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11月1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要 闻
8 3/8 2 3 4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习主席到访将把菲中关系提升到全新高度
· 跨越六百年的血脉情缘
· 菲律宾香蕉“北上”记
· 互信互利方能行稳致远
· 化工岛诞生记
· 中国与文莱交往和海丝的历史见证

  相关文章: 
中国与文莱交往和海丝的历史见证
访文莱海事博物馆

( 2018-11-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这是11月16日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的海事博物馆拍摄的陶罐。新华社发(王申摄)
 
  
 
  文莱古称“浡泥”,自古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中国西汉时期,两国就通过这条海上纽带互通有无。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的海事博物馆,珍藏着来自一艘古代沉船的遗物,它们正是中文两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交往的历史见证。
 
  馆藏资料显示,文莱在1997年的一次油气勘测中,在距海岸线32海里处发现了这艘沉船,此后共发掘文物约1万多件,其中九成是瓷器,还有琉璃、象牙饰品和铜制品等。“文莱最大规模的历史发掘当属这艘沉船。”文莱历史学家卡里姆博士向记者介绍说。
 
  有学者推测,这艘沉船大约是在15世纪后期至16世纪早期从中国或东南亚其他地区驶往文莱的商船,由于天气或超载原因沉没在文莱海域。如今,这艘沉船的复制品以及部分打捞起来的文物被陈列在海事博物馆。尽管史上关于中文交往多有记载,但亲眼看到这些展品,还是不禁令人感慨:几百年前的海上丝路是何等繁盛。
 
  卡里姆曾担任文莱文化、青年和体育部博物馆司司长、海事博物馆馆长。他对记者说,瓷器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来自中国的4500多件青花瓷,占该船所载文物总量的三分之一。它们来自江西的景德镇,器型以盘子居多,此外有碗、罐和茶杯。
 
  尽管隔着陈列柜的玻璃,记者还是可以看到青花瓷器上清晰的淡蓝色花纹。花鸟虫鱼,栩栩如生。多数表面覆有海底生物的痕迹,但也有一些瓷器的表面光洁如新,犹如时光穿越。
 
  “这些瓷器都是从景德镇运到泉州,再转海船经由海上丝绸之路运往东南亚各地包括文莱。中国宋朝时期的泉州判院蒲公终老于文莱,现已在文莱发现了他的墓碑。由此说明,文中之间的往来历史悠久。”卡里姆介绍说。
 
  除了景德镇青花瓷,沉船中还发现了182件景德镇白釉瓷、926件出自浙江龙泉窑的青瓷。这些中国瓷器和占文物总量39%的泰国瓷器、少量越南瓷器和其他饰品、金属制品,显示出当时海上丝路的主要商品类别。
 
  陈列柜中有几个形状奇特的青花瓷器,外形全然不同于传统中国瓷器。卡里姆说,那是景德镇根据马来民族传统盛水器皿定制的瓷器,这进而说明,明朝时期两国间贸易和人文往来就已颇具规模。
 
  海事博物馆所在的地区名叫哥打巴都,是文莱古都所在地。卡里姆带着记者走到室外,手指馆外的文莱河说,当河水退潮时,河道里破碎的瓷片闪闪发光。当时,哥打巴都意为“石头城”,沿河建有码头,大批船只来往于中国和文莱,并在这里中转,驶往东南亚其他地区。“沉没在海里的肯定不止这一艘船,只是尚未发现而已。”
 
  卡里姆告诉记者,在当时的都城,不少人都使用中国瓷器,至今人们在土里仍可找到瓷器碎片。记者跟着他来到博物馆背后的山丘,在林间小道上用脚拨开落叶,果然随意几下就拨出一块青花瓷碎片。
 
  明成祖年间,浡泥国王麻那惹加那向往中华文明,率队随郑和航海船队访华,不幸病故于南京。“明朝皇帝派专人送国王之子回到文莱即位,并带回一块石碑,这段历史文莱人很熟悉。据说这块石碑就埋藏在这座山丘上。”卡里姆指着脚下,沉浸在对历史的回忆中。
 
  站在山丘上远眺文莱河的出海口,再往远处,便是烟波浩渺的南中国海,它见证了古代海上丝路的繁忙与中文友好交往的历史。而今,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文经贸和人文交流日渐升温,将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记者王晨曦、薛飞)新华社斯里巴加湾市11月18日电
 
 

中国与文莱交往和海丝的历史见证
访文莱海事博物馆

( 2018-11-19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要 闻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