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束对俄罗斯联邦国事访问 |
习近平回到北京 |
|
( 2023-03-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办公厅主任蔡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秦刚等陪同人员同机抵达。
离开莫斯科时,俄罗斯副总理切尔内申科等政府高级官员到机场送行并举行隆重送行仪式。
友谊·合作·和平 |
——中俄元首克里姆林宫会谈侧记 |
|
( 2023-03-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3月的莫斯科,清冽的空气里涌动着早春的暖意。雨过天晴,迎着午后阳光,习近平主席的专车驶入莫斯科河左岸、博罗维茨基山岗上的克里姆林宫。
6盏金色吊灯交相辉映,大克里姆林宫乔治大厅流光溢彩,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自红毯两端相向走来。两国国旗前,两位老朋友紧紧握手,镜头定格下中俄关系新的历史性时刻。
10年前,也是早春时节,也是当选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来到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走进克里姆林宫,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深谈数小时。
10年风云变幻,世事万千,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定向把舵,引领中俄关系稳步向前。更加成熟坚韧,更具生机活力,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树立大国关系的新范式,为世界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
老地方,老朋友;新蓝图,新篇章。21日,中俄元首克里姆林宫会谈,开启中俄友好合作、共同发展的新未来。
莫斯科街头的报刊亭,一份份《俄罗斯报》摆放在醒目位置。头版刊登的习近平主席署名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引发俄罗斯各界人士的广泛共鸣:“中俄关系已经走过70余年风风雨雨。抚今追昔,我们深深感受到,今天的中俄关系来之不易,中俄友谊历久弥新,必须倍加珍惜。”
步入历史新时空,在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的战略引领下,中俄关系迈入“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的新定位,走出一条大国战略互信、邻里友好合作的相处之道。
互为最大邻国,也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多走动、常来往是中俄关系的应有之义。
这是10年来习近平主席第九次踏上俄罗斯土地,也是他同普京总统的第41次会晤。
亚历山大厅灯光璀璨,金色大门缓缓打开。两名礼兵行礼致敬,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并肩走来。刚刚结束小范围会谈,两国元首紧接着转入大范围会谈。
从下午三点多到六点多,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以“小范围”加“大范围”的方式,长时间深入沟通交流,两场活动时间都超过了原定时长。
“俄方再次对习近平主席全票当选连任中国国家主席、中国新一届政府组成表示热烈祝贺。”
“中俄合作潜力和空间很大,具有战略性、可靠性、稳定性。”
“俄方坚定支持中方在涉台、涉港、涉疆等问题上维护自身正当利益。”
“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方都将继续致力于推进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
就中俄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达成许多新的重要共识。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不约而同用“坦诚”“友好”“富有成果”形容当天的会谈。
是“指南针”,也是“定盘星”。中俄关系能够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元首交往至关重要。
忆往昔,一幅幅友谊画面扑面而来。
在黑海之滨的索契博洽罗夫溪边别墅,在细雨中的厦门筼筜书院,在古色古香的北京友谊宾馆,在沉稳庄重的圣彼得堡冬宫,在北京开往天津的高速列车上,在涅瓦河畔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纵论古今天下,畅谈国是民生,从政治互信到务实合作再到战略协作,共同规划中俄关系的方方面面。
向未来,一次次蓝图擘画指引前程。
古朴典雅的孔雀石厅。2019年初夏,在中俄建交70周年的历史节点,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在这里签署中俄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共同开启中俄关系更高水平、更大发展的新时代。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俄关系怎么走、向何处去,举世瞩目。
本着睦邻友好、合作共赢原则推进各领域交往合作,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为未来一个时期中俄关系发展指明方向。
中俄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是此次访问最重要的政治成果。白色签字桌前,两国元首同时落笔签字。换文、握手,热烈的掌声在现场久久回响。
就在两周前,中俄务实合作再传好消息:今年前两个月,双边贸易额达到336.86亿美元,同比增长25.9%,成功实现“开门红”。
曾几何时,“政热经冷”是形容中俄合作的高频词。10年前的那次访问,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达成重要共识:将“把两国高水平的政治关系优势转化为实际成果”列为中俄关系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
10年笃行不怠,10年春华秋实。
从两条曲线感受中俄合作的速度——一条中俄贸易额曲线,2022年双边贸易额突破1900亿美元,比10年前增长116%;一条是人民币交易量曲线,今年2月,莫斯科交易所人民币交易量超过1.48万亿卢布,比1月高出三分之一,人民币首超美元成为该交易所月度交易量最大货币。
从两个方面丈量中俄合作的广度——一方面是能源、航空航天、互联互通等领域大项目合作稳步推进,一方面是科技创新、跨境电商等新兴领域合作势头强劲,既能“翻山越岭”,也能“上天入地”,中俄务实合作的领域和规模不断拓展。
从两国民生福祉触摸中俄合作的温度——走上中国人餐桌的俄罗斯牛肉,来自俄罗斯的鱼子酱、巧克力、糖果等商品热销中国各地,走入俄罗斯家庭的中国汽车,让莫斯科市民出行更加便捷的“中国风”地铁站,带领中国徒弟不断磨练技艺的俄罗斯教练员……友好的纽带连接起中俄千家万户,合作的成果给两国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此次会谈,两国元首围绕共同关心的务实合作问题再次广泛深入交换意见。从扩大能源、资源、机电产品等传统贸易,到加大创新领域合作,再到夯实人文交流基础;从推动投资经贸合作量质齐升,到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再到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一幅中俄合作快马加鞭、蹄疾步稳的新图景跃然眼前。
有新愿景,有新蓝图,有新举措。
关于2030年前中俄经济合作重点方向发展规划的联合声明是两国元首共同签署的另一份重磅文件,明确了中俄经济合作的八个重点方向。还有10余份政府间和部门间合作文件,涉及农业、林业、基础科研、市场监管、媒体等多个领域,同样沉甸甸。
20日会见中,普京总统对习近平主席说,中国实现了巨大的发展飞跃,全世界都对此产生浓厚兴趣,“我们甚至有点羡慕你们”。习近平主席回应道:“我非常感谢总统先生历来对中国发展建设给予的肯定、赞扬和支持,这对我们也是一种鼓励。”
当今世界,国际力量对比和世界格局演变加速推进,国与国之间如何看待对方发展,是选择零和博弈还是致力合作共赢,尤其考验执政者的政治智慧和外交气度。
同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大国,都曾为寻找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而上下求索,都处于发展振兴的关键历史阶段,都坚持将国家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俄作出了成为“发展振兴道路上的同道人”的战略抉择。
为友谊合作而来,也为和平进步而来。
“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中方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劝和促谈,按照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身立场,始终坚定站在和平一边,站在对话一边,站在历史正确一边。”会谈结束后同普京总统共见记者,习近平主席明确阐述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
全面升级的乌克兰危机,是世界百年变局的现实缩影。“越是困难重重,越要为和平留下空间;越是矛盾尖锐,越不能放弃对话努力”。劝和促谈的中国立场源自命运与共的世界观与天下情怀。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10年前,首访俄罗斯期间,习近平主席面向世界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10年来,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始终高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新时代中国外交踔厉前行,履践致远。
——这份坚守,体现在发展深化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的丰富实践中。
秉持世代友好、合作共赢理念,坚持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主要大国,中俄携手,为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注入动力,为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提供保障。
“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典范”“大国之间和谐与创造性合作的典范”——“典范”是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对中俄关系的共同定位。
“两国关系远远超出双边范畴,对世界格局和人类前途命运至关重要”“我们正共同努力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和民主的多极世界秩序”……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共同谈到中俄关系的全球意义。
——这份坚守,体现在为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提供中国方案的大国担当中。
不久前,在中国斡旋下,沙特、伊朗两国同意恢复外交关系,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作为“和平缔造者”的中国角色。见到习近平主席,普京总统当面祝贺中方成功推动沙伊北京对话取得历史性成果,这充分彰显了中国作为全球大国的重要地位和积极影响。
没有私利、客观公正,致力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中国方案,赢得了广泛关注,也获得了赞赏和支持——
“俄方赞赏中方始终在国际事务中秉持客观公正立场,支持中方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愿同中方进一步密切国际协作。”普京总统说。
“我们认为,中国提出的和平方案中的很多内容与俄罗斯立场一致,可以成为和平解决的基础。”当天会谈后,俄新社第一时间发出报道《普京:中国的乌克兰方案可以作为解决冲突的基础》。
“一个团结而非分裂、和平而非动荡的世界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一以贯之的中国主张,越发彰显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
活动结束后,普京总统亲自将习近平主席送至上车处。“保重!”“一路平安!”两位老朋友再次紧紧握手。
苍穹深邃,清风拂面,克里姆林宫外,莫斯科河静水流深。
(记者郝薇薇、刘华,参与记者:刘恺)新华社莫斯科3月22日电
一次世界瞩目的友谊、合作、和平之旅 |
——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体现了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凛然风骨和促进世界和平的宏阔胸怀 |
|
( 2023-03-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秦刚说,全国两会刚刚胜利结束,习近平主席就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拉开今年中国元首外交新帷幕。此访时机特殊、背景复杂、意涵丰富、成果丰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国内发展大局和外交战略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体现了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凛然风骨和促进世界和平的宏阔胸怀。国际舆论高度关注,普遍认为习近平主席此次俄罗斯之行是全球地缘政治中影响深远的大事,展现了中国作为“和平建设者”的国际形象,彰显了中国的大国作用和担当,将为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注入更多稳定性,有助于推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
秦刚说,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同时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依然横行,冷战思维和集团政治沉渣泛起,两股潮流、两种道路的较量更加激烈,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作为世界主要大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俄关系如何发展关乎全球战略稳定与安全,关乎未来世界格局演变。国际形势越是复杂,中俄加强沟通协作的必要性就越突出。
