。

  深圳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安全第一”的原则下,志愿者主要工作内容是无接触式社区防疫志愿服务,包括家户排查、设卡测温、物品转运、隔离关怀、心理疏解、社区宣传等。

  在志愿者上岗前,要求志愿者坚决做到“与疫区人员接触过不上岗、有疫区前往史不上岗、防护措施不到位不上岗、防护培训不合格不上岗”。同时与保险公司合作,为志愿者免费提供首期1万份防疫专项保险,为志愿者及其直系亲属提供安全保障。

  “逐家逐户全排查,设卡测温不疏漏,物品转送贴心人,隔离服务送爱心,心理疏解电话聊,宣传发动做引导……”在清脆的深圳社区志愿服务歌中,志愿者正在抗疫人民战争中奋力前行。

   (记者孙飞)新华社深圳2月25日电

 
荆楚大地万物苏,春耕抗疫两不误 湖北农村分类分区做好春耕备耕
荆楚大地万物苏,春耕抗疫两不误
湖北农村分类分区做好春耕备耕

( 2020-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疫情防控阻击战
 
  新华社武汉2月25日电(记者徐海波、谭元斌、侯文坤)初春的湖北,金黄色的油菜花娇艳欲滴,含苞怒放。在村头村尾萦绕着的抗击疫情广播声中,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田野上,三五农民点缀其间,播种春天的希望。

  2月25日下午,浠水县兰溪镇三泉村,春光明媚,风和日丽。

  在一大片小麦田里,10几名戴着口罩的农民正在除草。在麦田另一边,几个轮式喷药施肥一体机正在紧张地工作着。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在前面带头除草的湖北润德家庭农场负责人陈实告诉记者,他联合周边400多户农民,种有2000亩油菜和800亩小麦。当前,天气晴朗,雨水充沛,油菜小麦都涨势良好,急需除草和施肥。

  为了能让农户出门下田,陈实不仅找到了村支书说理,还专门向乡镇党委书记求援。

  经过再三研究,兰溪镇政府才同意,自去年底以来没有外出经历,且没有接触过武汉、黄州返乡人员的农民,可以在检查登记后下田劳作。同时,还指派专人对参加生产的农民进行集中登记、集中管理,每天两次测量体温和消毒。

  “再等几个月,您再来,就可以看到成片的西瓜躺满了眼前这片土地。”陈实指着远处的大棚房笑着说,接下来,他们还要搭建150亩西瓜大棚。

  与这里一样,在湖北许多“无疫”或者“少疫”的乡村,一些农民在做好防护的同时,扛起了锄头,下到了田地。

  当前,正值小麦拔节期和油菜蕾薹期,是春季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春耕备耕关系到全年的收成。

  2月23日晚,湖北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提出,要结合实际做好春耕备耕工作,统筹安排好肥料、种子、生产工具等物资。2月7日,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出台8条措施稳定农业生产。2月20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做好2020年春季农业生产的指导意见》,要求全省统筹抓好春季农业生产。

  有了政策的支持,湖北各地开始根据实际情况,平衡好抗疫与春耕的关系,在确保安全有序的情况下,抢抓农时,适时分类分区开展了春耕备耕。

  “戴好口罩不串门,下地干活要分散,安全防护不松懈……”2月23日,鹤峰县中营镇青岩河村不停地播放着防疫宣传,远处的田地里,几位农民正在忙着整地,播种蔬菜种子。

  人下田了,物资也进村了。“以前村湾和乡镇都封闭了,人也出不去,东西也进不来,总为农药化肥种子而着急。”青岩河村村民黄岩说,现在需要什么种子、什么农资,通过微信告诉村干部,就有人负责代购,送到家门口。

  “当前交通管制、村组封路等因素,预计对农户种植积极性有一定影响。”黄冈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梅建新说,当前要做到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两手齐抓齐管,科学分析调度,加强指导,合理布局,积极谋划全年农业生产。

  不仅是黄冈,湖北各地春耕备耕均在有序推进。据湖北省最新农情信息调度汇总,全省小麦面积1625万亩,较去年夏收增加98万亩;油菜播种面积1585万亩,超额完成农业农村部下达的“扩种140万亩”任务。全省小麦一、二类苗和旺长苗占比约85%,同比增加7个百分点;油菜一、二类苗占比80%以上,长势同比好于上年。

  春耕不等人,人当抢春耕。“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时刻,在打好打赢农村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防止‘带病下乡’的同时,要统筹抓好农村疫情防控和春季农业生产两不误。”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肖伏清表示,今年,全省将进一步稳定粮食生产政策,特别在农业生产资料保障、贷款、农业保险等政策方面,向农业生产主体和大户倾斜,推进春耕生产有序开展。

 
“两战”并重,夺取“双胜”
“两战”并重,夺取“双胜”

