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08月3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调查观察
16 14/16 13 14 15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在首家民族资本企业诞生地,探寻“企业家精神”基因
· 历史悠久 人文独特

  相关文章: 
从创办诸多“第一家”到民族品牌涌现——制造业大市佛山的样本启示
在首家民族资本企业诞生地,探寻“企业家精神”基因

( 2018-08-3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
 
  这里,开创了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机器缫丝厂、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火柴厂、广东第一家机器造纸厂、第一台国产柴油机……“企业家精神”的内涵是什么?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视角,总会有不同的解读。然而,不管时空如何轮转,总有一些共性的DNA生生不息
 
  
本报记者刘宏宇


 
  从一百多年前中国近代第一家民族资本机器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的开办,到一大批叱咤国际市场的民族品牌的涌现,制造业大市佛山孕育出一大批大国工匠与民族企业家。
 
  十九大报告提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新时代的今天,探寻“企业家精神”的遗传基因,是为了更好地弘扬与传承。
 
继昌隆缫丝厂的基因:
 
勇于创新,敢为天下先


 
  珠三角,西樵山西北侧,千年古村“简村”,古朴而宁静。
 
  村里的一处老宅内,3棵超过130岁的桄榔树挺拔苍翠,直插云霄。这几棵桄榔树,由第一代民族企业家陈启沅亲手种植。如今,斯人已去,老树仍在。
 
  140多年前,这里诞生了中国纺织业技术最先进的工厂,也是中国近代第一家民族资本企业——继昌隆缫丝厂。
 
  一台放在玻璃柜中仅供参观的蒸汽缫丝机模型,静静地述说着那段激动人心的历史。
 
  1873年,39岁的陈启沅在家乡创办继昌隆缫丝厂,标志着延续千年、手摇脚踏的手工纺织逐渐被机械纺织所取代。
 
  陈启沅于1834年出生于一个世代以农桑为生的“半农半儒”家庭。少年时,他一边从事农桑,一边读书。至十六七岁,他两次参加童子试未中。此后,他在村中教蒙馆,常以番薯度日,生计艰难。
 
  1854年,20岁的陈启沅跟随胞兄到越南谋生。历经十余年奋斗,因经销纱绸生意成功,成为当地华侨富商。
 
  陈启沅对海外缫丝技术十分关心,他游历四方,放眼看世界。通过不懈探索,终于弄懂机器缫丝的原理。
 
  后来,他看到我国的蚕茧原料好,但因生产方式落后导致国际竞争力不强,便产生了“特仿西人之法,变通制造缫丝之器”的想法,决定回国兴办机器缫丝厂。
 
  随后,他从越南购回一部外国轮船发动机,改装为缫丝蒸汽机,其余核心技术均自行设计。1873年,继昌隆缫丝厂正式投产。
 
  历经八九个月的奋战,“科技创新”成功。继昌隆缫丝厂采用新机器生产的“厂丝”,大大优于此前的“土丝”,不仅产量激增,而且色泽明净、粗细均匀、不夹杂丝皮。
 
  “厂丝”一经投放市场,即供不应求,且出口价值比“土丝”高三分之一以上,产品远销英、法、美。
 
  蒸汽缫丝机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工厂最多招工人数达到六七百人,来继昌隆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小小的简村成了当时的“世界工厂”。
 
  至20世纪初,广东全省有机器缫丝厂数百家,缫丝女工十几万人。从1875年至1901年的20多年间,“厂丝”出口量从每年1200多担增至31000多担。
 
  遗憾的是,受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现实的羁绊,民族工业发展缓慢,中国的缫丝企业命运多舛。一方面受到地方封建守旧势力的阻挠,一方面在国际市场遭遇打压,由于生产技术未能革新和人造丝的出现,中国生丝出口大幅下滑。继昌隆缫丝厂经过几番挣扎,最终于1928年歇业。
 
  然而,陈启沅敢为天下先、勇于创新的企业家精神,成为宝贵财富流传下来。如今,佛山仍然是我国纺织业的重镇,一批大国工匠仍坚守着传统行业,孜孜不倦地进行着科技创新。
 
  何小东,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连续攻克8个世界难关,纺出全球最细的700英支纱线。
 
