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查观察 |
16 |
15/16 |
14
|
15
|
16
|
>
|
>| |
|
|
PDF版 |
|
|
|
|
|
清华“不唯论文”为高校改革作表率 |
|
|
( 2019-04-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 |
|
本报评论员易艳刚
近日,清华大学发布新修订的《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明确不再将博士在学期间发表论文达到基本要求作为学位申请的硬性指标,也不再以学术论文作为评价博士生学术水平的唯一依据。取消学校层面的统一要求后,清华将鼓励各学科依据学位论文以及多元化的学术创新成果评价博士生学术水平。
论文数量是高校的“学术GDP”,直接影响高校排名高低和高校领导的政绩。清华大学不再强制要求博士生在校期间发表论文,确实需要一定的勇气和魄力。这种完善学术评价制度的新探索,有助于让清华的教育和学术摆脱功利,也为高校破除“五唯”(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痼疾作了表率。
长期以来,各高校要求博士生发表一定数量的核心期刊论文才能审议学位,遭师生诟病已久。一方面,这种“唯论文”的学术评价制度,忽略了不同学科的特性和差异,限制了一些学科的创新与发展;另一方面,博士生迫于论文“指标”压力,往往只能选择迎合学术期刊口味的“短平快”课题,不能保证博士培养质量,反而可能影响博士生群体身心健康,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催生学术不端行为。
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解决学术评价指挥棒问题,已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比如,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胡卫就建议修订《学位条例》有关学位授予的相关规定,对“研究生发表论文才能毕业”进行合法性审查,规范研究生毕业考核程序等,让研究生教育的重心回归于人才培养。
有必要指出的是,清华取消博士生发表论文的硬性要求,并不等于一些人解读的降低学术门槛。须知,清华反对的不是博士生发表学术论文,而是“强制要求博士生发表学术论文”。从目前已知的信息来看,清华不仅会严格考核博士生“在学期间学术创新成果”、实行严格的博士生分流与退出制度,还在博士生资格考试、选题报告、中期检查、最终学术报告等关键培养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世界范围来看,实行更科学、更灵活的学术创新成果评价机制,已经是大势所趋。论文依然很重要,但将博士生从过去不合理的学术评价制度中解放出来,由“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有助于从整体上优化一所学校的创新环境、学术环境,激发出更多高质量的原创性、前沿性、跨学科研究。在破除“五唯”的改革方面,谁能率先跳出“学术GDP”的思维局限,谁就赢得了引领未来的先机。
作为国内最知名的高校之一,清华大学的诸多探索都具有风向标意义。我们期待清华“不唯论文”的改革能形成良好的示范意义,也期待能有更多高校积极响应,结合自身实际推出各种学术评价改革制度,切实改变功利的教育观、学术观,为培养一流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
|
清华“不唯论文”为高校改革作表率
|
|
|
|
( 2019-04-26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调查观察 |
|
|
|
清华“不唯论文”为高校改革作表率 |
|
|
( 2019-04-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 |
|
本报评论员易艳刚
近日,清华大学发布新修订的《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明确不再将博士在学期间发表论文达到基本要求作为学位申请的硬性指标,也不再以学术论文作为评价博士生学术水平的唯一依据。取消学校层面的统一要求后,清华将鼓励各学科依据学位论文以及多元化的学术创新成果评价博士生学术水平。
论文数量是高校的“学术GDP”,直接影响高校排名高低和高校领导的政绩。清华大学不再强制要求博士生在校期间发表论文,确实需要一定的勇气和魄力。这种完善学术评价制度的新探索,有助于让清华的教育和学术摆脱功利,也为高校破除“五唯”(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痼疾作了表率。
长期以来,各高校要求博士生发表一定数量的核心期刊论文才能审议学位,遭师生诟病已久。一方面,这种“唯论文”的学术评价制度,忽略了不同学科的特性和差异,限制了一些学科的创新与发展;另一方面,博士生迫于论文“指标”压力,往往只能选择迎合学术期刊口味的“短平快”课题,不能保证博士培养质量,反而可能影响博士生群体身心健康,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催生学术不端行为。
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解决学术评价指挥棒问题,已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比如,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胡卫就建议修订《学位条例》有关学位授予的相关规定,对“研究生发表论文才能毕业”进行合法性审查,规范研究生毕业考核程序等,让研究生教育的重心回归于人才培养。
有必要指出的是,清华取消博士生发表论文的硬性要求,并不等于一些人解读的降低学术门槛。须知,清华反对的不是博士生发表学术论文,而是“强制要求博士生发表学术论文”。从目前已知的信息来看,清华不仅会严格考核博士生“在学期间学术创新成果”、实行严格的博士生分流与退出制度,还在博士生资格考试、选题报告、中期检查、最终学术报告等关键培养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世界范围来看,实行更科学、更灵活的学术创新成果评价机制,已经是大势所趋。论文依然很重要,但将博士生从过去不合理的学术评价制度中解放出来,由“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有助于从整体上优化一所学校的创新环境、学术环境,激发出更多高质量的原创性、前沿性、跨学科研究。在破除“五唯”的改革方面,谁能率先跳出“学术GDP”的思维局限,谁就赢得了引领未来的先机。
作为国内最知名的高校之一,清华大学的诸多探索都具有风向标意义。我们期待清华“不唯论文”的改革能形成良好的示范意义,也期待能有更多高校积极响应,结合自身实际推出各种学术评价改革制度,切实改变功利的教育观、学术观,为培养一流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