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文化

04版:国际

天山南北“风光”好
新疆打造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观察
天山南北“风光”好

新疆打造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观察

( 2024-12-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乌鲁木齐12月7日电(记者李自良 顾煜 杜刚)风谷山坡,一台台风力发电机成排矗立,巨大叶片迎风昼夜旋转;大漠戈壁,一个个太阳能光伏板矩阵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煤海矿场,一辆辆氢能重卡满载煤炭矿石往来穿梭……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的新疆,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的大型清洁能源基地。今年以来,新疆新能源发展迅速,前三季度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近2000万千瓦,新增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谁借妙笔绘新绿,天山南北好“风光”。当前,新疆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和传统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在打造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的过程中,新疆逐“绿”向“新”,阔步前行。
“追风逐日” 绿能涌动


  “达坂城的石路硬又平,西瓜大又甜……”多年前的一首民歌让达坂城家喻户晓。如今,这座西北小城又有了“中国风谷”的美誉。
  “正是看好达坂城风光资源富集,华电北疆乌鲁木齐100万千瓦风光基地今年在这里建成投产。”新疆华电苇湖梁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施晓亮介绍,该基地是国家第一批“沙戈荒”大型风光电基地项目,项目投运后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沙漠、戈壁、荒漠曾长期被视为新疆自然禀赋的劣势,但现代科技改变了这一观念。如今,这里成为建设风光基地的优势区域。截至今年10月底,新疆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8400万千瓦,占新疆电力总装机比重超过一半,新疆新能源装机规模已位居全国前列。
  迎着发展“风口”,新疆新能源产业快步迈向规模化、集约化。
  “目前,新疆已建成哈密、准东、南疆环塔里木3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处副处长郑子雯介绍,新疆还在加快建设哈密北、若羌等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
  能源开发“追风逐日”,新能源装备制造业趁势而起。
  投料、加热、拉棒……在新疆首座高效N型大尺寸单晶硅项目——哈密清电硅业生产车间内,多晶硅料在1400多摄氏度的高温单晶炉内,经过多道工序,最后变成一根长达3.8米、重约400公斤的单晶硅棒。清电硅业技术研发部高级经理秦现东介绍,该项目于今年6月全面建成达产,产品将主要用于光伏制造产业。
  “哈密市原材料石英岩预测资源量3435万吨,硅基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哈密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窦仁才表示,将充分发挥区域资源、政策等优势条件,推动硅光伏等新材料产业与新能源绿电消纳融合发展。
  光伏组件、风机、叶片、塔筒……新疆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产品种类不断丰富,产业链加快完善。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新疆硅光伏产业链主要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工业硅、多晶硅、单晶硅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0%、21.2%、27%;能源装备产业链市场需求旺盛,风力发电机组、变压器等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0.2%、15.4%。
  在新疆辽阔的土地上,白色的风车“森林”、成排连片的蓝色光伏“海洋”,正成为常见的风景。
“氢”风劲吹 “蓄”能发展


  很多人不知道,氢能也分“颜色”。
  相较于利用化石燃料生产的灰氢,利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获得的氢被称为绿氢,由于其全生命周期几乎没有碳排放,成为氢能理想的应用形态。
  位于天山南麓的库车市,约900个足球场大小的光伏电站正将电能输送至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的厂区,用于生产氢气。这些绿氢通过管道输送至6公里外的中国石化塔河炼化公司,替代炼油过程中使用的灰氢。“我们每年有2万吨的绿氢产能,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8.5万吨,相当于植树30万棵。”中国石化新星新疆绿氢新能源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范林松说。
  氢能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2023年以来,自治区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氢能产业发展,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哈密市、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还被列为首批氢能产业示范区,让产业发展走上快车道。
  今年5月,新疆中通客车有限公司制造的首台氢燃料客车在乌鲁木齐正式下线;哈密市建成2座制加氢一体站,投运氢燃料重卡35辆、氢燃料公交7辆;伊宁市在今年3月产出高纯度氢气,首批10辆氢燃料重卡已上路测试……目前,新疆氢能产业链已建成项目6个、总投资19亿元,氢能应用场景已覆盖化工、交通等领域。
  随着新能源发电装机快速增长,电力系统对新型储能等调节资源需求随之增加。顺势而为,新疆正加快布局新型储能项目。
  金风天润达坂城精细化储能二电站指挥中心里,智慧数据管理平台的大屏幕上,各项关键生产数据一目了然。负责人孙义江介绍,储能电站投入商业运行一年多来,有14个储能电池舱投入使用,通过参与新疆电网的调峰调频,有效提升了新能源消纳水平。
  今年以来,新疆有多个项目开工建设: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的新疆最大单体新能源储能项目开工,新疆首个新能源储能锂电池电芯项目在乌鲁木齐启动,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的二氧化碳储能电站破土动工……截至今年10月底,新疆电网累计储能装机697.9万千瓦/2344万千瓦时,规模位居全国前列,新型储能建设蹄疾步稳。
低碳清洁 惠及民生


  向“新”求变,“风光”无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能源为新疆发展夯实“绿色底座”,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大约7毫秒!也就一眨眼的工夫,郑州就能用上新疆的电。”哈密市伊州区天山换流站站长寻传宝介绍,哈密南—郑州特高压直流工程是疆电外送首个特高压项目,输电能力可达800万千瓦,外送清洁能源占比超过40%。
  自2010年疆电外送工程实施以来,新疆外送电量已超8000亿千瓦时,送电范围覆盖20个省份。其中,新能源电量外送占比近三成,相当于减少标准煤燃烧695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88亿吨。
  新能源开发利用势头强劲,赋能传统能源基地的绿色转型。
  作为我国最大的超深油气生产基地和西气东输主力气源地之一,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正在推动新型能源体系构建,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占比。今年前10个月,塔里木油田光伏项目发电量超11亿千瓦时。
  “2023年至今,油田先后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喀什两地建成4座总装机规模130万千瓦的集中式光伏电站。”塔里木油田新能源事业部执行董事雷霆表示,越来越多的生产场站正用光伏电能取代传统电能驱油采气,油田正逐步构建“油气风光热”多能互补的能源供给新格局。
  “三山夹两盆”的新疆,山山有金铜、盆盆有油煤、处处有“风光”,丰厚的“家底”,正转化为提升新疆各族群众生活水平的有力依托。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和田地区饱受风沙侵扰,当地人形容是“一天二两土,白天吃不够,晚上还得补”。随着光伏产业的发展,“光伏+农业”治沙项目正在为当地群众带来生态和经济双重效益。
  在和田地区洛浦县,现代大型机械正在沙漠边缘筑下一片片“绿色屏障”。“光伏板高度在4.5米左右,倾斜角度33度。项目设计之初,就为农业种植预留了空间。”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项目副经理谢雄介绍,“明年开春,大量苜蓿就会种在光伏电站下的沙地里,做到发电、农业增收、治沙相结合。”
  从风机制造到光伏产品生产,从风光基地建设到氢能布局,新疆好“风光”不仅带动产业蓬勃发展,还创造出更多就业机会,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鼓起腰包”。
  位于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的新疆东方风电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忙着生产风力发电叶片和主机。“每个月工资7000元左右,上班离家还近。”在企业工作的博斯坦乡博斯坦村返乡大学生卡米热丁说。
  该企业投产以来,不但为地方经济注入新活力,还为当地提供了600多个就业岗位。目前,仅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的新能源企业就已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2000多人次。
  经济发展、生态向好、民生改善……在追“新”逐“绿”的道路上,新疆的“风光”故事还在继续精彩书写。
 
姚江两岸气象新
姚江两岸气象新

( 2024-12-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本报讯(记者邬焕庆 方益波 林光耀)“余姚二山下,东南最名邑。”一条姚江,穿过富庶的宁绍平原,两岸是素有“文献名邦”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从井头山遗址的海洋文化、河姆渡遗址的稻作文化,到王阳明、黄宗羲等思想文脉,再到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群为代表的红色革命文化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当代文化,这片土地孕育了璀璨的文化瑰宝。
  在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发达的经济交融共进。余姚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积极布局光电信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电子材料、机器人和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近年来,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始终居宁波市第一。今年以来经济运行稳步向好,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0%。
历史名人“活化” 城市发展谋新篇


