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应对稳中有变 迈向高质量发展 |
解析中国经济的关键之举 |
|
( 2018-08-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
新华社北京8月7日电(记者陈炜伟)作为重要先行指标,近期披露的7月份制造业PMI保持在51%以上的高位,显示制造业延续扩张态势。但PMI比上月略有回落,特别是受国际贸易摩擦等影响,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均落在50%的临界点之下。 “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既充分肯定上半年经济良好态势,又科学分析当前面临的问题挑战,在更趋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关键之举,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回首上半年,中国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态势。
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达到6.8%,连续12个季度保持在中高速区间运行,失业率和通胀率维持低位,全社会用电量、铁路货运量等实物量指标保持增势,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78.5%……中国经济“稳”的势头继续夯实,“好”的态势持续显现。
稳中知难,稳不忘忧。在稳中向好的基础上,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
“从国际看,尽管世界经济总体复苏,但结构性问题尚未有效解决,宏观政策分化、国际竞争性减税、贸易保护主义等引发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增加。从国内看,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还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分析说。
研判中国经济,既要看到环境复杂的“变”,也要看到大势向好的“不变”。
纵观全球,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础,在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面没有变。我国有13亿多人口、9亿劳动力、上亿市场主体,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消费潜力,凸显中国经济的“特质”。
放眼国内,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础,在于高质量发展的前进态势没有变。摒弃“唯GDP论英雄”,更多关注优化结构、改善环境、提升质量。服务业对经济增长“压舱石”作用更加巩固,消费基础性作用越来越强,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彰显中国经济的“气质”。
“中国经济已经成为比较典型的大国经济,产业体系完备,内需潜力巨大,13亿多人口的消费市场继续保持快速成长。”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说,“来自外部的任何压力,最终都会转化为发展的动力。”
稳中有变,更要积极应变,夯实大国经济稳定运行的基本盘,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宏观环境。
“要抓住主要矛盾,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加以解决。”中央政治局会议为下半年经济发展“开方抓药”,其中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六个“稳”备受关注。
“这是中央根据中国经济面临的形势之‘变’,做出的相机抉择的、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的政策安排。”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说,“稳”字当头,主动应变,这是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的主基调。
稳就业,是稳增长的主要目的之一。国家发改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司巡视员哈增友说,国际贸易摩擦等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就业稳定带来不确定性。要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就业形势的监测分析,完善政策储备。
然而,“稳”不是无所作为、机械求稳,更不是简单重复过去的老路,而是要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既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也要推进结构调整,稳中求进,以进促稳。
稳金融要重实体。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稳金融就是要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优化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
稳外贸要重质量。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说,要加大力度培育贸易新业态,推动加工贸易向中西部梯度转移和创新发展,积极扩大进口,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
稳投资要重结构。李佐军认为,投资不能投过剩产业,而是要补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短板,投向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补益民生的领域,通过有效投资引导经济结构调整。
因时而动、因势而谋。专家认为,当前关键是要加强宏观政策统筹协调,形成政策合力,精准施策,为中国经济运行保持稳中向好态势形成良好预期。
保持定力 深化改革迈向高质量发展 形势越是纷繁复杂,越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保持战略定力,有效破解深层次问题和矛盾,坚定不移地朝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迈进。
上海外高桥港区海关通关大厅和原外高桥检验检疫局报检大厅之间,只隔了一公里。但这短短的一公里,也曾为报关报检企业增添了许多来回跑、反复问的难题。5月起,外港海关大厅线路升级工作完成,报关报检企业只需跑一处,就能完成两边的手续。
按照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工作部署,上海原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统一以海关名义对外开展工作至今已三月有余,从8月1日起,企业报关报检更是合并为一张报关单、一套随附单证、一套通关参数,机构改革继续释放红利。
4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壮大依靠的正是改革开放的力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仍然要靠持续推进改革开放。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继续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见效的重大改革举措,落实扩大开放、大幅放宽市场准入的重大举措,释放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强烈信号。
“一方面要聚焦‘重大’,一方面要着眼‘管用见效’,找到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李佐军说,要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大力推进国有企业、土地制度等领域影响深远又能较快见到实效的改革举措。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是主线。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认为,下一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破除无效供给、处置“僵尸企业”方面取得进展,提高土地、资金、原材料、劳动力等社会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亚太部助理主任、中国事务主管詹姆斯·丹尼尔说,IMF对于中国更加重视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感到鼓舞,并指出实现这一目标还需加快一系列改革,包括进一步提升消费、促进竞争等改革举措。他还对中国最近宣布的一揽子开放政策表示赞赏,认为这不仅有利于提升中国的经济竞争力和效率,也有利于促进全球经济增长。
|
|
应对稳中有变迈向高质量发展
|
解析中国经济的关键之举
|
|
|