( 2020-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疫情防控阻击战
 
  “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往年农历二月,人们纷纷到理发店,洗剪吹烫,神清气爽。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未解,北京市专门公布12条“理发防疫细则”,要求“剪刀、梳子、推子等理发工具,一客一用一消毒”,“每个美发座位服务面积,不宜小于2.5平方米”等。这些“抠细节”的引导,给商家、顾客吃下“定心丸”。

  疫情发生以来,以理发为代表的生活服务业受到明显冲击。店面关门,减少接触,固然有利于防控,但也给百姓带来不便。随着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生活消费需求“井喷式”爆发。看报道,杭州西湖景区一天之内逾5000人涌向断桥坐船,河南郑州胡辣汤店门口排起长龙,四川广元市民不戴口罩“扎堆”喝上坝坝茶……网友不由惊呼,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还没到“放飞自我”的时候。随后,政府部门紧急叫停,商家进行整改,公职人员遭到追责。回过头想,倘若这些地方能未雨绸缪、统筹谋划、细致安排,也不至于仓促复工,出现漏洞。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中央通过减少人员流动、延长春节假期,为可能出现的春运人潮踩了“急刹车”;一个多月来,全国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效果显著,很多省市下调响应级别,按下复工复产快进键。

  然而,越是形势变好,越要清醒认识:比起前期封路、封桥、封城,现在路通了、桥通了、城开了,人流、车流、物流逐渐增多,必然给复工复产、提升防控水平提出新挑战。之前是在“静中防”,现在要在“动中防”,防控要求更高、难度更大,也会费心更多、吃劲更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必须加强党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领导。疫情防控,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必须严防死守、严密防控;复工复产,可以有效降低疫情冲击影响,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不是一道“二选一”的选择题,而是两者兼顾的必答题,需要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做到“两不误、两促进”。对各级党委政府来说,能否交上合格的答卷,关键在会不会统筹兼顾、协同联动。

  统筹防控与复工,防控是基本前提。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特别是当前,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必须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有信心≠能大意,要继续毫不放松做好疫情防控重点工作,加强疫情特别严重或风险较大的地区防控,咬紧牙关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防控抓不紧、抓不实、抓不细,前期努力就可能功亏一篑。自陆续复工以来,全国相继发生多起聚集性疫情,引起高度关注。“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时政府要当好“裁判员”,督促指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制定完善防控措施和应急预案,并协助做好员工排查、防控物资保障等,确保企业安全、有序复产。

  统筹防控与复工,复工是根本保障。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摆。且不说防疫物资供应、科研攻关需要开工支撑,经济长远发展、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稳就业保民生,更需要企业复工复产。新形势、新任务下,要严格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要求,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秩序恢复,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要结合实际,科学制订分类复工复产方案。比起平日,复工复产必须解决好工人返岗难、外地人员隔离难、上下游链条配合难、资金缺口弥补难等一系列问题。此时,各级政府要当好“店小二”,派出专员入驻企业,精准对接,随时帮助解决困难;实行部门协调联动,打通人流、物流堵点,确保员工回得来、原料供得上、产品出得去,而绝不能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延误复工复产时机。

  疫情防控、复工复产,要答好两者兼顾这道必答题,关键在于走活一盘棋,分类指导、分区施策,把工作抓细抓实。在近期防控中,武汉整合全市资源开展“拉网式”大排查,又排查出3500多名确诊、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可谓实之又实。在复工复产时,北京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增加设立复工复产防控组,编制并发布35个行业指引,细化、量化各种措施,方便企业对照、实施,可谓细之又细。抓实抓细,天津推出“惠企21条”,对列入疫情防控相关应急项目清单的,24小时内办结;对承租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的中小企业,免收3个月房租、3个月房租减半;对有发展前景但受疫情影响较大企业,不抽贷、断贷、压贷。郑州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强化“人防+技防+物防”,在交通卡口、社区、企业、商场设置二维码,所有人员进出扫码。科技防控做到精准追踪、精准施策,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各地坚持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加快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

  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各级党委和政府既要胸有全局、统筹兼顾,下好“政策及时雨”,又要因地制宜、因企施策,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为企业复工复产做好协调服务。

  一方面,要集中精力搞好疫情防控、打好阻击战;另一方面,要有力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打好总体战。只要能保持定力、增强自信,统筹协调做好“六稳”工作,以严格的疫情防控为复工复产提供保障,在复工复产中坚持疫情防控不松劲,就能做到“两战”并重、夺取“双胜双赢”,有序恢复经济社会秩序,稳住经济发展基本盘,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本报评论员王明浩)

 
天上无人机飞,地下植保机跑 农耕节凤阳地头访农事
天上无人机飞,地下植保机跑
农耕节凤阳地头访农事

( 2020-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疫情防控阻击战
 
  新华社合肥2月25日电(记者刘菁、程士华)“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2月24日农历二月初二是传统的农耕节,记者在安徽省农业大县凤阳县的田间地头,却没看到一头耕牛和聚集的农民,看到的是天上无人机飞、地下高腿植保机跑,新农具保农时忙得不亦乐乎。

  在凤阳县府城镇十里程村门顾路一侧,1500亩冬小麦连成一片绿海,三台无人机正在低空“嗡嗡嗡”地匀速飞洒除草剂。农民“飞手”宫明进一边娴熟地操作着控制器,一边介绍说,他这台无人机载有40斤药水,设置好飞行高度、长度、速度,10分钟可以完成10亩小麦喷药作业。

  一望无际的麦田里,除了种植大户刘金鹏,就是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徐善祥和三名飞手。徐善祥说,以前人工作业,同样是40斤药水,要两个人忙一天。“用三台无人机,今天一天就可以完成这1500亩地的作业。”2月中旬以来,这家农机合作社接到的本地施肥喷药作业订单面积就有2万多亩。“今天天气晴好,正好忙农事!”

