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9年06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要 闻
8 1/8 ****处理标记:[Page]时,数据源为空。 **** 1 2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武汉:金山大道互通立交桥主体完工
· 白鹤滩水电站加紧建设
· 看!这就是中国经济的底气
· 习近平给“熊猫杯”征文大赛获奖的日本青年复信
·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 “第一口岸”见证中国迈向复兴
· 千亿元减税降费的“天津算式”

  相关文章: 
“第一口岸”见证中国迈向复兴

( 2019-06-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旅客在深圳罗湖口岸经过自动查验通道入境深圳(2018年6月12日摄)。  
   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
 
  新华社广州电(记者王攀、王晓丹、吴涛)如今,对很多人而言,这就是一条短短的人行天桥,从头至尾通过,不到一分钟。从天桥的玻璃窗眺望,依稀能看到铁路桥的身影。
 
  60多年前,它是一座木制的铁路桥——钱学森、李四光、钱三强、邓稼先、郭永怀等一批为新中国作出过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就是从铁轨两旁的人行道步行回到祖国的怀抱。
 
  这里是罗湖桥和罗湖口岸。作为联结香港和内地的“第一口岸”,它不仅见证了深圳从边陲渔村到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奇迹,更见证了中国内地从打破封锁开始,一步步迈向伟大复兴的光辉未来。
 
回 家


 
  1950年,在杂草丛生的深圳河岸边,十几名边检战士用木板搭起了一间简陋的房子,挂起了“广东省公安厅边防局深圳检查站”的牌子。这就是罗湖边检站最初的样子。
 
  小木屋的不远处,就是经历百年风雨的罗湖桥——这座铁路桥,由詹天佑主持修建而成,处于深港两段铁路对接合龙的交汇处。
 
  1955年10月,穿着黑色西服的钱学森,领着不满7岁的儿子钱永刚,站在罗湖桥头。从这里,回家。
 
  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罗湖桥都是新中国最重要的对外通道之一。“这里见证了一批又一批的海外赤子艰辛归国,他们为国家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熟悉这段历史的罗湖边检站六队副队长曾伟说。
 
  当历史的时针移动到1997年,“回家”在罗湖口岸,有了新的意义。香港回归以来,越来越多的港澳台同胞和内地居民跨过罗湖桥回到内地或去到香港。曾伟说,在罗湖口岸,“‘早出晚归’已经成为一种生活常态”。
 
  如今,每天6时30分,住在深圳罗湖区的何女士都会出现在罗湖口岸,等候第一波开闸放行赴港工作;傍晚时分,她又会出现在罗湖桥头,过关回家。
 
  “两边都连着地铁,过关也很方便,我和老公都习惯了。”何女士说。
 
  目前,罗湖口岸共设置了112条自助查验通道,确保公民出入境通关排队不超过30分钟。每天经罗湖口岸出入境的23万人次中,68%是港澳居民。
 
           
 
  “现在深港之间每天经罗湖口岸往返的学童约5000人次。”曾伟说,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正在形成。
 
开 放


 
  1968年,周冀中进入深圳海关的前身——九龙海关工作。对这位后来成为深圳海关副关长的“老罗湖”而言,“滴滴答答”的闹钟声,是那段时间最刻骨铭心的记忆。
 
  “听到这个声音,就要小心查验通关物品里是否有炸弹了。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在罗湖口岸执行的是政治保卫和经济保卫的双重任务。”他说。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这里见证了中国内地和世界的共同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罗湖口岸已经成为国人走向世界、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通道。中外交流日益频繁,也反映出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扩大。”深圳罗湖海关旅检十七科科长蒋际舟说。
 
  1986年,罗湖口岸新联检大楼正式投入使用。从那时起,这栋黄色屋顶、红色柱子的12层大楼,就成为许多人了解中国内地的“第一站”。
 
  曾伟介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留学人员以及专业人士都是经罗湖口岸来中国内地。“球王贝利1976年就是从罗湖口岸进入内地的。”
 
  “出境方面,以前主要是持旅游签证赴港澳旅游的人群,现在有持海员证出国的,还有出国学习、工作的,赴‘一带一路’沿线参与建设的人也显著增长。”曾伟说。
 
  2019年5月1日,广东省实施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符合条件的外国人从罗湖口岸进入内地后,可从珠三角任意口岸出境。曾伟说,在这一政策的推动下,罗湖口岸将迎来更加多元化的入境人流。
 
新 征 程


 
  今年刚退休的叶迎春出身“铁路世家”,在紧邻罗湖口岸的深圳火车站工作了30多年。在她的记忆里,从窄窄的老铁路桥变成如今宽敞的新铁路桥,从最初接送旅客的绿皮车到21世纪初的高速动车,罗湖口岸见证了中国铁路的跨越式发展。
 
  “‘蓝箭’‘大白鲨’这些高铁的先驱型号,也都是在深圳火车站进行试验的。”她说。
 
  最新的一次尝试是2018年春运期间,刷支付宝、银联“闪付”乘车在深圳火车站投入应用,使用这一新手段的乘客达25万人次。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罗湖口岸也在迎来全新的未来。
 
  2018年,随着广深港高铁全线正式贯通,从深圳福田火车站到香港西九龙火车站,最快只需要14分钟,“一地两检”让通关速度进一步提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搭乘高铁出行。
 
  与罗湖口岸相隔不远的莲塘口岸也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建设项目,未来罗湖区将拥有三个陆路口岸,总日均人流量将达到30万人次。
 
  口岸相关部门负责人说,随着大湾区建设的深入,罗湖口岸经济带正在升级,口岸附近将形成高端商务、时尚消费、休闲娱乐、旅游生活等功能叠加的复合型功能片区。
 
  “来到我们这里,就会真正体会到,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罗湖口岸管理处副主任陈永福说。
 
 

“第一口岸”见证中国迈向复兴

( 2019-06-27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要 闻
  相关文章: 
  ▲旅客在深圳罗湖口岸经过自动查验通道入境深圳(2018年6月12日摄)。     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