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12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要闻
4 1/4 ****处理标记:[Page]时,数据源为空。 **** 1 2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让无为者无位 为干事者撑腰
· 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
· 换种记
· “伟大的变革”参观人数接近150万人次
· 靶向发力“放水养鱼” 向内挖潜“民营迎春”
· 世界发展进程中的耀眼篇章

  相关文章: 
换种记

( 2018-12-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是个“辣椒之乡”,20世纪80年代,绥阳朝天椒年产3000余吨,是出口名椒之一。可前些年,因为壮劳力大多外出打工,“辣椒之乡”也流行起种苞谷这样的“懒庄稼”。

  初冬的黔北大地,绿意犹在。通往绥阳县洪骆村的山路旁,已经收获的辣椒地里套种的白菜长势喜人,山野间还有一片片不知名的白色“野花”。

  这次到绥阳,听说当地调减种植,在驻村工作队都忙着帮农民“换种”时,却发生村民将种子调包的奇事,我们决定一探究竟。

  事情要从洪骆村种的辣椒说起。

  洪骆村驻村第一书记邓磊邀请专家实地考察后,想推广种植一种国外引进的高产辣椒。可没想到去年春耕前夜,第一轮群众会下来有九成反对。

  在“辣椒之乡”,不怕没人种辣椒,可谁都不愿花太多劳力。邓磊和村干部一夜没合眼,到最后想到的唯一办法是认领试种田。

  过去种辣椒,自留种往地里一撒就行,新品种得育苗。在一片质疑、观望和期待中,育苗大棚建起来了。

  村干部轮流守护着亲手培育的椒苗。就在大家铆足干劲的时候,意外出现了。

  “那天我进大棚,看到椒苗株株长得茁壮,正暗喜,可走到尽头,却看到十几盘椒苗又黄又细。当时我背心都凉了,心想莫非种子有问题?”

  结果技术员来一比对……

  ——“好家伙,是有人‘动脑筋’换的种。”邓磊立马告诉村干部,“一定要查出是谁干的!”

  ——“干吗?”

  ——“我们要奖励他!”

  “是我换的种。”村民秦伟知道记者的来意,大大方方再次“承认”了。原来是他帮忙育苗时,偷偷换了一批自己前年留的本地种。

  没想到秦伟这一换,本地椒生生被比下去,帮村委会征服了群众的心。5亩、10亩、20亩……订单像春笋般冒出来,洋辣椒苗一度供不应求。被拖延了两个月的“换种”计划,最终在2017年争取到全村5900多亩田土中860亩的份额。

  “苞谷是懒庄稼,一亩收700元顶天了。”村民李传胜说,他家有四亩半田土,去年种辣椒卖了2.3万元,今年种辣椒卖了2.7万元,再加上平时跑运输,供两个孩子读书不成问题。

  据村干部调查,洪骆村辣椒和苞谷的种植比例从去年的一比四,变成了今年的三比二。

  明后两年,邓磊期望辣椒种植能巩固脱贫成果。一是利用合作社壮大村集体经济,建一条辣椒烘干线,二是打通到邻县的公路,缩短到辣椒市场的距离,引进更多新品种。

  洪骆村的确是“换种”的典型,但在贵州却不是个案。2018年,贵州省调减苞谷种植700余万亩,其中绥阳县就有12万亩,调减下来的地块除了种辣椒,还种植金银花、中药材、酒用高粱和其他经果林,朝着农业供给侧改革“引导农业生产、优化供给结构”的目标稳步迈进。

  告别洪骆村,在返回县城的山路上,记者用手机“扫一扫”发现,那漫山遍野的白色“野花”,原来是中药材前胡开的花,迎着寒风绽放。

        (记者刘茁卉、齐健)据新华社贵阳电

 

换种记

( 2018-12-16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要闻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