  凤阳县是安徽省新冠肺炎疫情中风险地区。“防疫不能放松,不能多人聚集作业,多亏专业化农机服务给我们帮了大忙。”刘金鹏说,2017年他流转了1500亩土地,冬种小麦秋种玉米,去年每亩纯利两三百元。“你看这麦苗长得多好,今年收成会比去年好。我还想再多流转一些地!”刘金鹏指着麦田充满信心地说。

  凤阳县临淮关镇姚湾村种植大户高堂,也在农耕节这天开出植保机作业。高腿植保机奔跑在1200亩的成片麦田里,15米的作业宽度,一天可完成500亩农药喷洒作业。“要请人工的话,500亩得20多人忙上一整天。”

  他的农用货车驾驶室里摆放着一张疫情防控期农用物资通行证。高堂说:“我们大户要外出买农资,农技服务站第一时间就送来了通行证。”

  凤阳县小溪河镇小岗村种植大户程夕兵的农机大院里,堆放着前几天买的一批化肥农药。程夕兵说:“目前农资供应可以满足需要,也没有涨价。”大院里新建的烘干房添置了两台大型烘干机,“再不怕低温雨季对粮食的影响了!”

  凤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超说,全县有农机大院43家,去年共提供耕、种、管、收、卖、烘全程社会化服务面积113万亩。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卢世仁介绍,安徽省近日出台疫情期间支持涉农企业平稳健康发展、保障农产品供应的意见,针对蔬菜进城、农资下乡、农业企业用工等制定系列措施,努力将疫情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影响降到最低。

 
防疫,蟹苗交易有条“特殊通道”
防疫,蟹苗交易有条“特殊通道”

( 2020-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疫情防控阻击战
 
  本报记者朱旭东


  2月12日下午3时许,艳阳高照,晒得人身上暖洋洋的。在十多名医务人员、交警、村组干部的注视之下,江苏和安徽两省的蟹农,在砖墙镇盛家桥卡口,进行着一笔又一笔“秘密”的交易。

  盛家桥是座老桥,连接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砖墙镇和安徽省宣州市宣州区水阳镇。

  眼下正是投放蟹苗的时节。往年这个时候,盛家桥上人来人往。高淳的蟹农们,会拖家带口到对岸挑选蟹苗。

  两岸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买卖双方多沾亲带故。借购买蟹苗,双方再走走亲戚,喝点小酒,品味一下还没消散的年味儿。今年却不行了,因为疫情,高淳区在各交通要道设置卡口。

  盛家桥并非交通要道,村民就用木板和竹篱笆搭了座两人多高的隔离墙,阻断人员来往。

  螃蟹是高淳最大的富民产业,上下游从业人员近10万人。全区螃蟹养殖面积达20万亩,但蟹苗自给率不到50%,有一半蟹苗需从安徽购进。

  有了隔离墙后,村民只能想办法从墙头投递蟹苗,很不安全。

  “他们的人不能过来,过来就得按规定隔离14天。”砖墙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李小导说,但蟹苗的问题解决不好,将影响高淳10万人的生计。

  为此,高淳区委区政府多次召集相关部门寻求解题之道,最后决定,通过与安徽省农业部门对接,双方采用点到点的运输办法解决。

  两省蟹农在当地政府的指导协调下,通过微信、视频等方式验货,预约供货,点对点到边界防控卡口交接,尽量实现“无接触式”交货,采取线上结算或疫情结束结账。

  于是,2月4日这天,村民在盛家桥上的隔离墙下,开了两个不起眼的小窗口,便于交易蟹苗、交换物资。

  戴着口罩的蟹农走近隔离墙,那边已经有人过来对接。双方隔墙交头接耳,看似偷偷摸摸实则“众目睽睽”。一袋袋蟹苗,就通过这个小窗口,装上了高淳蟹农的车。

  55岁的李爱国是砖墙镇夹沟村人,有15亩蟹塘。2月12日,他和安徽朋友联系好,让对方下午3点多送10斤蟹苗到盛家桥卡口。

  “多年的朋友,以前都要去他家吃顿饭喝点酒的……”李爱国一边往电动三轮车上装蟹苗,一边嘟囔着,似乎很惋惜错失的那顿小酒。

  硬币大小的蟹苗,装满一袋约10斤重。李爱国要了13袋,大约一万只蟹苗。“每斤17元,这是友情价。最贵的每斤要38元。”李爱国没有当场付钱,因为他和朋友商量过,等疫情结束再结算。