访问之际,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分别发表署名文章,不约而同将中俄战略协作称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中流砥柱”,访问期间两国元首又就相关重大问题进行长时间深度战略沟通。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历来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作出自己的判断。各国都有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的权利,世界上不存在高人一等的国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国家治理模式,不存在由某个国家说了算的国际秩序,一个团结而非分裂、和平而非动荡的世界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中俄应该共同努力,引导和推动全球治理朝着符合国际社会期待的方向前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双方一致认为,各国应该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对话而不对抗、包容而不排他,和睦相处,合作共赢,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双方将以宽广视野、长远眼光看待和把握中俄关系,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
秦刚说,10年前,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10年来,这一理念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响应和支持。国际形势演变一再证明,各国唯有命运与共、团结协作,才有可能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根本不是个别国家渲染的所谓“民主对抗威权”,而是发展与遏制发展、公理与强权之间的斗争。面对甚嚣尘上的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中俄巩固和加强战略协作更加弥足珍贵。中俄坚定不移推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这是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需要,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代表着时代进步和历史发展的正确方向,具有超越双边关系范畴的世界意义。
秦刚说,2013年,习近平主席就任中国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就来到莫斯科。时隔10年,习近平主席再次将俄罗斯作为新任期出访首站,这绝非偶然,而是深思熟虑后作出的政治决断。中俄关系发展到今天,有其深刻的历史逻辑。中俄互为最大邻国,中俄关系坚持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坚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不仅促进各自发展振兴,也努力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树立了新型大国关系典范。十年来,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保持密切联系,坚定相互支持。习近平主席在党的二十大和全国两会当选连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后,普京总统都第一时间致电祝贺;中方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普京总统从未缺席。此访期间,习主席表示,俄罗斯明年将举行总统选举,在普京总统坚强领导下,俄罗斯发展振兴取得长足进展,我坚信,俄罗斯人民一定会给予普京总统坚定支持。两国元首之间的高度互信为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供了战略引领和有力政治保障。
访问期间,普京总统同习近平主席进行了长时间真挚友好、富有成果的会谈交流,俄罗斯联邦总理、副总理和几乎所有内阁成员悉数参加有关活动。俄方反复表示,习近平主席将俄罗斯作为连任后出访首站,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俄中关系的特殊性,对未来俄中关系发展具有历史意义。俄方期待同中国新一届政府密切协调合作,加强各领域、各层级交往,推动两国贸易、投资、能源、跨境交通等领域务实合作和人文交流取得新的更大发展。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中俄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和《2030年前中俄经济合作重点方向发展规划的联合声明》,对下阶段两国关系发展和各领域合作作出规划和部署,双方并签署了农业、林业、基础科学、市场监管、媒体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双方重申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继续相互支持,共同抵御外部势力干涉内政图谋。俄方表示,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坚定支持中方维护本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举措。
秦刚说,中俄关系发展有着坚实的政治基础和强大的内生动力,有着历经岁月洗礼的清醒和从容。正如习近平主席所强调的,把中俄关系巩固好、发展好,是中方基于自身根本利益和世界发展大势作出的战略抉择,不会因一时一事而改变或动摇。历史证明,中俄关系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国际风云变幻考验,关键在于找到了国与国正确相处之道。中俄关系是光明坦荡的君子之交,与那些封闭排他、自私狭隘的集团政治形成鲜明对比。新形势下,中俄双方致力于推进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仅将造福两国人民,也将为人类发展进步做出新贡献。
秦刚说,此访正值乌克兰危机延宕升级,外溢效应持续显现,大多数国家忧心忡忡,呼吁缓和紧张局势,主张停火止战的和平、理性声音不断积聚。前不久,在中国推动和支持下,沙特和伊朗在北京成功对话,决定化干戈为玉帛,恢复两国外交关系。国际社会对此高度评价,称沙伊北京对话充分表明,中国是一个公平公正、值得信任的负责任大国,期待中国为解决地区热点问题发挥更大作用。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中方始终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劝和促谈。中方近期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蕴含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四个共同”、“四个应该”、“三点思考”等核心思想,吸纳了各方合理关切,得到国际社会广泛理解和认同。乌克兰方面也积极评价中方推动停火止战的努力,表示重视中乌友好关系,希同中方保持沟通。
此访期间,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就乌克兰危机进行了坦诚、深入的交流。习近平主席指出,历史上看,冲突最后都需要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越是困难重重,越要为和平留下空间;越是矛盾尖锐,越不能放弃对话努力。只要各方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平等、理性、务实对话协商,就一定能找到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合理途径。俄方高度评价中方秉持客观、公正和平衡立场,表示俄方认真研究了中方立场文件,对和谈持开放态度,欢迎中方为此发挥建设性作用。两国元首会谈后签署联合声明再次强调,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必须得到遵守,国际法必须得到尊重。俄方重申致力于尽快重启和谈,欢迎中方愿为通过政治外交途径解决乌克兰危机发挥积极作用。
秦刚表示,中国既不是乌克兰危机的制造者,也不是危机的当事方,而是政治解决危机的倡导者、劝和促谈的推动者。个别国家出于地缘政治私利,处心积虑阻挠和谈努力,甚至炮制各种谣言谬论,攻击抹黑中国。但公道自在人心。谁在递刀拱火,谁在劝和促谈,世人有目共睹。中方的主张旗帜鲜明、一以贯之,在和平与战争之间,选择和平;在对话和制裁之间,选择对话;在降温和拱火之间,选择降温。中国没有政治私利,不搞地缘操弄,真心诚意致力于劝和促谈,推动停火止战,体现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担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解决国际热点问题上的体现,符合包括俄乌在内的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人民的利益和期待。
秦刚最后说,习近平主席此访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友谊之旅、合作之旅、和平之旅,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又一次成功实践。乱云飞渡仍从容。在国际社会迷茫焦虑的关键当口,习近平主席再次洞察大势、举旗定向、砥柱中流,以中国外交政策的确定性为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注入宝贵的稳定性,展现了世界级大国领袖非凡的战略定力、政治智慧和魄力担当。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随着国内新冠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调整,中外交往有序恢复,中国外交已经按下“加速键”,吹响“集结号”,今年元首外交将好戏连台、精彩纷呈。我们要深刻领悟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精髓要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锐意进取,担当作为,应变局、开新局,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积极服务国内高质量发展,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篇章。
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
——写在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十周年之际 |
|
( 2023-03-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携手同行天下大道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世界发展进步指引前进方向 |
|
( 2023-03-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深刻洞察人类前途命运和时代发展趋势,准确把握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战略走向,习近平主席10年前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重要演讲中,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从此,这一重要理念成为激荡世界的时代强音,在广袤时空中汇聚起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磅礴力量。
十载春华秋实,十载大道同行。从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体路径到擘画总体布局;从在国家之间和地区层面构建命运共同体,到在全球范围内打造网络空间、核安全、海洋、卫生健康等命运共同体;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到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在习近平主席的有力引领和持续推动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内涵不断丰富发展,壮阔实践不断深入推进。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日益深入人心,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共同追求。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融会贯通中外优秀思想文化和智慧,传承中华文化“天下大同”的理想追求,同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新中国外交传统一脉相承,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怀、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把握,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蕴含全人类共同价值。这一重要理念超越你输我赢、零和博弈的国际关系理论,致力于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引领国与国相处的新路,为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注入强大信心和力量。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不懈努力,见证着新时代中国“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担当与作为,彰显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当冷战思维、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中国坚决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呼吁各方共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当一些国家人为“筑墙设垒”,强推“脱钩断链”,中国携手各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铺就共同发展的康庄大道;面对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中国发起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全球紧急人道主义行动,与各国守望相助、共克时艰;面对乌克兰危机,中方始终致力于劝和促谈,为停火止战、缓解危机、恢复和平发挥建设性作用;面对一些人试图以“文明冲突论”“种族优越论”制造偏见仇恨,中国倡导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
人类命运共同体很宏大,关乎人类前途命运;人类命运共同体很具体,寄托着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理念落地生根,当梦想照进现实,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们感受着合作共赢的力量,增强了团结协作、共创未来的信心与勇气。
