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龙”游元荡

从界湖元荡看长三角一体化治理

新华每日电讯     2024年12月25日
“四龙”游元荡

从界湖元荡看长三角一体化治理

( 2024-12-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本报讯(记者王永前 胡洁菲 贾远琨)驻足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时常看到白色高铁列车飞驰而过,在上海和江苏界湖元荡上宛若“游龙”,与绿树碧水融为一体,这就是计划将于12月26日投入运营的沪苏湖高铁。
  至此,小小元荡迎来“四龙”游弋——除沪苏湖高铁桥外,还有元荡公路桥、元荡慢行桥、G50高速路桥,这四座桥蜿蜒横跨在界湖元荡之上,形成一道靓丽风景。打通断头路,畅通小循环;架起高铁桥,链接大循环;勾画步行桥,舒展慢生活……细细解读这几座桥建设、运行背后的故事,可看到“四龙”游元荡正是长三角一体化治理的生动写照。
元荡慢行桥:界湖上的“舒展时光”


  沪苏湖高铁开通运行后,当你乘坐这趟列车由苏州南站临近上海虹桥站时,会看到窗外这样的风景:淼淼水域之上,一座飘逸如丝带的桥“浮”在上面,将湿地景观与环湖绿道串联起来——这就是连接上海青浦和江苏苏州吴江的元荡慢行桥。
  从空中俯瞰,彩色的元荡慢行桥横卧元荡湖。桥上省界地面写着“welcome to(欢迎来到)上海·青浦”“welcome to(欢迎来到)江苏·吴江”。没错,两地的居民在此处可以轻松走到省外、无感跨域。
  如今,打开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建成于2020年11月的元荡慢行桥已经成为一个十足的“网红”景点。它“荣誉等身”,获得包括2022年DFA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奖、LOOP设计奖以及WAF世界建筑节和Dezeen Awards入围等在内的荣誉;它人气十足,天气好的时候,一小时有近百人次上桥;它功能齐全,人行道、跑步道、自行车道一应俱全……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网红桥绚丽的“今生”背后,也有一段曲折的“前世”。
  元荡景区游览车司机陆文忠是元荡变迁的见证者。老陆今年57岁,作为土生土长的金泽镇杨湾村村民,他的生活之窗,几乎是元荡的水“擦亮”的。陆文忠说,他小时候经常来元荡游泳,直到20世纪90年代,由于联合水产养殖厂的设立,元荡的污染开始难以控制,中间有几十年的光景,自己几乎再没去过湖边。
  “省际交界处,就是三不管地带,很长一段时间,元荡岸线周边堆满了大量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臭气熏天、蚊蝇满天飞。”陆文忠说,他对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最真切的感受,就来自元荡。那之后,这片省际毗邻区受到重视,水体治理、岸线修复,元荡的治理顺利推进,他才找回自己的“童年时光”。
  就像是找到了一把区域综合治理的钥匙,元荡慢行桥成为环元荡湖周边区域升级发展的“关键变量”。朝霞晨风、星辰湖泊、鸟群聚散、鱼虾共舞……如今,元荡慢行桥连同岸线周边,景色旖旎,四季不同,元荡已经“大变样”。
  “就像人们到东京一定会去长野公园,到加利福尼亚州一定会去优胜美地国家公园,我们希望人们来到示范区,也把元荡列为必打卡景点。”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生态规建部部长刘伟说,打通两岸居民步行的通道,将人气引过来、留下来,元荡岸线周边的治理才有意义。
  对于很多市区的居民来说,元荡慢行桥,突出一个“慢”字,它承载了当代都市人最放松的时刻。骑行爱好者张建日常工作和生活都局限于浦东陆家嘴的高楼大厦,如今每到周末他就喜欢去元荡桥上骑车,或是在周边露营,元荡桥独有的慢节奏“治愈”了他焦虑的日常。
  对于更多来此休闲游玩的游客来说,元荡则重塑了他们对于景区的认知。在很多人看来,哪怕不在市区,也很少会有人将有景观性质的步行桥修在省界线附近。元荡的出现,在打破过往认知的同时,真正将公共服务均等化写在了这片土地上。
  “能有这样一片活动空间,此前真是‘不敢奢望’。”王大妈最喜欢带孙子来元荡慢行桥遛弯,绕元荡一圈是23公里,接近一个“半马”的距离,走慢行桥到吴江则只有几公里,锻炼强度“丰俭由人”。“更重要的是,活了大半辈子,郊区人民也有自己的地标公园了!”
元荡公路桥:跨界无感的“丝滑通勤”


