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街道变成“样板间” |
|
|
( 2024-12-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 |
|
本报记者周琳
生活在上海杨浦区长白新村街道的居民没有想到,昔日扎堆简陋的“两万户”,有一天能够成为上海的新晋网红打卡点、公共服务汇聚地、潮流生活风向标。
走进长白新村街道228街坊的工人新村展示馆,历史的一幕幕在眼前交织。“两万户”,指的是新中国成立后,上海为了解决工人住房困难而建造的工人新村,承载着一代人的奋斗和记忆。历史浪潮下,“两万户”随着上海产业经济的升级变迁而起起落落。如今蝶变归来,228街坊成为从历史中走来的“人民城市样板间”,红顶粉墙下的一块块砖瓦,蕴藏历史、展示现在、预见未来。
“杨浦新天地”——在228街坊工人新村展示馆门口,一位参观者在留言板上写下这样的感慨。
杨浦是我国近代工业的重要起源地,曾经机器轰鸣,聚集着为数众多的钢铁、纺织、化工企业。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崛起了大片工人新村住宅。随着上海产业结构调整,杨浦区大量工厂走入历史。与之相伴的,产业转移后,一条条陈旧的街道与上海日新月异的发展形成了巨大反差,成了城市中“被遗忘的角落”。
不便与困窘日益凸显,“白蚁、老鼠经常‘聚会’,饭都吃不下。”市民居春英说。2016年,228街坊被列为上海市城市更新项目,300多户居民有望彻底告别共用厨房、卫生间的日子。
仅用106天,通过三个100%征收成功,上海成片的“两万户”画上句号。经过几次规划调整,228街坊中“两万户”标志性的红顶粉墙的历史风貌与空间特色被充分保留,中间是一个约3000平方米的大草坪,崭新建筑里布局了公共服务、社区商业、人才公寓、健身娱乐等“五宜”功能,能够服务周边10万人群。
2023年初,项目初步竣工后,长白新村街道向周边社区居民发放了1300份调查问卷,听取居民建议,在保留历史风貌的基础上,社区食堂、净菜超市、平价健身、公共绿地都成了居民选答的高频词。
最终,在各方努力下,居民的关切得以落地变为现实。228街坊在保留城市肌理、留住“乡愁”的同时,为周边居民引入普惠民生功能,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补足历史短板,实现了“重现风貌、重塑功能、重赋价值”的目标。
长白新村街道路二居民区(原228街坊所在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李芳介绍,作为上海首批城市更新示范项目,228街坊以功能置换、保留保护的有机更新模式,向“人民城市样板间”出发。
如今走进228街坊,能够感受到这个网红打卡点和其他商业综合体的显著不同:
年轻人一边City Walk,一边手持各种设备拍摄Vlog。在这里可以打卡小红书上热度颇高的麦乳精澳白咖啡,也能品尝到各种网红美食;到了夜里,西餐厅、酒吧、日料店里顾客很多,人才公寓的白领们聚在一起放松身心。
而白天,在中央绿地周围,前来休憩放松的居民络绎不绝,老人三五结伴,孩子们撒欢奔跑。旁边的睦邻小厨熊猫饭堂,每天提供100个菜品供市民选择,80%菜品价格在6元至15元之间。熊猫饭堂相关负责人张伟说,虽然价格不高,但社区的食堂在保持品质的前提下还能微利,未来更可持续。
“外面看着很热闹,里面的机制更重要。”长白新村街道办事处负责人说,228街坊的经验在于,让多元利益主体共同参与治理运营,走出一条“商业+公益”的新路子。
因为开放时间限制,一些社区健身房在工作日基本没人光顾。而228街坊的社区运动健身中心开放到晚上10点,月卡价格99元。白天,银发族在跑步机上健走;晚上,白领们在这里集体“卷身材”。
把有限的政府资金用在刀刃上,选择有生命力的业态和高标准的经营主体,结合公益服务内容,形成良性互动。“建设一个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长白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孙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