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06月0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综合新闻
8 7/8 6 7 8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科技进山换“穷业”,乱石旮旯地变“富地”
· 滥采河砂,重拳治理
· 深圳住房新政:多措抑“炒”,更显民生属性
· 山西率先奖补电动农机

  相关文章: 
科技进山换“穷业”,乱石旮旯地变“富地”
黔西南石漠化山区靠科技走上山地特色农业脱贫新路

( 2018-06-0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新华社贵阳6月5日电(记者何天文、杨洪涛、蒋成)“乱石旮旯地,牛马进不去;耕种几大坡,收入两小箩。”贵州石漠化山区农民长期面临的这种生存困境,如今正在决战脱贫攻坚中发生深刻变化,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告别“刀耕火种”的落后生产方式,拥抱科技进山带来的新产业,走上山地特色农业脱贫新路。

  好气候为石漠化山区打开“一扇窗”


  地处滇黔桂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石漠化面积占到全县国土面积的37%左右,石头多土地少,使许多村民脱贫增收难。截至2014年底,全县还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2万多人,贫困发生率14.39%。

  近年来,当地政府一边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一边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和水土流失治理力度,石漠化得到有效遏制,特别是随着高速公路的贯通,其独特的气候优势变为新的发展优势,受到外来投资商青睐。

  记者最近走进安龙县栖凤街道办平寨村看到,山脚下140多个食用菌大棚连成一片。大棚内,层层叠叠的菌棒上长满香菇。“这里的气候很适合发展食用菌。”贵州安龙富民鑫食用菌公司董事长郑全富说,他曾在辽宁种植香菇多年,2016年开始选择到安龙县发展。“安龙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且无霜期长,一年四季都能生产,香菇产量高。”郑全富说。

  贵州安龙金蕙花卉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梁慧贤之前一直在广东种花卖花,3年前她把花卉产业转移到安龙县招堤街道办事处阳方村发展,如今建有3500亩花卉基地,蝴蝶兰、文心兰、大花蕙兰等大量出口。

  “安龙县基本没有极端天气,我们又是带着技术和市场来的,产品供不应求。”梁慧贤说,由公司负责提供技术指导,农户可以在自家地里种花,公司帮助代销,每年带动周边700多户农户脱贫增收。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安龙县委书记钱正浩说,特殊的气候资源为石漠化山区打开了“一扇窗”,只要产业对路,再穷也有出路。

  科技进山换“穷业”,产业脱贫更精准


  “棚上发电,棚下种植。”在安龙县阳方村的光伏农业产业园,一排排光伏发电板整齐排列,光伏发电板下是一个个食用菌生产大棚。“这种‘农光互补’模式,实现了单片土地多倍产出的效益。”早年在日本留学专攻生物工程的贵州大秦光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茂军说,通过在大棚上架设不同透光率的太阳能电池板和利用LED灯补充有效光源,能满足不同作物的采光需求,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在一个“光伏大棚”内,52岁的苗族妇女雷诗敏指着菌棒上晶莹剔透的玉木耳说:“今年已采收三茬,这是第四茬,一个菌棒可以采六茬。”雷诗敏家有5个大棚,预计上半年纯收入接近5万元。

  光伏发电,除满足公司需要外,当地贫困户还可获得一笔售电收入。“目前已为60户精准扶贫户安装光伏发电系统,每年销售电量,户均可增收3000多元。”刘茂军说。

  “政府提供大棚无偿使用两年,公司负责提供菌棒和技术指导,并回收香菇。”贫困户裴兴权说,在刚过去的一周,他家两个大棚每天能采100多斤香菇,已收入5000多元,预计全年纯收入有10万元左右。

  龙头企业设立科技研发中心,优选优育,使安龙县的食用菌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钱正浩说,目前全县已引进8家龙头企业带动辐射,初步形成“乡乡有菇,村村有棚”格局,过去长期以种植玉米、土豆等维持生计的山区贫困群众,正通过换“穷业”加快脱贫。

产业扶贫需要技术和人才支撑


  科技进山推动了黔西南石漠化山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产业扶贫收效明显。近3年间,安龙县已有4.7万人脱贫,目前全县贫困发生率已降至3.49%。

  尝到科技助推脱贫的甜头,今年3月,安龙县从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热作所、贵州大学、贵州黔西南喀斯特区域发展研究院等单位,引进10多名农业科技专家到各乡镇挂职,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技术支持。同时,还组建“农业专家技术服务团队”深入到各种植养殖基地和村组,上门送技术、送服务,帮助农户解决种养业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山区独特的生态系统对发展山地特色农业潜力大。但新的扶贫产业要实现规模化、规范化、可持续发展,仍需大量“懂技术、会管理、善营销”的乡土人才。钱正浩说,为解决产业发展中的技术支撑问题,他们在利用农民讲习所、农民夜校加快培训新型农民的同时,正积极推动农技人员“下沉”,并引导当地中职、高职院校根据农业产业转型发展的需要,大力培养“适销对路”人才。

 

科技进山换“穷业”,乱石旮旯地变“富地”
黔西南石漠化山区靠科技走上山地特色农业脱贫新路

( 2018-06-06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综合新闻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