  “这两天交易量少了,前几天每天成交蟹苗五六百万只,我们必须将这里分成等待区、交易区、快速通道,避免人群聚集。”高淳区交警大队砖墙中队中队长李鹏飞说。

  “也没少多少,今天我们已给90多人测量过体温了。”砖墙镇中心卫生院中医科的征新玥一旁插话说,只要踏进这个卡口的人,她们都要严格测量体温。

  防控疫情,各司其职,在盛家桥卡口不到100米处,就是木樨村的卡口,村里另外有人值守。

  “我们村共720户,有300多蟹农,几乎一半村民靠养殖为生。所以,及时投放蟹苗对我们来说,非常关键。”木樨村党总支书记王晨强说:“去年螃蟹行情不好,蟹农的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有的将蟹塘转包了,但也有人准备打翻身仗。”

  疫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高淳的蟹农并没有因此误了农时。显然,砖墙镇的蟹农如果今年能有好收成,肯定要感谢那道隔离墙上的两个“秘密通道”。

 
政府上门服务,帮农户渡难关
政府上门服务,帮农户渡难关

( 2020-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疫情防控阻击战
 
 
▲杨棚图在农场里喂鸡。
 
 
▲杨棚图(左)和上门做对接服务的诸暨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交谈。
 
 
▲杨棚图(左)与农场工作人员为订单备货。
 
  
  浙江省诸暨市农业农村局针对因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开展上门服务,对接多家线上平台,并通过当地政府部门的微信公众号等“吆喝”售卖,帮助当地养殖户、种植户渡过难关。
 
  在诸暨市暨南街道新胜村经营农场养鸡的杨棚图因此获益,他农场里因疫情影响积压的五千多只鸡、十万多个鸡蛋,近日已全都卖出。                           新华社记者韩传号摄
 
这次疫情的医疗废物去哪儿了 探访上海另一个抗疫战场
这次疫情的医疗废物去哪儿了
探访上海另一个抗疫战场

( 2020-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闻纵深
 
  新华社上海2月25日电(记者姚玉洁、杨有宗、杜康)下午4点,全副武装的张燕铭坐上全封闭的收运车,从上海环境集团固废处置公司厂区出发。接下来几个小时,他和他的“战友”们将陆续去往上海全市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各设有发热门诊的医院,收运医疗废物。最晚一辆收运车返回厂区,将是晚上11点多。

  战“疫”期,高传染性风险的医疗废物如何收运处置?能否应收尽收?传染性和常规医疗废物如何更好分类?特殊时期,原本处于城市运行后台的医疗废物“收处人”也走上了抗疫火线,在另一个战场默默守护市民安全。

  用过的口罩、防护服、输液管……每天,上海的大小医疗机构会产生约130吨医疗废物,其中定点医院和设有发热门诊医疗机构所产生的医废约60—70吨。上海环境固废处置公司是上海的医疗废物定点处理厂区。疫情期间,定点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115家设有发热门诊医院和4000多家其他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都将运回该厂区处置。此外,这一厂区还动态对接集中隔离点和各个道口的医废收运。

  “疫情防控期间,要确保医疗废物收运处置无死角、零疏漏、全防控!”上海环境集团固废处置公司总经理李传华说,“为保障涉及疫情医废处置安全,我们制定了收运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等机构的收运处置方案,增设了15条夜间专线,专人专车收运涉疫情医疗废物。而普通医疗废物白天收运,最大限度减少接触风险。”

  “疫情发展初期,一些社区医疗机构有所担忧,希望尽快处理库存。为了让市民安心,哪怕只有一两公斤的普通医废,我们也要驱车几十公里去收取。”上海环境集团固废处置公司物流中心经理王浩说。

  收集、运输医疗废物,如何保障收运人员安全?“穿脱过程至少需要40分钟”,王浩说,45名收运人员除穿着防护服、戴口罩防护外,还需要佩戴双层头套、手套。由于穿脱麻烦,且收运车辆往返常常需要六七个小时,收运人员需穿着尿不湿工作。

  到达定点医院等医疗机构后,收运人员将在发热门诊或隔离病区的清洁区交接医废。新冠肺炎患者及疑似病例诊疗过程产生的医废,需双层包装,并增加一次性耐压硬纸箱密封,做好标识。运回过程中,全程冷链运输,确保安全。

  医废运回厂区后,将得到第一时间处置,避免病毒二次传播。记者在厂区中央控制室看到,厂区焚烧处置设备实现全自动化,操作人员只需在中控室,通过大屏幕实时监控,并通过系统调整相关参数即可完成操作。

