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各地

04版:影像

05版:经济

06版:经济

07版:三农

08版:国际

黑龙江以创新驱动促高质量发展
黑龙江以创新驱动促高质量发展

( 2024-04-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哈尔滨4月14日电(记者王春雨 强勇 孙晓宇 董宝森)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黑龙江深入发掘科教资源富集、产业基础坚实等优势,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增量器”作用,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和未来产业,推动全省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加速前进。
激活科技创新强劲增量


  眼下,在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被视为“核电之肺”的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运行良好。核电站于去年年底投入商业运行,标志我国在第四代核电技术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其中,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是哈电集团携手相关机构打造的“国之重器”。
  哈电集团(秦皇岛)重型装备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马东华说,公司在打造蒸汽发生器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仅设计图纸就有2400多张,攻克了多项关键工艺技术和世界级制造难题。
  哈电集团是黑龙江省一批“国之重器”企业持续推进技术创新的缩影。
  在老工业基地黑龙江,集聚着哈电集团、中国一重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它们完成过国家众多重点工程和研发任务,具有较强的原始创新能力。此外,黑龙江还拥有哈尔滨工业大学等78所高校、120家独立科研院所,在航空航天、船舶动力、电力装备、国防军工等领域的创新资源优势显著。
  黑龙江整合上述科技创新资源,采取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持续加大投入等一系列举措,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更多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2023年黑龙江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1.9%,全国重点实验室增至12家,近3年省级科技专项资金投入增幅均超20%。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一环。去年以来,黑龙江出台实施《新时代龙江创新发展60条》等政策,推出了实施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专项支持、股权激励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具体措施。
  “我们突出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核心作用,坚持‘企业出题、科研解题、市场阅卷’,提升转化实效。”黑龙江省科技厅重大任务与前沿技术处处长王秀锋说,企业成为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大学成为企业科技研发中心,持续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梗阻。
  哈尔滨海邻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专注于公共安全行业智能物联网自主研发,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副总裁丁福生说,企业与高校共同成立智能社会治理信息服务产业技术研究院,搭建科研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已成功开发智慧车辆巡控软件、信息采集与智能监测平台等多款技术先进的产品,受到市场欢迎。
  2023年黑龙江实现重大科技成果转化589项,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同比均增长22%以上,科技优势进一步向发展优势转变。
“龙江制造”迈向“龙江智造”


  走进一重集团(黑龙江)专项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厂区,映入眼帘的是现代化的机床、“上下飞舞”的机器手臂,偌大的加工现场难觅工人身影。
  一重集团搭建“机床+机器手臂”组成柔性加工单元,解决了产品加工效率低、质量不高等老问题。智能化改造后,公司产品不良品率明显下降,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浪费,整体产能提升10%。
  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战略规划与投资部总经理李志杰说,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已成为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基础和支撑。
  设备更新、工艺升级、管理创新……黑龙江深入实施产业振兴计划,聚焦能源、化工、医药、汽车、轻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开展千企技改专项行动,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赋能传统产业,推动“龙江制造”的“含智量”“含绿量”持续提升。
  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数据显示,2023年,黑龙江培育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51个,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达38户。
  既改造升级“老字号”,也加快培育壮大“新字号”。
  4月3日,总投资25亿元的哈尔滨联合飞机大型无人直升机产业基地正式开工建设。整个基地项目建设年限至2027年,将建设大型无人直升机研究院、有人机无人化改造基地、无人机生产基地等,建成后预计年产值10亿元,带动无人机产业生态规模达50亿元以上。
  投资方深圳联合飞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刚印说,黑龙江的航空产业基础好,有较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和大量飞机研发制造人才。黑龙江还拥有大农田、大森林、大湖泊、大界江等,发展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丰富,未来可能延展出更多产业链条,让低空经济的发展蕴含更多可能。目前,黑龙江已成为公司全国布局的重要阵地。
  在4月3日举行的黑龙江省重点项目全面开工现场会活动中,共开工省重点项目868个、同比增长53.6%,总投资5493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以低空经济为代表的新引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达334个。
  黑龙江大力发展航空航天、新材料、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打造形成新增长极。2023年,黑龙江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达12.3%。
科技筑牢“中华大粮仓”


  近日,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一场围绕春耕的研讨热火朝天,研究院副院长金晶不时在白板上记录着要点。不久后,这里的多个人工智能大模型将被应用到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建三江分公司的农业生产当中。
  “我们把农业遥感、长势分析、杂草识别等多个模型融合在一起,通过集成示范,将在农场耕种管收主要环节无人化、精准作业、降本增效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金晶说。
  近年来,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利用“空天地”数字技术,推动农业智能化生产。目前已实现集团全域内北斗导航终端全覆盖,智能育种、精量点播、作物生育期智能诊断、无人机植保等先进技术广泛应用。
  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黑龙江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以发展绿色农业为鲜明导向,不断强化数字技术和生物技术赋能,用科技创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当好粮食安全“压舱石”。2023年,黑龙江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98%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3%。
  做强“种子芯片”,才能端牢中国饭碗。黑龙江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建成国家寒带作物及大豆种质资源中期库(哈尔滨),加快建设国家级大豆种子基地。
  “高油高产大豆品种油分较高,但蛋白含量相对偏低,株型不够理想,耐密性较弱。我们找到控制其性状的相关位点,通过基因编辑定向改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副研究员任洪雷说,基因编辑等新型生物育种技术让改良品系具备更高蛋白含量,适宜密植。
  2023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5个品种入选2023年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12个品种入选2023年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5个大豆品种入选全国高油大豆前10名。
  高端智能农机装备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
  黑龙江鲜食玉米种植面积200多万亩,但约90%的鲜食玉米需要人工收获,成本高、效率低,成为发展鲜食玉米全程机械化的瓶颈。
  作为致力于智能农机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科技型制造企业,去年9月,黑龙江重兴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与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联合研制的大型高端智能鲜食玉米收获机正式下线,收获效率超人工60倍。
  “良田、良种、良法、良制、良机‘五良’融合是在长期农业生产实践中创新探索总结出的增产良方,是由科技创新主导的农业新质生产力,用了就有效果。”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兆成说,黑龙江将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强化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为国家多种粮、种好粮。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国家安全坚强保障
——写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十周年之际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国家安全坚强保障
 
——写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十周年之际

( 2024-04-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4月14日电(记者刘奕湛  熊丰 冯家顺)“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2014年4月15日,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十年来,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引下,我国在国际局势急剧变化中牢牢掌握了发展和安全主动权。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平安中国建设迈向更高水平,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坚强安全保障。
  总体国家安全观——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翻开党的二十大报告,“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要求格外醒目,这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首次对国家安全进行专章部署。
  “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各类风险挑战前所未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敏锐洞察国家安全形势发展变化新特点新趋势,深入总结国家安全工作历史经验,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科学理论体系应运而生。
  以“总体”突出关键,强调大安全理念,坚持系统观念——
  进入新时代,我国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
  涵盖政治、军事、国土、经济、金融、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等诸多领域,而且将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动态调整;加强科学统筹,着力解决国家安全工作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强调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总体国家安全观彰显深刻的系统观念,体现大局观、全局观、整体观。
  以“十个坚持”明确核心要义,明晰方向路径,用以指导实践——
  2020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切实做好国家安全工作举行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十个坚持”的重要要求。
  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十个坚持”,对总体国家安全观进行系统性集成和提炼,是对国家安全工作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拓展、升华。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在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形成了系统完整的国家安全理论,标志着我们党对国家安全基本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的根本保证。
  为更好适应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第一次设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主席,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
  党的十九大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写入党章;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进一步阐述总体国家安全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统筹发展和安全纳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
  在总体国家安全观引领下,维护国家安全工作贯穿至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从提出网络安全观,倡导尊重网络主权、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到强调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再到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推动全球安全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总体国家安全观随着国家安全实践的深入推进而丰富发展,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越走越宽广。
  续写“两大奇迹”——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通过!”
  2023年12月2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粮食安全保障法,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
  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对耕地保护利用和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加工、应急、节约等各环节作出系统规定,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法治根基。
  仓廪实,天下安。保障粮食安全,既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安全所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团结奋斗,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统筹发展和安全,要坚持依法维护国家安全,以法治之力夯实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根基。
  国家安全法、粮食安全保障法、反外国制裁法、反间谍法、反恐怖主义法、香港国安法、出口管制法、网络安全法、生物安全法、数据安全法、国家情报法、密码法……十年来,一系列维护国家安全所急的法律制定修改。逐步完善的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律体系,为新时代推进国家安全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最基本、最稳定、最可靠的保障。
  统筹发展和安全,要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安全基础,实现更高水平的安全、更高质量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推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前提都是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没有安全和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
  秉要执本,常勤精进。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须臾不可放松。
  我国强化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加大油气、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加快构建大国储备体系,加强重点储备设施建设;提高网络、数据等安全保障能力;加快芯片研发制造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支撑国民经济循环畅通;健全反制裁、反干涉、反“长臂管辖”机制,完善国家安全力量布局,构建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
  秉轴持钧,以一持万。把安全贯穿到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各方面。
  我国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维护寄递物流、平台经济等新领域安全稳定,促进新业态健康发展;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发展和安全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近年来,受多重因素影响,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调整。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成为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的重要任务。
  推出3500亿元保交楼专项借款、设立2000亿元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设立1000亿元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合理优化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要求、稳妥降低存量首套房贷利率……一套金融“组合拳”果断发力,取得积极效果。
  妥善应对经济领域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加快科技安全预警监测体系建设,加强海外利益保护,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近年来,我国坚持忧患意识、底线思维,对各种风险见之于未萌、化之于未发,坚决防范各类风险失控蔓延,坚决防范系统性风险。
  安全和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中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夯实群众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根基


  国家安全,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2016年4月14日,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动员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夯实国家安全的社会基础,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
  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推动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进校园、进工厂、进社区,举行宣讲会、举办警示教育展览、发放宣传手册、讲解国家安全知识……国家安全等部门立足自身职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国家安全知识贴近百姓生活、让国家安全意识植根群众心中。
  2023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前夕,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明德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知识竞赛决赛现场,气氛热烈。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是怎么来的?国家安全包括哪些方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有哪些?”一问一答中,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种子,在孩子们心田生根发芽。
  从中小学校,课堂内外国家安全教育扎实开展;到企事业单位,国家安全观念不断得到强化;再到街道乡村,国家安全法治知识全面普及……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共筑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固防线。
  经过综合施策、持续努力,全民国家安全意识不断提升,各领域安全的人民防线进一步巩固,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发挥了独特重要作用。
  中国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李卫海表示,全社会正逐步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支持、人人维护国家安全的浓厚氛围,汇聚起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
  国家安全依靠人民,国家安全人人共享。
  深入开展“清朗”“护苗”“净网”等系列专项行动,集中整治网上各类违法和不良信息;严厉打击非法买卖个人信息、侵犯公民隐私、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国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如期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目标;中国成为世界上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格保护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我国生态环境安全防线进一步筑牢。
  命案发案率最低、刑事犯罪率最低、枪爆案件最少……十年来,社会大局保持长期稳定,我国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
  中国式现代化前景光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催人奋进。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在戈壁深处,守护粮食的“粮食”
在戈壁深处,守护粮食的“粮食”

( 2024-04-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西宁电(记者王金金 陈杰 史卫燕)当前,大江南北正值农忙时节。开犁破土,播种希望。撒播在田间的钾肥被称为粮食的“粮食”,对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有明显作用。
  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钾肥对中国人来说是个陌生的词汇。20世纪50年代,中国科学家来到青海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盐湖开启了找钾之旅。跨越近70载,几代盐湖人接续“为国保钾”的任务,将察尔汗盐湖建成中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源源不断的钾肥从戈壁深处发往沃野粮田,让更多中国粮用上了中国钾。
10千克钾肥唤醒沉睡的盐湖


  中国是农业大国,钾肥需求量巨大。很长一段时间里,受资源开发、生产技术等方面的限制,中国钾肥完全依赖进口。
  20世纪50年代,曾有外国专家断言:“中国是一个贫钾国家,根本无钾资源可循,就是有,也很贫乏,永远都不可能生产出钾肥。”
  真的没有吗?
  由著名化学家柳大纲带队的中国盐湖科学调查队,肩负为国找钾的使命,这一时期在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盐湖已经有了惊人的发现——盐湖光卤石,这意味着中国的可溶性钾肥资源蕴藏在盐湖卤水里。
  蒙语“察尔汗”,译为盐泽。现代科学勘探印证:总面积达5856平方公里的察尔汗盐湖,是中国最大的可溶性钾镁盐矿床,其钠、镁、钾、锂的储量均居全国之首。
  仅仅是找到还不够,如何把钾资源唤醒、变成供农业生产的钾肥,成了当时科研人员亟需破解的难题。
  冬季的戈壁滩,除了黄土就是黄土,凛冽的寒风卷积着沙石拍打着每一个向他走来的人,像是在发出“谢绝靠近”的警告。
  冒着严寒,时任化工部上海化工研究院钾肥研究室主任的曹兆汉,带领一队科研人员来到察尔汗盐湖,他们希望给国产钾肥找到一种成本最低、工艺最简单的生产方法。
  在戈壁滩,烈日和狂风是大自然给人类的挑战。而科研人员和当地干部职工正是利用了光和风,通过沟槽晒卤结晶光卤石、加水分解生产的方式,试制出了10千克钾肥,含钾量达到了当时工业钾肥的质量标准。
  10千克钾肥试制成功,促成了察尔汗钾肥厂、如今中国最大的钾肥生产企业——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盐湖股份”)的建立。
  1958年8月1日,察尔汗钾肥厂投料生产。
  用淡水要跑60多公里外去拉,几十个人挤在一顶帐篷里,用铁锹、铁锤等最简单的工具……察尔汗钾肥厂当年生产出的950吨钾肥,填补了中国钾肥生产的空白,沉睡的盐湖就此被唤醒。
百万吨钾肥生产基地守护粮食安全