  青砖黛瓦的老屋错落有致,屋顶瓦片排列整齐。龙泉山北麓,王阳明故居静矗。明代成化八年,王阳明生于故居内瑞云楼,并在此度过了童年时代,后又多次返乡祭祖、讲学、探亲,留下了一代宗师的殷殷风范。数百年来,以“致良知”“知行合一”为中心的阳明思想,浸润着城市的基因。
  历史名人是城市珍贵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也是地方特有的文化符号。以严子陵、王阳明、朱舜水、黄宗羲四位先贤为代表的名人文化资源,构成了余姚独特的气质和灵魂,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精神支撑。
  余姚对名人故居、史迹遗存进行保护性修缮、陈列改造及环境提升,以高标准修缮保护,让历史名人更加可“触”;对古籍、字画、书信、遗墨等历史名人相关实物资源进行系统修复和整理,以体系化整理研究,让历史名人更加可“阅”;深入挖掘历史名人文物藏品蕴藏的思想内涵,精心举办系列纪念活动、学术研讨,以高质量传播弘扬,让历史名人更加可“感”。
  近年来,余姚以实施历史名人“活化”工程为抓手,深入推进历史名人资源的修缮保护、挖掘研究、宣传推广和活化利用等工作,让历史名人走出“历史”,变文化软实力为经济社会发展硬支撑。
  目前,余姚已将“阳明文化”纳入学校地方特色教育课程体系,不仅开设相关课堂,还专门推出了以阳明文化为主题的地方专题教育材料。作为阳明心学的萌发地,把握好、传承好阳明心学的深刻内涵,成为余姚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文化的传承,为余姚企业的发展提供指导,成为企业经营、城市发展的深层次内涵。
  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从2005年研发第一个中国制造靶材,到实现整个生产线自主创新,直至取得10纳米、7纳米、5纳米和3纳米技术量产,使得我国超高纯金属材料及溅射靶材不再依赖进口。
  公司董事长姚力军表示,企业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成长为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上市公司,正是因为秉持了阳明先生“知行合一”的理念。“我们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就是聚焦我们国家的战略需求,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克制住了不当的欲望,防住了心中的‘贼’。”
  姚力军带领创业团队于2013年组建了阳明工业技术研究院,聚焦半导体装备及关键零部件、新材料及高端应用材料、高端医疗材料及器材、智能装备及控制系统等科技前沿,进行战略布局,致力成为半导体行业产业化和人才培养的高效创新平台。截至目前,阳明工研院孵化培育的17家高层次人才创业企业,全部成长为规上企业,并有4家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红绿融合发展 革命老区开新局


  走进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村里青石板道上游人如织,十分热闹。参观完浙东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来自绍兴的游客杨飞感慨:“革命先辈们太不容易了,有他们的牺牲才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位于余姚的四明山革命老区,是全国19块抗日根据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近年来,余姚依托四明山区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对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群进行保护性修缮,将红色旅游景点更好地呈现给游客,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横坎头村是浙东抗日根据地机关所在地,有“浙东红村”之称,红色底蕴深厚。近年来,横坎头村党委团结带领党员群众走出一条“红色引领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红色文旅,创新探索红色资源、生态资源、文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2023年全村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
  与此同时,余姚革命老区根据土壤和气候条件,发展起了樱桃、猕猴桃、蓝莓等特色水果产业,既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又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2023年,四明山革命老区78个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9亿、经营性收入6593.18万元。与此同时,民生保障基础不断夯实,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老区人民生活幸福感不断提升。
  “我们将着力建设四明山北麓门户区,打造余慈统筹新节点、老区共富新窗口,以正在推进的四明山省级EOD(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试点为契机,走出一条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和山区共富先行示范之路。”余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高海军说。
  走进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红芯植物工厂”的种植大棚,阵阵蔬果清香扑面而来,阳光透过棚顶的薄膜洒下,无土栽培架上一簇簇蔬果长势喜人。
  2022年,横坎头村党委采取“企业+股份经济合作社”机制,由横坎头村提供土地、劳动力,企业提供资金、设备、技术并负责管理运营,植物工厂拔地而起。
  如今,植物工厂种植了70余种水培蔬果,每年可持续生产约20茬,年产值可达1500万元。工厂还吸纳了3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年人均增收6万余元。
  类似“红芯植物工厂”的同心结对工程在余姚有上百个。这些结对工程通过项目共建、投资入股等形式,吸纳民营企业等主体开展村企结对、侨团联村,共同开发精品农业、高端酒店、特色民宿等,推进四明山老区走出老百姓“可感可及”的共富路。
遗址保护开发 7000年河姆渡展新颜


  1973年,一片聚落遗址在四明山下问世,实证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同为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摇篮。半个世纪以来,围绕河姆渡文化的探索从未停止。
  作为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重要里程碑,河姆渡遗址生动再现了南方远古先民的生产、生活情景,为研究农业、畜牧、建筑、纺织、艺术和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进程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
  此后,田螺山、傅家山等遗址被一一发掘,为充实和完善河姆渡文化内涵提供了宝贵例证。2013年,我国沿海埋藏最深、年代最早的海岸贝丘遗址——井头山遗址发现,将宁波地区的人类活动史和文明发展史前推到了距今8000年前。
  2022年底,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功立项,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室主任、田螺山和井头山遗址考古领队孙国平介绍,随着考古发掘工作不断推进,“河姆渡文化版图”持续扩大,标志着史前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保护研究工作已逐步走向整体化、系统化的“大河姆渡”时代,也汇聚成了建设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自信和底气。
  四明山与翠屏山之间的姚江谷地,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正有序推进。遗址公园以河姆渡遗址、田螺山遗址和鲻山遗址3个同属河姆渡文化的文保单位为核心,并将周边的井头山遗址、施岙遗址等囊括其中。其中,遗址公园启动区项目地处河姆渡遗址区域,计划于2025年年底竣工。
  “建成后,市民游客可以在这里开启跨越七千年的时光之旅,划桨驾舟,撵稻制陶,沉浸式体验河姆渡先民的一天。”宁波河姆渡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定儿介绍,根据现有遗迹分布,启动区规划设计的5个展示区将从聚落生活与文化面貌、史前稻作、采集渔猎与工具制造、古代自然环境、现代自然环境5个方面阐释姚江谷地人地关系的变迁。
  据悉,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全面推进,将进一步带动周边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能为村民们增加旅游收入,还能在住宿、餐饮、交通等方面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同时,可听、可观、可感的遗址公园,也将为文创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灵感和素材。
  初冬的四明山依然草木葱绿,姚江两岸尽是一派好风光。
  “余姚作为经济外贸强市,也是历史文化名城,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实践中要勇立潮头,不断做出新作为、新贡献。”中共余姚市委书记傅贵荣说,“接下来全市上下将聚焦如何做好创新、开放、共富和文化四篇文章,书写好余姚人文经济学新篇章,把‘阳明故里 智汇余姚’的城市品牌擦得更亮。”
 
“含绿量”越高“含金量”越足
“含绿量”越高“含金量”越足

( 2024-12-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广州12月7日电(记者周强 周颖)记者走进广州华润热电有限公司,以为走错“片场”。一家燃煤发电企业烧煤不见煤,触目皆是果园和草坪,让人误以为进的是公园。公司总经理王明传说,高耸的冷却塔冒出的阵阵白烟不是烟雾,而是水蒸气,只为降低温水直排对珠江水域的生态影响。
  王明传还说,厂内不仅实现废水、固废的循环利用,降低了能耗,还探索了燃煤耦合污泥发电,在减少污泥污染的同时,获得额外的经济收益。在广东,像广州华润热电这样持续推进绿色转型的传统企业不在少数。
  以往,陶瓷企业一直是污染大户。佛山市三水新明珠建陶工业有限公司通过智能制造、清洁生产,实现粉尘全部收集、废水回收利用、废气超洁净排放。新明珠集团副总裁简润桐说,以实现环保达标为契机,企业升级设备、创新产品,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当越来越多的传统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选择走绿色低碳之路,带来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广东经济总量超过13万亿元,连续35年居全国之首,是以约占全国7%的能源消费、5%的碳排放,支撑了约占全国9%的常住人口、10.8%的经济总量。
  与此同时,广东的生态环境品质还在优中向好。以老百姓最关心的空气和水为例,今年前三季度,广东PM2.5平均浓度达到19微克/立方米,在全国仅次于西藏、海南和贵州;今年前11个月,广东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3.9%,劣Ⅴ类国考断面全面清零。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记者调研发现,广东告别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经济增长的老路,正在走一条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新路,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相得益彰。
  树立新发展理念,避免先污染后治理,成为行业共识。石化是广东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大亚湾石化工业区对不符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的企业,一律一票否决,不予引进园区。
  “短期看是舍弃了眼前利益,但实则是考虑到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为高质量发展腾挪空间。”惠州市生态环境局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总工程师符国材说。
  推动发展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探索“两山”理念转化新路径。走进汕尾市陆河县,大片森林郁郁葱葱。这里的绿水青山正转化为金山银山。全县7个镇37个村组团“卖空气”,以63.61元/吨的价格成交约11.51万吨碳普惠减排量,带来700多万元经济收入。
  “卖空气”实际是出售林业碳汇,村里将碳汇出售给企业,后者用来抵消自身的碳排放量。碳汇,不仅能变现,还能作为抵押担保品纳入绿色金融体系,成为贷款“硬通货”。
  记者采访发现,广东尤其注重市场导向,通过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激发保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绿色金融助力绿色发展持续走在全国前列。截至2024年6月末,广东全省绿色信贷余额达3.6万亿元,同比增长26.7%,占各项贷款比重达12.9%。
  广东持续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增加发展的潜力和后劲。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王保森介绍,通过布局多个循环经济产业园,广州成为国内首个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的超大城市,在推进垃圾减量的同时,实现资源再利用。
  以广州环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广州市第三资源热力电厂为例,其生活垃圾日均处理规模超过6000吨,占全广州每天产生垃圾的三成左右。垃圾焚烧产生的热能还可以用于发电,年供电量超过10亿千瓦时,可满足35万户居民一年的用电需求。广州环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雪球说,不仅如此,公司还探索发展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产业项目,让建筑垃圾“变废为宝”。
  “经济发展的含绿量越高、含碳量越低,含金量就越足。”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徐晓霞说,广东将坚持绿色发展,久久为功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广东实践,以高品质生态环境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提供有力支撑。
 
