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纵深 |
8 |
5/8 |
4
|
5
|
6
|
>
|
>| |
|
|
PDF版 |
|
|
|
|
|
上海外资为何这样“红”? |
|
|
( 2019-08-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闻纵深 |
|
新华社上海8月14日电(姚玉洁、周蕊、杨恺)最新出炉的成绩单显示,今年1至7月,上海新设外资项目4105个,同比增长58.3%;合同外资275.52亿美元,同比增长9.6%;实到外资114.48亿美元,同比增长13.8%。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外商在上海稳投资、精投资、乐投资势头强劲。上海外资为何这样“红”? “我们愿意加码上海、加码中国” 在上海南面的化工区内,全球化工巨头科思创厂区整洁明亮,生产有序。
在中国深耕近20年,2018年科思创在国内实现31亿欧元的销售额,中国位列其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截至2018年底,科思创在中国的投资总额超过33亿欧元,在上海拥有全球最大的工厂和亚太区创新中心,还与同济大学建立了创新研究院。
科思创中国区总裁雷焕丽说,2011年企业就将聚碳酸酯的全球总部从德国迁移到上海,现在正在着手准备将中国区总部“升格”为亚太区总部,提升总部能级,更好地在中国发展。“我们愿意加码上海、加码中国。”
选择上海,选择中国,是越来越多外资的共同决定。
“上海是进入中国的门户,更是面向世界的窗口。”来自法国的腾达航勤公司1979年就进入中国市场,公司亚太区首席执行官董拓说,过去40年中国和上海的发展让企业受益颇多,“政府真切关心我们的诉求,企业的呼声能很好得到应答”。
上海市商务委主任华源介绍,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下,上海今年上半年外资规模保持增长,来自欧盟、新加坡、日本、“一带一路”沿线的外商投资呈现两位数增长。同时,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以研发设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为主的高技术服务业实到外资16.97亿美元,同比增长29.6%,占比达到17.4%。
开放“广度深度”再升级 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上海正在上演“接力赛”。
去年7月上海“扩大开放100条”行动方案推出一年多来,90%的政策措施已经产生了实际效果,剩余部分政策有的具备了实施条件,但还需要市场主体决策,有的则正在按照国家部署继续推进,争取早日先行先试。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日前“揭开盖头”,对标国际上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加大开放型经济的风险压力测试,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本周,上海又密集推出了两项新的开放政策。其中,《上海市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若干措施》进一步放宽了服务业外资市场准入限制,助力上海打造服务业开放新高地。
演出经纪、中国公民出境旅游、音像制品制作、文物拍卖,甚至是堪称行业尖端的人体干细胞、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华源说,措施40条政策中有8条涉及外资准入方面的进一步开放,其中不少正是在前期调研中发现的外商开放呼声比较高的服务产业。
持续的开放举措叠加效应下,上海利用外资含金量不断提升。截至目前,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已经突破700家。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8月6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正式设立当天,入驻新片区的外资企业帕马(上海)机床有限公司,享受到了中国银行提供的首批贸易便利化结算业务。
“企业仅需向银行提供跨境汇款指令,即可完成跨境汇款结算,非常便捷,省去了原来繁琐、耗时的纸质材料审核环节。”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这仅仅是上海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侧面。世界银行发布的《2019营商环境报告》对全球190个经济体进行评估排名,中国营商环境国际排名大幅提升,由78名上升至46名,样本城市上海权重为55%。
最新推出的《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本市促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发展的若干意见》30条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等功能性机构集聚上海、拓展功能和提升能级。
“以后我们在上海开店都只需要备案,一下子就便利很多。”来自德国的连锁零售企业奥乐齐今年刚在中国启动线下门店业务,反响超过预期。奥乐齐中国区主席陈友钢说,按照上海的“一照多址”新政,企业不仅申请材料减半,还有望享受当场办结的“绿色通道”服务,企业预计年内将通过这一渠道开出新门店,“中国区总部的认定也已经在申请中”。
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杨朝介绍,针对跨国公司资金运作的难点和痛点,上海提出“跨国公司内部资金打通、境内与境外资金打通、经常与资本项下资金打通、人民币与外币资金打通”4个打通,支持总部企业开展离岸转手买卖,加强自由贸易账户投资功能,更好支持企业投融资需求,还将易被侵权的涉外高知名度商标纳入上海的重点商标保护名录,为总部企业提供更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服务。
|
|
上海外资为何这样“红”?
