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干湖“三变”

新华每日电讯     2024年12月29日
查干湖“三变”

( 2024-12-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1199999元,成交!”12月28日,象征吉祥、好运的“头鱼”竞拍,伴随游客们的欢呼结束,将查干湖第23届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推向高潮。
  如期而至的查干湖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让吉林省松原市再次成为流量焦点。
  吉林查干湖大部分位于松原市,总面积506.84平方公里,是国家级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吉林省内最大的天然湖泊。
  历经多年的系统生态保护,当地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文旅高质量发展,让曾经湖畔的小渔村,摇身成为热门旅游地。
  从高空俯瞰,这座形状宛若大鱼的大湖,不仅激活了当地的经济活力,让一方土地守护文化根脉,更深远改变了吉林省文旅发展格局。
一湖万鱼激发经济活力


  冬季的吉林查干湖,冰封雪盖,岸边冰层仿佛定格了风的轨迹。
  记者来到湖面时,“渔把头”正指挥渔民将打捞上来的大鱼装车,运向一个叫“冰院子”的地方。
  “冰院子”的景象令人震撼。相当于半个足球场大小的场地,铺满数十万斤的鱼,渔民还用数千条大鱼垒成了一面壮观的“鱼墙”……
  这座“天然大冰箱”,是吉林查干湖冬捕鱼的存储仓库。每天工作人员将各类鲜鱼分类、装箱,运往全国各地的餐桌,来挑选购买鲜鱼的游客络绎不绝。
  随着近年来吉林查干湖冬捕声名渐起,周边的物流、民宿、渔家乐纷纷忙碌起来。
  热气氤氲的饭店里,坐满10桌客人。曲丽杰正在为南方游客推荐餐品,几句东北话逗得游客捧腹大笑。
  “开幕式前一个多月餐位就订满了。”她说,“今年比去年客人还多。天天忙得脚不沾地,但这也让我们更有干劲!”
  曲丽杰的生意红火不是偶然。自当地塑造吉林查干湖旅游品牌后,她和周边不少农民发展渔家乐,推出胖头鱼套餐、全鱼宴等菜品,钻研特制的炖鱼酱料。“清蒸、红烧等各种烹饪手法应有尽有,更全面地满足各地顾客的口味需求。”
  曲丽杰饭店的“小创意”,是当地各部门探索“大创新”的缩影。
  为了提升游客体验感,增加产品丰富性,当地围绕沉浸式探秘“冬捕文化”打造主题街区,通过龙鱼市集、冰雪游乐设施、冬捕体验区等活动,为游客提供了感受和参与冬捕的机会。
  各类鱼产品采用一鱼一码,扫描二维码即可溯源,保障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权益。
  在湖面上,很多志愿者搭桌子、摆物品,为游客提供热水、暖宝宝等服务。一杯小小的热水,暖意深入人心……
  高质量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冬捕的火爆也带动了吉林查干湖全域旅游的盛行。2023年雪季期间,查干湖累计接待游客达到141.73万人次,同比增长229.9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47亿元。
  借助吉林查干湖这一旅游金字招牌,松原市也打造了一波“经济流量”。今年,松原市做精“旅游+节庆”“旅游+文化”“旅游+赛事”文章,培育发展现代旅游业新业态、新动能。据统计,松原市2023年接待游客2150.04万人次,同比增长122.98%;实现旅游收入367.35亿元,同比增长202.27%。
  走出曲丽杰经营的鱼馆,迎面看到了新建的“鱼跃龙门大滑梯”。在滑梯上体验极限冰雪乐趣的游客很多,欢声笑语回荡在冬日阳光里……
以文化为载体提升旅游含金量


