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10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调查·观察
15 14/15 13 14 15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国内科技期刊怎样留住高水平论文
· 学校食堂怎么“办”
· 如何让医学生愿意穿“白大褂”
· 督查检查要“减负提质”
· 当情商教育成为一门课
· 以扩大开放与世界同行
· 跑车接孩子被移出家长群

  相关文章: 
如何让医学生愿意穿“白大褂”

( 2018-10-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
 
本报记者帅才、梁军


 
  新华社记者在北京、甘肃等地调研发现,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曾异常火热的医学院吸引力有所降低。有业内人士称,即使每年有60万学生考取医学专业,真正穿上白大褂的只有约10万人。中国医师协会1月公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显示,医护人员子女从医的比例非常低,45%的医师不希望子女从医。
 
  医学生是医疗系统的年轻后备力量,有多少“新鲜血液”愿意穿上白大褂,直接决定医疗系统的人才结构是否合理。但从新华社记者调研的情况看,医生职业的美誉度、吸引力有所降低,不少基层医疗机构都面临医务人员青黄不接的状况。究竟是何原因,让那么多年轻人将学医当成一个专业却不愿从事相关职业?
 
  医学生不愿穿白大褂,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三方面:其一,医生群体的执业环境恶化、医务人员长期超负荷工作,降低了医学生从事相关职业的意愿。由于医疗资源相对短缺,很多医生在工作中长期透支健康,还要处理“医闹”纠纷等棘手问题,难免感到身心俱疲。这也是很多医务工作者不让子女从医的重要原因。
 
  其二,医学生培养周期长,“回报率”偏低。医生职业对学历要求较高,目前省级医院基本只招博士、硕士毕业生,地市级医院招聘至少要求硕士学位,医学本科生择业高不成低不就,专科毕业生去县级以下的医院成为常态。受到医生起薪低、自觉前途黯淡等因素影响,不少医学生毕业后选择到药企当医药代表。
 
  此外,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是,虽然我国每年培养几十万医学生,但人才质量确实存在良莠不齐的问题。记者在调研中发现,有一些医学院的经费来源与学生人数直接挂钩,为扩大办学规模盲目扩招,导致生源质量和毕业生质量都不太理想。这种“虚假繁荣”,也是大量医学毕业生不愿甚至不敢从医的原因之一。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建设“健康中国”,就必须想办法解决好医疗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从2018年起,每年的8月19日被设立为“中国医师节”,旨在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努力开创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新局面。想要让更多医学生愿意穿起“白大褂”,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学精神,需要从关系职业医生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全面改善医师执业环境,消除医学生想要执业从医的隐忧。
 
  首先要为医生创造良好的执业环境。保护医生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善待医生才是明智之举,让医务人员安心给患者看病,才能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保证患者不仅看得起病,还看得好病。
 
  其次,要让医生享有体面的生活。目前医生薪酬低具有普遍性,薪酬制度不能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前期投入成本大,工作后多处于超负荷状态,工资待遇却难以保证其体面地生活,劳动价值得不到尊重,于是将“灰色收入”视为合理收入,或是通过不停“走穴”来补贴生活。要留住优秀的人才必须要留住他们的心,为医生提供合理收入,创造尊医重医的社会氛围,尊重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合理提高医务工作者的薪资。
 
  再次,要建立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改善现有医学人才的培养体系,增强全科、儿科等紧缺医学人才的有效供给,改革教育医学管理体制机制,做到因需施教,培养一支能够满足医疗体系需求的合格医学人才队伍。
 
  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尊医重卫社会风气,提高医师的合法收入,健全医患纠纷解决机制,保障职业医生的人身安全、合法权益,改善职业环境,让更多的医生有职业荣誉感、获得感,才能缩小职业医生的需求缺口,重新唤起医学生穿“白大褂”的意愿。
 
 

如何让医学生愿意穿“白大褂”

( 2018-10-12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调查·观察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