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08月3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草地周刊
16 10/16 9 10 11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一场戏、一个时代、一种传奇
· 一首歌、一股乡愁、一种传承

  相关文章: 
一场戏、一个时代、一种传奇
“深派小品”《军哥剧说》系列正从深圳走向全国

( 2018-08-3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本报记者陈聪


  谁都不曾预料,历史的进程会在怎样一个看似黯淡的时刻埋下深深的伏笔。

  40年前,名不见经传的小岗村里,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最终成为改革开放的一声春雷。“大包干”冲破思想桎梏,唤醒沉睡的神州大地。

  39年前,建港填海的“开山炮”率先在蛇口炸响,诞生于晚清洋务运动中的百年招商局,创办了第一个出口工业加工区,成为深圳经济特区创立的探路者。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当下回望,深圳的成功如同一场魔术——在不到40年的时间里,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边陲小镇到拥有2000万人的现代化国际都市,奇迹般崛起于中国南方,绽放夺目光彩。

  是什么样一种力量,让曾经一个不起眼的“小渔村”以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中的鲜明注脚?

  或许,循着深圳小品话剧团的戏剧主题晚会《剧说成功》里的场景,我们能探知一二。

将“深圳”读成“深川”


  改革开放初期,深圳街头已经是贸易频繁、人流涌动的热闹景象,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旧车间里,仍是一派计划经济背景下的萧条场景——

  上班时间,靠打扑克打发时间;

  工作电话打来,靠“猜拳”决定谁来接;

  同事借钱,从鞋里掏出几块珍藏的私房钱小心翼翼地借出……

  当深圳开放发展的消息伴着千里之外的海风飘然而至,他们却将“深圳”读成了“深川”。

  这是《剧说成功》小品《铁饭碗二重奏》里面的一幕。深圳的“暖”与东北的“冷”,在一场小品里形成鲜明对照。

  搞社会主义建设,不改革开放不行。正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端着“铁饭碗”的“正式工”们为自己的“稳定”沾沾自喜、对深圳发生的巨大变化难以置信之时,深圳开始成为各个领域人才的聚集地。

  “向前走、莫回头。”

  改革开放、春雷乍响,深圳急缺的是人才。蛇口改革之父袁庚向当时分管特区的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写信,要求在国内公开招聘、招考蛇口工业区所需的各类专门人才。这一想法,打破了国内人事制度的禁区。

  在此之后,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充分运用中央赋予的自主权,敢为人先,大胆突破。它率先实现超产奖励制、首开全国招聘用人制度先例、率先改革工资分配制度、率先实行社会保险制度……

  当改革开放号角吹起,吸引人才的磁场随即形成,各个领域的人才怀揣梦想在深圳集聚,用共同的奋斗历程书写深圳的不朽传奇。

  正是人才的力量,汇聚成深圳苍穹中的闪烁群星,让深圳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深圳人的故事中,有欢声笑语的回忆,也有不尽如人意的时刻,《超越》就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为了实现心底蛰伏的梦想,也为了投身深圳改革开放的火热盛况,一个复员军人只身来到深圳,在众多工作中选择了保险营销员,可当一次次的陌生拜访均以失败告终,他的人生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挫折。

  眼前的一扇扇门,变成了他内心中的一堵堵墙,让他扎根深圳、成就自己的梦想变得支离破碎,让他印象中色彩斑斓的未来人生变得暗淡无光。

  就在即将崩溃时,在他的内心走出了连长,把他带回了部队。连长用残酷的训练让他懂得了忍耐和坚持,在和连长的对话中他渐渐拾回了信心、鼓舞了精神,最后鼓起勇气推开眼前的大门,获得了成功。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深圳的璀璨星空,不就是靠这样千千万万怀揣梦想的奋斗者用汗水和泪水点亮的吗?

  开拓创新,团结奉献。深圳人脚下的路,不就是靠这么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一点一点走出来的吗?

切着深圳人的脉搏


  在《剧说成功》里,每个人的故事都激发着深圳人的澎湃激情,而在戏外,让“剧说”系列走向全国的主创人员,也是深圳奇迹的众多书写者当中的一分子。

  什么是“剧说”?概括地说,就是“军哥”用脱口秀的形式讲道理、与观众互动,再用小品、歌舞、朗诵等形式“划重点”,对道理进行诠释,用一个主题串联整场演出。

  作为《军哥剧说》系列的核心人物,主演李学军,人称“军哥”,对“剧说”系列一路走来的历程深有感触:“用戏剧的形式诉说都市的情感故事,‘剧说’系列的每个环节都切着深圳人的脉搏。”

