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脱贫攻坚 |
8 |
4/8 |
3
|
4
|
5
|
>
|
>| |
|
|
PDF版 |
|
|
|
|
|
“雁归武陵山”,打工妹返乡点燃乡亲致富梦 |
|
|
( 2018-05-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脱贫攻坚 |
|
本报记者何天文、杨洪涛、蒋成
武陵山区,贵州梵净山下。一个边远而宁静的山谷里,“80”后打工妹杨秀萍的创业扶贫故事在当地流传。
从当初为了吃口饱饭“逃离”深山出省打工,到携资2000万元返乡创业带领乡亲们脱贫增收,杨秀萍以她的勤劳智慧和不懈奋斗,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改变着家乡人的生活,点燃了山里人的致富梦想。
“逃离” 从县城出发驶过一段高速公路,再驱车沿着一条蜿蜒的乡村公路行进10来公里,就来到了杨秀萍的冷水养殖基地。一栋不大的办公楼前,“贵州江口绿源水产发展有限公司”的牌子十分醒目。
公司占地70亩,四面青山环绕。“在这里务工的有50多人,都是附近村里的贫困户和残疾人,他们每月收入2000元到3500元不等。”杨秀萍领着记者边看边说,贫困户特别是残疾人,他们几乎没什么技能,外出打工很难找到活干。
实际上,杨秀萍对扶持贫困户“情有独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她从小经历了家庭贫困之苦。
今年38岁的杨秀萍老家在江口县闵孝镇沙坝村,地处武陵山区深处,山高谷深,土地贫瘠,村民们土里刨食生活贫困。受生活所迫,小学还没毕业,杨秀萍便辍学回家帮父母干农活。一年夏天,县里来人招工,她揣着母亲借来的100元钱南下广东,成为一名“打工妹”。到工厂后,身材瘦小的她拼命干活,为的是能留下来,每天能吃饱饭、能挣钱。
后来,杨秀萍又摆地摊卖杂货、到商场搞促销,换了多份工作。1998年,在朋友的支持下,杨秀萍筹资开了一家床上用品专卖店,开始自主创业。随着生意越做越好,杨秀萍逐步积累起2000万元资产,并在深圳结婚、生子,完成了从“打工妹”到“老板”的华丽转身。
返乡 在外打拼的日子里,家人、家乡总是杨秀萍心中的牵挂。
每年春节回家,她都会打听村里哪家孩子读书缺钱,常常伸出援手。10多年来,她资助过的贫困孩子超过20人,有的已当了老师,有的当了医生、公务员。“我小时候没钱上学,不希望这样的事再发生在别的孩子身上。”杨秀萍说。
除了资助学生,她还捐资修建家乡公路、改善村里学校和幸福院设施,每次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
2012年,江口县启动“雁归工程”“春晖行动”,呼唤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带动乡亲脱贫致富。杨秀萍知道家乡的山好水好空气好,适宜发展水产养殖。于是她毅然卖掉在深圳的“家当”,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帮助下,成立了贵州江口绿源水产有限公司。
冷水鱼养殖场建起来了,杨秀萍最先想到的是如何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增收。
村民李胜飞让她看到自己当年的影子。“当时他17岁,很瘦小,家里还有两个老人和一个脑瘫的哥哥,我就把他留在公司,鼓励他学习养鱼技术。”杨秀萍说。
如今已是公司养殖场场长的李胜飞,每个月有5000元的工资收入,此外还有入股分红。“算下来,每年能挣10来万元,一家人不再为吃穿发愁了。”
杨秀萍先后吸纳52名贫困村民到公司务工,其中残疾人有15人,每年还临时用工和季节性用工300人左右。靠在她的养殖场务工,不少贫困户已逐渐摆脱贫困。
扎根 看到杨秀萍养殖冷水鱼成功,当地一些村民也想试一试。杨秀萍总是热心帮助,免费提供技术,并通过回购成鱼免除养殖户的市场风险。
杨秀萍还带头组建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村寨170多户村民发展泥鳅等水产养殖脱贫增收。
2017年,杨秀萍的公司盈利310万元,她拿出120多万元给员工发工资,这还不包括员工、贫困户的入股分红。
“杨秀萍是致富带头人的一个标杆,有这样的企业参与精准扶贫,我们脱贫攻坚更有信心。”江口县闵孝镇党委书记潘诗文说。
“创业之星”“巾帼创业示范基地”……面对上级给予的荣誉,杨秀萍认为这些都已成为过去,重要的是如何带动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
通过招商引资扩大养殖规模,发展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带动就业,做出品牌,这是杨秀萍新的追求与梦想。
五月的武陵山区满眼翠绿,生机勃勃。杨秀萍已着手谋划在家乡新建两个大型冷水鱼养殖场,并在当地政府指导下积极寻找合作商机,开启新的奋斗征程。
|
|
“雁归武陵山”,打工妹返乡点燃乡亲致富梦
