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10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成风化人
8 6/8 5 6 7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手不离剪,剪出“东方宇宙观”
· 打开中外文学交流的一扇窗
· 他走遍三湘四水,探寻地名的“前世今生”
· 因为本分所以松弛

  相关文章: 
手不离剪,剪出“东方宇宙观”

( 2018-10-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成风化人
 
 
 ▲赵希岗为作家贾平凹《六十年后观我记》创作的插画
 
 
 ▲赵希岗在工作室中。
 
 
  ▲赵希岗给绘本《兔儿爷丢了耳朵》创作的插图。
 
 
  ▲赵希岗作品《大雪》。
组图均由本报记者高杉摄
 
 
 
 
 
   什么是赵希岗认为的“美”?他说:自在。“在我的精神世界里,一切都是彼此融洽的共生。”
 
  东方式美学和现代艺术理念是相通的,“两者的共通之处是富于人情味和关心自然的情怀”
 
  “故乡和童年,是上帝赐给人类一种莫名情愫,让艺术家产生源源不断的灵感。”赵希岗说,自己作品的底色来自乡野童年的记忆
 

 
  本报记者高杉、屈婷
 

 
  赵希岗从一篓五颜六色的碎纸里,拣出一张不足巴掌大的红色纸片,用剪刀在纸上来来回回地剪,几分钟,一枚剪纸小品跃然而出:一只苍鹰屹立松树枝头。
 
  这是赵希岗基于“偶然性”的剪纸创作,因材施用,即兴创作,游戏般信手拈来,可见其想象力和手上功夫。他说:“中国造物观自古强调‘宜’字,我的剪纸艺术讲究的就是随性。”
 
  53岁的赵希岗是北京建筑大学的设计学教授,他的另一重身份是剪纸艺术家。他本来就是剪着玩儿,有一天,他的好朋友、书籍设计大师吕敬人来他工作室一翻,暗暗喜欢,于是就诞生了德国莱比锡书展上一本“世界最美的书”——《剪纸的故事》。
 
  “每日除了上课、吃饭,闲暇总是手不离剪,乐此不疲。”赵希岗说着话,手指还抚着桌上摆满的剪纸小动物,仿佛它们是“活物”一般。
 
胖乎乎的自在


 
  赵希岗瘦瘦高高,戴着眼镜,字也写得风骨嶙峋。但他剪刀下的动物瓜果,却大多胖乎乎的,形象极尽夸张,挤挤挨挨间,自有一种天真烂漫的童趣。
 
  比如,他二十四节气系列中的《大雪》,一幅一米有余的素白厚纸,剪刀由外及内、一刀到底,描绘出雪境中蛰伏的虎、兔、蛇、鸟和被厚雪压弯的松枝。但是,观众得花费一些眼力,才能在漫天大“雪”里找出它们——有时,你以为是压弯的长草,定睛一看,才发现那是两只对眠的白兔耳朵。
 
  艺术评论家吕品田觉得,最精妙的是动物们神态动作的刻画。“寥寥数刀,动物们的憨厚淳朴、自得其乐就毕现无疑了”。
 
  在赵希岗的剪纸世界里,公鸡和白菜、仓鼠和瓜籽、鱼儿和猫,这些“天敌”都充满笑意地和谐共存。就连万兽之王——老虎,在他这里也像个大猫,胡子微笑着翘起来。“我喜欢看它们互相欣赏、相处融洽那种美好的样子。”他说。
 
  这使得他的作品如同童话世界与自然场景的结合,构成一种“既是又不是”的美感。赵希岗说:“中国艺术的精髓,就在像与不像之间。”
 
  因此,人类、社会、自然里司空见惯的现象,都叫艺术家觉得新奇。在他获得全国美展优秀奖提名的二十四节气系列剪纸作品中,一切都“丰硕肥美”:春分时,牛羊兔儿满地撒欢儿;夏至时,荷花丛生、瓜果满地;秋分时,猪鸡肥美、谷子弯了腰;冬至时,天地一弯平月,安详宁静……
 
  这种视觉上的“胖乎乎”,很容易令人联想起哥伦比亚国宝级画家费尔南多·博特罗的作品。赵希岗说,自己的作品里确实有南美派、印象派、非洲艺术、印第安艺术等的影子,但更多还是“自己对美的看法”。
 
  什么是赵希岗认为的“美”?他说:自在。“在我的精神世界里,一切都是彼此融洽的共生。”
 