  正值化肥保供的关键时期,记者来到了察尔汗盐湖。从中心码头出发往西驶去,万丈盐桥两侧,数百平方公里、如梦如幻的盐田引人入胜,30条采盐船游弋其间不间断采收光卤石,供应钾肥生产加工。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所张志宏研究员感慨万千:“盐湖股份钾肥年产能从20万吨到百万吨,再到现在500万吨的年产能,是几代人接续努力的成果。”
  中国是典型缺钾国家,已探明的钾资源储量仅占世界储量的2%左右,但钾肥需求量却占到全球20%以上。与巨大的用钾缺口相比,最开始几十万吨的钾肥年产量像是一滴水,滴入了大海。
  技术革新,势在必行。
  在盐湖股份公司的展览馆,一张老照片令人印象深刻。画面中,工人站在盐田中,手拿洋镐、铁锨,皮裤上糊满了盐浆。“那时候科技工作者和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就是为了实现一个目标——改进工艺,提高产能。”张志宏说。
  突破反浮选冷结晶技术、研发升级冷结晶浮选技术、应用固液转化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一连串的技术攻关,让盐湖钾肥产能迅速迈进百万吨大关。
  盐湖股份总裁王祥文介绍,作为察尔汗盐湖的主要开发企业,盐湖股份目前已建成氯化钾产能500万吨,使中国农业用钾可长期保持自给率50%以上。
  在钾肥生产车间中控室,盐湖股份钾肥分公司二级资深技术专家霍永星通过电脑屏幕,随时查看车间生产情况。指着电脑屏幕,霍永星告诉记者:“以前老车间差不多要20个工人一起工作,现在通过自动化生产线数控操作,只需要7、8个工人就能完成生产任务。”
  察尔汗盐湖仅盐湖股份一家企业,建厂以来累计生产钾肥达7300万吨,为国家增产粮食4亿多吨。从事盐湖科研工作近40年的张志宏说:“技术进步是无止尽的,在钾肥资源开发中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打造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


  如今以察尔汗盐湖为核心区域,柴达木盆地已经成为全国最大、世界第四的钾肥生产基地。
  近年来,凭借60多年盐湖资源开发积累的经验,中国钾肥生产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
  据了解,青海省核工业地质局是中国一家较早“走出去”的钾盐技术服务企业,已积累了17年的海外钾盐勘探业务经验。
  青海省核工业地质局副局长刘维鹏说:“柴达木盆地几代盐湖人多年探索,形成了一整套盐湖产业勘探、开发、运行、资源循环利用的工艺流程和生产标准,储备了人才。通过境外钾盐投资,得以带动盐湖领域技术链、人才链一体化‘走出去’,这就是青海钾肥企业的优势。”
  去年6月,以“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为主题的钾盐钾肥大会暨格尔木盐湖论坛,在中国盐湖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举办。
  会上,国际肥料协会(IFA)秘书长阿尔兹贝塔·克莱因表示,中国是全球钾肥的最大消费国,在全球范围内对市场有着重大影响,全球钾肥市场仍处于低迷状态,化肥在粮食安全中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受到重视。
  “柴达木盆地以打造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为目标,正在积极着手规划建设格尔木盐湖绿色产业园区,推动盐湖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格尔木市委、市政府负责人说,当地政府正在编制盐湖绿色产业园区规划,积极推进组建中国盐湖集团,对内做强做优产业链,对外推进企业“走出去”,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风险挑战。(参与采写:潘彬彬)
 
湖畔小城“新”潮澎湃
湖畔小城“新”潮澎湃

( 2024-04-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低空经济“飞”出新质生产力、传统制造业“转”出新质生产力、农田沃野“长”出新质生产力……暮春时节,坐落在鄱阳湖畔的小城共青城处处春色锦绣,“新”潮澎湃。
  江西共青城市面积小、人口少、工业基础较弱,面对“先天不足”的条件,如何闯出一条新路,才能在区域竞争格局中争先进位?“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共青城市委书记卢治轩表示,这让城市发展有了更多期待。
  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含量高、创新要素集中。为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新赛道,近日,共青城市印发了《共青城市低空经济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进行前瞻布局。
  2022年起,共青城市便开始规划布局低空经济发展,率先建立江西省首个低空经济产业园,建成全省首个市场化运营、环鄱阳湖首个A1类跑道型通用机场……
  “未来,要进一步强化产业支撑,紧盯低空经济、低碳经济、生物制造等三大方向,加快创建全省未来产业先导试验区。”卢治轩说。
  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是共青城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我们PCBA事业部电子元件贴装车间,有4条全自动西门子贴片生产线,与传统生产模式相比,在减少物料损耗的同时,还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共青城金酷智能制造产业园生产运营副总向明说。
  作为一家专注于工业制造核心零部件和自主工业品牌产品生产的企业,金酷集团转型的第一步就是提高自动化。“现在,每条生产线仅需配备1至2人就可满足生产。”
  以“含新量”成就“含金量”,用“新技术”打开“新空间”。传统产业的“智改数转”实践,让人们切身体会到了新质生产力的“高效能”表现。
  在共青城市的广袤田野,新质生产力也为农业提“智”增“质”打开了新思路。
  油茶种植是江益镇栗坂村的主导产业。每到油茶成熟季节,坂上人家油茶开发专业合作社标准化车间内,智能油茶果生产线都要开足马力赶订单。
  “有了这条生产线,我这个‘老农人’也干起了‘新农活’。”合作社负责人吕晋宝输入操作指令后,机器便高速运转起来。
  几分钟后,智能生产线的终端便将优质果和低质果、杂质分离产出,待所有油茶干果完成生产流程,便可以进入茶油生产车间进行榨油。
  如今,越来越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在1200多平方米的智能化育雏车间里,却看不到多少饲养人员。“我们现在使用物联网控制车间,从饲料搭配到输送投食,从鸡蛋收集到粪便处理,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共青城市金湖乡黄桥村星恒牧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徐义生说。
  新模式应用、新农机驰骋、新农艺见效……这些农田沃野之上的“科技范”,源于新质生产力对农业的加持,正快速改变农业产业模式。
  向“新”发力,逐“质”前行。共青城市凭借创新活力、发展潜力,正在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本报记者刘小草)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8.7万多列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8.7万多列

( 2024-04-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据新华社北京4月14日电(记者樊曦)记者14日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今年一季度,中欧班列累计开行4541列,发送货物49.3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9%、10%。截至2024年3月底,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超8.7万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222个城市。
  据国铁集团货运部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铁路部门推动中欧班列通道、线路多样性建设,进一步扩大中欧班列辐射范围,开展中欧班列西安、重庆、义乌至格鲁吉亚波季、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南通道运输测试,经南通道累计开行中欧班列6列,同比增长200%;新开通哈尔滨至荷兰蒂尔堡、石家庄至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等中欧班列线路,助力各地与欧洲国家经贸往来。
 
在海量应用场景中“拔节生长”
从人工智能发展前沿看中国科技新动力
在海量应用场景中“拔节生长”
 
从人工智能发展前沿看中国科技新动力

( 2024-04-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南京4月14日电(记者胡喆)4月13日至14日,第十三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暨2023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在苏州举行,展示了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沿。
  一大批新突破、新技术、新应用,正在海量应用场景中“拔节生长”,昭示出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的广阔空间。
  “算力+数据+模型”形成的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已经到来


  从大模型与通用人工智能,到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年会上,通过展望人工智能未来趋势,与会专家共同探究如何推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与产业生态协同发展。
  何谓大模型?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介绍,大模型是指参数规模在10亿以上、由大规模参数构建起来的神经网络模型,在人工智能内容生成方面能够完成过去只有人才能创造完成的任务。
  大模型的背后是大算力。获得“吴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表示,“算力+数据+模型”形成的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已经到来。我们提出“中国算力网”研究计划,就是希望让用户像用电一样使用算力,推动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再进一步。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新兴战略性技术,是驱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
  “2024年我国首次将‘人工智能+’行动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人工智能已成为我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党委书记赵春江说。
三条技术路线推动人工智能从弱到强


  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达5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4400家。随着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将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奠定坚实基础。
  郑庆华介绍,人工智能从弱到强主要有三个标志,一是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或者回答问题的水平接近人类,甚至在部分领域超越人类;二是能够支持多种媒体,包括文本、图片、视频的生成;三是能够支持不同场景,可以泛化到其他专业领域。
  “我们认为有三条技术路线推动人工智能从弱到强。”郑庆华表示,第一是依托大模型、大数据、大算力、强算法来推动,第二是采用“神经+符号”协同的方式,第三是打造人脑记忆启发的机器记忆智能模型。
  “总体上看,首先解决计算智能,然后解决感知智能,在这个基础上进而实现认知智能。”郑庆华说。
  “今年,通用人工智能与其他前沿领域的融合创新有望发挥关键作用。”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秘书长余有成告诉记者,我国人工智能已广泛赋能到智能交通、智能教育、智能社区、智慧金融、智慧医疗、智能制造、智慧能源等19个应用领域。通过加强人工智能产业科技创新,将逐步辐射一大批面向未来的行业应用落地。
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场景创新和高水平应用


  专家指出,海量的应用场景、超大的市场规模、庞大的人才队伍,是我国发展人工智能的先天优势。但相比世界顶尖水平,我国人工智能技术仍存在应用场景系统设计不足、重大场景开放程度不高、场景创新生态不完善等问题,在基础性技术等方面还处于弱势。
  为加速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攻关,着力解决人工智能重大应用和产业化等问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与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4月13日正式启动第二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
  “只有面向地方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需求,推动通用人工智能与未来产业、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场景创新和高水平应用,才能打造全方位、多场景、高频次的应用解决方案。”赵春江说。
  2024年,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有望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风向标。有分析机构预测,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接近8000亿元。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孙富春表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应强化整体设计和前瞻部署,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健全安全治理体系,开拓人工智能新领域新赛道,构建支撑未来产业发展的创新生态,促进技术与产业更快更好发展。
 
何立峰在郑州调研时指出
全力保障在建房地产项目按时保质交付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何立峰在郑州调研时指出
 
全力保障在建房地产项目按时保质交付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 2024-04-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郑州4月14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13日至14日在郑州调研房地产工作并主持召开座谈会。何立峰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认识做好房地产工作的重要性,加快推进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对符合“白名单”要求的合规房地产项目要积极给予资金支持,做到“应贷尽贷”,保障项目按时建成交付,切实保障购房人的合法权益,稳定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何立峰先后来到郑州市金水区、惠济区多个在建房地产项目,实地查看项目规划和建设进度,同项目单位、地方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和金融机构负责人深入交谈,详细了解商品房建设、融资和销售情况,调研需解决的共性问题。随后,听取当地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运行情况和保障在建项目交付工作情况汇报,对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何立峰指出,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已经发生重大变化,要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抓好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三大工程”建设,抓紧解决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实的堵点卡点,加强在建项目监管,保障项目融资,确保建设质量和按时交付。要健全合规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制度,“能进尽进”。对纳入“白名单”的项目,金融机构要优化贷款审批和发放流程,加快放款速度,支持项目建设竣工。对暂不符合“白名单”要求的项目,抓紧拿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对开发贷款和预售房款,要优化账户管理和资金监管,确保封闭运行,严防违规挪用。
  何立峰要求,中央有关部门要抓紧完善细化相关政策,加强协调指导。城市政府要坚决扛起维护本地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主体责任,用好房地产调控自主权,因地制宜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金融机构要切实落实相关政策,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房地产企业要落实防风险、保交付的应尽责任,加快发展模式转型,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国家安全机关公布5起典型案例
国家安全机关公布5起典型案例

( 2024-04-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4月14日电(记者冯家顺)在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国家安全机关14日公布5起典型案例,呼吁全社会提高国家安全意识,共筑反间防谍的钢铁长城。
境外企业窃取我稀土领域国家秘密


  2017年,境外某有色金属公司上海子公司员工叶某某与国内某稀土公司副总经理成某在商业合作中结识,叶某某所供职公司的外籍员工指挥其以提供金钱报酬为诱饵,向成某索要我稀土收储明细、指令性计划等信息。成某在明知相关内容严禁对外提供的情况下,为谋取私利,将工作中掌握的我国稀土收储品类、数量、价格等发送给叶某某,并收取大量报酬。经国家保密部门鉴定,成某向境外提供的内容涉及7项机密级国家秘密。
  2023年3月,国家安全机关破获该案,对涉案人员叶某某、成某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同年11月,江西省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分别以为境外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受贿罪对叶某某和成某作出判决。
  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窃取我稻种及制种技术


  近年来,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持续加大对我国粮食领域渗透力度,大肆窃取我核心科研情报。针对这一情况,国家安全机关依法调查审查涉案人员近百名,查处重点涉案企业11家,依法追究相关人员刑事责任。
  国家安全机关查明,国内某农业科技公司原总经理朱某某,以“合作制种”名义,先后向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在国内设立的一家公司违规出售5种亲本稻种,获得超出正常售价的回报。为进一步拓展“业务范围”,朱某某还创办了另一家农业科技公司,向境外大量出卖我优质亲本稻种。
  2024年1月,安徽省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为境外非法提供情报罪判处朱某某有期徒刑1年6个月。此外,国家安全机关还依法对其余17名涉案对象给予行政处罚,并对涉案企业深挖彻查,有效消除我粮食领域重大安全隐患。
境外间谍机构非法搜集我气象数据


  2023年以来,国家安全机关会同气象、保密部门在全国范围依法开展涉外气象探测专项治理,调查境外气象设备代理商10余家,检查涉外气象站点3000余个,发现数百个非法涉外气象探测站点实时向境外传输气象数据,广泛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份,对我国家安全造成风险隐患。
  这些非法涉外气象探测站点,有的探测项目受境外政府直接资助,部分观测点设立在军事单位、军工企业等敏感场所周边,进行海拔核准和GPS定位;有的布设在我主要粮食产区,关联分析我农作物生长和粮食产量;有的甚至长时间、高频次、多点位实时传输至外国官方气象机构,服务于外国国土安全和气象监测。相关设备体积小、便于安装、不易发现,能自动采集并实时网络传输。
  相关涉外气象探测活动违反涉外气象探测和资料管理办法、数据安全法等相关规定。国家安全机关联合气象、保密部门,依法对相关非法活动进行查处,及时阻断气象数据出境的违法行为。
某高校学生出于猎奇落入陷阱


