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9年01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特别报道
16 5/16 4 5 6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当好汉不当“闲汉”靠双手摘下“贫帽”
· 800变1万,小普希五年“大跨越”
· 村里聘了个“俏当家”

  相关文章: 
800变1万,小普希五年“大跨越”

( 2019-0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特别报道
 
 

▲小普希村民在山上察看古茶树。 本报记者谢锐佳摄

 

 

  新华社昆明1月24日电(记者谢锐佳、王长山、吉哲鹏)“房顶的44片瓦都是赊来的,家里只有一口锅、三个白碗、一个茶壶。”坐在二楼宽敞舒适的大厅里,小普希寨子“首富”者扫“不堪回首”10多年前自己住的竹片房,“才6米长,4米宽,连木板都没有,是用竹片围起来的。”

  如今,他家三层新楼成了寨子里的“地标”建筑。

  今年46岁的者扫命运到底是怎么“逆袭”的?

  小普希,是云南省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人口最少的寨子,只有15户64人。

  寨子最小,也最穷,全村15户曾经都是贫困户。

  30多年前,全村搬迁至此,地处偏远,没有水田。很长一段时间里,橡胶、茶等产业也不成气候。甚至到2013年,全村人均年收入才800多元。村民住的是茅草房,走的是泥土路,去乡政府靠双腿,10多公里的山路来回要一天。

  山上有先辈留下的成片古茶林、生态茶园,但地太偏,也没有加工技术,茶叶卖不出好价钱,干毛茶一度一公斤才七八角钱。

  苦日子确实难熬。“不安分”的者扫就去外面茶厂打工,吃尽了苦,几年后学会了茶叶加工的全套手艺。

  2003年,他回村开了间茶叶初制所,加工自家和村民产的鲜茶叶。

  鲜叶一公斤不到4元钱,加工成干茶后一公斤可卖十七八元。者扫收了几吨鲜叶,制成了一吨干茶,净赚几千元。

  这是村民眼中的一笔大钱,者扫也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尝到甜头的者扫扩大规模,收入开始“滚雪球”。2007年,他靠茶叶赚了22万元,拿出16万元盖了170平方米的二层楼房,既是家,也是加工厂。竹片房成了历史。

  看到者扫成功,村民都坐不住了,而者扫也毫不保留,把选茶、炒茶、泡茶等手艺教给乡亲们。

  “这条沟就是茶马古道遗迹,顺着它能走到易武古镇。”在去山上古茶林的羊肠小道上,村民指着道旁被密林遮掩的沟渠说。

  四周满眼苍翠的小普希,山上几百年树龄的古茶树随处可见,生态茶一片挨着一片。

  “宝地”被发现,好茶叶的名声传出了基诺山。一到采茶季,黑龙江、广东等地的茶商就“闻香”而来,在村民家里打地铺,有的一住就两个月。

  随着茶生意不断扩大,者扫先后买了两辆汽车,2016年又拿出120万元在一街之隔的山坡上盖了三层新楼房,有6间客房、2间茶室,卫生间就有8个。“主要是每年茶商多,我们免费接待。”者扫一边泡出一杯杯琥珀色普洱茶,一边说。

  实际上,由于信誉好,他现在通过打电话发微信,就能把茶卖到山外。

  “脱贫不能等靠要,齐心摘下贫困帽”,刷在者扫家外墙的大红标语十分醒目。

  村民确实没有等靠要,管茶,采茶,制茶,卖茶……村民干劲一天比一天高。

  当地党委、政府也给力,投入资金为村寨修通连接国道的水泥路,引来了自来水,修了篮球场,还向每户村民发放贴息贷款作为产业发展资金。

  不仅者扫富起来了,其他村民也都早已告别茅草房,住进钢筋混凝土打造的基诺族特色干栏式安居房。

  前年,15户村民全部脱了贫。去年,全村人均年收入已过万,是5年前的十余倍。现在,村里已有小汽车11辆。

  “撸起袖子加油干,脱贫致富当模范”,村里的另一个标语催促小普希村民不要歇脚。

  现在的古树茶最高一公斤可以卖两三千元,成了实实在在的“金叶子”。未来,村民们打算继续提升茶产业,做高端生态茶,他们为此还制定了村规民约,严禁使用农药化肥。

  “我们还准备搞民宿,吸引大家来看古茶林,让更多的外地人了解基诺族文化和茶文化,让小普希更有名。”望着远处的青山和近处的茶园,村民小组组长白春国,勾勒着小普希的“大未来”。

 

800变1万,小普希五年“大跨越”

( 2019-01-25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特别报道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