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08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草地周刊
16 12/16 11 12 13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神奇的红柳
· 一块最能体现“工匠精神”的“砖”

  相关文章: 
神奇的红柳

( 2018-08-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刘金桐


  有一位诗人曾这样写道:

  一丛丛红柳迎风舞荡,

  痴情爱慕荒凉戈壁,

  炎日炙烤高昂头,

  林荫与风沙止步紧相连;

  一片片红柳迎风激昂,

  一生相恋苍茫草原,

  高寒缺氧何所惧,

  深根彩枝亮天苍。

  风风雨雨美丽容颜,

  漫漫长路挺立脊梁,

  生生死死坦坦荡荡,

  情比天高爱比水长,

  千年的承诺,不朽的衷肠。

  红柳哦,你是生命的绿洲,

  有了你,生命灿烂长存,

  红柳哦,你是我的榜样

  同一个信念,拥有同一身戎装。

  我先后在青藏高原工作生活20载,最后一次告别青藏高原,也已整整30年。那里有我太多的难以割舍。至今,我仍然眷恋看那里众多的人和事。我忘不了那里的山山水水,忘不了那顽强地生长和战斗在风雪草原与荒凉戈壁、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的红柳。

  红柳,又称柽柳,属于速生,多年生植物。她在我国,生长于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宁夏等省区的高山、河谷、草原和戈壁沙漠地带。她的根扎得深而又长、茎粗而短、枝多且长、呈簇呈团状、能开花结果。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常奔走于西藏北部和西部采访,不时见到一株株、一簇簇诱人的红柳。她们有的长在山麓上,有的长在草地,有的长在湖畔和河边,有的已长大成林,有的则刚刚匍匐在地面上。但有一次,我却见到了一大片红柳,俨然一个红柳林园。

  那是,一个秋季的一天,我与那曲地委的一个藏族干部在藏北著名的班戈硼砂新城采访结束后,途经著名的奇林湖畔向西前行。

  我们从奇林湖畔一上路,天就刮起了大风。汽车颠簸得厉害,发动机发狂似地吼叫着。车窗外尘沙滚滚,十几米之外就很难看清什么,只有那巨大的湖泊还隐约地泛着白光,给行路的人们指示着方向。

  青藏高原的天气瞬息万变。中午,风停了。天空阴沉沉的,层层的云雾压在头顶上,草原上灰蒙蒙一片,那些耸立在天际的山峦也隐没了,缭绕不散的水气笼罩着河面。天空开始飘着雪花。雪,越下越大。一会儿,草原就铺上了一层层白雪。草场、河流、湖泊和谷地,都隐藏在茫茫的深雪里。

  下午,雪停了,太阳从缝隙里钻出来,草原上银光万道,刺得人睁不开眼睛,那不甘寂寞的风,又急匆匆地赶来,刮起阵阵旋风,把地上的积雪卷起一丈多高。

  突然,在我们的前面出现了一团团飞舞着的红色、紫色、绿色景象,随着我们汽车的继续前行,这景色在我们眼前还变得愈来愈大愈来愈宽。它迎着阳光,与地面的白雪交相辉映,泛露出斑斓夺目的光彩,真是美不胜收。

  车走近了,我们下车一看,她竟然是青藏高原著名的红柳。放眼望去,这里简直变成了一个多彩的林园。

  我们沿着红柳林间的小路走去,看到这雄健地屹立在雪地上的红柳,主根扎在土里,根须粗大而弯拐,像乱发一样犬牙交错地盘绞在地面;树茎粗大,最粗的树茎在20厘米以上,但大都短而弯曲,表皮粗硬,红得发黑。树茎顶部,枝头丛密,重重叠叠,像雨伞般向空中伸展,最长的树枝条可达一米多长。繁茂的枝桠上盛开着一串串红紫白相交的束束花卉。真乃一片红中透绿透紫的树林。

  那曲地委的同志告诉我,由于这草原上气候寒冷而干燥,红柳生长较慢,十多年的树,树茎也不过五、六厘米,像那树茎达20厘米的红柳,也许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可称得上是原始森林了!