  近年来,境外反华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等渠道对境内人员开展意识形态“攻心战”,歪曲炒作境内热点事件,攻击诋毁我政治制度。极少数青年学生受到煽动蛊惑,不慎落入陷阱,成为境外反华敌对势力的“棋子”。
  日前,国家安全机关成功侦破了一起境外反华政党拉拢某高校学生参与活动的典型案件,有力打击了境外反华势力的渗透策反活动,及时消除了风险隐患。国家安全机关在工作中掌握到,国内某高校学生宋某出于猎奇心理,通过网络报名,接收境外某组织核心成员向其发送的有关指令。宋某还长期浏览境外反华网站,并为相关网站提供涉华负面影像素材。
  2023年7月,国家安全机关依法对宋某进行行政询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相关规定,予以宋某警告并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经批评教育,宋某对自己的行为表达了诚恳悔过,承诺今后不再从事类似活动。
  境外驻华机构雇员阻碍国家安全机关执法


  自觉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位公民应尽的法律义务,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依法执行任务,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近日,国家安全机关对某境外驻华机构中方雇员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依法执行任务的行为,进行了行政处罚。
  某境外驻华机构中方雇员符某在国家安全机关依法调查询问期间,拒绝前往指定地点接受询问,向无关人员散布被国家安全机关约谈情况,串联境外人员干预国家安全机关执法,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依法执行任务。国家安全机关干警通过执法记录仪固定符某故意阻碍执法的证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相关规定,依法给予其行政拘留十五日的行政处罚。
 
河北卢龙县船只侧翻事故
初步调查为村民自制游船导致
河北卢龙县船只侧翻事故
 
初步调查为村民自制游船导致

( 2024-04-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石家庄4月14日(记者郭雅茹 牟宇 张玮华)电记者14日从秦皇岛市有关部门获悉,13日14时30分许,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刘家营乡桃林口村青龙河发生一起游船侧翻事故。截至目前,事故导致31人落水,经全力搜救已全部救出,其中12人死亡,10人住院治疗无生命危险,9人已平安返回家中。经初步调查,事故船只为村民自制游船。
  事故发生后,秦皇岛市立即启动突发事件II级应急响应,成立卫生救助、抢险救援、后勤保障、情况调查等7个工作组,第一时间调集应急、消防、水务、卫健、公安等部门赶赴现场开展搜救、医疗救治等工作。消防救援队伍调派31辆消防车、144名指战员、4艘冲锋舟、13艘橡皮艇赶赴现场救援,同时使用无人机对涉事流域进行全面搜救。当地第一时间将伤员送至医院全力救治,“一人一策”制定诊疗方案。
  经初步调查,发生事故的船只为自制游船,未配备救生圈、救生衣等救生设备。公安部门已对船主、船工进行控制。河北省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一步调查。目前,秦皇岛市已对全市旅游行业开展拉网式全方位排查整治。
 
从区域规则到“全球标尺”,“长三角标准”不简单
从区域规则到“全球标尺”,“长三角标准”不简单

( 2024-04-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自动驾驶技术不断推广、电子证照跨地互认……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三角标准”成果不断涌现。截至2024年3月,使用“310”号段的长三角区域统一地方标准已达23项。一系列“长三角标准”的诞生,带动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协同合作,助力长三角逐步走向制度、规则、标准的全面一体化。
  长三角地区拥有全国约40%的制药产业,但药品生产带来的废气排放问题一直困扰区域空气污染治理。“2021年,经过多年的沟通努力,我们联动江苏、浙江、安徽共同发布《制药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通过这份强制性地方标准实现了对长三角区域内制药行业废气排放的整体管控。”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法规与标准处处长何赟说。
  自《制药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推行以来,长三角地区制药行业废气排放情况大大改善,不仅倒逼制药企业改进治理设施,还提升了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质的达标排放水平。来自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部门2023年的数据显示,所管控制药企业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达标率提升到本标准的90%以上。
  长三角一体化标准化工作制度自2019年启动以来,“长三角标准”协同机制不断完善、交流合作不断加强、合作成果不断涌现。在绿色生态、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创新产业等领域,处处可见“长三角标准”的身影。
  2024年,“长三角标准”《电子证照共享应用规范》发布,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区域的跨省域政务服务业务互认、标准一致、数据互通、技术相容。在长三角,居民可凭电子身份证办理宾馆入住登记,40类电子证照在长三角地区可跨省域互认,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2023年12月,首个长三角区域社会事业类地方标准《劳动争议联合调解和协同仲裁服务规范》发布,为日益增多的劳动者跨省域流动劳动争议和案件提供重要指导。
  “谁能在标准制定中占据主导地位,谁就能掌握更多话语权。”曾多次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教授郝皓说,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对外开放窗口,“长三角标准”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和互动也愈发密切。
  今年,基于长三角地区成熟的自动驾驶技术,长三角区域地方标准《自动驾驶道路测试安全风险评估技术规范》应运而生,成为国内首个面向自动驾驶测试的道路评估和分级地方标准。牵头制定该标准的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涂辉招说,目前这套标准已成功走上国际舞台,“前期就有国际科研机构对这套标准十分关注。如今,瑞典哥德堡已将该标准应用于当地的自动驾驶道路评估,指导相关技术和产业研发应用。”
  标准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纽带,也是全球范围技术合作和产业协同的通用语言,是制度型开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长三角三省一市的市场监管部门为促进长三角国际标准化水平的整体提升,实现标准“走出去”和“引进来”,还共同创建了国际标准化长三角协作平台及人工智能专业平台,开展长三角国际标准化协作首批试点项目21项。
  在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标准技术管理处处长陈向平看来,每一项“长三角标准”的制定都是一次协商协调的艰难过程,每一项“长三角标准”的发布都是向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的迈进。
  “我们希望通过更大力度的改革创新,推出更多经得起市场检验的‘长三角标准’,并看着它们走向世界,成为国际规则制定的重要参照系。”陈向平说,“通过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上实现‘一体化’,为长三角一体化提供持续有效的制度支撑,才能源源不断地创造一体化成果,提升长三角城市群的国际竞争力。”
   (记者程思琪)新华社上海4月14日电
 
“线”“网”“链”!看长三角一体化新活力
“线”“网”“链”!看长三角一体化新活力

( 2024-04-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轨道线路越织越密,高铁公交化开行;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让群众享受“同城服务”;产业上下游协同成链……记者近日在长三角走访调研,从一条铁路线、一张数据网、一条产业链中,看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活力。
  ——一条铁路线,折射长三角“快联通”步伐。
  绵绵春雨中,位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的沪苏嘉城际铁路水乡客厅站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连续墙的施工,为下一步隧道开挖等做准备。
  这条城际铁路由上海段、江苏段、浙江段构成,3条线路分别从东、西、南方汇聚而来,在水乡客厅站实现交汇。
  这是沪苏浙两省一市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标志性工程,也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一体化的探索实践。“两省一市在建设中将实现全线系统制式、技术标准、建设时序、贯通运营‘四个统一’。”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生态规建部高级主管王健说。
  轨道上的长三角建设让城市之间变得更“近”。截至2023年底,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超过1.4万公里,已拥有高铁达25条,区域内除地处海岛的舟山市外,其余所有地级市都实现动车通达。
  “等沪苏嘉城际铁路全线开通后,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或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到上海虹桥商务区,将只需45分钟。”王健说。
  ——一张数据网,推动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您把界面向下拉”“点击企业设立事项”“输入企业名称”……在上海市黄浦区政务服务中心长三角业务服务台,两名专员正与苏州市姑苏区的一家企业连线,通过远程虚拟窗口模式,指导其办理相关业务。
  “这种方式可以实时互动,尽管是远程沟通,但群众可以得到很清晰的指导,便捷高效办好业务。”黄浦区政务服务中心主任徐喆说,黄浦区总部经济发达,这项服务也让很多总部企业可以足不出“沪”,办理在长三角其他城市的相关事项。
  打造长三角异地购房提取住房公积金应用,实现居民异地购房公积金提取零材料、网上办;开展长三角区域临时居民身份证“跨省通办”;推进交通运输领域电子证照跨区域互认……服务联通、数据共享让长三角区域内群众办事更便捷。
  截至目前,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已开通跨省通办服务应用173项,推进40类高频电子证照共享互认,长三角各类政务数据共享交换累计达8.94亿条。
  ——一条产业链,感受长三角集聚发展优势与活力。
  今年1月,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正式开启商业首航。目前,国产第二艘大型邮轮正在上海加紧建造。
  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的薄板中心,一张张巨大的钢板堆放在车间中,焊花飞溅中,工人们正在进行铣边拼板、纵骨装焊等流程作业。
  “邮轮是长链条的万亿级产业。在邮轮供应链中,包括钢板在内的部分船舶材料为国内采购。”公司副总经理周琦说,长三角地区发达的造船工业带动了船舶配套、设计、维修等行业的进步与发展。在邮轮国内采购的部分中,来自长三角的供应商占大多数。
  铁路线、数据网、产业链……长三角“攥指成拳”,发展合力不断提升。这背后,是从体制机制上打破地区分割和行政壁垒,推进跨区域共建共享、有序推动产业跨区域转移和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等的不懈努力。
  正如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所说,示范区的重要作用之一,正是探索一体化发展的可行办法、操作手册,为其他地区协同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目前,示范区已累计形成136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38项已面向全国复制推广。
  如今,在沪苏浙交界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地标建筑、“一院跨三地”的“方厅水院”正拔地而起。河湖荡漾之间,一幅江南风与现代感交织的实景图徐徐展开。(记者金地 高敬 胡洁菲)新华社上海电
 
江南小城从织出“一件衣”到炼化“一滴油”
江南小城从织出“一件衣”到炼化“一滴油”

( 2024-04-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300多台电脑横机自动化运转,无缝一体化成型机“智造”以往难做的衣服、支持个性化定制,输入一根纱线、输出一件成衣……记者走进嘉兴市蒂维时装有限公司服装车间,看到令人称奇的现代纺织工艺。
  “横向迭代技术工艺,纵向攀登产业链上游。”该公司总经理沈卫国说,长三角纺织业深耕细作、历久弥新,不断焕发新面貌。
  这家企业所在的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是长三角区域乃至全国纺织业的一块高地。仅以“毛衫时尚小镇”濮院为例,这里是著名的毛针织服装生产基地,2023年濮院羊毛衫市场成交额超1300亿元,连续5年保持千亿元规模。
  位于濮院临空产业园内的浙江汇港时装有限公司,是集服装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服装外贸企业。这家企业的时装产品已经在西班牙、意大利、美国等国的市场站稳脚跟,今年一季度产值同比增长近15%。
  “从批量制造到侧重设计,企业盈利点在变化。”浙江汇港时装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强介绍说,桐乡服装企业正在加速转向产业链、价值链上游。
  作为重要原材料,化纤处于纺织业整体产业链的上游。桐乡不仅培育了“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更涌现出“顶天立地”的全球化纤行业领军企业。
  5G机器人24小时自动巡检、代替人工搬运,聚酯、纺丝、卷绕、包装等工序基本由智能设备完成……凭借“未来工厂”赋能,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人均生产效率、单品单耗等指标领先业内。
  新凤鸣集团集PTA、聚酯、涤纶纺丝、加弹、进出口贸易为一体,2023年营收达到1083亿元。而在桐乡,另一家化纤龙头企业——桐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产能、全球市场占有率、国内市场占有率皆稳居行业首位。
  面对复杂的贸易环境和激烈的行业竞争,大纺织业的制高点在哪里?对此,桐乡两家化纤龙头企业选择联动,进一步角逐产业链上游的石油炼化环节,夯实产业优势、降低不确定性。
  去年7月,桐昆控股与新凤鸣联手启动泰昆石化(印尼)有限公司印尼北加炼化一体化项目,总投资含增值税筹资额达到86.24亿美元。
  “从织好‘一件衣’,到炼化‘一滴油’,我们将加快推进产业一体化炼化项目的落地、建设和安装,进一步实现完整产业链布局。”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赵春财说。
  记者调研发现,不仅在纺织业,当地玻璃纤维、新能源电池等领域的多家先进制造龙头企业,以全球视野进行产业链布局,全力以赴向产业链上游攀登,持续增强产业链韧性。桐乡这座江南小城,正着力完善从“一根丝”“一匹布”“一件衣”到“一滴油”的产业链,并在数字化、智能化的推动下,编织出新的更富色彩的传奇。
(记者方问禹 高敬)新华社杭州4月14日电
 
长三角何以成为营商“优选”
长三角何以成为营商“优选”

