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庆特刊 |
12 |
11/12 |
10
|
11
|
12
|
>
|
>| |
|
|
PDF版 |
![](../../../public/pdf.gif) |
|
|
|
|
仙人洞里说丰年 海昏遗址看文化 |
|
|
( 2019-09-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国庆特刊 |
|
▲这是海昏侯墓遗址出土的文物(拼版照片)。 新华社记者万象摄 据新华社南昌电(记者胡振华、袁慧晶)1996年,新华社一篇关于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的考古新闻,让世人知道了鄱阳湖滨的先民在1万年前就开始了水稻的人工栽培。时光荏苒,近年来的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发掘工作,为沉睡的遗址赋予了更多时代意义——考古工作更好地服务社会、惠及群众,增强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旧闻往事 1996年3月,新华社播发江西分社记者采写的消息《江西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考古发掘获重大突破》。中美双方联合在江西省万年县大源乡仙人洞和吊桶环洞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考古发掘和研究,为一支先民聚落勾勒了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完整的发展脉络。
报道称,遗址上层含有类似水稻的扇形体,这一迹象初步证明了“早在1万年前,鄱阳湖滨的居民就开始了水稻的人工栽培,把以往的中国水稻栽培历史向前推进了1000年到2000年”。
今日新闻 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仅是江西丰富文化底蕴的冰山一角,这里还有中国青铜文明的象征之一瑞昌铜岭铜矿遗址,在全国掀起“海昏侯热”的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江西已有10个遗址在不同年份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如今,考古学已被赋予了时代新内涵。2016年,习总书记要求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考古工作就是这样的典范。过去考古成果公布往往在发掘后好几年,而海昏侯国遗址选择在关键性节点及时发布;2015年底和2016年3月至6月,部分出土文物还以临展方式在南昌、北京与人们见面,掀起“海昏侯热”。
往事新说 时任中美联合考古队中方副队长、今年82岁的彭适凡依然记得,当时的联合考古队美方队长马尼士博士在第一次见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时,对博大精深的中国古老文明发出赞叹。“这些文化遗产是展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我们的自信源泉。如今的遗址保护理念更加先进,不但注重就地保护和展示,还希望找到不同遗址之间的关联性,让中华文明更好地展示在世人面前。”彭适凡说。
记者评述 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进入新时代,我们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秉持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让神州大地的宝贵遗产唤起中华民族的壮志豪情,在迈向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凝心聚力、昂首阔步!
![](****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SnapUrl]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
|
仙人洞里说丰年海昏遗址看文化
|
|
|
|
( 2019-09-17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国庆特刊 |
|
|
|
仙人洞里说丰年 海昏遗址看文化 |
|
|
( 2019-09-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国庆特刊 |
|
▲这是海昏侯墓遗址出土的文物(拼版照片)。 新华社记者万象摄 据新华社南昌电(记者胡振华、袁慧晶)1996年,新华社一篇关于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的考古新闻,让世人知道了鄱阳湖滨的先民在1万年前就开始了水稻的人工栽培。时光荏苒,近年来的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发掘工作,为沉睡的遗址赋予了更多时代意义——考古工作更好地服务社会、惠及群众,增强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旧闻往事 1996年3月,新华社播发江西分社记者采写的消息《江西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考古发掘获重大突破》。中美双方联合在江西省万年县大源乡仙人洞和吊桶环洞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考古发掘和研究,为一支先民聚落勾勒了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完整的发展脉络。
报道称,遗址上层含有类似水稻的扇形体,这一迹象初步证明了“早在1万年前,鄱阳湖滨的居民就开始了水稻的人工栽培,把以往的中国水稻栽培历史向前推进了1000年到2000年”。
今日新闻 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仅是江西丰富文化底蕴的冰山一角,这里还有中国青铜文明的象征之一瑞昌铜岭铜矿遗址,在全国掀起“海昏侯热”的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江西已有10个遗址在不同年份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如今,考古学已被赋予了时代新内涵。2016年,习总书记要求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考古工作就是这样的典范。过去考古成果公布往往在发掘后好几年,而海昏侯国遗址选择在关键性节点及时发布;2015年底和2016年3月至6月,部分出土文物还以临展方式在南昌、北京与人们见面,掀起“海昏侯热”。
往事新说 时任中美联合考古队中方副队长、今年82岁的彭适凡依然记得,当时的联合考古队美方队长马尼士博士在第一次见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时,对博大精深的中国古老文明发出赞叹。“这些文化遗产是展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我们的自信源泉。如今的遗址保护理念更加先进,不但注重就地保护和展示,还希望找到不同遗址之间的关联性,让中华文明更好地展示在世人面前。”彭适凡说。
记者评述 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进入新时代,我们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秉持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让神州大地的宝贵遗产唤起中华民族的壮志豪情,在迈向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凝心聚力、昂首阔步!
![](****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SnapUrl]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