|
|
|
|
( 2019-08-15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纵深 |
|
|
|
上海外资为何这样“红”? |
|
|
( 2019-08-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闻纵深 |
|
新华社上海8月14日电(姚玉洁、周蕊、杨恺)最新出炉的成绩单显示,今年1至7月,上海新设外资项目4105个,同比增长58.3%;合同外资275.52亿美元,同比增长9.6%;实到外资114.48亿美元,同比增长13.8%。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外商在上海稳投资、精投资、乐投资势头强劲。上海外资为何这样“红”? “我们愿意加码上海、加码中国” 在上海南面的化工区内,全球化工巨头科思创厂区整洁明亮,生产有序。
在中国深耕近20年,2018年科思创在国内实现31亿欧元的销售额,中国位列其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截至2018年底,科思创在中国的投资总额超过33亿欧元,在上海拥有全球最大的工厂和亚太区创新中心,还与同济大学建立了创新研究院。
科思创中国区总裁雷焕丽说,2011年企业就将聚碳酸酯的全球总部从德国迁移到上海,现在正在着手准备将中国区总部“升格”为亚太区总部,提升总部能级,更好地在中国发展。“我们愿意加码上海、加码中国。”
选择上海,选择中国,是越来越多外资的共同决定。
“上海是进入中国的门户,更是面向世界的窗口。”来自法国的腾达航勤公司1979年就进入中国市场,公司亚太区首席执行官董拓说,过去40年中国和上海的发展让企业受益颇多,“政府真切关心我们的诉求,企业的呼声能很好得到应答”。
上海市商务委主任华源介绍,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下,上海今年上半年外资规模保持增长,来自欧盟、新加坡、日本、“一带一路”沿线的外商投资呈现两位数增长。同时,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以研发设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为主的高技术服务业实到外资16.97亿美元,同比增长29.6%,占比达到17.4%。
开放“广度深度”再升级 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上海正在上演“接力赛”。
去年7月上海“扩大开放100条”行动方案推出一年多来,90%的政策措施已经产生了实际效果,剩余部分政策有的具备了实施条件,但还需要市场主体决策,有的则正在按照国家部署继续推进,争取早日先行先试。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日前“揭开盖头”,对标国际上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加大开放型经济的风险压力测试,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本周,上海又密集推出了两项新的开放政策。其中,《上海市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若干措施》进一步放宽了服务业外资市场准入限制,助力上海打造服务业开放新高地。
演出经纪、中国公民出境旅游、音像制品制作、文物拍卖,甚至是堪称行业尖端的人体干细胞、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华源说,措施40条政策中有8条涉及外资准入方面的进一步开放,其中不少正是在前期调研中发现的外商开放呼声比较高的服务产业。
持续的开放举措叠加效应下,上海利用外资含金量不断提升。截至目前,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已经突破700家。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8月6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正式设立当天,入驻新片区的外资企业帕马(上海)机床有限公司,享受到了中国银行提供的首批贸易便利化结算业务。
“企业仅需向银行提供跨境汇款指令,即可完成跨境汇款结算,非常便捷,省去了原来繁琐、耗时的纸质材料审核环节。”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这仅仅是上海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侧面。世界银行发布的《2019营商环境报告》对全球190个经济体进行评估排名,中国营商环境国际排名大幅提升,由78名上升至46名,样本城市上海权重为55%。
最新推出的《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本市促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发展的若干意见》30条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等功能性机构集聚上海、拓展功能和提升能级。
“以后我们在上海开店都只需要备案,一下子就便利很多。”来自德国的连锁零售企业奥乐齐今年刚在中国启动线下门店业务,反响超过预期。奥乐齐中国区主席陈友钢说,按照上海的“一照多址”新政,企业不仅申请材料减半,还有望享受当场办结的“绿色通道”服务,企业预计年内将通过这一渠道开出新门店,“中国区总部的认定也已经在申请中”。
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杨朝介绍,针对跨国公司资金运作的难点和痛点,上海提出“跨国公司内部资金打通、境内与境外资金打通、经常与资本项下资金打通、人民币与外币资金打通”4个打通,支持总部企业开展离岸转手买卖,加强自由贸易账户投资功能,更好支持企业投融资需求,还将易被侵权的涉外高知名度商标纳入上海的重点商标保护名录,为总部企业提供更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服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