“执大象,天下往”。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期待。正因如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共鸣。“我们践行多边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说。十年来,这一理念被陆续写入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机制重要文件,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日益凸显。世界上超过四分之三的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0多个国家和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多个国际组织支持全球发展倡议,近70个国家加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8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对全球安全倡议表示赞赏支持;众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刚刚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予以积极响应……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下,各国汇聚起共迎挑战、共同发展的强大合力,充分说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彩故事正在书写,中国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力量的决心历久弥坚。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我们一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挑战,携手各国人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新华社北京3月22日电
引领中俄关系行稳致远
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
——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 |
|
( 2023-03-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深化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
|
( 2023-03-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当地时间3月22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结束对俄罗斯联邦国事访问后启程回国。这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访问。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就中俄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进行了真挚友好、富有成果的会谈,达成许多新的重要共识,双方本着睦邻友好、合作共赢原则推进各领域交往合作,深化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是一次友谊之旅、合作之旅、和平之旅,为未来一个时期中俄关系发展擘画新蓝图,为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注入正能量,对中俄关系、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俄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中俄关系发展有着清晰的历史逻辑和强大的内生动力。10年前,习近平首次以中国国家主席身份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同普京总统一道开启中俄关系全面发展新篇章。10年来,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保持密切工作联系,为双边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牢牢定向把舵。在两国元首的亲自擘画和战略引领下,双方政治互信不断深化,务实合作持续扩大,国际协作密切有效,世代友好深入人心,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更加成熟坚韧。中俄坚持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基础上巩固和发展双边关系,树立了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典范。中俄关系发展成果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为世界发展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期间,无论是两国元首真挚友好、富有成果的会谈,还是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率俄罗斯政府几乎所有重要内阁成员同习近平主席会见,或是习近平主席车队途经之处,很多俄罗斯民众自发挥手致意,无不让人们深切感到中俄之间的友好情谊。以心相交者,成其久远。习近平主席此访进一步加深中俄两国的相互信任、相互理解,让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政治基础和民意基础更加坚实。
不断深化和扩大各领域务实合作,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中俄关系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中俄两国合作潜力和空间很大,具有战略性、可靠性、稳定性。从加强统筹设计和顶层规划,到推进传统贸易和新兴领域合作互为补充、同步发展,再到继续夯实人文交流基石,两国元首为中俄合作规划蓝图、指明方向。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俄罗斯联邦总统关于2030年前中俄经济合作重点方向发展规划的联合声明》,到农业、林业、基础科研、市场监管、媒体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双方签署的一系列文件,有利于推动两国务实合作得到新的更大发展,为两国人民创造更多福祉。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重要大国,中俄关系的意义和影响远远超出双边范畴,对世界格局和人类前途命运至关重要。从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到加强在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二十国集团等国际多边框架内合作,中俄双方发出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的时代强音;从促进疫后经济复苏,到维护全球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中俄合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坚定不移。访问期间,中俄元首就乌克兰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并签署联合声明,强调通过和谈解决乌克兰危机。事实表明:世界越是动荡不安,中俄关系越应稳步向前。中俄携手,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就有了动力,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就有了保障。
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在这美好的早春时节,中俄关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俄罗斯需要繁荣稳定的中国,中国需要强大成功的俄罗斯。作为发展振兴道路上的同道人,中俄乘风破浪、携手前行,定能更好造福两国人民,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华社北京3月22日电
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在莫斯科发布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时代特质和实践价值》(俄文版)智库报告 |
|
( 2023-03-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中俄媒体圆桌会在俄举行 |
|
( 2023-03-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两国主要媒体机构负责人以及专家学者等当天与会。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中国走出了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为其他国家提供了范本。
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成员杰尼索夫表示,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中国发展模式的优势,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俄罗斯报》社长涅戈伊察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对现代化的追求为各国进一步深化互利合作提供更多新机遇,为人类共同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李强在湖南调研时强调 |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坚定不移筑牢实体经济根基 |
|
( 2023-03-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彭丽媛向世界卫生组织2023年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活动发表书面致辞 |
|
( 2023-03-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国办印发《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办法》 |
|
( 2023-03-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办法》修订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最严”要求为根本遵循,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在全面总结近几年评议考核工作实践、充分听取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意见建议基础上,细化考核内容、优化考核程序、调整评价要求、强化考核结果运用,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新修订的《办法》共16条。《办法》规定,考核内容包括食品安全基础工作、年度重点工作、食品安全状况、即时性工作、加分项、减分项等6个方面;考核程序分为日常考核、年中督促、食品安全状况评价、年终自查、年终评审、综合评议、结果通报等7个步骤;考核结果分A、B、C、D四个等级,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通报各省级人民政府和兵团。《办法》明确,对考核结果为A级、考核排名较上一年度提升较大的,以及相关工作成效突出的各省级人民政府和兵团予以通报表扬;对地方创新性示范经验做法进行总结推广;对考核排名靠后的省份加强指导;对考核结果为D级或考核排名连续三年列最后3名的,约谈省级人民政府和兵团有关负责人,必要时约谈主要负责人;对考核排名退步较大或上年度考核发现问题未整改到位的,视情约谈省级人民政府和兵团食品安全办主要负责人;考核结果交由干部主管部门作为各省级人民政府和兵团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奖惩和使用、调整的重要参考;评议考核中发现需要问责的问题线索移交纪检监察机关。
春天布新局,上海这样“落子” |
|
( 2023-03-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
初春三月,党的二十大后的首次全国两会胜利召开,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之年的工作进行部署。
作为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上海提出“勇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开局之年如何干?开路先锋怎么当?这考验着上海市各级党委政府、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勇气。近期,记者走进浦江两岸的园区、街区和社区,从一笔一划的落实中观察这座超大城市的“落子布局”。
“招聘投资发展部员工2名,规划技术部员工4名,建设管理部员工4名……”近日,一则名为“上海东方枢纽投资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社会招聘”的公告出现在多个网络平台上,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
简短的招聘公告背后,是上海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大手笔。
紧邻浦东国际机场,规划依托铁路上海东站,形成集航空、国铁、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以及站场城开发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全力打造新时代国际开放门户枢纽新标杆——这是东方枢纽这一重大工程肩负的时代使命。据了解,这一项目总投资约1500亿元,建成后将助力上海形成“西有虹桥枢纽、东有东方枢纽”的格局,成为联接长三角与全球的世界级交通枢纽。
目光向西,沪苏浙交界处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重大项目建设同样热气腾腾。
依托长三角原点建设的“水乡客厅”、包含华为青浦研发中心的西岑科创中心、苏州南站科创新城、嘉善祥符荡创新中心……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地图上,标注了一系列“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的重大项目。
“前不久,国务院批准了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这是党的二十大后国内首个实施的跨省域国土空间规划。规范获批是一个新起点,怎么把这张战略蓝图高质量转化为实景画,我们正在抓紧谋划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生态和规建部副部长刘伟说。
上海中心城区,黄浦江和苏州河这“一江一河”87公里岸线贯通开放后,不仅从“工业锈带”变身“生活秀带”,更以“串珠成链”的功能加速迈向“发展绣带”。
站在苏州河畔新启用的苏河湾中心写字楼上,抬眼就能看到苏州河汇入黄浦江的盛景。摩登高楼的附近,是拥有百年历史的精美建筑“天后宫”、极具海派风情的石库门建筑“慎余里”,一个传统与现代交织,集公共空间建设、历史风貌保护与高端商务发展为一体的滨水示范区正在加快崛起。
华润集团、华侨城集团、中粮集团……一系列知名企业已经与苏河湾中心所在的静安区北站街道携手。“以苏州河岸线的贯通为契机,我们这个街道迎来了新一轮的转型蝶变。既有人文景观、网红打卡点,还有很多新的商业载体。我们将力争在开局之年跑出发展加速度。”北站街道党工委书记程凯信心满满。