现代农业会“上天”能“下海”
现代农业会“上天”能“下海”

( 2024-12-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广州电(记者熊嘉艺)稻田上空,农业无人机“嗡嗡”飞过;智能化育种场内,毛茸茸的鸡雏长势喜人;现代化海洋牧场里,金鲳鱼翻腾跳跃。近年来,经济大省广东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空中”“地上”“海里”新成果不断涌现,现代农业展现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我们的农业无人机能在6秒内完成一亩地的作业,让农民以更少的投入,获得更高的产出。”广州极飞无人农场运营负责人叶永辉说,依托农业无人飞机、农机自驾仪、智能水肥管理系统等科技产品的现代化无人农场,实现了水稻耕、种、管、收全流程无人化,用一部手机就能管好田。
  依托产业优势,广东在农业无人机领域发展迅速,一批相关企业快速成长壮大。极飞科技产品已进入70个国家和地区,大疆农业为全球30多个国家与地区提供智慧农业解决方案……无人机技术在改变广东本地农业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不断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走进位于清远市的温氏肉种鸡育种场,孵化人员正在把一排排鸡蛋送入孵化机,设定好恒定温度,通过智能化监控系统,每日观察、记录新品种肉种鸡的孵化率。
  “我们不断进行新品种选育,为消费者提供更高性价比的鸡肉,也让养殖户获得效益。”广东温氏南方家禽育种有限公司总经理林东介绍,公司近年来以市场为导向选育肉种鸡新品种,可做到兼容生鲜、冷冻、熟食等不同消费场景。通过不断提升育种技术,建成分子检测平台、研发智能化表型测定新方法,提高肉种鸡育种效率,保障肉类供应安全。
  这是广东实施“粤强种芯”工程的缩影。近年来,广东育种成果不断涌现,一批既优质又高产的农业新品种,成为保障粮食安全、践行“大食物观”的生动注脚。数据显示,目前广东累积育成或参与育成超级稻品种36个,累积育成畜禽新品种(配套系)40个。
  辽阔海域之上,广东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成势。今年9月,超大型风渔融合网箱平台“伏羲一号”在广东汕尾建成投运,并完成首批养殖鱼苗投放。
  据了解,“伏羲一号”实现了“一边海风发电、一边深海养鱼”,建造过程中创新应用了抗台风、防撞击、强防腐等多种新技术,可正面抗击17级超强台风,预计年产优质海水鱼类约900吨。
  耕海牧渔,向海图强。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广东全省共建设5678个重力式深水网箱和11个桁架类网箱,已开工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90个、总投资额超200亿元。
  科技正在成为广东农业现代化腾飞的翅膀。2023年,广东农林牧渔业总产值0.92万亿元,同比增长5.0%,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72%,位居全国前列。
  如今,行走岭南大地上,处处能感受到农业科技创新的力量,越来越多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进入田间、果园、深海,成为广东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强省的不竭动力。
 
货币政策发力稳增长怎么看
当前中国经济问答之五
货币政策发力稳增长怎么看

当前中国经济问答之五

( 2024-12-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如果说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货币政策则是血脉稳定通畅的“调节器”,对宏观经济运行有深刻的影响。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国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频频打出“组合拳”,为经济回升向好营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站在当前的节点回顾和展望,货币政策的支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明年的货币政策方向又会如何?
(一)


  今年以来,信贷增速放缓,人民币贷款从过去两位数以上的较高增速放缓至个位数;广义货币(M2)增速有所回落,一度降至6.2%的历史新低。
  这不免让人担忧: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减弱了吗?
  “质”和“量”构成了最基本的观察坐标系。在不少专家看来,目前单看金融总量增速已不能全面反映金融支持经济的力度。金融支持经济发展,既要看增量,也要看存量,既要关注量的合理增长,更要关注质的有效提升。
  理解今年以来货币政策的发力点,可以从三个维度来切入分析。
  ——数次实施货币政策调整,金融总量平稳增长。
  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共1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性约2万亿元,并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等工具,开展国债买卖操作,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在这些政策工具推动下,今年M2余额突破300万亿元,10月末增至309.71万亿元。
  货币供应的稳定增加,意味着企业和个人能更容易地获得资金,从而促进投资和消费。目前,我国银行体系贷款余额超过200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余额突破400万亿元。庞大的总量规模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底气、注入活力。
  ——盘活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当前,我国金融总量已经达到一个较高水平,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盘活存量资金是今年货币政策的一项重要任务。
  有市场机构估算,前三季度主要金融机构贷款发放量超过110万亿元,比2023年同期多近8万亿元,比2022年同期多近20万亿元。
  这超110万亿元贷款中,有新增,也有盘活的存量——银行将到期贷款收回后,可以投向其他更高效的领域。这些被盘活的存量贷款,通过“有减有增”的结构调整,能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信贷增速要像过去一样保持在10%以上是很难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在货币政策的传导上,要着力规范市场行为,盘活低效存量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畅通货币政策传导。
  ——畅通直接融资渠道,支持经济转型发展。
  信贷只是社会融资渠道之一。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完善,直接融资的发展和融资结构的变化对货币信贷总量、金融调控产生了深层次影响。
  以债券市场为例,2023年10月以来,企业和政府债券新增融资达到12.4万亿元。
  当前,房地产等领域信贷需求明显放缓,而与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动能更加适配的直接融资需要加快发展。
  据统计,北交所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九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企业占比近八成,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超一半。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八成以上投向绿色低碳、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
  可以说,货币信贷总量增速的变化,实际上是我国经济结构变化以及金融供给侧结构变化的客观反映。这有助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效的金融支撑。
(二)


  看货币政策效果,不仅要看总量,更要看结构。
  结构指的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钱的流向。今年以来十几万亿元的新增信贷资金都去哪儿了?从结构看,实体经济的有效需求是否得到满足?
  实打实的数据里有答案。
  今年前10个月,我国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3.59万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八成以上,其中中长期贷款占比超七成。
  这意味着,贷款资金主要流向了实体企业,特别是企业非常渴望的中长期资金。
  今年8月,青岛一家创新型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项目对接机制,从当地中行获得了6500万元贷款授信,顺利上线了新的生产线。
  自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设立以来,相关贷款签约和投放规模不断扩大。截至11月15日,已有1737个企业和项目与银行签订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合同近4000亿元。
  这是着力畅通企业融资渠道的缩影,也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努力实现“精准滴灌”的注脚。
  近年来,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越来越多金融活水流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支农支小再贷款、抵押补充贷款、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保障性住房再贷款……适配高质量发展要求,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箱与时俱进、日益丰富,目前已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近20项。
  这些工具效果如何?
  10月末,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4.23万亿元,同比增长13.6%;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3.17万亿元,同比增长21%;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3万亿元左右……
  在机器飞转的车间,在瓜果飘香的田间,在人潮如织的商圈,金融活水正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滋养和动力。
  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围绕实体经济发力,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助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促进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新动能加快形成。
  当前,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市场有效需求不足,金融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支持,有着重要意义。
  应该看到,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还有不少空间:如何更好满足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资金需求,普惠金融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农村金融需求如何充分挖掘……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将持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提升金融服务对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动态平衡的适配性和精准性。
  围绕国家经济发展目标,瞄准高质量发展方向,金融业将不断优化资金投向,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有力支撑。
(三)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也是货币政策调控的核心。
  今年10月,一家东部沿海的家具制造企业,从银行申请了一笔400万元的贷款,由于贷款利率下降,较去年可以每年节省利息支出2万多元。
  在广州工作的黄女士,眼见房贷利率逐步下降,200万元的房贷能节约总利息近10万元,决定不再观望,准备买下工作后的首套房产。
  今年以来,无论是企业融资,还是居民买房、消费,贷款资金成本更低了。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5%左右;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3.15%左右,均处于历史低位。
  经过数年的实践探索,我国已基本建立起市场化利率调控和传导机制。2019年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改革完善以来,我国利率传导机制进一步打通。
  今年以来,1年期LPR已累计下降35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已累计下降60个基点。在此带动下,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
  拉长时间维度,我国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已从2019年的“5”时代,来到2024年的“3”时代。
  贷款利率处于历史低位,这意味着什么?
  作为贷款利率定价的主要参考基准,LPR的每一次调整,都直接影响企业和居民的融资成本。
  以房贷为例,10月末,绝大部分存量房贷利率完成批量下调,存量房贷利率平均下降0.5个百分点左右,每年减少家庭利息支出1500亿元左右,惠及5000万户家庭。
  年内三次LPR下降有利于激发信贷需求,让稳增长的政策效果逐步显现。社会融资成本的下降,有助于减轻企业和居民利息负担,激发企业投资意愿,增强居民购买力,提振经济增长动能。
  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围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包括明确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规范手工补息等。
  专家认为,一系列举措有利于完善市场化的利率形成和调控机制,不断疏通利率传导的堵点,助力市场化的利率“形得成”“调得了”,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进一步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质效。
(四)