  700英支就是纯棉纱线的细度极限,大概就跟人的头发丝一样细,但如何生产出来,在世界上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何小东说,中国是纺织大国,但还不是纺织强国,很多核心技术和高附加值的环节并没有掌握在我们中国人手里。“通过不懈努力、精益求精,只要找到了合适的条件,就能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在一次交流中发现,即使已跻身国内领先的纺织企业之列,溢达纺织的CEO仍有很强的危机感,不断思索如何应对变化和挑战。“企业家精神就是创新精神。”张燕生认为,面对经济新常态下的多重挑战,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是与时俱进,坚持创新。
 
何享健与方洪波的传承:
 
坚守实业,勇为天下尖


 
  26年前,美的勇敢饮下股份制改造“头啖汤”,成为中国第一家由乡镇企业改造的上市公司。产权制度改革使企业释放出巨大的市场活力,企业迅速进入高速发展期。
 
  14年前,美的也进入多元扩张的浮躁阶段。但就在这一年,美的创始人何享健成功地抑制住了企业多元扩张的强烈冲动。
 
  “美的竞争力就在家电,所以我们绝不搞过度多元化。”何享健告诉下属:“一年都不要跟我谈新项目。”当年集团提出的新项目,被何享健砍掉8个。他还发现一个现象,企业经营形势好的时候,一搞多元化就容易出事,主要问题有三:一是导致资源不足;二是管理跟不上;三是影响主营产业。
 
  一些企业因多元化而导致失败的案例,让何享健警醒。下属提出的进入手机、彩电与装备产业的建议被他否决;一个广西大型电力投资的项目也在签字的关键时刻被他紧急叫停。
 
  能在企业发展顺利、如日中天的时候,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甚至能勇敢地否定自己,正是美的得以健康发展的法宝之一。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几年后,何享健选定的接班人方洪波在困境面前,也做出了相似的抉择。
 
  2011年初,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美的集团门口车水马龙。订单多生意好,工厂春节都不放假。
 
  “当时世界经济环境也好,中国的出口情况也好。每天都招工,员工流失也高,一车人走了,一车人又进来。当时我们开玩笑说,路边只要有人都可以招进来。”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说,面对繁荣的景象,当时的他却忧心忡忡。
 
  其中有一单生意深深地刺激了方洪波。美的承接了欧洲某跨国巨头一单价值三亿美元的订单。可完成订单后一算,企业却亏损了一亿多元人民币。
 
  这件事成为导火线,促使方洪波反思。他与美的创始人何享健讨论:“车水马龙,运来运去,工人连春节都没有休假,却做到亏损,这样干下去还有什么意义?”
 
  大规模、低成本,这是美的旧的发展模式。随着企业再发展,旧模式难以为继,必须寻找新的增长模式,方洪波决定转型。此后每次开会,他总爱跟大家讲“壮士断臂”:“必须砍掉胳膊,为了保住我们的生命。”
 
  方洪波指的“壮士断臂”,就是做减法,低毛利、低附加值的全部不做。只要是不赚钱的类型全砍,只要是亏损的都不做——100元以内的电饭煲不做了,100元以内的风扇也不做了,300元以内的电磁炉也不做了。2011年,集团共有2.2万个产品型号,2015年精简至约2000个型号。
 
  与此同时,改变盲目扩张的粗放型增长方式,美的主动关停和退还在天津、重庆、武汉、江门、邯郸、合肥、芜湖、荆州等城市的部分土地和厂房,武汉、江门等地的工厂甚至是“成建制”地关闭。海外工厂也不例外,美的将越南的两个工厂合并,卖了一个工厂。
 
  经过一系列“减法”,美的生产基地土地和厂房面积从2011年的1632万平方米缩减为2015年的1166万平方米,仓储面积从630万平方米缩减为450万平方米。
 
  “壮士断臂”之时,美的当年的营业收入减少了300亿元,但企业在去掉多余脂肪后实现了“强身健体”。2015年,美的营业收入1384亿元,相比2011年仅增长3.2%;但当年企业净利润为136亿元,相比于2011年的66亿元,增长了106%;企业自有资金则从2011年的负51亿元上升为649亿元。
 