仅用38天,华岭股份就在北交所走完从受理到上会的全部流程,创下了A股一项纪录。这一纪录背后,上海市浦东新区探索的“以信用报告替代行政合规证明”改革举措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企业上市节省了大量时间。
今年春节假期后首个工作日,上海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大会,推出优化营商环境6.0版方案。直指市场主体运行过程中的难点、堵点、痛点,营商“软环境”需要改革“硬支撑”,较为繁琐的合规证明就是改革着力点之一。
过去企业上市,要分别前往各个行政机关开具有无违法记录证明,涉及领域多达十几个,常常需要“东奔西跑”,耗时耗力且成本巨大。如今,浦东的这一做法已在上海全市推广。“根据相关方案,上海将在41个领域分两批试点,用一份信用报告替代一摞合规证明,覆盖范围之广在国内尚属首次。”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长刘言浩表示。
以制度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坚持问题导向、实效原则,是上海改革的重要方法论。去年年底,浦东新区在全国率先试点“文体旅一证通”,将民宿、书店、画廊等31个文体旅审批事项融合为一,为企业多元业态发展打开新空间。改革措施叠加促消费政策下,从不断上新的浦东美术馆到五彩缤纷的迪士尼旅游度假区,今年以来客流曲线快速上扬,浦东的文体旅消费有望全面恢复甚至超过2019年的水平。
吃改革饭,走开放路。这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上海发展的根本动力。
2022年,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疫情冲击下如期举行,五届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额达3400多亿美元,充分诠释了“中国大市场”如何成为“世界大机遇”。今年11月,上海又将迎来“进博时刻”。目前已有超500家海外企业签约参展第六届进博会,展览面积超20万平方米。
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后,今年以来法国开云集团、新加坡丰益国际等世界500强高管接连来沪,为下一步在华发展谋篇布局。“我们将持续加大在沪投资布局力度,继续用好进博会平台发布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开云集团董事会主席皮诺的表态是对上海和中国扩大开放的有力回应。
今年是国内首个自贸区——上海自贸区运行十周年。围绕自贸区提升战略,浦东新区正在争取率先试点CPTPP、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实施更大程度的压力测试;着力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放宽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外资准入限制……“今年浦东将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争取出台一批开放创新举措,在若干重点领域实现突破。”浦东新区区长杭迎伟说。未来,更多的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将从浦东、上海走向全国。
焊接机器人、码垛机器人、物流机器人……走进位于上海市嘉定区的新时达机器人智能制造工厂,清一色的“机器人军团”令人目不暇接。2万平方米的偌大厂房里,看不到几个工人。用“机器人制造机器人”,在这里已经成为现实。
上海是全国的机器人发展高地。来自上海市经信委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海的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7.5万台以上,位居国内城市首位;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实现井喷,在医疗、建筑、家用、应急等多个领域实现首台落地应用。
“随着劳动力成本攀升和数字化加快转型,机器人产业还将持续迎来发展黄金期。”新时达董事长助理张镇奎告诉记者,提升机器人运行的速度和精度等核心指标,企业花大力气开发的动力学高阶算法取得重要突破。同时,新时达还联手苏浙皖的机器人产业链企业,推动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等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目前“全长三角造”的机器人已经在新时达下线并投入使用。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指出,要突破裉节问题和卡脖子领域,疏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双向链接的快车道,打造创新“核爆点”。围绕这一目标,上海持续攻坚:
——瞄准“从0到1”原始创新,建设基础研究特区。前沿基础研究具有长期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深入实施“基础研究特区”计划,已经写入今年的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2月,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成为基础研究特区计划的第二批试点单位。“我们遴选了7个具有前瞻性的项目给予资金支持,改革考核评价体系。在5年执行期内,免除研究人员的各种考核,结项后以项目的执行情况作为考核标准。”同济大学科研管理部副部长马彬说。
——引导新兴产业“聚链成群”,激发新动能“澎湃起势”。近年来,上海持续优化和升级产业体系,大力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加快拓展元宇宙、绿色低碳、智能终端、数字经济四个“新赛道”,积极打造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五大未来产业集群。
“我们正在研发2吨级的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计划今年二季度实现首飞,适航取证工作也在同步推进。”扎根张江科学城的创业企业御风未来,瞄准了“城市空中交通”这一未来产业。企业创始人谢陵说,通过不断积累运行数据,将为载人飞行的商业化奠定安全基石。
——构建“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为科创种子成长提供沃土。人才、资本、土地……这些要素在科技创新中不可或缺。从“一出浦东机场,就到国际人才港”到“好项目不缺土地,好产业不缺空间”,上海努力营造“热带雨林”式生机勃勃的创新生态。
黄浦江转弯处的“大零号湾”,就是这样一处科创宝地。今年2月底,上海市政府宣布,推动“大零号湾”建设科创策源功能区。目前,这里集聚了上海交大、华东师大等知名高校,入驻科技企业3000余家,“产学研用”的生态体系日益成型。“城市是大学的后盾,大学是城市和产业发展的引擎。”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院士一语道出优良生态的背后逻辑。
牢记“国之大者”,勇担国家战略使命,踏上新征程的上海,将以敢为先锋的姿态,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上海新篇章。
“个十百千万”解码上海“智造” |
|
( 2023-03-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
“首台套”横空出世实现“零”的突破,数十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强韧产业链,重点产业机器人密度达到每万人近四百台,构建上千个数字化标志性工业应用场景,链接全球百万家企业和百万名开发人员……这组“个十百千万”是了解上海智能制造发展路径的密码。
近日,中国船舶集团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发布消息称,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将于今年5月底出坞,力争年底交付。这将是从上海“启航”的又一高端装备的“首台套”。
“‘首艘’的价值不仅在于产品本身,更代表着新航路的开启,首艘国产大型邮轮是我国造船业继大型LNG船之后摘取的又一‘皇冠上的明珠’,将带动我国大型船舶制造实力的再次升级。”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总经理、大型邮轮项目总设计师陈刚说。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再到广阔的市场,“首台套”的突破开启了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的新阶段,让高端制造业的根基更牢、辐射更广。
与“首台套”同样具有带动作用的还有工业互联网平台。致景科技研发的应用在上游生产环节的飞梭智纺工业互联网系统,已服务织厂超9000家,累计接入织机超60万台。“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提升效率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以禾旺针织厂为例,引入飞梭智纺系统后,工厂可以对机台的状态、故障、停机等进行实时监控,机台利用率提高22%,生产质量问题降低32%。”致景科技负责人邹媛娇说。
上海谋篇布局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不断提速,发布了首批10家“工赋链主”培育企业,打造了30多个有行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将着力提升链上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性和行动力,助推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升级,打造一批行业标杆示范,并逐步开展面向链主上下游、特定产业领域和专精特新企业的数字化“诊断”工作,培育一批专业咨询服务商为企业“把脉问诊”。
智能制造最直观的“标识”是机器人。目前,新时达机器人超级工厂内,机器人密度已经达到1080台/万人,2万平方米的超级工厂厂房里,只需9名工人负责看线、实施部分需要人工干预的操作,零件装配、物料运输、精密焊接、样品检测等工序均由机器人完成。通过批量使用机器人,新时达机器人超级工厂用工数量减少80%,产品测试一次性通过率上升15%。相比手工作业,单位面积产出效率提升30%以上。同时,新时达机器人生产机器人产线产品的合格率达到99.4%。
上海是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领头羊”,产业规模和技术实力长期保持领先水平。“机器人产业当前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目前,上海重点产业的机器人密度达到388台/万人,规上企业机器人密度达到260台/万人,是世界机器人密度平均水平的2倍多。”上海市经信委智能制造推进处副处长吴春平说,到2025年上海工业机器人密度将提升100台/万人,着力打造10家行业一流的机器人头部品牌、100个标杆示范的机器人应用场景、1000亿元机器人关联产业规模。
从“点”到“链”再到“圈”,上海正在推进形成智能制造创新融合生态圈,不仅带动起千亿级产业,也实现了万企“链接”。
上海培育了上海电气数科等30个有行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链接了全球120万家企业、861万台工业设备、管理资产超6万亿元,工业App超5万个,凝聚起108万名开发者。
以智能制造为牵引,上海将超大城市作为数字化技术的最佳试验场、价值的最好实现地,持续推动5G+、AI+、区块链+、北斗+、安全+等场景开放,让创新和应用深入到制造业系统和肌理之中。
上海加快打造数字融合生态,一批批标志性产品、创新系统、应用场景正在变成“实景图”,形成以大平台链接金融、技术等产业发展的“磁力场”,服务制造业加速提质升级。
“城市客厅”为人民城市“测温” |
|
( 2023-03-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
2023年伊始,来到杨浦滨江游玩的市民张先生发现一个细节:江岸随处可见的饮水机,被设计成3个高度,无论是孩童还是乘坐轮椅的残障人士,直饮都非常方便。
3月1日起,《上海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正式施行。“城市家具”不断更新,立法解决“最后一台阶”难题,“一江一河”滨水空间一步步朝着更美好的生活场景延伸、衔接、“升温”。
杨浦滨江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的首提地。牢记嘱托,建设人民的城市,上海正在用行动作答。
2021年12月底,上海市民收到一份新年礼物——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北区正式开放,占地85公顷。有人专门统计,如果把建设世博文化公园的土地进行商业开发,纯土地收入就能超过1000亿元。
类似的情况,在上海并不罕见。
为市民“造绿”,打开“围墙”营造公共空间,这已经成为常态:中山公园拆掉围墙,与苏州河华东政法大学段连成一片;复兴公园、鲁迅公园、静安雕塑公园等接连拆除部分或全部围墙,向市民开放绿意;苏州河开放“水上航线”,黄浦江畔成为全民参与的“大健身房”……
2023年2月,崇明岛最西头东风西沙水域,上海市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中心专业监测队伍正在监测长江江豚。监测人员曾一次性目击八头江豚,它们或形单影只,或三五成群,在江滩岸线、水道沙洲处,跳跃嬉戏、围猎捕食、漂浮栖息。
“生态环境好不好,动物最有发言权。”很多人并不清楚,上海是一座由湿地发展起来的超大型城市。如今,小天鹅记录达到数千只,貉生活在260多个社区和城市绿地中……上海不断向世界展示:一座超大城市,在高密度人口、高能级经济、高频次交流的情况下,也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城市空间不断打开,处处都是便捷可及的“城市客厅”,这正是上海“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的生动注脚。
生效了!2022年7月24日,是上海人民城市建设历程中值得铭记的一天。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东路68街坊和67街坊东块旧改第二轮征询首日,签约率即超过97%,高比例生效。这也标志着,历经30年,上海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宣告收官。
旧改被称作“天下第一难”,算不了经济账,摆不平亲情账。但为了改善市民居住环境,再难也得上。方案群众积极参与,过程群众全程监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让不少“钉子户”转变成“代言人”。
梁的截面较小、楼板较薄、建筑质量差、存安全隐患……2023年,上海正式将完成28万平方米“小梁薄板”房屋改造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不搞大拆建,算好长远账、民心账,实现从好房子到好小区、好社区,再到好城区的再出发。
作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重要理念的首提地,上海正在描绘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图景:基层立法联系点覆盖全市16个区,严肃法条“蘸满”原汁原味的社情民意,群众“金点子”不断转化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