( 2024-04-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一年能少跑3万多公里,省下800多个小时。”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罗逸平计算出长三角跨省办税开通后,帮她省时省力的“账”。这家总部位于江苏省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公司,在长三角区域线上办理的外经证缴税一年就有80多笔。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长三角三省一市对标国际一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合力消除“看不见的行政壁垒”,逐渐打破市场分割,探索建立起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推动了区域内技术、资金、人才等各类资源要素有序流通。
  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制定出台《长三角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关于推动长江三角洲区域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推动长三角营商环境的整体提升,加速实现了跨省共“营”。
  “没想到现在新设个体户这么便利。”长期从事运输行业的浙江嘉善人王志强,近日在嘉兴市嘉善县政务服务中心长三角“跨省通办”窗口,一次办完并领到了苏州市吴江区的营业执照和交通运输许可证。“不用去异地办理,当天立取,省了不少时间和精力。”王志强说。
  得益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跨区“证照联办通取”,如今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等地的办事企业只需“进入一个窗口、申请一次、递交一份材料”,即可一次性实现营业执照和其他准入类许可证件新设联办,并现场领取。
  通过不断创新政策供给,长三角的企业在本区域内实现了“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截至目前,长三角三省一市累计推出了152个跨省通办政务服务,全程网办超过600万件,数据共享交换超过了8亿条,实现了37类高频电子证照的高效共享互认。
  搭建平台、对接资源,推动企业占领更多市场,是帮助企业获利增效的长久之策。
  在长三角,一张小小的科技创新券,让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跨越区域“牵手”,汇聚成一股协同创新的强大势能。
  从事汽车零部件定制设备生产的浙江维日托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一度遇到了汽车空调位置度测量的技术难题。“从市场购买这项服务,价格高不说,可挑选的合作对象也不多。”关键时刻,长三角科技创新券解了公司负责人叶劲卫的“燃眉之急”。
  通过长三角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平台,维日托公司匹配到江苏大学的优质科创资源,并开展研发合作,成功解决了技术难题。叶劲卫算了一笔账:购买这项技术服务,企业共需花费51万元,使用长三角科技创新券后,只需自行承担一半,也就是25.5万元,既节约了企业成本,又提高了研发效率。
  从“办好一件事”到“解决一类事”,从疏通一个环节到打通全链条,长三角各地政府帮助企业解决痛点、难点的能力和水平,持续“迭代升级”。
  法治护航营商环境,同样是长三角亮眼的特色与优势。近日,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人大常委会分别表决通过了《促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条例》,开启三地协同立法的新篇章。
  《条例》以立法形式支持“跨区域许可互认”,明确在跨区域项目建设中,两省一市可以共同确定一个行政机关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实行集中办理、联合办理。“这为示范区内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提供了制度遵循和探索路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行委员会副主任张忠伟说。
  “我们的研发测试在上海,生产基地在嘉兴,区域销售中心在苏州,应用场景则遍及全球……”在浙江东方科脉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周爱军看来,长三角良好的营商环境,正不断转化为要素集聚的“磁场”,也让越来越多的产业链和生态圈布局于此。
   (记者唐弢 吴帅帅)新华社杭州电
 
长三角世界级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崭露头角
长三角世界级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崭露头角

( 2024-04-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迪拜哈利法塔的水泥,巴西美丽山水电站的硅钢……全球数不清的工程、产品、服务背后,印刻着长三角企业的名字。
  眼望乾坤,脚跨丘壑。当前,长三角世界级企业和细分行业隐形冠军涌现,创新活力释放,产品迭代出新,一批企业开始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在《财富》杂志2023年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中,长三角共25家企业上榜。
图强,势不可当


  走进恒力集团有限公司大连长兴岛石化产业园,映入眼帘的不仅有炼化装置、金属管廊,还有绿草如茵、花卉缤纷,工业文明与自然景致交相辉映。
  世界500强企业恒力集团诞生于苏州,目前已在全国5省建成9大产业园区,2023年销售收入超8000亿元。公司董事长、总裁陈建华说:“恒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力争2至3年内实现年销售收入超万亿元。”
  恒力集团是长三角许多企业创新发展的缩影。在长三角3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国际竞争中擦亮“招牌”。
  世界500强企业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曾是皖南一家小水泥厂,如今实体投资遍布17个国家和地区,向美国奥克兰海湾大桥、迪拜哈利法塔等地标性工程输出产品和服务。
  质量技术精益求精,建章立制敢为人先。从巴西美丽山水电站,到中巴经济走廊默拉直流输电项目,再到北京冬奥会绿电保障工程,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硅钢产品广泛应用于这些代表性工程。公司首席科学家李国保说,中国宝武已开发出4个系列58项高等级取向硅钢产品。
求新,披荆斩棘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战略意义。长三角世界级企业瞄准科技前沿,提升创新能力,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突破。
  世界500强企业盛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江苏连云港石化产业园内,由其自主研发、年产13万吨的PETG装置一次性投产成功。
  盛虹集团建设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石化创新中心、先进材料研究院等平台,开展前沿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超百个。未来3至5年,企业还将投入百亿元研发基金。
  以科技优势赢得发展胜势,长三角世界级企业的实践,诠释着创新的力量。
  安徽铜冠有色金属(池州)有限责任公司以创新引领金属压铸高端化转型,为300多家客户提供材料。作为世界500强企业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铜冠有色池州公司与兄弟企业、高校共同成立锌合金联合实验室,打造“产、学、研、销、服”全产业链。
  每年的12月23日,是中国宝武的“公司日”,也是企业的“创新日”。将“创新日”与“公司日”合二为一,源自企业对创新的深谋远虑。自2016年中国宝武重组成立以来,已累计研发全球首发产品70余个。
谋势,集火成炬


  在世界级企业带动下,长三角越来越多企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在细分领域脱颖而出。
  宁波帅特龙集团有限公司早年为汽车厂商生产烟灰盒,如今公司已拓展形成10个系列的汽车配件品牌。
  做配件,不意味着当“配角”。帅特龙成立博士后工作站,牵头起草机动车门手柄行业标准,产品广受海内外客户欢迎。
  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打造智慧工厂,推动精益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企业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科技赋能儿童用品行业高质量发展,去年公司生产的儿童安全座椅全球销量达400多万台,今年预计可达500多万台。”公司董事局主席宋郑还说。
  优质企业崛起,全球经济地理版图中的“长三角坐标”更加清晰。
  2023年12月,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泰国工厂首款电池产品下线。作为一家从事锂电池研发、生产、销售的企业,国轩高科已布局形成8个全球研发中心、20个电池生产制造基地、8个材料基地。公司国际业务板块执行总裁程骞认为,对技术的持续研究和开发,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奥秘。
  深耕服装领域近半个世纪的波司登集团目前关键生产环节自动化率达90%。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高德康说,波司登链接2000多家上下游企业,未来将进一步带动和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产业链整体升级。
    (记者刘巍巍 马姝瑞 王辰阳
    顾小立 汪海月)新华社南京电
 
创新消费融合 注重展会实效
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观察
创新消费融合 注重展会实效

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观察

( 2024-04-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海南兴盛会,四海皆宾朋。
  以“共享开放机遇,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于4月13日至18日在海南省举行。
  本届消博会,新品玩法更新、展览规模更大、以展促产更有效。同时,精心策划系列线下供需对接和线上匹配活动,汇聚国内外优质消费品资源和全球买家卖家,进一步释放消博会溢出效应。
更新:首发首秀创新玩法


  4月13日至15日,以“消博聚新,首发首秀”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新品发布会在海南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为全球消费品行业搭建一个创新与交流的平台。
  作为本届消博会的亮点之一,消博会“全球新品计划”汇聚28个国际、国内知名发布主体,共有38个品牌携115件不同款式、系列的新品惊艳亮相,涵盖时尚香化、珠宝首饰、世界名酒、高端食品、电子科技、生物科技、潮流玩具等领域。
  “泡泡玛特旗下人气IP——HACIPUPU来到海南,与消博会吉祥物‘元元’‘宵宵’共同迎接来自全球的消费者。”参展商泡泡玛特带来泡泡玛特文创礼物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首次联名产品发布。
  更有参展商组团“打包”参展,推出多款首发新品。绿地贸易港集团以组展商身份,集合30个国家的近100个品牌2000余款进口商品打造“绿地全球馆”,其中叙利亚吹制玻璃制品、加拿大斑彩螺化石、蒙古国羊肉肠、巴基斯坦骆驼皮灯、南非手工珠串、乌兹别克斯坦手工钩绣大衣等13款特色新品在本届消博会期间首发首展。
  值得一提的是,除舞台发布活动外,本次“全球新品计划”新增线下陈列展,以独具匠心的“X Land”新品岛屿为引领,特别设计五个主题岛屿,将百余件新品装入岛屿,打造沉浸式发布体验,为消费者开启一场跨越时空、探索未知的奇妙旅程。
更大:全岛办消博会


  作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消费精品展,本届消博会室内展览面积达12.8万平方米,叠加海域展览,面积超过往届,覆盖范围也更大。
  来自71个国家和地区、超过4000个品牌参展。英国、蒙古国、马来西亚等国家首次组团参展。签约参展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达57家,数量超上届,80多个国内外品牌首次参展,涵盖先进医疗器械、香化美妆、电子科技等品类。
  记者在现场看到,主宾国爱尔兰国家馆汇聚29家参展企业和机构代表,展示超过50家爱尔兰品牌的200余件展品。展馆设计突出爱尔兰特色,充分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汇集传统古堡造型、威士忌酒庄、谷仓集市、科技投资教育展区、高尔夫体验区、时尚和文化长廊等亮点,展馆中央舞台还不定时上演原汁原味的爱尔兰踢踏舞。
  海南省副省长陈怀宇介绍,本届消博会预计接待各类采购商和专业观众超过5.5万人,在海南自由贸易港59国免签政策加持下,来自英国、新加坡、韩国、日本等10余个重点国别和地区的采购团以及100余名全球头部企业高管将到会参加洽谈和签约等商务活动。
  与往届不同的是,在以海南国际会展中心为主会场外,还专门打造了三个分会场,分别为中免新消费场景展区,设在海口国际免税城;帆船游艇展区,设在海口市国家帆船基地公共码头;国际健康消费展区,设在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
  “本届消博会将探索打造‘线上+线下’常年展示交易平台,运用海南自贸港税收优惠、通关便利等政策,引导参展商在展会结束后将展品转入保税区,通过保税‘实物展示+跨境电商’模式继续销售,实现短期展品变长期商品,助力消博会成为永久市场化、永远不落幕的展会。”海南国际经济发展局局长唐华说。
更有效:持续提升展会效能


  从消博会老朋友的紧紧跟随到消博会新朋友的闻香而来,第四届消博会正在讲述以展促产的故事,会展效应持续显现。
  参展商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业事务与传播副总裁朱思楠表示,希望通过消博会这一立足海南、辐射全球的重要平台,继续深化与全球各地的交流与合作。
  2023年12月,由华熙生物筹建申请的海南省再生医学技术与材料转化重点实验室在华熙生物(海南)科技产业园正式揭牌。这是海南省现有的第一家由民营企业设立的省级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总建设面积4800平方米,投资金额5000万元,主要聚焦“生物医用新材料基础研究与应用转化、再生医学干细胞培养基的设计开发及干细胞衍生物生物制品的创新应用研究、hiPSC再生与转化研究”三大研究方向。
  而这仅是以展促产故事的一个缩影,还有不少老朋友连续多年参加消博会,对消博会的感知更加深刻,也对中国市场更加充满期待。
  “消博会不仅是展现集团传承与创新的舞台,更是帮助我们感知市场消费趋势的风向标。立足消博会平台,天丝集团期望进一步洞察中国消费者需求,帮助我们在产品创新和市场策略中做出更加精准的决策。”泰国天丝集团中国区总裁曾森鸿说。
  消博会背后的中国市场,对于外资外企的吸引力愈发强大。
  参展商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副总裁张岚表示,大众汽车集团已经为中国市场制定并正在全面落实面向2030年的发展计划。在未来三年内,集团计划向中国市场推出超过40款新车型,其中一半是新能源汽车。到2030年,集团将提供不少于30款纯电动车型。
   (记者王存福)新华社海口4月14日电
 
“中国市场拥有无限机遇”
乌兹别克斯坦展商消博初体验
“中国市场拥有无限机遇”

乌兹别克斯坦展商消博初体验

( 2024-04-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新华社海口4月14日电(记者程潇 周慧敏 罗江)中亚风情浓郁的手工制作围巾、披肩,色彩斑斓的手绣桌旗和手绘陶瓷……在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一家乌兹别克斯坦的展台吸引着观众驻足。
  “这些都是乌兹别克斯坦的传统手工艺品,每一件产品上的图案都是独一无二的。”乌兹别克斯坦小伙阿森贝克用一口流利的汉语向客商介绍展台上的产品。
  阿森贝克是阿夕娅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这是公司第一次参加消博会。他告诉记者,之前递交过消博会参展的申请,但“一位难求”,今年终于有机会参加,为此他已等待了三年。
  “在消博会上我们可以与中国消费者当面沟通,让他们更加直观地了解我们的产品,我们也能够了解中国市场的动向。在这里我们找到了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这位消博会的“新朋友”对此次“消博首秀”信心满满。
  据介绍,阿夕娅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是一家销售乌兹别克斯坦传统手工艺品的公司,目前在北京、上海、杭州开设了分店。
  “我们聘请了乌兹别克斯坦当地的手工师傅,每一个图案都由他们精心设计,希望中国朋友能通过这些产品感受到我们国家文化的魅力。”阿森贝克向客商展示陶瓷盘背后的设计者签名。
  第四届消博会于13日至18日在海南省举行。开展第一天,阿森贝克带来的展品就受到客商关注。展台前几位客商围在一起,饶有兴致地向阿森贝克询问产品的样式。
  “没想到第一天就有这么多客商光顾我们的展台,消博会让更多中国消费者了解我们国家的传统工艺品,这一趟真的值了!”阿森贝克一边打包客户订购的产品样品一边说,“我们谈得非常愉快,彼此留了联系方式,已经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除了线下参展,阿森贝克还积极探索产品销售的新模式。结合自己所学的电子商务专业,阿森贝克入驻中国社交媒体平台,积极尝试带货直播。
  “平时我还会拍摄和发布产品的视频,希望借助中国电商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到我们的产品。”阿森贝克向记者展示公司在中国社交媒体平台上开设的账号,他对中乌两国经贸合作充满信心。
  资料显示,2023年中乌双边贸易额突破100亿美元。中乌双方欢迎这一积极态势,并商定推动贸易平衡发展,早日实现将双边贸易规模提升至200亿美元的目标。
  在阿森贝克看来,消博会提供了与中国客商建立友谊的桥梁,既让国外展商了解中国消费市场巨大潜力,也让中国消费者看到包括乌兹别克斯坦在内的世界多国优质产品。
  “不仅下一届要来,我们以后每届都要来!”阿森贝克说,“中国市场拥有巨大潜力和无限机遇,我们不能错过。”
 
全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地方站首站在海南启动
全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地方站首站在海南启动

( 2024-04-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据新华社海口4月14日电(记者齐中熙 吴茂辉)全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海南站暨海南国际消费季13日在海口市启动。其中,海南站是全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启动的地方站首站。
  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出席活动时指出,商务部坚持“政策+活动”双轮驱动,以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为重点,开展“消费促进年”系列活动,多措并举稳定和扩大消费,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政策方面,商务部等14部门近日印发《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活动方面,通过“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周周有场景”,推动形成“全年乐享 全民盛惠”的波浪式消费热潮。
  此次海南站以旧换新行动,将聚焦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家装厨卫“焕新”,持续扩大有潜能的消费,不断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海南省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近期,海南省出台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围绕“2024消费促进年”,针对以旧换新、离岛免税、餐饮等领域持续开展促消费活动。
 
