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9年05月0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综合新闻
4 3/4 2 3 4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党政联合“建厨掌勺” 干部群众“补钙壮骨”
· 海归扎根沙漠16载青春年华换6万亩绿色
· 老王高原种树记
· 这位“90后”世界冠军,为何弃高薪上讲台
· 人类可能首次探测到黑洞与中子星相撞引力波
· 法意两国共同纪念达·芬奇逝世500周年
· 委内瑞拉最高法院下令逮捕反对派重要人物

  相关文章: 
老王高原种树记

( 2019-05-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眼下,又到了高原古城西宁植树最忙碌的时节,对于和树打了30年交道的老王来说,看着西宁南北山的小树慢慢长大,荒坡变成“绿肺”,他甭提有多高兴。

  30年前,老乡介绍他到青海搞绿化,他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老王大名王斌,老家在陕北靖边,上世纪90年代,他的老家风沙大,气候干燥,土地贫瘠,小时候老王经常赶着骡子和马,在老家种麦子。

  “过惯了山里的苦日子,我也想从穷地方‘蹦’出来,听说搞绿化,就动了心,感觉要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了。”

  780公里的路程,当时老王坐了汽车后又换乘火车,整整走了两天一夜。到了青海,看着满眼的荒坡,他才发现满城也没几棵树的西宁比老家更苦。

  “农村人嘛!既然从老家出来了,哪有脸再回去啊,我发誓再苦再累也要把树种好。”王斌说。

  山势起伏,沟岭相隔,地形破碎,岩石裸露,土壤贫瘠。春天风吹沙起,夏季暴雨成洪,荒山秃岭围城,这是绿化前真实的西宁南北山。

  1989年青海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决定绿化西宁南北两山,成立了西宁南北山绿化指挥部,着力打造被誉为西宁“造肺工程,润肺工程”的南北山绿化工程。

  老王是西宁南北山绿化指挥部成立后最早的一批种树者。要种树,首先要挖出一条到山头的路,又要将沙子、水泥、砖等运到山上,修建绿化工人住的房子。

  “当时日子真的太苦了,一天下来,我们脚上、手上磨得全是血泡,一碰东西,疼得哇哇叫,可是第二天还得接着干啊。”他说。

  干活还不算最苦的,最难受的是干了一天活,工人们还睡不上一个好觉。老王说,房子没修好时,每晚8个工人挤在一个白布帐篷里。每到春天,山上呼呼的寒风把帐篷都吹破了。半夜风大时,帐篷都能被风卷跑,工人们经常半夜披着棉衣、打着手电筒满山遍野追帐篷。

  刚开始没有吃的水,工人们需要从山下挑,来回一趟近40分钟;每年12月山里的苗木需要灌冬水时,他们的裤腿全冻成了冰棒,脚都冻麻了的工人们回家时直接把脚搭炉子上烤。

  就在这样的环境里,树还得种,还要种好。每到春季,老王和工人们将苗木从山下背上来,再栽到土里。杏树耐寒、杨树皮实,对每种树木的“天性”,老王烂熟于心。

  “再皮实的树也拗不过大风啊,很多树种在土坑后,一吹风又被连根拔起。吹跑了,捡回来;吹倒了,扶起来,树死了种,种了又死,我就这样和树有了交情。”回忆起当初种树的日子,老王至今还有些心酸和无奈。

  从1989年开始绿化,到现在每年50多万亩的荒山绿化任务,如今的西宁南北山已是郁郁葱葱,去年青海省完成了400万亩营造林任务。

  老王一年近300天时间在山上度过,除了种树、护林,他都很少去西宁市区转转。多年过去,还有很多人像老王一样种树。

  种了树,成了林。老王也把家安在了自己种下的小树旁。老王的小平房就在北山脚下,靠着自己种树护林的工资,他还供着在南京读大学的儿子和在西宁读初中的女儿。

  30年过去,工人们依旧忙着种树,老王说:“每到春季,我的心情格外好,感觉自己的心和发芽的叶子一样一起舒展。”

  种了一辈子树,老王觉得自己的性格也像树,“最喜欢祁连圆柏,天旱旱不死,雨淋淋不死,不管啥时候,都不会向生活低头。”老王笑着说。

  “我把我的青春都给了这片林子,像娃娃一样把它们‘伺候’大,我早已离不开这片林子了。”老王说。

 (记者李琳海)

              新华社西宁5月3日电

 

老王高原种树记

( 2019-05-04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综合新闻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