  当前,正是谋划明年政策的关键时期,货币政策走向备受关注。
  不少业内专家的观点是: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仍然将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
  这背后的逻辑是:当前经济运行仍面临困难和挑战,外部不确定性也在上升,需要货币政策持续发力,畅通实体经济血脉。
  在《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中国人民银行谈及下一阶段的思路时,强调了坚定坚持支持性货币政策的立场。“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提高货币政策精准性”等成为金融稳增长、支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面临内外部复杂形势,作为两大宏观调控手段之一,我国货币政策任务艰巨。
  短期和长期、稳增长和防风险、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实际上,平衡好多重目标一直是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
  今年9月以来,针对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等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金融管理部门推出了一揽子支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政策,不仅有降准这样的总量型工具,也有降息这样的价格型工具,还推出了不少新工具。不少举措直面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和挑战,比如针对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优化调整了多项房地产金融政策,创设了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两项工具。
  一揽子增量政策,多箭齐发,体现了稳经济、稳预期、惠民生的坚定决心,市场作出了积极反应。
  在专家看来,这些政策并不是“急就章”,也不是进行简单的政策刺激的短期行为。在这一揽子增量方案中,不仅有短期扩需求的方案,同时还有推动改革和结构调整的方案。
  例如,完善存量房贷利率动态调整机制,从制度层面推动解决新老房贷利差拉大问题;又如,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两项工具,稳住预期和信心,促进直接融资平稳发展。
  一系列金融改革发力向前,我国货币政策力图塑造有自身特色的传导机制,面对经济不同周期均能有效发挥作用。
  立足当下和未来,如何让货币政策更好促进稳增长?中国人民银行已经释放出鲜明信号:
  ——目标体系方面,将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重要考量,更加注重发挥利率等价格型调控工具的作用;
  ——执行机制方面,会持续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在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
  ——传导机制方面,要不断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提升金融机构的自主理性定价能力,增强与财政、产业、监管等政策取向的一致性,进一步提升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
  可以预见,未来的货币政策将继续加大逆周期调控力度,不断提升支持实体经济的精准性、有效性,为经济稳定增长、结构优化调整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记者赵晓辉 吴雨 李延霞)
新华社北京12月7日电
 
陈文清在湖北调研时强调
惩防并举 标本兼治 综合治理 形成合力 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陈文清在湖北调研时强调

惩防并举 标本兼治 综合治理 形成合力 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 2024-12-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武汉12月7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陈文清4日至6日在湖北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惩防并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形成合力,全力确保元旦、春节前后社会安全稳定。
  在孝感市云梦县博物馆,陈文清参观了出土秦汉律令简牍展。他指出,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蕴含的丰富法治思想和深邃政治智慧,结合政法职能在新时代新征程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统筹推进政法领域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工作,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
  在省委政法委、武汉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荆州市荆州区东城派出所、孝感市孝南区综治中心,陈文清深入调研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矛盾纠纷化解、有关群体服务管理等情况。他强调,要扎实开展“化解矛盾风险 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加强社会治安整体防控,强化重点场所、重大活动管理和社会面巡控,提高街头见警率,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要以县级为重点加快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做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在法治轨道上实质化解矛盾纠纷。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抓实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救助、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治理等工作,加强信息共享、协调配合,在关怀救助的同时,形成有效防范危害行为的制度机制。要压实属地、部门责任,统筹做好各领域社会风险防范工作,全力守护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在省高级人民法院、荆州市沙市区人民检察院调研时,陈文清强调,要全面准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当宽则宽、该严则严、宽严相济。司法审判工作中要充分考虑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注重人民群众的实际感受,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公正司法。对重大恶性犯罪,要依法从快从重惩处,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调研期间,陈文清召开部分省区市政法工作调研座谈会,就谋划明年工作听取意见建议。
 
外资金融机构看好中国经济前景
外资金融机构看好中国经济前景

( 2024-12-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12月7日电(记者任军)外资金融机构近期密集发声,认为9月下旬以来中国政府发布的一揽子增量政策,叠加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存量政策,有力提振了市场信心、稳定了市场预期。
  “中国政府有针对性地出台了一揽子增量政策,降低了融资成本,增强了投资者、消费者的信心。”渣打集团行政总裁温拓思说。
  “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有助于中国经济实现5%左右的增速目标,体现出政策制定者既关注短期经济波动,又着眼长远发展。”星展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学家纪沫表示。
  随着政策“组合拳”密集出台,一系列经济指标出现改善迹象,瑞银、高盛、野村、摩根大通等机构纷纷上调2024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测。
  看生产,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3%,连续2个月在扩张区间运行。
  汇丰环球私人银行及财富管理中国首席投资总监匡正认为,利好政策的落地推动了企业生产意愿及信心边际改善。从需求端来看,11月新订单指数上行至50.8%,为今年5月以来首次回升至扩张区间;从供给端来看,生产指数上行0.4个百分点至52.4%,生产经营预期出现一定修复。
  看消费,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8%,比上月加快1.6个百分点。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下,当月家电销售额同比增长39.2%。“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效果自10月以来变得更加显著,将继续在促消费方面发挥关键作用。”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表示。
  看出口,10月份,以美元计价的中国出口额同比增长12.7%,较上月大幅加快10.3个百分点,远超市场预期。纪沫认为,中国加大对新兴市场的出口力度,对东盟、拉美和非洲等地的出口增速均有所加快,有利于更好抵御外部风险。
  看楼市,10月份,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成交总量在连续8个月下降后首次增长。高盛中国地产行业分析师王逸认为,中国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力度很大,进一步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高盛11月发布的一份展望报告认为,中国政府已启动了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不仅有助于应对中国国内房地产市场和外部压力带来的挑战,还能推动增长模式进一步向内需拉动转变。
  德意志银行集团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熊奕认为,内需将继续成为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在中国果断采取一揽子增量政策和其他措施的利好下,经济增长动力有望不断增强。
  近期,高盛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温泽恩、贝莱德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劳伦斯·芬克、花旗集团首席执行官范洁恩等国际金融机构高管密集来华,纷纷表示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愿继续深耕中国市场。
 
7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已全部安排到“两重”项目 正加快实施
7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已全部安排到“两重”项目 正加快实施

( 2024-12-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12月7日电(记者魏玉坤 严赋憬)记者7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截至目前,用于“两重”建设的7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已分三批全部安排到项目,另安排3000亿元用于加力支持“两新”工作。至此,全年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已全部安排完毕,正在加快推进实施。
  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近一段时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硬投资”和“软建设”,把项目建设和配套改革结合起来,集中力量支持办好一批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中的大事要事。
  在“硬投资”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有关部门,按照自上而下的原则,对项目进行严格筛选,优先选取跨区域、跨流域重大标志性工程,努力确保所有项目都体现“两重”性质和国家意志。“两重”建设重点支持了长江沿线铁路、干线公路、机场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东北黑土地高标准农田建设,“三北”工程建设,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高等教育提质升级等领域建设。
  在“软建设”方面,坚持项目建设和配套改革相结合,不断完善相关政策、规划和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投入机制,提高投入效率。如在政策制定和规划编制上,印发实施长江干线港口铁水联运设施规划,研究制定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全流程管理全方位监管工作导引等。又如在体制机制改革上,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持续优化制度供给。
  上述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积极会同有关方面,自上而下组织谋划,扎实推进“两重”建设各项重点任务,认真做好项目后续实施工作,加强在线监测和总结评估,督促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推动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同时,紧密结合项目投资,会同相关部门和地方抓紧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和改革举措,加强动态监测和定期评估,推动各项政策尽早落地见效。
 