“大城善治”,是上海建设人民城市的“必答题”。刚刚公布的第五届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案例,是上海关注“烟火气”、提升“治理力”,回应“市民关切”的侧影:普陀区将社区里的在职党员、“团长”、能人达人等志愿者队伍固化下来,把各种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活力满格的“第二梯队”;静安区南京西路街道百年石库门建筑群张园,完整保留历史建筑的原貌,重获新生……
尊重百姓需求、寻找解题方法、一切为了人民,是这座城市导向全面发展的一把关键钥匙。
以山西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添彩 |
蓝佛安(山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
|
( 2023-03-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山西肩负着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区、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和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等重大使命,要牢记领袖殷殷嘱托,在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中找准定位、明确路径,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锚定2030年基本实现转型、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和党建各项工作,不断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添砖加瓦、增光添彩。
一要在扛牢能源保供和能源革命重大责任中彰显山西担当。加快煤炭产能核增和优质产能释放,在确保安全前提下稳产增产,坚决完成能源保供任务。加快建设煤炭绿色开发利用基地、非常规天然气基地、电力外送基地、现代煤化工示范基地、煤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应有贡献。
二要在打造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中蹚出转型新路。突出抓好制造业振兴这个产业转型的主攻方向,加快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用好产业链“链长制”、特色专业镇和开发区等抓手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创新驱动,壮大数字经济,加快数实融合,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同时要推动“特”“优”农业加快发展、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服务业提质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三要在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中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完善市场设施,健全市场制度,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施高水平市场开放,完善现代化市场监管机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更好发挥山西比较优势,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要素链深度融合。要把“两个毫不动摇”“两个健康”方针政策落到实处,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各类经营主体公平竞争。
四要在惠民生保稳定中守护老区人民幸福安康。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特别是就业帮扶、促进增收、教育医疗、住房保障、一老一幼服务等,切实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强化对重点领域风险隐患的分析研判,统筹抓好安全发展、社会治理、风险防范、疫情防控等工作,当好首都“护城河”。
五要在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中加快实现美丽山西图景。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扩绿、增长,有序开展碳达峰山西行动,大力实施“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六要在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压实党委(党组)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扎实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抓好主题教育,着力推进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常态化,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全面建设清廉山西,持续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沉着冷静、保持定力,稳中求进、积极作为,团结一致、敢于斗争”的谆谆教诲,坚定不移推动转型,众志成城同心干事,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勇开解放思想之先,坚守久久为功之志,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奋力续写山西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新华社记者赵东辉、梁晓飞整理)
以两件大事为主抓手推进内蒙古现代化建设 |
孙绍骋(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
|
( 2023-03-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一件是努力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是习近平总书记从我国发展全局出发赋予内蒙古的战略定位,是内蒙古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要责和重任。这些任务完成好了,内蒙古既能在服务和保障国家大局上体现更大担当,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等国家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全区的现代化建设也就有了坚实的支撑。
去年以来,我们研究制定了五个实施方案和年度任务清单,建立了工作协调和运行机制,出台了考核评价办法,形成了聚焦聚力抓“五大任务”的工作格局。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看望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们深化落实“五大任务”提供了重要遵循。我们将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四个必须”和“必由之路”、“战略基点”、“必然要求”、“最终目的”等重要论述,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结合研究推进地方机构改革,全力抓好科技创新、金融监管、招商引资、产业转型升级、高水平对外开放、基层治理等工作,下大气力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问题,优化经济布局,强化资源节约,补上消费、物流、国企等方面的短板,拉长新能源产业、稀土和煤化工产业、农牧业等长板,提高安全发展水平,确保“五大任务”每年都有新进展新成效。同时,加快推进“五大任务”立法进程,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将有关工作固定下来,一张蓝图绘到底。我们的目标是,到2025年,全区生态状况进一步好转,祖国“北大门”、首都“护城河”筑得更加牢固,新能源装机超过1.35亿千瓦、上下游产业产值突破1万亿元,稀土产业链产值突破1000亿元,现代煤化工产能达到2000万吨,乳肉粮综合生产能力和口岸过货量、对外贸易额稳步增长。通过今后几年的攻坚,使内蒙古保大局保供给能力和自身发展水平实现大的提升。
另一件是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这是我们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出的一个新目标。总的考虑是,全面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提出的“守望相助”、“继续在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上走在前列”、“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让边疆稳定常筑长固”等重要要求,不断丰富和拓展“模范自治区”的内涵和外延,突出重点、创新载体、实化抓手,把内蒙古各族人民心向党、心向党中央的红色基因赓续传承好,把内蒙古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和各族人民识大体、顾大局、讲风格、求奉献、有担当的宝贵品质发扬光大,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努力把“模范”体现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
具体讲,就是要教育引导全区上下在感党恩、听党话、紧跟习近平总书记奋进新征程上站排头,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产业安全、边疆安全上勇担当,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走在前,在培塑壮美和美善美、可信可亲可爱的内蒙古形象上齐努力,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上闯新路,在发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上作表率,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上做实功。通过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发力,把“模范自治区”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和更高的发展质效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在北疆大地形成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强大势场,以一域之光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添彩。
(新华社记者于长洪、张云龙整理)
多地推出生育补贴,综合措施需配套发力 |
|
( 2023-03-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
在此前的激励生育政策中,延长产假是出镜率最高的“统一动作”。近期这一轮激励生育政策中,多地拿出“真金白银”补贴,降低群众生育、养育成本。
2021年起,一些中小城市开始探索为二孩、三孩家庭发放生育补贴。近期,多地加入发放生育补贴行列,城市数量增加、层级提高,其中大部分集中在省会城市,云南省是全国目前唯一在全省范围内统一发放生育补贴的省份。深圳、温州等城市的补贴细则近期已公开征求意见。
在补贴范围上,哈尔滨、济南等大多数城市集中在二孩、三孩家庭,有的城市将补贴对象拓展到一孩,如深圳、温州在征求意见中均将一孩家庭纳入。部分城市对新生子女户籍做出规定,如杭州明确新出生子女的户籍登记在杭州的家庭可以申领。云南省对补贴时限做出规定,明确一次性生育补贴、育儿补助发放期限为2023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
在补贴额度上,各地大多呈现一孩、二孩、三孩补贴递进式增加的特点,不同城市符合条件的家庭累计可领到数千元直至上万元补贴。如针对二孩家庭,哈尔滨每孩每月发放500元育儿补贴,三孩家庭每月每孩发放标准为1000元。
值得注意的是,多个省份还在医疗、住房保障等领域协同发力,为育儿家庭降低生育、养育成本。
在医疗方面,江西省推动生育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济南规定,对今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二孩、三孩,自出生之日起六个月内参加济南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登记当年度个人缴费由财政予以全额补助。
在住房方面,甘肃酒泉市自今年3月9日起对多孩家庭给予购房优惠,对符合政策生育二孩家庭购买住房的,给予5万元的一次性购房补贴;三孩家庭给予10万元的一次性购房补贴。长沙市规定符合二孩及以上家庭购房政策认定条件的,可在原有家庭限购2套的基础上增加1套购房指标。
记者注意到,各地育儿补贴发放形式多样。有的一次性发放,如杭州市拟向符合条件的二孩家庭一次性发放补助5000元,向三孩家庭一次性发放补助20000元;有的按月发放,哈尔滨、济南的发放年限均为子女3周岁前。
据杭州市卫健委介绍,按照2022年人口出生率测算,此次发放育儿补助总金额预计在1.4亿元左右,将覆盖2.5万个家庭。杭州市育儿补助将采取数字化方式发放。
记者注意到,一些地方补贴发放工作已经启动。2021年7月,四川攀枝花市在全国率先出台政策,为生育二孩、三孩的攀枝花户籍家庭每月每孩发放500元育儿补贴金,直至孩子3岁。育儿补贴金一年一次发放,次年第一季度前发放到享受对象社保卡里。据攀枝花市政府介绍,当地2021年度兑现符合条件的650名新生儿育儿补贴金95万元。2022年享受育儿补贴金的家庭超过2000户,兑现育儿补贴金约1000万元。
在云南,近期多个社区开始发布发放生育补贴的登记通知,明确领取生育补贴的二孩、三孩户口须在云南,且夫妻双方已依法办理婚姻登记,符合条件即可向(村)社区申报,社区收到申请后,按流程上报公示,补贴金额将统一发放。
“办理时只需提供夫妻双方的户口本、身份证、结婚证,社保卡和孩子的出生证明,现场填写一张申请表就可以了。”35岁的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小寨镇大坪社区居民杨永东说,“养两个孩子有一定经济压力,每个月有育儿补贴确实是一种帮助。”
腾冲市腾越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主任李灵英说,每天都会接到群众的来电咨询,大家的申请意愿很高,预计首批补助资金将在今年4月发放。
为支持三孩家庭解决住房困难问题,江西省规定,可根据未成年子女数量在户型选择等方面给予倾斜。截至去年4月,江西已通过公租房保障三孩家庭7927户,其中实物配租6813户,发放租赁补贴1114户。
据了解,济南涉及二孩、三孩家庭的最新医保缴费政策已经实施,目前符合条件即可在家门口办理。
受访群众普遍表示,生育、养育、教育的压力影响二孩、三孩出生率。期待持续提升政策可及性和可感度,通过进一步减轻相应负担来提升生育信心。
受访专家指出,多地生育支持政策提速推出后,建议进一步细化现有政策措施,完善配套政策衔接。云南省腾冲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赵绍霞表示,现阶段生育支持政策落实还处于起步阶段,需强化部门联动,才能加快构建生育友好环境,推动相关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郭晓菁指出,除了一次性生育补贴,还需要一系列制度安排对生育家庭进行扶持和托举,比如,托幼体系的完善,生育假政策的优化,无障碍设施、母婴室的普及,月嫂、育儿嫂等紧缺人力资源的培养和规范等。
