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10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每周影像
8 8/8 7 8 ****处理标记:[Page]时,数据源为空。 ****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踩着安塞腰鼓激昂的鼓点,伴着信天游高

  相关文章: 
陕北乡村文旅融合:文化火起来,百姓富起来

( 2018-10-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每周影像
 
  ▲在冯家营“千人腰鼓”表演村,村民们在表演安塞腰鼓(10月20日摄)。本报记者陶明摄
 
 
 
  ▲在安塞区高桥镇魏塔“东方毕加索”绘画村,来自化子坪镇的剪纸艺人王琴(左一)在与绘画村的老人交流剪纸技艺(10月20日摄)。
       本报记者陶明摄
 
 
  ▲安塞区城北社区艺术教练闫涛涛(右一)在为搬迁入住的贫困户李成红(左一)、申爱珍进行民间艺术培训。
本报记者陶明摄
 
 
  ▲艺人在安塞区高桥镇魏塔民俗文化村里绘制农民画(10月20日摄)。
本报记者刘潇摄
 
 
  ▲安塞区白坪街道办冯家营村48岁的王永军(左)与儿子在庭院里制作腰鼓(10月19日摄)。
本报记者陶明摄
 
 
  ▲安塞区白坪街道办冯家营村贫困户周志福(前右)在自家庭院里为学腰鼓的孙子打镲(10月19日摄)。今年5月,本村的“千人腰鼓”表演村启动以来,原先在外打零工的周志福回到村里参与腰鼓表演活动,每月收入3000多元。
本报记者陶明摄
 
 
  ▲在安塞区高桥镇魏塔“东方毕加索”绘画村,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在与安塞民间艺人交流绘画技艺(10月20日摄)。
本报记者陶明摄
 
 
  ▲在西营村的“陕北信天游”大舞台上,安塞区民歌手贺东(右)在演唱陕北民歌《二后生》,舞蹈演员王爱爱在一旁伴舞(10月19日摄)。
       本报记者刘潇摄
 
  踩着安塞腰鼓激昂的鼓点,伴着信天游高亢的曲调,一批批海内外游客踏上陕西延安安塞区的土地,体验独特的文化之旅。
 
  位于黄土高原腹地的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文化资源丰厚。这里既有源远流长的中原农耕文化,也有粗犷豪迈的草原游牧文化;既有辉煌灿烂的红色革命文化,也有风情浓郁的黄土民俗文化。该区是拥有“腰鼓之乡”“剪纸之乡”“绘画之乡”“民歌之乡”和“曲艺之乡”五张文化名片的县区,也是闻名遐迩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近年来,当地政府按照“文化输出、旅游导入”和“文化养民、文化富民”的思路,把文化旅游发展同文化旅游扶贫统筹推进。全区免费为贫困群众举办各类艺术培训班,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掌握文化技能,利用闲暇和空余时间参加文化演出增加收入;改善全区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条件,为广大群众提供文化活动场所;依托当地演出公司和文化协会,组织全区文化艺术人才赴世界各地巡回演出,让文化走出去、游客走进来、产业做起来、市场火起来、百姓富起来。
 
  目前,安塞全区18万人口中登记备案的各类民间艺人达3.4万人。当地安塞腰鼓参与人数2000多人,长期演出人员200余人,年人均收入1.5万余元;剪纸、绘画从业人员173人,年人均收入1.2万元;民间演出队伍137人,年人均收入1.32万元。2017年,通过文化扶贫,全区2420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人均增收8200元。
 
  为吸引游客到安塞旅游观光,今年5月,安塞区以打造黄土风情旅游首选地为目标,新建冯家营“千人腰鼓”表演村、高桥魏塔“东方毕加索”绘画村和西营“陕北信天游”大舞台3个民俗文化村,将民俗文化资源整合开发。截至目前,“千人腰鼓”表演村累计演出53场,接待游客40多万人次;“东方毕加索”绘画村接待游客近万人次。1至9月,全区累计接待游客206.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实现10.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4.6%和301.5%。
 
  如今,当地百姓彻底转变了只把民间文化艺术当作娱乐的理念,让祖辈传承的“五张文化名片”资源变为致富源泉,“生活在城镇、产业在农村、致富在旅游”的愿景正在变为现实,乡亲们正通过文化旅游增收致富,奔向自己的幸福生活。
 
 

踩着安塞腰鼓激昂的鼓点,伴着信天游高

( 2018-10-29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每周影像
  相关文章: 
  陕北乡村文旅融合:文化火起来,百姓富起来
  ▲在安塞区高桥镇魏塔“东方毕加索”绘画村,来自化子坪镇的剪纸艺人王琴(左一)在与绘画村的老人交流剪纸技艺(10月20日摄)。       本报记者陶明摄
  ▲安塞区城北社区艺术教练闫涛涛(右一)在为搬迁入住的贫困户李成红(左一)、申爱珍进行民间艺术培训。                  本报记者陶明摄
  ▲艺人在安塞区高桥镇魏塔民俗文化村里绘制农民画(10月20日摄)。        本报记者刘潇摄
  ▲安塞区白坪街道办冯家营村48岁的王永军(左)与儿子在庭院里制作腰鼓(10月19日摄)。本报记者陶明摄
  ▲安塞区白坪街道办冯家营村贫困户周志福(前右)在自家庭院里为学腰鼓的孙子打镲(10月19日摄)。今年5月,本村的“千人腰鼓”表演村启动以来,原先在外打零工的周志福回到村里参与腰鼓表演活动,每月收入3000多元。                            本报记者陶明摄
  ▲在安塞区高桥镇魏塔“东方毕加索”绘画村,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在与安塞民间艺人交流绘画技艺(10月20日摄)。                        本报记者陶明摄
  ▲在西营村的“陕北信天游”大舞台上,安塞区民歌手贺东(右)在演唱陕北民歌《二后生》,舞蹈演员王爱爱在一旁伴舞(10月19日摄)。       本报记者刘潇摄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