全国家电以旧换新销售额突破2000亿元
全国家电以旧换新销售额突破2000亿元

( 2024-12-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12月7日电(记者韩佳诺 谢希瑶)商务部全国家电以旧换新数据平台显示,截至12月6日24时,2963.8万名消费者购买8大类家电产品4585万台,带动销售2019.7亿元,其中一级能效产品销售额占比超过90%。
  近期,各地深入开展家电以旧换新工作,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全国家电以旧换新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用时79天,从1000亿元到2000亿元仅用40天,更新消费潜力加速释放。
  各地一视同仁支持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不同注册地企业参与政策。例如,重庆11次增补政策参与企业,销售门店由1318家增至9053家;四川动态调整企业名单,目前销售企业6482家,回收企业2121家。
  各地简化资金审核环节,优化补贴申领方式,减轻政策参与企业垫资压力。例如,湖北按照“每天一审核、两天一公示、一周一拨付”要求,确保企业垫资时间最长不超过7天;河南郑州依托政务平台“郑好办”组建专班,通过数智化手段提高审核效率;山西围绕加快资金兑付制定专门政策,实行滚动清算,主动为企业纾困解难。
  各地改造提升废旧家电回收网络,便利消费者交售旧机,推动形成“去旧更容易、换新更便利”有效机制。例如,吉林组织61家回收企业,300余台回收车辆,完成收旧购新近40万台;北京设置10211个废旧家电家具等大件垃圾投放点,基本做到居住小区(村)全覆盖;湖北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以旧换新一站式服务。
  各地密切跟踪家电以旧换新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加强全流程监管,做好风险防控,有力保障资金安全。目前,全国10余个省份发布加强监管相关通知。四川市、县两级开展联合执法监督;河南新乡成立10个督导组,开展大回访活动;贵州省级平台建立交易预警处置机制。
  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指导地方抢抓岁末年尾消费旺季,充分释放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效应,不断激发家电市场活力,确保家电以旧换新工作平稳有序推进。
 
一朝军旅路 毕生写忠诚
“老兵永远跟党走”全国宣讲活动记事
一朝军旅路 毕生写忠诚

“老兵永远跟党走”全国宣讲活动记事

( 2024-12-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12月7日电(周文剑 代烽)“春天,大凉山漫山遍野开满了鲜艳的索玛花,我甘愿化作一盆春泥,呵护孩子们像索玛花一样绽放。”在山东东营,“70后”老兵、支教老师谢彬蓉深情回顾了在四川大凉山支教的经历。
  “新疆人民坐上高铁的那天,我兴奋得一宿没睡,戈壁滩上风吹日晒的苦,在这一刻值了!”在百年名校中山大学礼堂里,“80后”老兵、高铁铺架工人郝铎讲述了创造“中国速度”的故事。
  “我想把我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希望我也能成为别人生命中的一道光。”在宁夏银川,“90后”高位截瘫老兵贾建东分享了在党和政府关怀下,自己重新笑对人生的心路历程。
  3位来自不同年代、不同地方、不同岗位的老兵,有着一个共同的身份——“全国老兵宣讲团”成员。他们用宣讲传递着一个共同的心声:老兵永远跟党走!
  为引导广大退役军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退役军人事务部从2022年起组织“老兵永远跟党走”宣讲活动,在全国组建了国家、省、市、县四级老兵宣讲团3000余支,开展线上线下各类宣讲5万余场,讲述老兵故事、传递老兵精神。
  2023年,退役军人事务部把开展“老兵永远跟党走”巡回宣讲活动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一项重要内容,以“老兵礼赞新时代、跟党奋进新征程”为主题,对年度宣讲工作进行总体部署、系统规划。
  各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把协办、承办巡回宣讲活动视为一份光荣、一份责任。作为巡回宣讲的首站,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组织召开专项工作部署会,精心绘制“路线图”和“时间表”,让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坚持高标准,推动把协办宣讲活动纳入市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年度工作要点、军地协调配合任务清单,健全推进机制,凝聚各方力量,赋能老兵宣讲。
  2024年,各地聚焦退役军人中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以及改革先锋、时代楷模、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按照政治素质高、理论功底强、群众影响大、表达能力好的标准,选拔推荐了41人成为“全国老兵宣讲团”新队员。
  退役军人事务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每场宣讲他们都根据区域差异和受众特点灵活抽组“全国老兵宣讲团”队员,让宣讲有效促进红色精神传承。
  “普玛江塘平均海拔5373米,普玛江塘边防派出所是全国海拔最高的边防派出所……”在上海黄浦剧场,西藏边防警察索朗达杰的宣讲朴实动人。
  今年以来,“全国老兵宣讲团”在退役军人事务部机关,北京、山西、上海等地举办巡回宣讲11场次,各地各级老兵宣讲团跟进宣讲,线上线下受众达1亿人次,形成了学习老兵典型、传承红色精神的生动局面。
  退役军人事务部有关负责人说,“老兵永远跟党走”宣讲活动将持续开展,继续引导广大退役军人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誓言、对军装的眷恋,转化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中国木拱桥:“只此青绿”间,长虹凌空起
中国木拱桥:“只此青绿”间,长虹凌空起

( 2024-12-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化
 
  本报记者
  清流激湍,映带着两岸的山岭村舍,溪涧之上是一座座古朴的木拱桥,沟通着道路,也连结着人心。它们被誉为“桥梁建造活化石”,有如一颗颗明珠,散落在浙南闽北的山水之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5日将“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项目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标志着这一技艺的系统性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
深山国宝


  桥下两水交汇,桥上飞檐斗拱,桥体的红漆已显斑驳,廊顶的灰瓦久经风雨,在温州市泰顺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涧桥是游客打卡的必经之地,不少游客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山水田园中的廊桥,美得像梦境一样。”
  在丽水市庆元县,同为“国保”的如龙桥依山而建,贯通南北。工匠巧妙地依靠北侧的山势,在桥北端修起钟楼,有如翘起的龙尾,在桥南端修筑桥亭,有如低俯的龙首,而桥中的廊屋屋顶,又有如隆起的龙身。“如龙桥”由此得名。这样的木拱桥,在浙南闽北山区有上百座。因为桥上建有遮风避雨的廊屋,又常被称作“木拱廊桥”。古往今来,农夫牵着耕牛在桥上走过,母亲领着孩子在桥上走过,外出务工、经商、求学的游子也在桥上走过。
  这样的木拱桥,还曾经给学者以极大的惊喜。《清明上河图》的一画之眼就是汴京城里,横跨汴河的虹桥。“其桥无柱,皆以巨木虚架”的建桥方式曾令茅以升、唐寰澄等老一代桥梁学家赞叹不已。但是,有很长一段时间,学界都以为这种技术已经失传了。
  到了20世纪80年代,学者们在浙南闽北地区发现,类似的技术不但没有失传,还有实物存在。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木结构建筑研究中心主任刘杰教授说,闽浙木拱桥与汴梁虹桥有相似之处,但又具南方木构建筑特色,汴梁虹桥的木构件间用绳索捆扎,而木拱廊桥则采用了更为精巧的榫卯结构。
中国智慧


  1996年,刘杰还是同济大学的一名研究生二年级学生,跟随导师路秉杰去泰顺考察古建筑。在回温州的山路上,他和同学坐在车里被颠得头昏脑涨,只听得老师一声大吼:“停车!这里有座桥,我得下去看看。”
  等他们明白过来,路秉杰已经跑到了桥的另一端。回头看到两个学生毫无反应,老师大为不满。“他说我们两个人有眼无珠,看到那么好的木桥,竟然无动于衷。”
  从那时起,刘杰就开始了木拱廊桥的研究之路。他告诉记者,在学术研究中称它们为“编木拱”结构更为准确。工匠不需要用特别长大的木料,而是用木构件编织成大跨度的桥拱,跨越浙闽山区的深溪。“木拱跨度最长能有40多米,而赵州桥也只有37米。”
  20世纪80年代,为了在下游水库扩建后保住上游的古廊桥,庆元县博物馆老馆长吴其林主持了兰溪桥的异地迁建。他曾回忆说,桥面最底下一层是箬叶,第二层是木炭,第三层又是箬叶,第四层才是沙石料,这样的桥面防潮吸水。而为了拆除已有400多年历史的木拱架,工人们还用上了千斤顶和起重葫芦。
  “编木拱极为精巧,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营造智慧,它的建造方式就是现在最先进的‘模块化装配式集成建筑’的先驱。”刘杰告诉记者,工匠要用三根木头和五根木头搭成名为“三节苗”和“五节苗”的两类支架,作为桥拱的核心,再用横向的木头(牛头)穿插起来,纵横严密咬合,使桥身极为坚固。“‘三节苗’还能起到梁的作用,如果更准确地说,这样的桥还可以叫‘编木拱梁桥’。”
后继有人


