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9年03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综合新闻
8 6/8 5 6 7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在绿色发展中实现“湾”道超车
· 续写砥砺奋进的壮美篇章
· 蔡英文要许给台湾什么样的未来
· 祭祀用品禁用人民币图样

  相关文章: 
在绿色发展中实现“湾”道超车
粤港澳三地协同打造生态保护屏障

( 2019-03-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新华社深圳3月20日电(记者王丰、王晓丹、王晨曦)近日,深圳南山和香港新界之间的深圳湾里热闹非凡,十万多只鹭、鸥、雁等候鸟在这里成群聚集,或在滩涂沐浴阳光,或在海面徘徊觅食,众多游客来到这里游玩、观赏……

  深圳湾是候鸟从西伯利亚迁徙至澳大利亚的重要“中转站”和“加油站”,每年10月至次年3月,上百种候鸟来此停歇。如今,这里已成为深港边界最具特色的风景线。

  曾几何时,这里让候鸟们“避而远之”。

  “在城市发展早期,人们盲目向深圳河里排放废水、废料,致使深圳河和深圳湾里鱼虾等生物资源持续减少,越冬候鸟一年比一年少。”深圳红树林基金会副秘书长李燊介绍说。

  深圳河是深港两地的界河,向东汇入深圳湾。为保护好这块共同的生态屏障,20世纪80年代,深港分别在深圳湾两侧设立了深圳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和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划定了湿地保护红线,同时开展清淤还湖、红树林补植、鸟类保护等一系列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

  “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的团队给予我们技术指导和协助,我们也在积极倡导和推动两地间的滨海湿地保护网络合作。”李燊介绍,深港两地还通过每年一届的深港滨海湿地保育论坛,探讨湿地保育问题。

  1995年,深港两地政府还启动了联合治理深圳河工程,20多年来,先后完成了河道清淤、堤防巩固、排污口整治、水面保洁等一系列工程。

  “自去年12月以来,深圳河河口断面水质达标,连续达到地表水Ⅴ类,深港合作治河取得积极成效,预计今年深圳河水质还将有大幅提升。”深圳市治理深圳河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说,近年来,随着深圳河湾流域水质改善,这片海域还吸引了白海豚、水母回归栖息。

  深圳湾的生态修复正是粤港澳大湾区协同打造生态保护屏障的缩影。如今,粤港澳三地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正持续深入开展。

  澳门自2008年起每年举办澳门国际环保合作发展论坛及展览,促进泛珠三角地区与国际市场间的环保商业、技术及信息交流;在澳门路氹城生态保护区,澳门市政署与中山大学合作开发的红树林整株移植法获国家专利,加速了红树林的扩散生长速度,有利于保持澳门滩涂湿地,对整个珠江口的生态保护都有借鉴意义。

  如今,澳门已与广东、香港形成环保交流合作常态机制,参与了粤港澳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测网络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今年1月,香港渔护署专家考察团来深圳开展实地考察,并与深圳市城管局达成一致意见,双方将在自然教育与保育、梧桐山-红花岭生态廊道建设以及大深圳湾湿地系统保育等方面建立合作机制。

  今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以“美丽湾区”为目标,规划纲要提出大湾区打造生态防护屏障的一系列措施,包括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建设沿海生态带、开展滨海湿地跨境联合保护等。

  “这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绿色发展规划出了新的蓝图。”深圳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介绍,目前粤港澳三地正在按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共同编制《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三地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将迈上新台阶。

  在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看来,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主力区域,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取得一定成效,但各项生态环境指标与其他世界湾区相比,仍有差距。他建议,粤港澳三地应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各方优势,推进大湾区绿色发展。

  “大湾区核心城市科技创新基础较好,但生态环保科研力量分散。因此需要建立联动和合作机制,大湾区环境污染才能得到系统化治理,大湾区才能真正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蔡冠深说。

 

在绿色发展中实现“湾”道超车
粤港澳三地协同打造生态保护屏障

( 2019-03-21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综合新闻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