  20世纪60年代,查干湖渔场在吉林省初建。彼时,这里仅是一个只有20多户人家的小渔村,但历史可以向前追溯。
  得天独厚的渔产资源孕育了吉林查干湖的渔猎文化。早在辽金时期,查干湖冬捕就享有盛名。随着历史变迁,这项古老的捕鱼技艺,跨越千年,续写着独特的文化篇章,吉林查干湖也被誉为“最后的渔猎部落”。
  江河、沃土、草原、湖沼,养育了这里的古今人民,也让这个“最后的渔猎部落”保留至今。
  人工凿冰、马拉绞盘、冰下走网……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查干淖尔冬捕习俗”,仍保留着北方少数民族最原始的捕鱼方式。
  但20多年前,这里发生的故事还大多藏在湖中,鲜为人知。
  为传承冬捕这一古老的渔猎方式,拉动旅游经济发展,吉林查干湖沿袭和保留这种捕鱼方式,自2002年至今,当地连续举办了23届冬捕节,渔猎文化得以全面、活态、广泛展示。
  “冰湖腾鱼”入选吉林八景,查干湖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获评“全国首批最具影响力特色节庆”称号,查干湖景区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吉林查干湖的名气越发响亮。
  为了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更多专家走近吉林查干湖,寻找其背后深厚的历史底蕴。
  吉林省文化学者、民俗学专家曹保明热爱查干湖的历史文化。“在久远的岁月中,这些渔民们保护了自然,又依赖自然得到了生存。我们正在努力传承的,正是这种文化遗产。”他说。
  以文化为载体,吉林查干湖旅游的含金量在逐步上升。
  近两年,这一变化尤为显著。“更多游客从观冬捕的‘局外人’,变为体验冬捕的‘参与者’。”吉林查干湖第二十代“渔把头”张文说。
  走进松原市鼎润文化创意产业园,一幅幅精美的鱼皮画、一把把精致的马头琴挂于墙面。园区致力于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已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郭尔罗斯”“鱼知道”等品牌。
  在体验区,不少游客正在尝试制作鱼皮制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转变为能看、能听、能学、能做还能带走的商品,真正使非遗活态化。
  “园区还推出了研学。”产业园负责人徐毳说,“比如让学生体验冰下走网等,在互动中更真切地感受到查干湖文化的独特魅力。”
  “下一步,松原将以吉林查干湖为主阵地,继续活化当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提升全域旅游格局,让更多游客感受北方民族文化,爱上查干湖。”松原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潘肇双说。
“西冰东雪”共叙吉林“冰雪文章”


  这个雪季,拥有冰雪资源的北方城市持续“上新”节目,吉林查干湖也是铆足了劲。
  冰面上,游客们裹着厚厚的衣服,可以跟随渔民在冰面上体验凿洞下网,挑鱼拉网,干得热火朝天。
  冰上音乐厅、马拉爬犁看冬捕、高空俯瞰冬捕……吉林查干湖当地备足“冰雪大餐”,不断“整活”,搭建“乐冰”新场景,丰富冰雪体验的形式与内容。
  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大伟介绍,这个雪季,当地还创新融合了节庆氛围与文体精神,将查干湖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与吉林省首届群众冰雪运动会系列活动置于同一场地举行,实现了场地与资源的最大化共享。
  以冬捕文化为主,吉林西部逐渐形成“冰资源”旅游区。白城、松原虽不依赖雪资源,但也纷纷依托冰的禀赋打造具有特色的文旅产品。
  松原查干湖、大安月亮湖等地的大型冬捕点位竞相上线;大安·嫩江湾首届冰钓大赛、冰上嘉年华等活动即将亮相白城市大安嫩江湾旅游区……
  再放眼整个吉林,闪耀这个雪季的,除了“西冰”,还有“东雪”。
  新雪季,长白山升级打造“云顶天宫”雪雕景观,迅速成为年轻人的热门目的地;长白山“雪国专列”Y518次从长白山站启程,载着游客共赴一场冰雪浪漫之旅。
  上个雪季,吉林省接待国内游客达1.25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2419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成绩得益于吉林省全域冰雪矩阵的不断完善。发布《关于做大做强冰雪产业的实施意见》,先行先试冰雪资源普查,全力推进“冰雪丝路”建设……冰雪大格局不断形成。
  “每年营业特色冰雪乐园不低于100家,建设高品质冰雪旅游目的地,发展冰雪名城、名镇、名村,培育一批冰雪领域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孙光芝说。
  “冬天的吉林,从没让人‘失望’过。”来自长春的游客聂先生说,“上周我刚去长白山体验了滑雪,这周又来吉林查干湖打卡冬捕。吉林的旅游业态已经如此丰富,我为家乡感到自豪。”
  以文脉为魂、经济发展为翼,吉林查干湖与其他景区,共同撑起吉林省“西冰东雪”的文旅脉络,书写白山松水的“冰雪文章”。
(本报记者孟含琪 胡戈 周万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