  只要用15根筷子,就能搭起一座承重两三斤的木桥,这是“90后”庆元人胡俊峰小时候常玩的游戏。教会他这种游戏的,是胡俊峰的父亲、国家级非遗项目“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胡淼。而这种游戏始于何时,当地老人也只知道“自己小时候就会玩”。
  1983年,胡淼跟着父亲胡永德走上了兰溪桥的迁建工地。2022年,胡俊峰从上海回到家乡庆元,跟随父亲学习造桥。在大学学习土木工程的胡俊峰一直在帮助父亲整理资料,制作成CAD图纸。“爷爷教给爸爸,爸爸又教给我,木拱桥的建筑技艺一定要传承下去。”
  而泰顺县至今流传着全民救廊桥的佳话。2016年9月15日,受台风影响,当地三座“国保”级廊桥被暴涨的洪水冲垮,不到一周的时间,三座古桥的原木构件有90%就被沿岸百姓找回。2017年,经过上级文物主管部门批准,在当地多位非遗传承人的主持下,三座廊桥完成了修复。
  记者从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获悉,2009年,浙闽两省联合申报“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泰顺、庆元两县作为保护地,均出台了系列扶持保护政策,并在2023年联合制定了《廊桥保护三年行动计划》。温州市还为廊桥保护专项作了地方立法。目前,浙江已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1人,共有木拱桥传统营建技艺实践团队170多人。
  “我最早探访过的一批老工匠多数现在已经过世了,当时学界就很担心会不会后继乏人,这也是当时这一项目列入‘急需保护名录’的根本原因。经过15年的努力,当地通过政策激励,已经培养出了一批木拱桥营造技艺的传承人。”刘杰说,“他们不但在当地造桥,还去外地造桥。现在,许多地方都喜欢建造木拱廊桥,这也在一定程度体现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此次‘转名录’,标志着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从‘急需保护’进入到‘正常保护’,实现了良性循环,代表了国际社会对项目保护传承成效的高度认可,也体现了中国政府高质量地履行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浙江省非遗保护协会副会长、浙江师范大学二级教授陈华文说。
 
人类非遗“羌年”在传承保护中再现活力
人类非遗“羌年”在传承保护中再现活力

( 2024-12-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化
 
  新华社成都12月7日电(记者余里 王曦)上午9时左右,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群山环抱中的古羌城开门迎客。100名身着民族盛装的羌族演员载歌载舞,演绎了一场半个小时的原生态“羌年”庆典。在羌族姑娘、小伙的带领下,数百名游客身体俯仰、脚步腾跃,感受“羌族萨朗”的魅力。
  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5日通过评审,决定将“羌年”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羌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被誉为中华民族演化史上的“活化石”。四川省有全国唯一的羌族聚居区,约30万名群众主要分布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绵阳市北川等地。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羌族同胞会迎来隆重的传统节日——羌年。它以祭天祈福、感恩还愿为主题。当天举行庆典,羌族民众共同举行仪式,敬祭诸神,驱秽庆收、还愿祈福。
  羌家儿女能歌善舞,“萨朗舞”是最具羌族特色的圆圈群舞,羌语“萨朗”意为“唱起来、跳起来”。
  “我们每天都会表演,希望通过原生态的展演,让游客感受茂县人民的热情好客,让中国古羌城成为外界了解中国羌年、中国羌族文化的窗口。”当地羌族演员努玛说。
  茂县是中国最大的羌族聚居区。今年74岁的余有陈家住茂县,从事羌年传承已20余年,目前他带了3个徒弟,是省级羌年非遗传承人。听到羌年转入人类非遗消息后,余有陈马上把这一喜讯告诉徒弟。
  “羌年的庆典里有羌族民风民俗、舞蹈等文化元素,对研究羌族的历史、文化等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余有陈说。
  据四川省民族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耿静介绍,受汶川地震灾害、羌族语言在青少年一代弱化等因素影响,羌族文化的传承与羌年活动的实践曾一度遇到困难,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近年来,各级政府与文化部门采取了系列抢救、重建举措,设立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将包括羌年在内的羌族文化保护工作列为重中之重。
  非遗保护专家、四川大学教授李锦认为,通过设立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将整个羌族的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更好保护羌年的文化基础、社会基础和自然基础。
  李锦表示,在地震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大量恢复了羌年的文化空间,部分羌年传习所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提升改造。
  经各方共同努力,2009年9月,羌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日,羌年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近年来,羌族人民对羌年的价值认同得到进一步维系,自觉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都积极参与到羌年的各项保护活动中。
  “四川严格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对羌年的保存、保护、传承及传播等方面均付出了诸多努力。”李锦说,四川积极鼓励当地按照传统的时间与流程庆祝羌年,确保习俗的“原汁原味”。羌年已被设定为阿坝州和绵阳市的公共假日,为羌族人民提供了假期欢度节日。
  “希望羌年成为羌族地区人民凝聚情感、传递文化价值的平台,比如羌年相关史诗的吟唱、歌舞都应受到关注,才能更好地将羌年价值准确地传递下去。”李锦说。
 
从“急需保护”到“代表作”:非遗黎锦的传承之路
从“急需保护”到“代表作”:非遗黎锦的传承之路

( 2024-12-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化
 
  新华社海口12月6日电(记者周慧敏 钟群)“太高兴了!这是最完美的结果。”在得知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时,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香兰兴奋地说。
  日前在巴拉圭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等三个中国遗产项目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代表作名录。
  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名录机制框架下首次正式实施转名录程序。这表明中国非遗保护成效显著,并获国际认可。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已有3000多年历史,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为古老的纺染织绣技艺之一。这种海南黎族在制作衣被用品时使用的纺、染、织、绣技艺,于2009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代表性产品称为黎锦。
  “不能让黎族传统技艺失传”是刘香兰最朴素的愿望。今年55岁的她来自海南省五指山市番茅村,13岁就开始跟着母亲学习织锦。
  2013年,刘香兰在村里建立黎锦传习所,召集村里妇女一起织黎锦,希望为这项古老技艺的传承出一份力。次年,她成立公司销售传统的黎锦服饰,也承接床旗、壁画等其他文创产品订单。
  文创产品的涌现也让古老的黎锦技艺焕发新的活力,融入黎锦元素的手提包、书签、桌旗等时尚产品已成为海南热门的伴手礼。
  “黎锦技艺的保护传承力度这些年一直在提升。”刘香兰说,政府对这项技艺的重视也推动了黎锦行业发展,她的公司每年营业额已达80万元至100万元。
  加大财政投入、完善保护机制、增设非遗工坊、建设产业联盟……近年来,海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黎锦技艺的保护与传承。
  如今,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承人队伍已从2009年时不足1000人扩大到2万多人。海南100多所中小学也开展了这项技艺的实践课,6个市县建成了5个黎锦技艺传习馆和16个传承村。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主席南希·奥韦拉尔看来,中国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付出大量努力,为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
  走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走入米兰设计周,走上巴黎时装周秀场,在马耳他、德国和保加利亚举行巡回展……近年来,这项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也开始走出国门,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
  “让黎锦成为海南的靓丽文化名片。”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相关负责人说,这个正在加快自贸港建设、对标当今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的省份,将持续健全黎锦技艺的保护传承体系,不断提升保护传承水平。
  包括最新列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内,中国目前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强烈建议大家都来中国馆看看”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执行秘书中国馆参观记
“强烈建议大家都来中国馆看看”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执行秘书中国馆参观记

( 2024-12-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国际
 
  新华社利雅得12月7日电(记者葛晨 李若琳)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一场特别的展览正在进行,向全球关心荒漠化治理的人士展示“三北”工程为代表的中国荒漠化防治成效与经验,讲述中国治沙故事。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易卜拉欣·蒂奥就是众多参观者中的一员。6日下午,他来到《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16)中国馆,在“跨世纪三北工程 新时代中国实践”展览的一个个展台前驻足。

  “这里年降水量有多少,低于400毫米吗?”“这个植树机器人能挖坑吗?”……蒂奥不断询问中方工作人员,了解中国的治沙技术和方案。

  在鄂尔多斯展区,负责解说的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官员向蒂奥介绍,风电光伏治沙能有效利用资源、减少碳排放。蒂奥指着图片中的光伏板问道:“沙漠里建光伏电站的困难之一在于沙尘会聚积在光伏板上,你们怎么清洁呢?”