中改院报告:我国服务型消费有巨大增长潜力
中改院报告:我国服务型消费有巨大增长潜力

( 2024-04-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新华社海口4月14日电(记者吴茂辉 王存福)14日,在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开展期间,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举办2024中国消费发展论坛,并发布《释放服务型消费的巨大潜能——2024年中国消费研究报告》。报告称,我国服务型消费呈现较快增长态势,未来仍有巨大增长潜力和升级空间。
  报告称,我国消费结构在修复中形成升级态势,服务型消费比重回升。2023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82.5%,比2013年提升32.3个百分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其中,线下消费、接触式消费较快反弹,服务型消费比重止跌回升;城乡、区域服务型消费差距有所缩小;淄博烧烤、“尔滨”冰雪旅游等特色服务型消费爆款接连涌现。
  报告认为,未来我国服务型消费仍有巨大升级空间和增长潜力,包括人口老龄化带来养老服务需求、“以旧换新”带来服务型消费增量、数字经济发展催生服务型消费新业态、户籍人口城镇化激发服务型消费潜力等。初步预测,到2030年,我国城乡居民服务型消费支出水平占消费支出水平的比重,有望从2023年的45%提升到50%以上。
  为充分释放服务型消费潜力,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重点要以结构性改革破解消费结构升级面临的结构性矛盾。他建议,以数字消费牵引服务型消费新业态发展,加大服务型消费新供给;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扩大高质量的服务供给;发挥好政府作用,着力优化服务型消费软硬件环境等。
 
一枚器官芯片的创与智   新华社南京电(记者刘巍巍)在位于苏州高新区太湖科学城功能片区的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记者看到两种规格的器官芯片,分别只有U盘和硬盘大小。它们由高分子材料构成,里面包含很多“小通道”和“小房间”,如同透明的微型迷宫。像这样大小的器官芯片中,可以构建出几十个乃至上百个迷你人体器官。
  “薄薄的一片巴掌大小材料,可以模拟人体器官,代替每年因实验而‘牺牲’的数以亿计的动物,在生命科学、制药化工、航空航天等领域为人类科学发展做出贡献。”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院长顾忠泽介绍。
  形成新质生产力,发展未来产业是关键。作为一项变革性生物医学技术,器官芯片曾被世界经济论坛列为十大新兴技术之一。在这个具有颠覆性意义的技术领域,中国科研人员不断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在国际竞技场上展现中国智慧。
  顾忠泽介绍,借助微加工、3D打印、纳米自组装等技术,“盖”出模拟人体环境的“房子”,再往里面按程序化输入相关细胞,就能“长”出对应器官,并获得具有“生物活体”的器官芯片。
  近期,2023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公布,由顾忠泽领衔的项目“人体器官芯片及多模态精准测量方法构建”入选。
  顾忠泽说,科研团队攻克生物力测量、功能图像分析、高仿真体外微环境构建、片上传感分析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多项国内外领先成果,包括在国际上首开太空人工血管组织芯片研究先河等。
  生物医药产业事关国计民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将“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生物医药”作为生物经济四大重点领域之一。
  器官芯片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生动缩影。当前,苏州生物医药产业进入加速增长的爆发期,新药研发、高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及新兴疗法等重点产业集群快速崛起,集聚生物医药企业3800多家,2023年实现产值2100多亿元。
  眼下的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集群蓬勃发展,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内生创新动力进一步增强,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体系现代化图景愈加清晰。
  “器官芯片不是单一、孤立的科研成果,而是由诸如干细胞科学、生物材料工程、纳米加工技术等多领域前沿技术交叉集成而来。”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院长助理陈早早解释说,器官芯片不仅是生物医学的突破,更是多学科集成创新的结晶。
  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在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未来产业培育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为引导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苏州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苏创生物医药大健康创业投资基金,旨在通过股权投资和招投联动方式,为生物医药大健康领域早期优质项目和领军人才项目加码赋能。
  苏州还推动建设创新联合体,鼓励生物医药龙头企业牵头,会同行业企业、知名大学、科研机构、海外离岸创新中心、科技服务机构和金融机构等,自愿组建创新联合体。
  细胞培养一次性反应袋是单抗生产的关键设备,过去长期依赖进口。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与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联合研发,通过改进膜材料与结构攻克反应袋关键材料制备难题,产品在信达生物成功应用后,面向全行业大规模推广。
  在中国,器官芯片产业发展主要依托企业、高校、医院、研究机构等创新资源的技术合作与成果转化,产业集聚区覆盖珠三角、长三角及北京等地。
  根据统计,2022年中国的人体器官芯片市场规模约0.05亿美元,占全球的5.69%,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0.13亿美元,占全球的10.8%。
  在备受瞩目的器官芯片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苏州已完成器官芯片体系全链条建设,攻克了类器官生成和培养、功能性细胞外支架材料、组织微器官三维成像和精准测量等多项核心技术壁垒。
  顾忠泽介绍,未来科研团队将开发高仿真体外人源化生理、病理模型,通过这项前瞻性技术,推动中国药物创制和精准诊疗行业弯道超车。
一条路让科创走廊添翼   新华社上海电(记者龚雯 贾远琨)连接上海、苏州、湖州的沪苏湖高铁是长三角一体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大项目,也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互融互促的交通大动脉。预计今年年底建成运营后,上海到湖州的时间从原来2个小时左右缩短到最快只需40分钟。这对于进一步完善区域路网布局,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沪苏湖高铁全长163.8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沿途共设上海虹桥、上海松江、练塘、苏州南、盛泽、湖州南浔、湖州东、湖州等8座车站。
  睿泊(湖州)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经理曹华燕期盼这条铁路尽早开通:“路一通,生意就来了!”她告诉记者,睿泊的工厂就在湖州市南浔区,距离南浔站20公里,但距离湖州站将近50公里。以前,大家从上海到南浔跑业务大多选择自驾,约1小时40分钟,等南浔站开通后,一定会吸引更多客户到工厂实地看看。
  据曹华燕介绍,2019年成立的公司赶上了发展的好时候。一方面,国家鼓励包括新材料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另一方面,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为企业搭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帮助企业结对子、找路子、想法子。公司在南浔的新工厂竣工,加上公司在松江的南浔科创飞地里不断扩大“朋友圈”,都助推企业发展驶入前所未有的“快车道”。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枢纽指挥部工程部主任刘青介绍,目前,沪苏湖高铁全线已进入建设冲刺阶段,全线的静态验收计划在7月中旬启动,联调联试计划在8月底启动,可以满足全线年底开通的目标。建成后,将有效缓解沪宁线、沪杭线的运输压力,对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浙江湖州,由中铁十五局集团承建的沪苏湖高铁项目的一处施工现场,近300名工人正在抢抓春季施工“黄金期”,奋力跑出建设“加速度”。该项目管段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和吴兴区,途经7个行政乡镇,全长20.61公里。截至目前,该项目主体工程全部结束,剩余桥下防护栅栏及桥下绿化等附属工程,预计今年5月底全部结束。
  该项目副经理赵宁说:“根据现场施工情况,项目技术团队提前筹划,全力将‘任务图’变成‘施工图’,将‘进度表’变成‘计程表’,确保既定目标如期完成。”
  据悉,在全线6座新建站中,上海松江站规模最大,新建站房规模达6万平方米,设计站体规模为9台23线,建筑总高度为40.33米,主体5层,设计最高聚集人数为5000人。同时,改造既有松江南站站房1000平方米。
  “目前,上海松江站服务中心地下主体结构完成96%,地上主体结构完成50%,钢屋盖拼装完成40%,完成总工期55%左右。”中铁二十四局松江站服务中心项目党支部书记胡涔阳说,为确保今年年底与沪苏湖高铁同步投入使用,4月中旬将完成屋盖提升,预计今年7月下旬服务中心主体结构全部完成。
  上海市松江区交通建设管理中心主任范晓锋表示,未来松江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客货兼容复式枢纽,既包括运输旅客的上海松江站,也包括国际多式联运物流枢纽,通过“中老铁路国际货运列车”,把长三角的新能源汽车、高端设备等高附加值产品运往云南磨憨口岸等地区,沿着中老铁路驶向老挝和缅甸,推进资源高效配置。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办副主任贾占锋表示,依托这条交通大动脉,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将越走越快、越走越近,持续壮大新质生产力,不断提升经济辐射力,逐渐成为长三角链接世界、畅通双循环的重要纽带。
一支手电筒这样销全球   新华社宁波电(记者顾小立 朱涵)一支小小的“手电筒”,除了可以照明,还可以做什么?
  走进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的西店镇,该镇900余家以手电筒为主导产品的企业,在实际生产研发中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自带太阳能电板,手电筒可以为手机提供临时电源;安装驱蚊装置,手电筒可以让人在野外露营时少受蚊虫之苦;遇到紧急情况,手电筒还可以实现“一键求救”……
  “即便只是最普通的照明功能,我们的手电筒也可以追求‘极致’。”位于西店镇的宁海一森日用品有限公司开发部主管冯养坚说,在没有遮挡物的情况下,他们一款新型手电筒的照明距离可以超过5700米,在性能上大幅领先市场同类产品。
  数据显示,西店镇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手电筒生产基地之一,该镇手电筒产品的年产值达到80亿元,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西店出品”的移动照明灯具已在全球行业市场中占据重要份额。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西店手电筒产业的发展,也曾经历困惑和阵痛。”西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应华挺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西店镇手电筒走的主要是“以量取胜”之路。“当时的手电筒生产可以用三个‘低’概括:技术含量低,生产门槛低,产品利润低。”
  显然,这样的发展模式难以持续。近几年来,不少手电筒生产企业着力加大研发力度,深入开展智能化技改工作,将注意力集中到中高端手电筒及移动照明产品开发上。“过去,大家会去比谁的手电筒价格更低;现在,大家比的是谁的手电筒创新更强。”应华挺说。
  冯养坚说,为了让新款手电筒的照明性能达到最优,他们专门组建了产品研发小组,专攻电路结构设计中的难点,“不做到最好誓不罢休”。产品上市前,他们也做了多项性能测试。“现在,我们生产的150多款‘顶流’手电筒申请了100多项专利。”冯养坚说。
  有了好产品,还要多渠道开拓优质市场。同样位于西店镇的宁波协生照明工业有限公司,在手电筒销售实践中探索了“两个并行”战略:线下实体与线上电商销售并行、国内与国外市场拓展并行。一则在抖音平台发布的短视频,曾让公司的手电筒在短短一周的时间里卖掉了近500支,在年轻客户群体里打响了品牌知名度。
  宁波协生照明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洪永强说,他们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积极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例如,由于产品充分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中东地区的客户就对我们自带太阳能电板的手电筒很感兴趣。”
  不少西店镇手电筒生产企业认为,加强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从占领行业市场的“制高点”,到不断掌握行业发展的“话语权”,是产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2017年,宁海县手电筒行业协会成立。通过制定LED手电筒团体标准等系列行业规范,“西店手电筒”的品牌效应得到进一步增强。
  应华挺说,未来当地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育强创新主体、提升平台能级、强化优势资源聚集,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以手电筒产品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多良好条件。
奔向绿色未来
欧洲消费者隔空对话中国新能源车企CEO   新华社海牙/武汉4月14日电(记者王湘江 梁建强 李思远)今年情人节,来自荷兰的埃里克·赞德贝亨定购了一辆中国新能源汽车——东风岚图“梦想家”。赞德贝亨一家成为这款中国纯电多用途车(MPV)在荷兰的首位车主。
  当被问及为何选择购买中国新能源汽车时,赞德贝亨的妻子埃伦说:“首先,对环境有好处。其次,这辆车安全性能强,对家庭和孩子来说很重要。这车很好,又大又安全,价位也合适。”
  “当我准备往右或往左转向、变道时,这辆车有摄像头,会自动给我提示。如果有人在车旁边或是有视觉死角时,”这辆车也会发出警告,埃伦一边说一边演示。
  欧洲经销商一眼相中中国车
  同赞德贝亨夫妇一样,越来越多欧洲消费者正出于同样的考虑,选择购买中国新能源汽车。
  荷兰汽车经销商戈梅斯公司技术经理埃德加·布高对记者说:“无论是在质量、智能化还是豪华程度方面,中国新能源汽车都为我们打开了新的视野。”
  戈梅斯公司成立于1934年,一直是德国汽车制造商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在荷兰的授权经销商,对代理品牌要求严格。去年4月,布高和同事们在上海车展上看见展出的东风岚图多用途车“梦想家”,主动联系要求成为岚图汽车在荷兰的经销商。
  半年后,岚图汽车正式进入荷兰市场,并计划依托戈梅斯的销售网络逐步拓展至比利时和卢森堡。
  戈梅斯公司工作人员博伊·戈梅斯认为,欧洲的电动汽车市场正在增长,不少中国汽车品牌来到荷兰。“中国制造商生产的电动汽车非常出色,在荷兰等欧洲国家很受欢迎。”
  戈梅斯集团岚图品牌荷比卢三国负责人谢尔·瑞京对记者说,目前在荷兰有4家经销商销售岚图汽车,今年下半年岚图还将在比利时销售,销售品类也将逐步扩展到轿车、运动型多用途车(SUV)等各款车型。
助力世界奔向绿色未来
  在采访中,埃伦向中国车企提出一个让她十分感兴趣的问题:为什么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得如此之快?
  埃伦下车走到一片郁金香花田前,认真说道:“如果你们真能把我的问题带给中国新能源车企,我愿意把这片花田美景作为礼物送给他们。感谢中国新能源汽车,助力我们奔向绿色未来。”
  带着埃伦的问题,新华社湖北分社记者走进位于武汉经开区的岚图汽车总装车间,找到了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卢放,请他作答。
  卢放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出口国,“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汽车工业历经70年发展,在研发设计、质量控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有充足积累;另一方面是经过数十年培育,中国汽车在新能源、电动化、智能化等关键领域具备了先发优势,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相对比较完善,构建了领先的新能源体系。”
  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逾1400万辆,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近65%。中国已经连续9年蝉联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第一。欧洲环保团体“运输和环境组织”研究显示,今年在欧盟销售的新能源汽车约有四分之一为中国制造。其中,中国品牌电动汽车将占欧盟电动汽车市场的11%,到2027年这一比例将增至20%。
  卢放说:“电动汽车市场强劲的发展势头是实现全球气候目标的关键所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引领全球交通能源转型与变革,推动交通低碳化、零碳化发展。欧洲用户十分注重环保,这同岚图的理念高度契合。”
  岚图汽车于2022年进入欧洲市场,是出海的新能源汽车“国家队”品牌之一。目前,岚图汽车已进入挪威、丹麦、芬兰、荷兰、保加利亚。卢放说,今年岚图还将登陆意大利、捷克、斯洛伐克、西班牙、德国、葡萄牙等多个欧洲国家。
  对于埃伦赠送的荷兰特色郁金香花田美景,卢放说,愿将武汉的樱花美景回馈给她,感谢欧洲用户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和信赖。“同你们一样,我们也相信,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正在助力世界奔向绿色未来。”
            (参与记者:王自宸 康逸)
一块青石板托起大产业   据新华社江西玉山电(记者郑直 黄浩然)有着“江西东大门”“中国博士县”称号的玉山,如今又有了一张新的名片——“世界台球城”。
  这张名片,要从一块青石板说起。
青石为媒
  建县历史千余年的玉山,素有“水含金沙山怀玉”的美称。自20世纪70年代,玉山县樟村镇就依托丰富的青石板资源优势成立了乡办企业,主要生产罗纹砚。
  20世纪80年代开始,台球运动开始流行于大街小巷。彼时,高档台球桌使用的都是从意大利、巴西进口的石板。90年代,北京星伟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多次来到玉山考察,发现用于制造罗纹砚的青石板弹性、吸水性好,防潮、耐磨且不产生静电,各项指标完全符合要求。1996年,星伟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在樟村投资建设星华石板厂,从此,玉山与星牌和台球结缘。
  2013年,星牌集团为扩大生产规模,准备在京外建设新的产业基地。此时的玉山不仅希望引入工业项目,也希望将品牌、赛事、文化等引入玉山,立项建设玉山国际台球文化产业项目,形成完整的台球产业链,逐步实现建设“中国台球之都,世界台球名城”的战略目标,并表示可以为此调整玉山的发展规划。二者的发展思路一拍即合,从而确立了玉山台球发展的基本战略。
  目前,玉山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台球桌板材生产基地,产品出口英国、意大利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台球桌5万台、台球桌石板25万张,年产值超15亿元。
赛事先行
  前不久在玉山举行的2024斯诺克世界公开赛期间,一个画面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玉山将军庙商圈的大屏幕下,上千人驻足抬头,观看世界公开赛的比赛直播,就连隔着马路的另一侧也站得满满当当。这样的场面,足见玉山人民对台球的热情。
  从青石板开始,台球的种子在玉山生根发芽,当地台球人口数量和台球产业一起高速增长,观赛需求与日俱增。而玉山国际台球文化产业项目的建设,也需要高水平的赛事打响知名度。经过积极谋划,2015年,首届中式台球世界锦标赛在玉山举办。
  小县办大赛,比赛条件、服务配套都存在不少难题,但玉山以极大的毅力和诚意,已成功举办6届中式台球世界锦标赛和5届斯诺克世界公开赛。
  点亮台球经济,激发消费活力,中式台球国际职业联赛如今也落户玉山,在分站赛举办期间,举办了为期12天的“中式台球之夜”,日均人流量超8000人,累计拉动餐饮、娱乐等消费约380万元。
台球经济
  在赛事方面取得成功后,2017年,玉山国际台球文化产业项目全面启动。项目包含已于2020年正式投产,集生产、研发、销售于一体的星牌台球产业园,以及由玉山体育中心、世界台球博物馆及名人堂、国际台球培训学院等组成的玉山国际台球文化中心。
  3月24日在玉山开放的世界台球博物馆占地超过13500平方米,追溯了台球运动数百年的历史,对世界各式台球运动的发展历程、重大赛事、文化传统及历史名人进行全面呈现。名人堂、博物馆的开放,印证了玉山在世界台球版图中的地位,标志着经过多年布局,玉山“从资源到产品、从产品到体育、从体育到文化”的台球发展之路掀开新的一页。
  “下一步,我们将以博物馆开馆为新的契机,坚持‘体育搭台、文旅唱戏、经贸发展’,进一步繁荣台球文化,办好台球赛事,赋能台球制造,点亮台球经济,扎实培育新质生产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气派、江西风采、上饶魅力、玉山特色的县域体育高质量发展特色之路。”玉山县委书记郑国良说。
中国电动汽车业呼吁欧盟反补贴调查保持客观公正
中国电动汽车业呼吁欧盟反补贴调查保持客观公正