乡野间的童趣


 
  大抵艺术家,都有一颗敏感而热情的心。赵希岗上世纪80年代末毕业于中央工艺美院,后来又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深造,老师们对他的印象都是——学生里的“长者”,在一群“活蹦乱跳”的艺术家中很容易被“淹没”。
 
  第一次“特立独行”发生在一次插画设计课上。学现代艺术设计的赵希岗居然用剪纸做了《白蛇传》的插图。这让他的老师李芳芳大为惊艳,“极力表扬”一番,令他信心大增。
 
  回想起与剪纸冥冥之中的缘分,赵希岗说,两种民间剪纸是“媒人”。一种是他家乡山东潍坊高密地区的剪纸;一种是他大学二年级去南方采风时,湖南湘西剪纸的浪漫、热烈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吕敬人评他“为人厚笃”,但他火热的内心一旦找到表达的渠道,就再也抑制不住了。在吕敬人担任书籍设计艺术展、全国美展评委期间,赵希岗参赛的剪纸作品最打动他之处就是“一股东方的清风拂面”,其中独特的童趣和乡情是众多作品中的一朵“奇葩”。
 
  “我总觉得,故乡和童年,是上帝赐给人类一种莫名情愫,让艺术家产生源源不断的灵感。”赵希岗说,自己作品的底色来自乡野童年的记忆。
 
  小时候,赵希岗要乘火车从青岛父母家到山东潍坊,下了火车又要坐牛、马车辗转20里地才到乡下昌邑。孤独的“旅程”中,小小的人儿和牛、马成了“老朋友”。
 
  到了农村,小朋友欺生,老实的赵希岗只得到乡野间闲逛,自得其乐。山东农村四季那浓烈的色彩、满地成熟的瓜果和大大小小的动物给小人儿莫大的喜悦和冲击,模仿动物成了他当时的一大乐事,因为学鸭子太像了,以至于乡亲们都称他为“鸭巴子”。
 
  因此,不难理解在赵希岗的剪刀下,动物、瓜果和那些说不出的童趣和乡野情趣,是如此打动人心。他说:“农村是最接地气的地方。”
 
  什么是地气?他甚至设计了一个想象中的“地气”图案。像祥云,又像一团火,充满了生命力,出没在他的各种作品中。
 
东方的一寸宇宙


 
  对于现代城市人而言,剪纸是一个熟悉却陌生的民俗符号,像农村老太太剪刀下繁复的红窗花那样。但赵希岗通过剪刀想传递的却是:传统文人字画一以贯之的东方宇宙观。
 
  大至数米、小在方寸,赵希岗从不在纸张上起草完整的底稿,而是凭借记忆和思考,让剪刀与纸进行直接的对话交流,将脑海中的意向化图形自然流畅地显现出来,自由、写意甚至将错就错。
 
  “他的作品有丰富的写意,因此有一种中国画中特有的线描感。”一位艺术评论家如此说。赵希岗也说,我创作的是“新剪纸”,也称为文人剪纸。
 
  在他人生最为失望、灰暗的时刻,赵希岗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脱身,重拾了剪刀。他说:“当我拿起了剪刀,我就只和自己对话,世界就变得安静了。”
 
  在纸面那方“宇宙”中,俗与雅、东方与西方、欢快与节制之间有一种平衡。比如,在他的代表作《四季歌》中,逾5米的巨幅彩纸上,密林繁茂,自然空灵而诡谲,但藏匿其间的动植物却连接了山海与四季,回归了人间的烟火。
 
  他说,东方式美学和现代艺术理念是相通的,“两者的共通之处是富于人情味和关心自然的情怀”。
 
  以和为美的东方哲学在他的剪纸作品中随处可见。比如,《三国演义》里“草船借箭”,本来是一场战争,谁知道,鱼啊,鸟啊,快活地随箭支飞向化了妆的稻草人……
 
  他作品中别具一格的中国美和东方哲学观,被读者评价“用现代的风格表达传统文化”。
 
  正因为如此,赵希岗的剪纸作品很容易跨界,老幼妇孺都能欣赏。《兔儿爷丢了耳朵》《小鲤鱼跃龙门》《点亮小桔灯》……这些剪纸插图的绘本童书赢得了中外小朋友的喜爱,很多作品将被翻译成外文出版。
 
  “艺术家应当永葆童心。”他坦言,创作的灵感从未枯竭,“剪纸对我而言就像玩儿,自然是得心应手。”
 
 

手不离剪,剪出“东方宇宙观”

( 2018-10-22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成风化人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