  “军哥剧说”系列是深圳市罗湖区文化馆09剧场最有名气的演出。该系列覆盖九大系列剧目,如讲述成功之道的《剧说成功》、促进交流的《剧说沟通》、感悟人情世故的《剧说温暖》、一品浪漫的《剧说爱情》、弘扬风清气正的《剧说清廉》、讲求合作精神的《剧说团队》、减负释压的《剧说快乐》、专为儿童定制的《剧说成长》以及探讨如何提升幸福感的《剧说幸福》。通过一台戏剧主题晚会,融合时下流行元素,展现特区文化,以深圳人的视角来进行思考创作。

  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军哥剧说”的创意是产生在深圳小品话剧团极其困难的时刻,用团长兼总导演邸叙然的话说,这样的“灵感却是在‘死马当成活马医’的心态下产生的”。

  深圳小品话剧团成立于2005年,但是接连的获奖与“深派风格”的形成并不见得能让“深派小品”走进深圳人的心坎儿。

  经营举步维艰,曾有一度台上的演员比观众都多。演出收入减少,演员间相互矛盾产生,解释、安抚都无济于事,“按下葫芦起来瓢”。奇怪的是,大家怎么闹腾,都不愿离开小品团。

  邸叙然心里有了底。他感到演员间矛盾的产生根源是创作演出方面的不如意,如果有了好的创作,就能激发演员的积极性。

  于是,他与小品团的功勋演员李学军商量。两人头脑风暴之后,有了新的想法:“我的许多小品的主题都与李学军成功课程中的内容非常契合,如果将军哥的课程和我的小品相结合创作一台主题戏剧综艺晚会岂不是绝佳的创意?这将会把戏剧的教育、娱乐、仪式融为一体,使戏剧的功能突显,让观众不仅仅是哈哈一笑,而是看过之后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军哥剧说”的形式由此诞生——把李学军的成功课程与团里演出的小品结合,请军哥以“脱口秀”的形式,每天讲述一个主题,以戏剧小品在舞台上演绎,并融入歌唱、舞蹈、诗歌朗诵等,与观众互动,这在国内尚属首创。

  这个创意让整个团队很是兴奋,可酒香也怕巷子深。开始演出时,因为观众对这样的演出形式没有认识,没有观看的积极性,他们就四处奔波,散发戏票,请人来看。

又一个梦想的起点


  首演的那天,看着坐满全场的观众,每个人既兴奋又紧张。大家知道,这些观众是那么多次的小品专场演出积累下的粉丝,虽然不多但很珍贵,因为深圳的观众都牛得很,甭管是买票的还是公益的,只要演出没劲,白给票都不来。今天要是演砸了,那可就全白干了。

  随着开场舞曲大幕徐徐拉开,《剧说成功》开始演出,演员们使尽浑身解数,演技纷纷“爆发”。在场的观众时而鸦雀无声,时而鼎沸爆棚,时而哈哈大笑,时而泪水纵横。近两个小时的演出结束后,观众没有马上离场,而是一同起立鼓掌,演员在舞台上不停鞠躬谢幕,许多观众跑上舞台竞相围着军哥合影索要签名——《军哥剧说》成功了!

  从此,《军哥剧说》系列热度逐步上升,在深圳09剧场已经演出500余场,场场爆满,一票难得。一个个引人掌声雷动的故事,幽默中隐藏着讽刺,笑声中夹杂点嗔怪,不求深刻尖锐,拒绝宏大叙事,更像是左邻右舍围坐在一起,说说话,聊聊天,温暖、轻松、快乐、励志、向上。

  故事背后,记录的不仅仅是深圳人的传奇故事,更是一个城市的历史脉络,一个时代的澎湃浪潮。

  2014年时,《军哥剧说》系列方兴未艾,邸叙然曾说:“我们有一个梦想,就是让‘剧说’系列成为深圳的文化品牌。”邸叙然说,“到那时,来深圳旅行必到的一个环节——听‘深派小品’,就像去上海要听‘海派清口’,去北京要看‘德云社’、‘开心麻花’一样。”

  而今,邸叙然的梦想已经实现,很多深圳人接待外地亲友的方案变成了白天世界之窗,晚上“09剧场”,而“深派小品”《军哥剧说》系列正从深圳走向全国——《剧说成功》8月26日在北京大隐剧院成功开演。剧中反映的改革开放深圳故事,受到北京观众的高度好评。

  他知道,这是又一个梦想的起点。


 

一场戏、一个时代、一种传奇
“深派小品”《军哥剧说》系列正从深圳走向全国

( 2018-08-31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周刊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