  “我们的光伏板系统有清洗功能。”解说员回答,“用无人机、机器人清洗。”

  “是个便捷的方案!”蒂奥听了连连点头称赞。

  在宁夏沙产业展台,解说员告诉蒂奥,宁夏枸杞产业创造的年产值达40亿美元左右,还能带来27万个工作岗位。

  “什么?40亿美元?”蒂奥有些不可思议地看着这些小红果子。他拿了一颗在嘴里嚼了嚼,又在工作人员的建议下,在水杯中放上几颗。

  来到中国“绿色长城”发展史的巨幅展板前,蒂奥立刻联想到非洲的“绿色长城”计划。那项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南缘的人工防护林计划得到《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支持,灵感正是来自中国的“三北”工程,也与中方保持长期的合作。

  蒂奥对中国荒漠化治理方案中的科技含量印象深刻。他赞赏中国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的科研工作者们对荒漠化治理的贡献,希望中国的防沙治沙技术推广应用到更多地方。

  “在防治荒漠化方面,中国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国家。”蒂奥说,防治荒漠化的中国方案,把长远规划目标与有效方法措施相结合,把生态效益与经济利益相结合,把现代技术与传统知识相结合,通过积极行动让土地真正恢复健康。

  中国馆总面积超过600平方米,仅次于COP16东道国的沙特馆,除了用于举办展览,还在2日至13日大会期间开展系列边会活动。

  COP16期间蒂奥行程繁忙,但他依然仔细观展,从“刷状网绳式草方格沙障”技术、高效光伏设备,到植树机器人、卫星遥感监测系统,再到智慧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故事,深入了解荒漠化治理中国方案的细节。

  蒂奥说,中国馆展示了完整的荒漠化治理解决方案,既有先进科技又有传统智慧,既有治理成效,又有经济、社会效益,创造大量就业。“在中国,我们可以找到应对土地退化的解决方案”。

  参观快结束时,蒂奥在中国馆入口的大熊猫雕塑前为中方颁发“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30周年”纪念牌,并在留言簿上写道:“值此COP16在沙特利雅得举办之际,致以来自《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赞扬。”

  蒂奥感慨,中国的荒漠化治理“绝对是一个非常好的范例”。他说:“我会强烈建议我的同事、COP16的参会者,都来中国馆看看。”

 
韩国会未通过总统弹劾动议案
韩国会未通过总统弹劾动议案

( 2024-12-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国际
 
  新华社首尔12月7日电(记者姬新龙 孙一然)韩国国会7日下午就总统尹锡悦弹劾动议案进行表决,因参加投票的议员人数不足,动议案未获通过。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当天表示,将在11日重新发起总统弹劾动议。

  从7日上午开始,逐渐有大批民众聚集在韩国国会周围,要求尹锡悦立即下野。国会正门前的道路被集会人群挤得水泄不通。据集会方申报,估计有20万民众一起走向街头,高喊口号向国会行进。

  议事堂内部,国会全体会议下午5时准时举行。按照流程,到场的300名朝野两党议员首先就涉总统夫人的“金建希特检法”投票,因未达到所需的三分之二以上赞成票,该法案未获通过。完成投票的执政党国民力量党议员纷纷退场,拒绝参加接下来总统弹劾动议案的投票。

  正式就总统弹劾动议案投票前,共同民主党院内代表朴赞大走到台前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共同民主党议员全体起立,齐声以韩文字母顺序大声呼唤每一位国民力量党议员的姓名,呼吁他们返回会场完成投票。在场外集会的群众也跟着大声呼喊姓名。

  韩国国会议长禹元植7日晚在国会全体会议上说,截至当地时间晚9时20分(北京时间晚8时20分),参与总统弹劾动议案投票的议员共195人,未达到所需的200人。按照相关程序,弹劾动议案若要在国会通过,需在国会总共300个议席中获得至少三分之二议员支持。

  朴赞大当天表示,将于11日召开临时国会,重新发起弹劾动议。

  尹锡悦7日上午发表对国民谈话,就紧急戒严风波向国民道歉。他说,此次宣布紧急戒严源于作为国政最终负责人总统的迫切感,此过程中给国民带来不安与不便,向受到惊吓的各位国民表示诚挚歉意,“我不会回避关于此次戒严的法律和政治责任问题”。

  尹锡悦表示,将不会有第二次戒严。今后的总统任期和政局稳定方案将全权委托给国民力量党,国政运营将由执政党和政府共同负责。

  尹锡悦发表谈话后,国民力量党党首韩东勋对媒体表示,当前状况下,尹锡悦已不可能正常履职。尹锡悦提前下台不可避免。今后执政党将为国为民考虑,拿出最理想的方案。

 
哥伦比亚:2万具遗体藏身机库说法“毫无根据”
哥伦比亚:2万具遗体藏身机库说法“毫无根据”

( 2024-12-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国际
 
  在许多中国人看来颇具魔幻色彩的哥伦比亚,最近两天上演了一场魔幻大剧:联合国一机构5日在首都波哥大举行新闻发布会,宣称波哥大的埃尔多拉多国际机场的机库中,存放有大约2万具失踪人员的遗体。数字惊人,舆论哗然。哥伦比亚政府机构和相关单位纷纷否认了这一“大丑闻”。

2万具遗体的说法从何而来?


  举行新闻发布会的是联合国强迫失踪问题委员会。该委员会是一个合议机构,由10名独立专家组成,由《保护所有人免遭强迫失踪国际公约》的缔约国任命,其职能是监督该条约条款的实施。

  哥伦比亚历史上动荡不安,政治冲突、武装斗争、有组织犯罪等暴力事件,在过去60多年频发,人员失踪较为普遍,舆论认为,有大约一二十万人因此下落不明。

  作为缔约方之一的哥伦比亚,邀请了两名专家进行了为期约两周的调查访问。根据当地媒体报道,访问期间,他们会见了数十名政府官员,与受害者和有关社会组织举行了60多次会面。

  5日,该委员会举行新闻发布会。70岁的秘鲁刑事律师金塔纳宣读了他们的调查报告初稿。

  报告称,哥伦比亚政府当局在处理失踪人员遗体的问题上面临一场危机,并指出由于人力物力缺乏、政府协调不够、技术训练稀缺,失踪人员的遗体辨认面临巨大挑战。大量身份不明的遗体躺在管理不善的墓地或储存设施中,比如,波哥大机场的一处机库,“目前存放着大约2万具身份不明的遗体”。

  正是这句话,使舆论沸腾了。

政府部门为何紧张?


  最先做出反应的,是机场管理方和波哥大市长办公室。前者表示不知情,并要求政府部门做出解释,后者则要求国家法医和法医学研究所尽快予以澄清,因为在宣读报告的时候,金塔纳表示,他们并没有去实地查看,信息提供者是国家法医和法医学研究所。市长办公室同时还呼吁总检察长办公室、外交部等国家机关采取行动。

  总检察长办公室代表哈维尔·萨米恩托立即响应,表示要组成调查组前往机场实地查看。当地时间5日傍晚,专门的调查团队前往机场,花费了4个小时,检查了全部27个机库,没有发现任何人类遗骸。研究所也很快通过社交媒体发表声明,表示对遗体一事一无所知。

  由于报告引发全球的极大关注,事态严重。6日,哥伦比亚外交部、内政部也纷纷主动出击、发声。外交部负责媒体事务的安吉拉第一时间把外交部的反对意见发给了新华社记者。

  在这份声明中,外交部表示“这一说法毫无根据”,在哥伦比亚引起了混乱和争议,外交部因此口头抗议,并且要求委员会准确解释消息来源。哥内政部长克里斯托也公开抱怨,称“这是一个非常严肃且未经证实的声明”,他要求委员会作出澄清。

  波哥大市政府办公室也在向委员会施加压力。办公室官员给新华社记者提供的一份录音中,市长加兰表示,委员会的信息非常严重,应该尽快得到澄清,我们都不知道信息是从哪里来的,机场、警方都找不到遗体存放的证据。

  在这些压力下,联合国秘书长驻哥伦比亚特别代表卡洛斯在接受当地著名的蜗牛电视台采访时表示,该委员会是一个独立的专家委员会,它不代表秘书长,也不代表任何联合国实体,它以自己的方式做一切事情。

  但迄今为止,强迫失踪问题委员会一直保持沉默,未对上述批评作出任何回应。

机库为什么不可能存放遗体?


  “非常可笑!”在谈到机库存放大量遗体一事时,国家法医和法医学研究所前所长巴尔德斯告诉记者,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哪怕机库里出现一块人骨碎片,也会成为“大丑闻”。

  巴尔德斯解释,首先,法医所不能直接追回遗体,所有的遗体都是来自总检察长办公室、司法警察等部门,接收遗体都有很严格的程序;其次,法医所在全国多个地方建立了大型的遗体存储库,容量很大,有着严格的湿度、温度等要求。最后,每一具遗体都配备了芯片,控制得比较好。

  遗体有没有可能被集体埋在机库的地下?巴尔德斯也表示没有可能。

      (本报记者周盛平)

 
新总理任命未决 法国政治呈现碎片化趋势
新总理任命未决 法国政治呈现碎片化趋势

( 2024-12-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国际
 
  法国总统马克龙5日批准了总理巴尼耶的辞职请求,并于当晚发表电视讲话说,将在“未来几天内”任命新总理。目前,法国新总理人选仍未宣布。分析人士指出,这是马克龙6月解散国民议会以来法国政坛的又一次“政治地震”,反映出近年来法国政治呈现日益碎片化的发展态势。未来无论谁出任法国新总理,都将面临当下国内政治僵局造成的艰巨挑战。

新总理任命悬而未决


  本月2日,巴尼耶动用法国宪法相关机制,不经国民议会投票而“强行”通过明年的社保预算案,国民议会中的左翼和极右翼议员随后对巴尼耶政府发起弹劾。国民议会4日晚投票表决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动议。巴尼耶5日代表政府向马克龙递交辞呈。同日,马克龙批准了巴尼耶的辞职请求。这是1962年以来法国政府首次被议会推翻,巴尼耶政府也由此成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任期最短的政府。

  舆论原本预计马克龙会快速提出新总理人选。不过,当天法国并没有等来新总理的任命。5日晚,马克龙面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称将于“未来几天内”任命新总理。

