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9年05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草地周刊
16 10/16 9 10 11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那段应该脱帽致敬的历史
· “蹁跹”一甲子,《梁祝》再“羽化”
· 穿越五百年的阳明心学

  相关文章: 
“蹁跹”一甲子,《梁祝》再“羽化”

( 2019-05-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本报记者孙丽萍、许晓青


  2019年4月28日,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闭幕之夜。86岁的何占豪、84岁的陈钢、79岁的俞丽拿一起登上东方艺术中心的舞台,在如潮的掌声里,接过组委会特别颁发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首演60周年特别荣誉奖。

  三位“80后”的脸上笑容荡漾,似乎青春依旧。而被他们率先奏响的这支小提琴协奏曲却已经“翩跹”了一个甲子。这只琴弦上的“中国蝴蝶”,代言着中国人从古至今忠贞不渝的情爱,飞过了沧海、飞向了永恒,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符号,更将成为全人类共享的艺术经典。今年11月,伴随音乐剧场《真爱·梁祝》的诞生,经典《梁祝》或将续写新篇。

六十年前的跨界融合


  1959年5月27日,《梁祝》在上海兰心大戏院正式首演。19岁的俞丽拿担纲小提琴独奏,樊承武指挥,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学生管弦乐队协奏。

  许多年后,作为《梁祝》的首演者和最权威的演绎者之一,俞丽拿曾反复回忆“传奇”诞生的那个瞬间:“演奏完最后一个音符,台下声音都没有。当时,我心里想,完了完了。但是就在这时,台下轰然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观众们都站了起来热烈地鼓掌,不停地鼓掌……我们都明白过来,《梁祝》这下真的成功了!”

  演出结束,而掌声如黄浦江水澎湃、无休无止。指挥樊承武干脆大手一挥:“再来一遍!”于是,俞丽拿噔噔噔跑回舞台,再次演奏了一遍长达25分钟的《梁祝》。之后,随着《梁祝》唱片和卡带的畅销,缠绵悱恻的动人旋律迅速飞遍中国大江南北,在中国催生出一代又一代“梁祝迷”。

  《梁祝》是新中国成立后最重要的音乐作品之一。当年得到贺绿汀、孟波等人的支持,新中国年轻一代作曲家在上海音乐学院努力探索中国自己的交响音乐道路,当时的“小提琴民族化小组”勇于探索,格外活跃,努力尝试将中国的民族乐器、民间曲调与西方交响乐结合。三位主创——俞丽拿、何占豪、陈钢跨界合作。何占豪引入了越剧的唱腔旋律,陈钢擅长西洋交响乐谱曲;而俞丽拿则抱着“让小提琴说好中国话”的决心,将一曲《梁祝》演绎得充满激情、令人沉醉。

  上海是《梁祝》的诞生地,也和这座城市有着难解的缘分。俞丽拿回忆说,周恩来总理非常喜欢《梁祝》,每次来上海,在锦江小礼堂会见外国首脑时,几乎都要求演奏这首曲子。不过,一次演奏结束后,总理却要求把演奏时间缩短到七八分钟。初生牛犊的俞丽拿不以为然,心想“《梁祝》把西洋音乐民族化,好不容易才有了这么个‘大部头’作品,难道要让它再倒退回轻量级的‘小品’?”于是,下一次外宾会见时,俞丽拿依旧拉完整首《梁祝》。周恩来总理“兴师问罪”说:“俞丽拿,你好大的胆子!”看到俞丽拿忐忑不安的样子,总理却又欣然一笑夸奖道:“你做得很好!就这样演奏!一定要尊重艺术家的创作。”

  六十年过去,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不断响起在世界各地,成为代表中国文化形象的音乐之一,也被列入世界著名音乐比赛的名录,在全球音乐家的琴弦上“翩然起舞”。

“下一个《梁祝》在哪里?”