记者注意到,各地一些配套措施正在探索。济南市对按政策生育二孩、三孩家庭的子女,协调支持符合入学条件的同一家庭不同年龄段子女同一学区入学,鼓励优先保障三孩入普惠性幼儿园。重庆市卫健委人口家庭处处长吴长文说,今年重庆将继续扩大服务供给,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托育服务,确保实现每千人口达2.5个托位的目标。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出台生育支持政策需结合地方实际,综合考虑地方发展阶段、人口结构、财力等因素,深入分析研判各项政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保障政策的延续性和持续性。
北方再迎大范围沙尘:今春缘何风沙多? |
|
( 2023-03-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
本轮沙尘从哪里来?今春缘何风沙多?沙源地生态情况如何?记者采访相关机构进行解读。
此次沙尘源于蒙古国中部和我国西北部,覆盖最大范围近100万平方公里。北京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北方地区云微物理遥感图”显示,21日开始,受蒙古国低压后部大风天气影响,在中东部沙源地出现大范围起沙现象。21日夜间,沙尘进入我国境内,沙尘带宽度较大,自东北至甘肃大片区域PM10浓度达到“严重污染”水平,部分站点峰值接近每立方米10000微克。
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杜佳介绍,受冷空气大风和上游输送影响,22日北京升级发布“沙尘暴黄色预警”信号,春季沙尘天气会混杂大量花粉、尘螨等过敏原以及细菌、病毒,可能诱发过敏反应和呼吸道疾病。沙尘天气期间,老人儿童及患有呼吸道过敏性疾病人员尽量减少外出,户外活动需戴好口罩防护,并视情况戴防风镜、纱巾,遮住眼、鼻、口、耳。
“沙尘天气”按照地面尘沙是否吹起、水平能见度等因素,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特强沙尘暴等不同类别。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介绍,形成沙尘暴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其一,作为动力源的大风;其二,作为物质基础的沙尘源;其三,使沙尘扬卷得更高的空气不稳定条件。
数据统计显示,进入3月春季气温回升迅速,北方沙源地开始解冻,但降水较少,同时北方冷空气活动仍然频繁,大风天气多发。“3月以来,沙尘天气多次影响我国北方地区。”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介绍,3月以来,蒙古国和我国西北地区等沙源地气温显著偏高,地表基本无积雪覆盖,一旦有冷空气入侵并带来大风作为动力源,极易造成沙尘天气。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联合中央气象台、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等多家专业机构日前发布的“3月下半月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显示,受沙尘天气影响,东北、华北、华东和西北部分地区出现中度及以上污染,新疆南疆部分时段出现严重污染。
据了解,我国北方沙尘暴主要出现在春季,沙尘源主要有:蒙古国南部戈壁荒漠区、哈萨克斯坦东部沙漠区,我国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库姆塔格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等。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介绍,影响北京的沙尘通常起源于蒙古国南部,途经我国内蒙古中西部并逐步增强南下。
除气象因素外,影响沙尘的关键因素还包括植被覆盖、土壤属性。植被覆盖裸露表面,分解风力,阻挡输沙,是土壤风蚀的保护层。植被还可改变土壤水分,促使表层土壤形成稳固性结构,增强土壤抗蚀力,减轻风蚀。
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朱江表示,近些年我国兴建三北防护林等许多防风固沙的努力,使沙源地的“起沙条件”获得了些许改善,但西北地区的生态脆弱问题不容小觑。
新疆开春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 |
|
( 2023-03-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
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一架架飞机在跑道频繁起降。跑道北侧约一公里处,机场改扩建工程中最大的单体建筑T4航站楼建设正酣。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各类建设车辆忙碌穿梭,航站楼已见雏形。建成后,这里将成为出入境旅客的“新国门”。
“我们现在有1000多名在岗工人,计划8月底前完成航站楼内部作业,确保明年投用。”中建三局项目技术负责人褚少龙告诉记者,作为新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交通枢纽中心的重要支撑,乌鲁木齐机场改扩建项目建成后,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48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5万吨的需求,助力向西开放大门越开越大。
空中路网越织越密,陆上交通也在持续发力。天山脚下,掘进机正向G0711乌尉高速天山胜利隧道深处挺进。
“中导洞已掘进突破16公里,预计年内贯通。”中交新疆交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崔景川说,天山胜利隧道全长22.13公里,横穿天山、连通南北疆,是在建的G0711乌尉高速“咽喉”工程。乌尉高速建成通车后,乌鲁木齐到库尔勒的驾车时长将从约6小时缩短到3小时左右。
在距离哈密市伊州区50公里的东天山脚下,西气东输四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施工现场一片忙碌。“该项目在哈密市境内全长372.5公里,属于全线最长的标段,当前施工进展顺利,将按计划完成建设任务。”西气东输四线甘宁(新疆)项目部哈密分部经理栗卫臣说。
西气东输四线是我国“十四五”石油天然气发展规划重点项目,自2022年9月开工建设以来,已完成扫线超1300公里,计划今年年底完成管道主体建设任务。国家管网集团建设项目管理公司新疆项目部吐鲁番分部经理李艳丰说,该工程建成后,西气东输天然气管道系统年输送能力可达千亿立方米,进一步助力管道沿线经济社会发展。
结合自身优势,今年新疆还将聚焦油气生产加工、煤炭煤电煤化工、绿色矿业等八大产业集群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实施“疆电外送”第三通道配套电源项目等续建项目,开工建设哈密北—重庆特高压直流工程等新建项目,推进综合能源服务高质量发展。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今年,新疆安排科技教育、文化旅游、卫生体育、城镇建设等84个重点项目,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民生。
在喀什大学东城校区建设项目施工现场,800余名施工人员在各自岗位上熟练地绑扎钢筋、电焊焊接、浇筑水泥,一派火热的建设景象。“喀什大学东城校区项目主要建设学院学科楼、图文中心、学生宿舍、餐厅等,今年底全面建成。”项目一标段负责人梁闯说,项目建成后,可满足8000名以上的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需求。
今年,新疆计划实施重点项目400个,总投资2.7万亿元。仅一季度投资规模500万元以上项目复工开工3891个,涉及总投资1.9万亿元。
“我们将建立新开工标志性重大项目工作台账,全程做好跟踪指导服务。”自治区发改委主任王岿然说,新疆将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合力做好各类要素保障,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的牵引带动和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助力高质量发展。
以数字化赋能欠薪治理 重庆上线运行“渝薪码” |
|
( 2023-03-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
重庆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劳动者通过扫描“渝薪码”可举报投诉重庆市范围内的欠薪行为,并随时查询线索办理进度和线下维权渠道;系统会对线索进行分类梳理,通过综合协同调处平台跨层级、跨区县、跨部门进行流转,办结结果反馈至系统,形成欠薪治理的闭环管理。
此外,“渝薪码”服务端还加入了求职招聘、法规政策信息查询、重大违法行为公开、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等模块,可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推荐、人力社保法规政策查询等服务,并协助劳动者在求职过程中甄别不良信用单位。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重庆建成投用了“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接入全市在建建设项目,平台可对专用账户进行大数据监测分析并对欠薪隐患进行预警。
南京新规严控老城建筑高度 |
|
( 2023-03-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
南京市要求,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是老城高度管理的依据,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各类建设项目原则上不得突破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新建建筑高度、不得减少开敞空间的用地面积、不得破坏重要的历史空间关系。
同时,南京市严格控制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确定的重要景观视廊和城市主要景观节点轴线方向的建筑高度。根据规定,上述范围内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的新建高层建筑应当进行景观视线影响分析、编制城市设计图则并纳入规划条件;在设计方案审查中,建筑体量、风格和色彩应当与历史风貌、周边环境、既有建筑相协调。
另外,南京市还规定,老城范围内现有的运动场、广场、公园等开敞空间原则上不得占用,确需占用的须占补平衡。
河北: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 |
|
( 2023-03-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
落实全国两会精神,河北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扭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细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等要求的落实举措,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持续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向广度深度拓展。
全国两会结束后不久,雄安新区举办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一系列活动。3月18日,在雄安商务服务中心举办的雄安智慧交通国际论坛暨中交未来科创城产业发展大会上,86家创新型企业现场签约入驻,涉及数字科技、网络通信、新能源开发、航天科工等领域。这是新区设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创新型产业集群签约,也是雄安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一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强调,民营企业要践行新发展理念;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我们企业要借着雄安新区的东风,奋力推进自身高质量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奇安信科技集团董事长齐向东说,集团的雄安子公司入驻雄安商务服务中心后,发展信心更足了。雄安是一座新城,有海量的数字化新场景和良好的创新环境,处处都是机遇。公司将在雄安成立数字城市安全总部,建立数字城市网络安全研究院和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基地,积极参与新区数字城市建设,助力雄安高质量发展。
近日,唐山市一些干部围绕落实全国两会精神,深入曹妃甸等京津冀重点合作平台调研。在一线调研中,全国政协委员、唐山市副市长张月仙感悟到,越是城市发展关键时期,越要深入理解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强调的“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要求。聚焦产业链协作,唐山将持续提升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和津冀(芦台·汉沽)协同发展示范区承载能力,围绕全市15个重点产业,对接央企二三级子公司和京企资源,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加快高质量发展。
一个中关村,多点开新花。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持续引进科创型企业,推动一批北京科技创新成果在保定落地转化。中心负责人张曙光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部署,让企业家们感到振奋。“近些天,大家利用沙龙、微信群、视频会议等形式深入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并积极谋划引入京津优势科技和产业资源,推动保定传统的电力、机械、纺织、汽车等行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目前,“京津研发、河北转化”创新协作模式多点开花,为河北经济发展注入“创新力”。全国两会结束回到保定后,全国人大代表、保定市市长闫继红深入思考如何利用京津丰富的科创资源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保定正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携手京津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真正把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强调的‘着力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的要求落到实处。”闫继红说,当下,保定正加快推进中国五矿涿州科技产业园、中国农大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等重大项目建设,实行“揭榜挂帅”新机制,鼓励北京、天津等地科研机构来保定发布科技成果,实施落地转化。