|
|
|
|
( 2018-05-28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脱贫攻坚 |
|
|
|
“雁归武陵山”,打工妹返乡点燃乡亲致富梦 |
|
|
( 2018-05-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脱贫攻坚 |
|
本报记者何天文、杨洪涛、蒋成
武陵山区,贵州梵净山下。一个边远而宁静的山谷里,“80”后打工妹杨秀萍的创业扶贫故事在当地流传。
从当初为了吃口饱饭“逃离”深山出省打工,到携资2000万元返乡创业带领乡亲们脱贫增收,杨秀萍以她的勤劳智慧和不懈奋斗,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改变着家乡人的生活,点燃了山里人的致富梦想。
“逃离” 从县城出发驶过一段高速公路,再驱车沿着一条蜿蜒的乡村公路行进10来公里,就来到了杨秀萍的冷水养殖基地。一栋不大的办公楼前,“贵州江口绿源水产发展有限公司”的牌子十分醒目。
公司占地70亩,四面青山环绕。“在这里务工的有50多人,都是附近村里的贫困户和残疾人,他们每月收入2000元到3500元不等。”杨秀萍领着记者边看边说,贫困户特别是残疾人,他们几乎没什么技能,外出打工很难找到活干。
实际上,杨秀萍对扶持贫困户“情有独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她从小经历了家庭贫困之苦。
今年38岁的杨秀萍老家在江口县闵孝镇沙坝村,地处武陵山区深处,山高谷深,土地贫瘠,村民们土里刨食生活贫困。受生活所迫,小学还没毕业,杨秀萍便辍学回家帮父母干农活。一年夏天,县里来人招工,她揣着母亲借来的100元钱南下广东,成为一名“打工妹”。到工厂后,身材瘦小的她拼命干活,为的是能留下来,每天能吃饱饭、能挣钱。
后来,杨秀萍又摆地摊卖杂货、到商场搞促销,换了多份工作。1998年,在朋友的支持下,杨秀萍筹资开了一家床上用品专卖店,开始自主创业。随着生意越做越好,杨秀萍逐步积累起2000万元资产,并在深圳结婚、生子,完成了从“打工妹”到“老板”的华丽转身。
返乡 在外打拼的日子里,家人、家乡总是杨秀萍心中的牵挂。
每年春节回家,她都会打听村里哪家孩子读书缺钱,常常伸出援手。10多年来,她资助过的贫困孩子超过20人,有的已当了老师,有的当了医生、公务员。“我小时候没钱上学,不希望这样的事再发生在别的孩子身上。”杨秀萍说。
除了资助学生,她还捐资修建家乡公路、改善村里学校和幸福院设施,每次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
2012年,江口县启动“雁归工程”“春晖行动”,呼唤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带动乡亲脱贫致富。杨秀萍知道家乡的山好水好空气好,适宜发展水产养殖。于是她毅然卖掉在深圳的“家当”,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帮助下,成立了贵州江口绿源水产有限公司。
冷水鱼养殖场建起来了,杨秀萍最先想到的是如何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增收。
村民李胜飞让她看到自己当年的影子。“当时他17岁,很瘦小,家里还有两个老人和一个脑瘫的哥哥,我就把他留在公司,鼓励他学习养鱼技术。”杨秀萍说。
如今已是公司养殖场场长的李胜飞,每个月有5000元的工资收入,此外还有入股分红。“算下来,每年能挣10来万元,一家人不再为吃穿发愁了。”
杨秀萍先后吸纳52名贫困村民到公司务工,其中残疾人有15人,每年还临时用工和季节性用工300人左右。靠在她的养殖场务工,不少贫困户已逐渐摆脱贫困。
扎根 看到杨秀萍养殖冷水鱼成功,当地一些村民也想试一试。杨秀萍总是热心帮助,免费提供技术,并通过回购成鱼免除养殖户的市场风险。
杨秀萍还带头组建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村寨170多户村民发展泥鳅等水产养殖脱贫增收。
2017年,杨秀萍的公司盈利310万元,她拿出120多万元给员工发工资,这还不包括员工、贫困户的入股分红。
“杨秀萍是致富带头人的一个标杆,有这样的企业参与精准扶贫,我们脱贫攻坚更有信心。”江口县闵孝镇党委书记潘诗文说。
“创业之星”“巾帼创业示范基地”……面对上级给予的荣誉,杨秀萍认为这些都已成为过去,重要的是如何带动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
通过招商引资扩大养殖规模,发展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带动就业,做出品牌,这是杨秀萍新的追求与梦想。
五月的武陵山区满眼翠绿,生机勃勃。杨秀萍已着手谋划在家乡新建两个大型冷水鱼养殖场,并在当地政府指导下积极寻找合作商机,开启新的奋斗征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