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9年01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乡村振兴
16 4/16 3 4 5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乡村“网红”的短视频致富经
· 乡村迎春
· 迷迭香飘,配出了山民“致富大餐”
· “草莓姐”的“莓”丽事业
· 苗寨香杉,终于长成了“脱贫佳木”
· “刘三姐故里”唱响养蚕新山歌
· 欲知草原巨变,请到“牧民五宅”体验
· “90后”回乡办“花园”

  相关文章: 
欲知草原巨变,请到“牧民五宅”体验

( 2019-0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乡村振兴
 
  新华社呼和浩特电(记者任军川、哈丽娜)西头是一座气派的砖房,中间是整齐的三个砖瓦房,东边是一处破旧的土坯房……这是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蒙古族牧民乌尼巴图家五处不同年代的住房。这五处住房折射出草原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

  今年41岁的乌尼巴图是苏尼特右旗桑宝拉格苏木巴彦淖尔嘎查牧民,家有4951亩草场,300多只羊和100多头牛。作为土生土长的牧民,他见证了草原牧民住所的变迁。“我出生在最东边的那间小土房,21平方米,我们6口人居住,那之前父母是住在蒙古包过着游牧生活,老人们常说蒙古包条件艰苦,尤其是冬夜睡觉时总是被冻醒。”乌尼巴图回忆说。

  20世纪70年代,内蒙古蒙古族牧民逐渐由游牧生活转变成定居生活,牧民的住所也发生了变化,大多数牧民在草原上盖起土房。乌尼巴图家也是在那个时候盖了第一个土坯房,尝试定居生活。

  “刚开始定居时,我们夏季还出去游牧,秋冬季回到新房子过冬,那时生活是半游牧半定居状态,但小孩都比较喜欢住在土坯房里,更习惯定居生活。”乌尼巴图说。

  进入80年代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所有草原上的牧民一样,乌尼巴图家发生了巨大变化,家畜兴旺,收入翻番,居住环境也得到改善。

  “当时手头有钱了就想改善居住条件,先是新盖了40平方米的砌砖房,过了几年又盖了54平方米、60平方米的砖瓦房,房子里的房间越来越多,也有了新式家具和家用电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乌尼巴图说。

  2015年,乌尼巴图新建起了118平方米的住房,通电通自来水,像城里人一样住进舒适、宽敞的大房。在这座水电暖齐备的住房里,电视、电话、冰箱、太阳能热水器等现代化设备一应俱全,民族风格的室内装饰别具特色。乌尼巴图说,为了孩子上学,前两年在镇上买了两套楼房,孩子上课期间奶奶陪读住在城里,假期就回草原上的家生活。

  如今,在草原牧区牧户经营旅游业成为一种流行。2015年,乌尼巴图也在自家牧场上开办了牧区生活体验点,并把几栋老房子也利用起来,让旅客们体验牧区生产生活变化。

  “去年,我们家体验点接待了1000多位旅客,有国内大城市来的旅客也有从国外来的旅客,旅游业收入超过10万元。”乌尼巴图难掩兴奋地说。

  今年开春,乌尼巴图打算把四处老房子重新装修和布置一遍,更好地为旅客提供具有时代感的草原生活体验。他还制作了一张时刻表,从体验挤牛奶到放牧、饮牲畜,再到制作蒙古传统饮食等,让游客体验牧民日常生活和生产。

  “我经常在电视和网络上看到其他地区是怎样发展旅游业,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经验,今年,我还想亲自到南方的旅游城市去体验当地旅游,学习‘取经’。”乌尼巴图说。

 

欲知草原巨变,请到“牧民五宅”体验

( 2019-01-11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乡村振兴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