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07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草地周刊
16 12/16 11 12 13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他乡月也明
· 纵横千古话赣榆
· 一群台湾年轻人,这样拯救孔明灯

  相关文章: 
纵横千古话赣榆

( 2018-07-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王铜起


  打开我国地图,你就会看到在长江入海口处,黄海岸便开始次第向西北方向逶迤,至苏鲁交界处顿一个折,便急射东北,过青岛,奔威海,到烟台。绵绵千里海岸线,折射成一个数学上的“小于”号,沿“小于”号两端向东辐射出的一大片海域,就叫黄海湾。江苏省的最北端县份——赣榆县,就坐落在这个“小于”号的弓底部。她北接齐鲁,西枕沂蒙,南俯淮泗,东临沧海,全境面积1402平方公里。

  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

  县境内出土的数十件外形器、石刀、石砺等文物,说明了远在一万年前,原始先民们便在这块蛮荒的土地上直立起了腰肢,创造了劳动,开始了最早的渔猎生活。后大堂、青墩庙、大台子、苏青墩等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更为原始先民们从猿到人的进化提供了生动鲜活的佐证。这里还是龙山文化区域。至于商周铜器、秦砖汉瓦那是晚些时候的事了。从这里,我们似乎看到了历史蜕变的飞跃轨迹,听到了历史老人蹀躞的脚步声。

  相传古炎帝后裔姜姓在此定居立国。夏商时属徐州地域,西周属青州,春秋兼属鲁国、莒国,战国时初属楚,后归齐。秦设郡县,赣榆从琅琊郡。汉承秦制,封属未变,延至三国,更名“祝其”。西晋复立赣榆。隋末改为“怀仁”,隶属海州。金元以后均名赣榆。1940年底,隶属山东省滨海专区。1945年更名“竹庭县”,1950年底复名城榆,1953年划归江苏。

  赣榆何时置县?众说不一。《辞海》中“赣榆”条目注为汉置县。当然,这是较权威的说法。但随着近几年陕西省骊山秦兵马俑及刑徒墓的挖掘研究,赣榆为汉置县的传统说法被大大地动摇了,权威的说法被权威的史证所打破。

  1979年12月,陕西省秦陵考古队在秦始皇陵西侧刑徒墓,发掘出瓦志刻文18件,其中有两块阴刻小篆“赣榆距”“赣榆得”,记载了一个叫“距”、一个叫“得”的赣榆人随刑徒发往骊山修始皇陵的史实,得窥了《史记》诸籍所载秦始皇“及并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修筑骊山”的如烟往事之一斑。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赣榆为县,已知在秦。但为何取名“赣榆”?这又是千古一谜。据说,在全国2000多个县中,县名取义不详的只有十几个县,赣榆自然位列其中。

  “赣榆”释义,多有说法。或云,此地盛产质佳榆木,常以进贡朝廷,“贡”字古通“赣”字,故名。或云,春秋时端木子贡自琅琊赴吴,途经此地,偶有手植之榆,一如孔子手植槐于曲阜。则以榆之属赣,赣通贡得名。或云“赣榆”为古越语盐的音译,因本地多产盐,又因以盐为部族的“吴人”在此居住过而得名。研究《山海经》的专家何幼琦先生则认为,赣榆得名于古代鬼窳(别写为鬼臾)氏族。清代张謇、王文炳考证古郁州为赣榆境,有山名弇(古音盖)榆山,县因山而名。考古专家李洪甫则认为赣榆得名于少昊氏在羽山向其部落赐羽的史实。

  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张翰勋先生独辟“赐榆说”。此说虽也未作盖棺之论,但似乎易为人们接受。他认为“赣”字《尔雅·释诂》诸典释为赐,赐予。取“君主赐予榆火”,表示承受恩宠,并得吉祥的意思。古时有“司爟”的官,掌管帝王用火的政令,根据时令,变换用火原料,祛除不同季节的疾病。“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秋取楢柞之火,冬取槐檀之火”。《唐会要》载有“清明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顺阳气”之说。还可见证于唐韩愈“唯将新赐火,向曙著朝衣”的诗句,及唐韦庄“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的诗句。为什么春季赐火要用榆柳之火呢?据《周礼》讲,榆柳象征青色,顺阳气。同时,赣榆县治地处东隅,正与春季、榆木含意吻合,唐李峤诗“槐烟乘晓散,榆火应春开”即含此义。可见,衍“赐榆”之义取“赣榆”之名,是承袭古代风习,以示荣宠、图吉利、求祥和的意思。秦代去唐未晚,可考典籍亦多,抑或那时的官风民习传承至唐,也未可知。

  这里还是一片灵气氤氲的土地。

  作为地僻一隅的海右古邑,她曾有过历史的喧嚣。孔子及其高足子贡曾印屐过夹谷山、万松山;秦始皇两度莅境,鞭石成桥登秦山岛,勒石秦东门以彰政绩,留下一大串诸如“接驾庄”“居驾庄”“下驾沟”“演乓场”的村名;郦道元著《水经注》,跋涉过这里的山川河流,考证古“游水”之延绵周回;李吉甫于《元和郡县图志》中神游赣之古邑郁州、田横岛、怀仁、义塘、盐仓诸城;沈括登赣榆之山东望大海,观“天地日月之游动出没”;吕思勉考赣榆方士徐福浮海东去,止于日本纪州、熊野之行踪……这里不只是千古东渡第一人徐福的故里,还曾孕育出力主抗金、忠贞报国的宋代名相胡松年;负帝蹈海、死以酬志的忠义公单公选;操守廉洁、体察民情的明代光禄寺卿裴天祐;刚正不阿、凛然强项的工部郎中刘守良;外争国威、内振实业的清代驻秘鲁领事许鼎霖……从这些历史名人的屐痕墨迹当可看出,这是一块浸透华夏几千年文明的故土,吴楚文化和齐鲁文化的交汇重合,使得这片故土凝重吉幽中也不乏灵光秀气。

  翻开近代史,这里曾沐浴过刘少奇、陈毅、罗荣桓、肖华、陈士集、谷牧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盖世雄风;曾筑起过华中、豫东、胶东与敌占区的人员过境、医药军需的海上通道;曾组织过万人支前大队、万人子弟兵团、万人次钢铁担架团随军辗转浴血沙场;曾昭彰过3570多名烈士的英魂,掩埋过800多位民族英烈的忠骨,其中有二次世界大战中两位国际友人的遗骸……这片滚烫的热土为共和国的诞生做出过积极的贡献。


 

纵横千古话赣榆

( 2018-07-20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周刊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