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9年02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脱贫攻坚
16 4/16 3 4 5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再访宁夏生态移民:走出大山梦圆否?
· 一个小山村的脱贫故事
· 民政局长老戴“气”消了
· “懒汉”老席活出人样了

  相关文章: 
再访宁夏生态移民:走出大山梦圆否?

( 2019-02-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脱贫攻坚
 
  新华社银川2月21日电(记者曹健、邹欣媛)生态移民工程是宁夏精准扶贫工作的一项主要措施。2017年2月,记者来到山大沟深的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半子沟村,听村民畅谈自己的心愿。2017年8月,半子沟村整村搬迁到400公里外的银川市金凤区丰登镇润丰村。2019年2月,记者再访移民马国权,其移民前的梦想是否已圆?

  记者2017年在这个以沟命名的小山村采访时看到,两道山夹着一条深沟,沿着羊肠山道才能到达有些村民家中。在沟底,泉水从插进土里的一根塑料管里流出,这就是村民赖以生活的水源,村民有的用扁担、水桶挑水,有的开着三轮车拉水。

  当时在沟口的家中,马国权向记者讲述了移民后的心愿:到银川新家后,自己每年能多打工几个月,大专毕业在银川工作的二儿子能常回家看看,在上海做房产中介的老幺可以回银川找个工作,孙子方便上幼儿园和小学……

  近日,记者在距银川市商圈仅十几公里的移民村再访马国权时,他穿一身整洁的休闲服,一时竟没认出来。

  一进马国权家,映入眼帘的是十多盆绿植,四室两厅一卫96平方米的屋子温馨舒适,抽油烟机、太阳能热水器、燃气壁挂炉等一应俱全。“老家没暖气,哪能养花。”马国权说。

  在外打工20多年的马国权,在润丰村真正找到家的感觉。他说,以前哪里有活儿就去哪里,春天天气转暖大门一锁就走了,冬天冷了才回来,一走成百上千公里,常年吃住在工地,轻易回不了家。现在就近打工早出晚归,干完活儿就可以回家和家人一起吃饭。

  二儿子马俊也认同父亲的话。已毕业4年的他,提起移民搬迁后的生活仍很兴奋:“找活儿再也不用来回折腾,不像以前为了参加招聘会,在银川租房子住了一个月,现在不中意先回家,继续找,不着急。”

  最让马国权欣慰的是小儿子的工作。“他现在一年能挣7万多元。”马国权骄傲地说,搬迁前,小儿子参加了政府组织的电焊培训班,有技术傍身后从上海回到银川,在一家钢构厂找到工作,成了家里的“收入冠军”。

  自己和儿子的心愿达成,孙子好上学、上好学的愿望也已实现。下午4点多,两个小孙子从幼儿园回到家,绕着屋子跑跑跳跳。“以前大山里哪有幼儿园。”马国权说,老伴和儿媳妇现在都忙着挣钱,3岁半的小孙子一年前就上幼儿园了。

  移民搬迁后,马国权一家看到了更多改变生活的可能性。“老家那地方,即便挣钱了,除了养牛羊,不知道还能干啥。来这儿后,手头有钱了,想着做生意、租温棚,‘小目标’可以很多。”马国权说。

  除了收入好了,担任润丰村红白理事会副会长的马国权也感觉更有成就感了。他告诉记者,移民前村民各自在外打工,就想着挣钱过好自己的日子,现在大家集中住在一起,能做一些服务大家的事情,自己累点心里也高兴。

  “移民目前还在适应,我们要铺好就业和产业两条脱贫致富路。”润丰村村支书王施程说,鼓励年轻人务工,同时建设温棚租给移民种,再逐步配套产业,以发展“旅游业+服务业”为长期方向,将来可实现村民在家门口增收。

  “靠双手,肯吃苦,一定能过上好日子。”马国权说,现在全家人新年有了新目标,再奋斗两三年,交个首付给二儿子买套房,进城生活。

 

再访宁夏生态移民:走出大山梦圆否?

( 2019-02-22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脱贫攻坚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