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提升新品质

新华每日电讯     2025年01月05日
公共文化服务提升新品质

( 2025-01-0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化
 
  城市书房等新空间延续城市文脉,家门口的“村晚”带火乡村文化生活,云端博物馆、智慧图书馆让千百年文明就在眼前指尖……
  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推动优质资源直达基层,把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从年头到岁尾,让我们在“以文惠民”中感受公共文化服务新品质。
“新空间”:打造百姓身边的文化客厅


  曾在成都“人民阅卷·十大市民点赞项目”评选中拔得头筹的温江区“留灯书屋”,今年春天起有了新的“打开”方式。
  打好服务时间差,专挑晚间时段面向中青年人群开设艺术课程,温江区依托24小时“留灯书屋”开办“留位艺术夜校”,让市民在业余时间有新追求、好去处。
  以“城市书房”“文化驿站”为代表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发展迅速、成效亮眼,目前全国已超过3.88万个。
  “新空间”,新在哪里?
  理念新——
  不搞大拆大建,嵌入式建设公共阅读、艺术空间,将优质文化资源直接送到老百姓身边。在上海,去社区门卫室看“三星堆”,在电梯间欣赏林风眠、吴冠中画展,这样打破常规的展览成为城市新景观。
  突破按照行政区域建设的传统模式,以“文化圈”理念科学布局。浙江整合宣传、文旅、科协、体育等10多个部门的各类文化场馆,打造覆盖全省的“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
  机制新——
  在湖北潜江,“播动潜江文化驿站”集网红交流、直播培训与实践、社区阅读、文创产品展示等功能于一体;在山东济南,“YEAH归人”泉民夜校携手餐饮企业专为夜校打造独享的“深夜食堂”……
  打破文化事业和产业的界限,“新空间”以丰富业态和市场活力充盈城乡生活。
  服务新——
  点开“美后肆时”小程序,肆合影院、暖心茶会、国学吟诵等活动精彩纷呈。作为北京老城区的基层公共文化综合体,“美后肆时”里有美剧场、美作馆、美书馆、美画馆等多处活动空间,提供阅读、歌舞、戏剧、国学、非遗等特色活动,被居民们称为“北京最欢腾的四合院”。
  推进错时开放、延时开放,拓展数字化服务,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在线在场结合,“新空间”带来新体验。
  “小而美”的文化设施为基层“最后一公里”的文化供给带来大突破。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我国六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的重要延伸和补充,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颜值高、设计感强、内容多、运行灵活,已成为老百姓身边的“文化客厅”。
“新舞台”:展现乡村振兴图景


  乙巳新春将至,冬季“村晚”主场活动亮相四川攀枝花。台前幕后,人们忙得不亦乐乎。春节申遗成功,让大家心气儿更足,铆着劲要好好晒一晒家乡文化和好物好景。
  自去年开始,春节期间举办的“村晚”,一年四季都举办,在农闲时节成为“四季村晚”。在这个舞台上,群众自编自导自演唱主角,激活乡村文化的四季韵律。
  2024年“四季村晚”公布359个“村晚”示范展示点。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村晚”相关话题播放量以亿计。
  “村晚”热的背后,是乡土文化的活力与创造力。
  传递乡情乡音,留住文化根脉。古老的农耕文化与现代的文明理念在“村晚”的舞台上交相辉映。
  在福建福州侯官村,闽剧小戏唱腔婉转;在山西临汾泊庄村,锣鼓、舞龙、唢呐等表演精彩上演;在贵州桐梓县,花秋唢呐、高腔大山歌让人回味良久……“村晚”舞台上,民间艺术、乡土文化大放异彩,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
  演绎幸福生活,展现乡村振兴图景。“四季村晚”既是展示乡村文化的大舞台,又是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平台。
  在广西桂林龙脊,融合民族味、文化味和乡村味的“村晚”,呈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和谐景象。在安徽黄山西溪南村,“村晚”小演出带动当地文旅“大活动”,村民和游客一起,欣赏、拍照、打卡、体验、购物。在黑龙江富锦,“村晚+”融合民族文化传承、旅游产业发展、新型消费业态。
  “2025年的‘村晚’将着重提升传播效果,‘村晚’‘村歌’‘村舞’‘村遗’‘村集’线上线下联动,借助数字化与新媒体力量,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讲好新时代、新农村与新农人的质朴故事。”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主任白雪华说。
“新融合”:双向赋能出圈出彩


  2024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指导意见,对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融合发展作出具体部署。
  一个多月前,2024年中国文化馆年会上,融合发展的新案例备受瞩目——
  《半部电台》《铁军风云》等红色文化、传统文化改编的沉浸式剧本作品体验,随时随地移动直播乡村美景和故事的乡村网红直播车……年会搭建的沉浸式体验空间,让参观者印象深刻。而这次公共文化领域盛会的举办地广州市文化馆,同时也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百万人次。
  我们欣喜地看到,推动文旅公共服务融合发展的实践遍地开花、有声有色。
  文旅公共服务设施、功能融合,以文气提升人气。如福建福州旅游集散中心建设“福”文化体验中心等机构,实现从单一旅游服务到一站式文旅综合服务的成功转型。浙江多地建设文化礼堂+游客服务站,将乡风文明、乡土文脉串珠成链。
  文旅公共服务内容、活动融合,以品牌活动提振精气神。从火爆出圈的黔东南“村超”,到展现快乐包容街头文化的成都“街头艺人”,再到增添城市艺术气质的哈尔滨“阳台音乐会”……越来越多优质活动与资源提升城乡文化品位。
  增强公共文化场所旅游吸引力,打造旅游新游径、网红打卡点。北京东城区图书馆举办“书香之旅 诵读中轴”活动,带领读者全方位领略北京中轴线历史古今。上海将“建筑可阅读”与青少年阅读活动结合,以“走、学、听、讲”等多元化形式,引导青少年探索城市历史脉络。
  如专家所说,“新融合”实现文旅资源整合利用,创造主客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新场景,带动文化和旅游双向赋能、出圈出彩。  
     (记者周玮)新华社北京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