  马克龙上一次发表全国性电视讲话还是在今年6月9日。当时,因法国执政党复兴党在欧洲议会选举中的得票率远低于极右翼的国民联盟,马克龙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解散国民议会,提前举行选举。7月初,国民议会选举第二轮投票结束,属于“中间派”的执政党联盟与左翼联盟联手阻止国民联盟成为国民议会第一大党,但执政党联盟未能获得第一大党地位,国民议会出现左翼、中间派和极右翼“三足鼎立”的格局。时任总理阿塔尔随后辞职。在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超50天“无政府”状态后,马克龙于9月5日任命巴尼耶为总理。

  分析人士指出,巴尼耶在被任命仅3个月后就辞职引发法国政坛震动,这一结果早有端倪。法国媒体认为,在国民议会“三足鼎立”的背景下,巴尼耶要想“坐稳”总理位置,需要三大阵营当中至少两家的支持或默许,而这三大阵营几乎两两相斥,给巴尼耶政府施政带来巨大阻力。这次巴尼耶下台,正是由于明年的社保预算案缺乏足够的议员支持,于是他动用宪法相关机制,试图不经国民议会投票而通过预算案,引发左翼和极右翼议员不满,招致弹劾。

政治碎片化难以逆转


  目前,因新总理任命未决,马克龙责成巴尼耶内阁继续处理日常政务。分析人士指出,近年来,法国两大传统政党社会党与共和党轮流执政的两极格局逐步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左翼、中间派和极右翼“三足鼎立”的新格局,在此背景下,无论新总理是谁、何时上台,都将面临严峻的施政挑战,法国政坛未来仍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

  法国宪法规定,议会因解散而提前选举后一年之内,总统不得再次解散议会。舆论预计,法国议会格局到明年夏天之前都不会发生根本改变。英国广播公司指出,不论任命谁为新总理,都将面临与巴尼耶一样的挑战,即如何在施政中应对来自其他党派的掣肘,并在国民议会里争取到尽可能多的支持。

  分析人士指出,近年来,法国社会、经济、安全危机接二连三,两大传统政党长期轮流执政却始终无法为这些问题找到解药,非传统力量抓住民众失望心理趁势崛起,法国政坛呈现日益碎片化的发展态势。

  明年的财政预算草案将是新总理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由于巴尼耶政府没来得及通过明年的财政预算,马克龙在5日的电视讲话中称,新政府的“首要任务是预算”。他披露,一项特别法案将于12月中旬前提出,以避免出现财政缺口、政府停摆。新一届政府将在明年年初提交完整财政预算案,并由议会投票表决。

  法兰西24电视台指出,这是法国近45年来首次在年末没有出台次年预算。财政预算案的缺失增加了法国经济的不确定性。近年来,法国财政赤字高企,经济持续疲软。国际评级机构惠誉近期发布报告,预计法国今年财政赤字将扩大至国内生产总值的6.1%,远高于之前预期的5.1%。今年7月,法国因赤字过高被欧盟启动过度赤字程序。

  政治与经济的双重危机导致了法国民众的普遍不满。根据奥多克萨调查公司以及埃拉贝民意调查公司5日分别公布的民意调查,法国人对国民议会通过的弹劾政府动议意见不一,但约60%的受调查者要求马克龙辞职。部分反对派人士也认为是马克龙导致了法国当前的政治困境,要求他辞职。不过,马克龙在电视讲话中强调,他不会在2027年5月任期结束前辞职。  (记者乔本孝)新华社巴黎12月7日电

 
抗衡“星链”!欧洲航天三巨头欲合力打造新卫星公司
抗衡“星链”!欧洲航天三巨头欲合力打造新卫星公司

( 2024-12-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国际
 
  欧洲三家航空航天工业巨头欧洲空中客车集团、法国泰雷兹公司和意大利莱昂纳多公司正商讨合力创建一家新的欧洲卫星企业,希望在发展迅速的互联网卫星市场分得一杯羹,与美国技术企业家埃隆·马斯克旗下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星链”项目相竞争。

  路透社3日报道援引三名知情人士的说法称,这一合资企业计划被称为“布罗莫项目”,以印度尼西亚的一座火山命名,其架构将效仿由空客、莱昂纳多和英国贝宜系统公司共同持有的欧洲导弹集团(MBDA)。

  上述知情人士说,相关讨论仍处于初期阶段,但已取得一定进展。关于新公司架构,三方倾向于将各自卫星资产合并重组成一家新企业,而非由某一方收购其他两方的资产。

  莱昂纳多公司首席执行官罗伯托·钦戈拉尼向路透社证实了上述关于新公司预期架构的说法。他说:“正在讨论MBDA模式,但(新公司)管理模式的技术细节可能会有所不同。”知情人士指出,要成立合资公司仍需数年时间。

  路透社报道指出,欧洲领先航天企业向来专注于制造在地球同步轨道运行、工艺复杂的航天器,但近年来受到近地轨道卫星大量投入市场的冲击,尤其是马斯克的“星链”卫星集群在近地轨道占据主导地位,这种卫星通常体积更小、成本更低。按照钦戈拉尼的说法,卫星制造产业将占据太空经济的75%份额。

  欧洲航天产业目前面临严峻挑战。空客拟本周内向工会提交其航天与防务部门的裁员计划。空客10月表示,到2026年年中,预计将在上述业务部门裁掉多达2500个职位,占比约7%。泰雷兹与莱昂纳多已有两家从事卫星业务的合资企业,前者正就裁员计划与工会谈判,准备裁掉航天业务部门的1300个职位。  (黄爱萍 新华社微特稿)

 
当内战重燃的噩梦再次逼近叙利亚
当内战重燃的噩梦再次逼近叙利亚

( 2024-12-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国际
 
  连日来,叙利亚政府军与反对派武装和极端组织在叙西北部等地区交火。11月30日,叙军方称反对派武装已进入叙北部最大城市阿勒颇,双方当晚在叙中部哈马省交火,冲突范围迅速扩大。几天之内,叙利亚紧张局势迅速升温,令世界关注。

  在叙首都大马士革,记者和几位当地同行一起讨论当前局势,“没人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次形势变化太快!”反对派武装从11月27日发动袭击到进入阿勒颇乃至南下到哈马省北部只用了短短数日。位于哈马省中部的哈马市到大马士革仅有约3小时车程,这让大家觉得危机近在咫尺。

  回驻地的路上,街道一片漆黑,只有几家商铺靠着自家发电机勉强维持些光亮。街道似乎也比往常冷清,路过的行人神色匆匆,手机亮着光。

  随着本轮巴以冲突升级、黎以冲突爆发,空袭越发频繁,离记者在大马士革的驻地也越来越近。4月1日,伊朗驻叙利亚使馆馆舍遭导弹袭击,多层高楼瞬间被夷平,记者第一时间冲到现场报道时,刺鼻的硝烟令人窒息。11月27日,黎以停火协议生效前几小时,叙黎边境口岸又遭空袭。也在那一天,叙利亚反对派武装发动了本轮袭击。

  这一年,心酸没有终点。

  不管去叙利亚的哪里,记者在沿途总能看到一个接一个废墟等待重建,遇见一个又一个破碎的家庭在苦难中挣扎。

  在北部阿勒颇,两岁的小女孩在零下的气温里光着小脚丫,家里没有任何燃料取暖,一家五口人几天的口粮是援助机构提供的两桶米饭;在东部沙漠,“松露猎人”不惜冒着触雷和被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武装分子杀害的风险讨生计;在西部叙黎边境,大量此前逃往黎巴嫩的叙利亚难民为躲避黎巴嫩战火再度颠沛流离;在中部霍姆斯市,回归的难民只能住进内战留下的残破房屋里。

  这个国家本来不该是现在这样。“人间如有天堂,大马士革必在其间。”来叙利亚前,我曾经听到在叙内战前到访的同事讲述这个国家的美好:经济繁荣,物价低廉,物产丰富,美食可口,人民淳朴友善,人文底蕴丰富。

  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自此13年的动荡让这个国家陷入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超九成叙利亚人生活在贫苦之中。在大马士革,1公斤羊肉价格超过20万叙镑(约合110元人民币),而当地一名普通公务员的月收入只能买差不多2.5公斤羊肉;一些居民区一天的供电只有2小时……

  分析人士说,这场危机的原因很复杂,有叙利亚国内矛盾的累积,也有地区恐怖组织的黑手,还有宗派势力的博弈,更有世界大国和地区大国的角力。

  13年来,在战争、制裁、恐袭、地震、冲突的轮番冲击下,叙利亚已千疮百孔,民众苦不堪言。而突然爆发的大规模冲突让这个国家再受重创。

  如今,呼吁停火、妥善解决叙利亚问题的呼声再度响起。记者也始终记得刚来叙利亚工作那晚同事的回答:“别着急,多走几步,前方会有光。”

 (记者冀泽)新华社大马士革12月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