( 2018-08-08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要 闻 |
|
|
|
应对稳中有变 迈向高质量发展 |
解析中国经济的关键之举 |
|
( 2018-08-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
新华社北京8月7日电(记者陈炜伟)作为重要先行指标,近期披露的7月份制造业PMI保持在51%以上的高位,显示制造业延续扩张态势。但PMI比上月略有回落,特别是受国际贸易摩擦等影响,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均落在50%的临界点之下。 “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既充分肯定上半年经济良好态势,又科学分析当前面临的问题挑战,在更趋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关键之举,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回首上半年,中国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态势。
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达到6.8%,连续12个季度保持在中高速区间运行,失业率和通胀率维持低位,全社会用电量、铁路货运量等实物量指标保持增势,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78.5%……中国经济“稳”的势头继续夯实,“好”的态势持续显现。
稳中知难,稳不忘忧。在稳中向好的基础上,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
“从国际看,尽管世界经济总体复苏,但结构性问题尚未有效解决,宏观政策分化、国际竞争性减税、贸易保护主义等引发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增加。从国内看,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还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分析说。
研判中国经济,既要看到环境复杂的“变”,也要看到大势向好的“不变”。
纵观全球,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础,在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面没有变。我国有13亿多人口、9亿劳动力、上亿市场主体,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消费潜力,凸显中国经济的“特质”。
放眼国内,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础,在于高质量发展的前进态势没有变。摒弃“唯GDP论英雄”,更多关注优化结构、改善环境、提升质量。服务业对经济增长“压舱石”作用更加巩固,消费基础性作用越来越强,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彰显中国经济的“气质”。
“中国经济已经成为比较典型的大国经济,产业体系完备,内需潜力巨大,13亿多人口的消费市场继续保持快速成长。”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说,“来自外部的任何压力,最终都会转化为发展的动力。”
稳中有变,更要积极应变,夯实大国经济稳定运行的基本盘,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宏观环境。
“要抓住主要矛盾,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加以解决。”中央政治局会议为下半年经济发展“开方抓药”,其中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六个“稳”备受关注。
“这是中央根据中国经济面临的形势之‘变’,做出的相机抉择的、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的政策安排。”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说,“稳”字当头,主动应变,这是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的主基调。
稳就业,是稳增长的主要目的之一。国家发改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司巡视员哈增友说,国际贸易摩擦等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就业稳定带来不确定性。要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就业形势的监测分析,完善政策储备。
然而,“稳”不是无所作为、机械求稳,更不是简单重复过去的老路,而是要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既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也要推进结构调整,稳中求进,以进促稳。
稳金融要重实体。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稳金融就是要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优化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
稳外贸要重质量。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说,要加大力度培育贸易新业态,推动加工贸易向中西部梯度转移和创新发展,积极扩大进口,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
稳投资要重结构。李佐军认为,投资不能投过剩产业,而是要补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短板,投向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补益民生的领域,通过有效投资引导经济结构调整。
因时而动、因势而谋。专家认为,当前关键是要加强宏观政策统筹协调,形成政策合力,精准施策,为中国经济运行保持稳中向好态势形成良好预期。
保持定力 深化改革迈向高质量发展 形势越是纷繁复杂,越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保持战略定力,有效破解深层次问题和矛盾,坚定不移地朝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迈进。
上海外高桥港区海关通关大厅和原外高桥检验检疫局报检大厅之间,只隔了一公里。但这短短的一公里,也曾为报关报检企业增添了许多来回跑、反复问的难题。5月起,外港海关大厅线路升级工作完成,报关报检企业只需跑一处,就能完成两边的手续。
按照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工作部署,上海原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统一以海关名义对外开展工作至今已三月有余,从8月1日起,企业报关报检更是合并为一张报关单、一套随附单证、一套通关参数,机构改革继续释放红利。
4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壮大依靠的正是改革开放的力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仍然要靠持续推进改革开放。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继续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见效的重大改革举措,落实扩大开放、大幅放宽市场准入的重大举措,释放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强烈信号。
“一方面要聚焦‘重大’,一方面要着眼‘管用见效’,找到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李佐军说,要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大力推进国有企业、土地制度等领域影响深远又能较快见到实效的改革举措。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是主线。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认为,下一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破除无效供给、处置“僵尸企业”方面取得进展,提高土地、资金、原材料、劳动力等社会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亚太部助理主任、中国事务主管詹姆斯·丹尼尔说,IMF对于中国更加重视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感到鼓舞,并指出实现这一目标还需加快一系列改革,包括进一步提升消费、促进竞争等改革举措。他还对中国最近宣布的一揽子开放政策表示赞赏,认为这不仅有利于提升中国的经济竞争力和效率,也有利于促进全球经济增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