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9年03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家 园
16 14/16 13 14 15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借“冬风”,冰雪重塑“化工城”
· 浙江探索“生态利用山坡地”
· 春回大地,俯瞰贵州乡村美景
· 小猴子“调虎离山”,白马鸡“喧宾夺主”

  相关文章: 
“用地上山”,不占耕地不砍树
浙江探索“生态利用山坡地”

( 2019-03-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家 园
 
  我国山地多,平原少。公开资料显示,平原只占12%,还有约占19%的盆地。
 
  人地矛盾突出的浙江省,近年来在自然资源部(原国土资源部)指导下,探索生态利用山坡地,走出了一条“保耕地、护生态、促发展”的新路。为我国破解土地利用瓶颈,构建未来新型土地利用模式提供新视角。
 
“房在林中,园在山中”


 
  “裸心谷”野奢型酒店,如今成为杭州、上海城市精英人群向往的度假地。这个地处湖州市德清县的农旅融合项目,远看掩映在大山之中,近看建筑物错落有致地“种”在山林里,宛若一幅原生态的山居图。
 
  经营该酒店的负责人朱燕说,“裸心谷”的30栋树顶钢架客房和40栋夯土小屋,没有占用一寸耕地,只是顺应山形地貌利用了28亩林间空地。
 
  “裸心谷”酒店只是浙江154个获批“用地上山”试点项目中的一个。从2015年起,浙江在总结国家开展的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建设了一批“房在林中,园在山中”的山水林田房为一体的生态型农旅融合项目和绿色产业园区,分布在全省38个县(市、区)。项目总投资961亿,建设用地亩均投资可达到900多万元。
 
  最近,记者走访考察了杭州、湖州、衢州、金华等地多个试点项目,发现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不砍山林树木,不毁坡地植被,依山就势利用山地形态进行点状式的设计与开发,使得这些建设项目与山林环境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生态坡地村镇建设工作负责人鲁建平介绍,浙江把山林自然生态环境不破坏作为高压线,把保护农民利益增强获得感作为行动指南,探索建立了“点状布局、垂直开发”的生态型山坡地开发利用制度,为打通“两山”通道、发展乡村经济提供了用地政策支持。
 
  浙江的探索有几大创新点,一是在规划建设用地的空间和布局上,实行“多规合一”。即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乡规划、林地规划、低丘缓坡地利用规划等相关规划进行衔接合一,确保试点项目按照“依山而建、依势而就”的建设用地要求顺利落地。
 
  二是在项目落地后的建设上,按照“房在林中,园在山中”的要求,建设用地须选择山林空地,并按建筑落地面积进行等量开发,“用多少、征多少”。项目区内未纳入建设用地的一律按原生态保护和原用途进行管理。严禁大开大挖行为,确保不改变原有地形地貌、不破坏生态环境。
 
  三是在农民利益保障上,由于项目建设单位需要大面积征租山坡林地,浙江在制度设计上要求遵循“村民自治、农民自愿”原则,以市场化机制协商征租山坡林地。不搞强迫征租来有效保障农民利益不受损。
 
倒逼出来的探索


 
  探索是被逼出来的。与全国许多省份相似,“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耕地后备资源匮乏,但有丰富的山坡地资源。面对保耕地与保发展的“两难”困境,近年来,浙江在山坡地上做文章,试点摸索不损害山林生态不损害农民利益的山坡地资源开发利用新模式,收到多赢成效。
 
  提升了耕地保护水平。这种被浙江称之为“生态坡地村镇”的山坡地开发利用方式,有效减少了对平原优质耕地的占用,从源头上守住了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增强了用地保障能力。通过利用山坡地资源,大大拓展了建设用地空间。在耕地数量质量占补瓶颈制约的情况下,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项目的落地,提供了有力保障。
 
  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浙江摸索出了一套开发山坡地资源项目建设的管理制度,不仅不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而且在发现和利用景观生态价值的同时,更加注重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环境。使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与生态文明相互融合、协调推进。
 
破解“两难”的新出路


 
  “我们现在真正体会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衢州市委书记徐文光表示,近年来,衢州市发展全域旅游,“生态坡地村镇”的政策机制为生态衢州提供了强大动力。“不仅化解了占用耕地的难题,保护了山林生态,拓展了建设用地,而且激活了工商资本投资乡村旅游的热情,带动了农民就业和增收。”
 
  莫干山狮子山庄庄主邱敦说,工商资本乐意投资得益于浙江突破了“用地上山”的政策障碍,比如,创新建立了“征转分离、分类管理”“点面结合、差别供地”“以宗确权、一证多地”等政策机制。“我们覆盖上千亩山地的莫干山缦谷七彩茶园综合体二期工程,通过引入共享模式,吸引了众多人参与投资。”
 
  记者调查注意到,浙江“用地上山”项目有严格的准入机制。要求建设项目用地必须符合生态保护红线和水土保持、地质灾害防治等要求。禁止工业项目、别墅类房地产开发项目,严格控制其他房地产开发项目。建立了项目准入负面清单,严格禁止不符合开发利用条件的各类建设项目。
 
  原自然资源部调控和监测司巡视员、现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国家土地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董祚继说,在保耕地与保发展的“两难”面前,浙江创新实施“生态坡地村镇”的土地开发利用方式,找到了一条在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过程中切实保护耕地的有效途径,这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浙江由此进行的系列制度创新对我国未来土地利用具有方向性的参考价值。
 
  最近,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司副司长燕琴带队到浙江进行专题调研后认为,浙江省的“生态坡地村镇”试点政策的利好已经显现。一是形成了土地改革创新的新成果。二是形成了产业发展的新业态。三是形成了统筹“保耕地、护生态、促发展”的新路子。四是形成了破解土地难题的新示范。
 
        (本报记者谢云挺)
 
 

“用地上山”,不占耕地不砍树
浙江探索“生态利用山坡地”

( 2019-03-07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家 园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