( 2024-04-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新华社布鲁塞尔4月13日电(记者张兆卿 李骥志)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机电商会)12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记者会,呼吁欧盟委员会在对中国电动汽车调查中保持客观、公正、透明,强调欧方若采取贸易救济措施将损害各方利益。
  去年10月,欧盟发起了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目前正在对3家中国企业进行抽样调查。机电商会受包括抽样企业在内的12家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委托,与欧方进行沟通交涉。
  机电商会副会长石永红表示,本次调查是在欧盟产业未申诉的情况下由欧委会依职权主动发起的,这在欧盟贸易救济实践中非常罕见。更重要的是,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和多家欧洲企业已明确表示反对本次调查。
  石永红强调,中国电动汽车企业依靠市场驱动的比较优势在全球市场取得成功,而非欧委会所指称的依靠政府补贴。中方在调查中没有得到公平和客观的对待,本次调查不符合世贸组织规则,欧方如若采取贸易救济措施将损害各方利益。
  设在布鲁塞尔的国际律师事务所VVGB律师埃德温·费米尔斯特在记者会上表示,欧委会主动发起反补贴调查,调查时间非常短暂,在调查对象的选择上缺乏公正,调查过程缺乏透明度,这些做法十分罕见。
  在此次新闻发布会前一天,欧委会针对此案举行听证会,听取部分中国企业和机电商会意见。参与听证会的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法律顾问周祺表示,欧委会未对中国相关企业关切作出回应。
  石永红表示,欧盟和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和成长在于合作而非冲突。中方仍希望本次调查能够取得一个平衡的结果。他呼吁欧委会从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大局出发,为中欧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转型创造良好市场环境。
         (参与记者:刘宇轩)
 
江西南丰:“特聘村主任”激活乡村“人才引擎”
江西南丰:“特聘村主任”激活乡村“人才引擎”

( 2024-04-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三农
 
  江西省南丰县充分发挥“特聘村主任”宣传推介家乡、参与乡村基层治理、搭建村级致富平台、提供智力支持等作用,着力打造乡村振兴“人才引擎”。截至目前,南丰县已聘请172名乡贤人才回乡担任“特聘村主任”,实现“一对一”服务专员全覆盖;引进人才回归项目30个,总投资2.1亿元,带动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432人次,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500余万元。
  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当前,部分地区乡村人才振兴存在一些堵点和难点,包括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不足、集体经济融合发展不畅、乡风文明建设瓶颈等。
  人才哪里来,安到哪里去?南丰县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连续14年居江西省第一,贤达能人多,人才板凳深。2021年,南丰县充分挖掘本土人才库,采取“政府主导、县聘村用、公益自愿”的方式,将优秀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返乡创业能人、赣鄱乡村好青年等人才群体聘请为“特聘村主任”,补齐乡村人才振兴短板。
  “特聘村主任不占村‘两委’职数、不领取待遇报酬、不参与村内日常事务管理,只在特定领域内发挥特长,助力乡村振兴。”南丰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吴德贵表示,南丰通过致富能人带动产业发展、专家参与基层治理和榜样带动文明新风三种模式,走出了一条乡贤人才助推乡村振兴的“南丰路径”。
  走进南丰县太和镇前坊村昊宇中药材种植合作社种植基地,成片的中草药长势喜人,“特聘村主任”陈秋龙正为地里的药材除草。
  陈秋龙是一名退伍军人,起初只收购别人的药材,2019年开始种植中药材,并自荐担任前坊村“特聘村主任”,带动周边70多户农户参与中药材种植,吸纳脱贫户6户,助力脱贫户户年均增收1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年增收6万元。
  龟鳖产业是南丰县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之一。拥有20多年龟鳖养殖销售经验的谢军辉,被推举担任太和村“特聘村主任”后,从选种、养殖到销售,向养殖户无偿传授养殖技术,丰富养殖品种,还带领养殖户主动对接市场,拓宽龟鳖销售渠道。
  “90后”小伙章根2021年从外地打工返回家乡后,就在谢军辉的支持和帮助下从事龟鳖养殖。章根说:“在谢主任的带领下,太和村的龟鳖产业开始走向标准化、数字化和智能化。”
  同样干劲十足的还有南丰县洽湾镇洽湾村“特聘村主任”黄平进。2022年以来,身为陶瓷油画家的黄平进以画作为载体,依托洽湾古镇打造“写生小镇”品牌,吸引画家和游客前来写生、观光。
  “目前已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名画家来南丰写生,共创作2000多幅油画、国画、水彩画作品。”黄平进表示,如今的洽湾村在古镇写生基地领域已小有名气。在传承挖掘“乡土文化”的同时,黄平进今年将邀请各领域艺术家进村创作,积极探索一条艺术、旅游、文化、产业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本报记者孙广见)
 
山西昔阳:春时农忙好图景
山西昔阳:春时农忙好图景

( 2024-04-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三农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农民们耕农田、忙播种、买农资……一幅春耕备耕画卷徐徐展开。
  李贤杰是昔阳县赵壁乡赵庄村的种粮大户。“今年我新招了四五个农机手,都是年轻人。”李贤杰说,年轻农机手学得快,效率也高,春耕春播这两个月他们每人可以挣将近两万元。李贤杰还成立了合作社,为周边村民提供“耕种防收”一体化托管服务。
  “自己做大了,也想带动周边村民尤其是脱贫户一起致富,所以给他们的价格比较优惠,每亩可以节约投资150元左右。”李贤杰说,托管服务省钱又省力,农民积极性很高。
  从赵壁乡通往县城的公路两旁,平整的地块完全看不出水毁的痕迹。2023年7月29日至31日,由于连续强降雨,昔阳县有1.5万余亩农田被冲毁,涉及全县9个乡镇,152个村(含自然村)。昔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玉军告诉记者,灾害发生后,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农业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乡镇恢复三种方式,水毁田地和地堾目前已全部修复完成,投入资金约1亿元。“我们一定要确保在春耕前全面完成水毁修复,要帮农民抢农时。”张玉军说。
  在昔阳县大寨镇南冶头村,村民李卫成将自己地里打包好的秸秆饲料,喂给他养的110多头牛。“这些牛的饲料每天至少要花销1500元,我完全可以自给自足,再将残余秸秆和牛粪拌到一起,还可以作为有机肥料。”李卫成还提到,今年乡镇政府补贴地膜,他也打算试一试。
  “这个进口农药是我们去年试验过的,副作用较小,可以应对极端气候。”在昔阳县城的建国农资店门前,农资店老板李冰莹一边介绍,一边帮农民将其购买的大包农资装上三轮车。
  “清明过后农资销售就进入了旺季,我们一天大约能卖1000亩的种子、35吨的肥料、200亩的农药。”李冰莹说。
  绘就栩栩如生的春耕图景,大家都期盼能迎来丰收好光景。“农活不光仅仅是‘靠天吃饭’,我们也要想法子,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李卫成说。 (记者马晓洁)据新华社太原4月14日电
 
秦岭脚下,感受田间的底气
秦岭脚下,感受田间的底气

( 2024-04-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三农
 
  秦岭脚下,春日融融。在农业大县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上万亩猕猴桃树逐渐吐出嫩芽。
  “要想让猕猴桃‘好吃’,必须先让猕猴桃‘吃好’。”周至县楼观镇周一村村民李小虎说。记者在他家看到,提前购置的20多袋品牌复合肥和有机肥整齐码放在墙边。在周一村里,记者发现品牌肥料几乎成了各家的“标配”。
  “以前啥肥料便宜用啥,土壤容易板结,种的果子口感不好,销售也挺难。这些年大家都选品牌货,光买肥料就要花上万元。虽然成本提高了,但结出的果子质量更好,也不愁卖了。”李小虎说。
  今年,李小虎的底气更足:“品种不断改良,种植技术不断提升,产出的好果子不愁销路!”
  周至县是我国猕猴桃的优生区。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周至县开始大规模种植猕猴桃,种植面积一度超过40万亩,是当地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县从事猕猴桃产业的农户达8.6万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61%。
  不仅是李小虎,记者在周至县的田间地头采访时,能明显感受到当地农户的种植“底气”。细细询问后,记者发现,支撑这股“底气”的是先进的种植理念、科学化的管护技术、多渠道的销售网络和不断延长的产业链条。
  周至县楼观镇西楼村村民贠竹焕将不易保存、口感略酸的老品种换成市场上热销的“瑞玉”“翠香”等新品种,去年,两亩猕猴桃就卖了5万元。
  “这几年,我家换了新品种,比照着县里生态种植的标准打药、施肥。”贠竹焕说,“去年,收购商到我的园子里品尝了几个猕猴桃后,当即就把整片果园都承包了。”
  科学化种植不断推广,销售网络加快搭建,支柱产业的“腰杆儿”越挺越直。
  近年来,周至县不断带动全域推行生态种植,建起2680座冷库,成立电商企业477家,不断解决农户销售和存储难题,猕猴桃产值已从2021年的52.09亿元增至2023年的81亿元。2023年,全县农民收入增速达8.3%,秦岭沿线农民收入同比增长11%。
  位于秦岭深处的周至县厚畛子镇花耳坪村,黄澄澄的山茱萸花已经吐蕊。因气候适宜,山茱萸种植成了村里的主导产业。然而,过去由于疏于管理、产量不佳,山茱萸带来的收入变化并不明显。
  近两年,当地政府为村里购置了山茱萸果实筛选机、烘干机,聘请专家指导种植技术、加强病虫害治理……从“粗放式”到“精细化”的转变,让村民们的感受愈发深刻。
  花耳坪村村民李军种植了10亩山茱萸,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山茱萸产量增加、价格翻倍,2023年比2022年多卖了4万元。
  沿着秦岭一路走、一路看,一幅幅充满希望的春耕图景背后是农户思想的转变、新农技的加速嵌入、政府的有为之策……由此勾勒出的农业发展新貌里也多了乡村产业兴旺带来的增收喜悦。
  “懂了方法、有了路子,今年的收入肯定还能再涨一涨。”李军底气满满。
  (记者张斌 安展)新华社西安电
 
