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9年05月0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综合新闻
8 6/8 5 6 7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武汉创新开展“万警进社区”活动
· “流量造假”乱象何时休
· 基层党员组建“乡村流动课堂”
· 结婚七十载,拿什么证明“你是我的妻”
· 广东复查高考考生报名资格
· 莫为“打赏”乱心智

  相关文章: 
莫为“打赏”乱心智

( 2019-05-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本报评论员易艳刚
 

 
  最近在网络刷屏的“南京应用技术学校学籍风波”,因“南京发布”7日晚间的最新通报出现转折。通报证实该校涉嫌违规招生和办学,但也提到两名在微信公号恶意捏造、散布谣言的网民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据该二人交待,他们捏造谣言是为了在网上蹭热点、求打赏牟利,文章发表后已获利3.2万余元。
 
  “女生被学校活活打死”“家长被警察打晕在地”“保安持枪与学生发生冲突”……据微信公号“福建共青团”考证,这些曾让围观者“怒转”的信息,捏造者疑为某个已注销的知名自媒体签约作者。
 
  如此“反转”,让公众再次见识了“网络打赏经济”之乱。网络打赏是网民与内容创作者互动的重要方式。如果运用得当,它将让内容创作者的劳动得到认可,进而促进优质内容的生产。2017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微信用户打赏比例高达59%,有14.3%的自媒体收入来自网络打赏;微博、抖音、美篇及各大热门直播平台,也都推出了打赏机制,很多人因此获得丰厚的报酬。
 
  但近些年,有些心术不正之人动了靠造假、打擦边球等“歪手段”获得打赏牟利的歪心思。有人将“骗打赏”当作一种盈利模式,故意“语不惊人死不休”,甚至胡乱编故事、捏造谣言——2016年“罗尔诈捐事件”中,几篇文章的打赏金额高达250万余元;还有人为引诱打赏,在直播中打“软色情”的擦边球,“早孕女孩直播”等乱象层出不穷。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谣言原本就比辟谣信息更易于传播,进入“后真相时代”,要想消除谣言的负面影响更是难上加难。“南京应用技术学校学籍风波”再次表明,一些人为获得打赏而不择手段,肆意煽动社会情绪,捏造耸人听闻的谣言,既会造成社会资源浪费、撕裂社会信任,也会让网络空间变得乌烟瘴气。
 
  面对各种“求打赏”行为,呼吁网民保持理性判断很重要。但是,在网络用户低龄化的当下,各个网络平台对打赏行为也负有重要的引导责任。大数据时代,要想发现可疑的打赏行为并非难事。如果为了所谓的人气、活跃度,对不合规、违反公序良俗的“求打赏”行为视而不见,最终将在社会上形成消极示范,让年轻人误入歧途。
 
 

莫为“打赏”乱心智

( 2019-05-09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综合新闻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