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12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成风化人
8 7/8 6 7 8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山沟里“点树成金”的林业教授
· 干了21年的绿化树“理发师”
· 为柳工装上“雄心”的企业家
· 苦乐相守花山的“百科全书”
· 38年与界碑为伴的“老哨兵”
· 海岛第一所幼儿园的拓荒者
· 护理一线,艾滋病患者的“亲姐姐”

  相关文章: 
护理一线,艾滋病患者的“亲姐姐”

( 2018-12-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成风化人
 
 
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杜丽群(右)和护士交流工作(2017年9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陆波岸摄
 
  清理重症患者创面,处置吸毒患者毒瘾发作,挽救试图轻生的病人……杜丽群每天的工作就是与一群特殊的病人打交道,不仅要护理病人身上的“疮口”,还要安慰“受伤的心灵”。

  十多年前,护理艾滋病患者是需要勇气的。“2005年医院成立艾滋病科,我当时瞒着家里人第一个报名去了艾滋病科工作。”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艾滋病科护士长杜丽群对记者说。

  从那时起,杜丽群在艾滋病科担任护士长至今。“当时不少人对护理艾滋病患者是有顾虑的,每一位病人都应该享有被救治的权利,我是共产党员,就要起带头作用!”杜丽群说,爱人半年后才得知她从事的工作,很担心。她就耐心地向家人讲解艾滋病的传播渠道以及工作中的防护,最终得到了理解。

  “杜护士长每天都过来帮我整理头发、衣服、病床……”曾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艾滋病科住院的小马说,那时候亲友的疏离让他很绝望,是杜丽群“像亲姐姐一样的关怀让他有了活下去的勇气”。

  小马如今已恢复正常生活,回归社会,还成了南宁市红十字“杜丽群志愿服务队”的一员。这个由杜丽群牵头成立的服务队,多年坚持深入农村、社区、学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向群众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

  这13年,让她最感欣慰的是,护理队伍逐渐“壮大”,由成立之初的8人发展到现在的60多人,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和理解这个工作;护理的病人超过万名,“看到他们出院后回归社会,过上正常生活,我真心为他们高兴。”

  艾滋病患者大多需每天多次多瓶静脉输液,如何防范职业风险,保障护理工作安全?通过长期的实践和业务研究,杜丽群总结了一套操作规程:为减少扎针、拔针次数,她将深静脉留置针推广到日常护理中。“针管拿出来时针头朝下”“拔针一定先固定好手,防止病人突然动作让针扎到你”,杜丽群每天都这样提醒护士们,她带领的护理团队至今没有一位护士因职业感染疾病。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常成为医患沟通的难点。“一些来自偏远地区的患者往往不会讲普通话,只会方言。”为更好地护理患者,杜丽群不仅自己能熟练地和病人沟通,还要求护士们都学点地方“语言”,“语言沟通不畅会造成患者就医不便,如果能用他们熟悉的方言去交流,不仅有利于沟通病情,还能拉近与患者心灵间的距离。”

  敬业的杜丽群如今已荣誉等身。她先后荣获“白求恩奖章”“南丁格尔”奖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50余项荣誉,但她仍然一如既往地坚持在护理一线。

  “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惟有用自己的爱心、耐心、责任心服务好每一个病人。”杜丽群朴实地说,她将继续坚守。

    (记者黄凯莹、唐荣桂) 



 


 

护理一线,艾滋病患者的“亲姐姐”

( 2018-12-10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成风化人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