“新农人”要干好“兴农事”
“新农人”要干好“兴农事”

( 2024-04-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三农
 
  “90后”农机手、有博士学位的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回乡创业的土特产销售主播……春耕时节,田间地头活跃着这样一批“新农人”。
  新时代农业发展渴求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新农人”。科技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从新中国初期的“二牛抬杠”,到收割机大规模作业;从亩产几百斤的常规稻,到亩产超千斤的杂交稻……正是农业科技的不断创新,让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粮食安全得到保障。如今,“新农人”利用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科技手段,为农业发展赋能,大大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快速转变。
  乡村振兴也期盼具备新商业理念、富有创新精神的“新农人”。农村出现老龄化、空心化,要让乡村更好地发展,更快地振兴,离不开“新农人”的长远眼光和开阔思路。“新农人”善于利用互联网平台等优势资源,能够敏锐抓住发展机遇,敢于改变传统发展模式,在农业产业形态上进行创新,在农村经济业态上实现升级,能走出致富新路子,为乡村发展装上“新引擎”。
  “新农人”带来新科技,也要接地气。农业不同于其他产业,“春不种、秋不收”“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等农业生产规律,仍主导着农业生产,不可违逆而行;大部分农事有着极强的内在逻辑,须顺势而为。只有深入认识乡村,深度融入乡村,“新农人”才能更好“根植”乡村土壤,“长得”枝繁叶茂。
  “新农人”来到乡村,需要一片成长的“沃土”。远离都市繁华,放弃大城市的生活便利,“新农人”在农村默默耕耘,投身农村发展建设。农村基层组织要为他们积极创造宜居宜业的外部环境,提供安居乐业的物质保障,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待得住、过得好、干得起劲儿。农村基层组织要对“新农人”进行帮助和引导,为其构建配套培训体系,出台人才支持政策,实施产业扶持措施,从而与“新农人”带来的新生产方式紧密结合,两相促进。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是当前“新农人”干好“兴农事”的生动写照。新时代呼唤更多勇于拼搏的“新农人”,“新农人”也向往在这片土地上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
  (记者高健钧)新华社成都电
 
守望乡愁 耕耘春色
守望乡愁 耕耘春色

( 2024-04-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三农
 
  从白龙江畔的甘肃省陇南市文县碧口镇出发,沿国道212线行驶3公里左右,走盘山公路约20分钟便到了马家山村。眼前层叠梯田种满茶树,起伏山丘仿佛披上了一层绿绸缎。忽而大雾漫来,农家院落、翠绿茶园渐次隐入云雾之中。
  在这宛如仙境的“陇上江南”美丽乡村,45岁的村民刘金平正忙着将家里三层楼房改造为民宿,期待在今年旅游旺季开门迎接游客。过去十几年,摘完自家春茶便去新疆打工,曾是他恒定的人生轨迹。
  然而,当公路通达山村,茶园里涌入熙熙攘攘的游客,炒好的春茶在家门口销售一空,村里第一批农家乐、民宿生意火爆时,刘金平萌生了不出门吃上“旅游饭”的念头。
  边坡浮雕、景观围墙、游客中心、茶园观光石板路……2023年当地政府持续投入资金打造马家山茶旅融合项目,让刘金平的“临门一脚”不再犹豫。今年农历正月十八,他在门前点燃100发烟花,民宿改造正式动工。
  “施工图纸是找专业公司设计的,档次要够,让客人住了还想住。”刘金平笑着说,家里自筹20万元,政府补贴10万元,趁着美好春光大干一场。
  文县是甘肃春天来得最早的地方,春节期间第一批油菜花便悄然绽放。记者日前走进依山傍水、花田错落的玉垒乡玉垒坪村,看到金黄花朵与碧绿江水相映成趣。不远处,一幢花园洋房式的高端民宿初具雏形,畅想有朝一日站在其落地窗前,或许“春江花月夜”的极致浪漫会在那一刻具象化。
  “玉垒乡风光无限的山山水水,将来都会建起星星点点的民宿集群。”玉垒乡景区开发负责人张学军介绍,从大景区式观光旅游转向亲近自然的乡村体验式旅游是一种大趋势。因此2021年以来,他们累计投入4000万元不断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以油菜花田为观赏点,徒步穿越+民宿康养为主体的山地生态旅游产业链。
  守望乡愁,幸福可期。走进中国传统古村落陇南市康县朱家沟村,四周林木环抱,山野鸟语花香,曲径通幽处石碾、石磨等旧时农耕老物件触手可及,仿佛是凝固了时光。2016年朱彦杰夫妇返回朱家沟创办了首家古村民宿——五福临门。经过5年勤劳“耕耘”,2021年五福临门民宿被评为全国甲级民宿。如今,每年游客接待量近8万人次,旅游收入超200万元。
  “朱家沟没有过多商业气息,归隐山林的乡村风貌反倒能唤起游客的乡愁、缓解焦虑。”朱彦杰说客人多是回头客或朋友介绍过来的,他们喜欢在朱家沟的鸟叫蝉鸣中缱绻时光,通过吃山野小菜、读书聊天忘却烦恼。
  甘肃拥有广袤草原、茫茫戈壁和洁白冰川等美丽多元自然景观,其中70%以上旅游资源集中在乡村。眼下正是最美四月天,从“陇上江南”到甘南草原,从陇东黄土高原到千里河西走廊,无数旅游从业者也在积极“春耕备耕”,期待以焕然一新的面貌,承载客人们的“诗与远方”。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何效祖介绍,近年来,甘肃持续擦亮“陇上乡遇”乡村旅游品牌,创建了21个乡村旅游示范县、200个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培育了530个乡村旅游合作社、1100多家乡村旅游民宿。大数据监测显示,2023年,甘肃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53亿人次,乡村旅游收入481.93亿元,分别较2019年增长19.84%、41.74%,一幅幅火热生动的乡村旅游画卷正在陇原大地徐徐展开。
  (记者郎兵兵 徐皓夫)新华社兰州电
 
“乡村CEO”:用经营专长蹚出乡村产业振兴新路
“乡村CEO”:用经营专长蹚出乡村产业振兴新路

( 2024-04-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三农
 
  新华社重庆电(记者李松)在重庆城口县治平乡新红村,色泽红亮的腊肉挂满了农民李文成家的炕房。
  这家如今拥有腊肉熏制、晾干、包装标准化流水线的专业合作社,过去只是一间小小的家庭作坊。2022年,为了建立标准化的肉类清洗、分割、冷冻车间,李文成准备对老腊肉加工厂房进行改造升级,却遇到了资金缺口。这时,县里专门负责助推乡村产业发展的城口县大巴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大巴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公司”)及时提供了支持,以股权投资的方式入股30万元,帮助改造了老腊肉生产线。
  “这几年城口老腊肉的品牌越擦越亮,我们也乘着产业发展的东风,把腊肉生意越做越大,一年销售额有400多万元。”李文成说。
  城口县地处大巴山区腹地,老腊肉、山地鸡等土特产远近闻名,乡村旅游资源也很丰富。为统筹乡村资源、推动产业发展,2021年,城口县190家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同出资,合股成立了大巴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公司。通过市场化招引,聘请来自重庆市农业担保有限公司的专业人才何书勤担任公司总经理,作为一位“乡村CEO”对公司进行专业化运营,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大巴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公司的市场定位就是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帮助县内乡村产业发展。何书勤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重点完善乡村投资可行性评估论证机制,相关项目通过专家评审,才能走投资决策流程,有效降低投资风险。
  2022年,重庆一家建筑设计公司在城口县岚天乡对农房进行民宿改造,还准备在民宿周边建设帐篷营地等文旅配套,向大巴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公司提出了融资需求。对此,何书勤主持专家论证会,对这个投资项目的优缺点反复进行辩论。有专家提出,这个民宿距离岚天乡乡村旅游核心区超过两公里,位置相对偏远,难以吸引稳定客流;但也有人提出,这家建筑设计公司经营的民宿收入来源相对多元,除了有旅游住宿收入外,民宿也被这家企业打造为“乡村建筑设计工作室”,可以吸引专业团队客流。
  “在充分评估项目投资风险、收益后,我们决定对这家民宿投资30万元。”何书勤告诉记者,从2022年至今,这个项目一直在稳定运行,收益比较有保障。
  从支持种养殖大户改造生产设施,到助推乡村民宿产业发展,大巴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公司从成立以来,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帮助20多个产业项目发展。由于营运稳定,这家企业也已向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东分红近90万元。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需要更多像何书勤这样的经营管理人才,近年来城口县选聘县级、镇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职业经理人10多名,这些‘乡村CEO’正在为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气象。”城口县农业农村委副主任付星基介绍。
 
让精耕细作迎接新技术革命
让精耕细作迎接新技术革命

( 2024-04-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三农
 
  4月11日是农历三月初三。“三月三,闹春田”,正是春季农业生产大忙时节。各地各有关部门正在按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围绕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加大良种、良机、良法推广力度,在精耕细作上下功夫,进一步把粮食单产和品质提上去。
  “精耕细作”凝练了数千年的中国传统农业典型特征,同“不违农时”“因时制宜”等中国智慧相结合,成为中华文明从未中断发展的密钥之一。精耕细作农耕有传统的强大生命力,同时也要积极拥抱新技术革命,不断提高农业效率、节约水土资源,以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助力和美乡村和美丽中国建设。
  春耕从一粒种子开始,要以种子技术革命,推动良种下良田。往年一些小麦主产区遭遇雨涝灾害,小麦播期推迟,由于种植早发、快长、稳产、高产品种,单产总产仍创新高。我国种业振兴行动成效明显。据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公布数据,2023年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年申请量突破1.4万件,约占全球一半。良种是用来种的,要让农民主动寻求新品种、增加对新品种的信心,让科技种子变成亿万亩良田的丰稔。
  良种离不开良法,播种技术至关重要。农地常有“十里不同天”,各地要根据本地气候、土壤条件,确定播种时间,掌握播种深度,注意播种密度,数字化监测和人工智能管理都大有作为。
  一犁新雨后,农机处处忙。良机要主动拥抱信息技术革命。当前农业机械化进入智能化新阶段,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要加快与智能手机、电脑、智慧平台结合,依托卫星、物联网、5G技术、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通过提前编程、设定路线参数、无人化自动管控,实现播种均匀、深浅一致、密度合理。从而大幅度提升种子出苗率与作物出产率、农业生产率,使古老的精耕细作技术进入数字化新时代。
  (记者王立彬)新华社北京电
 
伊朗向以色列目标发射大量导弹和无人机
“战争边缘政策”会否把中东局势推下悬崖
伊朗向以色列目标发射大量导弹和无人机

“战争边缘政策”会否把中东局势推下悬崖

( 2024-04-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国际
 
  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14日凌晨发表声明说,向以色列目标发射了数十枚导弹和无人机,此举是针对以色列1日袭击伊朗驻叙利亚大使馆领事部门等行为。以色列军方发言人14日则说,超过300个无人机和导弹射向以色列,其中超过99%被拦截。
  分析人士认为,以色列的下一步行动将对未来形势走向起到关键作用。当前以伊都在追求“战争边缘政策”,中东局势令人担忧。
首次直接冲突


  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的声明说,此次袭击是针对以色列犯下的众多“罪行”,包括1日对伊朗驻叙利亚使馆领事部门建筑的导弹袭击。伊朗国家电视台报道,伊朗向以色列发射的导弹中,有约一半成功击中目标。
  新华社记者在耶路撒冷听到防空警报及数次巨大爆炸声,并目睹以色列防空导弹升空拦截。以色列媒体报道,耶路撒冷、贝尔谢巴和迪莫纳等多个城市14日凌晨响起巨大爆炸声。法新社报道,已有12人受伤。以国防军发言人哈加里发表声明说,大部分伊朗来袭导弹被以方拦截,以色列南部一处军事基地被“轻微破坏”。
  以方官员对媒体表示,这是伊朗首次从其领土向以色列发动袭击。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执行院长牛新春指出,伊朗从本国境内直接攻击以色列本土在以前两国博弈中还未出现过,这也是巴以新一轮冲突爆发以来第一次出现主权国家之间的直接军事冲突,引起国际社会对中东地区局势急剧恶化的强烈担忧。
伊朗两重考量


  伊朗驻叙利亚使馆1日遭袭后,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和总统莱希均誓言报复。但从报复的实际效果看,虽然袭击规模很大,但给以方造成的损失似乎不严重。对此,分析人士认为,这背后是伊朗既示强又克制的两重考量。
  在示强方面,伊朗使馆遭袭是主权受到侵害,还导致包括伊斯兰革命卫队高级指挥官在内的多人死亡,伊朗国内对此群情激愤。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刘中民说,伊朗报复性袭击将在很大程度上安抚国内民众和捍卫民族尊严。
  伊朗被认为是中东地区“抵抗轴心”的核心。牛新春认为,伊朗选择从本土打击以色列,既是要展示能够发动远距离攻击的军事实力,也是要显示“震慑以色列”、阻止其“得寸进尺”的决心。
  在克制方面,虽然伊朗此前高调誓言报复,但实际发动对以袭击却已是“炸馆”事件两周以后。而且事前媒体已经披露伊朗将在24至48小时内对以领土发动袭击,以色列也采取了要求学校停课、限制人员聚集等针对性措施。事后伊朗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也很快通过社交媒体表示,伊朗的“合法”反击目前“可被视为已经结束”。
  对此,美国前负责中东事务的助理国防部长帮办迈克尔·马尔罗伊说,伊朗貌似事先已向外界透露了袭击计划,“好像有意允许(无人机和导弹)被击落”。美国智库华盛顿近东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迈克尔·辛格评论,这是一次“行动缓慢、对外公开的”报复行动,“体现了伊朗不愿与以色列直接对抗的态度”。
球在以美一边