  通过监控大屏,记者看到,焚烧系统共有3条流水线。其中,从各个医疗机构运回的涉及疫情的医废周转箱,由机器自动抓取,送到专门一条处置线,经过消毒后,再被送入上千摄氏度的回转窑,进入二燃室充分燃烧。燃烧产生的热量用于发电,产生的废气经过净化后达标排放。

  战“疫”火线,锤炼出党员本色。“医疗废物应急收运应急队”勇往直前上“战场”,其中5名党员组成的“医疗废物应急收运党员突击队”作为第一梯队,直面疫情“零距离”作业,在党员模范带头表率的带动下,更多驾驶员纷纷主动要求加入“战队”。1月26日夜间,原计划去嘉定中心医院的收运车辆抛锚,正在沈海高速上回程的医废收运员金伟得知这个情况,马上调转车头返回,完成收运任务回到处置基地已经是午夜;晚上11点多,焚烧生产线的上料机推杆卡死,当班机修人员一时间找不到原因,刚从公司回到家的设备保障组员工苏永良二话不说,马上又从家驱车赶回厂。

  “公司目前的到岗率超过90%,不少人从除夕到现在,没有在家里吃过一顿饭。抗击疫情,每个人都是自己岗位上的英雄。”上海环境集团固废处置公司党总支书记华青说。

  记者还从上海城投集团了解到,全世界规模最大、技术水平领先的医废处置项目正在上海老港基地加紧建设,建成后每天处置能力可达240吨,这会进一步提升上海医废处置能力。

 
你扔的口罩,被他们“捡”走了 记北京市西城区环卫废弃口罩清运突击队
你扔的口罩,被他们“捡”走了
记北京市西城区环卫废弃口罩清运突击队

( 2020-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闻纵深
 
▲1月28日,在珠市口附近,西环二队废弃口罩清运突击队的队员们正在清理专门收纳废弃口罩的垃圾箱。为了防止二次污染,他们想尽办法不让口罩落地。  
 
 
 
  
 
  ▲北京市西城区环卫二队运输班在1月25日紧急成立废弃口罩清运突击队。这是突击队第一梯队队员,从左到右分别为:刘震、刘磊和李曌苏。本报记者尹平平摄
 
  本报记者尹平平
 

 
  在北京市西城区环卫二队运输班班长刘磊的记忆中,每年农历大年初一,单位领导都会带着慰问品,来一线慰问春节值守的同伴们。没想到,今年给大家带来的不光是慰问品,还有更重的任务:立即组建废弃口罩清运突击队!
 
  随着疫情形势日趋严峻,口罩成为普通民众阻击疫情的重要防护工具。这些一次性的防护口罩,使用之后扔在哪里?会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清运过程是否会导致疫情扩散?清运人员防护措施是否到位?会不会面临暴露风险?许多人并不知道。
 
  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连专门负责垃圾清运的环卫工人们也不知道。北京市西城区环卫二队运输班,日常负责清运片区内的居民生活垃圾。作为医疗废弃物的口罩如何处理,他们并没有经验。
 
  当领导问谁愿意参加废弃口罩清运突击队时,在场的30名环卫工人都举起手。
 
  “班长,我去吧。”
 
  “别介,你这不刚结婚……班长,让我来。”
 
  “班长,我家孩子大了,父母身体好,我先吧。”
 
  突如其来的重任,加上大家此起彼伏的报名声,让运输班班长刘磊有点头大。“别争了,我先!”他拍了板。接着点将8名同事,总共9人,组成废弃口罩清运突击队。为防万一,经协调,暂定将这9名职工每3人编为1个梯队,以月为单位,分3批,清运集中收纳的废弃口罩。
 
将废弃口罩的二次污染风险降到最低


 
  戴好防护帽、护目镜、口罩、手套,穿上制服、鞋套,刘磊、刘震、李曌苏,这3名废弃口罩清运突击队第一梯队的环卫师傅们,开着专门的废弃口罩清运车出发了。
 
  1月28日第一次清运时,仅西城区8个街道办事处,他们就收集到了1000余个废弃口罩,到2月2日,当天收集到的废弃口罩数量已增至4000余个。
 
  北京市西城区的各个街道办事处,都已设好集中收纳废弃口罩的专门点位。他们最先来到广外街道的点位,用喷壶将按比例调好的84消毒液,在垃圾桶外喷一遍;接着,把桶打开,对着装口罩的垃圾袋再喷一遍;此后,把垃圾袋在桶内直接系紧、掏出、封箱,再喷一遍;最后,把箱子搬到转运车上,对着转运车盖,再喷一遍。
 
  整个过程中,废弃口罩几乎没有暴露机会,也很难掉落地面造成二次污染。装车后,环卫师傅们还要冲着自己的双手用消毒液再喷一遍,才重新爬进驾驶舱,开车赶往下一个街道办设置的废弃口罩集中收纳点。
 
  即使只用配比的消毒液给家里房间拖一遍地,刺鼻的气味都会呛得人想咳嗽。环卫工人每装一箱废弃口罩,消毒液就要喷4—5遍,那气味可想而知。“没觉得熏得慌,”李曌苏对记者说,“我们平常是拉生活垃圾的,和那个味儿比起来,消毒液的味儿好闻多了!”
 