  早在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闭幕的一个月前,《梁祝》的三位作者已经在上海锦江小礼堂提前团聚。在休息室里,三人手牵着手、相视一笑尽的珍贵一幕,被摄影记者们抓拍定格,为这部音乐传奇又增添了一个温馨的注脚。

  俞丽拿、陈钢、何占豪的聚首,是为了支持《梁祝》续篇。俞丽拿小提琴基金出品在此宣布:原创音乐剧场《真爱·梁祝》将于今年11月在上海首演。而封琴十年的俞丽拿也将为此重返舞台。

  “当年我们一群20岁左右的大学生,意气风发,凭一腔理想和热情,在领导的支持下,创作出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一个甲子过去,我们都成了耄耋老人。这些年我一直在想,那么多年过去了,为什么还没有一部作品能超越《梁祝》?除了反复地演奏《梁祝》,我还能为大家带来什么?除了向经典致敬,我们如何创新和再造?”俞丽拿这样发问。

  79岁的俞丽拿重新出发。今年3月,她召唤了一批中国最优秀的艺术家们“跨界集结”,来完成这次实验性的创作。余隆、廖昌永、王亚彬、王志飞……多位明星艺术家的聚首让人们对这部《梁祝》续篇充满了期待。而该剧的幕后团队也以80后为主,如当年《梁祝》的创造者们一般风华正茂。

  据介绍,这台演出将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为“魂”,源于《梁祝》,却又是全新的艺术创造。它将以现代舞、舞台剧、音乐剧以及小提琴协奏曲四种形式呈现,带领观众穿越中国历史的长河,在舞台上讲述三段生死相依的中国式爱情故事——分别取材于樊锦诗与彭金章、巴金与萧珊、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在音乐剧场《真爱·梁祝》的终章部分,俞丽拿将与中国爱乐乐团的艺术总监余隆及中国爱乐乐团的成员们一起奏响最为经典的《梁祝》旋律。

  “真爱就是如此执着。爱上了,一念就是一生。这几段爱情故事表现了中华民族最崇尚的坚贞爱情观,和《梁祝》的气质十分吻合。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一念一生’、‘生死不渝’的真爱情怀在中国人心目中永远珍贵。”俞丽拿认为,爱情是中国文学长河中永恒的主题之一,小提琴曲《梁祝》擅用神话故事中的浪漫主义与章回结构元素是其魅力核心。而新作则希望将这份中国情爱从“隽永小爱”推向“家国大爱”。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已经成为中国式爱情的代名词,而怎样的爱情才能代表中国人的隐忍和大义?我们希望这部作品歌颂的中国之爱,既有生死相依的不离不弃,也有苟利国家生死以的家国合一……”该剧导演徐俊表示。

《梁祝》作者们仍在创新


  “回望《梁祝》,一转眼就是六十年。在写《梁祝》时虽然正当青春,但似乎并不觉年少;而在现今也没有老去之感。”上海之春的闭幕式上,86岁的何占豪和84岁的陈钢分别带来了新作——二胡协奏曲《英雄泪·蝶恋花》与交响诗曲《情殇——霓裳骊歌杨贵妃》。

  何占豪的二胡协奏曲《英雄泪·蝶恋花》哀婉动人。“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毛泽东的诗词《蝶恋花》,化作二胡与交响的悲伤对话。

  陈钢的《情殇》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昆曲与交响乐中西合璧、以《长恨歌》《长生殿》故事为蓝本、激情澎湃的旋律表现荡气回肠的爱情……种种相似元素,令人依然可以感受到《梁祝》的影响。

  “我爱交响,因为它能重现汹涌澎湃的人生大海;我爱昆曲,因为它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昆曲多美啊!昆曲是精致,交响是极致!”以西方交响乐之形,抒写中国人之情。近年来,陈钢先后写出了昆曲风《惊梦》、越剧风《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和评弹风《三轮车上的小姐》,形成了交响乐的戏曲风三重奏。它们各呈异彩,又都是“中国味、国际范”。

  对于两位“80后”而言,探索民族风格交响乐的脚步亦从不曾停歇。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话只对一半,只有把民族的艺术提高到世界先进水平,才能为前人有所贡献。我希望我们当年这种探索的精神——要在我们新中国一张白纸上画最新最美的图,这种精神,不要被丢掉;希望这种精神一代代传下去。”何占豪说,六十年过去,《梁祝》留下的不止乐曲本身,更需传承精神情怀。

 

“蹁跹”一甲子,《梁祝》再“羽化”

( 2019-05-24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周刊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