  综合新华社记者采访和媒体报道,伊朗此次报复行动期间,还有多方力量也对以色列发动了袭击,包括也门胡塞武装、黎巴嫩真主党、伊拉克什叶派民兵等。美国则帮助以色列拦截伊朗导弹和无人机,并表达了对以色列的坚定支持。
  新一轮巴以冲突已持续半年,伊以两国现在又在多方参与下直接冲突,这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中东局势升级的忧虑。联合国安理会14日将就此次事件举行紧急会议。沙特、埃及等中东国家呼吁冲突各方保持最大限度克制。
  以方此前已严词警告伊朗,如果袭击以色列将“承担选择进一步升级局势的后果”,得到以方“同样的回应”。伊朗报复行动后,有报道援引以高官的话称,以方将做出“前所未有的反应”。分析人士认为,以色列如何回应将是影响未来局势走向的关键。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丁隆认为,以色列不会善罢甘休,但其反击的规模和力度有待观察。刘中民认为,在让冲突进一步升级还是保持可控的选项中,以色列选择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美国对以色列支持到何种地步也很重要。美国政治风险咨询公司欧亚集团总裁伊恩·布雷默认为,冲突未来走向将取决于拜登政府能否说服以色列不对伊朗境内目标实施直接军事打击。丁隆表示,以方希望把美国“拉下水”,但拜登政府在大选年或不愿和伊朗发生正面冲突,下一步地区局势大规模升级可能性较低。
  中东地区历史上曾有过5次中东战争,给本地区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牛新春指出,近几十年来以色列没有再和周边主权国家发生过战争。虽然包括以色列、美国、伊朗在内的相关国家都不希望当前冲突升级成主权国家间的大规模战争,但各方都在采取“战争边缘政策”,即利用对方不希望战争的心理搞战争威胁或发动准战争行为,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这种做法很危险,一旦发生误判就可能导致形势失控。(记者王卓伦 吕迎旭 参与记者:刘赞 宋盈 刘品然 沙达提 程帅朋 冀泽 王尚 段敏夫 何奕萍 谢昊 邓仙来)   新华社北京4月14日电
 
中东战争大事记   伊朗14日宣布,利用无人机和导弹对以色列领土发动军事打击。以色列方面表示,超过300个无人机和导弹射向以色列,其中超过99%被拦截。这一轮形势升级是加沙冲突外溢的最新表现,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切。
  以下是1948年以来涉及以色列的中东战争大事记:
  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年5月,以色列宣布建国。约旦、伊拉克、埃及、叙利亚、黎巴嫩及巴勒斯坦阿拉伯武装组成的联军随即向以色列宣战。1949年7月,得到大国支持的以色列获得战争胜利。
  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年10月,以色列在英、法纵容下入侵埃及西奈半岛,随后英、法侵入埃及。在埃及的反击和国际舆论压力下,英、法军队和以色列军队先后撤出埃及领土。
  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年6月,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持下对埃及、叙利亚和约旦发动突然袭击。经过6天的战争,以色列占领包括西奈半岛、戈兰高地、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和东耶路撒冷在内的阿拉伯领土。
  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10月,埃及、叙利亚在巴勒斯坦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支援下,向以色列发起突然袭击。埃及军队横渡苏伊士运河,摧毁了以军的“巴列夫防线”。同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就地停火”的第338号决议,埃、以双方表示接受,战争宣告结束。
  第五次中东战争:1982年6月,以色列出动军队入侵黎巴嫩,6天之内占领了黎巴嫩四分之一的领土,攻陷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大部分基地。此后数年,以色列侵黎行动持续不断。此后,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冲突持续不断,巴以多次爆发大规模的流血冲突。2006年7月,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在以黎边境地区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导致黎方逾1200人、以方160多人死亡。2014年7月,以色列发动大规模打击加沙地带的行动,长达一个多月的冲突造成超过200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1万余人受伤。
  新一轮巴以冲突:2023年10月7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宣布对以色列采取新一轮军事行动。以总理内塔尼亚胡随即宣布以色列进入“战争状态”,开始对加沙地带进行军事打击。据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卫生部门4月13日公布的数据,此轮冲突爆发以来,以军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已造成超过3.36万人死亡、7.6万余人受伤。    新华社北京4月14日电
中东度过惊魂一日   新华社耶路撒冷4月14日电耶路撒冷当地时间14日凌晨1时42分,尚在工作的记者被巨大的爆炸声响惊起,随即听到急促刺耳的防空警报声。记者拿起手机冲向阳台开始记录:空中不断有火光飞过,然后如“流星雨”一般在夜空散落,随即爆炸声接连响起。
  当天凌晨,伊朗向以色列目标发射了导弹和无人机。与耶路撒冷多次遭到来自加沙地带的火箭弹袭击相比,此次伊朗袭击的爆炸声明显更大、更清晰。以色列军方说,伊朗发射了170架无人机、超过30枚巡航导弹和超过120枚弹道导弹,其中数枚弹道导弹抵达以色列领空。
  以色列多数建筑都有防空设施,但记者居住的建筑有60多年历史,没有相关保护设施。防空警报响起后,楼内居民纷纷躲到楼道里,婴儿哭声不断。
  14日白天,记者在耶路撒冷大街上看到,社会秩序基本正常。记者听到民众都在讨论伊朗的袭击,担心局势进一步升级。据当地媒体报道,14日原本将有约5.2万名乘客乘坐约380个离港航班,但随着不少航空公司取消航班,当天可能只有约3万人能成行。
  在伊朗首都德黑兰,记者在巴勒斯坦广场和主要大街上看到,社会秩序正常,人流量较大,多数超市正常营业,公共交通正常运转。不少民众告诉记者,他们支持向以色列采取“报复行动”。
  黎巴嫩临时关闭领空,位于首都贝鲁特的拉菲克·哈里里国际机场完全关闭,许多旅客行程被打乱,机场一度陷入混乱。当地人士告诉记者,此次事态目前对黎巴嫩影响有限,社会生活未受明显冲击,但不排除事态进一步升级可能。
  14日记者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看到,当地社会秩序正常。14日凌晨,伊朗对以色列发动导弹和无人机袭击后不久,记者在大马士革驻地听到密集且巨大的爆炸声,并在夜空中看到爆炸产生的火光。不少当地民众表示对未来安全局势感到担忧。大马士革居民巴塞尔告诉记者,夜间密集的爆炸声将他从睡梦中惊醒,他担心以色列采取报复行动,继而加剧叙安全局势的动荡。
  记者14日从伊拉克民航局获悉,曾一度关闭的伊拉克领空现已重新开放。目前,伊拉克社会秩序如常,民众生活未受影响。
伊以强硬表态 国际社会促保持克制   新华社北京4月14日电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伊朗总统莱希14日表示,伊朗的军事行动是对以色列“侵略行动”的回应,任何损害伊朗国家利益的行为都将招致更加强烈的回应。以色列战时内阁成员甘茨同日表示,以色列将在“合适的时间”报复伊朗。联合国等方面呼吁有关各方保持克制,避免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
  莱希14日在一份声明中说,此次“防御性”行动是在伊朗合法的自卫权框架内进行的,是对以色列对伊朗目标和利益的“侵略行动”的回应。他表示,伊朗武装力量正在密切关注地区事态进展,任何损害伊朗国家利益的行为都将招致更加强烈的回应。
  伊朗外交部14日发表声明说,伊朗外交部当天召见了英国、法国和德国驻伊朗大使。伊朗外交部官员谴责三国在以色列空袭伊朗外交机构问题上采取双重标准。
  据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14日报道,伊朗武装部队总参谋长穆罕默德·侯赛因·巴盖里当天说,位于以色列和叙利亚边境地区的一个以色列大型情报中心是此次军事行动的目标之一,该中心为以色列袭击伊朗驻叙使馆提供情报。另一个目标是以色列内瓦提姆空军基地,战机从此处起飞袭击了伊朗外交机构。这两处目标都在伊朗的军事行动中遭到严重破坏,暂停运行。
  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司令侯赛因·萨拉米同日表示,伊斯兰革命卫队有能力对以色列发动大规模打击,但此次选择了有限的行动。他还表示,伊朗与以色列的对抗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以色列在世界各地对伊朗利益、资产、知名人士和公民的任何攻击,伊朗都将作出回应。
  伊斯兰革命卫队当天还在一份声明中警告美国,任何支持和参与损害伊朗利益的行动都将得到果断回应。
  此外,伊朗议会议长卡利巴夫14日在议会会议上表示,如果以色列或其盟友再犯错误,伊朗的回应将更加强烈。
  以色列战时内阁成员甘茨14日在视频声明中说,由于受到伊朗的威胁,“我们将建立一个地区联盟,以适合我们的方式、在合适的时间,让伊朗付出代价”。另据以色列媒体报道,以战时内阁当天举行会议,讨论如何应对伊朗的袭击。
  以色列军方发言人哈加里当天在一份视频声明中表示,伊朗向以色列发射的导弹和无人机中,“99%”被击落。伊朗发射的导弹中,很多被以导弹防御系统拦截,“其中一些击中了位于该国南部的内瓦提姆空军基地”。此外,以色列机场管理局当天宣布,以色列领空在关闭数小时后于当天早上恢复开放,但从特拉维夫本-古里安国际机场出发的离境航班将受到影响。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和联合国大会主席丹尼斯·弗朗西斯13日分别发表声明,敦促各方保持最大限度克制,避免地区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
  古特雷斯在声明中敦促各方保持最大限度克制,“避免采取任何可能导致中东多条战线发生重大军事对抗的行动”。他强调,无论是中东地区还是全世界,都无法再承受一场战争。弗朗西斯强调,攻击与反击的恶性循环将导致更多死亡和苦难,对话和外交是解决分歧的唯一途径。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图尔克在14日发表的一份声明中,对地区局势升级可能造成的人道主义和人权代价深表担忧。他敦促有关各方采取措施缓和局势,同时呼吁其他国家,特别是有影响力的国家,尽其所能确保局势不再进一步恶化。
  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14日均在社交媒体上呼吁有关各方保持克制,尽一切努力防止地区局势进一步升级。博雷利说,欧盟将于16日举行特别外长会,讨论中东地区局势。
  俄罗斯外交部14日在其网站发布声明说,俄方曾不止一次警告,中东地区的众多危机,特别是巴以冲突,往往因不负责任的挑衅行为而加剧。俄方呼吁有关各方保持克制,希望地区国家通过政治和外交手段解决现有问题。
  法国总统马克龙14日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法国正同相关伙伴合作致力于缓和局势,并呼吁各方克制。
  据约旦通讯社14日报道,约旦政府当天在内阁会议上呼吁有关各方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并认真、负责任地应对地区局势升级危险及其对国际和平与安全造成的影响。
以色列防空武器有哪些   【新华社微特稿】以色列14日凌晨受到伊朗报复性打击。以色列军方说,伊朗使用了170架无人机和150多枚弹道和巡航导弹,其中绝大多数被拦截。
  以色列多年来研发部署了多层次防空系统,以拦截从火箭弹至导弹的攻击:
  “铁穹”拦截系统。这一系统由以色列和美国合作研发,主要用于拦截短程火箭弹,在先前以色列与巴勒斯坦武装组织和黎巴嫩真主党的冲突中发挥重要作用。按照以方说法,“铁穹”拦截率超过90%。
  “大卫弹弓”系统。这一拦截系统也是与美国合作研发,2017年开始部署,最大射程300公里,主要拦截大口径火箭弹、中程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
  “箭”式系统。这套系统同样是美以合作的产物,有多个型号,可在大气层外实施拦截,作战对象主要为远程弹道导弹。
  “爱国者”系统。由美国研制,是以色列最早部署的导弹防御系统,曾在上世纪海湾战争中用于拦截伊拉克发射的“飞毛腿”导弹。
  另外,以色列空军的F-15、F-16和F-35战机都可以携带空对空导弹,拦截来袭导弹或无人机。         (惠晓霜)
悉尼商场持刀袭击事件致中国公民1死1伤
澳警方说袭击者有精神疾病
悉尼商场持刀袭击事件致中国公民1死1伤

澳警方说袭击者有精神疾病

( 2024-04-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国际
 
  据新华社悉尼4月14日电(记者梁有昶)新华社记者14日从中国驻悉尼总领馆了解到,针对13日澳大利亚悉尼一商场发生持刀袭击事件,中国驻澳使领馆多方反复核实,目前澳方确认事件中有一名中国公民死亡,另有一名中国公民受伤。
  中国驻澳使领馆将同死伤者家属、国内相关部门以及澳方保持联系,全力为相关后续事宜提供协助。
  据澳大利亚警方此前通报,40岁男子乔尔·科希13日下午进入悉尼东南部邦迪路口附近一家商场,持刀袭击众人。随后,一名赶到现场的女警察将袭击者击毙。袭击已造成5名女子和一名男子死亡。目前仍有12名伤者在医院接受治疗,包括一名9个月大的婴儿。该婴儿的母亲在袭击事件中死亡。
  据新华社悉尼4月14日电(记者梁有昶)澳大利亚警方14日说,13日在悉尼一家商场持刀袭击人群并导致6人死亡的袭击者有精神健康问题,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此次袭击与恐怖主义有关。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警方在最新的警情通报中说,袭击者是40岁男子乔尔·科希,据信大约一个月前从昆士兰州来到悉尼。到目前为止,警方没有任何信息或证据表明这起袭击是由意识形态或其他原因的某种特定动机所致。
  警方说,科希在17岁时被诊断患有精神疾病。警方仍在对他的情况进行调查,但目前看来袭击事件与其精神健康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