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06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综合新闻
4 2/4 1 2 3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汪洋对乌干达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 梧州:“第一公里”惠民桥畅通出行路
· 洞庭湖3万亩“私家湖泊”被整改
· 让诗意融入生活
· 网上阅卷只见题不见卷,每题分别两人评
· 福建省龙海市:加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监督检查

  相关文章: 
让诗意融入生活
屈原故里湖北宜昌的诗歌传承

( 2018-06-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端午节临近,秭归县屈原小学的孩子们在乐平里屈原庙前吟诵经典诗歌,缅怀屈原,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几乎同时,西陵区桃花岭小学一年级学生宋沛茜正在认真学习清代诗人袁枚的小诗《苔》。“‘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就是说,即使渺小如苔花,也可以同样精彩。”宋沛茜说,稚气的声音中透出一种熟读诗书的自信。

  地处长江三峡的起点,古称夷陵的宜昌与诗歌有着不解渊源。两千多年前,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宜昌秭归诞生,并由此发源出一条浪漫主义的诗歌长河。历代文人骚客钟情于此,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苏轼、王安石、陆游、文天祥、郭沫若等名家,先后写下不少吟诵三峡和宜昌的华美篇章。

  14日晚,由文化和旅游部、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18“中国端午·诗意宜昌”端午诗会在宜昌剧院开幕。

  钟声悠扬、古琴低沉。诗会上,受邀而来的瞿弦和、徐涛等朗诵艺术家,用饱含深情的朗诵,为观众奉献一场诗歌盛宴。

  城因诗而闻名,诗也因城而兴盛。在宜昌,诗歌不是少数人的专利,早就融入群众的生活。

  2014年,中国诗歌学会专门授予宜昌“中国诗歌之城”称号。目前,宜昌有近2万名群众坚持诗歌创作,诗歌研究和创作团队不计其数。他们定期相聚,开展诗词培训、采风创作。

  有“中国第一农民诗社”之称的“骚坛诗社”,成员中不少都是农民,他们白天拿着锄头耕作,晚上握笔书写春秋,坚持诗歌草根属性,致力于让诗歌深入民间。

  近年来,在宜昌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宜昌每年举办大型诗歌活动80多场,参与诗歌活动的群众超过10万人。端午节期间,诗歌创作和朗诵艺术大赛、“诗意校园”评选、万人吟诗等活动精彩纷呈。

  宜昌的山水孕育了灿烂的诗歌文化,诗歌又反过来润泽着宜昌这座城市。诗歌已经成为宜昌人最诗意的信仰、最滋养的精神来源。

    (记者李思远、王自宸)新华社武汉6月15日电

 

让诗意融入生活
屈原故里湖北宜昌的诗歌传承

( 2018-06-17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综合新闻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