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9年06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每周影像
8 8/8 7 8 ****处理标记:[Page]时,数据源为空。 ****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直过民族脱贫镜像

  相关文章: 
直过民族脱贫镜像

( 2019-06-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每周影像
 
 
  独龙族
  ▲左图:6月21日,云南贡山县独龙江乡迪政当村文面女李文仕一家合影。李文仕(前左),丈夫李文正(前右),外孙女龙春霞(后左),重孙雄浩凯(后中),女儿李银花(后右)。右图:李文仕家由当地政府2011年统一修建的房屋(6月21日摄)。
本报记者江文耀摄
 
 
  德昂族
  ▲左图: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三台山乡出冬瓜村三组李腊六(右)一家合影。李腊六德昂族。全家共有茶叶8亩,甘蔗5亩,坚果12亩。(2019年6月19日摄 本报记者胡超摄)右图:这是李腊六家的住房,已入选古村落保护项目,2017年进行翻修,由于保持了原始的古建筑风貌,开始经营特色民宿。去年一年收入约6万左右。(2019年6月19日摄 本报记者秦晴摄)
 
 
  景颇族
  ▲左图:石宝,景颇族,12岁,家住芒市西山乡弄丙村跌撒小组,就读西山乡营盘民族小学六年级,学习名列前茅,已经通过芒市民族中学招生面试。(2019年6月21日摄 本报记者胡超摄)右图:石宝在家中的院子展示刀舞。(2019年6月21日摄,本报记者秦晴摄)
 
 
  拉祜族
  ▲左图: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勐梭镇班母村扎莫(左上)一家合影。家中茶叶5亩,青贮玉米6亩,砂仁10亩,同时担任小组长、护林员等,去年全年收入近4万元。(2019年6月16日摄 本报记者胡超摄)右图:扎莫家的住房,2015年建好。当地降雨量大,很多家庭会在房前搭建棚子,用于晾晒农作物。(2019年6月16日摄 本报记者秦晴摄)
 
 
  佤族
  ▲左图: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勐卡镇班哲村村医娜普旺,佤族,27岁,2017年8月结束打工回到村里,跟着父亲学习行医。在她身后,一群佤族女孩正在表演甩发舞,甩发舞是佤族最为典型的民族歌舞之一。(2019年6月15摄 本报记者胡超摄)右图:娜普旺正在给病人看病。(2019年6月15摄 本报记者秦晴摄)
 
 
  基诺族
  ▲左图: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巴坡村,基诺大鼓舞省级非遗传承人白腊先,基诺族,在他身后徒弟们正在展示基诺族大鼓舞。(6月14摄 本报记者胡超摄)右图:白腊先在自家庭院制作基诺大鼓。(6月14摄 本报记者秦晴摄)
 
 
  布朗族
  ▲左图: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布朗山布朗族乡老曼峨村村民岩烟叫,布朗族,27岁,毕业于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工程专业,现在回乡创业做茶叶初制加工,家里茶叶约80亩,2018年卖茶叶收入约20万元。(2019年6月13摄 本报记者胡超摄)右图:岩烟叫在炒制刚刚采下的茶叶。(2019年6月13摄 本报记者秦晴摄)
 
  在祖国大家庭中,“直过民族”是中华民族“56个民族56朵花”的重要成员,也是云南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景”和重要特色。“直过民族”是新中国成立之初从原始社会末期等不同社会形态,未经土地改革,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他们主要分布在云南,包括独龙族、德昂族、基诺族、怒族、布朗族、景颇族、佤族、傈僳族和部分拉祜族、哈尼族、瑶族等。云南“民族直过区”原有人口66万人,今有200多万人。

  新中国成立前,“直过民族”饱受压迫和歧视,沿袭着刀耕火种、采集渔猎、刻木结绳的原始生活,社会发育迟缓,生产力水平低下。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直过民族”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整体性贫困现象突出。

  “实现全面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决胜小康关键阶段,云南“直过民族”脱贫攻坚鏖战正酣。在党和政府关怀重视下,“直过民族”迎来了新的历史性跨越,逐渐摆脱千年贫困,加快拥抱现代文明。2019年上半年,云南宣布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三个“直过民族”实现“整族脱贫”。其他“直过民族”将在今明两年脱贫。

 

直过民族脱贫镜像

( 2019-06-24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每周影像
  相关文章: 
  独龙族   ▲左图:6月21日,云南贡山县独龙江乡迪政当村文面女李文仕一家合影。李文仕(前左),丈夫李文正(前右),外孙女龙春霞(后左),重孙雄浩凯(后中),女儿李银花(后右)。右图:李文仕家由当地政府2011年统一修建的房屋(6月21日摄)。本报记者江文耀摄
  德昂族   ◥左图: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三台山乡出冬瓜村三组李腊六(右)一家合影。李腊六德昂族。全家共有茶叶8亩,甘蔗5亩,坚果12亩。(2019年6月19日摄 本报记者胡超摄)右图:这是李腊六家的住房,已入选古村落保护项目,2017年进行翻修,由于保持了原始的古建筑风貌,开始经营特色民宿。去年一年收入约6万左右。(2019年6月19日摄 本报记者秦晴摄)
  景颇族   ◥左图:石宝,景颇族,12岁,家住芒市西山乡弄丙村跌撒小组,就读西山乡营盘民族小学六年级,学习名列前茅,已经通过芒市民族中学招生面试。(2019年6月21日摄 本报记者胡超摄)右图:石宝在家中的院子展示刀舞。(2019年6月21日摄,本报记者秦晴摄)
  拉祜族   ◥左图: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勐梭镇班母村扎莫(左上)一家合影。家中茶叶5亩,青贮玉米6亩,砂仁10亩,同时担任小组长、护林员等,去年全年收入近4万元。(2019年6月16日摄 本报记者胡超摄)右图:扎莫家的住房,2015年建好。当地降雨量大,很多家庭会在房前搭建棚子,用于晾晒农作物。(2019年6月16日摄 本报记者秦晴摄)
  佤族   ◤左图: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勐卡镇班哲村村医娜普旺,佤族,27岁,2017年8月结束打工回到村里,跟着父亲学习行医。在她身后,一群佤族女孩正在表演甩发舞,甩发舞是佤族最为典型的民族歌舞之一。(2019年6月15摄 本报记者胡超摄)右图:娜普旺正在给病人看病。(2019年6月15摄 本报记者秦晴摄)
  基诺族   ◤左图: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巴坡村,基诺大鼓舞省级非遗传承人白腊先,基诺族,在他身后徒弟们正在展示基诺族大鼓舞。(6月14摄 本报记者胡超摄)右图:白腊先在自家庭院制作基诺大鼓。(6月14摄 本报记者秦晴摄)
  布朗族   ◤左图: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布朗山布朗族乡老曼峨村村民岩烟叫,布朗族,27岁,毕业于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工程专业,现在回乡创业做茶叶初制加工,家里茶叶约80亩,2018年卖茶叶收入约20万元。(2019年6月13摄 本报记者胡超摄)右图:岩烟叫在炒制刚刚采下的茶叶。(2019年6月13摄 本报记者秦晴摄)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