2022年北京通州区与廊坊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获批建设以来,京冀双方持续加强交通、产业、生态等领域的融合对接。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交通是“开路先锋”。走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工程——厂通路潮白河大桥施工现场,主桥桩基础施工正24小时连轴转推进,确保在汛期来临前完成主桥下部结构施工。厂通路通车后,将成为连接廊坊北三县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重要通道,大厂回族自治县到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区的车程将缩短近半个小时。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北京通州区与廊坊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要全面落实这一要求。”全国人大代表、廊坊市市长李国勇说,廊坊北三县将与北京通州区加强合作,畅通一体化交通网络,构建一体化产业格局,提升一体化公共服务水平,构筑一体化生态屏障,打造一体化营商环境。
今年,廊坊将加快北京轨道交通平谷线河北段、厂通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与北京市合作办好项目推介洽谈会,强化与北投集团等央企京企合作,争取更多项目签约落地。同时,积极引进更多北京优质教育、医疗、养老资源,引进“京标服务”深度参与市政建设管理运营,推进政务服务“区域通办”升级版建设。
(记者张涛、齐雷杰、赵鸿宇、杜一方) 新华社石家庄3月22日电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突破十三万亿元人民币 |
|
( 2023-03-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
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毛艳华说,面对“三重压力”,大湾区经济持续稳健发展,显现区域市场的活力和高成长性。伴随进一步开放、创新、国际化,大湾区成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桥梁。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4年多,交出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广东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大湾区内地9市地区生产总值104681亿元人民币;香港特区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香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270亿港元,按2022年平均汇率折算,约24280亿元人民币;澳门特区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澳门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73亿澳门元,约1470亿元人民币。由此,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超13万亿元人民币。
夜景卫星图上,珠江入海口这片灯光分外璀璨的区域,是中国开放水平最高、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在世界版图上,粤港澳大湾区与美国旧金山湾、纽约湾、日本东京湾并称为世界四大湾区。
近年来,在粤港澳三地和有关部门有力推动下,大湾区建设热潮澎湃,为港澳发展拓展新空间、注入新动能,不断丰富“一国两制”实践新内涵,彰显“一国两制”生机活力。
抢抓RCEP发展机遇,江苏外贸活力持续释放 |
|
( 2023-03-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
威凯包装纸业(常熟)有限公司业务经理叶春夏说:“公司生产和销售工程材料、快速消费品材料及工业包装,产品主要面向中国和亚太市场。今年以来,企业利用RCEP原产地证书开拓东南亚市场,前两个月签证量远超去年同期。”
RCEP落地生效以来,江苏外贸企业寻求新增长点,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活力持续释放。南京海关统计显示,今年前两个月江苏RCEP签证出口货值75.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3.66%,居全国前列。
江苏明德玩具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拼图地垫、体操垫、瑜伽垫等产品在欧洲多地热销。近日,如皋海关为该公司一批货值逾30万元人民币的出口瑜伽垫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货物可享进口国关税减免超2000元人民币。
“RCEP关税优惠政策增强了产品竞争优势,今年我们已申领30多份RCEP原产地证书,出口到RCEP成员国的总货值同比增长12.5%。”江苏明德玩具股份有限公司关务经理吴骏说。
随着RCEP的高水平实施,部分企业实现双向享惠。近日,苏州住立精工有限公司一批经过电镀加工的精炼铜带出口日本,货值36.5万美元,凭借RCEP原产地证书,企业在日本报关时享惠24.77万日元。就在前不久,该公司从日本进口的6批精炼铜带,凭借RCEP原产地证书享受国内关税和增值税优惠约1.7万元人民币。
苏州住立精工有限公司经理陆宗萍告诉记者,企业研发、生产半导体导线架,原料主要从日本进口,2022年RCEP生效至今,已享受国内进口关税和增值税减免63.88万元人民币。同时,出口产品享受日本关税减免约420.49万日元,提高了产品国际竞争力。
RCEP生效还降低了区域贸易成本,助推外贸企业优化布局。琪优势化工(太仓)有限公司最近从日本进口的3100吨液体石蜡享受到158万元人民币的税款优惠。企业物流主管管惠琴介绍:“日本加入RCEP后,公司调整采购计划,逐年增加从日本的进口比例,现在日本采购量已占企业采购总额的77%。利用RCEP政策,企业自日本进口的液体石蜡关税税率从6%降为0,一年可节约成本1300万元人民币。”
2023年1至2月,南京海关和江苏省贸促会共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2.68万份,同比增长121.49%,相关企业享受RCEP其他成员国关税减让超7571.29万元人民币;江苏企业享惠进口RCEP货值20.94亿元人民币,享受关税优惠4771.91万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214.59%和161.12%。
南京海关关税处处长周玉生表示,未来将持续优化服务,引导产业集群利用RCEP原产地规则优化延伸,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
江苏个体户将超1000万户,出台18条扶持举措 |
|
( 2023-03-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薛强在发布会上介绍,江苏省个体户数量从2012年底的348.2万户,发展到现在的998.2万户,增长了2.87倍,预计到今年4月份,江苏省个体户数量将突破1000万户。
为促进个体户高质量发展,相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介绍了18条扶持举措,其中不少措施是为了降低个体户的经营成本。
江苏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直属检验检测机构,对省内个体户委托的产品质量检验、计量检测和特种设备检验费用减半收取,执行期限从2023年1月16日起至2023年12月31日。
对以单位方式参保的个体户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相关部门按照为其实际缴纳的五项保险费给予补贴,对以灵活就业方式参保的个体户,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按其实际缴纳社会保险费不低于二分之一不高于三分之二给予补贴。
对符合条件的个人创业者创办个体户的,最高可申请50万元的富民创业担保贷款,并按规定享受财政贴息。相关部门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扩大关于个体户的业务规模,平均担保费率不高于1%。
餐饮消费开年加速回暖,市场信心逐步恢复 |
|
( 2023-03-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
最近,“一桌难求”成了不少消费者就餐的普遍感受。在广州市北京路的“潮发”潮汕牛肉店“长龙”不断,晚6点等位的就有几十桌,到周末这家店日均取号更是近千桌。服务员小跑上菜,直呼“最近客人好像接待不完”。
客流恢复促进营业额增长。2023年1至2月,北京华天所属各品牌整体同比增长约12%。其中,同和居食府、新川面馆同比增长均超过20%。尤其是同和居食府、二友居2月份销售额已超2019年,恢复至正常水平。
为助力餐饮业复苏,1至2月,北京、深圳、杭州多地发放餐饮专项消费券,效果明显。美团数据显示,杭州、宁波、绍兴、深圳、珠海、东莞等城市发放消费券后,餐饮堂食消费同比增速均达到了两位数。除了发放消费券,多地政府还出台政策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包括支持外摆经营、推出“餐饮贷”金融产品等。
餐饮之“小”折射发展之“大”。中国烹饪协会分析,2023年1至2月,全国餐饮收入增速、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增速分别较上年同期上升0.3个百分点、0.1个百分点。今年1至2月,全国餐饮收入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9%,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5.7个百分点。
中国烹饪协会相关负责人认为,1至2月,在春节假期和助企政策带动下,餐饮消费需求大幅释放,餐饮市场回升明显,为全年发展开了个好头,对于提振2023年消费信心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盆菜、速冻菜……广州酒家加快预制菜新品研发和产品升级,速冻食品的营收一度是公司第二大收入来源。《2022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超过万亿元。
广东省餐饮服务协会秘书长程钢认为,受疫情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和习惯变化,不少餐饮主体“危中寻机”。有的主动调整经营方式,包括创新预制菜等餐饮产品、加强产业跨界融合,叠加新兴消费元素,扩展了商业空间,优化了品牌体验和认知,最终增强消费信任激活市场,以实现更平稳、可持续、良性循环的发展。
包括直播、短视频,数字化渠道和社交分享功能帮助刺激消费需求,吸引更大客流,拉动餐饮消费。“我们通过策划肥肥故事汇、美食推荐官探店等视频,提升品牌热度。”肥肥虾庄董事长柴标说,部分门店一天七八成的客流来自网络平台引流。
更多老字号尝试跨界创新,吃喝与游、演、娱、购等多业态结合,多样新场景丰富消费体验。在陕西,集秦腔演艺、老字号美食、国潮新零售为一体,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的游客越来越多;西安饭庄总店通过陕菜文化体验博物馆,让顾客沉浸式了解当地饮食文化;老字号企业变身“便民社区食堂”,开启社区连锁新模式。
西安饮食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靳文平表示,老字号开启多元化发展新篇章是餐饮行业以市场为导向,以消费需求为突破口改革探索的缩影,有助于推动行业发展,提升品牌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各地进一步明确政策、稳定预期。
利企惠民政策持续加码,助推餐饮消费升温。比如北京举行多样餐饮促消费活动;广州陆续出台餐饮扶持政策,对转型升级餐饮企业最高奖励100万元,对营业额增长企业最高奖励200万元;温州围绕降低餐饮业准入制度性成本等,出台提振餐饮业发展信心十条举措。
餐饮业主体信心更足,投资布局加速。不久前,中国(广州)餐饮产业发展大会暨投融资合作交流展上,上百家餐饮企业提出近千个品牌餐饮投资项目意向,既有粤菜、湘菜、川菜、鲁菜等国内主要菜系,又有日料、东南亚菜、中亚菜等国际风味,投资金额超过30亿元。
第三方研究机构艾媒咨询相关负责人张毅说,餐饮行业扩张表明信心逐步恢复,拓展多元,并趋向中高档项目。餐饮行业追求更高质量的品牌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从宴会、聚餐、商务接待、预制菜等各个方面都能看到餐饮业快速恢复的信号。新模式、新渠道、新技术不断涌现,推动餐饮业向多元业态和品质化发展。”陕西省烹饪餐饮行业协会副会长陈建奇说,也需要注意到由于门槛低,行业竞争加剧,整体利润率较低,原材料和服务成本日益增加,因此要在专业化和产业化方面进一步发力,提高竞争力。
业内人士表示,为了加速餐饮业全面稳步复苏,要持续完善政策支持和引导,推出更符合企业需求和市场预期的帮扶、促消费政策,引导培育龙头企业和领军人才,合理化产业布局。同时,既要促发展也要反浪费、既要产品创新也要守好食品安全底线。(记者丁乐、吉宁、蔡馨逸、李佳旭) 新华社北京3月22日电
又见江南好风景 |
浙江十万河长守护碧水清流 |
|
( 2023-03-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家园 |
“太湖溇港是湖州特有的古代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至今仍在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坚持在保护中整治,坚决制止可能破坏溇港的行为。”小沉渎村党总支书记、村级河长钦炜明一边巡河一边告诉记者。
生活污水是否依规排放、环保设施是否正常运行、是否有违规建筑占用河道……担任村级河长6年来,钦炜明已经习惯了每天花上一个小时,在1700米长的河道旁走走看看。
自2013年以来,浙江建立起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体系,让每一条河流都有了“守护人”。5万余名河长、4万余名民间河长上岗履职,形成上下贯通、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条。
在多年实践中,浙江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制定了地方性法规《浙江省河长制规定》,出台了省级地方标准《河(湖)长制工作规范》,开展河(湖)长履职考核评价,推动河(湖)长制逐步实现了从“有名”向“有实”“有能”“有效”迈进。
对于丽水市松阳县小槎村原党支部书记刘石玄法而言,当好村级河长,就是要守好村子的“责任田”。
小槎村山川环抱,水陆交通便利,村口处松阴溪与小槎源迂回流淌。
几年前,小槎村启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要建一座污水处理终端池,在建设过程中,刘石玄法发现,终端池的选址下方有水电管线、隐蔽工程等,他立即上报给县、乡治水办。
“在征得各方同意后,我提出建议,因地制宜,把占地504平方米的终端池改址设计在松阴溪畔。”刘石玄法说,终端池建成后,与松阴溪上的江心岛上下呼应,形成了小槎村村口“双岛”的美丽景观,还成了村民健身休闲、写生摄影的好去处。
目前,浙江已全面消除劣五类水质断面。水秀、景美、业兴、民富,一个个因水而美的村庄也活跃了起来。
在小沉渎村附近,太湖龙之梦乐园、长兴太湖图影旅游度假区、历史古建筑(钦宅)民宿产业等项目接连落地。目前,小沉渎村年接待游客量可达100余万人次,村民们也有了新的增收路径。
“我们全村共有农家乐16家、民宿3家,还有很多村民在计划开设民宿或者农家乐。”小沉渎村村民钦峰说。
近年来,浙江通过全面推行实施河长制促进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河长也从水生态环境的保护者、监督者和生态经济发展的推动者,进一步成为生态环保理念的执行者、传递者。