  我说,依照今天的情况看,大风大雪也不会对红柳的生长造成什么不利影响。那曲地委的同志禁不住接着说,别说今天这样大的风雪没对红柳生长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就是再大的风雪也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接着,他又说:“藏北草原不时会出现一种狂风,能把沙石搬走,枯草吹走,把群群牛羊吹散甚至刮到湖里,将帐篷撕裂甚至吹到空中,可狂风肆虐下的红柳,却仍然傲然地屹立在草地上,蓬蓬勃勃地生长着……您相信吗?”我连忙说:“我完全相信。”

  傍晚,我们在红柳林附近的群众家里住了下来。远处山脚下旋风翻滚,扬起阵阵雪片,近处湖面上雾气朦胧,什么也看不清,天气又变了。但是,在这座红柳林中,却分外幽静。阵阵山风吹过,树枝摇曳,沙沙作响。人们在林间空地上升起了一堆堆篝火,围坐火旁谈天,有的还在林间小道踽踽踱步……

  我想,红柳能在藏北这块草地上生长,防风抗沙,改变气候,不也能在类似的藏北别的草地上生长吗?这岂不是为改变藏北草原的面貌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办法。

  事实也的确是这样。在阿里地区狮泉河镇及其周围,50年前是一望无际的红柳林,面积达15万亩。1971年,仅狮泉河东长15公里的两岸,红柳面积达6万亩。红柳长势良好。当时这里用于拉货的东方牌卡车行驶在林中,也只能露出车顶。农牧民的牦牛跑到林中,往往要找好几天才能找到。这里每年春天来到,一丛丛红柳伸出细枝,去接受阳光雨露的滋润,每株火红的老枝上,都发出了鹅黄的嫩芽,长出一片片绿叶,顽强地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有白的红的黃的紫的,一簇簇向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在这些红柳生长的土地里,狂风再也无法肆虐,牧草吹不走,牛羊刮不散,帐篷撕不开,一派安详景象。如今,行走在阿里,在噶尔河谷、扎达沟中,也到处能见到令人心生敬畏之情的高原红柳。

  尤为可喜的是,阿里地区人工培育红柳也获成功。这对在广大青藏高原地区大面积扩栽红柳,从而有效防风治沙,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山川秀美,意义甚为重大。

  阿里人说,红柳是我们的最爱,红柳是我们的骄傲。

  戈壁,蒙古语,意为难生草木的粗沙、砾石覆盖的荒漠。汉文史书里,有大漠之称。

  如今,我已记不清自己曾多少次到过青海西部的戈壁滩釆访,但那戈壁红柳的英姿却至今历历在目。我与戈壁红柳的相识,始于1956年的进藏途中。那是这一年的初春。我们十多人,乘敞篷汽车沿着青藏公路进藏,过了青海湖,就进入了位于柴达木盆地南部、延绵四五百公里、人烟极其稀少的茫茫戈壁和无边无际的沙漠。漫漫旷野,到处是一望无际的荒凉。我最难忘的是,我们从都兰县的香日德出发到格尔木的三百多公里的路上,没见到一顶帐篷、一个人、一头牲畜,甚至也没见到野生动物的踪影,我们见到的只是冰雪、沙丘、光秃秃的沙漠和石峡,听到的是呜呜呼叫着的大风和大风吹打着汽车篷布的乒乓声。这种景象似乎比美国西部影片中所显示的景象更粗犷更原始。寒冷、呼吸急促、恐怖一齐袭来,这滋味似乎比死亡更难受。我们中有的女同志禁不住紧紧抱在一起哭了起来。我禁不住说,这简直是一个没有生命迹象存在的地方。正在此时,一直窥视着车外的从拉萨前来带领我们进藏的干部老王兴奋地说,大家看看车外,有红柳!红柳!我定睛一看,近处是黄褐色的块状戈壁,稍远处是连绵起伏的沙丘,雪地上、沙坡上,挺立着一丛丛枝头密布的植物。她们在风中摇曳,展现着自己独特的美丽。大风袭来,那植物的枝条迎风呼啸,发出一种尖厉的哨音,就好像是其对大自然的一种抗争。她们那柔韧的枝条沐浴风沙,经受着磨砺。车渐渐驶近,我们看到那丛丛蓬勃的细柳中间,已蓬勃起嫩紫的新红。老王告诉我们,这是青藏高原的戈壁红柳。有的同志很有感慨地说,这红柳真是不畏风雪严寒啊!我说,看来她也不怕寂寞,这戈壁红柳也可称寂寞红柳。我们中一位甚有文才的同志竟然出口成章地赞曰:红柳和戈壁紧紧相依,能耐住寂寞的风寒,守候无人的荒漠,经受黑夜的挑战,托起岁月的太阳。