  一脚跨两省,是否有可能?
  位于元荡湖上的元荡公路桥给出了“yes”的答案。如今,站在这座桥上,市民们不仅可以轻易感受“一脚踏在上海青浦,一脚踏在江苏苏州吴江”的奇妙体验,跨城时间也由过去的40分钟压缩为5分钟。
  早上7点30分出门,沿着苏州吴江大道向东开,不出意外,张平(化名)的车会在8点左右到达元荡路。花5分钟时间驶过这条2020年底贯通的省际“断头路”,不一会儿,他就能出现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的工作大楼里。
  张平此前曾是吴江的干部,2019年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挂牌前夕来到示范区执委会任职工作。如今五年多过去,路过元荡路的次数少说也有500多次,但这种跨域的“丝滑”体验,仍让他不时感慨。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成立后打通的首条省际“断头路”,元荡路的打通背后,是一体化制度创新的生动注脚。
  “打通省际‘断头路’,听起来只需各自相向建设,实际远非如此。”刘伟介绍,元荡公路桥连接的是上海的东航路和苏州的康力大道。此前,东航路是二级公路,康力大道是城市道路,设计、防洪、施工、验收等标准不统一,给道路贯通带来了很多障碍。
  比如,吴江康力大道按市政道路建设,有人行道,青浦东航路按公路建设,无人行道;元荡桥体量小,上海对这类桥梁不用防洪评估,但在江苏,防洪评估却是项目审批的必要条件。此外,在路肩石的选择上也有分歧,江苏准备用大理石,上海原计划用混凝土;江苏准备选北美红枫作为路边绿化树种,上海准备选香樟……
  最终,示范区决定采用“委托代建、统一建设、联合审批”模式,大大提升了工程的建设标准和项目实施的协调性。如今,双向六车道的公路上,各类车辆畅快驰骋,两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也迎来一个梯度抬升。
  家住青浦金泽杨湾村的陈军,是吴江康力电梯公司的一名职员。他告诉记者,虽然青浦金泽和吴江莘塔隔湖相望、近在咫尺,但在元荡桥未通车前,从金泽去莘塔需绕行318国道或G50高速,大约要多跑近20公里。
  “以前村里只有一条不足100米长、3.5米宽的小桥吴江路桥能通往吴江,而且车辆不能通行,只有电瓶车能往来。”陈军说,随着时代发展,这座2001年建成的石桥早已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元荡路桥的诞生正呼应了这一需求。
  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副主任、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忠伟介绍,曾经的沪苏浙交界地可以用“通而不畅、汇而不集”八个字来形容。“通而不畅”是指这片交界地只有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缺少支路网系统、慢行系统等支撑日常出行的交通体系。随之带来的是“汇而不集”,两省一市在这里交汇,但是要素资源并没有在此集聚,这使得区域的发展没有形成合力。如今,各类桥梁的建设,有力解决了这一问题。
  曾经,从吴江来到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任职启程前夕,张平被不愿分离的孩子哭闹着问“你要去工作的地方在哪里”时,他很难将“一体化”的系统工程解释给孩子听。如今,他周末带着孩子来到这片曾经的荒芜之地,告诉他“就在那元荡湖上的几条‘游龙’里。”
沪苏湖高铁桥:畅通循环的“关键齿轮”


  如果桥也有记忆,沪苏湖高铁青浦特大桥一定记得赵建平。从沪苏湖高铁开工建设起,赵建平就是元荡的常客,每周至少来一次,他拍摄的《四龙汇》和《沸腾的元荡》记录了沪苏湖高铁青浦特大桥元荡湖段珍贵的建设片段。
  沪苏湖高铁开通后,从上海虹桥站到湖州站只需要62分钟,上海虹桥站到苏州南站只需要26分钟,沿线居民因此受益,出行有了更加便利的选择。而从综合交通建设上看,沪苏湖高铁带来的还不只是便利,它不仅成为已经投用的G50高速公路的重要补充,还可以进一步链接到长三角及中部地区。
  沪苏湖高铁建设管理单位上海铁路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丰成林说:“在上海虹桥站连通上海铁路枢纽,在湖州站与宁杭高铁、合杭高铁连接,是长三角高铁联网、补网、强链的重点项目。该项目建成运营后,将进一步完善区域路网布局,推动长三角地区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便利沿线人民群众出行,对于促进沿线产业开发、助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打通“痛点”,就一通百通。沪苏湖高铁是上海往西往南的“交角”,打通它就盘活了存量资源、加快了路网循环。
  这条高铁“新线”带动了一批高铁“新站”。细数沪苏湖高铁站点,8座车站中6座是新站,其中一座名为“练塘”的小站第一次进入高铁网络版图。
  《章练小志》(1918年版)记载,“练塘长九里,南北袤六里,湖滨接荡,四面皆水,为吴越分疆之要点,淞沪西北之屏藩”。练塘作为上海青浦的西南门户,进入高铁网络,将让这座小镇别开生面,增加“门户”二字的功能。
  练塘站的建设施工方、中铁建工沪苏湖铁路站房五标项目负责人安毅常年在铁路项目一线工作,从南到北、由东及西,始终在路上见证着历史。他发现,铁路建设和地方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相互赋能关系。
  “市场有出行需求,铁路建设就会加快规划和布局,更加便利的出行选择就会进一步激发出行意愿。”安毅说,“练塘站建筑面积4499平方米,2台4线,虽不大,但也成为长三角铁路网络的重要一点,为当地经济发展链入了一条快车道。”
  寒来暑往,四季更替,赵建平记录元荡的照片已经有上万张。他的激动,不只是一个摄影师之于创作的激动,更是作为本地居民之于崭新未来的激动。
  赵建平说,他还有一个未完成的心愿。“要天气好,湖上映照一层薄薄的水雾,时间最好是早上日出的时候,高铁就在水雾里穿过……”从沪苏湖高铁青浦特大桥开始建设,这样的场景就在赵建平脑子里上演无数次。他说,高铁运营后,他一定要完成这个心愿,作品的名字都想好了,就叫《高铁“水上漂”》。
 



上一篇 下一篇