  这些集中收纳的废弃口罩,最终将被运送到垃圾转运站消毒销毁。
 
将环卫工人的暴露风险降到最低


 
  早在春节假期之前,有些网民就在社交媒体上呼吁:大家要为自家的废弃口罩单独存放,并进行消毒。尽可能从我做起,减轻环卫工人的作业负担。
 
  在不少人印象中,环卫工人的收入不高,防护也难做到位。事实并不尽然。以北京市西城区环卫各单位为例,记者了解到,环卫工人每天工作8小时,每位配发两个口罩,每4小时换1个。类似废弃口罩清运等特殊岗位,口罩、护目镜等设备齐全,作业前后消毒到位。
 
  废弃口罩清运车每天作业结束后,重返单位时,会有人提前把消毒液和酒精放在门口。车在门口停下,刘磊等三位师傅下车,把身上的帽子、口罩、鞋套等防护设备都摘下来,放入专门的垃圾袋,消毒装箱。
 
  此后,三人再分别给彼此的制服外套,用消毒液和酒精各喷一遍;然后洗手洗脸,去澡堂,把衣服脱下,挂在专门的紫外线杀毒处照射后,将衣服再手洗一遍,最后给自己洗澡。
 
  为防风险扩散,他们三人不仅做好了连续两个月不能回家的准备,与队里其他同事们也处于隔离状态。单位为他们设置了专门的宿舍,在丽泽桥下停车场里。上午备勤时,他们就在宿舍里用手机看看新闻、玩玩游戏。
 
  “我们都躲着大伙儿。”刘震对记者说,“就连上厕所,都要大声喊一嗓子:‘有人没人!’没人再进;如果有人,就先回屋憋会儿,嘿嘿。”
 
“甭管怕不怕,这时必须上!”


 
  “说实话,也不是不害怕。”刘磊向记者坦陈,“可是甭管怕不怕,这种时候,必须得上。而且,我是班长、是党员、是区里的劳模,不光得上,还得先上。”
 
  刘磊干环卫工作已经15年了,清运废弃口罩这样的任务也是头一次接到。他要先上,不光是职责所在,更要为兄弟们摸索出一条可行的方案,以便做到万无一失。
 
  “嗨!防护好了,没事儿!咱这,身体棒!”刘震膀大腰圆,反复跟记者拍胸脯。
 
  1976年生人的刘震说,自己现在正是家庭负担最轻的时候:孩子17岁上大专了,父母60出头身体都不错。比起那些刚结婚、孩子还小的年轻人,刘震说自己更该第一批上。他每天没事就用手机刷关于疫情的新闻,却说自己一点也不担心:“不发憷!不用怕!国家慢慢就给治好了。”
 
  李曌苏抢着干,是因为“这活儿光荣。”至于风险到底有多大?李曌苏说他也没底。不过,单位为他们提供了各种防护措施,及时、到位,让他安心。“我就记着领导跟我们说的那句话: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而且,和那些医护人员比,我们这工作,真不算什么。”
 
  比起自己面对的风险,李曌苏说他更怕家里人为他担心。就连大大咧咧的刘震,也没敢告诉家里的老母亲,自己嘴上说的在单位值班一个月,其实是在干这个。
 
  刘磊最遗憾的是,上初二的儿子寒假虽然延长了,但自己却连着两个月回不了家,陪不了他。平日里,他们爷俩有个共同爱好,是去机场附近看飞机起降,或到火车道旁边看火车通过。“很壮观,就像在海边一样,心里特别敞亮。”而现在,因为要与家人、同事隔离,他只能蜗居在丽泽桥下,想要透透气,只能趁大清早没人时,从车场钻出来,跑到马路边上站一会儿,向家的方向,望一望空荡荡的马路。
 
庚子年,湘鄂边界小城寂静的春天
庚子年,湘鄂边界小城寂静的春天

( 2020-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闻纵深
 
  本报记者帅才


  这里曾是古代的茶马古道,自古以来人流鼎盛,车流不息。湘鄂边界的临湘小城,以往的春节都是热闹非凡。在这里,餐饮、酒店等服务业非常发达,用本地老百姓的话说,每条街上都有三四家高档酒店。107国道穿城而过,连着临湘小城的羊楼司镇,再往北就是湖北赤壁。

  “我们这和湖北就是零距离,所以今年春节,党政机关的干部连同乡镇干部都是严阵以待、严防死守,能否平静度过春节,确实也捏了一把汗。”临湘市一位干部告诉记者。

  记者从1月22日来到临湘,待了将近1个月的时间,今年的春节,这座小城陷入了寂静。

被吓坏的孩子妈妈


  “这是我唯一没有看春节晚会的春节,因为那天我快被吓死了。”由于除夕晚上孩子出现低烧和咳嗽,33岁的刘红担心他得了新冠肺炎,又不敢带孩子去医院,急得一个晚上没睡,不停地在微信上咨询社区医生。

