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05月0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草地周刊
16 12/16 11 12 13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唤醒丝路传奇:敦煌浦江喜相逢
· 承先生之笔,扬吾越之华
· 绽放在敦煌的长安之花

  相关文章: 
承先生之笔,扬吾越之华

( 2018-05-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李智超


 
  前几天雨下得很盛,整座古城蒙上了湿润的气息,渐渐天倾完了青丝,放了晴。天色还早,古城静谥像还未睡醒,我站在客厅窗口,眺望着东湖边上的浙东大运河,想起那处鲁迅曾经住过的村庄,走出楼外,一丝丝春风拂面,带着些许清冽,我的思绪也随之漫漫而游。
 
  记得皇甫庄是鲁迅先生的故乡,是他与闰土玩耍的地方、是他看社戏的地方、是他留下童年回忆的地方……后来,他写下了发人深省的文章,引爆黑暗、点燃光明,我读了他许多的作品,文字间暗藏的刀刃令我叹服。最为深刻的那篇便是开创我国白话文里程碑的《狂人日记》了,读了几次之后,我才领会到那暗中对中国文化的深刻反思、对封建制度的控诉与愤慨,狂人的狂态,实际上笔笔触动的都是我们思考那个时代、社会、人生真谛的心弦,狂人不是一般典型性格,他是象征性的,是先生所在整个五四时代先驱者愤激思潮的艺术象征。自这篇白话文问世,已有百年,他彻底开辟了一个文学创新的时代,不但在文体上是一个革命,而且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促进了新文学运动和国语统一运动以及汉字改革运动的发展。如今我们执笔以白话文写下书篇,不知道鲁迅先生是否会感到欣慰,这种精神,应由我们来传承。
 
  有时我也会想,我所在的这片江南之地,究竟为何能哺育了如此众多如鲁迅先生般个性鲜明的名人。
 
  木心曾说:“江南,可分有骨的江南,如绍兴;无骨的江南,如苏州。”这话听着让一个绍兴人暗自欣喜。
 
  烟雨江南,给人留下的印象总是那小桥流水的清秀淡雅,吴侬软语的绵软悠扬,像戴望舒笔下那个撑着油纸伞徘徊在雨巷中的丁香姑娘。
 
  绍兴呢,如是亦不如此。绍兴的雨像青丝,看着弱,不撑伞的会淋成朦胧诗,有时一下下大半个月,把人都下成林黛玉了。无雨不成江南。这雨,让绍兴具有淅淅沥沥的说话声,让沈园更哀怨,让兰亭更兰,让屋檐更屋檐,一下就成了钗头凤。烟雨朦胧的绍兴伴着雨声的是街头巷尾闲话家常的绍兴话,它不同于吴侬软语的绵软,是一种听上去很硬但充满香糕味的方言。受绍兴方言浸润的绍兴人,即便讲普通话,依然隐隐带着那份气韵。有一年,我跟着父母去西安旅行,同屋住着一位北方大姐,与我们聊了几句之后,忽然问及父亲:“你是不是绍兴的?”我惊讶不已,大姐后来谈及父亲口音中那丝硬气让她觉得像绍兴的感觉,正如那绍兴的诸多名人:越王勾践、书圣王羲之、周恩来总理、鲁迅先生、女侠秋瑾、教育家蔡元培、诗人贺知章、经济学家马寅初等。绍兴人有种硬气的风骨,与那绍兴方言的硬气有一种微妙的和谐。
 
  细细一想还真有点意思。我也曾跟着父母到过苏州,那是个与绍兴极其相像的古城,走在那里的某条路或停顿于某个拐角时都让我恍惚没有离开绍兴,气味是静脉的树木和动脉的街道的混合物,连墙上的石灰都像是同一时间同一把刷子涂上去的,还有空气的味道和民居里飘来的目光,熟悉而亲切,只是绍兴是男人,而苏州是女人。
 
  男人更多爱美酒。在绍兴,这个黄酒岸边,若不湿鞋就可惜了。冬日温一壶黄酒,醇厚甘甜,小酌几杯,幽香温暖,但却不容小觑,其后劲十足。这种黄澄澄的液体是这座城市的血液。那落在桥头或巷子深处的酒馆,那戴着毡帽就着茴香豆咪酒的同乡,那做荤菜定要加些料酒的主妇们,他们是黄酒的官人和情人。绍兴因黄酒而微醺。
 
  黄酒的性格,十足就是绍兴人的性格。如刘宗周张岱一般,初极温和,温润缠绵,而至酣处,则其力量绵长而暴烈。绍兴人的风骨,恰是如此,温润之下,自有骨力卓立。王思任对绍兴气质有个精妙的概括:吾越乃报仇雪耻之乡,非藏污纳垢之地。这可以为绍兴的诸多名人做注脚。没有几个城市可以像绍兴这样满城散落着那些爬满历史小虫子的名人故居。在绍兴这样一个小小的城市,那些几百年甚至千年才出一个的人物,层出不穷。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贺知章、陆游,乃大诗人;徐渭则是怪杰,个性鲜明,才华横溢;明代大儒王阳明,大哲学家……这是绍兴璀璨的古代史,而提及中国近代史,竟然有近一半是由绍兴人书写的。“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汪精卫,祖籍绍兴。大教育家蔡元培,身曾为翰林,在日本留学期间,也曾学习制造炸弹,寻求革命。更不用说鲁迅先生与周作人兄弟,先生曾有诗云: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但第一个血荐轩辕的,是女侠秋瑾。再如鲁迅笔下的那个“狂人”,被庸人社会看作是疯子,实则是先知先觉的启蒙者,其透露出的那种疯狂也隐隐透着绍兴人那不屈的风骨。
 
  绍兴的巷子曲曲弯弯,却又透露出一种坚守。在这里,相邻而居的人们的唠叨家常有着一股韵味。每一根电线杆都粘着一撮小道消息,每一把屋前的小凳都坐着一段童年。青梅竹马容易在这里诞生,邻里间的吵架是精彩的俚语戏文。而每一条小巷的名字,又是一个个古城的牌照。
 
  谈我们绍兴肯定离不开桥,绍兴一直被称道是“东方威尼斯”。绍兴的桥不是蔡国庆唱的北京的桥,是质朴的石板和智慧垒砌的桥。桥成为人们闲聊散步的最好媒介,一路走走停停,指指点点,絮絮叨叨,真好。桥的两岸的柳树和炊烟,就是这个城市生活的记忆。
 
  一座城市,其文化脉络,总是有所传承的。一代代骨力卓立的文人学者存在过,总会留下丝丝印记,融入绍兴的气息之中。翻开斑驳的书卷,伴着江南的淅沥雨声,咪一口黄酒微醺的滋味,我常常梦见吾越千年的历史,耳边时常荡起悠长的回响,绍兴的风采,用尽笔墨也难绘完我心中的绚烂,我更愿承先生之笔,拓新流,来录下故乡更美的篇章。
 

 
 

承先生之笔,扬吾越之华

( 2018-05-04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周刊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