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09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草地周刊
16 12/16 11 12 13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几度沧桑普救寺,千年明月照西厢
· 靖港:湘江古镇又芳华

  相关文章: 
靖港:湘江古镇又芳华

( 2018-09-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本报记者苏晓洲、刘良恒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代大历初年,在安史之乱中饱受流离之苦的杜甫漂泊到长沙,偶遇音乐大师李龟年,感世伤时之余提笔写下了这首传世之作。
 
  斯人已去,弦歌不绝。唐文化史上的这段佳话,至今仍在湘江边那个当年就叫靖港的古镇流传不绝。历经千年沧桑和数度盛衰,这座湖湘水乡古镇的身姿分外优雅。
 
  在抚平岁月风尘和兴衰转换的阵痛之后,因水而兴、因水而衰,继而借水复兴的靖港,如今又站上了一个新起点。
 
  “有风也不走”的“小汉口”


 
  千里湘江,奔流不息,蜿蜒北去。
 
  从长沙橘子洲大桥出发,沿着湘江西岸,驱车一路北行约40公里,就到了靖港。这里所属的长沙市望城区是雷锋的家乡,湘江穿境而过,北通洞庭长江,南接潇湘南粤。
 
  青石板的斑驳路面、明清风格的湖湘民居、波光潋滟的天然河港、枝条摇曳的临水垂柳、坐在街角晒太阳的老人、三三两两走过的游人、沿路不绝于耳的叫卖声……穿行在靖港大小街巷中,生活气息很浓,商业味道不重,能满足你关于江南水乡古镇的很多想象。
 
  熟悉靖港“身世”的老人说,靖港原名芦江,历史上处在湘江与沩水交汇处。唐朝大将李靖曾驻扎练兵于此。李靖善待百姓,百姓德之,古镇始称“靖港”。
 
  在水运兴盛的年代,靖港有着“小汉口”的美誉。商贾云集,店铺相连,湘米、淮盐、花生、园茶、蚕豆、禽蛋、绸布、棕麻等踞此集散。“船到靖港口,有风也不走”,就连见多识广的过往客商船工,到此都流连忘返,乐不思蜀,可见靖港是如何繁盛一时。
 
  喧嚣繁华总有雨打风吹去的时候。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靖港迎来了自己的一次命运逆转。由于水患严重,沩水在河道治理中被人为改道,改由靖港南面的新康乡汇入湘江。“江口”地位骤然失去,那来自沩水上游的“乌舡”和来自湘江的过往船只,无法再进靖港,古镇顿时走向衰落。
 
  致命的“二次打击”发生在2000年前后。其时,原本红火的县办企业和乡镇企业没能经受住市场竞争冲击,相继关停并转,工人大量下岗。靖港居民迫于生存压力,陆陆续续离开靖港到长沙或其他地方打工。
 
  古镇最后的荣光,荡然无存。
 
“活着的古镇”成湖湘文化品牌


 
  2011年5月,望城撤县建区,成为长沙市第六区,千余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被寄予厚望。在淡出人们视野10余年后,沉寂已久的靖港终于迎来了新一轮历史发展机遇。
 
  望城当时的决策者研究认为,如果走“摊大饼”式发展老路,既难以避免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也会加重农村凋敝等问题,因此必须走新型城镇化道路,重点发展小城市、小城镇、小村庄。
 
  在这样的背景下,包括靖港在内的湘江古镇群落复兴被提上日程。一位参与靖港开发的亲历者说,“当时整合了农口、交通、文化等渠道的资金,先期投入600万元,然后争取上级发扶持资金,投入到古建筑修缮和基础设施配套,稍有起色后,社会资本就来了。”
 
  修旧如旧,是修复靖港风貌的“金规铁律”。当地干部和居民很庆幸,靖港没有盲目地大肆拆旧建新,简单克隆。而是以部分留存完整的古建筑和镇上老人的回忆为参考,请镇里匠人逐户设计,逐户恢复,原本本、绿油油、水灵灵地保留了这座湖湘历史文化名镇的特色和风貌。
 
  置身于靖港,你会发现这是一个活着的古镇:漫步半边街的垂柳下,挑一处茶座歇脚,吃一碗香气扑鼻的糯米甜酒,来一杯韵味悠长的芝麻豆子茶,跟叫卖小吃的老娭毑(长沙对老妇人的俗称)聊聊街面上的掌故,仿佛有一种时光穿梭倒流的感觉。
 
  能叩动人们心弦的靖港,引来了纷至沓来的寻访者。古镇的复兴,产生了强大的溢出效应。在靖港周边,湘江上下游还星罗棋布地分布着一些各具文化底蕴的古镇。在靖港示范带动下,尝到甜头的望城又趁势打造修复了乔口渔都、铜官陶城、新康戏乡,如今湘江古镇群落已经成为最具号召力的湖湘旅游休闲文化品牌。
 
芳华再现后“原住民”有了优越感


 
  我们造访靖港时还是早春三月。那时,春风已吹盛繁花,来访者尽可将都市生活的焦虑和忙碌暂且放在一边,安安静静地感受一份“陌上花开,可以缓缓归矣”的淡然闲适。此时的靖港,已经洗净风霜,再现芳华。
 
  65岁的老易是我们在靖港碰到的原住民。老易告诉我们,20世纪80年代初,他的父母从国营饮食店退休后,趁着改革开放的东风,重拾祖传的老手艺“杠子面”,在街边摆摊卖面,1毛2一碗,刚开始每天也能卖二三十块,90年代他接手后,却慢慢做不下去。
 
  “街面上很久人都看不到一个,全走光了。”老易说,“古镇复兴以后,我们一家就回来了,重新打出了祖传‘怡华楼’的招牌,两个儿子一个卖手工米粉,一个卖手工面条,平时每天能卖三四千,高的时候能卖上万,现在‘杠子面’还入选了望城区非遗名录。”
 
  寻访至远近闻名的靖港李氏香干作坊内,第五代传人李鑫民说,现在靖港李氏香干产量已从他父亲那时的300片,增加到了现在的1000余片,但依然供不应求,如果不提前预订,过了中午就买不到了。为了保持最正宗的味道,他至今坚持一片片手工捏制。
 
  在靖港镇党委书记李志钢介绍,古镇开发之前,一栋民房卖5000块钱还没人要,现在出价一百来万房主根本不愿意出售。古镇复兴前的2006年,区里只给靖港下达了1万元的地税任务;2017年,靖港财税收入达到了3650万元。
 
  “小的时候镇里来了辆吉普车,小孩子都要追着看稀奇。有的人家装了盏电灯,还要在墙上挖个洞,一盏灯照两个房间。”李志钢说,“你难以想象,现在靖港人讲起‘我屋里是靖港的’,言语中居然还透露着很明显的优越感!”
 
 

靖港:湘江古镇又芳华

( 2018-09-21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周刊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