  1岁的儿子贝贝发烧、怕冷、精神不好,再也绷不住的刘红还是戴着口罩把孩子捂得严严实实,冲到当地医院检查,后来发现得的是流感,赶紧给孩子吃了奥司他韦。最近,附近的五里牌球场确诊了几位新冠肺炎病人,这给刘红带来了心理阴影。她想起前阵子还从那里经过,赶紧把那天穿的衣服拿出来用酒精全部喷了一遍,丢到洗衣机里洗。现在她每天注意给自己和孩子测体温,每天都叮嘱家里人尽量不要外出,特别是不能出去聚餐。

  临湘市毗邻湖北,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今年春节,临湘市对4815名从湖北返乡的人员进行居家隔离观察。同时,组织1.8万多名乡村党员干部、医务人员和志愿者组成帮扶小组,为居家隔离人员提供心理疏导、生活用品采购、送餐等服务。

  “不欢迎串门,谢绝拜年。微信问候,祝亲友安康!”“谢绝亲朋好友登门,不要互相伤害!”“现在请我打牌,就是害我性命!”记者发现,小城很多人家门外都写了一个个“小告示”,走在街上,难得看到什么人。

担心疫情,但女人也有点“小幸福”


  疫情当前,“宅”也成为这个小城所有居民的生活方式。一个从来不做饭、自称有大男子主义思想的中年男人“斗哥”开始研究厨艺:“家里两个小孩,点餐点不了,就在网上学做饭。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

  107国道临湘段,连接着湖南湖北,以往是车流不息,热闹不已。今年春节的107国道临湘段,却看不到几辆车。春节前,记者沿着107国道往北到达湖北赤壁,半个小时只看到一辆车。往日客人拥挤的饭店门口都是一把大锁,“猪肚鸡”“岳阳烧烤”“三毛烧烤”……都已经没有了烟火气,只有一个个摆在外面的饮料柜沾上了薄薄的灰尘。

  自称“不喝咖啡会死”的年轻人小朵感叹,难以想象自己一个月没有喝咖啡,就连买速溶的雀巢咖啡还要通过熟人找超市的老板,才能“秘密”拿到。

  “你大概不能想象,今年我过了一个舒心年。因为我家男人一次牌没有出去打,都待在家里陪我和小孩,这大概是我和我家那口子待的时间最长的春节。除了担心疫情,竟然有点小幸福。”在很多当地女性眼中,疫情带给她们生活最大的改变,就包括男人都乖乖放弃在外面的“活动”,宅在家,哪怕是葛优躺。

年轻人宅家里也要折腾点事


  年轻人始终是闲不住的,哪怕在家里,也要整出点声响。特别是一心想要赚钱的年轻人,担心这场疫情影响了自己的钱袋子。“90后”李盛本来在当地一家劳务公司上班,受到疫情影响,老板通知晚复工,他每天都在琢磨自己怎么赚钱。

  他和岳母商量着可以干烧烤,每天在微信上“接单”。自己在家做好了,给客人送过去。“必须戴着口罩烤,送到人家家门口后放下烧烤,就走,然后再给客人打电话。”李盛说,一天下来能挣一千块钱。

  臭豆腐、烤鸡翅、肉串……这些在以前看来稀松平常的烧烤,却成了小城群众春节的大餐。往年的大年初二,街上的奶茶店、咖啡店、小吃店都会开门,但现在过了元宵节,仍然无处可寻。

  “如果有医院的人下单,我一般会打折,有一次一分钱也没要,是一个值完班的护士问能不能订餐,说自己值班却点不到吃的,我立马答应了。只不过送到医院对面我就放下,然后再通知她来拿。”李盛说。

  2月20日,温暖的阳光照射着这个小城,记者沿着107国道看到,随着复工潮、返工潮来临,路上的车辆明显多了起来,位于国道旁边的临湘市中医院在煎煮浓浓的中药,这是给复工的企业免费熬制的。

  “我想,热闹的春天快来了……”已经复工的“80后”王建说。

 
为何要破?谁能受益?新体系公正吗? 教育科研领域破除评价体系“SCI论文至上”风透视
为何要破?谁能受益?新体系公正吗?
教育科研领域破除评价体系“SCI论文至上”风透视

( 2020-02-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闻纵深
 
  近日,教育部、科技部发文要求破除科研和高等教育领域评价体系“SCI论文至上”风,规范SCI论文相关指标在科技评价、职称评聘等重要领域的使用,措施包括不把SCI论文相关指标作为职称评聘的直接依据以及作为人员聘用的前置条件等。

  为何“SCI论文至上”必须破除?已有哪些尝试?谁将可能因此获益?新评价体系能保证客观公正吗?新华社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SCI论文至上”贻害甚大


  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科技文献索引系统。SCI论文是发表在SCI收录期刊上的论文,相关指标包括论文数量、被引次数、高被引论文、影响因子、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排名等。