  10年后一个夏季的一天中午,我再次来到这个戈壁滩。午后的阳光,肆虐地炙烤着戈壁,我下车走在地上,热浪猛地扑来,顿感灼烫,一会就汗流浃背、头发浸湿。同行的当地同志告诉我,这里冬天的气温可下降到零下40℃,而在夏季,最高可上升到45℃,今天的气温是43℃。我禁不住说,难怪有人讲,戈壁滩最热时,天上的飞鸟也会被烧焦。可是举目四望,一株株一簇簇的红柳,却依然风姿飒爽地屹立在茫茫的戈壁上。红柳浑身上下摇曳着粉红的花梢,微风吹拂,如一簇簇摇摆不定的火焰,煞是好看。我流淌着汗水,来到红柳身旁,俯下身子,轻轻地抚摸着红柳鲜活的枝叶和花瓣,迎着微风久久地注视着她们的风姿。此时,我又忽然想起了唐朝诗人高骈的诗《山亭夏日》:

  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

  我不禁自言自语说,较之夏日“满架蔷薇一院香”的景色,这戈壁红柳的夏日景色,不是更加美丽吗?那位同行的同志又告诉我说,刚进入夏季,这红柳便开始疯长,不几天,就翠绿成荫,满枝都挂上了鲜嫩的花朵。

  格尔木,曾经的荒滩戈壁,如今已是满眼绿意。格尔木人说,红柳也为此立了功。

  格尔木,地处柴达木盆地西南部,原只是有一个地名的大戈壁滩。1953年,被称为青藏公路之父的慕生忠将军,用他手中的红柳枝拐杖勾勒出格尔木发展的最初坐标,一方面大力发展生产和交通事业,一方面大力推进造林绿化,防风固沙工程,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形成了以城市园林绿化为中心,以四个出口绿色通道为生态主轴的城乡一体化城市森林体系,在这里演绎出一部辉煌的开发建设的英雄史诗。“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发展目标初步实现,外围防沙生态屏障基本形成。

  在格尔木河西与托拉海河之间,有一片偌大的盐碱滩。这里遍布红柳丛。每年5月至9月,在这随处可见艳丽无比的布满枝头的红穗紫花,那花似燃烧的火焰,高举的火把,向空中伸展,鲜活靓丽,神采缤纷,招蜂惹蝶,形成诱人的风景线。我每每来到这里,极目四望,都禁不住欢呼和激动。

  红柳,一年四季精神抖擞,死后,也铁骨铮铮。春天,一簇簇、一团团,碧绿成片,蓬勃着,盎然出一派生机。夏秋时节,红、粉、紫相间的花朵缀满枝头,编织成别致的花穗,郁郁葱葱,伸向空中。冬天,地冻河封,草木萧瑟,远处若有红雾涌动,那准定是红柳林。这时的红柳并不枯萎,只是脱落了叶片,而枝条仍是根根直立,仍是一身红色皮肤。她高昂着头,少了春秋夏日的柔美,多了寒风肃杀中的挺拔。她死后,人们挖出了她的根——巨蟒一般深深扎入土地的深褐色块茎,非常结实,非常耐烧,人们看到了她的骨头。她用自己的骨头在戈壁上写下了格言:地球上没有应该遗弃的地方。


 

神奇的红柳

( 2018-08-17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周刊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