清晨5点半,杭州西湖苏堤旁,一队护水志愿者准时出现。其中一位带头打捞水草的六旬老人是杭州市级民间河长竹书鸿,他身旁一位“90后”年轻小伙是他的儿子竹昱波。这对“父子档”民间河长日复一日晨起护水,已坚持了1000多天。
2020年,竹书鸿发起常态化护水的“水韵西湖365”生态保护志愿项目,鼓励更多杭州市民、中小学生参与护水。在竹书鸿一家的带动下,这支志愿队扩大至500多人,累计打捞湖面垃圾500多吨。
“作为一名民间河长,不仅要让西湖的水更清、环境更美,我还要把生态理念像种子一样种进人们的心里。”竹书鸿说。
小清河的“新生” |
|
( 2023-03-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家园 |
“眼前水清河畅的景象,在几年前真是不敢想。”一位路过的市民对记者说。
这条有着隽秀名字的河流,见证着济南的变迁。作为山东知名内河,小清河全长237公里,流域面积10336平方公里,其济南段是城区范围内唯一的纳污和行洪河道,承接着沿线约700万人口的生产生活废水。
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小清河一度成为“小黑河”。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涌入河道内,水质不断恶化,垃圾遍布、鱼虾绝迹,生物多样性丧失殆尽。烟波浩渺、仿如江南的鹊华烟雨盛景一度消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能让小清河成为老百姓心中永远的痛。”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肖红说,当地为此关停搬迁沿河工业企业66家,取缔非法“散乱污”企业7190家,推动8家涉水企业转型为绿色工厂,从源头减少工业污染排放。
同时,当地补足污水处理短板,新建成26个污水处理项目,总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09.8万吨/日,生活污水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每年直接减少约5616吨COD、600吨氨氮流入小清河。
“我们还实施底泥清淤环保疏浚工程,总计完成清淤工程量近200万方,减少底泥污染物对河道水质影响,同时打造济西湿地、华山湖湿地、白云湖湿地等沿河生态湿地带,深度净化入河水体。”济南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处长李计珍说。
黄河之畔,小清河迎来蝶变。2022年以来,小清河济南段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成为市民健身、垂钓、观光的好去处,沿河两岸成为教育、居住、商业等产业争相进驻的黄金地段。
小清河的“新生”,是当地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其中一环。“济南是黄河流域中心城市,为保护黄河流域生态安全,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水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积极建设黄河下游绿色生态廊道,呵护母亲河水体健康。”肖红说。
(记者张武岳、袁敏)
新华社济南3月22日电
节水·治水·兴水 |
云南综合治水助推高质量发展 |
|
( 2023-03-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家园 |
眼下,正值云南干旱少雨的季节。曲靖市陆良县小百户镇炒铁村过去很缺水,群众要到数公里外拉水浇地,如今这个烦恼因恨虎坝中型灌区而得到消除。
“今年首批蔬菜种植在即,尽管天气干旱,但一点也不担心。”云南沃坤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何耀霖来到炒铁村的蔬菜地,与工人一起检查田间喷灌管网系统,为蔬菜种植提供灌溉保障。
“高效节水灌溉省水、省钱。”当地干部介绍,他们探索出初始水权分配和合理水价形成机制,群众灌溉成本从过去的5.5元/立方米降至0.79元/立方米,年节水量超120万立方米。
云南以农田水利改革试点为契机,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重点,不断推进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水资源利用率和节水效果明显提升。目前,云南农田水利改革试点经验全面推广,累计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2694万亩。
捡拾河道垃圾、清理岸边杂物、宣讲护河知识……杨敏是昭通市威信县双河乡楠木村党总支书记,也是赤水河支流苦猪河楠木段的村级河长,开展护河已成她的日常工作。
苦猪河曾面临生活垃圾和农业面源污染的风险,为了守护一河清水,杨敏与党员、志愿者带头开展保护工作,开展“磷”污染变“零”污染等活动,唤起群众保护赤水河意识。
云南省水利厅河长(湖长)制工作处负责人介绍,为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有实”到“有能有效”,他们联合省检察院、公安厅等单位制定了协作机制,不断提升河湖监管水平,全面推进州(市)级及以上河湖库渠健康评价工作。
依托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云南清理非法占用河道岸线600余公里,清理建筑和生活垃圾22.6万吨,拆除非法网箱养殖25.2万平方米;开展绿美河湖项目建设,完成绿化面积6.37万亩。
云南水资源总量丰沛,但时空分布不均,不少地区存在工程性缺水等问题。近年来,云南加大水利项目投资力度,通过工程性措施优化水资源空间布局。
在地下约350米的海东隧洞内,机械轰鸣,工人们正抓紧掘进。由中铁五局承建的滇中引水工程海东隧洞近日主洞开挖突破2万米,提前半年完成目标任务。
滇中引水工程引水线路全长超过600公里,工程总投资超过1200亿元。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3月上旬,滇中引水一期输水工程累计开挖(掘进)561.54公里,进度为74.3%。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引34余亿立方米江水至丽江、大理等六个市(州)的36个县(市、区),直接受益人口超过千万人。
云南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云南水利投资首次超过千亿元,重点骨干水源工程、重点水网工程建设全面提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水动力”。
西藏:绘就“人水和谐”生态画卷 |
|
( 2023-03-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家园 |
西藏境内河流纵横、湖泊星罗,水资源十分丰富,肩负着维系高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周边地区生态平衡的重要任务,是重要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近年来,拉萨着力在“水”上做文章。自2013年起,拉萨市有序开展拉萨河城区段综合整治工程。2019年,拉萨又启动拉萨河城区综合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对7段护岸段工程进行治理并配套相应的滨水生态景观建设。
如今,拉萨河两岸,水清岸绿、河道畅通,一座座公园拔地而起,为市民提供了亲水的公共空间。2018年西藏全面建立的河湖长制,让西藏的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湖泊都有人管理。拉萨河城区段共有40余名河堤管护人员,他们每天负责河道巡堤和环境保护工作。“拉萨河是拉萨的母亲河,要好好保护。”管护人员拉巴次仁说。
作为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以一体打造“百里生态绿廊”为目标,努力实现水润城、绿满城。除了逐步恢复历史水系,未来拉萨还将形成“两河、三廓、水成网、湖密布”的城市水系结构。“今年拉萨将实施城市水系提升工程,对现有水系进行整体改造提升,让群众更有获得感。”拉萨市市长王强说。
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拉萨之肺”,是拉萨市民的“天然氧吧”。近年来,通过生态恢复、水系治理等有力举措,湿地总体面积和水域面积不断扩大,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得到有效恢复。
“动物是生态环境的晴雨表,随着湿地生态环境的改善,这几年到湿地过冬的鸟类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现在湿地已经成为候鸟的乐园。”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尼玛多吉说。
巴松错,藏语意为“绿色的水”,因其林木繁茂和镶嵌在高山深谷中的一池碧水而著名,是林芝最早为人所知的风景名胜之一。
在巴松错景区,垃圾分类指示牌、环保标语非常醒目。“景区内所有运营车辆及船只全部采用环保型清洁能源车辆和游船,每天都有专人负责清理沿湖垃圾,景区里还建立了污水处理厂,可以就近处理污水和垃圾。”景区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林芝市加强河湖综合治理推动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底,林芝市完成19个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划定62个河湖范围,并以巴松错为试点开展示范河湖及河湖健康评价工作,出动清理人员2万余人次,专项清理河湖729条,整治垃圾堆放点254处、清运垃圾321吨。
大力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持续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和饮用水安全保障、积极推进水生态保护修复……一项项关于水的措施扎实落地。西藏坚守生态保护红线,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着力让“诗与远方”“人水和谐”的美好画卷触手可及。
依法治水 良法善治守护母亲河 |
|
( 2023-03-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家园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强化依法治水,社会各方用法治力量携手共护母亲河,江河面貌发生可喜变化。
春分时节,天气转暖,与长江相连的湖北枝江金湖国家湿地公园里,碧波荡漾、鸟儿云集。作为江汉平原重要湿地,栖息于此的鸟儿即将进入繁殖高峰期。枝江市公安局仙女派出所“生态警长”李超群连日来与同事加强了在湿地公园内的巡逻。
“2021年3月1日,长江保护法实施。它明确了部门职责,让我们执法有了法律保障。”李超群说,以前金湖承包给个体养殖户养鱼,既污染湖水,也污染江水。经过系统治理,如今金湖已变身为美丽的长江“后花园”。
金湖的变迁,是长江大保护的一个缩影。
“长江保护法出台并实施,形成了保护长江母亲河的硬约束机制,开出了治愈‘长江病’的良方。”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胡甲均说。
继长江保护法之后,我国第二部流域法律——黄河保护法于2022年10月30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将于2023年4月1日起施行。
“黄河保护法以水为核心、河为纽带、流域为基础,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充分反映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的关联性,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有力的法治力量。”水利部政策法规司司长于琪洋说。
专家指出,作为推进国家“江河战略”法治化的重要成果,长江保护法和黄河保护法相继出台,良法善治守护母亲河,标志着我国的江河治理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流域治理和保护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在河南荥阳市境内的黄河河道中心,曾经矗立着一座数十米高的钢结构蹦极塔,严重影响河道行洪安全。2016年和2017年,荥阳黄河河务局先后下达《责令停止水事违法行为通知书》和《责令改正通知书》,但开发企业迟迟未落实整改。
2020年9月,河南省河长制办公室向河南省人民检察院移送此问题线索,河南省荥阳市人民检察院立案后,分别向荥阳市王村镇人民政府、荥阳黄河河务局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经各方共同努力,2020年11月,蹦极塔及横跨黄河两岸的附属设施全部拆除。
这起案件的成功办理,得益于近年来水利部门和检察机关密切配合。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于琪洋说,在不断完善水法规体系的同时,水利部持续加强水行政执法制度体系建设,加快完善水行政执法网络,坚决打击和遏制各类水事违法行为。
2022年5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水利部联合发布《关于建立健全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的意见》,推进水利领域检察公益诉讼工作;2022年9月,水利部、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河湖安全保护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强化水利部门和公安机关的协作配合,健全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
“长江保护法明确在监督执法方面建立协作机制,同时明确了各有关部门的牵头责任,执法人员可以更好地协同守护母亲河。”长江委政策法规局局长滕建仁说,长江保护法实施两年多来,长江委与公安、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部门和地方水利部门联合执法机制更加顺畅,已累计专项执法184次。
在一些河岔较多的省级交界水域,由于受不同行政区域管理,容易出现管理盲区,给非法采砂分子流窜作业留下可乘之机。今年3月6日,一场联合巡江行动在江苏和上海交界处的长江水域拉开序幕。执法艇上,长江委河道采砂管理局督查处处长刘平刚与当地执法人员一道,对交界水域进行拉网式巡查。
“现在我们的执法底气更足,对不法分子的打击力度也更大了。”刘平刚说,过去对长江干流非法采砂行为最高只罚款30万元,长江保护法施行后,长江流域内河道非法采砂最高可处货值金额的20倍或200万元罚款,对用于违法活动的船舶、设备、工具等可直接没收,大幅提高了违法成本。
重拳之下,规模性非法采砂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据水利部河湖管理司司长陈大勇介绍,2021年9月,水利部部署开展为期一年的全国河道非法采砂专项整治行动。一年间,累计查处非法采砂行为5839起。
针对水旱灾害防御、地下水超采等领域的涉水违法行为,水利部门同样加大了专项执法力度。2022年,通过组织开展2022年防汛保安全专项执法行动,以及黄河、海河、松辽流域地下水超采治理专项执法行动,立案查处了1391起案件。
“我们将切实贯彻实施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等,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用法治力量守护母亲河,努力让河流湖泊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于琪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