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11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草地周刊
16 11/16 10 11 12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苏东坡、范仲淹、曾国藩,谁更能控制情绪?
· 教育失败,“爱”也会变得狰狞
· 闺阁之中初学字

  相关文章: 
教育失败,“爱”也会变得狰狞

( 2018-11-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张丰


  在咖啡馆看到一个女孩,穿着“成都xxx学校”的校服。这是成都最好的初中,只有成绩特别优秀或者家境特别好的,才能够就读。女孩在打电话,一听就是打给她爸爸的:“让你开车你不开,都怪你。你不要再说了,不然的话我中考都不参加了……信不信我马上屏蔽你。”

  她越说越激动,夹杂着一些脏话,很快就挂断了电话。考试迟到就弃考,看得出来她也并不想参加考试。这个问题少女,她是否知道电话那头父亲有多么沮丧?这不是成功的教育,虽然在最好的学校,她的成绩应该不太好,这让她感到很大的压力。但是,她的父亲一定比她更难受。

  和一位在日本的作家朋友分享了这个故事。她说,自己的女儿长这么大,只对孩子凶过一次,那次就是因为她对爸爸态度恶劣。女儿现在非常优秀,自己去报名参加几个大学的考试,完全不用操心。

  如今爱的教育已经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主流,这是巨大的进步。现在的孩子,从家长那里普遍得到更多的爱、宽容和体贴。家长不再认为自己掌握着对孩子命运的决定权,他们甚至放弃了自己长辈的架子,要和孩子“做朋友”。有些父母,与孩子称兄道弟,一派祥和。

  但是,这种宽容或者体贴一旦过度,也有可能造成很不好的后果。有一位朋友的女儿曾经沉迷网络游戏,成绩滑落到班级下游。有一天,他抢过女儿的手机,把它狠狠摔烂在地上。他当然深爱女儿,但是却尝试换一种方式。他开始监督女儿的学习,周末陪她去补习功课,假期也带她出国游玩。一年过后,女儿参加中考,考进北京最好的高中之一。他非常得意地反思:“有些父母,连孩子的手机都不敢没收,怎么能教育好孩子?”

  现代社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普遍忐忑。社会变化太快,一代人的经验很快就不合时宜,在孩子面前,父母逐渐丧失自信。他们不知道等孩子长大后世界是怎么样,更不知道有什么有效的人生经验可以传授,于是,他们只有“支持”,支持孩子的选择,支持孩子的一切。但是,有一个明白的真理摆在这里,孩子也是普通人,他(她)的选择未必是对的。

  我一直认为父亲是真正的“爱的教育”的践行者。他支持我们读书、上学,但是在高考填报志愿或者大学毕业应该干什么工作时,他却不发表意见,“这些已经超过我的能力范围。”他提不出更好的建议了,于是就停留在原处,目送我们远行。到这个时候,父子才真正变成朋友,可以坐下来喝酒。

  更早的时候可不是这样。初中毕业那年暑假,祖父去世,祖母自己住一个院子。父亲指示我每天去问候祖母,帮她打水,把水缸注满。打好水,坐下耐心听祖母唠叨一些久远的故事。祖母对我的进步感到很欣慰,慢慢在脸上露出了笑容。当祖母和她的“闺蜜”聊天时,我坐在旁边静静听“八卦”,回首过去的时光,这是我对自己最满意的一段时间。

  父亲对自己就更严格。祖父去世,他守孝半年。不理发,不刮胡子,胳膊上一直戴着那个“孝”字。周围的朋友劝他不必这么严格,但他只是笑笑,并不做任何解释。这种顽固的坚持,对我和弟弟有很大的影响。父亲很少建议我们什么,他只强调最基本的原则。比如,“吃饭时不要老让别人买单。”这些“建议”,都深刻地影响我们此后的生活。

  我和弟弟的成长过程中,各挨了父亲一次打。我挨打是因为撒谎,偷了家里的扑克牌到教室,结果被老师没收了,因为没办法交代,就不敢承认。父亲打我一下,我就马上承认了,他说,“这不是因为你偷扑克牌,而是要让你诚实。”弟弟挨打,则是因为骂我,父亲教育他:“你可以和哥哥打架,那是两个男子汉的行为,但是任何时候骂哥哥都是不对的。”后来我就明白了,这是在教我们一些必须坚守的原则。

  大家奉行“爱的教育”肯定是对的,但是根本的问题仍然在那里:什么才是爱?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人们也强调陪伴孩子的重要性,但是陪伴本身并不是教育。如果把“爱”理解为一味迁就,就注定会在教育中迷失。最终,教育失败,“爱”也会变得狰狞起来。

 

教育失败,“爱”也会变得狰狞

( 2018-11-23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周刊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