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12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要 闻
8 1/8 ****处理标记:[Page]时,数据源为空。 **** 1 2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坚持走符合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
· 习近平同德国总统举行会谈
· 石漠“绿洲”
· 举旗定向 康庄大道
· 携手描绘八桂大地上的美丽画卷
· 世界最大跨度铁路拱桥合龙
· 黄河山西河津段出现流凌

  相关文章: 
石漠“绿洲”

( 2018-12-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当时嫁过来的时候,这个地方饭都没得吃,吃红薯,吃苦荞粑,住茅草房。”彭友芬和老伴儿李必兴并肩坐在木房子门前,院坝里晾晒着刚刚上山采来的药草和猪菜。

  彭友芬今年66岁,她的丈夫李必兴73岁,两人结婚后来到大关村,已整整44年。这里是贵州省麻山腹地,属石漠化严重的喀斯特山区,被认为是“不具备生存条件的区域”。

  当时的大关,从山脚到山顶,石头缝里都种满玉米。提起当年的苦日子,彭友芬眉头的皱纹就锁在了一起。“一下雨呀,就把我们种的这些苞谷全部刮倒了。等雨停了,我们自己再把苞谷从泥水中扶起来。很辛苦!”

  “开田!”李必兴夫妇拿定主意,成为村子里第一批劈石造田的人。打碎的石块铺在山谷里,层层向上,像大型号的楼梯。石头铺平后,回填上从石缝里抠出来的泥土,就成了连片的集中田。

  “因为当初放炮炸石太多了,他现在这只耳朵都是背的。”彭友芬指了下李必兴的左耳。李必兴没有听清老伴儿的话,却指着自己的左眼说:“劈石飞起的石花打过来,这只眼不见亮了。”

  从1984年到1996年,425位大关人劈石造田1200余亩。温饱问题解决了,“只有过春节才能吃一顿米饭”的日子结束了。

  但是,造田前多年的开荒砍树,向山要粮,让本就生态脆弱的大关,石漠区域连片增加。

  “当槽开田,两山栽树。”造田人达成共识,开始拼命地在石头缝里种树。

  “以前没开田的时候,这边山上全部被砍得亮光光的,根本就没有一根木材,没有一片山林。”彭友芬抬手指着眼前的蓊郁荫翳的大山。

  漫步山林,一棵棵杜仲树兀立在生满青苔的石头上,遮天蔽日。虬根盘错的岩石上长满了岩黄连、铁皮石斛、灵芝等药草。“树多了,环境好了,我们就在下面栽些中草药卖钱。”背起竹篓上山采药已是老两口的日常。

  奇花异草,山林葱郁。从空中俯瞰大关,在岩石裸露、林木稀疏的石漠山区中,大关村耕田层叠、山林葱郁,像沙漠里隐藏的一块绿洲。

  “开起这个田,大家土地都集中了,光种田都够吃了,就把这些山林全部维持起来了。”彭友芬满脸的皱纹笑成了树的年轮,“儿女说接我们到罗甸县城住,我们不去。这里风景好,空气好。”

     (记者刘勤兵、张月琳)据新华社贵阳12月10日电

 

石漠“绿洲”

( 2018-12-11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要 闻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