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08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经济·民生
8 6/8 5 6 7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上海日益彰显出“大码头”国际范
· 冬枣夏天收 价钱“翻筋斗”
· 高温“晒伤”大连海参养殖业
· “第三支柱”发展迟缓 该如何“为养老而投资”
· 外汇局:我国经常账户二季度顺差58亿美元
· 破题“陆上贸易规则” 助推西部高质量发展
· 中国快递加快走出国门

  相关文章: 
从“跟跑”到“超越”,向全面提升航运综合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冲刺”
上海日益彰显出“大码头”国际范

( 2018-08-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民生
 
  本报记者姜微、贾远琨


  长江入海口,洋山深水港犹如一面征帆,远洋货轮在这里整装待发奔赴全球;黄浦江两岸,“垂直城市”拔地而起,全球领先的航运企业、机构争相入驻……这座通江达海的繁华都市日益彰显出“大码头”的国际范。

  新近发布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成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在当下航运市场盘整、经贸格局突变的背景下,上海循着最新绘制的这张路线图,向全面提升航运综合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冲刺”。

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增强辐射力


  1978年,我国第一艘国际班轮“平乡城”轮装载着不足200个集装箱,从上海港出发前往澳大利亚,开启中国货轮的远洋航程。2018年5月,中远海运“狮子号”轮装载2万余个集装箱从上海港出发前往希腊。改革开放40年间,上海港见证了中国航运事业的历史性跨越,中国货轮的航迹已遍布全球。

  “20多年前,这里还是靠肩扛手推的人力码头,如今,上海港已经连续8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港,洋山深水港四期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化码头。”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董事长陈戌源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上海港的今天。”

  与伴随黄浦江奔流入海的航运事业一样,上海正是在改革开放中融入并参与世界分工和全球合作竞争,成为全球中心城市。2017年,上海两大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1.12亿人次,排名全球第四,其中,浦东机场货邮吞吐量连续十年位居全球第三;当年,代表高端服务的国际邮轮靠泊上海港512艘次,成为全球第四、亚洲第一邮轮母港。

  上海作为国际航运枢纽的磁力不断加强,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以及长江经济带、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的贯彻推进。统计显示,上海港28%的货量来自长江支线运输;国际贸易集装箱吞吐量中,“一带一路”国家占据35%;从上海乘坐国际邮轮的游客四分之三来自长三角地区。

  承载国家战略而兴,更要服务于国家战略。近年来,上海港在长江沿线20多个港口投资,并建立起统一高效的管理系统,着力发挥龙头作用,带动长江流域构建完整的物流网络。溯江而上,物流体系的完善推动了产业转移和优化布局,为航运枢纽提供了更多优质货源。

  最新发布的2018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显示,上海凭借广阔的经济腹地、密集的运输网络、高效的服务机制,升至全球第四大国际航运中心。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建设国际领先枢纽仍需进一步集聚辐射力。上海已明确2020年建成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航运中心的目标,建成智慧高效的集装箱枢纽港、品质领先的航空枢纽港和国际一流的邮轮母港。

  提升中国航运服务的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新加坡的通关便利、伦敦的海商法律服务,相较这些已经产生品牌效应的国际领先的航运中心,上海的优势体现在哪里?从多维度、综合性、长周期考量,航运规模已经位居世界前列的上海,在巩固提升国际航运枢纽港地位的基础上,还需在提升服务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上发力,与卓越的全球城市相匹配。

  “上海需借鉴国际航运中心的经验,更加注重提升高端航运服务功能,不断增强上海航运服务品牌国际影响力。”上海海事大学教授於世成说,“上海正在加快五个中心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尤须与经济、金融、贸易、科创中心建设相辅相成,产生聚合效应。”

  2015年7月起,上海率先实施航运保险产品注册制改革,最大程度上放权于市场。如今,上海已有效注册条款2600余个,超过注册制实施前全国5年航运保险条款总和。

  除航运金融外,近年来,在航运经纪、航运信息、海事仲裁等多个领域,上海都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突破,上海港国际航运中心的综合服务要素基本具备。截至2017年,全球排名前二十的班轮公司、排名前四的邮轮企业、全球九大船级社均在上海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上海航运交易所的集装箱运价指数成为全球集装箱运输市场的风向标。上海海事仲裁案件数量全国占比达90%。

  航运中心有着与生俱来的开放基因。近期发布的“上海扩大开放100条”,明确部署将推进航运服务业扩大开放,加强航运金融业创新,推动航运金融衍生品业务发展,将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提升能级与核心竞争力输入新动能。

以创新创造让航运更智慧


  全球瞩目的洋山自动化码头去年底开港试运行之际,见证了上海港翻天覆地变化的原上海城市交通管理局局长刘桂林感慨万千:“过去,百斤重的大包要码头工人一个个扛到船上,现在,码头设施实现了从‘机械’到‘机智’的创新,已经全面实现自动化,操作工从蓝领变成了白领。”

  40年前,上海港5万名员工一年能够完成8000个集装箱的装卸作业,如今,上海港1.6万名员工能够完成4000万集装箱的装卸。以不到当年三分之一的员工,完成了5000倍的集装箱装卸量,港口作业正在从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引领型华丽转身。

  创新力不只体现在装卸作业,还体现在口岸通关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2018年5月,上海口岸沿用近30年的集装箱设备交接单实行电子化试点,“无纸化”有望每年为企业减少4亿元以上的费用,还能实现24小时报送,提高报关效率,进而缓解交通拥堵。

  更大的创新力来自体制创新。中远海运集团董事长许立荣曾为上海“点赞”,他说:“借力自贸试验区建设,启运港退税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吸引1700多家航运相关企业落户,这些都来自上海这座开放城市的创新活力。”

  未来3年,创新将不断走向纵深。根据规划,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将开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运制度创新、航运商业模式创新和航运科技创新,提升全球航运资源的配置能力。同时,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等新技术应用,加快实现航运产业转型发展,跻身国际航运中心的“顶尖”行列。

 

从“跟跑”到“超越”,向全面提升航运综合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冲刺”
上海日益彰显出“大码头”国际范

( 2018-08-07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经济·民生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