  SCI由外国机构创办,是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平台之一。但随着SCI论文相关标准“独霸”教育、科研领域各类重要核心评价体系,“科技创新价值追求扭曲、学风浮夸浮躁和急功近利”等弊端日益凸显。

  “SCI论文至上”扭曲岗位评价导向。广东某高校人事处负责人说,当前教职工的科研项目、个人发展、薪酬待遇等都与SCI论文指标挂钩,这导致指标与岗位标准错位,导致管理、教辅等非科研岗位职工也盲目追求发表SCI论文。

  “SCI论文至上”难以客观评价人才价值。湖南某高校一位副教授告诉记者,一些高校从海外引进博士,仅看SCI论文发表评分高,就聘其为教授、博导,“一个刚毕业的博士,真的知道如何指导博士吗?”而部分能在海外发论文的博士,薪酬甚至是一些在教学、临床一线奋斗多年教师薪酬的数倍。

  “SCI论文至上”滋生论文腐败。多名受访人士透露,在海外,部分质量不高的学术刊物,主要收入是中国作者缴纳的版面费。据国内SCI论文代发机构报价,依据影响因子高低,发表一篇SCI论文少则3万、5万元,多则20万元左右。

  教育部科技司相关负责人表示,SCI论文相关指标直接用于科研评价,具有很大的局限性,SCI论文不能简单等同于高水平论文,不能直接说明论文创新贡献,不适用对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工作的评价。

打破“论文枷锁” 释放科研活力


  记者发现,此前已有高校和科研单位采取措施尝试破除“SCI论文至上”。中南大学科学研究部部长李启厚等多名专家向记者表示,这有望扭转部分地方和单位扭曲的科研观,让真正扎根基层一线、参与重大工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科研工作者获益。

  2019年,南京林业大学等江苏部分高校规定:在对教学专长型教师进行职称评聘时,不再以发表论文数量作为考核内容,重点考察其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成绩。

  暨南大学针对教师的不同类型对其教学和科研工作设置要求、标准,最大限度保证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对于教学与研究并重的教师,降低SCI论文在评价中的权重,能促使这些老师把更多精力放在学生培养和公共服务上;对以研究为主的教师,则可以引导他们更注重解决现实问题、重大问题。”暨南大学人力资源与管理处处长王兵说。

  湘潭大学建立了本科教学荣誉体系,获奖教师可直接参评教授;对教授设定向本科生授课年度课时“硬杠杠”;鼓励教师参与产学研项目等,这既让一线教师有更多元的发挥空间,也敦促教师回归教书育人这一根本。

  此次相关部委明确规定,对于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类科技活动,不把论文作为主要的评价依据和考核指标。医生和工程师们有望打破“论文枷锁”。

  另外科技部还要求,对论文评价实行代表作制度,根据科技活动特点,合理确定代表作数量,其中,国内科技期刊论文原则上应不少于1/3。加快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建立中国特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引文索引”系统。鼓励财政资金资助的论文在高质量国内科技期刊发表。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科技处处长屈力刚表示,这不但有助于部分国内学术期刊发展摆脱低水平循环窘境,更对摆脱外国标准依赖,构建一套我国自己的科学评价体系至关重要。

从“至上”到“多元”须保障科学、公正


  不少科研工作者提醒,破除“SCI论文至上”之风,有几点需特别注意。

  破“SCI论文至上”不等于抛弃SCI,更不等于抛弃论文标准。“不是说这个评价指标就完全不要了,因为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术成果,关键是要着力推进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建设。”李启厚说。

  记者了解到,能否真正保障多维度评价体系的公正性则是全科研领域最为关注的焦点,也是当前公认的难点。

  南京林业大学人事处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往都是以发表刊物的级别高低作为相关遴选标准,此次明确要求不得以刊选文,就必然更多依靠同行专家评审,如何确保相关人员的学术操守成为必须面对的问题。

  记者调查获悉,当前同行专家评审中“拉圈子、搞派系、走关系”的现象并未绝迹。华北某双一流高校的一名博导透露,部分高校“培养的人会很快成为一批学术权威,然后就形成一个封闭自利的圈子”。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要塑造有公信力的学术同行评价机制,就需要在学术事务的管理与评价中,坚持推进行政管理与学术研究分离,充分发挥学术共同体的作用。还有专家建议,要避免学术共同体成为利益共同体,就必须“要有完善的评议机制和监督机制。在同行评议中,既要避免‘一刀切’,更要避免‘一言堂’”。

  有关部委明确要求组织实施部门要完善规则,引导学者在参加各类评审、评价、评估工作时遵守学术操守,负责任地提供专业评议意见,不简单以SCI论文相关指标和国内外专家评价评语代替专业判断,并遵守利益相关方专家回避原则。组织实施部门可开展对评审专家的实际表现、学术判断能力、公信力的相应评价,并建立评审专家评价信誉制度。(执笔记者:郑天虹 参与采写:袁汝婷、王莹、蒋芳、施雨岑)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