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9年06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综合新闻
4 4/4 3 4 ****处理标记:[Page]时,数据源为空。 ****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村村都有理事会,啃下宅改“硬骨头”
· 鹰还巢
· 残疾汉子脱贫记
· “要多看几个病人,把时间抢回来!”
· 基诺古老大鼓焕发新生命力

  相关文章: 
基诺古老大鼓焕发新生命力

( 2019-06-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在云南省景洪市基诺山寨景区,演员在表演基诺大鼓舞(6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胡超摄

  新华社昆明6月22日电(记者伍晓阳、杨静)巨大的木鼓架在舞台中央,主持祭祀的长老绕行四周,一边念着祭文,一边撒着米粒,然后把两杯烈酒洒在鼓面上。祭祀完毕,鼓声和锣声响起,身穿红、白、黑三色民族服饰的一群舞者开始跳起“大鼓舞”。

  这是云南省景洪市基诺山寨景区的基诺大鼓舞展演。曾经濒临失传的基诺族神秘大鼓文化,如今走上舞台、走进荧幕,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基诺族传统文化中,最神秘的就是大鼓。”62岁的基诺族老人白腊先说。他戴着黑框眼镜,胡须泛白,神情严肃,有几分神秘气质。

  在创世神话中,基诺族传说是“从大鼓里走出来的民族”。因此,大鼓成为基诺族人敬畏的神圣之物。白腊先说:“按照传统,基诺大鼓不能随便放,也不能随便敲,必须供在卓巴(长老)家中,祭祀的时候才敲。”

  信奉万物有灵的基诺族,有着复杂多样的祭祀活动,其中以过年的节日特懋克节最为隆重。每年的特懋克节,各个村寨都要举行祭大鼓仪式,男女老少跳起大鼓舞,祈求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但曾经有一二十年,基诺山的鼓声消失了,大鼓被当成旧物件砸烂。改革开放后,传统文化节庆活动开始恢复,大鼓却找不回来了。白腊先所在的巴坡村也不例外,“过特懋克节不祭大鼓、不跳大鼓舞,总感觉不对劲。”

  那时,21岁的青年白腊先鼓起勇气,找到寨子的几位老人,想学大鼓舞。刚开始,没有人敢教他。但他不气馁,经常晚上打着酒去请老人喝,哄了一年多,有的老人就偷偷地教他大鼓舞的曲调和舞蹈动作。

  没有大鼓,终究不行。他又找到寨子的卓巴,新做了一个大鼓。他们把鼓桶搬回寨子,晾上两天,蒙上牛皮,大鼓做成了。从此,巴坡村的特懋克节又响起了大鼓声,人们又跳起了大鼓舞。

  2006年,基诺大鼓舞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来,擅长跳大鼓舞、也会制作大鼓的白腊先成了省级非遗传承人。

  2011年,寨子里10名年轻人拜入白腊先门下,学习做大鼓。

  现在,白腊先带出了基诺山乡唯一制作大鼓的团队。几年来,他们做成了30多个大鼓,多数卖给了基诺山各村寨,还有一些是云南艺术学院等单位定做的。一个大鼓从1000多元到3.8万元不等,也给师徒们增加了收入。

  昔日祭祀才用的基诺大鼓,如今有了新功能——展示基诺族文化。在基诺山寨景区,每天有6场基诺大鼓舞展演,几十名青年男女参与其中。还有文艺单位把基诺大鼓舞搬上更大的舞台,走向外面的世界。

  最近,白腊先正在筹备干一件大事——盖一个新厂房,成规模地制作基诺大鼓及手工艺品。他用政府资助的8万元买了一批设备,创办了专业合作社,也选好了厂址,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

 

基诺古老大鼓焕发新生命力

( 2019-06-23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综合新闻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