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9年09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成风化人
12 9/12 8 9 10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高镇同:“永远不知疲劳”的“结构疲劳”专家
· 新时代呼唤“高镇同式”的奋斗者

  相关文章: 
新时代呼唤“高镇同式”的奋斗者

( 2019-09-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成风化人
 
  本报记者李斌、魏梦佳、刘婧宇


  “绝对是楷模和榜样!”提起91岁的高镇同院士,无论是72岁的学生闫楚良院士,还是北航普通的工作人员,无不充满尊敬之情。

  作为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自北航1952年建校之日起,高镇同就在这里工作;北航2017年首次设立“立德树人奖”,他就成为最高奖即“成就奖”的得主。

  这是一位生命不止、战斗不止的奋斗者,创造了让人难以想象的成就,“为保障部队的战斗能力和飞行安全作出了历史性重大贡献”。连82岁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赵淳生院士都悄悄对《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说:“其实,高院士都有资格参评国家最高科技奖了,不过他自己觉得做得还不够。”

  这是一位燃烧自己、点亮别人的引路人,不仅自己功勋卓著,更培养了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带出了一支优秀的学生队伍,其中院士就有5位,创造一“门”六院士的佳话,而探究其中奥妙,不是别的,就是“努力使学生超越自己”。“老师带学生,如果一代不如一代,国家就兴旺不起来。”话,朴实无华,却异常深刻!

  这是一位克己奉公、心怀大爱的科学家,不仅多次婉拒住进院士楼,至今仍住在约7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更是在长达30多年的时光里坚持资助贫困学生、困难人群,去年90岁时更是再次捐款120多万元,累计捐款达200多万元,先后荣获首届“感动北航”人物、“中华慈善人物”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对于一系列善举,70岁的他,用一句“为善最乐且自得”表明心迹。

  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一辈子完成上述事情中的一件就非常了不起,而这一系列“成就”都集中在高镇同院士一人身上,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更十分好奇。

  人,都是时代的产物。八月盛夏,我们带着疑问走进北航校园那栋低矮的教职工宿舍,和高院士面对面聊了三个多小时,采访了他的学生、家人。了解了高镇同的经历,听他讲过去那些故事,一系列“不可思议”逐渐变得“恍然大悟”:出生在北京的他经历了沦陷之苦,更见识了侵略者因为有飞机等先进武器的张狂,从小就埋下了航空救国、航空强国的梦想;高镇同一辈子从事飞机结构疲劳和可靠性研究的原因,则是因为国内外一系列空难惨剧。

  虽然很枯燥,收集疲劳试验的数据往往要经年累月耐住寂寞,高镇同怀抱着一颗为国为民的初心,咬定青山不放松,一“钻”就是60多年,去年90岁时才退休,而直到今年,他还在为有关机构提供咨询。

  奋斗,是持续努力的接力前行,是无私无畏的奉献付出,是点亮人生的幸福烛光。共和国成立70周岁的日子快到了,我们无法不心生感慨:正是因为有了“高镇同”这样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中华民族终于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时代在变,奋斗底色不变。新时代,更是奋斗者大展身手的时代!新时代,同样呼唤“高镇同式”的奋斗者!奋斗万岁!

 

新时代呼唤“高镇同式”的奋斗者

( 2019-09-16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成风化人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