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09月1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综合新闻
8 6/8 5 6 7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中原腹地”如何迈上“内陆开放高地”
· “懒汉”脱贫路上添了“精气神”
· “技术型新农人”带旺乡村产业
· 给“舆论监督过敏症”脱脱敏
· 前8月全国财政收入增速放缓
· 浙江探索打破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终身制
· 公安机关开始对网贷平台涉嫌非法集资案件集中网上登记
· 工信部多措并举治理电信网络诈骗

  相关文章: 
“懒汉”脱贫路上添了“精气神”

( 2018-09-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新华社石家庄9月12日电(记者李继伟)天空刚刚泛起鱼肚白,老杜便下地干活了,“红薯地里拔草松土得赶早,晚了气温就上来了。”等村民们三三两两到田里,老杜身后已平整好两垄。“老杜,上工早啊,干活也麻利多了!”大家纷纷夸赞,“老杜真是变了!”

  搁以前,“人家干活他看热闹,村民劳动他睡觉。”今年46岁的杜何太,游手好闲,时间一久成了“贫困户”。杜何太所在的水溢河村位于太行山深处的河北涉县西戌镇,村子四面环山,全村1400多口人靠着1200多亩旱地种玉米为生。杜何太父母去世早,学历不高,又吃不下苦,“山上抓只野鸡,地上逮个野兔,锅灶厚厚一层灰,得过且过”。

  2016年,涉县供销合作社精准扶贫工作组入驻水溢河村。驻村工作组组长高玉峰第一次到杜何太家走访时问:“老杜,您会干什么活啊?”老杜说:“别的活俺也干不了,就会套兔子。”

  经过深入细致地入户走访,工作组统计,像杜何太这样的贫困户还有10多个。高玉峰说:“老杜这样的人,肯定脱不了贫,治贫先治懒,要抖擞抖擞他的精气神。”

  高玉峰和村民代表商议,可以让杜何太把村里打扫卫生的活儿担起来,以增加他的收入。刚开始,老杜挺认真,可没几天,老毛病又犯了,“要么迟到,要么请假,三天两头偷懒不干活,老杜不可靠。”村民们很不满意。

  尽管工作组也时常提醒老杜,效果却不理想。后来,高玉峰决定召开村民民主评议会,对老杜工作当面评论。“干活马虎”“偷工减料”“攒着力气下崽儿呢?”……对村民们的批评,老杜脸红得发烫,当众表态,“好好干!”

  可多年的“坏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工作组趁着老杜的“热乎劲儿”,每天早上到窗户前喊他起床,帮助老杜一块扫垃圾拾掇院子,烧火做饭,帮他鼓起心劲儿。

  功夫不负有心人,老杜变了,屋里烟熏得发黑的挂历换成了亮堂堂的“金桥富路”彩画,饭堂锅灶收拾得干净整洁。第二次开评议会,老杜专门理了发,盖住嘴的胡子刮了,衣服换了,村民们竖起了大拇指。

  为让水溢河村稳定脱贫,涉县供销合作社“量身定做”产业脱贫计划。今年春天,高玉峰到山东、山西等地学习考察,引进适合当地种植的富硒红薯、蓝莓、树莓等特色农作物品种,建起了50亩种植基地,并实行股权分红制度,贫困户不但可分红受益,还能优先到地里干活挣工资。

  听说村里搞种植,老杜第一个找工作组报名,跟着工作组选址、翻地、种红薯。慢慢地,老杜更有奔头了,习惯了早起,成了村里下地最早的人。在他精心呵护下,田里的红薯枝繁叶茂,长势良好。“还是老话说得好,靠双手才能致富啊。”杜何太算了一笔账,8个月工资已经收入4000多元,年底还能收入2000多元,再加上分红1000多元,肯定能摘掉“贫困户”的帽子。

 

“懒汉”脱贫路上添了“精气神”

( 2018-09-13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综合新闻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