  方洪波这番“壮士断臂”,与5年后开始被广泛提及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全契合。
 
  无论是何享健,还是方洪波,都坚守着家电这碗“饭”,不言放弃,追求卓越。在方洪波的眼中,家电仍然是一个常态化的朝阳产业,他说:“希望美的站在家电行业研发的潮头,站在全球的潮头,因为全球的人总要吃饭,总要生活,每天都离不开。”
 
  而未来的美的,将转型为一家以消费家电、暖通空调、机器人与自动化系统、智能供应链四大块业务为核心的科技集团,靠科技来驱动。
 
  “佛山的企业家精神是敢为天下先,勇为天下尖。”“秦朔朋友圈”创始人秦朔表示,美的收缩在工业园、生产线等生产要素上的投入,砍掉不挣钱的品类,成为一家高度重视研发的高效率全球化企业,从一家横向公司变为纵向公司,实现了价值提升。“一个企业家敢于自我检讨、鞭策,然后去创新、学习,做到尖端,这就是我认为的企业家精神。”
 
佛山“企业家精神”的DNA:
 
坚守实业、坚守制造、坚守创新


 
  “企业家精神”的内涵是什么?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视角,总会有不同的解读。然而,不管时空如何轮转,总有一些共性的DNA生生不息。
 
  在佛山企业家群体的身上,敢为人先、勇于创新、坚守实业、低调务实、开放包容、精益求精等共性特质表现得尤为明显。
 
  明清时期,佛山就是我国“四大名镇”之一,陶瓷、纺织、铸造、医药四大行业享誉海内外。陈启沅、简氏兄弟、卫省轩、薛广森等中国近代工业先驱们,在民族和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上,发扬“敢饮头啖汤”的企业家精神,开创了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机器缫丝厂、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火柴厂、广东第一家机器造纸厂、第一台国产柴油机……点亮了近代民族工业的薪火。
 
  广东省企业文化研究会会长田丰认为,敢为人先的企业家精神,就是敢闯、敢试、敢冒。敢为人先的精神是改革开放的需要,也是市场经济的需要,其核心是创新,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改革开放40年来,佛山沐浴改革开放的东风,民营经济蓬勃发展,诞生了何享健、杨国强、梁凤仪、梁庆德、钟信才、庞康、李兴浩等一个个载入经济史册的企业巨子。
 
  佛山南商研究会会长杨望成认为,企业家精神包含两个维度,一个是冒险精神,一个是创新精神。冒险精神在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企业家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但到了第二代,冒险精神减弱,安于现状的思想有所抬头。具体表现为:经营理念缺少变革,对既有的盈利模式依赖性强;创新意识有所弱化,转型升级动力不足;二代接班意愿不强,继任问题制约民企发展等。“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新一代企业家更需要进一步发扬冒险和创新精神。”
 
  2017年,佛山市GDP超过9500亿元。其中,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佛山经济的支柱,民营企业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5%以上,民营工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超7成,民营经济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6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接近8成。
 
  佛山市委书记鲁毅说,佛山人对制造业、对实体经济的钟爱与坚守穿越千百年。这坚守的背后,是历届政府咬定青山不放松,始终坚守制造业、坚守实体经济的发展定力;是千千万万佛山企业和企业家坚守实业、坚守制造、坚守创新的企业家精神。
 
  鲁毅认为,企业家精神有一些共同特质:一是敢为人先、锐意创新的气魄胆识;二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三是坚守实业、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四是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博大胸襟;五是乐善好施、爱国爱乡的家国情怀。“企业是创新主体,是佛山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力军。企业家主导的发达实体经济,成了佛山崛起的扛鼎之力,拱卫这座城市打造‘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万丈雄心。”
 
 

从创办诸多“第一家”到民族品牌涌现——制造业大市佛山的样本启示
在首家民族资本企业诞生地,探寻“企业家精神”基因

( 2018-08-31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调查观察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